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974|回覆: 98

重生明末當皇帝 05

[複製鏈接]
簽到
1486
發表於 2023-7-26 17:35:57 |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第401章:大殺器
字數:632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啟稟陛下,此次告密的是一名蒙古小部落的首領,根據他的敘述,他們在劫掠俄國的時候,接觸到了建奴殘部。這些建奴殘部又和林丹汗勾搭在一起了,不過這次他們是共同劫掠俄國。”林文策進宮對朱由校匯報道。
    “這麽說來,建奴殘部是跑到了伏爾加河下遊流域?”朱由校看著地圖問道。林文策點頭道:“根據告密的信息推測,建奴殘部應該是遁逃到了該地區之後,與蒙古土默特部勾搭在了一起,隻是暫時不知道他們的關係如何。”
    “朕會讓錦衣衛調查的。”朱由校點了點頭,林文策問道:“陛下,是否要想蒙古施壓,改變一下對蒙政策?”
    “暫時不要聲張,就當什麽都不知道。”朱由校說道。
    “臣遵旨。”林文策躬了躬身,隨後告退出了乾清宮。朱由校則將田爾耕召入乾清宮,將任務交代了下去。
    “陛下放心,臣馬上就派人前往伏爾加河地區刺探情報,不過時間也許會稍長一些。”田爾耕說道。
    “此事也不算太急,先摸清楚建奴殘部的動向。”朱由校點頭道,建奴殘部是無論如何也要消滅掉的,數百萬遼東漢民的鮮血不能白流。
    田爾耕告退之後,朱由校又召開了軍事會議,並向東北軍區和西北軍區、中央軍區下達了備戰命令。
    “林丹汗這次又和建奴殘部勾結,顯然依舊是賊心不死,我大明必須繼續給點顏色看看。各軍區抓緊備戰,待時機成熟,朕要再度親征蒙古。”朱由校在軍事會議上決定道。
    皇帝有親征蒙古,倒是無人反對。孫承宗也沒有反對什麽,皇帝親征蒙古,也是大明皇室的傳統‘節目’了。明成祖朱棣三次親征蒙古,均勝利歸師。不過英宗親征瓦刺,結果釀成了土木堡之變。算是比較悲劇的。
    本來英宗之後,皇帝親征都是比較謹慎的。不過朱由校此前已經親征過一次蒙古了,還將蒙古殺得大敗。
    以大明如今改革之後的國力,想要征討蒙古並非是什麽難事。
    何況也是倉促出兵。準備時間非常充裕。
    “啟稟陛下,既然要征伐蒙古,朝廷不可繼續向蒙古出口武器裝備,免得蒙古的力量太過膨脹,到時不好對付。”孫承宗說道。
    “愛卿不必擔憂。那點武器裝備不足為慮。我大明軍工,早已今非昔比。”朱由校淡定無比的說道。
    他敢繼續向蒙古人出口冷兵器和鎧甲,自然是有他的殺手鐧。此時軍工廠的軍工製造技術已經是突飛猛進,蒸汽鍛錘的出現,大大降低了軍事裝備的製造成本。同時液壓機也被研發了出來,不過噸位比較小。但這樣的小噸位液壓機,用來製造鋼軌和小口徑的槍炮卻是不成問題。
    此時大明正在研發更大噸位的液壓機,如果能夠取得突破,那麽火炮製造技術將從鐵模鑄炮變成鍛造法鑄炮。
    最主要的還是無煙火藥開始在軍事上的應用,朱由校下令研發的拉栓式步槍已經有眉目了。隻是還沒有定型罷了。
    朱由校所說的時機成熟,實際上就是在等新式步槍。
    一旦新式步槍研發成功,那麽蒙古人隻能徹底撲街了,從此淪為打醬油的存在。原本朱由校還想讓蒙古人充當亞歐大陸的攪屎棍,結果蒙古人還敢和建奴殘部勾搭在一起,也不知道是誰給他們的勇氣這麽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大明的底線。
    實際上,給蒙古人勇氣的就是朱由校。
    蒙古人通過對外劫掠,以及出口羊毛、皮革,手裏有了不少錢,林丹汗用這些錢購買了不少武器裝備。
    到了天啟十年秋季雙邊貿易最繁榮的時期。蒙古已經擁有了將近五萬套精良的騎兵裝備。
    按照雙方的約定,十一年秋季貿易的時候,大明還將向蒙古出口三萬套精良裝備。
    通過出口高附加值的武器裝備,換取到大量沒有附加值的羊毛和皮革。對大明來說自然是大賺特賺。
    如今每年從蒙古人身上攫取的利益就非常可觀,而且規模越來越龐大。雙邊關係,當前確實也看起來比較緩和。
    不過林丹汗的心思卻是活絡起來了,隻要維持當前的關係,再等個幾年,當蒙古武裝起十幾萬精銳騎兵的時候。到時候和明國叫板還不是輕輕鬆鬆。
    對於當初王城一敗,林丹汗過去是心有餘悸,甚至不敢再想奪回王城的念頭。但隨著軍事力量的膨脹,以及與漠北蒙古的聯合作戰的磨合,漠北蒙古開始聽領於他,其野心再度如同野草一般瘋長。
    奪回王城、草場。
    一雪前恥,攻入中原!
    種種念頭不斷萌生,林丹汗在不斷劫掠中亞和俄國的過程中,突然感覺自己有了重振蒙古的希望,自己很可能就是第二個成吉思汗!
    久而久之,林丹汗真的把自己當成了成吉思汗一般的人物,開始魔怔了。
    不過當初那一敗,總的還是有些陰影。當前蒙古的力量,還不好和明國撕破臉,所以林丹汗還在忍耐。
    再等幾年,蒙古的力量再強大幾分!
    隨著天啟十一年開春,林丹汗再度把目標放到了沙皇俄國的頭上,開始不斷突入俄國進行劫掠。
    去年林丹汗的部隊到達伏爾加河流域的時候,又和黃台吉碰到了一起,這才發現黃台吉竟然征服了土默特部,日子還過得挺滋潤,率領的土默特部也有將近十萬男丁,力量也不容小覷。
    盡管當初黃台吉不戰而逃,讓林丹汗怨念頗大。不過事實證明,當時的明軍確實難以力敵。
    如今的黃台吉,又混得人模狗樣的,力量大增,倒不失為一個可以聯合的對象。黃台吉得知明國天子竟然不斷向蒙古出售武器裝備之後,卻是突然感到複仇有望,極力鼓動黃台吉先韜光養晦,到時候雙方再聯手攻打明國。
    雙方你情我願,如同幹柴烈火、一拍即合。再度狼狽為奸的勾搭在了一起。雙方隨即締結了秘密聯盟的協議,並開始聯合作戰,對沙俄展開劫掠。


    這年頭的俄國也是比較野蠻的一個國家,在武力上也不算太弱。但是黃台吉征服土默特部之後。卻是痛定思痛,加強了紀律和訓練。而林丹汗率領的蒙古,因為有了精良的武器裝備,加上這幾年不斷的對外掠奪,也積累了不少戰爭經驗。他們憑借著騎兵的機動優勢,頻頻突入俄國境內,掠奪大量農奴。
    劫掠到這些農奴之後,再賣給大明。
    大明對這些俄國農奴比較歡迎,因為這些俄國農奴被奴役慣了,用起來比較的方便,大明隻需要給予他們一定的酬勞,提高一點點待遇,這些俄國農奴就願意歡天喜地的幹活。
    而且這些俄國農奴發現在大明做事,待遇要比在俄國受那些貴族欺壓要好之後。也願意留在大明境內做事。
    通過掠奪俄國農奴,林丹汗與黃台吉的部隊與俄國騎兵發生了不少戰鬥,他們把俄國軍隊當成了練兵對象。
    俄國人就苦逼了,突然出現了一大堆裝備精良的蒙古騎兵,而且黃台吉還不斷的給林丹汗出謀劃策,這家夥又足智多謀,屢屢將俄國軍隊搞得灰頭土臉、大敗虧輸。
    這些俄國可謂是惹上大麻煩了,俄國力量都是一個比較挫的國家,也就是後來蘇聯時期爆發了一下。
    對於外部入侵者,俄國當然不慫。因為他們有氣候上的優勢。一旦有什麽軍隊入侵俄國,想要滅亡俄國政權,那冬天就是天寒地凍,外來入侵者被凍死一大片。後來的拿破侖的法國大軍。以及德國希特勒的納粹大軍入侵俄國都是被俄國的惡劣氣候搞得灰頭土臉。
    俄國雖然比較挫,但其龍脈的庇護力量是比較強大的。
    但這次俄國人麵對的蒙古人和建奴殘部,根本就不是以滅亡俄國核心政權,徹底政府俄國為目標的。而是為了掠奪人口、錢財為目的的強盜團夥。
    一般情況下,掠奪人口到了一定程度反倒是麻煩。但是蒙古人和建奴殘部卻是可以將這些人口賣到大明換錢,然後購買大明的軍事裝備。
    戰爭模式完全不同。這些蒙古人絕對不會在冬天掠奪俄國,甚至到了俄國秋季雨水連綿的季節,蒙古人就撤退了。
    這下俄國人真的是倒了血黴了,好端端的被一群強盜團夥給盯上了,真可謂是無妄之災。
    蒙古人的劫掠,也打亂了俄國持續擴張的進程。
    此時的俄國還是一個位於伏爾加河上遊的國家,活動區域並沒有延伸到伏爾加河下又,伏爾加河下遊屬於遊牧民族的地盤。俄國人確實已經有向伏爾加河下遊以及烏拉爾山脈以東擴張的傾向。
    曆史上也就是清朝早期那段時間,俄國開始欺負周邊的遊牧民族,然後一些遊牧民族就東歸投靠滿清了。
    而俄國人不斷向東擴張,也都隻是設立一些據點,開采金礦,並沒有真正的開發和移民。
    真正開發西伯利亞,那還是尼古拉二世修建了中東鐵路之後,才開始在這條鐵路沿線出現了城鎮,開始開發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資源。而真正烏拉爾山脈以東發展起來,還是二戰期間德軍攻入蘇聯境內之後,蘇聯將工業轉移到烏拉爾山脈以東。
    如今大明崛起,大明與俄國就成為了大明占領西伯利亞地區的最大對手。朱由校支持蒙古劫掠其他國家和民族,倒也不是完全沒有效果,起碼遏製了俄國的擴張進程,讓大明獲得了更多的時間。


    大明此時正在積極修建通往西域的戰略鐵路,這條鐵路一旦修通,接著就可以把鐵路修到中亞草原上,從而又能將鐵路修到伏爾加河下遊、西伯利亞等地。至於後世的那條中東鐵路,朱由校也是打算修建的,隻不過不是現在。
    那條中東鐵路非常長,暫時沒那麽大的商業利益,可以等本土鐵路網絡修得差不多了再說。
    大明與蒙古在未來必然還有一戰,這在林丹汗接觸到了建奴殘部的消息傳到朱由校的耳朵之後,朱由校已經感覺到了林丹汗的野心依舊不死。
    朱由校並沒有馬上和蒙古撕破臉,與蒙古的貿易存在很大的利益,用武器裝備換取羊毛使得雙邊貿易變得利潤豐厚,這塊肥肉朱由校是不願意丟掉的。不過蒙古人的威脅也不能視而不見,獲得了精良裝備的蒙古人在戰鬥力方麵確實有很大的提升。
    是時候給軍隊更新裝備了。
    於是朱由校開始頻繁出入軍工廠,無煙火藥步槍彈已經被軍工廠製造出來了,但是槍支設計卻一直讓朱由校不太滿意。
    軍工廠一共設計了十幾種步槍出來,性能都強差人意,讓朱由校有點看不上眼,軍工廠隻能繼續改進設計。
    倒是手榴彈的研發上,讓朱由校比較滿意。
    有了無煙火藥之後,軍工廠沒花費多少時間就研發出了木柄型手榴彈,這種手榴彈的特點就是投擲距離足夠遠,而有了無煙火藥之後,爆炸威力也最夠大。
    這種玩意裝備明軍,有很大的意義。
    在這種普遍還停留在短兵相接的時代,手榴彈可以用來殺傷靠近的密集目標。當然如果混戰到一定程度,那就不能用了。
    如果塹壕戰出現,那麽效果更大。
    想到塹壕戰,朱由校眼前一亮,重機槍啊!那玩意才是大殺器,在這個年代,也許隻隻需要一挺重機槍,就能讓幾千人的戰鬥變成一麵倒的屠殺局麵。
    朱由校當即讓軍工廠成立了一個機槍研發小組,並且將重機槍的鏈彈,以及采用後坐力持續供彈的原理寫了下來,交給研究小組進行研發。
    “隻要研發出了機槍,一律重賞。”朱由校當著一群軍工廠研發人員麵前表態道,機槍這東西,顯然也不會是太複雜的玩意。最重要的還是利用後坐力供彈這個玩意,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這樣的奇思妙想。
    隻要想到了這一點,結構設計方麵多琢磨琢磨,研發出機槍也不會太難。
 樓主| 發表於 2023-7-26 17:36:36 |
第402章:海外殖民利益
字數:604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天啟十一年,戰略鐵路正在修建,特別是通往蒙古草原的戰略鐵路,這條戰略鐵路的建設,這條戰略鐵路一旦修建完成,大明的大軍就能輕鬆壓境蒙古,作戰物資也能大量運輸到前線。
    所有新政省份,此時都是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不再似過去那樣如同一潭死水,商人有錢賺,百姓有事做。物價保持穩定,收入不斷提高,民生持續好轉。老有所養、少有所教。
    內部市場十分繁榮,海外商品出口市場同樣也再度擴大。
    與美洲的貿易在天啟十一年直接就擴大了一倍,通過出口商品的方式,貴金屬持續流向大明。同時在與葡萄牙人在馬六甲城的貿易,雖然受到了美洲航線開通的影響,但貿易額也沒有大幅度下降太多。
    大明在朝鮮的利益則在持續擴大,大明商人在朝鮮大規模的投資,大明資本在朝鮮大量兼並土地、開采礦產,朝鮮政府完全就是一個傀儡。大明資本在朝鮮的圈地運動還在持續展開,大量農民失去了土地,進入城鎮務工。
    因為大明資本對朝鮮的投資,所以朝鮮並不缺少工作崗位。即便本土工作崗位不夠,海外也有足夠的工作崗位,大明開發海外殖民地需要很多勞工,即便是相鄰的大明東北地區,同樣也需要勞動力。
    朝鮮勞工工資低廉,用起來也很劃算。
    此時的朝鮮,已經徹底的淪為了大明的商業殖民地,這種殖民不是直接通過武力進行掠奪,而是通過貿易、商業投資對一個國家的勞動力、資源的持續掠奪。大明雖然在持續掠奪朝鮮,但同時也在保障朝鮮人不被餓死。
    隻要沒被逼到要被餓死的程度,造反是很難成功的,何況大明距離朝鮮那麽近,又是外部矛盾,軍事技術的進步之下,愈加沒有反抗之力。
    所以大明派遣到朝鮮的總督。在朝鮮當‘太上皇’的時候,也對朝鮮進行了少量的改革。
    這些改革主要是為了保障底層百姓不被逼上絕路,例如民政局的製度很快就普及到了朝鮮,朝鮮人真要被逼上了絕路。可以找民政局。民政局可以給他們救急,並且給他們安排工作。
    當然這些工作,通常都是安排到海外當勞工。
    普通朝鮮百姓在大明的這種掠奪模式下,甚至是差距不到大明是如何掠奪朝鮮的。表麵上看,雙方是公平貿易。朝鮮的商品可以賣到大明,大明的商品也能賣到朝鮮。但問題是,朝鮮的商品都是沒什麽技術性的,附加值很低。而大明的商品技術含量高,屬於高附加值商品。
    這就相當於兩個人打架,強壯的一方不讓瘦弱的一方避戰,隻能站在那裏和強壯的人比力氣,結果自然不言而喻了,弱小的一方被欺負慘了。但到了台上打架,人們看到的都是雙方在‘公平較量’。一般不會思考弱小的一方為什麽要上去打架?


    同時大明的資本可以毫無阻礙的進入朝鮮,完全就是長驅直入,大明的資本比朝鮮商人的資本要強大太多了,加上大明控製了朝鮮的政權,可以頒布很多有利於大明資本的有利政策,這種有利政策未必要公然的減稅什麽的,即便是同樣的稅率,也能出台很多有利政策。


    朝鮮資本完全競爭不過,隻能充當大明的走狗資本,從而保全高人一等的富裕生活。而那些朝鮮民族資本。則成為了大明資本和朝鮮走狗資本聯合圍剿的對象,在龐大的資本打壓之下,還有朝鮮政府在一邊吹黑哨,朝鮮民族資本自然是潰不成軍。
    當資本對朝鮮的滲透越來越強。相當於整個朝鮮都在給大明打工。而且待遇還比大民工人要低上一等,很多緊缺資源在商業掠奪的環境中不斷向外流失。最明顯的就是朝鮮的女人開始產生嫁到大明去享福的觀念,越來越多朝鮮女人嫁到大明。
    同時朝鮮的資源也在流失,森林、礦產等等資源在持續的流失。
    除此之外大明還在壓榨朝鮮的人口紅利,一船接一船的朝鮮勞工被成群的運往海外殖民地開荒。同時朝鮮的農業也在往經濟作物種植方麵發展,棉花種植業正在不斷發展。而糧食種植規模卻在縮小。
    大明將個人勞動效率不是那麽高農業產業分配給朝鮮農業,而大明的農業則負責生產個人生產效率比較高的項目。
    然後大明向朝鮮輸出糧食,朝鮮向大明輸出棉花等經濟作物。
    大明負責冶煉礦產,而朝鮮人則負責挖礦,這也是一種產業分工。髒活累活外包,本土保留技術環節。
    這種掠奪也還算比較溫和,雙方麵子上還能過得去,唯一的矛盾就是貧富差距很大,大量緊缺資源外流,讓朝鮮百姓有點水深火熱,但也不是活不下去,隻是累一點,基本的溫飽還是大明努力在朝鮮進行保障的。
    日本在天啟十一年,內戰持續的發展,已經進入了小高潮階段了。樣藩攻城略地,幕府節節敗退。這邊幕府從大明這邊購買了軍事裝備之後又展開了反攻,一時間劇情跌宕起伏。
    在這樣的局勢下,大明與日本的貿易已經全麵展開。
    德川幕府已經無力限製地方大名私下與大明貿易,大明的商品持續的湧入日本,持續掠奪日本的貴金屬。
    對馬藩也被大明趁虛而入,成功的將對馬藩從日本分裂了出來,成立了一個‘對馬王國’,並且受到了朱由校的冊封,這冊封的含金量絕對是最高的,對馬王國接受了冊封,意味著和日本天皇完全斷絕了關係,從日本的體係中脫離了出來。
    天啟十一年,大明又從日本分裂出了兩個小王國,這些獨立出去的小王國,都有大明的駐軍,大明已經對日本完成了戰略圍堵。
    德川幕府此時自顧不暇,自然無力顧及這些問題。
    陷入混亂的日本,已經無力對大明構成什麽威脅,同時內部動蕩也消化了日本的社會矛盾。
    日本就像是一顆定時炸彈,讓他們自己炸一炸。就不會炸到別人了。
    而大明在中南半島的殖民利益則在持續增長,因為大明資本湧入中南半島,中南半島水稻種植業規模持續增長,天啟十一年中南半島向大明輸出的商品糧已經增長到了將近三千萬石的規模。而且還在持續的增長,大明對中南半島的開發還不是很深入。
    中南半島各國向大明輸出商品糧、礦產以及其他原材料,大明則向中南半島輸入各種工業商品,從而完成掠奪。這種模式因為中南半島人口並不是難麽多,倒是搞得不錯。中南半島的各國人民日子還不算過得太苦逼。畢竟是地處熱帶區域,農業資源豐富,吃飯不成問題,天氣也比較熱,不用穿多少衣服,居住也比較簡單,搭個棚子都能住。


    中南半島對大明來說已經越來越重要,因為這裏已經逐漸成為了大明的又一個糧倉。一個糧食商品化程度很高的糧倉。
    大明在南洋的殖民同樣在持續展開,開發程度最高的還是呂宋島和爪哇島,而呂宋群島則是開發程度最高的區域。
    婆羅洲也有所開發。不過開發程度不高,隻是在沿海進行了一些開發。蘇門答臘島則剛剛開發兩年,開發程度也不是很高。
    開發程度正在隨著移民的不斷到來而增加,南洋地區的商品糧生產則開始下降,農業方麵主要轉為生產經濟作物,商品糧隻保障南洋各地所需。
    甘蔗、橡膠、棉花、胡椒、可可、咖啡豆、劍麻、油棕、熱帶水果這些經濟作物的種植規模持續增長。
    這些經濟作物,讓大明獲得了穩定的工業原材料來源。
    澳洲方麵的開發進展並不是太快,幾年下來移民到澳洲的人口也隻剛突破了三十萬人。
    但僅僅是這三十萬人,卻因為豐富的資源,產出正在不斷的擴大。
    澳洲出產的小麥。大量出口到了南洋、中南半島等地,補充這些地區的人口對小麥的需求。
    澳洲的牧場開始產出羊毛了,規模很是可觀。同時沿海礦業也產出了不少銅礦,這些銅礦在澳洲就進行了冶煉。得到銅之後再運回本土。
    大明對澳洲的殖民模式,並非是不發展工業,而是適當發展工業。銅礦的銅含量很低,這些礦石運回去不劃算,太占地方了。


    大明試圖從南美獲取銅資源的想法在這一年也破碎了,板鴨的殖民地人口不夠。銅礦冶煉技術又差,根本沒有那麽多的銅礦運回本土,優質銅礦資源不足的問題一直是困擾著大明的重大問題。
    當然大明也不是沒有銅礦,隻是開采成本有點高,以至於銅材的價格一直有點居高不下。
    不過澳洲的主要殖民利益還是農業、牧業、礦業,冶煉業規模很小,所占比例不大。而當前礦石運輸還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大明的海上運輸能力還沒有達到能夠大量運輸礦石回去的程度,所以暫時沒有全麵開發各種礦產。
    隻有等蒸汽船大規模應用的時候,大明才有能力將很多價格較低的大宗商品納入海洋貿易的名單。
    否則隻有實在沒東西運的時候,才會把那些不太值錢的大宗商品運回本土。
    澳洲不遠的新西蘭,也就是此時的桃源國,移民的數量則要比澳洲還要大,人口迅速突破了四十萬。
    牧業是桃源國發展最快的產業,為了保護牧場,不少種植業項目都有政策約束,糧食隻能依賴進口,什麽薑蔥蒜、蔬菜、水果倒是可以種植,但也僅限於滿足當地需求。桃源國的牧業發展速度很快,羊毛、羊皮、牛肉、牛皮這些原材料產量持續上升。
    朱由檢在桃源國也算是遠離政治鬥爭,或者說是被排除在了政治鬥爭的圈子,朱由校對這個弟弟實在也是不太放心。
    朱由檢在桃源國日子過得也還算逍遙,反正島上到處都能去,而且作用大片牧場,收入也不錯,該享受的東西也能享受到。唯一不太舒心的就是,島上的軍政大權依舊是被他的大兄皇帝給遙控著。
    天啟十一年,電報也鋪設到了他的桃源國,一下子就更沒什麽大權了,官員有什麽問題都向本土上報。
    所謂桃源國,不過是桃源省。
    官員是本土派來的,軍隊也是本土派來的,而他朱由檢離本土萬裏之遙,什麽遠大政治抱負已經此生無緣了。
    桃源國和桃源省確實沒什麽區別,銀行借款給桃源國發展,相當於是中央先支持地方省份發展,至於這筆錢什麽時候還,那看地方省份發展得好不好了,發展得好了,那就從這裏抽稅支援落後省份,這個抽稅就是還錢嘛!
    不過朱由檢的日子倒也過得逍遙,總比被關在一個小城市要好得多。而且隨著大明不斷向外擴張,各種商品也豐富了,起碼在享受上來說,朱由校算是對得起這位臣第了,至於朱由檢滿不滿足,那就不是朱由校會在意的了。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的分工越來越細,地方的經濟分工也越來越細,地方造反已經越來越不可能了。
    所以政權的顛覆,基本上都是中央政變,或者是對外戰爭失敗,皇帝成為替罪羊,政權才會被推翻。
    朱由檢被打發得遠遠的,基本上不需要擔心什麽造反問題,因為他根本沒有造反的條件了,保障了物質生活,朱由校也不用管太多其他的。
    桃源國牧業發展很快,移民到這裏的百姓因為人均資源豐富,加上這裏氣候一年四季都很溫和,確實也像是來到了世外桃源一般。至於官府嘛!和本土一樣是新政製度,有收入就交稅,沒收入也不收你稅,還有基本生存權方麵的保障措施。
    海外利益在天啟十一年持續的擴大,許多人在海外的荒蕪土地上開拓著自己的夢想,揮灑著汗水,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這些海外資源,也正在快速改善著大明本土百姓的民生,朱由校則在京城繼續搗鼓著他的黑科技——重機槍!
 樓主| 發表於 2023-7-26 17:36:54 |
第403章:第二代新軍
字數:6049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天啟十一年秋季,中蒙雙邊貿易又到達了最熱鬧的時候,這個時候蒙古人將大量的羊毛、皮革集中運到邊境貿易點進行交易。
    與此同時,蒙古人還出售給大明大量牛羊、馬匹,還有少量駱駝之類的牲畜。這些商品換取到了天啟寶鈔之後,又直接購買大明的各種商品。
    天啟寶鈔已經成為雙邊貿易結算的貨幣,隻有蒙古人還存在貿易餘額的時候才會到銀行換成銀元帶走,不過蒙古人與大明的貿易基本上都是存在貿易逆差,蒙古人每年出口到大明的‘外匯’,都被用於購買大量商品了。
    茶葉、瓷器、棉布、錦緞、絲綢、蔗糖、鋼鐵製品這是蒙古人需求量最大的商品,特別是蒙古人在獲得了大量鋼鐵製品供應之後,生產力也有了不小的提升,而蒙古人甚至還會從大明這裏購買糧食。
    因為蒙古人發現,他們養殖綿羊,通過貿易購買糧食,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口,大明的糧食並不是很貴,反而是羊毛銷路很好。大明和蒙古的貿易並沒有在普通商品上賺取太誇張的利潤。
    這讓蒙古人對雙邊貿易很歡迎,同時通過這樣的方式,蒙古人的需求也得到了滿足,不會輕易挑起戰爭。
    真正的不平衡貿易,還是大明出口給蒙古的軍事裝備,價格依舊比較昂貴,但生產成本早就降低了。
    這年秋季,大明又賣了三萬套騎兵裝備,蒙古人喜笑顏開,拿到了這三萬套騎兵裝備,蒙古已經武裝了八萬精銳騎兵。
    林丹汗雄心大漲,有了這麽多的精銳騎兵,蒙古可以橫掃各國了。不過林丹汗對大明依舊存有一些忌憚,那就是大明的火器太犀利了。


    上次戰敗還是給林丹汗造成了比較大的心理陰影,而且此時明國陸軍百萬,想要攻入明國關內那是比較困難的。林丹汗雖然野心膨脹。不過對大明的野心已經不是那麽強烈了。如果雙方能這樣貿易下去,倒也是不錯的模式。


    但是林丹汗對中亞草原的野心卻是在膨脹,此前因為受到大明的警告,林丹汗放棄了占據中亞草原。然而此時軍事力量進一步增強,林丹汗也開始膨脹了,對中亞草原垂涎欲滴。


    與大明的貿易,確保了蒙古的糧食供應問題,使得蒙古不用擔心因為受災餓死人。這讓蒙古的人口開始出現不斷增長的趨勢。蒙古也需要向外擴張了。
    貿易結束之後,林丹汗隨即製定了來年開春的擴張計劃。
    “明年我們要占領中亞那些明國還沒有占領的地區,如果明國人不同意,我們就擺出強硬態度,看誰先撐不住。”林丹汗決定道,以如今蒙古這樣的實力,大明還要征伐蒙古的,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即便大明有十萬精銳騎兵,依舊比蒙古的實力要強大很多。
    林丹汗這是希望大明投鼠忌器。而且大明也隻是占領了中亞一小部分地區,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占領,蒙古進入並不需要直接和大明發生軍事衝突。


    林丹汗也希望通過這麽一場軍事行動,來摸清楚大明的底線。若是大明態度強硬,大不了先退一步,繼續積累實力。
    不過林丹汗不知道的是,明國皇帝此時研究的黑科技已經有了眉目。
    經過一番努力和不斷的改進,軍工廠此時已經製造出了可以用火藥氣體使槍完成開鎖、退殼、送彈、重新閉鎖等一係列動作的槍械,實現了單管槍的自動連續射擊,並減輕了槍的後坐力。
    設計核心原理和構造已經攻克。具體設計依舊在不斷改進。
    針對槍管過熱的問題,朱由校又讓研究人員在槍管上加裝了一個水冷套筒,同時帆布鏈彈也被應用了上去。
    於是第一挺類似‘馬克沁重機槍’的重機槍終於成功問世,不過在不少細節方麵。和馬克沁重機槍還是不盡相同的,但在核心構造上卻是差不多。設計並不完全成熟,這種機槍還是時不時的可能發生故障,但大體設計已經沒問題了。
    子彈的規格,則定型為7.62mm。
    軍工廠製造的這種重機槍,不僅可以發生無煙火藥子彈。同樣還能發射黑火藥子彈。不過威力相差比較大,唯一的好處就是黑火藥子彈對槍管的腐蝕沒那麽嚴重。軍工廠使用的槍管材料,抗腐蝕能力還是比較差,槍炮壽命並沒有很大的提高。
    而且重機槍的使用成本也比較高,說白了就是消耗的子彈太多了。新式尖頭子彈的生產還是手工組裝的技術,而且彈殼是銅製的,一條帆布機槍彈一共350發,噠噠噠幾下,不到一分鍾就打出去了,大規模使用的話,成本確實是有點高了。
    不過重機槍亮相的時候,卻是把軍方高層都震住了。
    在靶場演示的時候,軍工廠製造出來的重機槍直接把一棵大樹直接給攔腰射斷,在一分鍾之內打出五百多發子彈。
    這玩意的理論射速,已經打到了600發以上,可以點射,也可以連射。有效射程達到了1000米,子彈在1500米外依舊擁有一定殺傷力。這玩意甚至能當火炮用,對遠處的敵人進行曲射,從而對付躲藏在塹壕裏的敵人。
    盡管對子彈的消耗是大了點,但朱由校深刻的明白這玩意在戰場上的恐怖性,特別是對付這個時代以冷兵器為主的軍隊,這個時代的軍隊因為使用冷兵器,必須采取密集陣型,陣型不夠密集就會被衝散,被別人在戰術上形成局部兵力優勢。
    重機槍到了戰場上就是屠殺。
    一群軍方高層看著這重機槍的殺傷力,當場說不出話來。震驚半響過後,紛紛交頭接耳。
    “這簡直是大殺器啊!”統帥部參謀茅元儀感慨道,剛剛被調入最高統帥部的參謀王一寧點頭道:“殺傷力如此恐怖,隻要在陣前擺上那麽幾挺,敵軍根本衝不上來。”
    “陛下,這重機槍問世,日後戰爭方式必然不同。或許朝廷官軍日後作戰,不必過多兵力,便可克敵製勝。”孫承宗許久之後才對朱由校出聲說道。
    “愛卿所言不錯。如今我大明火器技術進步神速,日後戰爭模式必然有翻天覆地之變化。”朱由校點頭道,“朕欲從禁衛軍中成立一個實驗師,專門演練新戰術。愛卿以為如何?”
    “陛下聖明。”孫承宗支持道。如今軍工廠在火藥技術上的突破,新式裝備不斷研發出來,過去的戰法確實是不合適了。
    隨即實驗師的組建便納入了軍方的工作計劃,而朱由校在觀看了靶場射擊演示之後,便將這種重機槍命名為天啟11式重機槍。並命令軍工廠定型生產,同時繼續改進。
    另一方麵,軍工廠研製的新式步槍也很快有了結果,經過一番對比之後,從六種不同的設計中挑選了一款定型生產。
    被選中的拉栓式步槍能裝彈5發,有效射程達到800米以上,當然士兵瞄準不了那麽遠的目標。但是對於密集陣型的敵人,這樣的距離射擊也容易殺傷目標。被選中的這款步槍裝彈量並不算多,而且子彈必須壓入彈倉,沒有彈夾設計。不過卻勝在可靠和穩定。
    這款步槍同樣被命名為天啟11式,同時納入軍工廠的新裝備生產名單。
    不過此時大明的冶金技術還不是太過關,所以槍管並不是很耐用,槍炮壽命比較低,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領先一步已經是神器了,重機槍的出現,讓大明已經領先世界兩百多年。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由校對於接下來的技術提升並不是感覺很緊迫,讓下麵去研究即可,不必親自參與其中。
    很快禁衛軍中就抽調出了一萬多人。成立了一個實驗師。
    這支部隊屬於朱由校編練的第二代新軍,在編製、戰術等方麵當前的新軍有極大的差異。
    最大的差異就是,第二代新軍不再使用方陣戰術,朱由校‘喪心病狂’的提出了塹壕戰戰術。
    塹壕+鐵絲網+機槍=難以逾越!
    士兵的基礎裝備也變成了一把11式步槍。外加刺刀,以及手榴彈若幹。同時配備鋼盔一頂、工兵鏟一把。
    軍裝方麵,也有了變化。
    紅色的軍裝被綠色軍裝所取代,讓士兵更容易隱蔽,而紅色軍裝在戰場上實在太過顯眼,一旦無煙火藥技術擴散之後。紅色軍裝在戰場上就是催命符,既然是實驗師,朱由校幹脆就一步改革到位。
    一步改革到位還有軍官軍服,不再與普通士兵與眾不同,而是采用臂章來區分軍銜,從而避免軍官在戰場上因為太顯眼被敵方神槍手精準打擊。
    同時給士兵配備皮靴、皮帶,都是用質量上好的牛皮,彈盡糧絕的時候可以用皮靴和皮帶充饑。而且穿上軍靴的軍人,也顯得英武帥氣。
    至於鋼盔,倒是可有可無,畢竟這年頭的火炮沒有什麽破片,都是以實心彈為主的。不過這年頭有弓箭、流矢之類的玩意,配備鋼盔也不完全沒有作用,反正朱由校是一步改革到位了,至於推廣的時候,是否要照搬,那就再看情況。
    在軍服的設計上,朱由校大量山寨了德軍軍服,但在這個年代,這就是原創。軍服分夏裝和冬裝,冬裝就是風衣樣式,款式也很好看。
    這支軍隊的風格,絕對不是這個時代的即視感。
    同時一個上萬人的實驗師,每個連配備一挺重機槍,一個師三個團的編製,將有27挺重機槍的配置,同時專門成立了一個機槍營,配備27挺重機槍,加起來一共54挺重機槍。
    這個實驗師絕對是喪心病狂,根本不給敵人在戰場上有任何的機會。不僅僅是裝備配置豪華,最主要的還是塹壕戰術。
    塹壕加上鐵絲網,敵人要想突破的話,本來也不是那麽困難。但如果再配備上機槍形成的交叉火力,那就太變態了。敵人想要破壞鐵絲網,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而且在敵人單兵火力很渣的年代,被少量敵軍突破鐵絲網根本構不成任何威脅,一個使用燧發槍或者弓箭的敵軍爬過鐵絲網,能造成什麽威脅?
    最喪心病狂的還是朱由校又提出了交叉火力的戰術,機槍單獨使用的效果並不會那麽恐怖,但是交叉火力網在戰場上對付那些密集陣型的敵人,絕對會把戰場變成一個屠宰場。
    這樣的一支新軍,在武裝成本上確實比較昂貴,最為昂貴的就是子彈消耗比較大,畢竟大明的工業剛剛進入蒸汽機時代,生產力還不算特別強。而每個士兵人手一把新式步槍,訓練消耗的子彈就不是一個小數目,一旦擴大到上百萬人的武裝規模,光是訓練方麵支出的軍費就嘩啦啦的燒錢了。
    同時一個步兵師配備54挺重機槍,絕對是豪華配置,搞個實驗師倒是沒有財政上的負擔,但擴大規模的話,就有點吃不消了。
    打算親征蒙古的朱由校,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編練第二代新軍方麵。隻要把實驗師編練出來,下一次軍事改革就很輕鬆了。
    手中有了大殺器的朱由校,此時可謂淡定無比。蒙古人的威脅,根本不放在眼裏。在京城有點呆膩了的朱由校,開始積極籌備下一次禦駕親征。
    朱由校想去旅遊了,穿越這麽多年下來,還沒好好出京旅遊過一次,上一次親征蒙古,還是有些提心吊膽的。而且當時內部局勢還未穩定,也無法離京太久。
    如今北方各省已經完成改革,內部局勢已經比較穩定了。同時朱由校也完成了新政地區的中央集權,特別是軍事集權。
    北方穩定下來之後,農民軍已經不可能再出現了,南方各省盡管還沒搞定,不過軍事威脅不大。
    到了這個階段,朱由校的壓力總算是沒那麽大了。所以朱由校打算愜意的到草原上旅遊一趟,同時刷一刷戰績和聲望,與昔日秦皇漢武一較高低。
 樓主| 發表於 2023-7-26 17:37:11 |
第404章:水泥公司
字數:6052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又到了一年的秋收時節,東北地區在天啟十一年,大豆播種麵積已經上升到了五千餘萬畝的程度。黑龍江等地的耕地被大量開拓了出來,因為寒冷氣候持續時間較長,不適合種植小麥,大豆成為了主要種植的農作物,同時還種植玉米。
    東北的大豆隨著種植麵積的不斷增加,產量也越來越龐大。秋天到了,又是豐收的時節,東北地區開始進入緊張而忙碌的收割期,田間地頭到處都是忙著收割大豆和玉米的農民和工人。
    大量的榨油廠開始在東北地區被建立了起來,這些榨油廠如今大部分都配備了蒸汽機為動力的榨油設備,榨油效率大大提升。
    豆油已經成為了重要的商品,開始在糧油店裏銷售。而那些豆粕,則成了優良的飼料。
    在蒸汽機的轟鳴聲中,一桶桶油被榨了出來,然後裝船運往沿海各港口。
    而在西域地區,棉花也進入了采收期,大量棉農開始在棉田裏采摘棉花,其中很多都是異族。
    之前收複西域,就有不少異族,加上蒙古人這幾年不斷的往大明販賣人口,因此西域的異族數量很多,但大多數都是自由受到限製的包身工,當然這些包身工也能得到一定的工資,隻是工資不高,零花錢是有的,吃住則有人負責。
    這些包身工因為遠離故鄉,特別是從俄國來的農奴,離家裏就更遠了,所以很少選擇逃亡。而且待遇也不是完全的奴隸的級別,所以總的來說,日子得過且過的還能過得去。


    西域之所以需要那麽多包身工,主要還是西域的棉花種植麵積正在迅速上升,如今棉花種植麵積已經上升到了兩千多萬畝。


    這樣的種植麵積也許在關內來說也不算太恐怖,但是西域是關外地區,漢民數量沒那麽多,自然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了。
    這兩千多萬畝棉花。產量卻是非常龐大的。因為西域這裏非常適合棉花生長,而且棉花品種經過一定的改良,產量也有所上升。最重要的是,西域的灌溉設施在不斷的建設之下。確保了這些棉田都能得到灌溉。


    有灌溉的棉花和沒灌溉的棉花,產量簡直就是天差地別。這兩千萬畝的棉花,頂的上關內三四千萬畝的棉花產量了,而且棉花質量非常好。
    為了降低棉花生產成本,用上大量包身工也是變成了很正常的事。而那些沒有用包身工的漢民棉農。則是第二年享有棉價補貼,今年的棉價補貼上升到了每擔3角,直接提高了三倍。
    為了獲得更多的補貼,棉農都很努力的經營者自家的棉田,希望能夠產出更多的棉花。
    棉價補貼由朝廷直接出錢,並不影響棉花的市場價格。這樣的政策,也保障了棉農的收入水平,能夠讓他們的收入不至於低過水平線,畢竟種植棉花也是挺辛苦的,特別是采收棉花。如果收入還低於水平線。那就沒多少人願意種植棉花了。而棉農的收入低於水平線是肯定的,畢竟大明如今正在展開工業革命,工人收入遲早都會提高的,如果按照市場棉價收購,海外棉價是很低的,到時候這些棉農會變得很窮困。
    但是大明是一個大國,不可能所有棉花都從外部獲得。不可能從外部掠奪到能夠滿足整個大明所需的棉花,和曆史上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英國國情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本國棉花產量必須提高上去,起碼要能滿足自身大部分需求。至於補貼給棉農的錢,自然是讓消費者出。通過提高成品棉布稅收的方式。提高棉布本土價格,從而施行兩種價格。
    本土紡織品價格必然要高於海外,畢竟工人的收入也高,而且每個人都需要紡織品。通過提高稅收的方式將補貼棉農的錢分攤下去也很公平。說白了,這就是一種財富分配的手段。
    棉農通過種植棉花,不管市場價格如何,生產多少就會有多少補貼,就能安心的生產棉花。
    至於出口的紡織品價格,則收取關稅。在本土紡織品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可以提高關稅。本土紡織品有餘的時候,則要鼓勵出口,降低出口關稅,從而加強紡織品的海外市場競爭力。
    這都是朝廷需要根據情況的變化進行靈活調整的,從而創造出一個穩定的大環境。這樣的棉花定價方式,使得本土棉花價格與海外棉花價格能夠統一,統一的價格之下,企業的原材料生產成本就大致相同,而在利潤方麵,本土和出口海外又相差不大。
    當然本土的紡織品市場,實際上是被國有企業大幅度壟斷的。壟斷方式依舊是靠稅收等方麵,國有紡織企業所占比例是最大的,在那些沒有什麽技術性的普通紡織品方麵,通過稅收方麵的調整,隻過有國企紡織廠才有利潤。民資紡織廠想要賺到錢,需要推陳出新,例如搞出新的花樣,走高檔路線。
    說白了就是要創新,創新才是經濟發展的動力,隻有創新才能產生新的不平衡,別人有我沒有,我也要有,於是消費市場就出現了,經濟自然也就上去了。
    這種不平衡,就是創造矛盾,當然這是一種比較緩和的矛盾,一種能讓社會進步的矛盾。人類的進步,基本上是離不開矛盾這個東西的。
    不能創新的產業,自然是直接搞壟斷,要這些領域的民資商人有何用?自然是全部踢出局,讓國企來搞,進而創造出一定的利潤空間。
    在工業時代,物美價廉是一種有些錯誤的觀念,價廉意味著沒有利潤,沒有利潤就意味著無法投入資金進行更進一步的發展。
    一味的追求價高,那當然也是錯誤的,都是極端路線,極端就不可取。
    類似紡織業這種關乎民生的產業,對於那些普通的紡織品生產確實是要交給國企來幹,通過壟斷的方式創造出盈利空間,但這個度也不能太過,價格必須在老百姓可接受的範圍之內。同時有能積累資本,從而有足夠的錢更新生產設備和研發新的生產技術,並且讓工人的待遇得到一定的保障。
    這些都是財富分配手段。一個相對公平的財富分配,能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加和諧和繁榮。
    天啟十一年的紡織品稅收是提高了,這本來對南方紡織品比較有利,不過天啟十一年國企紡織廠已經基本上都用上了蒸汽機。棉布的生產成本大大降低,以至於這些紡織品到了南方市場之後,依舊擁有競爭力。
    國有紡織廠的紗錠總數已經上升到了六百萬錠的規模,產能已經完全能夠消化掉整個大明的紡織品市場。
    國企紡織品如同洪水巨獸一般大量湧入市場,直接淹沒了各省紡織業。北方各省的農村自然經濟中的紡織業幾乎全軍覆沒。土布已經徹底的失去了市場。到處農村的市集裏麵,琳琅滿目都是工廠裏出來的紡織品。
    同時在南方沿海各省,已經長江流域各省,國企生產的棉布也大舉入侵,毫無懸念的占據了城鎮市場,不過很多省份的農村自然經濟還沒有被完全衝垮。
    失業的紡織工人就更多了,很多失業的紡織工人因為活不下去了,隻能找上民政局要求移民,或者到新政省份務工。
    為了避免這些失業工人被逼上絕路,朱由校可謂是多管齊下進行處理。移民的移民,救濟的救濟。還接連派遣人員到地方巡視,明的暗的都有。
    在多種政策的作用下,總算是沒餓死人。也正是因為這樣,這一年的移民人口暴增,其中大量都是紡織工人。
    當然還有不少紡織工人轉行的,但移民的卻是很多。各省到處都是招募移民的隊伍,隻要報名就行,沿途的路費、夥食費朝廷都給包圓了。天啟十一年這方麵的財政預算就達到了上千萬元。
    朝廷出路費,這樣的政策對於移民來說是比較有利的。其實不少人都想移民。隻是沒有路費無法展開行動。朝廷既然出錢,那麽這些想移民的百姓就能踏上他們的旅途,前往海外地區生活。
    因為新政省份經濟的強勢崛起,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了新政地區的好處。特別是各種政策在報紙的不斷宣傳下,各省百姓也意識到了新政對他們的好處。所以願意移民的百姓也多了,他們隻要移民到海外殖民地區,就能享受到新政製度下的環境。大明的海外殖民地,基本上都是新政製度。
    很多選擇移民的百姓,都是為了逃避舊製度的壓迫。去新政省份尋找淨土。皇帝願意給他們出路費,也算是很給力了。
    特別是那些江南地區的百姓,因為教化程度很高,這些人移民到海外,最讓朱由校放心,可以攜帶很多文化底蘊到殖民地。如果移民一群教化程度不高的刁民到海外,還真怕會集體造反。
    所以這個路費是必須出的。
    天啟十一年下水的船隻很多,兩千噸級的商船就下水了將近一千五百艘,海上運輸能力總算是增強了不少,不過還是有些吃緊,因為大量移民的關係,需要運輸的商品和原材料也隨著開發程度的提高而增加。
    小火輪也越早越大了,第一艘千噸級的蒸汽船在天津造船廠成功問世,不過蒸汽船的產能還是差了點,需要進一步的提高。
    至於帆船,暫時還能用,沒必要急著淘汰。
    帆船的淘汰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首先將被淘汰掉的將是帆船產能,轉變為蒸汽船產能,然後才是淘汰正在使用的帆船。
    這一年各省災害依舊不斷,特別是陝西一代,真是變成了天災的密集區。
    不過在朝廷到處救火的情況下,局勢還是很穩定的。在當前北方的新政模式下,有很多工作崗位,農民因為天災離開了土地,也能通過打工賺到錢,從而實現溫飽問題。
    朝廷的建設項目很多,各國企的投資建設項目也多。
    水利工程依舊是在持續建設的項目,公路的建設規模倒是減少了一些,但是地方的鄉鎮公路建設項目卻是開始出現了。
    要想富先修路,主要的公路網絡修好了,接下來自然就是開始修鄉鎮級別的公路了,打通了公路,經濟發展就方便多了。
    新興的建設項目還是電報和鐵路,電報係統鋪設到了各州縣,甚至開始往鄉鎮級政府鋪設。
    每個州縣自己構建的電報係統,可以加快行政效率,實時掌控下麵的情況。
    鐵路修建規模到了下半年,已經擴大了很多,參與其中的工人數量達到了六十多萬名工人,而且參與鐵路修建的工人數量還在隨著鐵路建設項目的增加而上升。
    鐵路主幹線修完,還要修支線。
    支線修好了,還要修到工廠、礦山、伐木場、采石場等等地方,在沒有汽車的年代,鐵路非常很重要,陸地上的運輸效率全靠鐵路來提高。
    那種小線路,都是需要有大宗原材料、商品產出才能修的,還是離不開公路的,公路更多的是負責短程的運輸,因此此時朝廷將公路修建集中到了鄉鎮級公路的修建上。不過財政畢竟還沒有充裕到那個程度,並不能全麵在各省修建鄉鎮公路。
    在朱由校的努力下,大明又安穩的度過了一年,除了天災之外沒鬧出多大的**。工業發展則迅猛無比,大量的使用蒸汽機之後,生產力快速提高。
    有了鐵路,有了蒸汽機,朱由校決定加大水泥生產規模,水泥這個東西已經出現了,不過應用範圍不大,通常都是用高爐礦渣搞出來的,屬於這些年工業發展的副產品,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技術倒是研發出來了。
    但因為水泥大量生產的運輸成本控製不住,同時用畜力生產水泥的效率也太低了,所以沒有大規模的使用。如今有了鐵路,可以修到礦區,蒸汽機動力用來攪拌、碾壓水泥材料,水泥的生產成本已經可以大大降低了。
    鋼筋混凝土的出現,將大大提高工程建設的速度和質量,所以生產水泥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工業。
    大明水泥公司在天啟十一年隨之成立,開始在各地投建水泥廠,鋼鐵公司也加大了鋼筋生產規模。
 樓主| 發表於 2023-7-26 17:37:30 |
第405章:緊急軍情
字數:308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朱由校在京城持續的備戰,軍工廠也開始加班加點的生產新式裝備,11式步槍的首批訂單就達到了20萬支,而11式重機槍的訂單也達到了500挺。
    實驗師在年底也正式組建了起來,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第二代新軍的模式已經基本確定了下來。
    鐵絲網、塹壕加重機槍交叉火力網,這些戰術很容易掌握,簡而言之就是簡單,這樣的戰術確實沒什麽難的。
    在這樣的戰術下,騎兵基本上撲街了。
    至於新式步槍,雖然射得遠了,但步兵如果沒有鐵絲網和機槍交叉火力的話,麵對騎兵的衝擊依舊是有一定危險的。
    畢竟新的編製下,步兵陣型已經不再采用密集陣模式,一旦被騎兵突破靠近,戰鬥力反倒比此前的空心方陣要差。不過依舊是有刺刀的,同時步兵還有手榴彈在手上,倒也不是完全沒有抵抗的能力。
    就在這個時候,錦衣衛卻是在安南刺探到了鄭氏集團正在不斷備戰的情報。
    “啟稟陛下,安南鄭氏集團這兩年不僅沒有裁軍,反而秘密增加了兩萬左右的兵力,而且還在不斷囤積作戰物資,很可能要反攻河內。”錦衣衛指揮使田爾耕收到這個消息後匆匆進宮向皇帝報告,這可是重要情報,不容馬虎。
    “看來鄭氏集團是打算和大明抗爭到底了,現在我們大明在河內有多少兵力?”朱由校對田爾耕問道。
    田爾耕回答道:“一共隻有五千兵馬駐守河內,今年南洋金州土著鬧得比較凶,南洋軍區的兵力大部分都被調取鎮壓金州土著了。”
    大明在南洋施行的土著政策是高度管控的模式。自然有很多土著反抗。但有意將整個南洋納入大明的朱由校。自然不會允許土著形成自己的社會體係,自然是要對土著施行嚴格的政策,將土著都送到種植園裏當工人,在大明的管理下生活,不僅能夠教化這些土著,還能使得這些土著沒辦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社會體係。


    過個幾代人之後,這些土著基本上也就被大明徹底教化了,到時候即便這些土著脫離了種植園。其習性和接觸到的文化,已經能夠很好的融合到大明的社會之中,不會成為什麽獨立力量。
    因此南洋軍區隨著對南洋各個島嶼的開發變得很忙碌,整天到處掃蕩、抓捕土著,有時候土著躲進深山老林裏,也是個麻煩事。所以南洋地區的軍事開支反倒是不小,不過這些那些土著比較落後,戰鬥力也很渣,掃蕩成本並不是太高,就是需要耐心。
    整個安南。目前隻剩下了1.5萬明軍,其中一萬人駐紮在安南南部。原本的阮氏家族控製地區。這裏是鄭氏家族所觸及不到的地方,畢竟有一定的天險,鄭氏家族的軍隊想要攻入比較困難,何況明軍戰鬥力不低。
    但駐守在河內的五千明軍的處境則有些問題了,一旦再次和鄭氏集團爆發戰爭,這五千明軍要麵臨的是多於自身十幾二十倍的敵人。
    “馬上讓海軍運送五十停重機到河內。嗯……再把實驗師的機槍營也調過去吧!讓河內的部隊加強戒備,不要讓安南人偷襲了。”朱由校對錢國興命令道。
    “是,陛下。”錢國興當即把旨意傳達了下去。
    “錦衣衛繼續高度關注鄭氏集團的動態。”朱由校對田爾耕命令道。
    “臣遵旨。”田爾耕領旨道,然後告退出了宮,安南的事情基本上沒什麽問題了。田爾耕可是見識過那些重機槍的威力的,既然要把實驗師的機槍營調往河內防範鄭氏集團,河內基本上就固若金湯了。
    ……
    天啟十一年,安南局勢暗流洶湧,鄭氏集團已經做好了戰爭準備,這兩年安南隨著大明資本的進入,使得安南人的日子都不好過了。
    不管是鄭氏集團這樣的統治階級,還是下麵的地主、商人,其利益都遭到了巨大的衝擊。
    大明商品大量湧入安南,讓很多商人失去了生意,已經徹底衝垮了安南的商品市場,甚至是安南的農村自然經濟也遭到了衝擊。
    地主的利益也隨著大明資本在安南大量兼並土地、雇傭工人而遭到了損害,不甘被大明介入的安南的鄭氏集團,這兩年一直沒有放棄反抗的想法,時刻都在想著如何才能把大明的觸手徹底掃出安南。
    原本大明在安南南部駐紮的軍隊數量比較大,鄭氏集團根本不敢動彈,如今這些軍隊被調往金州,鄭氏集團頓時變得蠢蠢欲動了起來。
    不過鄭氏集團不知道的是,錦衣衛的電報此時正從河內一封接一封的往京城發。在這個時代,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擁有特務機構。而大明的特務機構,經過朱由校登基後的發展,已經變得非常專業了。
    此時廠衛在功能上還有一定的重疊,不過錦衣衛已經開始更側重於外部軍情刺探,成為了一個跨境軍事情報部門。而東廠更多的是負責內部情報的收集,主要是監督官員和那些大資本商人用的,和普通百姓的交集已經不是那麽多了。
    安南鄭氏集團根本就對這種專業的軍情刺探沒有太深刻的防備,以為偷偷的進行就能瞞住大明的眼睛。然而鄭氏集團的備戰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後,在錦衣衛的刺探下想要不暴露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因為大明正式介入了安南,並且掌控了傀儡皇帝,雖然鄭氏家族還保留著大部分的行政權,安南的傀儡皇帝在大明手上還沒有發揮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效果,但想要在鄭氏集團內部安插、收買一些眼線卻是太容易了。
    同時電報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剛發現鄭氏集團的不正常情況,情報當天就發到了京城。
    在電報發到京城的當天,實驗師的機槍營就被緊急調動起來,在京城坐上了火車,當天晚上就到達天津港,第二天一早便登船起航。一同登船的還有五十挺重機槍,以及六十多萬發機槍子彈。
    基本上軍工廠的存貨都被搬空了,軍艦揚帆起航,一路前往安南。半個月後,艦隊就抵達了安南。
 樓主| 發表於 2023-7-26 17:38:08 |
第406章:機槍發威
字數:373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突然一支艦隊沿著紅河來到了河內,並且還從艦隊上下來了一支三百多人的部隊,這個動作自然是瞞不住鄭氏集團的眼線的。
    鄭氏集團此時也正嚴密監視著河內明軍的動作,有點嚇了一跳,結果發現隻有三百多人,頓時放心了下來。
    隻是這三百多明軍卻是透露著一股古怪的氣息,因為他們的軍服和其他明軍都不一樣。
    綠色的迷彩服,頭上還戴著個鋼盔。並且還抬著一大堆箱子進了城內,箱子具體有什麽就完全不知道了。
    不過就算是有古怪,也隻有三百人而已,根本不足為慮。
    而鄭氏集團對河內的進攻準備已經到了最後時刻,鄭氏集團意圖趁大明在中南半島兵力不足的時候,把河內搶回去,然後迅速構建一個新的防禦體係,到時候大明若是反攻,大不了撤退到叢林裏耗就是了。
    當初安南能從大明分裂出去,也正是因為安南反抗強烈,大明感覺平叛的成本太高,所以放棄了收複安南的想法。
    鄭氏集團已經意識到,如果繼續妥協下去,安南的血液將會被大明給抽幹,到時候矛盾又是發泄在他們頭上,大明又沒有直接統治安南,鄭氏集團隻會走向慢性死亡。此前迫於形勢,隻能低頭。
    如今有了機會,自然要放手一搏。
    隻要贏了,鄭氏集團就還有繼續統治北安南的希望,鄭氏集團放手一搏之下,二十幾萬大軍被鄭氏集團組織了起來,其中將近半數以上都是沒有經過什麽訓練的農民,隻是拚湊起來當炮灰罷了。
    這些軍隊迅速向河內包圍了過來,一場大戰正式拉開序幕。
    城內明軍也早有防備,鄭氏集團剛撕破臉皮,城內的明軍已經擺出了防禦架勢,同時大使館將大明公民都轉移到了城內進行保護。
    駐守河內的明軍守備旅旅長張濤龍此時絲毫沒有半點緊張,而是一臉的興奮。當兵的圖什麽。就圖個打仗啊!
    隻有打仗才能建功立業,他是遼東戰場上一步步爬上來的新軍士兵,更是渴望參與戰爭。
    戰爭是一場風險與機遇並存的活動,對於強大的一方來說。意味著機遇更大。擁有豐富作戰經驗,並且裝備精良的明軍,自然是更加渴望戰爭。
    原本以為被調到河內,應該沒什麽戰爭要打,沒想到鄭氏集團竟然跳起來了。這是要上天的節奏啊!
    盡管此次鄭氏集團來勢洶洶,但是張濤龍手上也有底牌,那正是皇帝緊急給他抽調來的機槍營。
    那是七十多挺機槍啊!
    前幾天張濤龍第一次見識這種武器的時候,簡直被這玩意給驚呆了,擁有豐富戰爭經驗的張濤龍非常明白,這些重機槍在這個時代的戰場上意味著什麽。
    張濤龍在鄭氏集團的大軍來襲的時候,手上有了這些重機槍,自然是淡定無比。
    “下令城內實施戰時管製,百姓一律不許上街。”張濤龍下達了管製命令,防止鄭氏集團的奸細趁機在城內製造混亂。
    一般情況下。守城必然是要發動城內的安南百姓的,否則五千人分散到各處城門,兵力就非常薄弱了。
    不過這一次明軍卻是不按常理出牌,張濤龍直接往城外派了兩個營出城,直接駐紮在首當其衝的西門方向,東麵是紅河,河麵上有大明的軍艦,鄭氏集團是不可能從那裏進攻的,鄭氏集團無非就是從西麵或者南麵進攻河內。
    這一千多明軍被派到城外的同時,城內的明軍則隨時準備收縮兵力。聚集在一個點進行防守,保護城內集中起來的財產和人員。
    鄭氏集團的大軍來勢洶洶,結果發現城外竟然有一千多名明軍,頓時困惑不已。同時又大喜過望。
    這不是送嗎?
    一千多名明軍跑到城外,沒有城牆的保護,麵對二十多萬大軍,這不是送難道是什麽?
    鄭氏集團隨即對城西郊外的這一千多明軍展開了進攻,因為明軍戰鬥素質比較強,裝備也很好。鄭氏集團分出了三萬多兵力來對付這支明軍,心想兵力懸殊如此巨大,用人也能堆死那些明軍了。
    於是一場攻防戰率先發生,三萬安南士兵分成朝著工事內的明軍陣地靠近了過去。
    轟轟轟轟……
    火炮打響了,炮彈飛向那些陣型密集的安南士兵。不過這一次鄭氏集團早有準備,安排了人員督軍,每個安南士兵麵對來襲的炮彈,都是硬著頭皮快速前進。
    炮彈在人群裏衝出了一條條血路,這並不能阻擋這些安南士兵的前進腳步,而且這-炮擊密度也不是很大,稀稀拉拉的二三十發炮彈,根本影響不了戰場局麵。


    鄭氏集團的武將,還以為明軍是黔驢技窮了呢!已經開始幻想著攻破陣地後,如何圍攻這些明軍,然後將他們的頭顱都砍下來震懾城內明軍的場景。
    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五百米、四百米,這時候明軍陣地上的炮聲也停了,靜悄悄的一片。
    鄭氏集團經過兩年多與明軍的接觸,已經摸清楚了明軍的大致情況,明軍的火器基本上都是在100米到50米的範圍內進行不斷的齊射,訓練有素的明軍部隊,一分鍾之內甚至可以傾瀉出五輪齊射。
    可即便如此,眼前的明軍兵力很少,即便站在那裏讓他們射幾分鍾,隻要近了身,就能很快將他們消滅。
    終於雙方的距離拉近到了300米,明軍陣地上依舊是靜悄悄的一片。
    250米,還是沒動靜。
    終於當雙方距離拉近到了200米的時候,陣地上響起了一陣十分有節奏感的‘噠噠噠噠’的槍聲。
    雙方距離兩百米,明軍軍官終於下令重機槍開火。
    頓時十幾挺機槍同時開火,這些機槍手也不需要瞄準,直接不斷的進行左右掃射就可以了。
    機槍響起的那一刻,安南士兵如同割麥子一般倒了下去。十幾挺機槍瞬間就形成了凶猛的交叉火力網。
    例如兩挺機槍分布在不同的點,進行左右掃射的時候,射出的子彈就會形成x字形的火力,一個扇形掃過去,又可以和另一邊的機槍形成一個x字形的火力網。
    安南士兵的陣型非常密集,結果自然是悲劇了,一條條鮮活的生命被無情的機槍子彈迅速收割。
    成片成片的安南士兵倒在了血泊之中,這些機槍彈威力很大,一顆子彈貫穿了兩個人之後依舊擁有殺傷力。
    整個戰場上,幾乎到處都是子彈。除非是前麵有肉盾,否則站立者基本上都是必死無疑。
    而且這些子彈是從不同角度打來的。
    一場屠殺開始了,這些機槍迅速讓戰場變成了屠宰場。
 樓主| 發表於 2023-7-26 17:38:26 |
第407章:鐵絲網
字數:3533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突突突……
    突突突……
    猛烈的機槍聲跌宕不絕,如同割麥子一般倒下的安南士兵,驚恐的看著身邊不斷倒下的同袍們,不知所措的站在那裏。
    他們根本不知道生了什麽,也不知道明軍到底用了什麽武器,更不知道要如何躲避來襲的子彈。
    他們隻看到,那些機槍的槍口噴射著點點火光,一顆顆亮光如同一條條線,快的飛來。
    咻咻咻……
    子彈的呼嘯聲不斷的從耳邊傳來,身邊的人群就倒下了一片,被打得血肉橫飛,斷胳膊斷腿時不時的飛在半空,血液染紅了整片大地。
    場麵變成了一麵倒的屠殺,機槍依舊在瘋狂的收割著生命。
    衝來的三萬安南士兵,僅僅一分鍾的時間,在狂風暴雨一般的火力網中,被無情的打殘了。
    上萬人倒在了血泊之中,剩下的安南士兵已經精神崩潰,開始瘋狂的轉身逃跑。
    陣地上負責指揮作戰的團長王安寧,在望遠鏡中看著戰場的情形,在望遠鏡中看到的是遍地橫屍,血液甚至匯聚成了一條條血流,不一會就流入了河中,將河水染得通紅一片。
    “停止射擊。”王安寧立即下令停火。
    “團長,這些安南人還沒有跑出機槍射程,為什麽要停火?”下麵的軍官頓時產生了點意見,要知道那些安南人被放近到兩百米才開的火,此時這些安南士兵要跑出機槍射程,起碼還要半分鍾。
    這半分鍾裏麵,足夠再射殺一大批有生力量了。
    若是其他時候,按南寧定然會嗬斥下屬,但他這次卻沒有那麽做,而是歎息道:“人死得有點多了,放他們回去吧!”
    眾人這時仔細在戰場上掃了一圈,那恐怖的場麵頓時把他們給嚇到了,內心深處突然產生了一種不由自主的戰栗。
    他們不是被戰場上的那些死人給嚇到了。而是被他們手上的這些機槍給嚇到了,同時也是被這麽快就死了一大片人給嚇到了。
    過去的冷兵器戰爭盡管殘酷,但總的來說還是留有一線生機,一些人看著遍地的死人。突然想起了一個詞——有傷天和!


    他們是軍人,但軍人未必喜歡殺戮,一時間氣氛有些默然。但也接受了團長的命令,既然敵人跑了,就沒必要繼續射擊了。對付安南這種級別的被殖民對象。又不是不死不休的仇敵,殺太多人確實不是好事,這將意味著人口紅利的減少。
    “節約點子彈,說不定鄭氏集團還會反撲,去檢查一下鐵絲網的情況。
    陣地上的士兵隨即開始檢查鐵絲網,鐵絲網並沒有遭到任何的破壞,安南人還沒考進鐵絲網就被打退了。
    當安南大軍敗退下去之後,鄭氏集團高層都陷入了震驚之中,一千人大敗三萬人,還陣亡了上萬人。
    這簡直比說書還誇張。可現實卻生在了眼前。
    正如王安寧所料,鄭氏集團雖然震驚,但近日按起事,便不可能輕易退卻。為了那一絲希望,鄭氏集團已經變成了一個賭徒團夥,再度組織了一批大軍向明軍的陣地起了進攻。
    這一次鄭氏集團投入了將近十萬兵力,從兩個方向同時動進攻。希望用人海戰術堆死明軍。
    並且試圖將明軍手上的重機槍搶奪過去。
    戰鬥再一次拉來了序幕,這一次鄭氏集團更加來勢洶洶,已經到了瘋狂的程度。而這一次明軍也沒有再把安南軍隊放到兩百米外再開火,而是在八百米外。機槍就已經開始射殺敵軍。
    突突突突……
    突突突突……
    子彈形成的火力網,再度將安南士兵成片的掃倒,但是鄭氏集團的士兵卻是在不斷的往前衝。
    隨著衝鋒的展開,屍體再度鋪了一地。
    不過這一次有了一些心理準備的安南士兵。卻是在前仆後繼的向前衝。
    隻要他們後退,就要被斬。反而是繼續向前衝,還有一線生機。隻要衝到明軍麵前,他們就贏了。
    抱著這個信念,安南士兵前仆後繼,倒下一片又衝上來一片。場麵變得非常瘋狂。
    十幾挺重機槍不斷的傾瀉著子彈,已經冷卻的槍管再度紅。每一顆子彈都能飛出上千米遠,基本上在這樣的距離內,隻要有敵人存在就能命中。而鄭氏集團的大軍在衝鋒的時候,陣型太密集了。
    那些機槍手隻要不把子彈打到天上去,幾乎每顆子彈都能命中敵人,而且這些子彈往往能結束好幾名安南士兵的生命。
    安南士兵大量倒下,但卻是在不斷的推進,他們冒著彈雨展開衝鋒,離明軍陣地越來越近。
    就在這個時候,明軍的機槍槍管已經過熱,陣地上的槍聲頓時減弱了許多,機槍紛紛挺火。
    安南士兵頓時士氣大振,再度加快了衝鋒的度,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又拉近了距離。
    但是槍聲僅僅停了十幾秒的時間,密集的機槍聲再度響起。
    明軍機槍手換槍了,而過熱的機槍則開始冷卻。十幾挺備用機槍頂了上來,再度將密集的火力網打了出去。
    整個戰場此時仿若變成了人間地獄,一個真正的屠宰場,但這並不能阻止安南軍隊的衝鋒。
    安南軍隊頂著彈雨衝上來了,衝到了兩百米外的第一道鐵絲網防線。頓時衝到鐵絲網麵前的安南士兵傻眼了。
    這特麽的是什麽玩意?
    一些安南士兵揮刀去砍鐵絲網,一刀下去竟然沒有絲毫效果,鐵絲網這個東西,用刀是很難劈砍開的。還沒等他傻眼完,一機槍子彈已經穿過胸膛,打出了一個大洞,頓時氣絕身亡,仰頭倒地。
    一大堆安南士兵被阻擋在鐵絲網麵前,成為了最佳的靶子。機槍手往鐵絲網的人群隨便一掃,就能掃死一大片。
    後麵衝上來的安南士兵,麵對鐵絲網再度無奈。
    有些趴倒在地上安南士兵倒是逃過一劫,他們趴在地上開始想盡辦法破壞鐵絲網,鐵絲網並非是什麽銅錢鐵壁,但這些安南士兵手上並沒有合適的工具,破壞效率非常低。鐵絲網也成功揮出了阻擋敵軍迫近度的功能,已經光榮完成使命了。
 樓主| 發表於 2023-7-26 17:38:42 |
第408章:河內絞肉機
字數:3472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一名安南士兵趴在地上,手上的刀瘋狂的砍著鐵絲網。刀口已經砍卷刃了,終於把鐵絲網的鐵絲一根根砍斷。
    頓時一個缺口被打開了,幾名安南士兵頓時從缺口衝了進去,然而他們身後的安南士兵卻是稀稀拉拉的,大片被機槍射殺。
    雙方都陷入了瘋狂,在機槍的瘋狂的掃射下,能成功衝到鐵絲網前的安南士兵幾乎十不存一。
    而且在破壞鐵絲網的時候,又被大量射殺。隻有一些安南士兵領悟到了躲避機槍的技巧,趴在地上躲避子彈,一邊破壞著鐵絲網。
    當這些安南士兵突破了第一道鐵絲網之後,很塊有遭遇到了第二道鐵絲網,一些安南士兵直接就崩潰了。
    而第一道鐵絲網依舊揮著作用,並不是沒一個安南士兵都能直接通過鐵絲網通道,因為位置不對,當他們大量向通道聚集的時候,就變成了重機槍重點照顧的對象,隨便掃上一排子彈過來就能掃死一大片。
    相當於又把衝到鐵絲網前變得比較稀稀拉拉的敵人又聚集了起來,陣型又變得相當密集。
    而那些突破了第二道鐵絲網的安南士兵,則進入了明軍士兵的火槍射程之內,陣地上頓時響起了一陣陣槍聲。
    這些稀稀拉拉突破進來的安南士兵,根本無法對陣地上的明軍構成任何威脅,當這些安南士兵突破到四五十米外的時候,迎接他們的則是飛來的手榴彈。
    步兵的功能,主要就是保護機槍和守護陣地。
    層層疊疊的鐵絲網,和延綿不斷的子彈,將戰場變成了一台恐怖的絞肉機,這些安南士兵相當於是絞肉機裏麵的肉。
    戰鬥持續了十幾分鍾,戰場上的安南人已經大量倒在了血泊之中,望眼看去,戰場之上幾乎看不到哪裏有密集的安南士兵了,整個戰場還能站著的安南人。都是稀稀拉拉的。
    鮮血直接匯聚成了一條河流,流入了紅河的支流,然後匯入了紅河之中。讓紅色的河水,變得顏色更深了。
    戰場上橫七豎八的全是屍體。簡直變成了修羅場。
    而這一切,僅僅是十幾分鍾之內生的事情。盡管有不少安南人意識到趴在地上可以躲避機槍子彈,然後開始趴在地上裝死。但死的人確實是太多了,十萬安南大軍,已經被徹底打殘。
    所有安南士兵看著戰場上的局勢。已經徹底的澆滅了他們勝利的希望。就在這時,機槍聲停了。
    在戰場上到處****的子彈也消失了,那些稀稀拉拉的安南士兵仿佛又看到了勝利的希望,一個個呐喊著往前衝。
    當他們衝到鐵絲網麵前的時候,機槍聲再度響起,再度射殺了一大片安南士兵。一部分安南士兵再度迫近到了幾十米外的距離,陣地上的槍聲再度響起,裏麵的明軍用火槍瞄準著這些南安士兵,一一將其射殺。安南士兵卻是沒什麽還手之力,他們的武器比較差勁。遠程火力更是不足。
    轟!
    一顆手手榴彈在陣地外爆炸了,當場把幾名安南士兵炸死。這些手榴彈裏麵的炸藥可不是黑火藥,威力非常大,半徑五米內基本上不死都是重傷,除非是有肉盾獲其他掩體保護。
    十萬大軍,一去不複返。
    僅僅半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就被明軍屠殺掉了大部分,鄭氏集團的高層此時已經被嚇破了狗膽。
    殘酷的現實,讓鄭氏集團意識到了,這是一場不可能取得勝利的戰爭。
    很快鄭氏集團的大軍就撤退了,走得幹淨利落,還在戰場上的那些士兵也不要了,剩下的軍隊全部都被撤走了。
    圍攻城外明軍的安南軍隊都是鄭氏集團的主力。因為那些臨時武裝起來的農民不可能有前仆後繼的勇氣。
    河內城外一戰,鄭氏集團已經損失了大部分的精銳部隊,這場戰爭已經不可能持續下去了。
    隨著鄭氏集團的撤退,河內危機正式解除,而此時的安南北部也陷入了政權混亂的狀態。
    城內的明軍先穩定了河內秩序,接著開始打掃戰場。戰場上的屍體太多了。明軍不得不組織城內的安南百姓幫忙,安南氣候比較炎熱,不趕緊把屍體處理掉的話,很容易生瘟疫。
    很快河內城外,到處都是黑色的煙柱衝天而起,到處都在焚燒屍體。同時明軍還請來了一群和尚,在現場度亡魂。
    經過一番統計,這場戰爭明軍陣亡兩人,都是被弓箭射死的,三人重傷,還有輕傷的十幾個,損失可謂是微乎其微。
    同時在戰場上俘虜了上萬名安南士兵,清理出屍體八萬多具,還有一萬多名安南士兵逃離或失蹤。
    簡直慘烈得一塌糊塗。
    屍體在城外一臉燒了三天三夜,這才將最後一具屍體火化,大量的骨灰被傾倒到了紅河之中,隨著紅河水流入大海。
    南洋軍區司令高邦佐這時候也從安南南部抽調了五千兵力進入河內,開始著手平定鄭氏集團。從金州抽調的兩萬大軍,也已經在路上了,用不了多久就能趕到河內。


    鄭氏集團撤軍後,很快就派遣使者來到河內向大明表示臣服,他們已經徹底意識到了繼續頑抗隻會走向快滅亡的結局。
    河內大捷的消息通過電報傳回京城,朱由校很高興,馬上讓最高統帥部進行論功行賞。
    那邊還沒把功勞上報,鄭氏集團想要談判的電報又到了京城。
    朱由校看完電報後,指示道:“鄭氏集團要談那就和他們談,讓他們徹底放棄兵權,並且在行政上也要接受大明的號令,可以給他們在行政上保留一些利益,談不妥就繼續打。”
    “是,陛下。”錢國興隨即讓人把電報了出去。
    此時朱由校依舊沒有將安南直接納入大明統治的想法,那樣安南必然會四處起火,還不如先分出一點統治利益給鄭氏集團,讓安南國王和鄭氏集團的人先組建一個聽令於大明的傀儡政權,用安南人來壓製安南人。相當於就是拉攏一批,打壓一批,再孤立一批。
    接著繼續給安南放血,同時在政治、文化、經濟上持續影響南安,安南人徹底接受了大明資本和商品大量介入的格局之後,就可以把這個傀儡政權一腳踹開,由大明直接對安南進行統治。
    所以隻要鄭氏集團識相,自然是和可以和他們談判的。但要是鄭氏集團不識相,不願意放棄軍權,那就什麽都沒得談了。
 樓主| 發表於 2023-7-26 17:39:01 |
第409章:緊縮銀根
字數:600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一場戰爭下來,安南鄭氏集團以失敗撤退而暫時告一段落,但是戰爭並沒有結束。鄭氏集團撤軍後做好了徹底反抗的準備,大明這邊也做好了可能要全麵鎮壓鄭氏集團的準備。
    雙方的焦點都放在了隨後的談判之上。
    大明提出的原則要求就是鄭氏集團徹底放棄軍權,整個安南的軍權都要由大明掌控。而在政治上依舊可以給鄭氏集團保留較大的利益。
    放棄軍權就意味著可能要任人宰割,但鄭氏集團卻是沒有什麽更好的選擇了。他們即便負隅頑抗,顯然也抵擋不了擁有重機槍的明軍。明軍此時使用的重機槍,就好似來自科幻世界的玩意一般,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鄭氏集團對勝利不抱任何希望,能夠爭取到政治利益,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於是選擇了妥協,接受了大明的條件。
    大明實際上也是在妥協,畢竟安南人目前還不習慣大明的直接統治,同時如果將鄭氏集團完全消滅掉的話,在安南一時半會找不到合適的代替勢力,分給鄭氏集團一下政治利益也是可以接受的。


    在雙方的妥協之下,很快簽訂了一份條約,鄭氏集團接受了大明的各項條件,徹底放棄軍權,同時在政治上接受安南王的政令,而安南國王則是控製在大明手中的傀儡。


    這份條約,史稱——《河內條約》,這份條約中重申了大明對安南的宗主國權力,以及對安南軍事的掌控權。另外條約還涉及海關貿易政策等方麵,但並未要求安南賠款。
    賠款雖然是放血的重要手段,並且見效速度快,不過畢竟名聲不好,以大明的工商業水平,完全沒必要通過賠款來給安南放血。
    安南之變,僅僅半個月不到的時間,就被鎮壓了下來。
    最讓人震撼的還是戰場上出現的重機槍。一千明軍麵對十萬安南大軍,屠滅八萬之敵。
    消息傳回京城的時候,軍方高層都被驚呆了。他們第一次意識到,皇帝搞出來的這玩意。妥妥的就是黑科技。
    這東西能不是黑科技麽!在這個年代,簡直如同科幻世界裏弄來的武器。每分鍾理論射速600發的重機槍,而且有效射程上千米,實際殺傷距離達甚至達到1500米。這些數據在這個時代的軍人麵前,確實非常科幻。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東西。
    至於成本問題,這一次戰爭證明了成本不是問題。反而,這些重機槍能夠極大的節約成本。
    軍隊裝備了重機槍之後,戰鬥力有飛躍性的提升,而且能夠以少勝多。基本上沒有什麽冷兵器部隊能夠在機槍火力之下戰勝明軍了。朝廷在采取軍事行動的時候,需要調動的兵力就少了。
    不用投入那麽多士兵作戰,這對保存國家經濟實力來說是有重大意義的。曆史上那些暴君,盡管在對外擴張上很有建樹,但他們的滅亡通常就是窮兵黷武,脫離了社會生產力的實際承受能力。脫離現實之下,老百姓自然苦不堪言,天下也就大亂了。


    朱由校登記以來,大明的版圖卻是有了前所未有的擴張,擴張距離之大,遠超曆代。但朱由校卻沒有窮兵黷武,而是先大力發展經濟和生產力,再進行軍事擴張,常備的野戰軍兵力也不超過三十萬。


    說白了,就是走精兵路線。發展專業化軍事。不像很多喜歡對外擴張的帝王那樣,隨手一揮就是百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出征。
    真如軍事技術的長足發展,讓大明在軍事開支上反而能夠更加節省了。重機槍在河內戰場上,已經接受了戰爭的檢驗。
    不論是武器本身。還是應用戰術,都顯得無懈可擊。不過軍工廠卻是從這場戰爭中獲得了一些改進的地方,那就是機槍的支架問題。
    河內大捷的消息,也很快出現在了各大報紙上。
    不過報道卻很模糊,隻提到大明官兵以微弱的傷亡殲滅了十萬安南大軍,取得了一場完美的勝利。
    至於重機槍這東西。報紙上沒有出現任何的隻言片語。
    此時重機槍這個東西,還屬於大明的‘戰略級武器’名單,盡管不是高度保密,但卻也盡量避免大肆宣傳,以免什麽敵國竊取軍事技術。
    這些機槍在軍隊裏是有備份了,少了一挺都要追查。同時機槍生產技術、圖紙也都是軍工廠高度保密的內容。
    大勝安南為天啟十年年底增添了不少喜慶,老百姓知道朝廷又打了勝仗,紛紛燃放鞭炮進行慶祝。
    對外戰爭的勝利,如今已經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多好處。
    朝廷對台灣、南洋以及中南半島的擴張和殖民,已經為大明帶來了大量的熱帶經濟作物產出和大量商品糧。
    如今糧價、紡織品價格都趨於穩定,百姓也有足夠的收入,民生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起碼溫飽不是問題了。
    隻不過時代在發展,新的不均衡正在被不斷的創造出來,未來的基本生存權也不再是溫飽問題。
    很多百姓則通過海外商業、殖民、開發活動而發了財。
    這次河內大捷,讓更多商人跑到安南經商去了。此次安南之變,朝廷很快就把鄭氏集團打退,並且又迅速簽訂了《河內條約》,非常有利的保障了大明工商人員在安南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安南局勢在戰後發現了非常明顯的改變,首先是大明真正的掌控了安南的軍政大權,安南行政係統完全淪為大明統治安南的傀儡。
    鄭氏集團通過放棄軍權的方式,很快成為了大明統治安南的走狗,從而分享到統治利益。即便日後大明把這個傀儡政權一腳踢開,鄭氏集團也不會出現什麽太大的危機,起碼人生安全是沒問題的,這個結果讓被嚇破膽的鄭氏集團能夠接受。
    安南政權成為傀儡之後,貿易範圍再度擴大,關稅直接被調整到了一個非常低的水平。
    對於安南的財政支出,大明也有了規劃的權力。
    通常歐美國家對一個國家進行經濟殖民的時候,就是忽悠這些國家建設大量非民用設施。這些設施通常都是一些隻供統治者享受的,而且利潤空間又很大。從而把貸款什麽的花個精光。
    朱由校則感覺這樣沒什麽必要,而是讓安南政府在教育上加大支出,發展教育確實是好事。但教育項目上。卻是漢化教育。
    相當於安南政府出錢幫大明對安南百姓進行進一步的漢化教育,然後時機成熟之後,大明吞並安南就很容易了。
    海關稅率正常多少就是多少,隻看各種商品進出口需求問題來調整關稅高低,也不用在這方麵全麵壓低安南進口關稅。不過操縱關稅是肯定需要的。大明的很多商品都需要大量湧入越南。
    在安南王國徹底淪為大明傀儡之後,鋼鐵製品、紡織品徹底打入了安南整個市場。而安南的伐木業、礦業、農業等產業都在大明資本的投資下快速發展。
    安南百姓在大量的資本投資下倒是還能生存,畢竟工作崗位是不用發愁的,就是髒活累活更多一些,同時在酬勞上完全沒辦法和大明的百姓相比。另外安南王國的稅收方麵,也可以用來調節安南百姓的收入。
    這就是一場掠奪和壓榨,通過掠奪安南,讓安南人多做點事,產出多一點,大明賺取的利益就更多。並且可以用這些利益來安撫內部矛盾,也就是把內部矛盾轉移為了外部矛盾。
    隻不過大明是一個大國,朝廷與國有資本在海外賺取到的利潤,是不可能直接給百姓花錢,讓老百姓可以懶惰不做事的。這些錢主要就是用在建設上,特別是補貼經濟落後省份的建設。
    安南百姓對於對於這場戰敗,感覺十分泄氣。不過接下來簽訂的《河內條約》倒是沒有引起多大的公憤,條約一沒要賠款,二沒有割地要求。
    加上鄭氏集團徹底被大明收編,成為了維持安南統治的走狗。隨即安南被迅速平定了下來。
    這年頭的安南倒也不是什麽太大的國家,南邊還有一個占城國,高棉的國土麵積也比後世大得多,後世的金邊地區如今還屬於高棉所有。
    相比安南的時局動蕩。占城、高棉這部分地區卻是顯得非常穩定,占城與高棉政權都比較聽話,對於推行漢文化也沒有太大的抵觸,比較的知足和有一些自知之明,大明也分配了一定的利益給他們。
    另外就是人口並不是那麽多,而耕地資源卻很豐富。大明商品的大量湧入,則催生了這些中南半島的商品大米種植業。
    此時朱由校則在京城忙著來年的財政預算,天啟十一年年底,大明的財政收入上升到了7.8億。
    經過前幾年的快速發展,此時大明的經濟發展速度開始放慢速度,快速的發展會到來很多問題,因此繼續采取激進的經濟發展政策已經不太可取,經濟容易過熱,百姓也很容易跟不上節奏。
    對於天啟十二年的發展,朱由校決定繼續放緩速度,這種速度的放緩,主要是在民間貸款的發放上,開始執行半緊縮的政策。而在紙幣的發行上,隻確保市場不會出現通貨緊縮。但是在電報、道路、造船、水利設施這些重大項目上,依舊采取大規模建設政策。
    這些年經濟能夠發展得那麽迅速,和銀行不斷的向民資放貸是有關係的。但是這樣的刺激政策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泡沫會被越吹越大,貧富差距的拉開速度也會加大。
    銀行收縮銀根,減少民資貸款發放業務,給經濟降溫成為了天啟十二年的基本論調,當然也不可能一下就一毛錢都不放出來了。
    大明如今在朱由校的改革下,走的是社會主義新道路模式,和資本國家的產業收割是不一樣的。
    資本主義國家的財團收割資本的時候,經常就是銀行瘋狂放貸,又突然一分錢不放出去,然後開始他們的饕餮盛宴,大量收割優良資產。屆時大量企業倒閉,大量工人失業,搞得民不聊生。
    大明這種製度,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保證國家宏觀穩定,構建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即便是經濟不好,也要讓百姓獲得基本的生存養分,就是在調整階段,日子沒之前那麽好過一點,但也不至於活不下去。
    實際上普通百姓的富裕,不是靠經濟繁榮時期的偏財,而是靠努力工作所得的正財。所以國家要讓普通百姓富裕,實際上也不是太難的事情,隻要商品產能足夠,再提高工人待遇,做好財富分配,工人就能富裕起來。
    因此新社會主義模式的國家,經濟調整的陣痛對於普通人民來說隻是暫時的,反倒能讓浮躁的風氣沉澱下來,而且沉澱下來之後,新一輪的財富分配模式就會來臨。
    登基了十幾年,朱由校一直在刺激經濟,效果確實是非常不錯的。但是社會風氣卻依舊是好壞參半,一方麵是朝廷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對外戰爭的不斷勝利,以及吏治的改革,改善了朝廷的話語權和公信力。但是工商業的發展,一批人率先富裕起來了,但很多工人卻還剛進入城鎮,貧富差距太大了,拜金主義的問題開始加劇,社會風氣已經出現了墮落的趨勢。
    所以朱由校和一群朝廷大員商議了一番之後,決定對民資商人收割一波。把那些投機取巧的民資淘汰出局,並讓民資商人的日子過得緊縮一些,從而減少社會矛盾。同時通過加大建設規模的方式,確保普通工人得以生存的養分,讓國家保持基本的穩定。
    天生而無有不殺之理,經濟刺激過後的收割是必然的。天啟十二年,刺激經濟的局麵已經不可能繼續維持下去,拖得越久問題越大,所以朱由校也急著盡快緊縮對民間商人的銀行放貸。
    經過這些年的刺激,商品產能是出來,接下來就是財富分配的進一步調整的問題了,同時也是下調發展節奏,讓普通老百姓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
 樓主| 發表於 2023-7-26 17:39:17 |
第410章:實幹成就夢想
字數:587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而天啟十二年的財政預算方麵,建設資金依舊在往落後省份傾斜,基礎設施的建設依舊在持續。←百度搜索→
    這一年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麵,主要是確保不同發展程度的省份,工人們都能夠有工作崗位,不會失去維持生存的養分。
    所以基礎設施的建設依舊要持續,而且民資商人無法獲得貸款的情況下,官方和國企都要在這個時候出來向普通百姓撒錢。
    同時如今也有一個很多好的建設項目,鐵路就是最好的項目。城鎮公共設施,以及農業水利設施,依舊是比較好的建設項目,都是對國家發展和提高民生有利的項目。
    軍費則有所增長,提高到了1.3億元的新高,如今正屬於備戰階段,軍隊需要新裝備,而軍工廠擴大軍事裝備的生產規模,同樣也能帶動就業。這一年的新增軍費,主要就是裝備采購方麵的。
    教育同樣也是不能拉下的,不過教育費用並非是完全由朝廷承擔。行政開支方麵,則沒有出現什麽增長,經過改革之後的新政各省,如今在行政開支方麵基本上穩定了下來。


    同時朱由校在天啟十二年,也增加了北方綠化項目的支出。通過加大植樹造林的規模,來增加各地工人的就業崗位,並且繼續優化水土涵養能力,特別是避免沙漠化的擴大。


    明末的天災會有強大破壞力的原因,也和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有很大的關係。這年頭燒柴是普遍現象,但是山上的樹砍掉之後,又沒有人造林,生態環境也就越來越脆弱,特別是明王朝兩百多年的時間下來,人口也大量繁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就比較大了。


    宋代的時候,河南還有很多森林,因為朝廷需要用森林來構建防止騎兵突進的屏障。所以大量造林。如今的河南平原地帶,已經不存在什麽有規模的森林存在了。


    如今北方各省經過改革,城鎮都改成燒煤了,燒柴不如燒煤劃算。而且也被官方禁止,至於農村依舊存在燒柴的先想,目前煤炭運輸到農村還存在部分的交通問題,不讓老百姓燒柴也沒辦法,所以沒辦法強製性要求農村百姓也要燒煤。
    同時太行山脈的森林。也被朱由校給禁止砍伐了。
    太行山脈的林場一直都是關內地區的傳統林場,修建宮殿什麽的,曆代都是大量的在太行山脈砍伐木材。
    由於人為對森林的破壞,太行山脈的紫團參已經基本絕種了。
    紫團參也叫上黨參,是古代中醫藥方中所用的人參,也可以稱之為中原人參,主要生長在太行山脈地區。屬於品質最好的人參,古代都是用遼東參來冒充中原人參。後來因為絕種了,中醫才開始用遼東人參來代替。中原人參之所以被譽為上品,因為這種人參比較老少皆宜。不僅能夠大補元氣,而且藥性比較平和,還能祛虛火,不似遼東參那樣吃多了會流鼻血,比較老少皆宜。
    會出現這樣的差異,主要還是氣候問題。遼東參要在氣候寒冷的地區生長,陽性能量就要足夠充足,繼而相比中原人參更極端一些。而中原人參的生長環境沒那麽冷,能量也就比較平衡一些。這就如同春秋與夏冬的區別,春秋兩季的氣候沒那麽極端。讓人感覺比較的舒服。
    中原人參會滅絕,也和曆代剝削藥農有關,因為紫團參是皇室貢品,曆代要求上貢。以至於藥農自毀參園。同時因為戰爭的原因,太行山脈的森林遭遇過嚴重的大火。
    明代開國時期,朱元璋考慮到藥農的艱辛,所以不再將紫團參納入皇室貢品。但是明代民間資本的發展,紫團參價格越來越高,在市場經濟的利益驅使下。紫團參已經基本上被挖光了。
    中國曆史上,被挖光的靈藥實際上是很多的,紫團參還算不上是靈藥級別的東西,都已經被挖絕種了。
    盡管這年頭工業沒有後是發達,但對生態的破壞也是很大的。朝廷必須出麵引導才行,繼續放任自流的話,隻會讓情況越來越糟糕,到時候各種災害就會越來越多,抗災能力越來越差。
    特別是如今發展了工業,破壞力就更大了,很多事情必須防範於未然。在草原地區,朝廷施行的草場輪牧製度也是嚴格執行的,對草原的農業開發都非常的謹慎。
    內閣也將在天啟十二年執行西北地區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的政策,主要是將那些還沒有遭到破壞的草地保護起來,同時恢複森林麵積。
    事實證明人工造林還是很有用的,後世中國經過一番人工造林之後,此前大規模砍伐森林的問題就有很大的改善,盡管人工林不能恢原始生態鏈,但在資源上卻是做到了可持續發展。
    有了這樣的經驗,如今朱由校在朝廷財政寬裕了之後,自然是要大規模的進行人工造林。生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管是樹木還是樹人,都是很重要的。關內北方各省的那些原生林,則被保護了起來,禁止民間私自砍伐。
    北方林場大量停止砍伐,木材的供應則主要變成了從東北地區輸入,天啟十二年大明已經占據了整個外東北,這些地區因為太過寒苦,主要也就是派駐一些生產兵團,在火車修通之前,不會出現太多城鎮,越往北的移民越是力不從心。交通不好,以為移民過去之後,市場化經濟那一套就玩不轉了。
    鐵路的修建,將是開發東北的新契機,特別是外東北那樣的地帶。
    國企方麵的投資預算則進一步增加,銀行不可能不放錢出去,否則底層百姓無法獲得財富。
    讓底層百姓獲得財富,又能收割民資的方式實際上很簡單,那就是讓國企承擔起建設主力的角色。
    經過此前國企與民資的大量建設,地方上形成了很多建築材料產能等等,但因為市場繁榮,價格都比較高,民資商人賺得盆滿缽滿、哈哈大笑。
    銀行的銀根緊縮之後,民資商人無法獲得貸款了,民間投資的建設項目也就會迅速減少。從而建築材料等方麵的價格就會下降,如此一來民資為了爭奪生存機會,利潤空間會被不斷的壓縮,生意就突然不好做了。
    但是建設項目在政府與國企的行動之下還是很多。能夠為普通百姓提供大量就業崗位。那些工人的工資並未降低,進而民資商人雇傭的工人工資也不會下降太多,甚至是不會下降。
    而從事那些建設項目相關工作的工人收入,又能支撐起社會底層經濟的運轉,讓老百姓日子能過得下去。甚至隻要肯幹活,生活質量反倒比那些不用心幹活的人過得更好。隻是那些靠投機倒把賺錢,沒有實幹精神的民資商人以及遊手好閑的百姓,就會出現日子拮據,甚至混不下去的現象。進而扭轉社會風氣,用實幹成就夢想這個主題來樹立新的社會價值觀。
    國企的投資將在天啟十二年大幅度增加,其中的主力就是鐵路建設和造船業方麵的投資。
    北方鐵路幹線將全麵開工建設,一場轟轟烈烈的鐵路建設浪潮已經醞釀出來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勘探之後,鐵路線基本上已經確定了下來。
    鐵路的修建計劃基本上就是先將鐵路幹線和戰略鐵路先修起來,然後再修地方的鐵路支線。
    鐵路總局的任務就是在天絡的‘骨架’先鋪起來。隻要有了鐵路,各種建設活動的成本也就得以降低。到時候建設所需的物資運輸費用降低,調集工人的速度和成本也將降低。
    與此同時礦業、冶金業的內部鐵路係統也將開始修建,這些鐵路運營由國企內部負責,並軌進入鐵路係統的時候再與鐵路公司協調。
    造船業方麵的投資,主要就是投資新的造船台和船塢,以及蒸汽船的建造能力,集中優勢資源去發展蒸汽船建造。
    在這樣的投資力度下,大概四到五年,北方的鐵路係統就能修起來了。到時候蒸汽船的建造產能也將有較大的發展,從而淘汰帆船製造產能。
    鐵路幹線一旦建成,馬上就能對蒙古發動戰爭。
    正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火候是需要不斷調整的。而這年春節。各省百姓在溫飽上都沒有什麽問題,不過貧富差距確實也讓很多普通百姓的這個年過得並不是很開心,反而感覺很壓抑。
    隻不過年一過完,很多民資商人高興不起來了,銀行不再發放貸款出來了。特別是正開辦工廠,之前修一座廠房。可以到銀行貸一筆錢出來,結果年過後,廠房已經沒辦法申請到貸款了。
    一些商人頓時陷入了財政危機,到處都開始不那麽容易借到錢了,資金拆借成本在年後不斷上升,有些商人借不到錢就破產了。當然情況也不完全那麽糟糕,這次國有資本開始收割民資,並非是要把所有民資商人都弄死,民資商人在當前經濟之中是有不可代替的補充性作用的。
    朝廷這樣的政策,主要還是一輪新的財富分配,讓人心浮躁的市場能夠沉澱下來。如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人都開始懶著不做事,整天幻想著當老板,也日進鬥金什麽的。
    民資商人在銀行銀根緊縮的時期,生意開始不是那麽好做了。那些沒什麽真本事的民資商人,隨著這樣的政策,開始被不斷的淘汰出局。市場上做生意不再像過去那樣,好似隨便做什麽都能賺錢。
    一些嗅覺敏銳的民資商人,在銀行縮進銀根之後,馬上開始著手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以應對接下來的激烈競爭。
    當生意開始不好做了,競爭就強烈了。以前看不上的蚊子肉,也會變得彌足珍貴。而這樣的變化,對於那些肯吃苦肯做事的百姓來說,反倒變得更加有利了。
    天啟十二年的工錢依舊沒有下降,而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工作崗位依舊不是很難找。到處都在招收鐵路工人、建築工人等等。
    隨著春節過後,朝廷的各個建設項目,以及國企在各個城市的建設項目也都陸續上馬,馬上就填補了一些民資倒閉後的就業崗位缺口。民資不是一口氣就倒閉的,而是在銀行的銀根緊縮下逐步被淘汰掉一批批,朝廷有足夠時間通過建設基礎設施和國企加大的投資的方式來幫填補這些缺口。
    於是天啟十二年開始,大明新政地區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民資商人的生意不那麽好做了,但經濟卻還能維持穩定。
    很多生意人賺的錢,反倒沒有做工人賺得多,甚至還要往裏麵虧錢。各種債務危機開始爆發了出來,有的商人欠款跑路,結果導致發生了連帶效應,某某、某某商人也倒閉了,這樣的現象在這一年開始普遍發生。
    但不管是破產還是跑路了,那些民資商人的工廠、土地、房子是帶不走的,這些資產在財富再分配的過程中,實現了轉移。
    經過這些年的改革,北方各省實際上並未完全實現資源配置,天啟十二年的政策轉變,在一些改革比較晚的省份確實是早了一點,但是這些省份反倒問題更少,而且社會風氣也還比較好。
    火熱的市場經濟開始降溫、沉澱,這在當下反倒是一個好事。此前是朝廷實在財政困難,已經天災頻發,才要采取比較簡單粗放的手段來刺激經濟,如今局勢穩定,經濟平穩發展才是最好的。
    但這樣的經濟狀態,對於那些好吃懶做、遊手好閑,高不成低不就的群體來說,就越來越難熬了。
    各大報紙上,從天啟十二年開始,開始大力宣傳務實、勤勞的的理念,號召各階級群眾靠實幹成就夢想。
    如果每個人都能踏實做事,努力勞動,那麽整個社會所創造出的財富就非常巨大了,國家再做好財富分配,讓努力做事的人能夠得到財富,社會風氣也就可以扭轉過來。
    浮躁的社會風氣不是一天兩天能締造出來的,而務實的社會風氣同樣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恢複過來的,這需要長期的經營,而天啟十二年將成為一個良好的開端。
 樓主| 發表於 2023-7-26 17:51:18 |
第411章:技術成功井噴
字數:588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天啟十二年,大明北方各省雖然依舊不是那麽風調雨順,但是情況已經好得太多了。隨著這幾年不斷的建設水利工程,抗旱能力能力已經大大增強,同時農業灌溉麵積已經非常大了,大部分的農業耕地的灌溉設施已經建設完畢,還有小部分土地的水利灌溉設施還在建設。
    朱由校登基這些年以來,水利設施的建設也是一大政績。灌溉設施改善之後,抗災能力已經大大增強。
    盡管天災還是經常發生,但對大明的農業影響已經不大了。北方各省抗災能力已經能夠抵禦不少天災,加上灌溉麵積增加導致農業產量的增長,生產出來的農產品比過去風調雨順的年頭也不差太多。
    農業是民生第一大事,也是支撐工業發展的基礎,所以朱由校非常關心農業問題,老百姓吃不飽肚子就要造反。
    天啟十二年的夏收緊鑼密鼓的到來,如同往年一樣,朱由校把軍隊派到田間地頭幫助百姓收割莊稼,而且全部都是無償的。軍隊沒有有償服務,這是為了確保軍隊的純潔性。
    漢皇黨宣傳的軍民一家親理論,在各種軍隊下鄉活動下得到了彰顯和傳達,軍隊不僅下鄉幫助百姓收割莊稼,還經常派軍醫下鄉給百姓看病。
    各種農用機械此時在北方各省應用極為普遍,農機製造廠此時已經研製出了不少農業機械,雖然說在沒有小型化動力的時代,這些農業機械效率不可能如同後世那麽高,但生產力還是有長足的進步,從土地中解放出了大量勞動力。
    農業生產成本也因此降低。
    另一方麵朱由校這些年培養了不少農業技術人員,北方各省改革之後,每個州縣都成立了農業局,農業局下麵又設立了農業站,派了大量技術人員下鄉指導農業生產,施肥技術也發展比較迅速。
    農家有機肥技術已經掌握得比較透徹。並且大規模推廣開了。不過隨著圈地運動的展開,農村勞動力的減少,農家肥施用技術在一些地方也有點力不從心了。畢竟農家肥重量太大,運輸麻煩。而且下肥工作量也比較大。


    氮磷鉀對植物的作用已經確定,化肥的生產也在天啟十二年納入了重點研發項目。在蒸汽機和鐵路的出現後,化肥的生產、運輸成本都有所降低,如同水泥一樣,已經有了大規模商業化的可能。


    至於殺蟲劑和除草劑那玩意。倒是研發出來了。大明的化工產業發展倒是比較迅速,搞出殺蟲劑和除草劑倒是問題不大。不過朱由校並沒有將殺蟲劑殺蟲劑批準進入農業領域,隻是用殺蟲劑成立了一支滅蝗部隊。
    這支滅蝗部隊在天啟十二年的人員已經擴充到了一萬多人,隻要哪裏發現蝗災,馬上奔赴受災地區展開滅蝗。而除草劑也是官方在建設活動中,需要除草的時候才進行施用。


    殺蟲劑和除草劑的市場化用途其餘一概沒有,殺蟲劑和除草劑對生態破壞比較大,而且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吃了不健康,雖然對農業生產力有較大的提高,同樣也讓人自食其果。
    殺蟲劑和除草劑不僅是對陸地。對河流生態係統也有危害。在殺死害蟲和雜草的同時,也把益蟲給殺死了。
    所以在農業上此時大明堅持生物防治,隻在大規模蟲災發生的時候再用殺蟲劑,以及農業之外的活動使用除草劑。
    至於化肥就肯定要用的了,不然農業生產力太低。化肥必然也會引起生態問題,在雨水的衝刷之下,會導致水體營養過剩,水藻大量滋生等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
    這一年的夏收,北方冬小麥產量增長不少。而冬小麥種植麵積卻是小幅度下降,主要還是得益於水利灌溉設施的建設,讓大量的旱地變成了水澆地,產量那是成本的往上躥。


    皇家科技學院農業係和農業局一起搞出來的農業試驗區。則在大規模的對農作物的嫁接、雜交等技術進行研究,朱由校提出的抗倒伏小麥品種的培育在天啟十二年也有了階段性的突破。
    皇家學院培育種植的一百畝抗倒伏冬小麥,在天啟十二年成功的長出了小麥,畝產直接突破了500公斤,相當於是五石的產量,過去上好的水澆地。在精心照料、風調雨順的情況下,最高也隻有兩石多的產量。
    抗倒伏小麥直接把產量提高了一倍,秘訣在於……播種密度也提高了一倍多,所以畝產提高了。
    這年頭的小麥抗倒伏能力比較差,所以播種密度比較低,種得太密小麥就會被風吹倒。
    抗倒伏小麥能夠將種植密度提高,小麥畝產自然也就提高了。
    這片小麥之所以畝產達到了500公斤,首先是氣候比較合適,另外也用上了剛化肥,所以產量才會有飛躍性的提高。
    如果是地方農民來種,估計產量也就是兩三百公斤。如果是專業一些農業公司,畝產也不會提高太多,因為農業公司更講究的是用工效率,精耕細作的模式隨著對外擴張的原因,耕地資源的增加,精耕細作越來越沒市場了。
    是一個勞動力耕作30畝,每畝小麥產量500公斤劃算,還是一個勞動力耕作100畝,畝產250公斤劃算?
    對於農業公司來說,顯然是後者比較劃算,因為糧食什麽地方都能種,土地現在越來越多了。
    抗倒伏小麥的出現,讓朱由校非常高興,盡管試驗田畝產500公斤的產量在後世來說,完全就是撲街品種,後世的試驗田小麥畝產通常都有七八百公斤,但在這個年代,畝產500公斤已經非常逆天了,當即下旨嘉獎、賞賜。
    “皇上,根據農業部上報。除了小麥之外,玉米新品種也長勢良好,畝產也將比較高。”錢國興對朱由校匯報道,朱由校欣喜的說道:“讓農業部等產量出來馬上上報,不需弄虛作假。”
    他可不想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奇葩數據。
    成立農業部和試驗田。通過國家的力量來培育優良作物品種和家畜品種,顯然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因為過去沒有什麽朝代這麽專業的做過,民間種植的農作物品種普遍存在產量不高的問題。即便有優良品種出現,很多時候也沒有推廣開。或者幹脆被埋沒了,沒人發現莊稼地裏那麽幾株比較特別的,更沒有把野生品種采集到實驗基地進行雜交、嫁接之類的。
    所以大明農業部成立之後,在掌握了雜交、嫁接技術後,馬上就形成了一場高產農作物品種大量出現的巨大變革。
    在沒有官方力量的主導下。單純靠民間個別突然異想天開而付諸行動的人才,發展速度比較緩慢的,同時即便是取得了突破,推廣速度也比較慢。
    如今有官方支持,不論是研發和是推廣都非常迅速。在這個科技水平比較低的年代,在官方主導下,加上帶動工人的改進、發明生產技術的熱情,科技進步速度將變得非常快速。
    朱由校多年前種下的種子,此時終於大量萌芽,技術進步開始如同井噴一般的湧現出來。
    軍醫外科手術則發展迅速。在麻醉藥出現了之後,還有朱由校提出的一些生物學理論,加上大量的解剖實驗,手術能力已經大大增強。內科手術都已經成功了,不過內科手術方麵是比較謹慎的。
    內科手術的原則是,能用中醫解決的,就不要用手術來解決。因為西醫本身不能夠稱之為醫學,因為西醫沒有係統理論,隻有一個如同堆積木一般拚湊起來的零碎理論,而且在醫學觀念上存在問題。
    中醫講究的人命致重。有貴千金。西醫很多時候是把人體當成戰場,病治好了,人也是死了,有何意義?
    在這個中醫占據主流的年代。朱由校倡導發展的西醫變成了軍醫,同時也深受中醫理念影響,逐漸變成了中醫的一部分。
    清代中西醫融合的失敗,主要還是把西醫放到了同等地位上,導致理論無法契合。而如今大明則是西醫作為輔助醫學,理論上雖然有自身的發展。但卻是向中醫靠攏的。
    高級的想要接受低級的理論確實比較困難,但是低級的想要融合高級的理論,隨著科技的發展,總有一天會融合成功。就如同後世的西醫,實際上也在學習中醫的理念。
    中醫的發展則剛看到好轉的跡象,明末八綱辨證還不是主流,在朱由校改革中醫院之後,總算是成功打壓了八綱辨證這種歪風邪氣,是把中醫的墮落勢頭給穩住了。
    同時還成立了少年醫學班,從各地小學選拔出有天賦的學生,從小就開始學習中醫六經辨證,以提高其專業性。
    中醫會墮落,還是因為半路出家的人太多,不過在明代也不是主流。還是因為清代文盲率過高,百姓太過窮困,以及缺乏官方引導有關。
    如今朱由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百姓收入也能付得起正宗中醫的診金,加上中醫發展有官方引導和大力支持,中醫素質水平正在開始不斷提高。
    特別是中醫院的中醫,待遇都提高了,並且啟動了醫理研究機製,和宋代的模式非常相似。
    宋代的中醫能發展到曆代巔峰,主要還是官方有資源,同時重視教育,一群中醫為朝廷服務,可謂是衣食無憂,可以專心的研究醫理,不用整天想著賺錢,加上發展教育使得人才不斷湧現,中醫自然也就蓬勃發展了。
    中醫院最重要的製度就是分享,把研究成果拿出來分享。學習過傳統國術的人都知道,這玩意太過精深,一個人缺乏交流的話,閉門造車的情況下,究其一生也無法觸摸到巔峰,所以中醫的發展是需要團隊合作的,而中醫院的那些中醫,也是要有鑽研精神的。
    對於擁有鑽研精神的中醫人員,朝廷將根據其貢獻提升他們的行業地位,並且給予獎勵,最後能者上,不能者下,形成良好風氣,就能避免大量出現屍位素餐的人。
    在朱由校看來,醫學是個很嚴肅的話題。坑爹的醫學,會造成很大的社會危害。盡管中醫對於國有資本來說是不怎麽賺錢的,因為賣中藥賺不了幾個錢,即便是操縱了中藥價格,中醫大不了用地方草藥來代替,這地球上動植物那麽多,隻要掌握了藥性特點,哪個不能用來開方子?
    但是那種昧著良心的錢,能少賺就少賺。
    當然中醫要發展,西醫也是要發展的。畢竟中醫人才的培養成本太高,時間太長了一些,不能像西醫那樣模板化的快速培養。未來大明還是要以西醫為主流,但中醫的規模也不能小。
    相當於不能堵死老百姓求醫的道路,讓老百姓有更多的選擇性。例如一些在西醫那裏屬於絕症的疑難雜症,中醫很多時候卻能輕易治好。如果全麵選擇西醫,就會造成很多醫療悲劇。
    國有藥廠此時則在做成品藥生意,正在將一些中藥的方子做成成品藥進行銷售,藥店也不再是隻賣未配製的藥材,而是連同成品藥一起賣。同時國企藥廠也開始研製西藥,西藥與重要最大的差別在於,西藥很多時候不是用生物質做藥材,更多的是以提煉化學物質。
    西藥的研製帶有一定的瞎蒙性質,什麽陰陽五行,藥物的四氣五味七情,完全就是兩眼摸黑。完全是靠不斷的試驗再試驗,砸如大筆的錢之後才搞出來,或者是偶然發現。
    中藥藥方則是不同的,中國古代有非常多複雜的藥方,這些藥方如果用西藥的研究模式來搞,古代的生產力根本無法支撐如此龐大的工程。中醫是靠完整的理論體係,來配製出這些藥方的,也就是《神農本草經》裏麵提到的‘四氣五味七情’。
    西藥雖然研製成本大一點,不過利潤比較高,國企藥廠也可以進行研製生產。這玩意絕對是用來剝削世界人民的好東西,而且西藥也有西藥的長處,例如青黴素那些東西,隻要研發出來,醫療上進步將非常巨大。
 樓主| 發表於 2023-7-26 17:51:40 |
第412章:進攻印度
字數:665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這年夏天,玉米也成熟了。
    北方各省因為養殖規模的增加,玉米種植麵積也大幅度增加,很多都是把玉米當撐飼料來種植的農業公司。這年頭玉米產量不是太高,這東西嘉靖年間就傳入了大明,在大明的種植麵積範圍已經非常大了,幾乎各省都有。
    試驗田中的玉米經過收割之後,畝產達到了630公斤,產量再度逆天,雖然相比後世的最高產量低了一半。
    農業技術的進步,讓此時的朱由校,有了大規模發展工業的底氣。這些新的農業技術,已經緊鑼密鼓的開始進入普及階段。
    鐵路修建工人在天啟十二年夏天已經突破了一百萬人,並且參與建設的工人每個月都在以二三十萬人的規模網上增加。
    為了修建這些鐵路,抽調了很多人力物力。大量的鐵軌和枕木被運送到了工地,工人們鋪設好路基之後,便將這些枕木和鐵軌鋪設了上去。
    整個鐵路幹線,被迅速修建起來。
    秋收之前,鐵路就能修到東北黑龍江,而遼東夏收的糧食,已經開始用鐵路往京城運了。
    修往張家口的鐵路也快要竣工了,這段鐵路修建難度算是當前修建的鐵路線當中最大的,不過在新式炸藥的威力之下,成功的戰勝了自然地形,硬生生將鐵路修到了張家口。
    通往張家口的鐵路,還將修道草原明統區。隻要鐵路修到哪裏,哪裏就是大明能夠牢牢掌控的疆土。
    明統區的蒙古人即便是想要造反,也沒有機會了。這幾年下來,明統區的蒙古人小日子倒是過得不錯,有付出勞動,也有得到收獲。蒙古人願意過這樣的小日子,朝廷自然也樂意看到。
    草原能穩定,能產出草原經濟原材料。草場不被過度開發退化,隻要能保障這幾點就成功了。他們想要造反的話。朝廷隨時能夠通過鐵路把兵力快速調過去鎮壓。而且現在這些蒙古牧民一個個有自己的草場和蒙古包、牛羊,腦子被驢踢了才去造反。


    雪災依舊是草原上的一大問題,不過有了鐵路,朝廷救災也比較容易,鐵路是能夠在雪地裏運行的,除非是雪太大。


    至於蒙古人是否占據草原,這一點並不重要。蒙古人在日後注定是打醬油的民族,隻要被納入大明的統治。就不可能分裂出去了。
    這條修往草原的鐵路,也將是朱由校發動對蒙戰爭的重要交通線。
    而修往西域的鐵路幹線,估計則要天啟十三年開春後才能修通,這樣的進度已經讓朱由校非常滿意了。
    關內的鐵路幹線則修建速度很快,因為關內不缺工人,鐵路幹線已經在天啟十二年夏季就鋪設到了山東、山西、河南,都與北京連接在了一起。
    接下來就是要將這些鐵路繼續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密集的鐵路網絡。在這個沒有汽車的年代,陸地上的運輸效率要提高,那麽隻能靠鐵路。


    支線鐵路測量、動工的活動正在緊鑼密鼓的展開。鐵路為工廠主和農場主們都帶去了很大的利益,受益最大的還是工廠主,這意味著他們的商品可以銷售到更遠的市場。
    大量的鐵路建設活動。倒是讓天啟十二年北方經濟沒有那麽冷淡,但是經濟確實已經開始冷卻、降溫,浮躁的社會風氣已經開始慢慢的沉澱。
    相比之下,南方各省經濟則更加蕭條了,大量百姓開始選擇移民或者前往本土新政地區謀生。
    冶金業幾乎全麵完蛋,而紡織業方麵,民間紡織業基本上也已經完蛋了。不過在天啟十二年,鬆江府地區建成了第一座國有紡織廠,隨後國有紡織廠開始迅速在鬆江府遍地開花的建設起來。
    盡管南方各省沒有開始改革。但是國有資本財團已經開始將輕工業往南方一些地區轉移。
    首先南方各省比較適合發展輕工業,同時隨著國企商品大量湧入南方市場。也有了將產業向南轉移的底氣。
    一些紡織女工重新上崗,不過紡織廠並不能提供太多的就業崗位。沒有徹底改革之前,朝廷不可能在南方各省大規模展開建設,這錢砸進去,很容易被那些大資本商人圈走,資金循環的鏈條很容易斷裂。
    工廠向南轉移,還是不能改變南方市場蕭條的局麵。
    特別是長江流域人口密集的地區,農村自然經濟在商品化經濟的衝擊下,開始大範圍的崩潰。
    但是對內部市場的開拓,並非以掠奪為目的,那些走向破產的農民和工人,還是可以通過民政局等渠道進行移民等等。
    在對外貿易上,中南半島的貿易局勢基本上趨於穩定。安南戰敗,極大的震懾了暹羅(泰國),暹羅在大明的要求下,進步一的開放了商品市場和資本投資。同時暹羅與緬甸,都正式與大明簽訂了宗主國協議。
    過去大明確實也是暹羅和緬甸的宗主國,但是沒有明確的規定內容。隻是進貢與賞賜的關係,具體義務、責任,以及如何做生意等等問題都沒有規定。
    這份宗主國協議簽訂之後,暹羅和緬甸在大明的霸權淫威之下,隻能乖乖的開放商品市場和資本投資。
    大明的商人可以暢通無阻的前往中南半島做生意,商品也可以暢通無阻的通過商行、土著買辦的模式賣到中南半島各地,並且收購中南半島各地的原材料、特產。
    大明的國有資本財團已經直接開始在中南半島進行投資了,這裏的商品糧對大明來說已經越來越重要,特別是經過改革之後的北方各省,圈地運動十分高漲,大量農民離開了土地投入工業建設之中,需要更多的外部糧食輸入。
    至於大明南方各省,此時原材料種植規模就更加龐大了,這是南方各省唯一沒有遭到衝擊的產業。反倒因為工業的發展,銷路比以前更好了。
    隻要是棉花,不愁賣不出去。隻要是生絲。同樣不愁賣。本土市場需求量隨著發展不斷擴大,而海外市場對絲綢的需求量也隨著對海外貿易規模的增加而擴大。隻有榨糖業遭到了較大的打擊。台灣和南洋地區的蔗糖價格比傳統本土區域的蔗糖成本要低,市場價格也更低,質量也更好,深受市場歡迎。
    整個東亞,如今隻有大明才有商品化蔗糖產業,這些商品化蔗糖出口到了中南半島、朝鮮、日本、蒙古、非洲、中東、印度。
    印度倒是有自己的蔗糖產業,不過價格比大明的蔗糖高。不過大明倒也沒有大量出口這些蔗糖到印度等國家,還是因為對海外開發速度比較快。海上運輸有點更不上,加上本土商品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而大量增長。
    與印度的貿易並不是很順利,特別是天啟十二年大明對印度的紡織品出口規模擴大之後,印度幹脆禁止進口大明的紡織品了,但對於原材料出口,印度倒是沒有禁止。同時在奢侈品等方麵,印度人的王公貴族們倒是願意購買。
    雙方的貿易對於大明來說還是有利的,用附加值高的商品換到了附加值低的工業原材料,但大宗商品想要大量衝擊印度市場卻是比較困難。
    與中東人的貿易也差不多是如此,不過中東人這年頭並不是太富裕。非洲人生產力就更低了,大明的商船到這些地方貿易,基本上都一年去一個船隊就差不多了。貿易規模並不是很大,特別是和非洲人的貿易,也就是換取一些自然資源。
    大明也還沒有開始在中東也南非進行什麽海外殖民,不過天啟十二年卻是開始了殖民活動。
    這次殖民活動瞄準的目標是南非,朱由校知道那裏有很多黃金和鑽石。鑽石這個玩意,在大明並不是那麽受歡迎,這個年頭的大明並沒有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對於鑽石這個東西,盡管存在一定市場。但沒有到非要不可的程度,因此價格沒那麽高。
    不過鑽石有工業用途。這資源也是很重要的。
    黃金當然就更重要了,大明先占了這個地方。日後就可以大規模的開采黃金,南非的黃金,儲量是世界上最豐富的,比現在的板鴨占據的南美洲還要豐富。到時候有了足夠的黃金,大明可以直接玩金本位了。
    當然開采黃金是開采黃金,統治印度的計劃一直沒有被朱由校所放棄。蒙古人都能統治印度,大明為毛不行?
    錦衣衛已經開始跟隨商行在印度活動,開始收集印度的各種政治、軍事情報,並且開始選擇性的接觸一些地方土邦家族。
    對於那些土邦來說,隻要大明給予他們勝利的信心,他們為了利益,臨陣倒戈又算的了什麽,反正到時候也隻是換了一個中央政權,他們一樣是地方土霸,依舊享有統治利益。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印度人對大明是比較陌生的,特別是前往印度貿易的商船都是大明國有商船隊,不會向印度透露太多大明的信息,但大明的商行卻是開到了印度沿海城市,與印度人展開貿易。
    天啟十一年,朱由校製定的打開印度市場的戰略目標,已經送到了南洋軍區司令高邦佐的手中。
    朱由校的決策是先打開印度市場,對印度進行放血,從而控製戰爭規模。等把印度的血放得差不多了,再對莫臥兒王朝發動進一步的戰爭。
    高邦佐接到命令之後,很幹脆的向印度提出擴大貿易規模的要求,結果自然是遭到了印度莫臥兒王朝的拒絕。
    遭到拒絕之後,消息傳回已經是天啟十二年夏季了。河內戰爭剛剛落幕,高邦佐把河內明軍的機槍抽調了出來,並且從本土要來了一百萬發機槍子彈,然後派遣了一萬多名士兵,在十二艘戰列艦的護送下,悍然進入橫河流域,並進行了登陸,然後一路攻城拔寨,沿著恒河一路向莫臥兒王朝的首都發起進攻。
    明軍裝備極為精良,一路上那些土邦軍隊被打得潰不成軍。
    明軍每攻占一座城市,隻搶印度官方的財產,對那些普通印度人卻是沒什麽侵犯,什麽強奸婦女、縱火之類的行為更是不允許的。以至於那些碰上被明軍占領的城市,基本上沒有什麽反抗。
    明軍登陸的地方也就是後世的孟加拉國,這裏是恒河流域的入海口,恒河流經印度四分之一的國土,也是大明當前與印度進行貿易的主要流域,這裏適合船隻航行,大明的商品可以從恒河銷售到印度很多地方。
    這個年代隨著蒙古人統治印度,把中東宗教帶入,所以印度是處於一種宗教混居的狀態,印度教和******教的衝突比較嚴重,不過並麽有像後世那樣分成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印度三個國家。
    此時的印度,比後世的印度還要龐大。
    明軍突然占領了印度恒河下遊地區,並且打垮了好幾個土邦,對莫臥兒王朝造成了巨大的震動。
    莫臥兒王朝此時正處於興盛時期,軍事力量還是不錯的,為了應對明軍的入侵,莫臥兒王朝當即集結軍隊,直接拉出了一支三十多萬人的大軍,浩浩蕩蕩的殺向恒河下遊入海口方向。
    此時的明軍,正在抄家。
    擊敗了後世孟加拉國地區的土邦之後,直接把這些土邦千年世家給抄了,收獲可謂極為豐富。
    這個年代的印度,還沒有遭到殖民。而印度也是一個農業國家,商品長期出口,金銀珠寶這些東西源源不斷的流入印度,又被大量集中在這些土邦世家手上。搶劫印度百姓太沒水平了,搶劫這些土邦家族才是真正有油水的。
    畢竟印度百姓手上的錢,可以通過商品貿易獲得,這些土邦手上的錢,就不是那麽容易搞到手了。
    開戰之後,因為占領了不小的地盤,高邦佐又從南洋抽調了兩萬海軍陸戰隊登陸了印度,以控製那些占領地區,並且親自跑到印度考察了一番。
    到達印度之後,高邦佐看到的是極為不公平的印度種姓製度,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印度百姓極為困苦悲慘,整個社會充滿了赤,果果的壓迫與奴役。 [ 首發
    隨即高邦佐將扮演入侵者的羞愧丟掉了十萬八千裏之外,直接上疏給朱由校,提出了類似‘解放印度人民’的思想。
    對於高邦佐來說,這個想法是有點真心實意的,作為一個儒家文人,看到這世上有如此不公的社會製度,而享受這種製度紅利的竟然是一群沒有人文內涵和人道情懷的印度土邦貴族,那還不如讓大明來統治這個國家,消滅印度這種極不公平的階級壓迫。
    當電報發到京城,奏疏送到朱由校的手上的時候,朱由校看了內容之後,直接拍手叫絕。
    怎麽把人權這個武器給忘了,印度最大的軟肋就是缺乏人道主義、充滿階級壓迫啊!
    隻要高舉這個旗號,約束好軍隊紀律,大明這就不叫侵略印度,而是叫解放印度人民。
    如此一來,不就出師有名了麽?
    至於是不是真的要消除印度種姓製度,後麵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考慮。如果成本太大,那就小規模的劃塊地方來搞搞麵子工程。
 樓主| 發表於 2023-7-26 17:51:59 |
第413章:孟加拉條約
字數:6822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持讚賞!
    ps:昨天暴雨,大半夜停電,所以斷更了,抱歉!
    ————
    明軍登6印度,並占領了孟加拉地區十幾座城市,這讓臥莫兒王朝皇帝沙賈汗大為震怒。
    沙賈汗剛登基三年,但已經將印度局勢穩定了下來,此時正大張旗鼓的展軍事,準備到處用兵,這個時候大明突然上門找麻煩,讓沙賈汗決定先教訓一番這些明國人。
    於是沙賈汗集結了將近三十萬大軍,準備給明軍狠狠一擊,讓明國長長記性。再回頭收拾西部的幾個還未臣服的土邦國家,並且沙賈汗時刻惦記著阿富汗,當初臥莫兒王朝就是從阿富汗潰敗過來的,如今征服了印度,手上有了本錢,自然要回過頭去收拾波斯人,把阿富汗重新搶回來。
    沙賈汗的意思,是‘世界的統治者’,臥莫兒王朝的統治者實際上就是一群突厥化的蒙古人。
    這些蒙古人一旦建立政權,剛開始幾代人最喜歡幹的就是到處擴張,過了幾代人之後就打不動了,很快就會變成安逸享受的統治者。
    不過此時大明入侵印度的時候,正處於莫臥兒王朝興盛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印度軍事正處於不斷上升的階段。
    顯然這個年頭的印度,並非如同英國殖民印度時期那麽好對付的。
    沙賈汗在天啟十二年秋季,率領著三十萬大軍來到了孟加拉地區,這個時候的明軍果斷收縮了兵力,將那些占領的城池放棄了大部分,並在城外又布置了一個布滿鐵絲網、塹壕的陣地。
    一場蒙古人帶領印度阿三的送死行動開始上演,沙賈汗看到明軍僅僅憑借著一點點兵力就敢屯兵城外,心裏生出了輕視之心,認為這群明軍不過爾爾,連基礎的軍事常識都不知道。於是對城外的明軍動了草率的進攻。
    進攻命令下達之後,一大群印度士兵從三麵向明軍陣地起了進攻,陣地上有一萬明軍。
    雙方兵力極為懸殊。
    當這些印度人靠近到陣地三百米外的時候,陣地上的機槍聲響了起來。一陣突突突的聲音十分的有節奏。
    重機槍子彈橫掃而出。射向了陣型密集的印度軍隊。
    於是割麥子一般的景象又再次重演,這個年代的機槍,可不是二戰時期的機槍使用環境,二戰時期的軍隊陣型非常分散,平均打死一名敵軍。可能需要幾萬的子彈。機槍更大的作用是用來壓製敵軍。
    但在這個年代,阿三毫無防備,陣型又十分密集。每顆子彈下去,能夠非常輕鬆的射殺兩到三名敵軍士兵。
    接近到三百米外的印度士兵,在機槍火力網的射程內都已經來不及逃跑了,突然來襲的猛烈打擊,讓他們根本不知道生了什麽,特別是後麵的那些印度士兵。根本沒有看到敵人來到他們麵前,隻看到了一堆閃著亮光的子彈連成一條條線飛射而來,而且是瞬間即至。
    後麵的印度士兵甚至沒看清楚怎麽回事。莫名其妙的就被飛來的子彈給射殺了。特別是那些七八百米外的印度士兵,連明軍陣地都看不清楚呢!以為這個距離十分安全,結果也悲劇了不少。


    一番瘋狂的掃射過後,印度士兵被當場打死了五萬多人,沙賈汗用望遠鏡觀察著戰場,然後一臉的懵逼,也搞不清楚是什麽狀況。看到自己的軍隊被大量射殺,連忙將手下的三萬騎兵排了上去,希望這些騎兵能夠以快的機動力突破明軍的防線,接近並屠殺掉他們。
    地麵轟然顫動。騎兵開始衝鋒。
    這些騎兵的度確實很快,但是在機槍火力網的掃射下,依舊是一排接一排的被當場射殺。
    不過騎兵的度也足夠快,當這些騎兵陣亡了將近一半的時候。終於衝到明軍兩百米外的鐵絲網防線上。
    更加懵逼的一幕出現了,鐵絲網阻擋了騎兵的去路,那些臥莫兒王朝的騎兵不得不被迫停了下來。
    結果慘遭射殺!
    人和馬的屍體倒了一地,這些騎兵擁堵在鐵絲網前,成為了最好的靶子,機槍隨便往那邊一掃。就是血濺當場,肢體被機槍子彈打得到處橫飛。
    一些騎兵不斷的砍著鐵絲網,終於被他們破開了一個缺口。結果機槍開始重點照顧這個缺口,湧向缺口的騎兵頓時倒了一地,屍體橫七十八的壘在了一起。一些漏網之魚繼續往前衝,結果遭遇到了第二道鐵絲網。
    天呐!
    此時這些印度騎兵的內心簡直是奔潰的,眼前這群明軍,簡直太特麽不是東西了,竟然如此無恥!
    第二道鐵絲網讓印度人絕望得很徹底,三萬騎兵不到五六分鍾的時間就被機槍給打沒了大部分,少數騎兵調頭就跑,明軍機槍手並不會去刻意的瞄準哪一個敵人,而是真對敵人多的地方傾瀉火力,並與其他機槍配合形成交叉火力網,所以還是有不兩三千印度騎兵逃出生天。
    回頭看向遍布屍體的戰場,簡直如同修羅場,這些印度騎兵心悸不已,又為撿回一條小命慶幸萬分。
    沙賈汗是徹底的懵逼了,騎兵都不管用,眼前的戰爭模式已經完全出了他的戰爭思維方式,變得神秘又無解,強烈的恐懼頓時從心底升起,人對未知的東西都是感到恐懼的。
    當即下令撤退,印度大軍一路後撤了十幾裏地,這才停了下來。
    清點了一番人數,三十萬大軍隻剩下十八萬左右了,有的在戰場上被明軍打死了,有的則是逃散了沒有歸隊,成為了潰兵。
    明軍隨即在高邦佐的命令下,對印度大軍動了反攻。
    明軍走出塹壕,用馬匹馱著機槍向印軍展開追擊。沙賈汗剛想安營紮寨,計劃再從後方調一大批軍隊過來。結果現明軍動了追擊,連忙又下令後撤。好在明軍機動性不是那麽強,追擊度不快。
    不過沙賈汗重新占領的那些城池。在明軍殺了個回馬槍之後,馬上望風而逃了。
    城內的印度百姓,反倒如同過節一般歡天喜地,將明軍迎入了城中。明軍占領這些城池之後紀律十分嚴明。對普通印度百姓秋毫無犯,倒是那些重新占領這些城池的印軍,趁亂到處搶劫、強,奸、搞得怨聲載道。
    沙賈汗的大軍一直被明軍趕出了五十多公裏,明軍這才開始收縮。避免太過深入敵境遭到包圍。
    盡管明軍有機槍,有足夠的把握衝出包圍圈,不過那樣還是不夠保險。此時明軍在印度的力量,並不足以統治印度。而印度的力量也還比較強,沒有經過放血,更沒有對印度那些土邦貴族們進行分化瓦解和接觸,雙方都還比較陌生,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接觸。
    這次戰爭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逼迫印度開放商品市場,讓大明的商品可以傾銷到印度。並且從印度獲得工業原材料。
    明軍收縮了兵力之後,隨即派遣了使者再去和沙賈汗接觸。
    沙賈汗此時還是心有餘悸,在明軍使者到來的時候,終於是沒有了之前的趾高氣昂、愛理不理的脾氣。
    這次沙賈汗確實是有點被打怕了,明軍所展現出來的戰鬥力實在太恐怖了,已經完全出了理解範圍。
    大明使者向沙賈汗表示了大明不願意繼續進行這場戰爭,並要求沙賈汗派遣人員與大明坐到談判桌上好好談一談停戰的事情。
    麵對大明要求談判的要求,沙賈汗顯然無力拒絕。
    盡管很不甘心,但暫時沒弄清楚明軍的底細,連明軍使用了什麽武器都不清楚。這場戰爭不能停下來自然是最好的。要是繼續打下去,他的統治利益將受到巨大的動搖。
    統治利益,一直是統治者的軟肋。特別是對蒙古這些民族來說,印度就相當於是他們征服的一塊用來享受統治利益的地方。既然大明願意談,那就和他們談吧!
    沙賈汗一邊開始集結兵力,一邊派人去和大明談判。要是大明提出了太過分的要求,那就隻能繼續打一場了。
    談判很快開始了,大明提出的了將孟加拉地區,以及後世孟加拉國以東。印度與麵的那交界地區的土地,都轉讓給大明,大明願意出1o萬銀元的價格購買。同時要求印度開放全國商品市場。
    這個要求讓沙賈汗大雷霆,開放商品市場在沙賈汗看來還不算太大問題,但大明要把印度東部的領土割走一塊,沙賈汗那個心痛啊!
    “我們皇帝不同意,如果你們明國想要這麽大片的土地,我們印度將用龐大的軍隊與你們大戰到底。”
    “我們大明不怕你們人多,我們隨時可以增兵,來多少我們大明滅多少。”
    雙方在談判桌上火藥味十足,雙方談判陷入了僵局之中,相互威脅的時候,顯然大明更有底氣一些。
    這樣的僵局持續了將近一個多月,不過隨著第二批明軍的到來,這個僵局很快被打破了。
    大明從南洋增兵過來了,並威脅沙賈汗。
    “如果不接受這些條款,大明還會繼續增兵。”
    此話一出,將沙賈汗嚇個半死,連忙讓人簽訂條約。天啟十二年夏末,大明與印度正式簽訂《孟加拉條約》。
    條約內容為印度開放商品市場,並且將孟加拉地區割讓給大明。同時條約規定允許大明商人前來印度投資。
    資本的大門已經為大明敞開。
    商品貿易的壁壘,也已經被大明用軍事直接敲碎。軍隊是資本擴張的急先鋒,作用直接體現了出來。
    條約簽訂後,將近兩萬多明軍,便開始著手接管孟加拉地區的軍事、行政。高邦佐之所以增兵,也是考慮到原有兵力不足以控製這些地區。
    當然要控製的城池也不算太多,與緬甸接壤的那塊地區,並沒有什麽人,很多地區還是處於一片原始森林的狀態。
    明軍一開始隻占據了孟加拉地區的主要幾個城市,以免兵力太過分散。同時開始組建統治秩序,後續的人員通過船隊6續的到達了孟加拉地區。
    隨著後續兵力、人員的到達,明軍以後世孟加拉國達卡地區為新政中心,逐漸的向外擴大控製範圍。
    與印度的貿易,也重新開啟。
    當捷報傳回大明本土,朱由校大喜過望,高邦佐竟然把孟加拉地區都給搶了過來,已經額完成了任務。
    朱由校立即決定繼續向印度增兵兩萬,同時派遣一批行政人員過去,並執行改革方案。
    地方土邦直接取締,同時嚐試性的取消孟加拉地區的種姓製度,將大明的管理體係複製過去。
    這樣做的成本當然會比較高一些,如果在整個印度推行,那會造成整個印度的那些千年大家族抱團抵抗。不過在孟加拉這個地方小範圍的推行,問題不會太大。而且條約已經簽訂,印度在短時間內不可能主動來招惹大明。
    但是隨著雙方貿易規模的擴大,戰爭顯然還是會繼續爆的。到時候印度不毀約,就要被大明持續放血到死,所以還得繼續向印度增兵。


    大明如果能夠成功消化掉孟加拉地區,那麽在在食品等方麵的補給就不用太依賴本土。同時孟加拉地區可以為大明產出大量水稻和黃麻等農場品,而且還可以大力展礦業、漁業、林業之類的產業,從而充分利用當地勞動力來創造財富,如此一來把蛋糕做大了,壓榨起來也不用太狠,就能獲得比粗暴掠奪更大的利益。
    殖民大體上分為三個水平層次,技術含量最低的就是西班牙,純粹的強盜模式。稍微高一點就是英國為代表的殖民時期,掠奪方式同樣也比較粗暴,沒有對殖民地進行深入的管理,大量勞動力被荒廢、閑置。技術含量最高的是二戰後以美國為代表的殖民國家,完全就是靠商業掠奪。


    大明如今占領了孟加拉地區,那裏將變成大明的一個省,而且連接著西藏,也算是能與大明在6地上接壤,就是6地上的道路不通。
    有了這塊版圖,大明日後隨時可以幹預印度。
    所以大明需要將孟加拉徹底消化,並且把當地的印度人同化掉,變成不可能分裂出去的一個省。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展孟加拉,並且進行改革和漢化,同時不要壓榨得太狠,除了重要工業不可能轉移到孟加拉之外,其他不用壓榨太狠。
    同時也將成為大明入侵印度最好的理由——消除印度不公平的種姓製度,讓大明在這場戰爭中,扮演一個正義的角色。
    而突厥化的蒙古人將被塑造成奴役印度人民的大反派。
    天啟十二年,孟加拉省隨之成立!
 樓主| 發表於 2023-7-26 17:52:18 |
第314章:官場大換血
字數:645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幣,跪求大家支持讚賞!
    在大明於印度地區進行擴張的時候,在美洲西海岸的殖民地擴張,也發生了一場戰爭。
    不斷擴大的據點,與當地的印第安人發生了矛盾,雙方爆發了一場小規模的戰爭,住在在美洲西海岸的明軍成功擊敗了十幾個大小部落聯手的印第安聯軍,並將這些部落驅逐。
    金山灣地區,自此完全被大明占領。
    不過在這裏的移民速度卻比較緩慢,天啟十二年隻從本土送來了三千多人,金山灣的大明百姓隻有五千多人,外加兩千多名士兵。
    當前大明的海外移民主力,顯然並不在美洲西海岸,而是在南洋與澳洲。南洋地區還有很多島嶼沒有開發出來,澳洲同樣隻開發了沿海地區,內陸草場隻開發出了一小部分。
    移民速度已經達到了一個瓶頸,主要還是海上運輸力量不足造成的。也不完全是帆船不夠,而是船的噸位、運輸效率等方麵出了問題。導致很多大宗商品在付出運輸成本之後,就不太劃算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明隻能選擇放緩移民速度。同時大力發展蒸汽船,天啟十二年第一艘兩千噸級的蒸汽船也成功下水,發展速度可謂神速,但是兩千噸級別的蒸汽船,實際上運力和兩千五百噸的帆船也差不了多少,還不足以大規模的從海外將煤礦、鐵礦之類的大宗原材料大量的運回本土。
    朱由校要求造船廠造出更大的蒸汽船。
    海外殖民地的軍事行動則依舊在持續不斷,除了印度和北美的明軍發生了戰爭,在南洋和澳洲的明軍同樣也在忙著對付那些土著。
    各種小規模的軍事行動非常頻繁,大規模的戰爭也隻有入侵印度,軍事開支方麵還不算太大,保持在一個負擔比較低的水平上。
    最大的軍事開支還是新式裝備的製造方麵,第一批十萬支新式步槍的訂單已經在不斷生產。
    機槍方麵的訂單則達到了六百挺。
    鐵路也在修建,一切都在為親征蒙古做著準備。
    錦衣衛的情報人員經過一番堅苦的刺探之後。終於是確定了建奴餘孽確實正盤踞在伏爾加河下遊,並且吞並了土默特部蒙古。實力有所恢複。
    得到了確切情報的朱由校,終於是正式下定了滅掉林丹汗的決心,這家夥太不上道了,顯然還沒有完全吸取上次的教訓,心裏依舊想著要和大明為敵,可謂狼子野心。隻有消滅掉蒙古政權,才能徹底解決掉這個禍患。讓中華不再沉淪於異族之手。


    而在經濟方麵,對印戰爭的勝利,成立了接下來的一個增長點。印度市場已經打開,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這個時代的印度,人口達到了1.5億,每個人都要穿衣服,都需要紡織品,這市場是多麽的龐大?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意味著紡織品出口可以持續增長。同時鋼鐵以及其他商品的試產。也將出現了巨大的增長。
    當然,印度情況複雜一些,土邦比較多。商品暫時還不可能隻經過一道關稅就賣遍印度全國。很多商品可能在路過一些土邦的時候,會被重複的收取多次過路費。這樣的情況也大明在印度能掌握的商品市場變小了許多,但其市場依舊是非常巨大的。
    楊國瑞針對印度市場的變動,在天啟十二年秋季便組建了一直龐大的船隊,裝滿了各種商品運往印度,船隊中裝載了大量的紡織品。


    同時楊國瑞向朱由校提議,“陛下,臣以為既然成立了孟加拉省,大可在孟加拉省成立紡織廠,然後在印度收購棉花。將印度的棉花再孟加拉省紡織成紡織品再賣回去,如此一來效率就高多了。否則要將印度的棉花運回本土,再把紡織品運往印度,需要較大的運力。”
    “此事需要仔細考慮。”朱由校有些猶豫,畢竟紡織業是等工業是不想向外轉移的。盡管孟加拉地區已經被歸入版圖,屬於大明的一個省份,但那裏的印度人比較多,人工成本必然很低,在當地發展紡織業顯然是利潤巨大的,但也可能造成一定的市場問題,容易影響到本土紡織業的發展。到時候誰都跑到孟加拉去開紡織廠,都找印度工人,本土紡織業發展個屁。
    後世中國崛起充分證明,一個國家不要過早的丟掉一些基礎工業,何況這年頭紡織業還是支柱產業。
    得知朱由校的憂慮之後,楊國瑞建議道:“孟加拉省的紡織業可以隻負責生產印度和周邊海外市場所需的紡織品。本土紡織品需求依舊在本土生產,距離本土比較近的海外市場,也依舊由本土紡織廠進行生產。如此一來,也不會影響太大,而且利潤頗為豐厚。”
    利潤確實很豐厚,如果用上先進的紡織設備,再加上低成本的勞動力來發展紡織業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那利潤確實給力。
    “那就在孟加拉省設立國有紡織廠吧!”朱由校最終同意了,隨後補充道:“鋼鐵冶煉要放在本土。”
    “臣遵旨。”楊國瑞告退後,隨即對產業分布進行了調整。
    此時大明的紡織業發展趨勢無非就是保留北方紡織工業的同時,新增產能開始向南轉移,為南方百姓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為改革做一些鋪墊。
    能夠向南轉移的工廠,都是國有企業的工廠。民企在南方,還購買不到蒸汽機。這個時代的經濟模式,是屬於工廠主的。發展工業擁有巨大的利潤,因為技術進步很大,成本也比較低,競爭又不強烈,海外市場無法廣闊。
    最大的工廠主,依舊還是國有企業。民企工廠雖然多,但規模上完全無法和國企相比。
    朱由校允許輕工業在大明本土之外的省份發展,但並不允許冶金業之類的產業放到關外遠離本土之外的地方發展,一旦這些地方造反了,要麽被攻占了。那麽大明可就虧大了。
    掌握基礎工業,掌握工業體係。才是保障大明比其他國家更加強大的關鍵。科技越發展是越複雜的,那些無法跟上時代的國家,都將淪為打醬油的國家。
    一個強大的國家想要保持下去,並且成為世界霸主,關鍵還是看能不能熬。能不能熬的關鍵,還是看百姓是否勤勞。
    如果日子太好過了,自然而然會出現懶惰心理。
    後世歐洲人之所以衰弱。就是因為太懶了,在中國的競爭之下,已經逐漸淪為三流國家紮堆的地方。
    大明要能熬,就必須做好宏觀調控,在保障好基本生存權的前提下,又不能讓整個社會的人感覺不要做事就能有飯吃,可以整天到處吃喝玩樂,將快樂完全在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痛苦之上,那麽用不了多久就會腐化。
    所以朱由校在工業發展上。高級的要發展,低級的也不丟。對外掠奪的利益,都是用在國家建設上。把民資大量排除在多外掠奪利益的門檻外。
    並且通過宏觀調控的模式,讓內部百姓處於一種競爭的狀態。將財富和地位分配給那些願意吃苦上進的人,那些不願意上進的群體,反正國家隻保障他們的基本生存權。
    中國人本身就擅長競爭,不像海外異族那樣好吃懶做,又不擅競爭。華人在世界各地能混得開,就是因為擅長競爭,肯努力,能吃苦。
    而一潭死水的國家,就是因為內部競爭出現了問題。有本事的上不去,辛勤勞動的人掙紮在溫飽的問題上。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這個國家就出問題了。
    反之,一個國家的人們不用怎麽工作,就能夠過上很好的生活,整個社會的懶惰風氣不斷滋長,這樣的國家也會出問題。
    如今朱由校搞的宏觀調控,就是搞好財富分配,讓那些付出汗水的百姓能夠收獲到勞動果實。
    工人待遇是要提高的,但必須付出相對應的勞動時間和工作量。
    此時新政地區的工人待遇經過宏觀調控,每個月的工錢已經調整到了5元左右,而工作量比較大的碼頭、工地工人,一個月的工錢則達到了8元以上。
    工人待遇的提高,頓時在北方新政各省加快了城鎮化速度。大量農民願意轉變為工人,並出讓自己的土地。
    圈地運動的速度開始加快,國有農業公司在銀行貸款的支撐下,開始大量圈地,並建設農業生產設施。
    至於民資農業公司,此時已經有不少陷入了債務危機,因為擴張得太快,導致欠了銀行一屁股債,要是還不起錢就要破產,資產就會被銀行收走,然後進行拍賣處理。但是在這個掐死了貸款的情況下,還有幾個民資企業會出較高的價錢購買這些農業公司的資產?
    最後無非就是被國有農業公司買走這些資產,從而完成農業公司之間的土地兼並。
    在對民資進行收割的時候,國企就開始發揮出保就業的功能了,不像二戰前美國財團的收割活動,造成了數千萬美國人民失業,上千萬人被餓得皮包骨。
    同時改革的深入,也切斷了很多利益集團的利益輸送臍帶。處於社會中上層的階級,日子變得不是那麽安逸了,像過去那樣坐在家裏不用做事就能弄到錢的生活,也逐漸遠去。
    另一方麵,沒有勳位的商人在婚嫁、生活中的規格限製,也讓社會風氣穩定了一些。浮華的社會風氣得到了一定的遏製。
    各省司法部門也在天絡,治安係統也遍布新政各省各鄉鎮地區。
    朝廷對地方的控製力已經快速上升,達到了大明開國以來最強的階段。官場整頓則是這些年一直持續的動作,不斷補充新血液、淘汰不作為官員,懲治貪汙**官員的風氣越來越嚴。
    漢皇黨發展迅速,因為吸收了大量的新血液,已經成為了新政地區絕對的政治主導力量。
    上到封疆大吏,下到基層公務員,到處都是漢皇黨的身影。
    傳統的政治黨派正在快速瓦解,什麽東林黨、齊楚浙黨,如今在朝堂上已經不見蹤影,不是被收編到了漢皇黨,就是被排擠了出去。
    漢皇黨製定的新的遊戲規則,要想加入遊戲,必須遵守這個規則。這個風暴正在向地方蔓延。
    漢皇黨開始大肆排斥、打壓異己,天啟十二年新政各省官員出現了較大的變動,那些不屬於漢皇黨陣營的官員紛紛落馬、辭官。過去那些官員,沒幾個底子是幹淨的。
    有些說是底子幹淨的,實際上都是商人階級出身,而在改革之後,經商不能為官,這群官員已經被首先踢出了官場。剩下那些沒有商業背景的官員,除了少數真正清廉的官員,真沒幾個底子是幹淨的。
    於是在外人看來,天啟十二年的反腐風暴極為猛烈,大批官員因為被查出了貪腐,過去的那些陳年舊事被扒了出來。實際上這些官員都是非漢皇黨的官員,要麽是能力太渣,要麽就是理念不同。
    政治理念的不同,代表的利益階級不同,是造成黨爭的根本原因。既然誰也說服不了誰,那就隻有把另一派徹底打倒。
    政治,向來就是爭權奪利。
    以朱由校為首的漢皇黨,在天啟十二年全麵露出了獠牙,在新政各省官場攻城略地,大肆排除異己。
    那些加入漢皇黨的官員,也有被查出貪腐的,但比較少。會被查貪腐的,都是那些加入漢皇黨之後還搞貪汙的,被查出來之後,連帶那些陳年舊事也一樣被扒出來算賬。
    如果加入漢皇黨之後不再繼續亂搞,朱由校基本上也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此前那些不幹淨的底子就當沒看見。
    就好像是詔安土匪一樣,以前殺人放火不追究了。但詔安之後還敢到處殺人放火,按就是大罪了。
    朱由校在親征蒙古之前,需要完成新政地區的中央集權。所以漢皇黨加快了清理官場的速度。
    黨內可以有不同的聲音,但這種不同的聲音是在黨內規章製度裏走的。漢皇黨相當與是給那些官員製定了大原則,類似於一家公司的規章製度,朱由校則是這家公司的董事長。
    不遵守公司的規章製度的員工,自然是要裁撤掉的。
    為了中央集權,天啟十二年的新政官場,正在進行一場大換血。
 樓主| 發表於 2023-7-26 17:52:43 |
第415章:對蒙宣戰
字數:632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這次官場大清洗,持續時間相當長。一批接一批的官員落馬、辭官,同時一批又一批的官員又走馬上任。
    這些走馬上任的官員,全部都是在漢皇黨黨校裏經過培訓的,明白漢皇黨的核心利益是什麽,行政大原則是什麽。
    這些官員到任地方,效果立即顯現了出來。
    先是行政效率有了巨大的提升,新上任的這些官員,基本上都是會做事的,行政效率的提高也是必然的。其次是地方官場廉潔程度有了巨大的提升,一層一層壓下去之後,貪汙**的風氣遭到了嚴重的打擊。
    加上這次大清洗中被提拔起來的官員很多都是從基層提拔上來的,很明白基層貪腐的那一套。下麵的行政人員想要蒙蔽上官,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另外一個就是官府武裝力量的提升,每個州縣都成立了武警部隊,同時省級大員還能請求守備旅協助,更是有武警總隊的武裝力量支撐,官府強製性的政策執行能力大大增強。


    同時各地6續組建※※※治安係統,地方鄉鎮逐漸結束了長達兩百多年的高度自治模式。朝廷對地方政府的掌控力量增強了,地方政府對地方的掌控能力也大大增強。
    地方行政係統的行政效率、廉潔程度都全麵轉好。
    同時各種部門增加,對各個領域也實行了有效管理,對百姓的保障性福利也你有出台和執行。
    新政省份的官方形象得到了重塑,獲得了百姓的認可,不再如同以前那樣,對官府抱有仇視的態度。
    同時新政各省在天啟十二年,徹底完成了糧食儲備工作,每個州縣都囤積了可以支撐三個月的糧食儲備。
    這些糧食儲備工作,主要是大明糧油儲備公司負責,屬於商業機構負責地方糧食儲備工作。
    模式基本上就是真大明糧油儲備公司向市場提供商品糧,同時在各地進行糧食儲備,然後以儲備倉庫作為糧食中轉。調入的新糧存入倉庫。將兩三個月前的糧食騰出來在市場上銷售。
    出多少入多少,從而保障地方糧食儲備充足。
    每個倉庫的存糧每個季度清點一遍,哪個倉庫的存糧少了就追究誰的責任,在常例的清查和懲處下。儲備倉庫的糧食是不可能被私人吞吃掉的。
    地方戰略儲備倉庫的糧食充足,這意味著大明新政各省即便碰上了什麽天災,也不可能餓死人。
    同時也意味著大明與其他國家生大規模戰爭,短期內是不需要擔心糧食不夠用的問題的。
    儲備了如此之多的糧食,和東北商品糧基地。以及南洋、中南半島的商品糧輸入有巨大的關係。
    同時北方新政各省因為水利設施的修建,到天啟十二年已經修建好了大部分重要的水利工程,農業生產已經開始振興。
    這些糧食的儲備,為大明的工業展提供了非常堅實的基礎。讓大明開始能夠成功的度過圈地運動所產生的農業生產規模下降的問題。


    天啟十二年因為大規模的圈地運動,農業生產確實在萎縮。很多農民離開了土地,進入城鎮變成了工人你。從原本糧食能夠自己生產,變成了還要購買商品糧。商品糧需求量在天啟十二年快上升,關內農業產出開始下降。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了工人,農業生產總量下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各州縣糧食儲備的增加,讓朝廷有了調節農業生產和工業建設力度的緩衝時間。這依舊涉及到國家宏觀調控的問題。過去明王朝是不會管這玩意的,但朱由校成立了新部門之後,大量過去不管的問題都成為了日常需要考慮和進行管理的。


    很快秋收到來了,鐵路幹線已經修到了黑龍江,並且還是雙軌的。東北地區的大豆、玉米在天啟十二年秋季喜獲豐收,而鐵路的修通,則是喜上加喜。大量的商品糧開始以鐵路運輸的方式運入關內各省。
    運輸成本的降低,讓向更北部的外東北等地區的移民擁有了基礎條件。這意味著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和各種原材料可以以較低的成本運到關內或沿海港口,一些生產行動與商品市場因為鐵路成功連接。
    農民和農業公司種植出來的大豆,也因為鐵路的出現賣上了更高的價格。實實在在的帶去了利益。
    東北地區通網沿海港口的鐵路,也將在天絡。
    此時東北的開程度還比較低,出了遼東開比較好之外。吉林和黑龍江地區都差一些,外東北就基本上沒什麽開了。
    整個東北的人口,此時隻剛剛突破一千萬人,但地盤卻比後世中國東北還要大,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如果要展農村自然經濟模式。倒是可以移民很多人過去。但是在商品化經濟模式下,在沒有鐵路之前,很多地方是沒有開價值的。
    如今有了鐵路,商品經濟連接區域就擴大了,也就有了移民開的價值。商品糧的生產規模在未來可以在東北地區迅擴大,同時還可以繼續向東北地區移民人口。
    同時鐵路已經修到了甘肅,明年就能修到西域。修往蒙古明統區的鐵路也已經成功通車,對蒙古的作戰準備基本上已經完成。
    朱由校已經完全確定了親征的決定,所以他現在需要在親征之前穩定內部。在新政地區徹底完成中央集權就成為了重要的穩定手段。
    軍事集權在天啟十二年已經完成,剩下的也就是政治集權了,將漢皇黨變成唯一的執政黨派,是親征之前必須完成的進程。
    與此同時,中央軍區的步兵師也開始換裝一段時間了。這一年大明在順利的秋收之後,朱由校過問了一番換裝情況。統帥部參謀茅元儀將換裝情況進行了匯報:
    “啟稟陛下,已經有五個步兵師完成了新裝備的換裝,明年開春前將有十個步兵師完成換裝。另外計劃種列裝新式步槍的三個騎兵師,也已經完成換裝。”
    “讓換裝的部隊抓緊訓練,適應好新式裝備,盡快形成戰鬥力。”朱由校交代道。茅元儀說道:“陛下放心,目前各部隊都在抓緊訓練。”
    訓練是要抓緊,不過訓練方麵主要也就是槍法等方麵。新式步槍和燧槍不同,射程更遠。威力更大,對槍法的距離要求也隨之增加。對於部隊士兵的要求,是三百米外要打得準。
    訓練的重點目標要是機槍手,因為明軍的第二代新軍的作戰模式,是以機槍火力為核心而展開的。
    不過在草原上和遊牧民族作戰。作戰模式又有所不同。騎兵機動作戰能力強,來不及布置鐵絲網和塹壕,所以機槍火力網將麵臨一個被突破的可能。因此步兵火力就比較重要了,而且近距離的時候依舊需要拚刺。
    所以在草原上作戰,不是陣地戰,而是運動戰。
    “臣以為,若是陛下親征蒙古能推遲到後年,則我大明對蒙古更能形成碾壓之局,若是明年親征蒙古,雖然依舊十拿九穩。但總的是更勞心勞力一些。”茅元儀委婉的建議道。
    大明皇帝親征蒙古,勝利是必然的。隻不過早一年和晚一年的順利程度就大不相同了。
    到時候明軍換裝規模更大,到時候擊敗蒙古就是萬無一失的。
    “愛卿無需多慮,對蒙作戰並非一年之功。輕重緩急,朕會掂量的。”朱由校點頭說道,茅元儀的話他沒聽進去,但也沒火。因為朱由校已經在心中下了一盤很大的棋,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完成。
    秋收結束後,朝廷對蒙作戰準備已經開始加,各生產兵團已經開始大練兵。各種作戰物質已經開始大量囤積。而這一年秋季中蒙雙邊貿易,雙方的矛盾也正是爆了出來。
    大明突然停止了想蒙古出口武器裝備,這讓林丹汗很火大,但看到了大明使館送來的一份措辭嚴厲的外交照會。將大明與蒙古的關係推到了戰爭爆的邊緣。
    這份外交照會中嚴厲譴責蒙古再度勾結建奴殘餘勢力,要求林丹汗在明年春季結束前,將建奴殘餘勢力消滅,將黃台吉的腦袋送到大明京師,否則必將讓蒙古承受大明天子的怒火。
    這份外交照會措辭之嚴厲,簡直就像是在教訓孫子一般。根本沒有把林丹汗和明天子朱由校擺在同等地位。
    林丹汗看了照會內容後大雷霆,“豈有此理,天啟小兒,還欺我蒙古孱弱,你們要戰,本汗便和你們戰到底。”
    此時林丹汗已經武裝了六萬精銳騎兵,另外還有四十萬青壯男丁,此時的力量已經讓林丹汗感到膨脹。
    和過去相比,蒙古大軍的戰鬥力,確實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果以明軍之前的戰鬥,未必能輕鬆的戰勝蒙古。
    畢竟蒙古在軍事組織紀律性,以及作戰經驗上有了巨大的提升,至於裝備的提升確實有一定的作用,但真正給予蒙古人的還是勇氣與重振的信心。在不斷的軍事行動中,這個強盜團夥變得更專業了。
    大雷霆後的林丹汗,一想到明軍的強悍戰鬥力,頓時又十分的矛盾。要想戰勝明軍,對於當前蒙古來說,還是有點困難的。
    不過,若要和明軍在草原上玩躲貓貓,卻是很有把握的。
    若是此次蒙古和大明再度開戰,可不同於上次。上次林丹汗在蒙古王城一代和明軍作戰,根本沒有和明軍玩躲貓貓的遊戲。
    這一次卻是可以和明軍在漠北好好玩一玩躲貓貓的遊戲了,隻要不和明軍正麵硬剛,找準明軍暴露出來的漏洞給予致命一擊。
    等明軍撐不下去了,自然也就退回關內去了。
    林丹汗想通了這一點,頓時哈哈大笑。明國那個毛頭小子,這次要是敢來蒙古,就讓他勞民傷財,最後一無所獲去。
    於是林丹汗頓時變得十分強硬,也向大明使館出了一封外交函件,直接回絕了大明的要求。
    這封外交函件很快就被大使館回了京師,朱由校看到這封蒙古人的函件,頓時露出了笑容,“林丹汗,這次讓你也和黃台吉一起做難兄難弟去。”
    隨後朱由校立即召開了禦前會議,會議上正式宣布向蒙古宣戰。
    “現在已快到冬季,宣戰隻是一個提前的醞釀,開戰必然還是要等待開春之後。此前雙方都已經沒有充足的時間展開軍事行動。諸位愛卿,此戰關乎大明能否消除遊牧民族的危險,還有一個冬季的備戰時間,各部門按照計劃展開積極備戰吧!”朱由校對大臣們說道。
    “是,陛下。”群臣應諾。
    漢皇黨大員們,隨即開始按照計劃,開始抓緊備戰。大量的物資開始向邊境線上集結。
    但是在這些作戰物資中,卻有許多枕木和鋼軌,直接用火車運到了後世的********以東的烏蘭察布市地區。
    除了鋼軌和枕木外,還有大量的鋼筋、水泥、磚塊和砂石。
    與其說是對蒙進行軍事作戰,不如說是到蒙古草原上鋪鐵路和築城。在決定親征蒙古的時候,朱由校就意識到蒙古人必然會和大明在草原上玩躲貓貓的遊戲,然後等待大明支撐不住,最後無奈撤軍。
    但是鐵路的出現,蒙古卻是要倒大黴了。明軍隻要把鐵路修進草原,不存在撐不下去的問題。
    後勤這個最大的短板,已經被消除了。
    隻要把鐵路修到草原,然後在沿途築城、築堡,就能夠保護鐵路線的運輸暢通,同時還能把蒙古的版圖用鐵路一刀切成兩半,到時候蒙古人不想被趕出蒙古草原的話,要麽隻能背棄林丹汗投降大明,要麽就隻能上來和明軍拚命,以破壞明軍的鐵路線。
    但是鐵路線一旦修好,蒙古人又能破壞掉多少?
    沿途都是城池、堡壘,以及大量明軍,蒙古人即便能破壞掉一點,明軍也能迅修複鐵路。
    明軍步步為營之下,遲早會將林丹汗的大軍逐出唐努烏梁海以東地區,到時候大明隻需要沿著唐努烏梁海的山脈,已經貝加爾湖這些地區的地理環境建立一些邊防,派駐少量明軍就能把林丹汗反攻的機會完全堵死。
    整個蒙古草原就將落入大明之手。
 樓主| 發表於 2023-7-26 17:53:01 |
第416章:開戰前夕
字數:660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天啟十二年秋末,大明正式向蒙古宣戰,發出了宣戰檄文,將蒙古大罵了一通,宣戰理由就是蒙古勾結建奴。
    第二天各大報紙就刊登了這一新聞,成為各報紙頭條新聞。
    “賣報,賣報,蒙古勾結建奴殘部,大明向蒙古宣戰。”街頭賣報的人剛一吆喝,報紙很快就被人買光了。
    這幾年大明沒打過什麽大的戰爭,對蒙古宣戰自然成了人們關注的新聞。特別是蒙古此前不是和大明的關係有所改善麽怎麽突然間打起來了
    人們買了報紙看完之後才知道,原來建奴殘部跑到了西域以西的伏爾加河下遊,吞並了土默特蒙古,而此前戰敗的蒙古,此時又與建奴殘部勾結在了一起,而且拒絕了大明提出的合理要求,極力袒護建奴殘部。
    “打倒蒙古,大明必勝。”
    “那個林丹汗太不是東西了,還想著和大明作對。”
    百姓們看了報紙之後,紛紛憤慨。戰爭的氣氛已經被調動了起來,官方在開戰前自然是加大宣傳的,讓百姓支持這場戰爭。
    從效果上來看,還是很不錯的。
    大部分百姓都支持攻打蒙古,認為蒙古林丹汗這樣的狼子野心的家夥不收拾對大明威脅太大。
    隻有少部分群體認為與征討蒙古得不償失,並在報紙上發表了反對意見。
    “蒙古依托茫茫草原,一旦勢弱,則避之不戰。中原之兵往往無可奈何,亦勞民傷財,無一所獲。此次若征討蒙古,亦勢必如此。”
    一些人在報紙上做出了預言,對此次大戰全然是不看好的態度。也有一些人認為,蒙古又沒有什麽東西好搶的,而且戰爭一起,對民力損耗太大。這是一場完全沒有必要的戰爭。
    這些反對意見也得到了一些人的認可,認為朝廷這次對蒙宣戰,將讓大明勞民傷財,最終一無所獲。
    江南那些大財閥、大士族看到了報紙之後。紛紛大喜過望。皇帝跑去打蒙古了,估計南方各省幾年之內是不可能進行改革了。
    要是皇帝將精力放在改革南方各省上,那麽最後的套索就會勒在他們的脖子上,而皇帝決定要征討蒙古,這意味著他們很可能在這場戰爭中獲得喘息之機。所以一個個都希望這次朱由校戰敗。來個勞民傷財、元氣大傷什麽的。


    但對於各個部隊來說,卻是興奮不已。當兵的熬了那麽久,不就是盼著打仗麽現在機會來了,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對於這次戰爭,大明不同階級的人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不盡相同,總體的來說還是支持比較多。
    但不管是支持還是反對,這場戰爭已經開始了。
    大明最高統帥部的調動命令已經下達到了各軍區,一些部隊已經開始往邊境地區調動。
    其中包括大批的生產兵團。
    這將是一次規模巨大的戰爭,最高統帥部商定的作戰計劃是,從中央軍抽調20個步兵師。20個騎兵師和4個炮兵師參與作戰的同時,再抽調20個生產兵團投入作戰。
    這些部隊已經開始集結,總兵力達到了七十多萬人。抽調如此之多的兵力,在過去以明王朝的財力自然是難以想象的。但如今卻是顯得非常輕鬆,因為補給運輸上不存在太大的消耗,火車直接就能把作戰補給運輸到前線。這其中就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以大明如今的生產力,從事非農業勞動的工人就有上千萬了,區區七十萬大軍還是用得起的。
    這麽多的大軍抽調到前線,鐵路修建速度就可以加快。
    “此次作戰的戰略也比較簡單。就是將鐵路修進草原,讓我們大明能夠長期在草原上站住腳,然後形成戰略性的分割,進而展開大規模的掃蕩。在修建鐵路的同時。我們還將派遣五個步兵師攜帶重機槍深入敵境展開掃蕩。從而爭取戰場主動權,讓林丹汗沒那麽多閑工夫來騷擾我們修建鐵路。”朱由校在最高統帥部的作戰會議上製定了作戰戰略。
    “同時其他兵力,則一邊修建鐵路,一邊對分割出來的草原地區進行持續的掃蕩和清理。這個任務,就由朕親自率領各部隊完成。”
    “臣以為陛下留在後方監督鐵路修建更加安全,是不是”孫承宗開口說道。剛說出這話的也就隻有他了。
    “太無聊了,朕是去散心的,待在後麵沒意思。”朱由校直接一口回絕了,最高統帥部一群參謀聽了之後哭笑不得。
    皇帝竟然是要去草原上散心,這也太跳了吧
    不過皇帝既然要散心,當然不能反對了。本身帶領大軍掃蕩雖然沒有留在鐵路施工現場安全,但實際上也危險不到哪裏去。大明對蒙古,已經是處於絕對性的力量碾壓了。何況這樣的掃蕩未必會碰上蒙古主力。
    負責找蒙古主力的是另外五個騎兵師,這五個步兵師都將全體騎馬代步,裝備的全是新式步槍和重機槍,相互之間保持一定距離對蒙古進行掃蕩。能夠快速機動,同時相互之間遙相呼應。
    這在過去大明對付蒙古,可不可能這麽幹,大軍基本上都是集中在一起的。
    同時分出去五個師,而且還是分散行動,草原即便很大。再加上修建鐵路的鐵路線分割,以及劃分出來的重點掃蕩區,相當於是有七支部隊在對蒙古進行圍追堵截。這躲貓貓的難度成倍上升啊而且一不小心就躲到蒙古草原外麵去了,到時候大明的目的也達成了。
    總的來說,這是一次規模比較龐大的軍事行動加建設行動,但以大明的國家財政來說還是可以支撐的。
    另外確實也沒有太大的風險,總體戰略比較靠譜,比較的穩重。屬於步步為營,再加上一些激進的戰法。
    撒到草原上的那五個步兵師,就屬於比較激進的打法。即便失敗了也不可能大敗,就算是大敗了,結果也能接受,因為主力並未損失,依舊是穩如泰山。
    唯一的問題就是要控製戰爭成本。機槍雖然能夠大殺四方,但子彈成本還是比較高的。
    如今大明的子彈生產線才剛剛組建,其生產技術還比較低,充斥著大量人工組裝的環節。
    所以這場戰爭。也不是能夠無限使用機槍的。
    一旦子彈消耗沒有把好關,那就是花錢如流水了。因此大明在應對這場戰爭的時候,還是有一定的挑戰性。
    最高統帥部隨即按照這個戰略,進行兵力調動和調整。
    而在鐵路修建方麵,則是直接從草原上的明統區修到後世蒙古國的烏蘭巴托。然後將蒙古風格成東西兩塊,接著先把鐵路東部地區掃蕩幹淨,再調轉兵鋒掃蕩鐵路西部的草原。
    基本上一年的時間,就可以把鐵路修建起來。
    畢竟這次是軍事化行動,每個士兵都是勞動力,鐵路鋪設速度將會非常快速。修建這條幹線的同時,還將同時修一條鐵路到東部地區,然後連接到東北的鐵路。如此一來天啟十三年掃蕩的鐵路幹線東部地區又被分割成了南北兩塊,明軍到時候先掃蕩南邊那一塊,然後再掃蕩北邊那一塊。
    整個天氣十三年的作戰任務。就是將漠北蒙古的東部草原地區掃蕩清楚,同時占領下來納入大明的統治範圍。
    在修建鐵路的同時,再沿著鐵路線築城、築堡,這些城池和堡壘一旦築好,蒙古人就隻能一臉懵逼了。他們根本沒有什麽攻城的能力,大明要長期留在草原,他們根本趕不走。
    這個冬季,軍工廠開始加班加點的生產作戰物資,京城的軍工廠如今已經在天津、山東等省份開設了分廠,軍火產能大大提升。
    這樣的產能提升。加快了大明的軍事裝備更新速度。其中提升比較快的還是子彈產能。
    為了提高工廠的效率,朱由校也提出了流水線的概念。
    流水線就是在工業生產並行的基礎上,用蒸汽機驅動傳送帶,將需要組裝的零部件直接送到工人麵前。
    這樣一來。工人就節省了自己搬運材料的時間,生產效率將快速提升。
    流水線生產在蒸汽機出現之前是不現實的,因為沒有什麽靠譜的動力來帶動流水線的運轉。
    如今有了蒸汽機,倒是可以實現這一點了。
    機械製造廠方麵已經開始著手研究和製造這樣的生產線設備,大明畢竟才剛開始工業革命幾年的時間,而軍事技術進步卻又飛快。子彈製造能力是當前第二代新軍模式的最大短板。
    子彈產能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如果流水線設備能出現,同時將蒸汽機大量應用在子彈生產環節,那麽子彈生產能力就將有巨大的提升。有足夠的子彈產能,日後作戰也就不用擔心子彈不夠用的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蒙古人卻對危險的臨近毫無察覺,還以為自己的躲貓貓能夠躲得很成功。
    對於冬季過後即將到來的戰爭,蒙古人也還是有所準備的,打算在冬季過後根據明軍的動向進行轉移。
    冬季隨之來臨了,到處也紛紛開始降雪。這個冬季是不可能發生什麽戰爭的,所以邊境上還顯得比較風平浪靜。
    但是在邊境的火車站,作戰物資儲備倉庫依舊在不斷的修建,不斷有火車拉著大量的物資開到這裏。
    有軍糧,有藥品,有子彈。
    還有大批的枕木、鋼軌、砂石、水泥、炸藥,此前修建的這條雙規鐵路,馬上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雙軌鐵路的火車調動比較方便,火車上路之後沒有火車從對麵駛來,不需要停車等待調整調度。
    除非是前麵的火車發生了故障停車,才會影響後麵的火車。發生故障後,隻需要給後麵的火車傳達信號,把後麵的火車攔下來就不會發生火車追尾事故。


    蒙古人的探子很快也發現了這一現象,隻是超出了他們的理解範圍。而且進一步刺探情報比較困難,不太清楚明國人在搞什麽,他們對生產力的理解,顯然還不是很到位,不明白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將出現碾壓的結果。
    到了年底,各部門則忙著做財政統計,一方麵看這一年花掉了多少錢,明年要花多少錢。
    戶部在年底也將數據統計了上來。
    大明在天啟十二年,財政總收入達到了9億,財政收入呈現出了又一次的大量增長。這和經濟調控政策,卻又不太相符。
    “陛下,今年財政收入增長,主要是因為海外收入出現大幅度增加。首先是對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貿易規模出現持續的上升,同時在朝鮮、日本、中南半島以及印度等地的商品出口同樣出現大規模上漲。在內部又因為對南方的商品銷售規模上升,導致工廠盈利上升和貿易利潤的增長。”戶部尚書蔣德璟將情況說明了一番。
    原來中央財政收入的主要增長,還是國企紅利上繳規模的上升導致的,這是增長主力因素。
    盡管在新政地區進行了銀根緊縮政策,不再對民資發放大量貸款,導致民資企業發展速度放緩。但是大明的工廠建設規模卻是沒有下降,國企還是在大量的建設工廠,商品產能的增長讓可以出口的商品大規模增加,商品出口量自然也就有了大量增長。
    於是對外掠奪能力就大大增強了,特別是對印戰爭過後,印度其龐大的市場向大明敞開大門。
    內部財政稅收並沒有因為銀根緊縮而下降,隻是放緩了增長速度。而外部貿易卻是不受這個因素幹擾的,外部市場的擴大,導致大明的商業掠奪規模增加,大量貴金屬被掠奪了回來。
    國企因為海外貿易而賺得盆滿缽滿,在民資被排除在遠洋貿易的門檻之外的背景下,遠洋貿易的巨大利益隻有國有資本享有大部分,民資隻是間接地參與其中,例如生產出口商品等等。
    國有企業的紅利上繳,就達到了將近3.5億元。
    限製金權的政策,此時已經收獲了豐厚的果實,而且日後國企的規模還將繼續增長,此時大量的投資正在展開。
    有了9億的財政收入,而且明年對外貿易規模隨著印度市場的打開,還將出現繼續增長的局麵。這讓朱由校對蒙發動戰爭的底氣更加充足了,而且戰爭一旦爆發,銀行那邊還有大量的資金可以動用。
    大明可不是日後的西方國家,銀行還是私人的。
    後世的西方國家每次發生戰爭,都會陷入戰爭財政陷阱,欠下銀行一屁股債。而大明的銀行是國有的,雖然這個錢也要還,但是銀行不可能利用金權到處挑動戰爭,並且慫恿政府增加沒必要的軍費開支。
 樓主| 發表於 2023-7-26 17:53:20 |
第417章:驚人的變化
字數:709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天啟十二年歲末,新一年的財政預算終於出爐,財政預算規模達到了12億元,加上了2億元的鑄幣稅,以及明年財政預算的增長也拋了1億元上去。
    軍費支持達到了3億元的空前規模,不過未必夠用,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人工成本已經不像過去那麽低了。官兵待遇,如今一個月都在5元以上。平時倒大部分是義務兵,不需要支付軍餉,隻負責夥食,每個月發給5角左右的零花錢。
    但是戰時是向參戰士兵發放軍餉的,同時死傷撫恤金也有所提高,各個方麵都提高了軍事開支。
    天啟十三年對蒙軍事作戰的戰爭預算是2億元,所以朱由校這次親征蒙古,還是得悠著點,否則很容易超出戰爭預算。
    其他的預算,行政支出成本上升到了8000萬元,所占比例不到財政收入的10%,還沒有到非常離譜的程度,屬於正常的水平。公款吃喝之類的問題,在天啟十二年治理得十分不錯,官方人員出差的花費也得到了控製。
    教育方麵的成本在天啟十三年的支出達到了3億元,全麵在新政各省推行九年義務教育製度。同時內閣和朱由校商討過後,決定在將官方義務教育辦到南方各省去,朝廷將在天啟十三年在南方各省修建小學、中學等教育設施,並對外招生。先把教育搞起來,改革的事情後麵再說。


    各類建設經費則達到了5億元,包括2億元的戰略鐵路項目。這個戰略鐵路,也就是在蒙古和西域等商業化意義不是那麽大的鐵路線上動工。這方麵的錢由朝廷直接撥款。而商業鐵路則由國有資本投資建設。


    同時在城鎮設施建設上,則撥款了2億元,用於建設各種城鎮基礎設施,剩下的錢則是用來建設公路和水利設施的。
    天啟十二年之後,北方各省的水利工程基本上該修的也都修完了,需要建設的大工程也沒有多少了,剩下的小工程地方政府主導修建就可以。水利方麵的建設的投入可以大幅度的減少了,日後每年隻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就可以了。


    公路方麵的建設也基本搞定。幹線和主要支線也已經修建得差不多了。沒修的基本上也不打算馬山修,畢竟如今修公路還不如修鐵路。等鐵路修好了,再考慮修建連接一些省份的公路。
    鄉鎮公路之類的設施,這是需要繼續修建的。局部的公路網依舊非常重要。畢竟火車不可能通網每一個地方。馬匹運輸依舊占據很大的比重,隻不過不再用馬車進行長途運輸罷了,短程的運輸很多時候還是需要用到馬車。
    建設的主要重心,此時基本上都在鐵路和城鎮基礎設施方麵。
    城鎮基礎設施和鐵路的建設活動,可以為進入城鎮的工人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國企投資建設的商品房,也可以解決工人們的住房問題。這方麵並不是很難解決,進入城鎮的工人,隻要努力工作,基本上4到5年的工資就能買上一套商品房了,民房價格就更低了。
    所以進入城鎮工作的工人,沒有如同後世的農民工進城那樣買不起房子。主要是這年頭也沒有那麽多炒房的人,畢竟朝廷沒有在土地交易上謀求收入,對於民房的產權也是承認的。
    正所謂足則讓、不足則爭。
    當房產越是不足的時候,越有人搶購、炒作。然後待價而沽,導致市場資源進一步的不足。
    當資源比較充足的時候,人人都沒有緊迫感,也就不會去搶購什麽的,炒作空間就沒那麽大。
    此時大明正在進行大範圍的圈地運動,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入城鎮,朝廷也必須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國有資本也必須加大房地產開發規模,保障進城的農民工不用被房子的問題所困擾。
    一旦連基本的安居都做不到,社會矛盾就會變得很尖銳。如今大明能夠掠奪外部。也沒有什麽外部商品掠奪大明的市場,官方不需要依靠房地產來回籠資金,如果連安居都保障不了,一頭撞死算了。


    連年建設力度都有所增加。天啟十三年是城鎮建設投入最大的一年。民資企業在天啟十三年的日子將更加不好過,民間商人投資規模縮小,也需要官方和國有資本加大建設規模來保就業。
    至於對蒙戰爭,還沒有達到需要動員全國百姓的程度,因此平時咋樣還是咋樣,不會施行戰時市場管製。不用將所有工廠和大部分人口,都投入到戰爭生產之中。市場經濟該怎麽還是怎麽發展。
    天啟十三年的鐵路建設項目,則將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規模,直接參與建設的工人數量將達到三百多萬人。
    支線鐵路將大量開工,工人也是就近招募。
    同時修往四川、湖廣、江南的三條幹線鐵路也將開工建設。經過新政改革,朝廷已經把新政各省變成了一個勞動力具備價值的環境,不似過去大部分人口窩在農村,很多時候無所事事,勞動力閑置、浪費。
    勞動力值錢了,百姓民生自然也就改善了。
    需要建設的項目很多,在國有資本占主導地位的經濟模式下,老百姓不愁沒事做,工作崗位總是有的,隻是好一點差一點的區別。
    此次對蒙戰爭,更是增加了就業崗位,各種作戰物資都是用錢買的。所以天啟十三年的經濟局勢不會太差,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樣的經濟局勢則是非常不錯的。
    財政預算結束之後,春節也就來臨了。
    天啟十三年春節之後的大明,將加速對外擴張的步伐,正式向亞歐大陸的廣袤腹地展開新一輪的版圖擴張。
    而這個春節則是過得非常愜意,朱由校在皇宮裏麵擺了宴席,宴請朝中大臣,以及國有資本財團的高層官員和財團內的大資本商人。
    這是正在崛起的新興利益集團的歡慶時刻,而且今年朝中基本上隻剩下了漢皇黨官員,就連北方新政各省,大部分官員都已經變成了漢皇黨。所以現場沒什麽蒼蠅,朱由校被眾星拱衛。作為絕對的利益代言人,這個利益團體內部誰都不喜歡皇帝出事,終於是不複昔日提心吊膽的生活了。
    如今的京師,可謂外鬆內緊。戒備森嚴。
    民間存在大量廠衛特務,時刻舉報可疑人員。同時那些反對派官員已經被清理出京,也沒有那麽方便的謀劃刺殺、毒殺等行為。宮內的防備更是進一步的提升,禁衛軍是經過金挑細選的。
    宮內太監宮女待遇很好,也對朱由校的安全很上心。隨著皇家有錢了。那些太監宮女的工資是直線上升,如今即便是剛入宮的小太監,一個月都有十元的俸祿。當然入宮的太監也少了,而且嚴禁民間私自閹割男童。
    太監宮女們平時不缺錢花,年紀大的時候還可以退休養老,死的時候皇家幫他們風光下葬,選的還是風水寶地。
    過去宮外人員能夠買通宮內的太監宮女,不就是用錢麽,不就是那些資本商人有了錢之後,大肆向宮內滲透。
    如今這些太監宮女不缺錢了。隻要不是真的貪,一般人對皇室提供給他們的待遇都是非常滿意的,已經大幅度的杜絕了太監宮女被宮外人員用錢收買的可能。
    而且這些太監宮女們有了錢,那些為了錢財爭鬥的齷齪事也少了,宮內為此安生了不少。
    在防止江南資本向宮內滲透方麵,廠衛也在暗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倒是抓了不少試圖向宮內滲透的可疑人員。
    那些江南大資本勢力發現向皇宮內滲透沒什麽卵用的情況下,這種滲透活動也逐漸減少了。
    到如今朱由校才感覺自己比較的安全,心裏總算是沒那麽慌了。這些年安全狀況的改善,也和自己組建的利益集團的崛起有很大的關係。
    皇極殿裏的這場宴會。一陣觥籌交錯,各種歌舞表演,人人臉上笑容洋溢。在過去的一年,場內所有人都享受到了豐厚的利益。在場的人當中,基本上都拿到了國有資本財團的盈利分紅。
    作為高層行政、國企官員,每個人都是有一定的股份分紅的,隻不過他們並沒有持有股份,誰上任誰拿分紅。
    又有地位,又有錢。對於一些有點理想的官員來說。和自己的理想也不衝突,還有什麽比當前更好的局麵。
    但是資本的胃口是無窮無盡的,這次宴會上這些明王朝的高層份子,一個個都大力支持大明繼續向外進行擴張,更加支持征伐蒙古。
    蒙古是一個很大的威脅,誰也不知道哪一天就再次被攻入關內來了。而且攻打蒙古有足夠的長遠利益。蒙古的草原經濟、商品市場,還有蒙古的礦產等資源,都是有利益存在的。
    資本一旦掌握權力,其野心也就是掌控世界,消除一切威脅。
    如今朱由校的封建王權已經資本化,國有資本已經成形。這個利益集團的野心,也已經開始膨脹。
    特別這個集團已經充分嚐到了對外擴張和殖民的甜頭,加上大明如今改革之後武力強盛,自然是要好好收拾那些不安分的敵對勢力。
    在大明周邊,對大明有明顯惡意的,也就是蒙古的林丹汗了,這老小子還在和大明擺譜,不狠狠敲打敲打,根本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當然內部威脅依舊沒有解決,威脅最大的依舊是江南那些大資本商人。但是南方的大資本商人此時的政治力量已經被打壓了下去,他們手上也沒有什麽軍權。武力上的威脅很小。
    基本上解決了之後,這個利益集團就會把主要的擴張重心,放在大明的全麵改革上麵了。
    這個春節一片歡慶景象,各省春節熱鬧非凡。皇家有皇家的喜慶,平名百姓也有自己的喜慶,有了不錯收入的百姓,大量消費者各種商品,熱熱鬧鬧的過了個年,各新政省份一片歌舞升平。
    如果不是南方各省還沒有納入改革,真可謂是一個太平盛世。
    這年春節前,一名叫做顧絳的年輕人獨自一人來到了北方,開始了他行萬裏路,讀萬卷書的曆程。
    一路所見,極為震撼。
    自海上來時,千帆競渡,遠洋者不知凡幾。
    當他在膠州灣下船之時,隻見港口隻上貨物裝運繁忙一片,各種各樣的商品從海外運到了本土。
    年關臨近之時,青島地區的百姓大量購買著各種商品,富足之程度,比江南更勝一籌。特別是這裏的造船工人,他們收入豐厚,辛勤工作了一年之後,購買力非常強大。
    市場上有從南洋、中南半島、印度運回的香料、大米、水果。還有從鎮東省運來的海魚、鯨肉。
    市麵上還有各種從海外運回的珠寶、奇珍。同時還有大量的工業產品,紡織品、裘皮,以及其他各種生活用品和奢侈品。
    曾經貧窮落後的北方各省,如今卻工商繁榮,隨處可見載滿貨物的馬車在公路上穿梭。工業區裏蒸汽轟鳴,最讓他感到震撼的還是修到青島的鐵路。
    這是顧絳第一次見到鐵路,深深為北方的變革感到震撼。
    他沒有在青島停留,而是在山東其他州縣遊曆,繼續深入了解北方的改革變化。一路上讓顧絳震撼最大的還是北方吏治改革和規模浩大的圈地運動。
    北方吏治並不像江南士族所宣傳的那樣,什麽被閹黨把持後一片昏暗,反倒是吏治清明,司法公正。
    而且改革之後的朝廷,增加了鄉政府編製,對地方掌控能力變得非常強大。而且沒有什麽官員敢公然欺壓百姓,即便還存在一些不公的現象,也已經收斂了很多,不敢明目張膽的進行。
    圈地運動則使顧絳感到震驚,農業公司大量兼並土地,大量農民離開了土地,改變了千百年來的生活模式,進入城鎮或農業公司成為了工人。
    這讓顧絳終於是看到了這些普通百姓的疾苦,有些離開土地的農民身無長物,有的在遷徙的過程中妻離子散。
    但另一方麵,那些進入城鎮的工人,卻又能很容易找到工作。官方和國有企業在到處大興土木,修建各種設施。
    很多問題,讓顧絳想不通。
    他不明白這樣的模式,如何長久維持下去。難道永遠都有那麽多工作崗位?但盡管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都屬於改革的陣痛。那些進入城鎮的工人,因為獲得了工作崗位,生活水平有了十分迅速的提高。
    一些早些進入城鎮的工人,已經普遍在城鎮擁有了自己的房子。
    而那些在城鎮中混不下去的工人,朝廷也有各種保障其生存的政策在執行。而且顧絳走訪了很多地方,詢問了很多不同階級的人,得知過去經常受災餓死人的北方各省,已經好些年沒有餓死過人了。
    此時北方各省地方上即便受災,即便官府不賑濟,老百姓也不可能被餓死。因為到處都在招工,有一把力氣就餓不死。
    而北方各省的社會矛盾,最為集中的地方已經不是百姓與官府的矛盾,而是快速發展而迅速拉開的貧富差距所帶來的矛盾。剛進入城鎮的工人甚至一無所有,而那些商人則家產萬貫。
    並不是所有人都對當前的社會現狀感到滿意,但在涉及到對皇帝的印象時,各階級群體絕大部分都認為當今聖上是個好皇帝,抱怨最大的反倒是那些民資商人,他們感覺銀行不放貸出來了,但也僅僅隻是抱怨。
    這名叫顧絳的年輕人,逐漸意識到了一場巨大的變革,在未來必將席卷整個大明。如今北方各省的凝聚力,已經變得空前的強大。
    顧絳,也正是未來的顧炎武。
    他決定繼續遊曆北方,到京師、東北、西域等地看看,他此時已經徹底放棄了科舉,而如今大明新政之後,入仕也已經不再隻有科舉一途。
 樓主| 發表於 2023-7-26 17:53:38 |
第418章:親征蒙古
字數:6572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特大新聞,特大新聞,聖天子禦駕親征,討伐蒙古。”
    “賣報,賣報,大明發兵七十萬討伐蒙古,天子親征。”
    一大早,一個爆炸性的新聞就在京師街頭傳出,正要開始一天工作的人們,紛紛順手買了一份報紙。
    《大明日報》:昔大明蕩滅建奴、收複東北,建奴殘部流竄蒙古,與蒙古勾結。以至大明聖天子親征蒙古,蒙古王城一戰,大明官軍戰而全勝。聖天子仁慈,與蒙古大汗林丹汗與大明簽訂雙邊諒解條約,與其開放邊境貿易,互通有無、互幫互助。然蒙古不知珍惜和平局勢,再度勾結建奴餘孽,其狼子野性昭然若揭。聖天子為之震怒,決意起兵七十萬,禦駕親征討伐蒙古。
    《大明商報》:朝廷宣布聖天子禦駕親征,中蒙大戰再起。大明與蒙古之貿易將受較大影響,雙邊貿易一兩年之內不可能恢複此前狀態。另根據專業人士分析,此戰雖是天子禦駕親征,戰勝蒙古毫無懸念。然蒙古草原廣袤無比,若蒙古避之不戰,則此次天子親征,極可能無功而返。
    江南會館內,一群江南學子一大早起來後,很快就聚在了一起,看完了報紙之後,其中一人歎息道:“當今天子真是窮兵黷武,自登基以來,天下各處兵戈不斷。現在又要起兵七十萬親征蒙古。”
    “此乃好大喜功之象,非我大明之福。”
    “昔日成祖亦是親征蒙古,數次下來盡管有些斬獲,然而蒙古依舊未被滅亡。難道當今天子以為,他的武略還勝於成祖皇帝?恐怕這次興師動眾也隻能無功而返,最後還是勞民傷財啊!”
    “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姓苦啊!”
    一群江南學子看了報紙上刊登的新聞後,一個個都開始極力唱衰。各種不堪的評價脫口而出。
    顧絳也在會館之中,看完報紙之後並未參與討論,而是靜靜的看著這群江南學子指點江山、評論古今。
    這些江南學子對於此時的新政改革顯然是十分反對的,對事物的評價也變得很不客觀起來。
    來到北方數個月之後。顧絳對於北方新政改革的了解也持續深入了許多。深刻的了解了如今南北整治矛盾的根源,一切都出在資本問題上。
    皇帝在北方的新政改革,無非就是士紳工商一體納稅,這一點已經觸動了江南那些大資本商人、士族的利益。
    同時朝廷還發展國有資本,大量國企壟斷諸多行業。在資本市場上國進民退,若是江南被納入改革,則那些大資本商人的利益將遭到慘重打擊。
    另外土地改革,也損害了地主的利益。
    而那些士族、大資本商人同樣也是地主。
    這是一場關乎階級利益集團的鬥爭,對與錯在這些人的眼中已經不重要了,隻要威脅到了他們的利益,就是錯的。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然而舊有利益階級所構造的社會製度,太不公平了,讓整個國家死氣沉沉。而如今天子在北方進行了改革之後,顧絳看到的是爆炸性的巨大活力。
    過去的大明如同遲暮的老人。步履闌珊,隨時可能被人推倒。而此時的新政地區,所呈現出來的則是少年的朝氣蓬勃,充滿了奮進的力量,簡直是天差地別。


    麵對這些江南學子不客觀的評價,顧絳沒有參與進去辯駁,因為他知道辯駁是沒有任何效果的,也不會起到什麽作用。
    以目前的發展局勢來看,隻要這次皇帝親征蒙古不出什麽問題,全國各省遲早都要被納入改革範圍。
    因此也沒有必要多說。顧絳在江南會館吃了早飯之後,便去火車站買了一張前往東北的火車票。
    此時大明有了鐵路,出行極為方便,這讓顧絳遊曆各省節約了很多花費在路途上的時間。
    坐在火車上。看著窗外的風景。經常能看到迎麵駛來一輛輛火車,後麵掛著的車廂上,拉著一車車的木材和糧食、煤炭等大宗商品。
    東北地區以內火車的修通,糧食、木材和煤炭之類的大宗商品運輸效率頓時提高了許多。
    關內木材價格在去年年末已經開始逐步下降,而且隨著鐵路在東北各地的陸續修通,運到關內的木材還將更多。
    建築成本開始降低了。
    糧食、煤炭這些大宗商品同樣如此。不過煤炭和糧食的價格倒是沒有下降多少,而是國企的盈利大漲,獲得了較大的利潤空間。
    顧絳踏上了在東北遊曆的道路,而朱由校那邊也坐上了火車,禦駕親征之路正式啟程。
    春天到了,冰雪已經融化。
    湛藍深遠的天空上,漂浮著朵朵白雲。一片片草地仿佛是一塊塊翠綠色的地毯,美麗的野花點綴著翠綠色的草地。
    這是一副美麗而壯闊的草原景象,成群的牛羊在草地上奔跑、覓食。蒙古牧民的歌聲,悠揚的傳來。
    對於生活在明統區的蒙古牧民們來說,充滿希望的一年又開始了,他們的生活在這幾年下來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七十萬大軍已經集結在了草原上,那些蒙古牧民得知大民要攻打蒙古,反而是一片支持的態度。
    大明管理下的草原,對這些蒙古牧民基本上沒有什麽壓迫,也沒有什麽紛爭,而且受災可以得到朝廷的援助。
    他們都有大片的草場,每年養殖綿羊、牛、馬便能有不錯的收入,讓一家人過上不錯的生活。
    不用擔心被餓死,也不用到處奔波、追逐水草。
    這樣的好日子,是蒙古林丹汗給不了他們的。大明現在要征討蒙古,這些蒙古牧民自然是支持的,而且是發自內心的支持。因為林丹汗已經成為了破壞他們安定美好的生活的最大威脅。
    一旦林丹汗卷土重來,他們的好日子就過到頭了,現有的製度就會被林丹汗所摧毀。所以林丹汗此時反倒成為了這些明統區蒙古牧民所厭惡的對象。
    雪化了,鐵路也開始動工修建了。
    七十萬大軍,井然有序的開始在草原上排開陣勢,也不大肆進軍,而是在大修鐵路。生產兵團抽調了五個過來。另外還有十五個生產兵團,每個兵團都是兩萬人名士兵的編製。
    修鐵路的技能很好掌握,無非就修地基、鋪枕木、鋼軌。
    在平坦的草原上修建鐵路是比較容易的,當然中間也有一些起伏不是太大的丘陵地段。
    鐵路修建被分成了5個段落。每段8萬兵力左右,修好負責路段後交替前進。大量的物資用馬車源源不斷的運送到工地上,同時這些工地還在修建城池、倉庫。
    鐵路修通的路段,火車直接開過來,將大量建設材料運輸到倉庫之中。然後再用馬車拉到工地。
    除了七十萬大軍,後方還抽調了將近三十萬鐵路工人來到前線修建鐵路,鐵路工人與軍人一同修建鐵路、城池、堡壘。
    五裏一小堡,十裏一大堡,五十裏一鎮,兩百裏一城。
    這是一個十分浩大的建設工程,但是以大明如今的人力物力,以及生產力水平,已經完全可以做到。
    工地上到處都是爆炸聲,這是用新式炸藥在進行爆破。效率比以前使用黑火藥進行爆破要高出了許多倍,成本有了極大的降低。
    大量的砂石鋪設成了路基,枕木、鋼軌直接鋪設了上去,如同搭木板似得。軍人的工作效率,加上大量的分段動工,鐵路修建速度簡直爆表。


    五個路段,每個路段長100裏,也就是250公裏的路段在施工,每個路段隻需要半個月就能修完,實在是投入的人員太多了。
    重點在於建設材料的運輸要能跟得上。隻要材料運輸能夠跟得上,理論上甚至不需要半個月就可以把路修完。
    因為投入的人員比較多,幹完事情之後,軍人和工人們需要向下一個施工路段轉移。這期間就浪費了時間,不像正常的鐵路修建活動,工人們一邊前進一邊施工。
    同時在草原上,補給物資的運輸什麽的,都是要靠大後方。
    半個月的時間,實際上就非常寬裕了。因為大明在草原上修建的鐵路幹線是雙軌的,而且準備了足夠多的火車頭和火車皮,物資源源不斷的在往前線運輸,除了有三十萬鐵路工人參與建設,還有二十多萬名運輸人員,足夠確保物資的運輸。
    半個月內不僅僅是修好鐵路,同時築堡、築城也將完成。
    草原上的民族沒有太強的攻城能力,所以城鎮的城牆不需要修建得太高、太厚,鋼筋水泥一倒,再砌點磚就行。
    畢竟大明如今有火炮和機槍,以及新式步槍,防守火力非常猛烈,城牆的作用隻是提供一個緩衝的時間,讓城池裏麵的守軍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反應過來,不至於被騎兵快速突襲。
    隻要城內明軍反應過來,憑借強大的火力,蒙古騎兵甚至都不敢靠近。所以這些城鎮和堡壘的施工量實際上也不是很大,而且草原上經濟發展能力有限,城池沒必要造得那麽大。
    更何況日後這些城牆也沒什麽用,所以城鎮大小隻需要能夠容得下駐紮軍隊和一些工人就行了。
    而這條鐵路幹線,也就是830公裏左右,就能把蒙古分成東西兩部,三個多月就能把這條鐵路修好,並且將沿途城鎮、堡壘修建起來。
    從明軍發兵的那一刻起,林丹汗就把蒙古主力布置得遠遠的,打定主意要和明軍在草原上打遊擊戰、玩躲貓貓。
    結果……反倒遂了明軍心意,施工那叫一個順利,根本毫無幹擾。明軍這樣的建設節奏,一開始有些混亂,畢竟人太多了,人力資源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但僅僅是幾天過後,混亂的局麵就有了大幅度的改善,部隊和工人們都開始適應節奏,知道自己要幹什麽。
    施工現場一片熱火朝天,基本上沒有人在工地上偷懶。
    這是一場國戰,軍人們和工人們都使出了十二分的力氣,而且從早幹到晚,能不休息就不休息,一切建設活動爭分奪秒的進行。
    朱由校來到前線之後,完全不需要擔心後方有什麽問題。大明最精銳的中央軍都集中在蒙古戰區,而且以如今北方各省新政改革後的環境,以及國有資本財團這個利益階級的崛起,沒有誰能成功發動武力政變的。
    即便是發生了政變,朱由校隨時能夠回師,大明精銳都集中在他手上,誰是他的對手?
    而且七十萬大軍在蒙古草原上,因為後方物資源源不斷的供應,軍隊並不疲憊。盡管每天在奮力建設,但食物和睡眠還是有充足保障的。
    夥食還非常不錯,頓頓吃飽,有魚有肉。保暖的衣物、毛毯、被子之類的東西同樣充足。
    完全是餓不著、凍不到的節奏。
    隻要後勤能夠保障,朱由校根本不怕任何對手。以大明的財政,以及如今的生產規模,是完全能夠保障後勤供應的,沒錢銀行有。後勤保障會出現大問題,那必然是有人在從中作梗,隨便一理順就能把人揪出來碎屍萬段。
    而且隨之鋪設的還有電報線路,後方有什麽異動隨時能夠獲知,第一時間就能把政變扼殺在初步階段。畢竟政變發生後,組織軍事力量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在修建鐵路的同時,大量的斥候已經派了出去。同時被派出去的還有五個裝備了馬匹代步的步兵師。
    這五個步兵師開始以建設路段我中心,向周圍進行掃蕩,這五個步兵師一旦發現蒙古主力,就將咬上去不放。
    免得蒙古主力來騷擾施工現場,阻礙施工進度。
    同時朱由校手上還有二十五萬精銳的中央軍,隨時可以應對蒙古人的來襲,工地上的生產兵團、建設兵團同樣也可以防守作戰。
    這場戰爭的核心,就是鐵路。
    蒙古人如果不阻止鐵路和沿途城鎮的修建,那麽蒙古人就輸了這場戰爭。林丹汗在開春後,明顯還沒有立即意識到這個問題。
    估計用不了多久,林丹汗就會急得上躥下跳了,到時候絕對就熱鬧了。
 樓主| 發表於 2023-7-26 17:53:58 |
第419章:蒙軍主力出動
字數:719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草原上,雙方斥候開始頻繁的遭遇。此時草原上正是草長鶯飛的時節,沒有什麽草叢可以隱蔽的。
    雙方斥候遠遠的就能發現對方,特別是明軍斥候還裝備了望遠鏡。在這樣的情況下,蒙古人基本上不可能有機會突襲明軍。
    蒙古斥候開始頻繁的刺探明軍的動向,可大多數還沒靠近明軍的施工現場,就被明軍斥候一槍崩了。
    草原上零零星星的槍聲,就是斥候之間的戰鬥。
    蒙古斥候可謂吃了血虧,因為明軍斥候都裝備了騎槍,這些騎槍也就是將槍管鋸短的十一式步槍,後世叫卡賓槍的玩意。
    這些騎槍雖然槍管被鋸短了,但有效射程依舊達到500米以上,在這個距離上打擊敵人已經非常夠用了。一般超過300米的目標,都不是那麽容易瞄準,除非是經過長期訓練的精兵,才可能擊中500米外的目標,超過這個距離一般都需要加裝瞄準鏡的狙擊步槍了。
    發現蒙古斥候後,可謂是想怎麽打就怎麽打。三百米開外就可以開槍射擊,而蒙古斥候手上的弓箭射程隻有六七十米罷了,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而且那些蒙古斥候根本不知道明軍斥候裝備了新裝備,經常還要三百米的距離內大搖大擺的迫近,以為自己十分安全。


    張寶才就是明軍斥候的一員,部隊裏叫做偵察兵,隸屬中央軍偵察兵大隊。他與戰友熊飛兩人一同奉命在鐵路施工現場五十裏的範圍內執行反偵察任務。
    兩人都裝備了騎槍,一人雙馬在草原上四處反偵察,很快兩人就在西北方向發現了五名蒙古斥候。
    這五名蒙古斥候隨後也發現了他們,仿佛如同發現了獵物一般,迅速的靠近了過來。張寶才和熊飛二人這個時候卻下馬了,手中的騎槍瞄準了來襲的五名蒙古斥候。直到蒙古斥候迫近到了兩百米外,兩人才扣動了扳機。
    砰砰……
    槍聲響起,其中兩名蒙古斥候一名被集中胸腔倒在地上,一名蒙古斥候則被擊中馬匹。從馬背上摔了下來。
    另外三名蒙古斥候頓時被驚呆了,根本不明白發生了什麽。他們聽到了槍聲,但是百米之內根本沒有明軍的身影。槍聲是從兩百米外傳來的,是那兩名明軍斥候幹的。
    可是他們的火槍為什麽能打那麽遠?
    被嚇到的蒙古斥候,頓時加快了速度向前衝。明軍的火槍裝填子彈有空檔,接觸這些年下來,這些蒙古人也大體上知道明軍的很多底細,對明軍所裝備的燧發槍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僅僅五秒之後,槍聲再度響起。
    王寶才和熊飛迅速一拉槍栓,瞄準了幾秒後這才扣動扳機。瞬間,子彈飛出槍膛,一名蒙古斥候的腦袋當場被擊中,在額頭上打出了一個恐怖而猙獰的血洞。另一發子彈則沒有擊中目標。
    就剩下兩個了。
    雙方距離還有一百五十米開外,剩下兩名蒙古斥候已經嚇得一拉韁繩。迅速調轉馬頭想要逃竄。
    砰砰砰……
    王寶才和熊飛兩人快速拉動槍栓,子彈快速的打了出去。很快最後兩名蒙古斥候也被打下了馬背。
    兩人隨後開始打掃戰場,成功的俘虜了一名蒙古斥候,其餘四名蒙古斥候則被擊斃。這些蒙古斥候的戰馬,則被打死了三匹,繳獲了兩匹。
    兩人割下了蒙古斥候的腦袋,帶著俘虜和繳獲的戰馬返回軍營。
    這些蒙古斥候在與明軍斥候的對決中,已經完全不占據優勢了。在發現敵情方麵明軍斥候有望遠鏡,武器又有絕對性的射程優勢。
    以至於大量蒙古斥候在偵查明軍動向的時候折戟沉沙,被明軍偵察兵射殺了不少。蒙古人一連派出幾百名斥候。陣亡了半數以上才摸清了明軍的動向。
    當林丹汗接到斥候的偵查結果時,才明白明軍在搞什麽鬼。這些明軍竟然在草原上修路、築城、築堡。
    林丹汗頓時震驚得說不出話來,他根本沒有想過,明軍竟然會在草原上大肆築城、築堡。
    “這怎麽可能。明國人怎麽可能在草原上獲得大量築城的材料。”林丹汗怎麽也想不通,草原上根本沒有那麽多的建築材料。
    難道是從明國關內運來的?
    那需要多少馬車才能運完?
    “啟稟大汗,他們修的是一種用鐵條鋪設的路,然後有冒煙大車在上麵跑。”蒙古斥候也不知道如何形容,“那些車非常非常長,足有十幾節。上麵裝滿了東西。”
    “什麽?”林丹汗以為是自己聽錯了,這是在說書講故事呢?這世界上怎麽可能有那種玩意。
    可是這些傳回的情報都大同小異,這並不是在他聽錯了,而是事實已經發生了。明軍修建了一種前所未見的道路,造出了一種冒煙的車,一次性就能運很多東西。那些築城和築堡的材料,都是從關內運來的。
    “繼續查探,給本汗查清楚,那東西到底是什麽。”林丹汗有點坐不住了,當即下令道。
    頓時大批的蒙古斥候被派遣了出去,以至於明軍的鐵路施工現場附近出現了大批的蒙古斥候,數量比之前還要多了數倍。
    大量的蒙古斥候被大明偵察兵擊斃,可是依舊擋不住蒙古人刺探軍情的決心,總是有那麽一些漏網之魚趁黑靠近。
    蒙古斥候損失慘重,但也為林丹汗帶回了許多軍情。
    林丹汗終於知道,明軍竟然把草原變成了一個大工地,足足有五個路段在同時修建鐵路和城鎮、堡壘。
    同時明軍還裝備了一種新式火槍,射程非常遠,威力也很恐怖。
    “大汗,不能讓這些明國人繼續在草原上築城了。這些明國人的城堡建得太緊密了,一旦讓他們完工,加上那種能大量運輸物資的火車,我們蒙古將永無寧日。”
    “大汗,不能讓明國人繼續建城了。”
    一群蒙古貴族此時已經炸鍋了。任誰都看得出來明軍的用意。他們壓根就沒打算要在草原上到處找蒙古的主力,而是開始在草原上大規模的築城。
    這是蒙古最大的軟肋,一旦明軍能夠在草原上站穩腳跟,蒙古人就無法正常放牧。不能放牧吃什麽啊?
    東西都沒得吃。蒙古還能繼續存在下去麽?
    明軍此舉,可謂是打蛇七寸。
    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擺在林丹汗眼前,如果去阻止明軍築城,豈不是自己撞上去和明軍硬拚?
    可是蒙古哪裏拚得起啊?
    明國人口上億啊!可蒙古的人口才兩百萬不到。
    蒙古對大明的威脅,在其內部政權穩定的階段。也僅僅是入關劫掠,搶一票就走的那種。
    “啟稟大汗,有五支規模上萬的明軍脫離了他們的主力,已經深入草原。”就在這個時候,外麵有人進來向林丹汗報告。
    “五支上萬人的明國兵馬深入草原?有多深入?是分散的嗎?”林丹汗頓時精神一震,連忙追問道。
    “這五支明國部非常分散,而且已經深入數百裏了,沿途各部落已經開始轉移。”
    “欺人太甚,這些明國人真是找死。”林丹汗勃然大怒,立即命令道:“先隨本汗滅了這些明軍再說。”
    送到嘴邊的肉。林丹汗怎麽可能不吃。
    孤軍深入,還異常分散。這簡直就是給林丹汗集中優勢兵力滅掉的機會,而且這群明軍還是騎兵。
    明軍對蒙古威脅最大的兵種,在林丹汗看來就是明軍的那些騎兵。裝備精良、作戰頑強,而且紀律嚴明,非常的恐怖。
    明軍的騎兵隻有十萬人,竟然深入了五萬騎兵。
    如果能把這些騎兵滅了,那相當於是斷了明軍一臂。這樣的誘惑,簡直難以抵擋。很快林丹汗就咬鉤了,集結了三十萬兵力。開始圍剿深入草原的那五支明軍部隊。
    斥候傳回的消息,讓林丹汗有些困惑。
    那些明軍騎兵身上根本沒有裝備鎧甲之類的防具,而且武器也是以火槍為主。但隨後心中卻又一片火熱,若是能剿滅這些明軍。繳獲他們的火槍那就更完美了,如此一來蒙古也有了這種新式火槍。
    很快林丹汗的大軍,就盯上了其中一支明軍——中央軍006師,三十萬大軍直接從四麵八方圍了上去。
    006師的偵察兵很快察覺了敵情,006師師長許伽也是中央軍的老將了,如今雖然還是個師長。但軍銜已經晉升為中將,也算是身經百戰,所以此次才得到了深入草原掃蕩蒙古的機會。
    “什麽?數不清的蒙古騎兵?”當許伽聽到參謀部匯總的偵查情報後,整個人感覺都不太好了。
    “師長,那些蒙古騎兵確實是多得數不清,東南西北每個方向都有大批蒙古騎兵,已經對我們形成了一個口袋,可能半天之後口袋就會完全紮上了,我們將會被徹底包圍。”參謀部參謀嗎回答道。
    “這次玩大了。”許伽感覺局勢有點失控,隨即卻是笑了起來,“既然玩大了,那就好好玩玩,看是蒙古人先撐不住,還是我們撐不住。傳我命令,立即原地修建防禦工事。”
    “是,師長。”
    命令立即傳達了下去,蒙古人正在縮緊包圍圈,並未馬上對006師進行衝擊,倒也給了006師修建防禦工事的機會。
    蒙古人要包圍006師,也不可能亂來,必須相互協調。一旦出現缺口,很容易被006師跳出包圍圈。
    所以林丹汗為了完成包圍,派出大量兵力進行了側翼迂回,一個口袋已經形成,直接把006師套了進去。
    “啟稟大汗,我們已經把明軍包圍了。”
    “這麽快?”
    “那些明國人根本就沒有跑。”
    “哈哈,明國人是放棄了嗎?”林丹汗哈哈大笑,完全是勝券在握。三十萬騎兵,把一萬明軍包了餃子,這些明軍完全就是煮熟的鴨子。
    “繼續縮小包圍圈。”林丹汗隨即下令,三十萬蒙古騎兵隨即開始靠攏,包圍圈變得越來越小,而蒙古騎兵也越來越密集。通常情況下,這支明軍已經是插翅難飛了。


    許伽率領的006師確實是飛不了了,所以他幹脆不跑了。上萬官兵在半天時間裏,迅速在草原上構築了一個陣地,這個陣地隻有一條小河蜿蜒而過,隻能為明軍官兵提供淡水。
    至於什麽大河,山體之類的地勢,那就沒有了。
    敵人可以從四麵八方發動進攻,但是006師的官兵在陣地上拉出了三道鐵絲網防線。壕溝挖了兩條出來,同時還在持續的挖掘。
    006師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攜帶的子彈隻有50萬發,包括了步槍彈,盡管步槍彈和機槍彈可以通用。
    包圍過來的蒙古騎兵,起碼有二三十萬的樣子,絕對是碰上蒙古人的主力了。
    “師長,我們要想活著回去的話,子彈估計得省著點用才行。”參謀部對許伽說道,畢竟新式裝備剛剛投產,子彈產量也有限,所以五個深入草原的步兵師,也隻帶了50萬發子彈。
    許伽笑道:“怕什麽,這些蒙古人如果要和我們死磕到底,我們確實危險,但死磕之後他們也完了。他們的有生力量是有限的,如果以我們全軍覆沒的代價來換取重創蒙古主力的結果,那也死得其所了。何況我們是軍人,報效國家和民族才是我們的責任,不用太在意生死。”
    從軍多年,也許是見過太多死亡,生死早就看淡了。不是是否怕死的問題,而是死得值不值的問題。
    “師長!”
    “工事既然布置差不多了,讓人休息一下吧!別蒙古人還沒來,我們自己累趴下了。”
    “是。師長。”
    006師全體官兵很快就停下了挖掘作業,開始養精蓄銳等待蒙古人的進攻。林丹汗將包圍圈收縮之後,並沒有立即發動大規模進攻,而是派了一支上萬人的騎兵上來,發動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
    林丹汗這些年也積累了不少的作戰經驗,特別是那次敗給了朱由校親征之後,充分吸取了魯莽的教訓。
    當然,也是被明軍搞怕了。
    “放上來,瞄準了打。”明軍陣地上,機槍手根本沒有動,一群騎兵迫近到了三百米之後。
    “射擊!”
    砰砰砰……
    一連串的槍聲響起,陣地中的明軍官兵用新式步槍瞄準著蒙古騎兵一頓射擊,蒙古騎兵當場被打得有點發懵,這火力實在有點強悍。
    一萬多名騎兵在猛烈的步槍火力打擊下,瞬間就倒下了數千人。如此猛烈的火力倒是把林丹汗嚇了一跳,隨即卻是笑了起來。
    這群明軍沒有火炮,而且火力雖然猛,但畢竟人數有限。
 樓主| 發表於 2023-7-26 17:54:24 |
第420章:屠殺一般的戰鬥
字數:7871   加入書籤

A+A-




    ,
    遭遇了猛烈火力的蒙古騎兵,馬上就丟下了一地的屍體扭頭就撤了下去。這畢竟隻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既然已經試探出來了,那自然是撤下去了。
    明軍的火力強度,確實讓這些蒙古人大吃一驚。明軍的新式步槍威力大,射程遠,而且射速快。
    這種新式武器的出現,已經在林丹汗的心裏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他有一種很不好的預感。
    如果明軍大量裝備這種火槍,那麽蒙古還能和明國抗衡嗎?
    唯一的辦法,就是設法得到這些火槍,再想辦法弄點火藥什麽的,說不定還能和明軍抗衡。
    在試探過後,林丹汗已經打定主意,眼前這批明軍是一定要殲滅的,一定要繳獲這些明軍手上的新式火槍。
    “大汗,這些明軍火力非常強烈,恐怕吃下這些明軍要付出不小的傷亡。”就在這個時候,林丹汗身邊的蒙古貴族擔心的說道,剛剛退下來的蒙古騎兵,已經直接減員了三千多人,而且還有不少騎兵負傷,以蒙古的醫療水平,大部分是救不活了。
    明軍步兵手上的11式步槍通過拉動槍栓就能上彈,一通射擊下來,上萬蒙古騎兵在他們麵前根本不夠看。
    “代價再大,也要將這些明軍吃掉。阿古姆,你帶三萬騎兵,從正麵發動進攻。其木格,你帶三萬人從左側進攻。督拉圖,你帶三萬人從右側發動進攻。巴音,你帶四萬人,從後側發動進攻。本汗給你們壓陣,隨時進行支援。”林丹汗當即部署了進攻方案。手下幾員大將紛紛領命。
    “記住,要同時發動進攻,不論哪一方,不論遭到多大的打擊。也不能後退一步,即便是死也要死在衝鋒的路上。”林丹汗隨即下了死命令,在他想來,隻要自己的部隊不怕死,這上萬明軍即便火力在猛也有限。很快就會被近身。一旦他們成功近身,明軍的火力就發揮不出來了。
    到時候就是拚刀子的時候,盡管明軍有裝備刺刀,但他的三十萬蒙古大軍還怕和一萬明軍拚刀子?
    “是。”
    “去吧!”
    蒙古人的進攻序列很快就擺了出來,四股三萬人的騎兵分別集結在了明軍陣地的前後左右四個方向。
    很快壓陣的林丹汗這邊,蒙古士兵在林丹汗的命令下吹響了低沉的牛角。
    嗚~~
    嗚~~~
    嗚~~~~
    號角響起,分布在四方的十二萬蒙古騎兵,同時策馬向明軍的陣地小跑前進。明軍陣地前後左右全是蒙古騎兵,如同一個套索正在勒緊。林丹汗非常興奮,用不了多久這群明軍就會被他的大軍絞殺幹淨。
    鋪天蓋地一般的蒙古騎兵。四麵來襲。
    帶來的壓迫力,不是一般的小。006師官兵麵色無比凝重,他們孤軍深入,深陷重圍。
    麵對的是幾十萬蒙古人。
    但006師卻是最為精銳的中央軍,官兵還是表現出了強大的素質,在指揮官沒有下達開火命令的時候,全都蓄勢待發,沒有哪個士兵因為緊張而胡亂開火。
    一支強大的軍隊,並非隻是擁有先進的裝備就足夠的。人的意誌力,在這個時代的戰爭之中。依舊占據著極大的分量。
    蒙古騎兵越來越近,已經迫近到600米外了。
    “機槍開火。”
    許伽沉著的下達了命令,蒙古人實在有點多,沒必要放得太近再開火。畢竟騎兵的速度可不是步兵能夠相比的。
    “機槍開火。”
    “機槍開火。”
    命令層層傳達了下去,準備就緒的機槍手頓時對著衝來的蒙古騎兵扣動了扳機,頓時槍口噴射出陣陣火光,在突突突的聲響中,帆布彈在副機槍手的協助下被機槍拉了過去,一枚枚彈殼彈飛在一旁。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響。
    數十挺機槍同時開火之下,****而出的子彈形成了一道道猛烈的火力網。瞬間蒙古騎兵就如同割麥子一般倒下一片。
    人仰馬嘶,一片慌亂。
    戰馬在機槍的掃射下被擊斃,轟然跪倒在地,上麵的蒙古騎兵被摔在地上。有的蒙古騎兵直接被子彈擊斃,血肉飛濺而出。
    慘烈的一幕再度出現。
    006師的全體官兵都看呆了,他們根本沒有想到,那些機槍的威力會有如此恐怖,實在太驚人了。
    簡直就是在進行屠宰作業。
    突突突突……
    突突突突……
    機槍的聲音在這戰場上仿若變成了催命符,變成了蒙古人耳朵裏最為恐怖的聲音。大部分蒙古人,甚至不知道怎麽回事。
    他們無法理解。
    隻看到了明軍陣地上有東西閃爍著口焰,然後到下一大片人馬。但如今的蒙古騎兵,其紀律已經改善了不少,進攻前林丹汗也下了死命令,讓他們一步都不能往後退,所有蒙古騎兵依舊繼續向前。
    他們加快了速度,甚至是以最快速度向前衝刺。
    一時之間場麵就變得紛亂起來,但在紛亂的場麵中,蒙古人迫近速度極快,但是他們加快的速度,並不能避免被屠戮的命運。
    衝得越快,死得越快。
    明軍的火力網之下,幾乎沒有什麽死角,子彈交織成一個漏鬥形,在蒙古騎兵的密集陣型下,這些子彈很少會打空。
    而且明軍的機槍,基本上都是往人多的地方打。
    一旦蒙古騎兵被掃射出了缺口,不是那麽密集的時候,機槍便不會往該方向傾瀉子彈。該方向的蒙古騎兵如果繼續上來,則交給步兵火力負責。
    “全體自由射擊,瞄準靠近鐵絲網的韃子。”
    命令傳達下去之後,上萬官兵開始打擊那些靠近鐵絲網的蒙古騎兵,而機槍依舊隻負責打擊那些密集的蒙古騎兵。
    006師一共裝備了54挺機槍,同時還另外配備了一個機槍連,一共擁有81挺重機槍。
    投入戰鬥的重機槍隻有一半左右。僅僅兩分鍾的時間,已經有將近三萬名蒙古騎兵倒在了衝鋒的路上。
    但是蒙古騎兵實在太多了,兩分鍾過後,這些蒙古騎兵已經全部衝到明軍陣地前。陣型變得更加密集了。
    四周密密麻麻全是蒙古騎兵,已經衝到了第一道鐵絲網麵前。碰上鐵絲網的蒙古騎兵頓時被迫停了下來。
    如果沒有這些鐵絲網,這些蒙古騎兵隻需要不到一分鍾的時間就能衝到明軍陣地上展開白刃戰。
    很可惜,這樣的停頓簡直就是致命的。
    明軍機槍手瘋狂掃射,屠宰效率更高了。這些子彈幾乎顆顆致命,而且戰馬目標極大。
    戰場上到處都是子彈撞擊血肉的聲音,戰馬嘶鳴的倒在陣前,蒙古騎兵也在鐵絲網麵前被大量射殺。
    人和馬的屍體,層層疊疊,橫七豎八的鋪在地上。
    簡直就像是屠宰場。
    突突突突……
    突突突突突突……
    死亡的鳴奏持續回蕩,林丹汗用望遠鏡看著戰場上的情形,慘烈的場景讓他渾身抑製不住的微微顫抖,一股寒意從內心深處狂湧而出。
    恐怖,實在太恐怖了。
    開戰之前。林丹汗盡管對明軍的強大有過許多遐想,可從未想象過會有如此恐怖的場麵出現。
    這場戰爭中,蒙古騎兵在明軍麵前,簡直就是一麵倒的大屠殺。
    但是開弓已經沒有回頭箭了,已經衝到了明軍陣前的蒙古大軍,這個時候即便是想要撤下來也沒那麽容易了。
    林丹汗仿佛已經能夠預見這場戰爭的結果了,明軍的武器準備如此強大,蒙古已經沒有贏得這場戰爭的可能。
    唯一的希望,也許就是弄到他們手上的恐怖武器吧!
    這個念頭,已經成為了林丹汗最後的希望。盡管這個希望極為渺茫,甚至是在自我欺騙。
    然而絕望中的林丹汗,已經徹底豁出去了。
    “巴圖,你帶十萬勇士。衝上去。”林丹汗對身邊的親衛命令道,就如同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將為數不多的籌碼繼續押了出去。
    “大汗。”
    “長生天會保佑我們的。”林丹汗說著閉上了眼睛,他已經不想看到這場戰鬥的過程了,他隻要最後的結果。巴圖無奈之下,隻能領命。策馬將命令傳達了下去,率領著連陣型都沒有整頓的十萬騎兵,直接一窩蜂的衝向明軍陣地。
    現在已經不需要什麽陣型了,衝上去就是勝利。
    明軍的機槍槍管此時已經打得通紅,子彈瘋狂的傾瀉下,蒙古騎兵大量被射殺在鐵絲網前。
    盡管投入戰鬥的重機槍已經過熱,但是備用機槍早已經做好準備,立即接替了任務,向蒙古人持續猛烈開火。
    蒙古人麵對麵前的鐵絲網毫無準備,幾乎沒有什麽辦法。
    隻能用刀砍劍劈的,一根一根的砍斷這些帶刺的鐵絲網,但是所有蒙古騎兵的衝鋒勢頭都被阻斷了。
    這道鐵絲網仿佛變成了不可逾越的死亡線。
    在明軍機槍的猛烈掃射下,這些蒙古騎兵的陣型變得越來越稀疏,倒下的人實在太多了。
    明軍陣地四麵八方全是屍體。
    人和馬的鮮血已經匯聚成了一條河流,在草原上流淌著,然後匯入那條小河流,將整條河的河水染的一片通紅。
    十幾萬蒙古人,已經倒下了大部分。
    就在這個時候,又有十萬蒙古騎兵衝了上來。第二批投入戰場的蒙古騎兵運氣好一些,因為第一道鐵絲網已經遭到了不小的破壞,出現了十幾個口子。
    然而第二道鐵絲網卻橫在了這些蒙古騎兵麵前。
    “長生天啊!睜睜眼吧!”
    “衝,衝上去。”
    這些蒙古騎兵發狂了,直接策馬往鐵絲網上麵撞,在不斷的撞擊之下,鐵絲網陸續被撞開了。
    蒙古騎兵發狂的衝上去,迎接他們子彈卻無情的收割著他們的生命。
    陣地上的明軍官兵,同樣在不斷的用步槍射殺著蒙古騎兵,他們的火力並不比機槍弱多少。
    畢竟那是上萬條步槍。
    不過明軍官兵攜帶的子彈並不是很多,每個步兵隻有二十發子彈。所以他們都是瞄準了打,這些明軍步兵的槍法非常不錯。盡管他們之前用的是老式的燧發槍,但新式步槍的瞄準同樣也是三點一線。
    中央軍本身就是明軍的精銳,他們的槍法訓練是長年累月的。
    在機槍的猛烈的掃射下,那些密集的蒙古騎兵,頂多一分鍾就會被打得橫屍遍野,陣型變得稀稀疏疏的。
    那些稀稀疏疏的蒙古騎兵又遭到了明軍步兵的火力打擊,陣型變得更加稀疏。
    剛衝上來的十萬蒙古騎兵,當他們衝到第二道鐵絲網的時候,已經隻剩下一半不到,大部分都倒在了衝鋒的路上。
    戰鬥,才剛剛進入焦灼的階段。
    當蒙古人衝破了第二道鐵絲網,從缺口湧入的時候,再度遭到了機槍火力的照顧。蒙古人因為要通過這些缺口,再度造成了局部密集。機槍掃過去就是死一大片,一發子彈就能終結好幾名蒙古騎兵或其戰馬的生命。
    越來越近了,蒙古人終於衝到了明軍五十米外。
    結果早遇到了最後一道鐵絲網,已經所剩無幾的蒙古騎兵,此時已經真正絕望了。絕望中的蒙古人徹底的瘋狂了,知道不可能再或者活著回去的他們沒有逃跑,而是繼續往前衝。
    用**,衝出一條血路。隻是還沒衝上去,這些蒙古騎兵就已經被擊斃了。
    這些騎兵的目標太大了,而且幾乎沒有什麽掩護,他們衝到第三道鐵絲網麵前的時候,已經無力破壞明軍的鐵絲網了。他們離得太近了。明軍的步兵火力一打一個準,衝上來那點蒙古騎兵,根本不夠上萬明軍官兵打的。
    後麵的蒙古騎兵依舊在持續不斷的衝上來,但因為陣型太稀疏了,在明軍的步兵火力麵前就是添油戰術一般,一個個衝上來送死。


    此時明軍的機槍,終於是大部分停火了。機槍手也不再死扣扳機進行連射,而是尋找密集的蒙古騎兵,然後進行點射,打出幾發子彈就鬆開扳機,以免浪費子彈,如今明軍的子彈太寶貴了。
    打到這個程度,明軍官兵已經越戰越勇,心中已經沒有了任何的恐懼,強烈的信心已經產生。
    後來有006師的官兵在戰後回憶中描述道:“這場戰鬥,就像是在進行打靶訓練,隨便一槍下去就能擊斃一名蒙古人。”
    已經沒有了陣型密集優勢的蒙古騎兵,又沒有足夠的遠程火力,衝到明軍陣前完全就是最好的靶子。
    離的很近,目標也很傻,大部分都不懂匍匐躲避子彈。
    在這樣的近距離下射擊,上萬名每個月都要進行槍法考核的中央軍官兵,基本上不存在打不中目標的可能性。
    當這些陣型稀疏的蒙古人聚集在一起,形成局部密集的時候,機槍又會再度開火,將聚集起來的蒙古騎兵打得血肉飛濺。
    無數蒙古騎兵,飲恨陣前,去見了長生天。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4 18: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