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137|回覆: 29

[攝影發問] CMOS 定 CCD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10-15 11:23:51 |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本帖最後由 定風波 於 2011-10-15 11:30 編輯

數碼機既SENSOR,有分COMS 同 CCD 兩種,
請問CHING兩種有乜分別, 應該點揀呢?
Screenshot-Compare Nikon D3100 Digital Camera vs. Nikon P500 Digital Camera - Sh.png
發表於 2011-10-15 11:32:00 |

波仔做乜問呢D問題呀?

CCD 與 CMOS,但對於大多數的拍友來說,看得到的卻是一顆顆已經整合好的晶片組合!內部詳細的結構,以及到底是如何運作產生我們看到的一幅幅數位照片,且我們撇開複雜的技術文字,透過圖片比較,來看這兩種不同類型,作用卻又相同的影像感光元件。

比較 CCD 和 CMOS 的結構,放大器的位置和數量是最大的不同之處,CCD 每曝光一次,自快門關閉或是內部時脈自動斷線(電子快門)後,即進行畫素轉移處理,將每一行中每一個畫素(pixel)的電荷信號依序傳入『緩衝器(電荷儲存器)』中,由底端的線路導引輸出至 CCD 旁的放大器進行放大,再串聯 ADC(類比數位資料轉換器) 輸出;相對地,CMOS 的設計中每個畫素旁就直接連著『放大器』,光電訊號可直接放大再經由 BUS 通路移動至 ADC 中轉換成數位資料。
CCD的特色在於充分保持信號在傳輸時不失真(專屬通道設計),透過每一個畫素集合至單一放大器上再做統一處理,可以保持資料的完整性;CMOS的制程較簡單,沒有專屬通道的設計,因此必須先行放大再整合各個畫素的資料。

差異分析

整體來說,CCD 與 CMOS 兩種設計的應用,反應在成像效果上,形成包括 ISO 感光度、製造成本、解析度、雜訊與耗電量等,不同類型的差異:

ISO 感光度差異:由於 CMOS 每個畫素包含了放大器與A/D轉換電路,過多的額外設備壓縮單一畫素的感光區域的表面積,因此在 相同畫素下,同樣大小之感光器尺寸,CMOS的感光度會低於CCD。

成本差異:CMOS 應用半導體工業常用的 MOS制程,可以一次整合全部周邊設施於單晶片中,節省加工晶片所需負擔的成本 和良率的損失;相對地 CCD 採用電荷傳遞的方式輸出資訊,必須另闢傳輸通道,如果通道中有一個畫素故障(Fail),就會導致一整排的 訊號壅塞,無法傳遞,因此CCD的良率比CMOS低,加上另闢傳輸通道和外加 ADC 等周邊,CCD的製造成本相對高於CMOS。

解析度差異:在第一點『感光度差異』中,由於 CMOS 每個畫素的結構比 CCD 複雜,其感光開口不及CCD大, 相對比較相同尺寸的CCD與CMOS感光器時,CCD感光器的解析度通常會優於CMOS。不過,如果跳脫尺寸限制,目前業界的CMOS 感光原件已經可達到1400萬 畫素 / 全片幅的設計,CMOS 技術在量率上的優勢可以克服大尺寸感光原件製造上的困難,特別是全片幅 24mm-by-36mm 這樣的大小。

雜訊差異:由於CMOS每個感光二極體旁都搭配一個 ADC 放大器,如果以百萬畫素計,那麼就需要百萬個以上的 ADC 放大器,雖然是統一製造下的產品,但是每個放大器或多或少都有些微的差異存在,很難達到放大同步的效果,對比單一個放大器的CCD,CMOS最終計算出的雜訊就比較多。

耗電量差異:CMOS的影像電荷驅動方式為主動式,感光二極體所產生的電荷會直接由旁邊的電晶體做放大輸出;但CCD卻為被動式, 必須外加電壓讓每個畫素中的電荷移動至傳輸通道。而這外加電壓通常需要12伏特(V)以上的水平,因此 CCD 還必須要有更精密的電源線路設計和耐壓強度,高驅動電壓使 CCD 的電量遠高於CMOS。

其他差異:IPA(Indiviual Pixel Addressing)常被使用在數位變焦放大之中,CMOS 必須仰賴 x,y 畫面定位放大處理,否則由於個別畫素放大器之誤差,容易產生畫面不平整的問題。製造機具上,CCD 必須特別訂製的機台才能製造,也因此生產高畫素的 CCD 元件產生不出日本和美國,CMOS 的生產一般記憶體/處理器機台即可擔負。

儘管 CCD 在影像品質等各方面均優於CMOS,但不可否認的CMOS具有低成本、低耗電以及高整合度的特性。 由於數位影像的需求熱烈,CMOS的低成本和穩定供貨,成為廠商的最愛,也因此其製造技術不斷地改良更新,使得 CCD 與 CMOS 兩者的差異逐漸縮小 。新一代的CCD朝向耗電量減少作為改進目標,以期進入照相手機的行動通訊市場;CMOS系列,則開始朝向大尺寸面積與高速影像處理晶片統合,藉由後續的影像處理修正雜訊以及畫質表現, 特別是 Canon 系列的 EOS D30 、EOS 300D 的成功,足見高速影像處理晶片已經可以勝任高畫素 CMOS 所產生的影像處理時間與能力的縮短;另外,大尺寸全片幅則以 Kodak DCS Pro14n、DCS Pro/n、DCS Pro/c 這一系列的數位機身為號召,CMOS未來跨足高階的影像市場產品,前景可期。

色彩鮮豔的表現上:從許多各屆攝影班的外拍中可清楚看到CANON(CMOS)和NIKON(CCD)在成像上有絕大的差異!NIKON在色彩上大都表現略為鮮豔,而CANON在中低階產品色彩上並不鮮豔且有灰階現像(類似色階不完整)不但在液晶銀幕看如此,即使在MONITOR上看亦是如此對於購買CANON-DSLR的人恐怕必須有所体認才好。(影像軟体的發達,已可運用影像軟体調到令人滿意的色調。

在長曝時感光原件產生的雜訊控制上,CANON就略為勝出,由於CMOS為較低溫的電荷原件,在10多分鐘內的長曝並不需要開啟消除雜訊功能,這比CCD容易因長曝而溫度提高而產生紫光現像和雜訊有利多了。


轉自:台灣網路
 樓主| 發表於 2011-10-15 13:40:07 |
晶晶其實你已經答埋你問我既問題。
目前两大日本機廠,n用ccd, c用cmos
其他性能性價比都X唔多,
咁系買相機時,揀n定c, deciding factor
就唔多唔少系所用元件做比較了。
發表於 2011-10-15 13:43:03 |
以前就CCD好, 宜家我唔覺, 我反而用下, 看下OUTPUT, 比SPEC不如用心拍照, 我用C記的
 樓主| 發表於 2011-10-15 14:16:55 |
萬一壞左,換ccd貴定cmos貴?
發表於 2011-10-15 15:15:01 |
而家nikon都用埋cmos, 因為sony唔再搞ccd

現在唯一仲支持ccd只得kodak, 多數都係用去中底機, 高iso表現麻麻, 但質素超高
發表於 2011-10-15 17:06:31 |
定風波 發表於 2011-10-15 14:16
萬一壞左,換ccd貴定cmos貴?

萬一壞咗,咪賣咗佢再買過部囉
發表於 2011-10-15 17:27:42 |
$20收機, 好壞都收
發表於 2011-10-15 17:34:58 |
定風波 發表於 2011-10-15 11:23
數碼機既SENSOR,有分COMS 同 CCD 兩種,
請問CHING兩種有乜分別, 應該點揀呢?

波哥哥最好5去一忽一忽咁去考慮巧D!

Team Work!Team Work!相機品牌亦然!

如果齋問要揀 N 定 C?就呔吓自己想影乜為主囖!
發表於 2011-10-15 17:36:09 |
waiking 發表於 2011-10-15 17:06
萬一壞咗,咪賣咗佢再買過部囉

Dum 咗企茅貢頭痕。。。
發表於 2011-10-15 17:39:25 |
kingkong_hk 發表於 2011-10-15 17:27
$20收機, 好壞都收

我出25
發表於 2011-10-15 17:43:39 |
又腸32啦你
發表於 2011-10-15 17:57:31 |
kingkong_hk 發表於 2011-10-15 17:43
又腸32啦你


順手啫,下次考慮讓比乃
 樓主| 發表於 2011-10-15 19:15:33 |
原來4C都值番25皮
發表於 2011-10-15 20:15:36 |
定風波 發表於 2011-10-15 19:15
原來4C都值番25皮

乃有幾多吖
 樓主| 發表於 2011-10-15 20:53:32 |
烏蠅 發表於 2011-10-15 17:34
波哥哥最好5去一忽一忽咁去考慮巧D!

Team Work!Team Work!相機品牌亦然!

英哥咁組系點呀?
發表於 2011-10-17 04:53:27 |
買c記啦
我覺得介面設計比n記好用
發表於 2011-10-17 08:13:00 |
oreolam 發表於 2011-10-17 04:53
買c記啦
我覺得介面設計比n記好用

我用緊 n 記
發表於 2011-10-17 09:31:58 |
两大陣容對戰,一陣問下英哥而家點team work 先
發表於 2011-10-17 12:12:39 |
馬後砲 發表於 2011-10-17 09:31
两大陣容對戰,一陣問下英哥而家點team work 先

波哥哥奶回顧吓 N 同 C 兩大品牌既代表作就知揀冰姦架喇!

大F

F2

F2as

FM

F3HP

F4

D2X

D3

C記奶有冰只會記得。。。

就算系 1D 刀系豬頭骨一件!哈哈哈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5-24 07: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