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265|回覆: 2

劉明康:中國制造業應強化有質量的兼並重組 (轉)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1-4 14:46:56 |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劉明康參加第五屆亞洲制造業論壇年會之演稿, 對制造業面臨的轉型升級的問題談幾點看法。

  首先我想講一下我們從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持續放緩,下行風險增大當中,我們應當得到什麼啟示。從制造業來講,很簡單,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就是什麼時候我們虛擬經濟搞過了頭,不是很好的抓住實體經濟的發展,整個世界就要遭殃,長期以來,大家打著金融創新的幌子,實際上是在鼓勵大家在做泡沫經濟和虛擬經濟,大家的錢投入到了和實體經濟並沒有任何好處的CDS,CDO合成的產品,大量的錢不審慎的投入到股市和房市裡面去,造成了今天10月26號,盡管11月26號歐盟通宵達旦、夜以繼日研究,到凌晨時候達成的關於歐債危機解決的初步建議,盡管我們今天高興的看到專業人士而不是黨派人士的魯卡斯回到了首相寶座,但是並不等於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不再繼續發酵了,不等於說這場由於脫離了實體經濟而發生的危機就停止,直到昨天工作日結束的時候,意大利的國債還比德國的國債收益率高了466個點,意大利的國債和德國的國債差別那麼大,整個歐洲,現在有十個國家的主權信用被降級,有三十多家銀行被降級,其中包括德國和法國的,不完全是南歐國家,這樣情況的惡化,更不要說造成的社會動蕩占領華爾街的行動在全世界行動的蔓延,我們可以看到,它所帶來的對全世界的挑戰是深遠的,次債危機到今天已經走過了四年多的歷程,我的估計這場背離實體經濟而孕育的泡沫危機,引發了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乃至社會動蕩危機還會持續十年之久,這是歷史上罕見的最長時間的影響期。

  對我們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我們可以看到,從六月份開始,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下調,這個和08年何其相似?聖誕節海外的定單需求早已過去,所以四季度我們可以預見,中國的海外定單將顯著下降,中國對最大出口市場歐盟的出口增速也從8月份的22.3%銳減到9月份的9.8%,四季度如果不出現負數就算我們幸運,所以我們在外貿環節和國內生產環節,都會進一步遇到惡化風險。行業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節能減排的形式,其實是異常嚴峻,有色金屬、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行業產能已經嚴重過剩。而且低端的鋼鐵線材價格,反而高於板材價格,這完全不利於產業升級,所以我想專門談一談我國制造業面臨的挑戰和應對措施。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一五”期間,我國制造業對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了貢獻,全球金融危機當中,中國之所以能夠表現的獨樹一幟,我想黨中央國務院堅決的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正確決定起了很大的作用,銀行業始終牢牢的把握住支持實體經濟的風險,不允許他們在泡沫當中運作,這個對戰勝金融危機的影響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實體經濟的發展當中,中國的制造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成績面前,我們也應當清醒的看到,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化、全球化環境當中,以及國內的機制體制的特殊性的環境當中,我們再向前面走一步都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巨大的挑戰。我講八個問題,很簡短。第一個,就是中國企業繼續高質量的重組和整合,並購是我們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你如果仔細看一看中國的制造業,單家制造廠商和企業的年產規模是很小的,數量過多,集團化的建設有其名無其實,沒有科學的競爭,很多集團號稱已經完成了並購但是工廠仍然是分開的,公司和集團是半獨立的在運行,我沒有看到一個大公司在實現了重組並購以後,居然還允許它的子公司保留自己的LOGO,全世界找不到一個國家是這樣的,它仍然有自己的培訓基地,仍然有自己的采購中心,重復建設仍然存在。低效率和不可持續的分散保留制非常明顯,基礎設施、維修、培訓和企業文化都不是一致的,造成形似和神不似,重組整合的毛病趨同於地方的,非科學的行政命令化的干擾。

  第二就是行業的發展方式,也就是我講的企業運行模式是一個重大的問題,行業的發展模式和企業的運行模式沿襲大量生產,這種產品表面看起來含有高端技術的成分,但是它的核心技術長期以來不是我們的。所以很多行業在大量生產,大量銷售,但是是低端和廉價的情況之下,它的毛利率遠遠低於同行業的外資廠商,這種生產和銷售的模式,使得企業平時能夠積澱下來用於研發的財力十分有限,甚至用於自救的資金都沒有充分提取。一些改革開放初期本不能生產的設備,到現在依然依賴進口,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加大,所謂中國制造仍然是基本上處於制造業價值鏈的低端,這種狀況使得我們企業很難抵擋國際上無論是金融危機的衝擊還是市場上發生的任何波動,一個小的波浪我們就會陷入虧損,所以制造業大國而非制造業強國的局面沒有根本的改觀和運行模式密切相關。

  第三,表面上是企業接班能力很差,實際上是國際標准問題。在我們越來越強調環保的今天,《京東議定書》到明年1月30號到期,但是總是有一個替代的方案使得大家還必須共同遵守,但是環保標准並沒有滲透到制造業和服務業這個領域的每個方面,我們仍然使用著和國際標准有相當距離的所謂國內標准,所以表面上接班能力很差,除了彙率的原因以外,勞動力成本上漲和財務成本上漲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對國際的標准不熟悉,對於環保和我們制造業的影響不熟悉,因此自己就不能生產出和不能接受到比較高質量、高價格的單。企業應當根據自己的所強所長,根據國際的標准規範,改換自己的生產品種,要擺脫一成不變的長官意志的產品性。

  第四,我們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我始終認為不在國有或者是民有,這種爭論早該停止了,也不在於我們國家是缺乏資源還是具備資源,更不是專業和技術的問題,很多技術是可以買到的,因此不是資源問題,更不是專有技術問題,我強調的第四點,是取決於各個國家推動制造業競爭能力建設的政策的優和劣。以再生能源為例,英國的可再生能源,盡管私有化率很高,我在英國的時候,撒切爾夫人在執政,那個時候私有化就遍地都是,基本完成了向私有化改造的整個過程,但是盡管如此,英國可再生能源由於沒有相應很好的政策扶持,一直發展的比較緩慢。而德國、法國通過立法和在電價上的補貼,它的立法很簡單,可再生能源優先上報,第二個,最後一個拉閘限電的是你。價格補貼,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叫FIT,用這個補貼的政策扶持德國和法國,德國、法國通過法律和電價補貼,給予支持做法,使得德國在近十年當中,我們統計2000年到2009年,它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整個國家發電量的比例,十年上升十個百分點,也就是從6.2%上升到16.2%,法國我們統計,2006年到2009年,每年它的市場占有上升一個百分點。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你推動一個產業的競爭能力,到底是什麼因素,這取決於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五,要增強中國制造業在全世界的競爭能力,必須考慮稅收的問題,就是財稅具體支持的問題和高端人才所得稅調節和公司所得稅具體調節。另外政府要推動自由貿易協定推動力量。我先講一下企業稅負問題,制造業企業的實際稅負,我們在國際上到底有沒有競爭能力,中國企業法人的實際稅負,我認為它是欠了國際的競爭能力,我們表面上企業的所得稅20%,實際上加上增值稅和現在並行的營業稅,但是就講實際的企業稅負,遠遠高於表面稅負,韓國的稅負27.5%,但是LG,它的實際稅負只有19.2%,我們再熟悉的三星,它的年實際稅負只有15.7%,大大低於實際的稅負,美國名義企業稅負40%,但是美國通用集團的實際稅負是12.5%,台灣跟我們名義稅負是一樣的但是大家都熟悉的華碩實際稅負只有22%,怎麼樣支持企業的研發,支持企業的創新,這裡有非常大的學問使財稅的問題能夠更好的推動競爭力的建設,同時自由貿易協定的前提和執行,將會給雙邊和多邊很大的空間,歐盟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的執行,是27.2%,我們的鄰國韓國是35.6%,而中國到今天,今年上半年只有21.5%。

  第六,就是要搞好制造業企業的戰略轉型,一定要加強深化改革,加強社會管理和社會建設,這裡最重要的在中國需要加強建設具有橫貫型的,協同的社會管理力量。在知識經濟發展到今天,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在社會管理方面還缺乏經營,橫貫型的管理需要人們思想的轉變,首先是官員的思想轉變,第二也需要全社會的文化領域。管理技術的創新,需要法制、財政、金融、勞動力的轉移、公司治理,在境內培訓等等,如果像今天這樣一個文件在各個部門運轉的效率如此低下,我們就很難實現一個支持企業競爭力的,有通過性進展的社會問題。

  第七,我認為要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和堅決反對腐敗,制造業未來需要向產品的價值鏈的研發設計以及銷售服務尋求更高的附加值的回報,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你要研發,又要設計,都要去尋求更高的附加值更高,你就要革新,今天我革新了,出了新產品,明天山寨版接踵而至,那還有誰會去搞創新呢?誰敢這麼做呢?而且往往伴隨著腐敗,所以對侵犯知識產權,我們這項工作打擊的力度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們也有了法規,但是我們還應當大力的在執行上面和刑法,和民法之間的溝通方面,要做進一步的研究,盡量避免一法兩制的做法,依法追究民事、刑事責任,並且深化企業腐敗問題。

  第八,就是我們企業要加強風險的管理,建設一個有效的風險內控的機制,今天制造業的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是多元化的,為此中國企業在內部要加強風險文化的培育和建立一種有效的制衡機制,使得那些利潤中心和戰略制定部門不能越雷池半步。

  制造業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不言而喻,它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為中國經濟的持續較快增長提供動力,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根本問題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必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需要深挖其中的原因,形成一個全社會的綜合的力量,也需要靠在座各位的共同創新和努力,中國的制造業如果不沿著這條改革發展的道路前進的話,必將在十二五期間,為我們的綠色發展和科學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發表於 2012-1-4 16:33:00 |
中國製制造業從改革開放后後慢慢型成.
優勢在於廉價人力,廉價土地.
二十多年間己培養出很多製造業的人材,
加上知識的培育已可對外經商.
只是部份工業高端科技上還未突破,
當然這是發展必經路程,望不久將來能有較滿意的成果.
發表於 2012-1-24 00:08:00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5-27 21: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