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360|回覆: 15

[古今戰爭] 中印边境战争

[複製鏈接]
簽到
1990
發表於 2013-6-22 11:18: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在藏南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因為解放軍在進入西藏後,與印度領土接壤而產生一系列領土問題,在雙方會談破裂後,1959年的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護,中印兩國開始交惡,後來一連串交火衝突更使印度開始進軍藏南地區建立軍事據點,並出兵造成此次戰爭。美國的古巴导弹危机和此次战争几乎於同一时间爆发。

中印戰爭最為人注意的是戰鬥大多發生在惡劣的環境下,尤其是在高海拔的情形下,不少大規模的衝突都發生在超過4250公尺以上的高度,中印雙方同時也存在著物流和補給不易的問題。這場戰爭普遍聚焦在陸軍的戰鬥上,因為地形的關係,雙方的海空軍幾乎沒有參與這次戰爭衝突。

边境争端
中国与印度的边界约20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到1951年前后,印军向北擴張取得麦克马洪线以南约九万平方公里领土。在中段和西段,印度亦占得部分印中兩國爭議领土。1959年,印军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建立了43个据点。中国政府提出谈判解决边境问题,未得印度方面的接受。

中国观点
中华民国政府不承认西藏政府1913年提出的独立主张,并认为西姆拉會議期间,中华民国承继清政府对西藏的完全主权,因而不承认西藏政府与英国政府所协定的边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继承了此一立场。从1947年印度独立直到1951年之前,印度政府也未公開承认麦克马洪线,因此中國表示上述争议领土應該属於中国。

印度观点[编辑]

1947年印度獨立后,印度认为他们第一有权利继承原來的英屬印度领土。第二,他们同时认为经由英印当局和西藏当局认可的麦克马洪线已成为法定边界,无论中国承认與否。第三,印度政府内较激进的观点认为麦克马洪线的「精神」是中印边界是喜玛拉雅山山脉最高脊。凡是既定的麦克马洪线在喜玛拉雅山脉最高脊以南处,“精神”上的麦克马洪线应被视为通过实际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喜玛拉雅山脉最高脊处。

國際觀點
於1960年後,蘇聯的赫魯晓夫上台且中蘇交惡,印度的總理尼赫魯在冷戰時與蘇聯的關係較為密切,同時也因為美國在韓戰曾與中國交火,因而拉起連線圍堵中國,故美蘇兩大強權在当时意外地同時支持印度,並向印度提供武器、物資援助及國際輿論的支援。尤其是國際輿論的作用下,一同譴責中國“入侵”印度的戰爭行為,認為中國事先發起戰爭攻擊印度。

喜马拉雅山山口控制
西藏宣布脫離中國后,喜马拉雅山山口成为极为重要的军事要道,通过此山口,游击队可以逃往印度,也可以辗转回西藏继续战斗,因此北京军方一直力图控制喜马拉雅山山口来控制藏民和难民进入印度。
1958年8月,中方与印度巡逻队在发生冲突,一名印度军人被杀,中方控制原为印度方面的军事阵地。
1958年9月8日,周恩来对上述行动进行解释,声明行动的目的是防止残余的西藏叛乱分子出入边境。

印度的政治庇护
1959年3月10日,拉萨发生動亂,解放军开火,西藏部分宗教领袖逃往印度。同月31日,宗教领袖及其数千名追随者得到印度的官方庇护,此举引发了北京方面的愤怒和指责。5月16日,北京官方指责印度干涉中国内政。

印度方面认为战争由中方於1962年10月首先挑起,而中国方面则认为战争由印度於1962年6月挑起。

1962年6月起,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表前进政策,声称中国不应占據西藏。中方稱印军向中国边防軍开枪攻擊,中国軍人死伤數十人,同时印军开始进入中国境内建立軍事哨所。10月20日,印方稱中国军队攻击印度,战争開始。

1962年10月20日至28日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东段,中国西藏的边防軍占领了藏南和达旺地区;在西段,中国新疆边防軍驅除了37处据点的印軍。10月2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提议双方从战前边境线各自后撤20公里。印度表示無法接受,宣布印北地區进入“紧急状态”,并在東線的藏南及達旺地區大力增援士兵。

11月16日至21日为战争的第二阶段。11月14日和16日,印军再次於中印边境發動进攻。在东线,中国西藏边防軍在东、西段對印军施以反击,至11月21日,中国西藏边防軍佔領了印军的16处据点。在西段,中国新疆边防軍則佔領了印军在班公洛地区的据点。解放軍先锋部队已推进到距新德里仅300多公里的地方。整个作战歼灭印军8700余人。尼赫鲁慌忙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新德里一片惊慌,大街上修筑工事。就在印度举国慌乱之际,毛泽东主席作出撤军决定。军隊返回传统习惯线,主动后撤20公里,与印军脱离了接触。由於印度軍隊在東線藏南、西線新疆失敗,印度朝野提議要求美國介入,當時印度總理尼赫魯同意此說,向美國要求國際介入調停。

1962年11月,美國介入並以物資支援印度軍隊。与此同时,中國邊防軍宣佈停火,自动后撤,此後兩國即以麥克馬洪線為控制线,但爭議並未就此平息。

中国政府突然单方面宣布停火,各方猜测的主要原因为以下数点:
中国采取军事行动本身是為了嚇阻印度以逼使尼赫鲁入談判桌協談領土爭議并维护西段边境稳定,並非要入侵印度。
青藏高原地型不利中國軍隊後勤補給,當時中國军隊的后勤补给来自四川和青海,主要依靠公路运输到西藏,然后靠人力畜力搬運物資翻越喜马拉雅山脉进入藏南地區。而藏南地区入冬后大雪封山,后勤線的保障非常脆弱。
中国政府當時實施大跃进的激进經濟政策,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国民经济严重困难,中國无力維持长期戰爭。
避免交战两国战争扩大化和全面战争的开启。
印度受到美英蘇等強權不同程度的支持,而中国卻因為韓戰,中蘇交惡和中印戰爭先後遭到三個世界的國際孤立,國際地位低落。
與中國相比,尼赫魯在第三世界的崇高地位和聲望則使得不止第一與第二世界想利用印度制衡中國,同時第三世界更是一面倒地批評中國發動戰爭。
中國大陆和台湾的台海问题仍存在国民党的中華民國政府跨海反攻的可能性。
唯恐战争规模超过冲突起因的需要,且須防止其他国家等拥有介入战争的理由,例如美國當時曾警告若中國再不停火則會派遣軍隊支援印度。

imagesCA258UB1.jpg
16748206.jpg
sino-indian-war-in-1962.jpg
destroyed Indian vehicles in the war.jpg
發表於 2013-6-22 20:42:47 | 顯示全部樓層

呢件事係未解決~~~不過兩個政府大家唔提就算。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2 21:20:0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merrychristmas #2 的帖子

I doubt it can settle so easily, such dispute cannot be settle unless through war or International Court.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2 21:27:29 | 顯示全部樓層
playerboy 發表於 2013-6-22 21:20
回應 merrychristmas #2 的帖子

I doubt it can settle so easily, such dispute cannot be settle unless ...

不會seattle的,大家發展雙邊經濟,創富好過打仗,又或者,大家將戰場轉去經濟上。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2 21:32:41 | 顯示全部樓層
I doubt so, when the country become more powerful, the nationalism will raise and the call for such will either force the leader to go to war and other way to settle it.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2 21:32:55 | 顯示全部樓層
當時我中国,国家真的很困難,仍然可克服戰勝其他国家,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2 21:36:10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winner20099 #6 的帖子

honestly from my view, china might not really be the winner.  China might win the battle but lose the war.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2 22:31:52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你的認同,希望國家能再强大,不再受外國人的指指點點,再而處理好國家的內政.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3 00:39:17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3 01:52:56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依家係咁惡就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3 06:59:38 | 顯示全部樓層
表面
一个是世界公认所谓“民主模范国”  --  印度。
一个是被世界顾虑的“中国威胁论”  --  中国。
事实?
一个被全世界当“水鱼”
一个被全世界当“金库”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3 09: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Captainhui #10 的帖子

I don't think this is a good thing, as I mention before, the china might win the battle but lose the whole war.  After this Sino India war, nearly the whole world condemn china (even those neutral countries that don't belong to the western camp or Russia).  Nowadays most countries along the world, I am not talking just the west, but many neutral countries still view china as a trouble maker/and possible threat.  Thus if china might fall into the trap if they decided to use arm as a mean to settle issue.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3 22:27:1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playerboy #12 的帖子

thats why China now using the economy to invade others. And as a lure to make friends.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3 22:30:4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Captainhui #13 的帖子

I think using economy is a good idea but still must be careful not to get other the impression that it is an economy, the idea should be a win-win then they will get the support of other.  Currently I don't think they are doing a very good job as it seen that more and more common people in the countries that china invest view the china is there to exploit them.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3 22:33:4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playerboy #14 的帖子

Seriously, what they are doing now makes people think Chinese are rich and is a target to rob. Doesn't change the situation China is and was facing really much.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3 22:43:4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Captainhui #15 的帖子

I am not talking about robbing, as this is crime and happen a lot of countries, I am talking about the view point of some common people.  You need to read some report like some china companies in Africa/South East Asia/South America, where their worker protest against the treatment, the residents protest against them for other issue.  Even though some western companies face this, it is not as bad.  I think the problem is that a lot of china company still don't have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le which I think is important for public image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1 23: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