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428|回覆: 2

【轉載】霍元甲一生沒登過擂臺 學者:傳統武術缺乏實戰性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5-26 08:44: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以下是一篇小弟於網上讀過的文章,覺得大部份論點都情據有理因此有分享價值。若各位朋友對某些內容有其它觀點不妨提點一下:

      武術的技擊性——它是指技擊術的技擊特性,係專事修煉實戰搏殺之手法、腿法、步法、身法、功法、心法等綜合技術。人的本能技擊有強弱之分,但通過技擊訓練卻能改變本能的差異,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思維能力和體能潛力,充分展現爭鬥中的技術力量,從而征服對手。

      中國武術是一種技擊術,泰國的泰拳、日本的空手道、南韓的跆拳道、巴西的柔術、法國的踢打術等等,都是技擊術。世界各地不乏多種技擊術,那麼哪一種技擊術天下第一呢?為此,世界上創立了許多比賽,其中以日本的“K1”和美國的“UFC”最為著名。

      2009年底的“中泰功夫對決”掀起了新一輪功夫熱潮,泰拳叫囂 “拳打少林、腳踢武當”,民間高手義憤填膺,紛紛請纓,少林退避,武當無聲,只有峨眉派應戰,而且下戰書要簽生死狀。後經中國武協澄清,所謂 “泰拳叫囂秒殺中國功夫”為賽事主辦方的商業炒作。但圍繞中國功夫是不是天下第一的爭論,再次引起國內的廣泛關注。

霍元甲一生沒登過擂臺洋力士都是被嚇跑的

      在國人的印象中,北有霍元甲,南有黃飛鴻,南北雙俠都是中國武林有史可查的大英雄。霍元甲拳打西洋拳師、腳踢東洋武士;黃飛鴻無影腳名揚武林,威震香江。但在走訪了研究中國武林歷史的學者後,人們心目中的兩位英雄被請下了神壇。據史料考證及霍家嫡傳子孫的陳述,霍大俠一生從未登過擂臺,更無同海外武士交手的經歷。霍元甲本是天津小南河村的普通農民,業餘時間習武,後來為了生計,輾轉到天津市做買賣。由於霍元甲武術功底好,經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因此在天津漸漸有了名氣。

      在李連杰主演的電影《霍元甲》中,霍元甲成年後在擂臺上連勝38場,只要再打敗秦爺便可成“津門第一”……影片中,李連杰演繹了霍元甲 “全能武術冠軍”的功底,他用刀、槍、棍、劍力挫四國高手,由私鬥霸主轉變為抗擊外國侵略者的民族英雄……

      歷史上,霍元甲僅有兩次打擂的經歷,而這兩次準備與其交手的外國大力士最後都聞風而逃,霍元甲不戰而勝。其一,是1901年,有一俄國人來津在戲園賣藝,他在報紙上發廣告,自稱“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國無敵手。霍元甲看了廣告極為氣憤,並提出要與之決一雌雄。或許是迫於霍元甲的氣勢,“俄國大力士”竟灰溜溜地逃離了天津。由此,霍元甲聲名鵲起。其二,是1909年,英國大力士奧比音在上海登廣告,辱我為“東亞病夫”,霍元甲應友人之邀赴上海比武。懾于霍元甲的威名,奧比音最終未敢交手隨即消失。

      霍元甲一生並未同外國武士真正交過手,作為國人印象中中國傳統武術對抗西洋、東洋武士的典型代表,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霍元甲的功夫到底如何?史學家與中國傳統武術研究者的評價是:一般拳師的平常功夫,除力量大些,並無過人之處。



[ 本帖最後由 blitzr34 於 2010-5-26 08:51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10-5-26 08:45: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載】霍元甲一生沒登過擂臺 學者:傳統武術缺乏實戰性

黃飛鴻的無影腳是用伏虎拳換來的

      提及黃飛鴻,人們自然會聯想到武俠影片中那位功夫超群、行俠仗義的大俠。據統計,以黃飛鴻為題材的影視劇已經超過了百部,2001年這個紀錄進入了 《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然而,影視劇中有關黃飛鴻的故事大多為虛構,比如,其成名絕技“無影腳”本是師從他人,而且也算不上神奇武功。

      據史料記載,黃飛鴻在佛山開武館小有名氣後,有位叫宋輝鏜的拳師找到府來與之切磋武藝。交手中,黃飛鴻冷不防中了宋輝鏜的飛來之腳,這一腳就是後來被神化的“無影腳”。在交手過後,黃飛鴻以自己的“伏虎拳”換來宋輝鏜的“無影腳”,並將其發揚光大。

      黃飛鴻為嶺南武術宗師。中國功夫素有南拳北腿一說,南拳往往忽略了腳下的功夫。黃飛鴻學來並改進了“無影腳”強調的正是腳法,在以快剋敵的同時,保證腳下方寸不亂。確切地說,“無影腳”是一種聲東擊西的腳法,在武術上這並不算什麼獨門絕技。黃飛鴻第三代傳人余志偉曾指出:“無影腳”不似影視劇中那麼神奇,在騰空後不間斷飛腳,它只是一個扎紮實實的踢法,出擊的時候聲東擊西。

      黃飛鴻縱橫江湖數十年,成為一代武術大師。 1876年,有個西方人帶著一隻巨大兇猛的狼犬來到香港,自稱這只狼犬能與人搏鬥,如果願意接受與狼犬比試,贏了可得50港幣的獎勵。很多人先後上臺與狼犬搏鬥,結果好幾人被其抓傷咬傷,敗下陣來。黃飛鴻應邀赴香港攻擂,觀看了一天人犬搏鬥後,第二天黃飛鴻胸有成竹地登上擂臺。了解了狼犬的攻擊特點,黃飛鴻沉著應戰,面對狼犬的多次猛撲,黃飛鴻只是閃轉騰挪,目的是消耗狼犬的體力。果然,狼犬攻擊無果後疲態盡顯,黃飛鴻趁機用“無影腳”出擊,瞬間把狼犬的脊梁骨踢斷。第二天,香港各大報刊用套紅標題,報道了這一特大喜訊。

      兩位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因為影視作品的原因,被人們神化了。在霍元甲和黃飛鴻所處的年代,國內戰亂不斷,因此中國武術與世界功夫的交流十分有限。來中國耀武揚威的洋武士,不過是江湖上的小混混兒。那麼到了當代,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間,中國武術與世界功夫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我們因此了解到了世界影響力最大的兩項格鬥演武場——日本的“K1”和美國的“UFC”。在這兩項賽事中,幾乎很少見到中國武術的身影。

      央視推出的《武林大會》為我們真實還原了武術實戰的打鬥。 “不好看、不刺激,沒有技術含量”,這成為人們詬病中國武術的關鍵詞。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武林大會》成了那個說破“皇帝新衣”真相的孩子,這就是中國武術缺乏技擊性所面臨的尷尬。


[ 本帖最後由 blitzr34 於 2010-5-26 08:48 編輯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5-26 08:46:4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載】霍元甲一生沒登過擂臺 學者:傳統武術缺乏實戰性

學者聲音:武術技擊功能走向衰弱

      武術不缺乏技擊功能,不過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中國武術的實戰功能、擊打功能必然弱化。坦率地說,傳統武術在攻防技術中確實摻雜了大量象徵性動作和門派儀式動作,缺乏實戰性。從功法上看,傳統武術仍保留著很原始、低效的操習,與其說是增長格鬥實力,倒不如說是在祈禱、苦行和磨練耐心。不管什麼門派,現在的傳統武術都是表演成分居多。

      受影視及武俠小說的影響,中國傳統武術被嚴重誤讀。許多人看待武術,深受影視作品影響,認為武林高手能飛檐走壁,腳踏蓮花,這無形中將中國武術神化了。

      當下,中國傳統武術的傳承與發展日漸嚴峻,這點令人擔憂。競技武術不能說不好,但競技武術畢竟是加以修飾的——觀賞性過強,而實用性越來越弱。正像國外許多朋友所言,中國的競技武術,是中國的武術體操。我去過好幾個國家,對方都說,你們這跟體操有什麼區別,也是在翻跟頭、踢腿,這就是你們的武術?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中國武術歷來主張練武強身、練武自衛。強身、自衛是習武的宗旨,也就是習武的“武德”,這也正是中國傳統武術“崇武尚德”的意義所在,這也在客觀上削弱了武術的技擊功能。


[ 本帖最後由 blitzr34 於 2010-5-26 08:50 編輯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1 19: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