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樓主: caledsan

重生明末當皇帝 04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3-7-25 20:22:24 |
第381章:鼓勵生育
字數:306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大明在南洋,是赤,果,果的入侵式殖民,這個本質是無法改變的,對於那些反抗的土著,大明的政策就是消滅掉他們。
    這種消滅不是屠殺,而是征服。順從得留下,不順從的槍斃,這是男人之間的戰爭,並不涉及到其他道德問題,落後就要挨打,就要遭到奴役,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隻不過這一過程中,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絕,如果把女人和孩子都殺了,那就是造孽了。
    順從的土著送進種植園工作,聽話願意幹活的允許他們生育,並且分配較好的資源給他們生育,那些懶惰的土著,在保障他們的基本生存權的基礎之下,剝奪掉他們的生存權,並且在物質待遇上降低水準。
    人和人是有攀比的,大明的模式就是讓土著和土著之間進行攀比,減少與漢人之間的攀比。
    首先是種植園與外部的接觸很少,漢人不可能天天跑到種植園在一群土著麵前裝逼,減少接觸之下就減少了矛盾和種族攀比的產生。
    其次是土著的必須資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護,什麽是最重要必須資源?那就是女人!
    種植園裏的土著女子,是受到國有資本財團統一管理分配的,並不允許民資通過金權大量攫取這樣的資源,從而保障了土著社會體係的穩定,減少了矛盾的產生。而且土著為了獲得這些資源,必須巴結種植園的管理人員,服從管理人員的安排進行努力的生產。
    同時這些土著的財產得到保護,個人尊嚴上也沒有被肆意踐踏。生病了也能得到基本的醫治。住房方麵也沒問題。起碼的茅屋總是有的,娶老婆也都不用費腦筋,隻要努力做事就能娶到老婆,甚至是漂亮的老婆,養老也不用擔心,這些土著退休之後同樣有養老金領取,畢竟在種植園做了一輩子的事,這點養老金國有資本還是拿得出來的。


    隻要聽話、努力做事。也是一生無憂了,而且在種植園生活的情況下,與漢人社會隔離,也不會發生太多的社會矛盾。


    至於社會地位的攀比,則是土著與土著進行。做事努力的可以獲得更好、更多的食品,更好的住房,更好的老婆、更多的休假、更多的工錢。那些獲得更好物質待遇的土著就是榜樣,也是土著之間的矛盾所在。


    這個社會是現實就是階級矛盾永遠無法消除,徹底消除階級矛盾隻是理想化的社會下才有的。適當的矛盾是人類發展的動力源泉,別人有的我沒有。我就要努力奮鬥,人都是這樣的。
    朱由校設立的這種模式還是比較完美的。唯一的漏洞就是具體管理方麵,種植園的管理層如果大肆壓榨土著為自己牟利,就會產生嚴重的矛盾。
    但這種漏洞也是可以杜絕的,說白了還是靠管理。隻要上麵不爛掉,下麵就蘭不掉。作為帝國最高層的皇帝隻要管事,嚴格打擊下麵的壓榨土著為自己謀利的種植園管理人員,下麵就不敢亂來。
    要想知道下麵的管理層有沒有亂來,實際上很簡單。那就調查一下土著的情況就知道了,如果是土著怨氣很大,那肯定是管理上出了問題。如果嚴格執行那一套管理方案,土著的生活是比較安定的,該有的社會資源都配套到了,該有的基本福利也都保障了,還能有什麽怨氣?
    一旦在管理高層爛掉之後,就會一路爛到下麵去,再完美的製度也會爛成屎。起碼如今南洋的這個製度,起碼在朱由校有生之年是爛不掉的。
    這個製度如今被嚴格的執行了下去,該製度對土著的改造意義也是非凡的,在這樣的製度之下,懶惰的土著將被不斷剔除,勤勞的土著將越來越多。實際上這就一種對人的深入管理,這些土著是一群自我管理能力極為低下的種族,官方不進行管理的話,自然就會墮落。
    實際上不論是南洋土著,還是大明的百姓,還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
    後世的曆史已經證明,人民不可能管理好人民,這就是現實。而西方人資本家提出的民主製度,就像是狼對羊說:我給你自由。
    結果一群綿羊歡天喜地的脫離了頭羊的管理,開始到處跑,去吃自己喜歡吃的草,結果就被狼一頭一頭的分開吃掉。
    所謂的民主,實際上就是勾起人們內心的自私。因為人們的自私心理,所以在受管理之下的人非常歡迎這套口號。
    在頭羊的管理之下,一群綿羊頂多就是吃草的時候受到限製,但卻可以抵禦狼的侵襲。可失去了頭羊的管理,一群綿羊可就是被連皮帶骨被狼吃掉的節奏。
    這些南洋土著如果管理得好,過個幾十年就能將他們培育成非常勤勞的勞動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中國曆史上不斷向南擴展,期間也融合了很多土著,但是千百年之後,這些融入了漢族之中的土著不也具備了勤勞的本質。
    這對一場對南洋土著的種族改造工程,一開始投入的成本雖然比較大,但未來的收益也是無比巨大的。
    低級勞動力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紀依舊有巨大的作用,人口紅利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將是非常可觀的。
    大明此時進行工業革命,農村自然經濟遭到了嚴重的衝擊,城鎮化人口生活成本的上升,未來人口增長速度必然是會下降的。農村自然經濟有農村自然經濟的好處,那就是人口增長快,後世的中國人口大量增長之後,反倒成為了改革開放後國家崛起的本錢。
    大明當然沒必要那麽瘋狂,但是大量海外殖民地卻讓朱由校感覺人口不足。如果有足夠多的人口,大量移民就比較簡單。
    在這樣的思考之下,朱由校覺得當前階段大明進行計劃生育是完全沒必要的。而且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未來也沒什麽必要進行計劃生育,反倒是要出台刺激人口增長的政策才行。
    於是朱由校在天啟九年出台了一個鼓勵生育政策,生育子女達到三個,義務教育可以免費,並且可以獲得一定的生育補貼。
    鼓勵移民、鼓勵生育,成為了當前大明新政地區的主流政策。
 樓主| 發表於 2023-7-25 20:22:44 |
第382章:莊家通吃
字數:311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天啟九年大明在馬六甲與葡萄牙人的貿易則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雙方貿易額達上升到了兩千多萬兩白銀。
    葡萄牙人與大明的貿易,主要是直接支付白銀。不過葡萄牙人此時也多了不少大明需要的商品。
    例如歐洲的各種馬匹,歐洲的馬匹比較高大,大明正在大量進口,然後用來培育新的品種,以對軍馬、役用馬匹進行持續的品種改良。
    同時葡萄牙人還向大明販賣白奴,這些白奴多是歐洲的契約奴,通常不是還不起錢的家夥就是罪犯。
    這些白奴被運到東方,接著別投入了礦洞挖礦。
    不過搞來搞去,歐洲人還真沒什麽其他商品此時能夠暢銷到大明,歐洲人有優勢的重工業此時也毫無優勢,反倒是大明的重工業產品不斷傾銷到歐洲。什麽擺鍾、玻璃,大明如今也能出產,質量還比歐洲人的好。
    即便是曆史上開始工業革命的英國人,麵對滿清統治下的中國都在貿易方麵拿不出多少商品可以扭轉貿易逆差,進而隻能考輸出鴉片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更別說這年頭歐洲人生產力比大明低得多,而且大明統治下的中國也不是滿清時期的中國。
    貴金屬流入大明,基本上就是隻進不出。至於鴉片這個東西,大明如今已經完全不進口了,阿芙蓉在大明屬於藥品的行列,這年頭還沒有多少人吸食鴉片。如今大明已經開始自己種植罌粟,不過也隻是少量種植,並且嚴格控製在國有資本手上,禁止民間自由買賣阿芙蓉,買賣必須報備。
    同時大明也不向其他國家輸出鴉片,大明可以靠輸出商品賺到錢,為什麽要去賺那種黑心錢?
    葡萄牙人出口到大明的商品中,還有一些就是世界各地的奢侈品,在對外殖民風格上,葡萄牙像是個旅行家。板鴨像是個搶劫犯,英國人則像是個黑心商人。葡萄牙人提供的這些奢侈品,占貿易總額是比較小的。
    貴金屬這個玩意,盡管不能吃。但這東西可是世界上的硬通貨。歐洲人如果沒有了這些貴金屬,那麽他們就會遭受嚴重的通貨緊縮,工業發展就會遭到很嚴重的限製。


    畢竟這個年頭的歐洲國家,沒有一個統一的紙幣。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完全就是靠這些硬通貨。任何歐洲國家的工業產品要想買到其他國家。其他國家總得能拿出真金白銀來買吧!如果沒有了真金白銀,結果自然就是市場嚴重萎縮。
    大明的商品出口到歐洲,就是不斷的打壓歐洲的工業,而且貴金屬這個東西是有限的,錢總是有花光的一天。
    如果歐洲人在對外殖民過程中掠奪到的貴金屬都跑到大明這裏來了,那麽他們不論如何瘋狂掠奪落後國家和民族,最終還是一場空。
    大明獲得了大量貴金屬之後,則可以用這些貴金屬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購買到想要購買的東西。
    不過從目前來看,這些歐洲人貌似沒什麽東西是大明需要的。
    從當前的趨勢來看,葡萄牙人與大明的貿易額度保持保持不了多少年。大明如今已經打通美洲貿易航線,歐洲人主要的對外貴金屬掠奪渠道所獲得的貴金屬將被直接流入大明手中。
    要想擴大與歐洲的貿易,必須是大明的船隻親自前往歐洲,到時候才能獲取歐洲的原材料,並進一步傾銷商品。
    天啟九年大明的商船隊,已經將貿易範圍擴大到了中東地區和非洲西海岸。
    印度、波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以及非洲西海岸黑人,紛紛選擇與大明建立貿易關係。
    大明的商品在這些國家是很受歡迎的,而此時大明的商品傾銷還沒有擴大到這些地區。
    成本低廉的棉布還沒有直接湧入這些國家,這些國家的統治者更歡迎的還是大明的各種奢侈品,而威脅到他們統治穩定的普通大宗商品還沒有大規模的到來。因此對大明的態度還是歡迎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國有貿易船隊的利潤持續上升,通過這些貿易行動,獲得了大量的奢侈品和原材料。
    犀角、象牙、寶石、黃金、白銀、香料。還有棉花、皮革、礦石、糧食,還有奴隸等等商品都在不斷流入大明。
    很多價值一般的商品都會運了回來,因為這些貿易對象購買這些商品主要是用貴金屬和奢侈品購買,船隻總不能空著回來吧!起碼得有點東西壓艙,於是一些很普通的原材料商品都運回來了。
    國有商行開始駐紮在這些國家,一年四季對這些國家的商品進行收購。並對本土商品進行出售,使貿易額持續擴大。
    民資商船盡管眼紅,卻沒辦法介入這些國家的貿易。他們大多已經不能叫商船了,隻能稱之為貨船。
    從朝鮮到南洋各地,甚至是到澳洲、新西蘭,商品定價權都在國有資本財團手上,盡管從本土到這些地方進行貿易還能賺取到一些差價,但已經不存在暴利的現象了,如果是運輸一些大宗商品,也就隻能賺取到一些運費。而那些暴利商品,已經被國有資本商行所大量掌控,要麽就是被收取高額商品進口稅,暴利直接就消失了。
    另一方麵,跑船的門檻也降低了。過去隻有那群海商掌握著出海的技術和船隻,如今航海技術已經大量普及,隻要有錢就能買到船隻出海,所以出現了很多在海上運貨的中小商人。


    而那些大資本海商的時代已經結束了,而且是徹底的結束了,國有資本所掌控的遠洋貿易時代已經壟斷全局,完全就是莊家通吃的局麵。


    首先是朝廷劃分了民資商船活動區域,超過這個區域的海域與目的地一律不準航行。如果民資商船要跑到那些地方去,那麽首先有可能被海軍的巡洋艦發現,其次容易遭遇海盜,他們得不到軍艦的保護。第三就是那些禁止民資前往的貿易目的地的特產商品無法通過海關。


    再加上貿易航線不熟悉、貿易目標也不熟悉等等因素,同時貿易地點有國有資本商船、商行出入,碰上會遭到本**艦攔截,種種製約因素之下,民資商船根本無法從事規定區域之外的遠洋貿易。
 樓主| 發表於 2023-7-25 20:23:00 |
第383章:蒙古人的生意
字數:3564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通過遠洋貿易,本國的商品賣到海外賺上一筆,然後購買其他國家的商品運回來又賺上一筆,這完全就是暴利。
    這樣的暴利如今被國有資本財團壟斷,同樣也通過這樣的模式,限製了金權,避免大資本海商持續做大,從而意圖觸及政治。
    天啟九年的對外貿易規模擴大了許多,這讓對外貿易的盈利持續上升,國有資本在海外遠洋貿易上的盈利很快就突破了上億元。
    同時在與蒙古人的貿易方麵,貿易額也在持續的上升。蒙古貴族為了追求利益,綿羊的飼養規模持續增加,同時從大明進口的糧食規模開始增加,蒙古對大明的經濟依賴性持續上升。
    那些蒙古貴族通過這樣的模式,過上了很舒服的日子,大明能為蒙古貴族提供的奢侈品種類也在隨著海外貿易的擴大而增加,來自世界各地的奢侈品,蒙古貴族通過出賣他們的羊毛和羊皮、牛皮等等原材料也可以享受到。
    這樣的好日子,讓蒙古貴族很上癮。
    同時蒙古人通過搶劫周邊其他國家也嚐到了甜頭,搶劫未必能夠搶劫到那麽多的貴金屬,但卻可以搶到人。
    大明需要奴隸,蒙古人很樂意去搶。大明如今在開發西域,需要很多勞動力,同時隨著移民的展開,海外移民地區很缺女人。
    受到局部拉動力不足、人口男女比例失調的問題,這刺激了大明對外部人口的需求,在對外貿易中,中東人和葡萄牙人都有出售奴隸的行為,頓時讓國有資本財團發現奴隸的好處。
    如何獲得大量奴隸呢?
    自己跑去抓捕顯然是不太好,這是不文明的行為,大明作為****上國,自然不能做出這麽惡劣的行為。
    既然自己不能抓捕,那就買嘛!大明又不是沒錢,如今大明最不缺的就是錢。錢是什麽?錢是商品。大明實際上是用商品換到了奴隸,然後用奴隸去生產商品,這是個劃算的買賣。
    誰能為提供大量的奴隸?
    葡萄牙人可以,中東的阿拉伯人也可以。但數量都不是很大。於是蒙古人就發揮了他們的作用,這個強盜團夥開始做起了販賣人口的生意。
    盧象升揮兵介入中亞草原之後,蒙古人受到大明的警告,已經放棄了占領中亞草原的想法,但搶劫其他民族的行為卻是在大明的慫恿之下開始變本加厲起來。蒙古人將目標盯上了伏爾加河流域的沙皇俄國。


    大明願意出三十元一個人的‘高價’購買一個成年男性奴隸,前提必須是身體健康的,同時願意以上下不等的價格,購買異族女子。主要根據年齡、相貌和是否完璧之身來確定價格。
    如果是兒童,大明一並都買了,養大了就是勞動力。
    蒙古人在曆史上的擴張過程中,最經常幹的事情就是屠殺,如今這些人口能賣到大明換到錢,頓時找到了一條財路。林丹汗感覺這生意可以做,而且是非常劃算的生意。而且通過配合明國從事這樣的生意。明國願意賣更多的武器裝備給蒙古。
    於是蒙古人開始在中亞草原上持續的掃蕩起來,一個接一個中亞遊牧不落被蒙古人打敗,這些人口全部打包賣給了大明。


    這些奴隸來到大明之後,因為遠離故鄉,基本上不可能逃亡,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往什麽地方逃,完全不熟悉外麵的情況。
    同時大明在使用這些奴隸的時候,都是將其轉為契約奴,也就是包身工。包身工通過勞動也能獲得一定的報酬,並且在衣食住行上也有一定的保障。日子也不算過得太苦。而且因為有報酬,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產積極性和反抗。
    這些奴隸身上的人口紅利很大,而且能幹髒活累活。而那些異族女子,則被大量賣到那些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海外殖民地。讓移民過去的單身男子能夠組建家庭。
    混血並沒有太大的問題,這些中亞異族並不是黑人,屬於完全可以接受的種群,而父輩作為漢人,子女能夠沒什麽阻礙的融入漢族文化。
    蒙古人販賣人口賺到的錢,則被大明通過出口商品的方式轉了回來。最終資本依舊回流。
    而且蒙古人為大明掃清了占領中亞草原的障礙,大明一旦將西域開發出來,並且具備了足夠的交通能力之後,就可以瘋狂向西擴張。
    大明與蒙古的貿易額,也因為人口的販賣開始迅速提高。每個月都有幾萬名俘虜賣到大明。
    大明的人口需求,讓林丹汗聯合漠北組建了一支專門的捕奴大軍,開始到處捕捉奴隸。這些奴隸不少都成了棉花工人,采摘棉花、澆水之類的工作這些奴隸還是會做的。
    蒙古人產出的羊毛也開始占據比較重要的位置,北直隸的毛紡工廠規模開始越來越大。特別是明統區蒙古牧民已經在以生產羊毛為主業,每年產出的羊毛數量越來越多。
    澳洲和新西蘭地區的牧業同樣也開始有所發展,也開始產出羊毛了,日後羊毛產量還不會不斷的擴大,大明生產的原材料規模也會越來越大,從而能讓大明擁有更多紡織品可以出口。
    整個西域地區如今正在不斷的開發,公路很水利工程都在不斷建設,而在玉門關地區,一支鑽井隊正在鑽井。
    他們在玉門關僅鑽了一個多月的井,就成功鑽出了第一口油井,石油開始從地下噴薄而出。
    這個消息用電報發送到了京城,朱由校得知鑽出了油井之後非常高興,這意味著大明的商品中又多了一種,那就是煤油。
    這個年代的人們點燈用的油主要是植物油,很多人還用不起,但有了煤油之後,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煤油可以給人們的夜晚帶來光明,盡管如今大明的電力技術發展迅速,但要想普及點燈,那還是要不少時間的。
    另外煤油是可以販賣到世界各地的,那些落後國家可沒有什麽電力設施。
    隨即朱由校立即讓下麵成立了一個煉油實驗小組,讓他們趕赴玉門關油田研究煉油工藝。
    石油工業的已經冒頭了,這東西還是很重要的。
    這個工業建立起來,日後要想獲得開采成本低的石油也很簡單,到中東占領一塊地方就成,中東的油田開采起來比較容易,而且石油的品質很高,有的甚至直接加入發動機都能燒。
    “有了石油,先把煤油搞出來。說不定大明可以直接跳到內燃機時代。不過技術領先一步才是神器,太領先的技術可以先封存,日後再拿出來普及。單單是這些蒸汽機,就能讓大明領先好幾百年了。”朱由校心想,實際上資本和技術發展的捆綁並不是完全緊密的,但落後技術就能賺到錢的時候,資本家是不願意使用新技術的。
    如今作為皇帝的朱由校,也成為了一個資本家。
 樓主| 發表於 2023-7-25 20:23:19 |
第384章:完美的財政翻身仗
字數:652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皇帝成了資本家,很多問題也迎刃而解。國有資本在天啟九年,則在繼續消化北方市場,如今北方各省都納入了改革範圍,別說是國有資本的商業利益,就是政府財政稅收就在瘋狂的往上竄。
    過去免稅的特權階級都交稅了,商人也全麵交稅,盡管北方市場沒有南方市場繁榮,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和經濟刺激等等手段下去,如今北方市場已經要比南方市場繁榮了,商業越發達,稅收越高。
    朝廷財政在這樣的改革之下,已經越來越充裕了,而且這些年朱由校花錢也省,朝廷的財政赤字已經完全消除,每年還有盈餘。
    “皇上,今年內帑的錢還是沒花出去。”皇後張嫣最近有點發愁,內帑的錢不怎麽該往哪花。
    如今宮內話費,朱由校都是交給皇後去打理,內帑有多少錢也不是很了解,問道:“內帑還剩多少錢沒花完?”
    “去年就剩下一百多萬,去年年底銀行那邊又分了五百萬過來。”張嫣有些無奈的說道:“這麽多錢花得掉啊!宮內可沒那麽多花錢的地方,各地賑災捐款也花不掉這麽多錢。”
    “分紅是有點多,既然花不完,那就拿點錢出來蓋個圖書館、博物館什麽的也好。”朱由校想了想說道,皇家財團國有化之後,皇室還留有5%的股份,去年盈利實際上達到兩千萬元左右,不過其中1500萬繼續用於財團投資,隻有500萬元的分紅。
    這是朱由校私人的錢,怎麽花看自己喜好。
    “圖書館?博物館?”皇後奇怪的問道:“圖書館是藏書樓嗎?”
    “對,就是藏書樓,不過這個藏書樓可以對外開放,隻要是大明百姓都可以免費進去看書,還可以辦理借書證,把圖書帶回去閱讀。最重要的是,現在我們大明也需要建一個比較大的圖書館了。把各種孤本之類的書籍複印幾份備好,免得一些古籍失傳。”朱由校對皇後解釋道,“另外那個博物館就是收藏各種文物、古董,允許百姓買票進入參觀。”
    “這些錢還是花不掉的話。那還可以再修一座皇家劇院,或者把錢投到皇家大學去,用來興辦教育。”朱由校說道。
    “臣妾明白了。”張嫣大受啟發,頓時知道這錢該怎麽花了。
    對於花錢方麵,朱由校還是很謹慎的。個人享受方麵的東西不能鋪張,隻要不寒酸就行。
    花不完的錢用來建設圖書館和博物館,以及劇院、學校,都是功在千秋的事。
    千萬不能學唐朝的李隆基,給他老子修個陵園就花了國家一半的財政收入,整天沉溺於個人享受,搞個什麽梨園,盡管是發展了藝術,但也發展太過了。結果出了個安祿山,整個國家直接就完蛋了。
    如今大明的國家財政和君主個人花費已經是徹底的分家了。已經不是剛登基那會算不清楚的糊塗賬。
    國家財政收入都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皇家不能再碰國庫一分錢。
    當然皇帝還是要有收入的,否則哪裏受災了,捐個款的錢都拿不出來,那就太寒酸了。
    國有資本財團5%的股份的分紅已經十分的恐怖了,這兩年財團資本迅猛發展,收入不斷增加,以至於此時朱由校的內帑錢多得都不知道怎麽花。
    不久之後,皇家圖書館和皇家博物館的建設項目就確定了下來,由皇室內帑出資建設。第一年先投個300萬元進去。
    皇家圖書館和皇家博物館的建設項目得到了朝臣們的支持,一個個積極得不得了,一個個又捐書又捐文物的。
    大明民間的藏書風氣很濃烈,各地到處都有藏書樓。不過因為是私人所有,並不完全對外開放。
    實際上這是大明兩百多年的國祚下來,那些有文化的群體嚐到了甜頭,充分意識到文化的重要性,自然是非常注重文化的底蘊與教育。但一個問題也顯現出來,那就是文化壟斷比較嚴重。
    特別是中國文化又精英文化。普通寒門子弟所受到的教育與富家子弟是沒辦法相比的。資源的不平衡,導致寒門子弟不容易出頭,除非是很努力,又有一定的天賦。


    皇家圖書館則是一個對外開放的圖書館,隻要是大明子民,都可以進入其中看書。首先一個就是地方要大,朱由校直接把圖書館與博物館建在了王恭廠,那裏地盤夠大,正好這些項目把災後重建也給搞定了。


    皇家圖書館麵積很大,收藏的圖書也非常巨大,並將圖書分類存放,各類圖書都有。什麽文學、農業、軍事、小說、四書五經、百家典籍一應俱全,而且還擴印了不少孤本,對圖書的收藏活動將持續不斷的進行。
    市麵上出版的圖書,隻要有價值的都收藏。
    同時朱由校下令編寫‘天啟百科全書’,對萬事萬物進歸類總結,這將是一個比較龐大的工程。
    不過誰讓皇帝有錢,而且還有人。
    至於博物館,能擺放的東西那就多了。這年頭的大明,文物沒有外流,本國文物太多了。
    能進皇家博物館的,不是具備代表某個時代麵貌的古董,就是藝術價值極高的文物,光是抄家就弄到了不少頂級文物,何況皇宮裏也有不少文物。
    除了皇帝在往博物館送文物,朝臣們,還有國有資本財團的那些紅頂商人們,一個個都在向博物館捐贈文物。
    天啟九年,皇家圖書館與皇家博物館的成立,對大明來說有重要的意義,皇家圖書館成為了一個官方收藏圖書,保障文化傳承的地方。隻要是孤本和一些古籍,都會進行備份,以免因為戰亂和火災被毀。
    同時還對許多書籍進行了整理,修編天啟百科全書,更是一個大工程,陸續參與到其中的文人多達上萬人。
    這一係列的政策,就是在整理、發展文化資源。
    博物館則變成了一個記錄著文明與曆史發展的地方,不過朱由校不會在博物館擺放其他國家的文物,那是一種炫耀行為。掠奪到海外文物,私下收藏就好了,光明正大的擺出來並不是很道德。
    這個世界陰陽共生,有人做了好事。肯定也有人做壞事,這是不可避免的。但這個世界又是‘陽主陰從’,如果一個人做了壞事還怕被人知道,那麽性質還不算太惡劣,如果一個人是光明正大的做壞事。性質就非常惡劣了。
    就像是貪汙一樣,偷偷的貪點錢,能貪去算本事。但光明正大的貪汙,那就非常惡劣。
    搶了別人的文物,還要公然拿出來顯擺、展覽,是非常沒道德的行為。大明作為一個文明國家,有時候壞事可以做,但不能做得光明正大。
    不久之後,又成立了一個皇家劇院。這個劇院各取所長,不論本土還是西方都是來所不拒。葡萄牙人賣到大明的很多樂器。很快就出現了在了皇家劇院。皇家劇院倒是沒花多少錢,就是建築花了點錢。同時養人花了一些錢,不過皇室也就養了一些樂器方麵擁有特長的藝人。
    各種戲曲之類的藝人,全部看市場。
    皇家劇院成立開始,就是走半市場化模式,能吸引觀眾買票入場觀看的藝人留下,混不開的藝人讓道,沒有公家鐵飯碗給他們吃。通常能進入皇家劇院的藝人,都是闖蕩出了一些名氣的。
    皇家劇院剛成立,便在這樣的經營理念下火爆了起來。皇家劇院的設施最為氣派。而且還充滿藝術氣息。而且請的又是各省名家藝人前來演出,更有各種音樂表演,很快就讓皇家劇院變成了代表大明藝術巔峰的殿堂。


    能有這樣的效果,無非就是整合優良資源。而那些有名頭的藝人。同樣喜歡去皇家劇院表演。皇家劇院不僅給的報酬高,而且這代表著一種官方的認可。上過皇家劇院的舞台,那相當於是給皇帝表演。
    盡管朱由校僅是偶爾帶著皇後和妃子們出宮去看表演,並不是天天都去。但這並不重要,隻要上了這個舞台,那些藝人的出場價馬上就漲。
    以至於很多接到邀請的各省藝人。不辭辛苦的趕到京城到皇家劇院表演。
    很多藝人來到京城之後就在京城紮了根,此時的京城稱之為遍地黃金都不為過。這裏不僅是大明的政治中心,而且也是當前國有資本財團的大本營,也發揮著經濟中心的作用。
    北方物產盡管沒有南方豐富,但隨著不斷的對外擴張和海外殖民活動,輸送回來的物產也極為豐富。
    在這裏權貴遍地、富商遍地。而且這裏是天子腳下,沒有什麽權貴敢在這裏亂來。特別是經過一番改革之後,這裏行政效率高,而且也比較人性化。
    此時的京城,有發展藝術的經濟基礎。有足夠龐大的消費群體,日子好過了自然要享受,能養得起這些來自天南地北的藝人。
    特別是權貴多的地方,很多人過的閑啊!有大把的時間去看戲聽曲,而一些很富裕但人們卻很忙的地方,這些藝人的生存土壤則沒那麽旺盛。
    此前給那些鹽商唱戲的揚州藝人,此時大部分都跑到京城來了。揚州的鹽商沒落了,沒那個經濟基礎,也沒那麽多閑人捧他們的場。不過朱由校對戲曲並不是很癡迷,平時看也會看一些,但更喜歡聽純音樂。
    在樂師們的努力下,各種本土、西方以及少數民族樂器相結合之下,玩出了諸多花樣,一個曲子用不同的樂器相配合演奏,有許多新鮮感。
    整個京城在朱由校的治理之下,此時已經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戰爭的陰影已經在北方消退。
    南方隻要不改革,顯然也不會有什麽戰爭,南方一旦發生戰爭,肯定是因為改革的原因。
    反倒是西南地區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比較大,畢竟這個年代的西南地區漢人並沒有那麽多。因為沒有經曆明末亂世,沒那麽漢人因為戰亂跑到西南。
    西南土司太多,漢人數量不夠,在西南地區改土歸流並不是那麽容易,現在明王朝在西南地區改土歸流的條件完全並不上滿清時期。
    不過西南暫時倒也沒什麽叛亂,盡管依舊天災不斷,天下總體還算是太平的。
    這樣的天下太平,卻是建立在外部擴張和對外貿易掠奪之上的,天啟九年年末,一支商船隊在膠州灣揚帆起航,這支船隊一路向東,前往檀香山和美洲西海岸。這支船隊擁有三十多艘商船,滿載人員與貨物,一個月後,又有五十多艘商船起航前往美洲,這些商船不斷的駛向美洲,拉開了開發美洲的序幕,並且正式開通美洲貿易航線。
    此時的大明,已經擁有四千餘艘遠洋商船,這些商船為大明帶回了大量的財富和資源。
    但對於此時的大明來說,船還是太少了。
    大明對外貿易的過程中,並不是以完全的追求更多貴金屬為本質目的,掠奪世界的貴金屬是需要不斷進行的,但大明更需要的是各種資源,例如糧食和各種工業原材料等大宗商品,隨著對海外開發的不斷深入,為了運輸這些大宗商品,需要的商船也越來越多。
    大部分商船實際上都是在東北亞、中南半島、南洋、澳洲,以及大明沿海跑運輸,運輸著規模越來越龐大的大宗商品。
    朝廷此時已經不再動用徭役在京杭大運河運輸糧食了,北方各省所需的大米都是直接從台灣、中南半島和南洋運到北方港口,效率完爆河運,成本降低許多倍。
    大明的危局已經被朱由校給盤活了,到了年末,朝廷全年的財政收入進行全麵統計之後,達到了驚人的6.2億元,財政收入完美的打了個翻身仗,並經開始呈現出碾壓南方財閥的局勢。
    大明的雙王格局,已經快要分出勝負了。
    那些向政治伸出觸手的江南資本,根本比不上朝廷財政增長的速度,以及國有資本成長的速度。
    在朝廷的多方位圍堵之下,大明的大資本商人勢力已經被遏製了資本成長空間,而國有資本則在快速增長。
    北方經濟能有如此快速的發展,最大的秘訣還是發行了紙幣,避免了貨幣緊縮的現象發生。扼殺生產的往往不是通膨,而是通縮,天災時糧價暴漲,往往會造成受災地區產生嚴重的通縮,天災過後大家都沒錢了,而奸商們又不把錢花出來,進而產生大量失業,隨之而來就是洶湧的土地兼並,直接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天啟九年北方市場在紙幣的大量發行下,產生了輕微的通膨,對經濟非常利好。
    貨幣多了,帶動商品生產規模的增加,貨幣依舊值錢。貨幣量多了,稅收自然也快速增長。
    財政收入的快速上漲,實際上還是改革所帶動的。隨著北方各省全麵納入改革,接下來幾年稅收增長速度則會放緩。
 樓主| 發表於 2023-7-25 20:23:36 |
第385章:日本內戰又起
字數:6083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經過一番改革之後,新政地區所采取的戶籍模式與後世中國相似,戶籍的控製使得一些發達地區免受大量人口湧入的衝擊。然後用發達地區的稅收,去彌補、發展落後省份。
    所以天啟九年的財政稅收,盈餘部分大部分將用於落後省份的建設。
    這種模式在後世的世界也有很多國家采用,最為明顯的就是布爾人控製的南非。布爾人的想法是,把南非分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省份,然後構建一個‘聯合國模式’,黑人生活在一個‘國家’,白人生活在一個‘國家’。布爾人掌控南非的時候,南非發展速度很快,成為了發達國家,不論是醫療還是製造業,都是非常發達的。
    不過後來曼德拉展開了一場黑人運動,把布爾人趕出了南非,並且把南非的主權賣給了世界各國,世界各國還能說什麽呢?當然是舉雙手歡迎,大力歌頌無私的曼德拉先生,於是一首什麽《光輝歲月》就出來了。最後南非被一通亂搞之後,製造業直接完蛋,醫療水平也從世界頂尖直接變成了垃圾得要死的地方,中國商人在南非碰上什麽大病都是直接飛回國內進行治療,整個南非直接從一個發達的主權國家,變成了一個被資本殖民的落後國家。
    不過當前大明的移民製度還是比較的寬鬆,盡管關內地區跨省移民不是那麽容易,但要到關外地區,以及海外殖民地,戶籍是很容易獲得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北直隸、山東等省份的人口趨於穩定。
    新政地區各省省政府的發展路線也不太相同,地區之間根據各自不同的情況,製定了一些地方性的發展路線。
    例如山東省政府確定的發展路線就是發展農業、工業製造,以及海洋貿易。而河南這些內陸省份,則是先大力發展農業,將這一優勢產業確保下來。
    各省財政支出傾向的領域各有不同,而中央撥款則是從發達的省份抽取財政收入補貼到落後省份。
    整個北方各省。到處都在大興土木。
    建設工廠、道路、水利、城鎮設施,商人則在投資農業、工業、商業,到處都是就業崗位。
    大量農民工湧入工地,外出務工已經成為了北方各省農村的潮流。
    同時各種土地兼並活動。也在持續不斷的展開。土地兼並的主力就是農業公司,而不是傳統的地主階級。
    離開了土地的農民,獲得城鎮戶籍則非常容易。
    經過一番改革之後,百姓的賦稅壓力大減。徭役被徹底取消了,官方的建設活動都在給工錢。而且工錢每日一結,每天給工錢30文以上,避免了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
    這是朝廷的硬性規定,朝廷的工程如今大量外包,承包這些工程的主力就是國有資本的建設公司,旗下有諸多工程隊。這些國有資本建設公司資本雄厚,農民工工資日結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同時民間資本同樣也參與到了這些工程之中,從國有建設公司手上承接一些局部項目,民間商人要參與這些工程,門檻要求不高。因為他們承接的都是一些沒太多技術性的東西,唯一的門檻就是工資要日結,避免出錢拖欠工資的問題。同時工程質量要過關,一旦發現嚴重的質量問題,是要承擔刑事責任的。


    朝廷還降低了自耕農的農業稅,擁有土地規模小的自耕農是不需要交稅的。同時那些佃農,如今已經不需要承擔任何直接收取的賦稅,即便是個人所得稅都不需要繳納。隻有日常消費過程中,需要承擔商品增值稅和鹽稅之類的賦稅,但都不是直接從百姓手上收取。
    這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環境頓時變得很寬鬆起來,賺了錢才要考慮交稅的問題,沒錢的時候官府也不會上門逼稅。
    這是非常積極的一麵,而對於普通百姓的壓力。同樣也增加了。一方麵是不斷展開的土地兼並活動,一方麵是進入城鎮之後生活成本的增加。對於沒有什麽存款的普通工人而言,隻要幾個月不做事,就會坐吃山空,所以隻能不斷的工作。好似有一條鞭子,在背後不斷鞭撻著人民前進。
    古人將管理百姓稱之為‘牧民’。人民實際上沒有自我管理能力,一旦百姓日子過得很安逸,就不願意做事,這樣的劣根是廣泛存在於各個階級的,不僅僅是普通百姓,那些權貴同樣如此,一旦那些權貴不用做事就能獲得利益,那些權貴也不願意做事。
    不做事就產生不了財富,而是在不斷消耗財富,整個社會就窮了。
    一番改革之後,北方各省的權貴利益輸送臍帶被不斷剪斷,他們也需要做事了,去考慮如何賺錢的問題。而普通百姓也脫離了農村自然經濟,從整天無所事事,甚至是想做事有時候都找不到事做,變成有事做,而且不做事在城鎮就無法維持正常水平的生活。
    大家都在做事,就能創造出大量的商品,分配分配之後,不管什麽階級,日子都能過得還行,就是累一點罷了。苦一點累一點,實際上對人民是有好處的,隻可以避免更大的苦難降臨。


    一個民族最可怕的不是苦難,正所謂多難興邦。人隻有在絕境的時候,才願意去奮鬥,隻要肯吃苦必然是可以出頭的,至於能出頭到什麽程度,那就要看文化底蘊。
    中國的文化底蘊無疑是世界上最深厚的,隻要願意艱苦奮鬥,根本無懼苦難。
    此前的大明,就是安逸日子過得太久了,才會釀成滿清入關的巨大苦難,那樣的苦難就太大了。
    一個人最可怕的也不是吃苦、受累,而是沒有苦累可受,一旦安逸過頭了,苦難降臨的時候,很多時候是不可挽回的災難性後果。
    因此大明即便再有錢,朱由校也不會給普通百姓非常安逸的福利待遇,大家都不做事了,那國家不就衰弱了。
    同樣的,對於那些沒有進取態度的資本家。也是堅決淘汰的。即便是在國有資本財團內部,那些紅頂商人也麵臨著淘汰製度,能者上,不能者下。沒有什麽千秋萬代的穩固利益,沒有誰能夠坐在家裏翹著腳就能收到錢。
    不過該有的保障製度還是要有的,隨著天啟九年的財政收入的迅猛增長,朱由校進一步的完善了新政地區的保障性福利。


    首先是孤寡、殘疾群體,朝廷加大補助力度。讓這些沒有勞動能力,沒有收入的群體可以能夠在城鎮中生存下去,保障他們的基本生存權,這樣的基本生存權不僅僅是吃飽飯了,還包括住房、教育、醫療的問題。
    養老院、孤兒院這些設施在各省各州縣皆有修建,三餐朝廷保障,居住、醫療、教育也是朝廷保障。
    失去勞動能力的殘疾群體則每個月給予低保補貼,補貼額度為每月1元,算是比較高的補貼,能夠很好的保障基本生存。畢竟此時的大明沒有外部剝削。而且生產力全球最高,可以通過商品出口等方式盤剝落後國家,對困難群體的保障力度確實可以高一些。
    而在醫療保障方麵的力度也有所增加,全麵在新政地區推行小病自掏腰包,大病朝廷報銷的製度,避免工人因為生病而傾家蕩產。
    對於困難戶,給予不同方麵的救助。如果是子女太多導致的貧困,朝廷可以讓他們子女的義務教育免費,並且給予一定的食品補貼費用。如果是具備勞動能力,卻因為好吃懶做導致的貧困。那就隻能保障他們不被餓死,保障金比較低。
    工人失業可以申請失業補貼,確保工人在城鎮中能夠生存下去。例如是因為傷病導致的失業,每個月的補貼都是1元。如果還有子女在受教育,義務教育的學費也可以全免,如果沒有住房,還可以申請廉租房。如果是因為找不到滿意工作而失業的,那麽補貼金額則比較低,隻是保障他們不被餓死。
    在國有資本占主導地位的環境下。不可能像後世美國那樣出現大規模的失業。因為國有資本的財富是在不斷流向底層百姓的,不存在大規模失業的問題,隻存在願不願意做事的問題,隻要願意做事,總能找到事情做。
    在這樣的保障製度下,在城鎮中生活的工人,隻要是具備勞動能力的,不幹活就要麵臨生活拮據的問題。而因為不可抗拒因素失去勞動能力的,朝廷又能保障他們的生存。
    而在養老方麵,則正式推行養老金製度,企業為工人繳納養老金,繳納到退休的時候,每個月可以領取到一定的退休金。
    這樣的製度下來,國家財政支出項目頓時就多了,不過以當前的財政收入,還是可以支撐的。
    這樣的保障製度執行下去,可以很好的改善困難群體的民生,並且提高了基本生存權的等級,不再是讓百姓吃飽肚子,同時也保障百姓子女可以享受義務教育。
    朱由校一邊提高了工人的保障,一方麵則加大相關反腐力度,避免出現低保金被冒領。
    這樣的事情在後世挺多了,國家政策本來不錯,可執行下去的時候就被地方官員給變了樣,這樣的問題不僅是後世存在,大明同樣也存在這個問題。好在北方改革省份是整頓過的,情況不是太嚴重。若是放在沒改革的南方省份,中央政策執行下去就是亂七八糟的。
    所以朱由校幹脆對那些未改革省份,不做什麽政策出台,先維持原樣。
    天啟十年已經逐漸來臨,新一年的財政預算除了加強保障性福利之外,依舊是以加強基礎設施為主。
    軍事上的支出依舊隻夠維持現狀,沒有什麽戰爭計劃。
    北方最大的威脅也就是蒙古人,不過蒙古人如今和大明的商品經濟捆綁,矛盾又放在了掠奪其他民族,暫時不會威脅大明的邊疆。
    南方本身就沒什麽外部威脅,中國曆來遭遇外部入侵都是從北方突入。南洋已經成為了大明的後花園,正在持續開發之中。
    即便是有一些戰爭,也是外部殖民戰爭,主要還是交給海軍去做。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麵,經過天啟九年的建設之後,北方各省省級公路已經全麵修通,電報線路也迅速鋪設到了各省各州縣。
    蒸汽機技術發展很快,天啟九年成功研製出了以蒸汽機驅動的發電機,不過當前發電機的作用,僅是用於確保電報係統的運轉。
    天啟十年的建設項目無非就是繼完善基礎設施,並提供大量就業。
    發展教育方麵的支出,也有所增加。天啟十年改革省份將有一半左右都將施行《六年義務教育法》,到了天啟十一年,整個北方各省都將施行六年義務教育。
    就在朱由校做好這一年預算的時候,鎮東省發來電報,日本再度爆發了內戰。此前大明支持倒幕的薩摩藩主動對德川幕府發動了進攻。
    沒過多久,各樣藩紛紛發起倒幕戰爭。
    這場戰爭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上次戰爭之後,那些樣藩紛紛獲得了與大明貿易的權力,一番貿易下來,這些樣藩實力大漲,德川幕府已經有些壓製不住局麵了。
    “臥槽,這是什麽鬼啊!”朱由校有些頭疼,他的本意是全麵打通與日本的貿易,掠奪日本的貴金屬和銅礦,以及日本的勞動力。沒想到一番幹預下來,日本反倒更亂了。
    沒過多久鴻臚寺那邊就來請示應對方案,朱由校說道:“小日本要打就讓他們打吧!不要再過多幹預,哪個勢力願意和大明貿易就和哪個勢力貿易。”
    一個穩定的日本,確實是更符合大明當前的利益的,畢竟那樣可以擴大貿易額。不過朱由校卻不想在幹預日本的內部戰爭了,那些樣藩要倒幕,那就讓他們倒去好了,最好把日本打成四分五裂的模樣。
    德川幕府是日本統一的重要時期,在德川幕府統一日本之前,日本各地的風俗、語言之類的都是不太相同的,思想觀念也差異比較大。
    一個混亂的日本,貌似更符合長遠的利益。
    沒過多久朱由校又想楊國瑞做出了指示,讓國有貿易船隊多運點武器裝備賣到日本去,誰有錢賣給誰,讓日本再亂一點。
 樓主| 發表於 2023-7-25 20:23:54 |
第386章:肢解日本戰略
字數:636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如果產生了嚴重的矛盾,無非就是靠內部戰爭和外部侵略這兩種方式來消除矛盾。
    日本從來都是一個內部矛盾十分劇烈的國家,因為日本的資源少,人口繁衍到一定程度,爆發矛盾那是必然的結果。
    日本這樣的小國,唐宋時期積極學習中國文化,表麵的東西是學了不少,但核心的理念卻是在日本水土不服。
    中國文化的根基是道家文化,道家又是以超脫弱肉強食為核心理念的,所以曆史上中國很少去欺負弱小,向外擴張的過程中,也是施行民族融合的政策。
    日本因為自身條件因素,對這個核心理念難以接受。畢竟就那麽屁大的一個島國,大家搶來搶去的,很多時候講道理是沒用的,於是也就養成了日本人崇尚弱肉強食的性格。
    所以讓小日本自己多打一打,他們就不會整天想著向外侵略。
    至於日本的閉關鎖國,反倒是後世日本能夠形成一個極端民族的伏筆,因為日本通過德川幕府閉關鎖國的那幾百年裏,形成一個觀念比較統一的國家。此時大明將日本的閉關鎖國政策打破,實際上已經打亂了日本整合民族內部的曆史階段,對於消除日本這個近在咫尺的威脅是非常有利的。
    隨著大明的崛起,日本想要崛起已經不可能了。大明不是滿清,大明將發展工業,同時已經發展出了國有財團。日本此時還沒有一個合適的機會組建自身的財團或者是後世日本的********的那種模式。


    組建財團或者財閥,是需要比較多的條件的,一旦條件不成立,就難以成功。就如同後世民國,蔣光頭也想搞財團,結果進程被日本侵華戰爭所打亂,使得中國失去了一次機會。


    同時大明的工業一旦發展起來,日本的工業就發展不起來了。畢竟大明和日本離得那麽近,日本不可能如同近代曆史那樣成功發展出工業體係。因為大明的工業一旦崛起。日本工業將沒有市場。
    一個沒有工業體係的國家,而且還是那麽屁點大的島國,日後如何威脅大明的安全?
    朱由校接到日本內戰的報告之後,之所以做出進一步引導日本局勢混亂的決定。主要是想讓日本那幾個勢力先打打看,打到一定程度之後,最好是把日本分裂成好幾個國家。
    隻要將日本的分裂格局確定下來,並讓分裂後的日本穩定下來,日後日本在大明的幹預下就很難統一在一起了。
    至於什麽日本天皇。接下來也沒有什麽可存在的必要了。
    隻要混戰的日本勢力承認大明這個宗主國,日本就不存在什麽皇帝了,最多就是個王。
    如果是王的話,那自然是一個國家一個,日本日本分裂成好幾個國家,那麽也就意味著有好幾個王,不會再有什麽狗屁天皇。
    日本此前一直想要擺脫大明在政治上對他們的影響力,如今大明介入日本,支持日本混戰,其結果必然導致大明的政治影響力對日本不斷加強。


    大明此時是一個先進的工業國家。已經開始工業革命的進程了,而且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要整治小日本那還不是輕輕鬆鬆。
    隻不過是朱由校不想花太多的軍費罷了,如果肯砸錢,此時的大明很容易武力征服日本。日本此時再度混亂,也有很多借口可以直接介入日本局勢。
    不過朱由校不清楚介入之後大明是否會陷入戰爭泥潭,而且善後之類的問題很可能會花掉很多錢,所以很明智的沒有胡亂介入,而是采取不直接介入的方式,讓日本內部先打一打再說。
    同時對日本發展海上力量嚴防死守。絕對不能讓日本走向海洋,攫取到什麽海洋利益。
    “後世美國不是搞什麽島鏈封鎖政策,對日本貌似也能進行海上封鎖。”朱由校看著地圖,畫了幾個圈圈之後。一個封鎖日本的計劃就出來了。
    那就是在日本周圍建立軍事基地,先把日本周圍的島嶼都分裂出來,這些小島上的日本人可以拉攏一番,讓他們成立一個獨立的國家。例如日本的對馬島,以及日本的種子島、屋久島,以及日本的八丈島。
    加上日本北部已經被大明占領的北海道。這些島嶼可以形成對日本封鎖的‘第一島鏈’,而琉球群島、馬裏亞納群島、威克島、中途島這些島嶼則可以對日本能形成‘第二島鏈’的封鎖,讓日本即便發展出了海軍,也出不了東北亞。
    這些小島國分裂出來,大明給予他們支持,因為他們地盤太小了,不可能對大明產生任何威脅。
    拉攏一批,孤立一批,再打壓一批,即可對將日本分化瓦解,將日本五馬分屍,讓日本從此四分五裂。
    這個計劃製定出來之後,朱由校馬上交給鴻臚寺(外交部)實施,並讓各部門進行配合。
    “陛下,臣以為日本對我華夏並無太大威脅,何故如此大費周章?”袁可立對朱由校製定的對日政策很不解,這天進宮的時候對朱由校問道。
    “非朕願意大費周章,愛卿大可環顧大明周邊,便可發現未來對我華夏威脅最大的並非北方蒙古之流,而是日本。”朱由校對袁可立說道:“日本吸納我中華文化已久,又懷有狼子野心,他日若讓日本********,雖終究無力動搖我華夏根基,但卻可使華夏生靈塗炭。此時若是早做準備,將其分裂多國,則日後無憂無患。”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陛下何必多此一舉,若將來日本可威脅我華夏安危,那必是我華夏積禍日久所致。”袁可立在這方麵倒是看得很開,但卻也很有道理。
    曆史上中國若非明代積累的禍端太大,滿清也無法入關,滿清無法入關也不會導致民族衰弱給了日本入侵的機會。
    明代的積累的禍端無非就是製度問題,剛開始還能維持,後麵越維持越吃力,財富分配不公太過嚴重。矛盾積累到末期,就被各種鑽空子。
    “愛卿所言甚是。不過日本若是危害我大明,其破壞太過劇烈,不若將其肢解,也可減輕禍患。再則肢解日本也費用不高。”朱由校對肢解日本的戰略還是非常堅持的。袁可立見皇帝這麽堅持,也不再說了。
    如今這皇帝當得可以了,一些小缺點裝作沒看到就好了。
    對於這個年代的人來說,確實不是很能理解朱由校的對日戰略,畢竟日本一個小小的島國。還能對中國構成多大的威脅不成?
    但是他們沒有見過日本侵華戰爭的曆史,完全難以想象,一個小日本會在中國進行各種大屠殺,那場戰爭還使中國死傷了數千萬軍民。
    朱由校此時在做的事,就是為了永絕後患。
    在製定了這個戰略之後,天啟十年日本局勢就更亂了,倒幕戰爭進展得如火如荼,特別是為了爭奪銅礦,各方勢力可謂是大打出手。
    就在這個時候,大明的軍艦開到了對馬島。在大明的支持下,對馬藩直接宣布獨立,並成立對馬王國。
    對馬王國剛成立,就得到了大明的認可和冊封,並且大明還將在對馬島建立一個軍事基地,並派遣海軍、陸軍駐紮對馬島。
    與此同時鴻臚寺又與朝鮮王國簽訂了協議,將濟州島出售給大明,出售價格為一百萬銀元。
    這個年頭的濟州島隻是一個未開發的地方,這個島嶼的土地也比較貧瘠,能賣一百萬確實是很劃算的。何況上國開口要這個島。朝鮮敢不給嗎?
    協議簽訂之後,大明又把島上的朝鮮人給遷移到朝鮮本土去了,並且還給了一些安置費用,然後開始往濟州島移民。
    一番動作下來。大明成功控製了對馬海峽,海軍、陸軍長期在這一地區駐軍,隨時可以介入日本和朝鮮,防止日本向東北地區突入的野心。
    ……
    澳洲,經過黃金部隊的一番探索之後,他們終於在澳洲內陸地區發現了大量的金礦。同時澳洲還是一個到處都是狗頭金的地方。
    在天啟十年,黃金部隊對這些金礦進行了開采。
    澳洲的開發也在持續進行,速度並不算是很快,但卻非常平穩,因為澳洲是一個以國有資本為主導地位的殖民地,與南洋又有些不太相同,在對南洋進行開發的時候,民資所占比重要比澳洲高得多。
    澳洲沿海地區的城鎮已經開發出了許多,大體上將整個澳洲環繞了一個圈,澳洲的地理特點就是沿海有一個‘綠化帶’,最適合發展種植業。內陸則不是草原就是沙漠,草原上有豐富的地下水,氣候也溫和,非常適合發展畜牧業。
    移民到澳洲的百姓,在這裏過上了寧靜而富足的生活,這裏資源很豐富,特別是人均資源更是無比豐富。
    沿海地區交通方便,是最容易開發的地區,此時已經被開發出了大部分,天啟十年國企開始開發澳洲內陸的草場,並開始修建通往澳洲內陸的道路。
    漢人大量移民澳洲,為澳洲帶來了牛羊豬等牲畜,同樣也按照皇帝的豐富,引進了屎殼郎清理這些牲畜的糞便。
    除此之外,大明嚴禁跨洲攜帶亂七八糟的物種。
    除了有明顯經濟價值的動植物,其他沒什麽明顯經濟價值的物種是不允許從大明帶到澳洲,也不允許從澳洲或者其他殖民地帶回大明,避免發生物種入侵的問題。
    在海關的檢查之下,以及明令禁止下,倒是沒什麽人敢攜帶亂七八糟的物種入境。主要還是海運資源,大量掌控在國企手中,嚴格執行了該政策。日後民資貨船多了,就不太一定了,畢竟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
    澳洲的移民人口此時已經上升到了三十萬左右,增長還是比較平穩的。在海外殖民地,因為資源豐富,這些移民過來的工人待遇也比較比本土要高。
    電報也在天啟十年從本土拉到了澳洲,然本土對澳洲的掌控進一步加強。澳洲地區並沒有發生叛亂的可能,畢竟澳洲沒有工業,生產出來的原材料也要運回本土,根本離不開本土的支持。
    一旦發生叛亂,這裏的原材料賣不出去,外麵的商品進不來,根本就鬧不出叛亂,而且這裏資源豐富,氣候溫和,非常適合過日子。誰願意有好日子不過,天天跑去鬧造反,那不是吃飽了撐著麽?
    別說是叛亂,即便是百姓也不可能提出什麽獨立的要求,畢竟澳洲的經濟是以國企占主導地位的。
    漢人移民活動開始不斷的向澳洲內陸推進,一座座悠然的牧場在澳洲建立了起來。這裏的牧場很適合漢人經營,這裏沒有蒙古草原那麽惡劣的氣候環境,還有豐富的地下水支撐畜牧業,經營的畜牧業又是以生產羊毛等原材料為主。
    除了開發牧場,國企所壟斷的另外一個支柱性產業就是礦業。後世的澳大利亞可是一個騎在綿羊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怎麽能少了礦業?
    探礦活動在持續的展開,各種礦產被陸續發現,包括高品質的鐵礦石。不過各種礦場的開發,依舊受到運輸能力不足的製約,但已經開始有所發展,隻是規模不是很大,還是以開采價值比較高的銅礦和金礦為主。
    澳洲地區在天啟十年也開始施行了義務教育製度,在這樣的海外殖民地區,施行義務教育還是比較簡單的,首先是有經濟條件基礎,其次建立的製度都是參照本土新政建立起來的。
    隻要招募一些師資過來,就可以施行義務教育。
    而在南洋地區的開發,天啟十年正式成立了金州省,漢民開始登上蘇門答臘島,開始在沿岸建設城鎮。
    島上的土著倒黴了,大明在南洋的土著對待政策,就是把土地限製在種植園進行不斷的馴化。
    一係列的軍事行動也在金州省展開,這也許是這一年大明軍事行動為頻繁的地區之一,另外一個地方就是澳洲,同樣是針對土著的殖民戰爭。
    不過澳洲土著雖然現在當的是包身工,但是他們融入大明之後,就可以獲得自由之身,他們的後代也將是大明的子民。
    不斷的殖民活動,讓大明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回報。
    而此時的歐洲人,還停留在搶劫性的殖民活動之中,而且天啟十年隨著第一支貿易船隊到達中美洲,板鴨搶劫來的貴金屬開始大量流入大明,板鴨在南美洲的殖民活動,到頭來隻是一場空。
 樓主| 發表於 2023-7-25 20:24:16 |
第388章:持續進行的美洲貿易
字數:3702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中南美洲的雨季來臨了,嘩啦啦的雨水好似一直都下不完,這讓很多人的心情都陷入了煩躁之中。
    不過板鴨的墨西哥總督卻是心情愉悅的,因為大明的商船隊來了,他親自趕到了港口。
    “上帝,這些東方人的火槍質量實在太好了。”墨西哥總督將一把燧發槍拿在手上端詳。
    哢哢哢!
    扣動扳機,燧石敲擊聲隨即傳出。
    燧發槍,在如今的歐洲屬於很先進的玩意,燧發槍也非常暢銷。這個年代的歐洲爆發了三十年戰爭,到現在還在打。不過第二階段已經結束,戰敗的丹麥已經退出了戰爭。第三階段卻已經來臨,瑞典古斯塔夫*阿道夫在法國的支持下,已經率領一萬三千名瑞典軍隊趕赴歐洲大陸參戰,向神聖羅馬帝國發動進攻。
    歐洲三十年戰爭,是一場從1618年打到了1648年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從局部戰爭一直演變到了全歐混戰的局麵。
    最終的結果是神聖羅馬帝國戰敗,法國成為了歐洲大陸的霸主,一直持續到了近代普法戰爭的爆發,才將法國從歐洲霸主的寶座上拽了下來。
    西班牙則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盟友,這是一場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戰爭,不過後期則不完全因為宗教。
    法國、英國、俄國都在背後不斷支持反對神聖羅馬帝國的勢力,第一階段是支持捷克的神聖羅馬帝國諸侯對抗神聖羅馬帝國,結果捷克諸侯勢力戰敗。接著又支持丹麥出兵與神聖羅馬帝國pk,丹麥亦敗,gg出局。
    現在又開始支持瑞典與神聖羅馬帝國pk,古斯塔夫一出動就讓神聖羅馬帝國吃了苦頭。
    這家夥就是創造出古斯塔夫方陣的那個,這樣的戰術也被朱由校剽竊過,不過當前明軍已經發展成了空心方陣的戰術模式。
    火槍在三十年戰爭中大量使用,葡萄牙人從大明購買到的火槍,迅速受到戰爭雙方的歡迎。並且供不應求。
    大明此時生產這些燧發槍的成本越來越低,出口的燧發槍價格也隨之降低。
    墨西哥總督手中拿到的這把燧發槍,是大明最新製造出來的新貨,製造過程中用上了切削機床和蒸汽機。製造成本進一步降低,製造速度也提高了許多。一把燧發槍的出口價格已經下降到了20塊銀元,換成白銀就是16.6兩白銀,這樣的價格對於板鴨這樣的搶劫犯來說,簡直就是白菜價。
    這比購買其他國家的火槍要劃算多了。也比從葡萄牙人手上購買火槍要便宜,於是大明這次運到中美洲的五萬支燧發槍,被西班牙人買了個精光。自己用不了這麽多火槍,可以賣給神聖羅馬帝國這些盟友嘛!
    除了火槍之後,大明軍工業還推出了一款出口產品,那就是在歐洲非常流行的板甲。
    這些板甲厚三毫米左右,穿在身上就像是鐵皮罐頭。
    如此笨拙的鎧甲,朱由校自然是不會裝備給軍隊使用的,但是以歐洲人的腦袋和想法,這樣的鎧甲才是最安全的、最好的。
    這些板甲的價格同樣不貴。隻要50元一件。這樣的價格對於歐洲的普通士兵來說確實是貴了一些,但是對於那些有點社會地位和收入的騎士們來說,卻是很便宜的價格,秒殺歐洲板甲的價格。


    而且如今大明的冶金技術非常先進,鍛造這些板甲更是直接用蒸汽機衝錘進行,成本進一步下降,利潤比燧發槍要高得多。
    這次大明出口過來的板甲有一萬套,同樣被板鴨全部買下了。
    其他的鋼鐵製品同樣很多,什麽鐵鍋、鋼針、鋼釘等等鋼鐵製品,也都大量運到了中美洲。
    這些都是板鴨需要從其他國家進口的重工業商品。板鴨因為貴金屬掠奪多了,自己的工業能力奇差無比。
    這年頭板鴨也算是海上霸主,盡管被英國人擊敗過,但英國人的海上力量這年頭也還無法達到稱霸的地步。而此時的三十年戰爭還沒有到全歐混戰的階段。板鴨的海軍也沒有被荷蘭人殲滅,板鴨有足夠的船隻來運輸這些商品。
    但讓墨西哥總督失望的是,第一批大明商船並沒有帶來太多的生絲、茶葉、瓷器以及香料這些商品。
    盡管比較失望,不過這隻是第一批船隊,後續還有更多的船隊到達。
    第一批船隊在中美洲往船艙裝上了白銀和黃金之後,船隻還沒有裝滿。這就有點發愁了。
    板鴨的商品不多,唯一能運回的大宗商品除了貴金屬之外,就是板鴨的經濟作物產品。但有些經濟商品價格又比較高,例如生絲和蔗糖。墨西哥是有生絲產業的,不過被大明的生絲業衝擊得一蹶不振。
    大明作為生絲出口國,自然也不可能進口板鴨的生絲。板鴨的蔗糖價格太高,運回去也不劃算。
    最後船隊運回了一些漁產,以及一些銅礦礦石。
    走的時候,大明的商船隊要求西班牙人加大銅礦開采和漁業捕撈,大明需要銅礦,同時對秘魯漁場的那些小魚感興趣,隻要西班牙人願意捕撈那些漁產製成魚粉,大明的商船同樣願意收購。
    這倒是啟發了板鴨的腦殼,開始在銅礦豐富的智利開采銅礦,大明的商船運輸大量商品過來之後,貴金屬體積太小,需要貨物壓艙。至於那些秘魯漁場倒是很多魚,但那些小雜魚貌似不太適合食用,但用來製作魚粉的話,效率倒是挺高的。不過西班牙沒有足夠的人,而且這些魚粉也賣不上價錢,秘魯總督接到消息之後,想了想感覺還是算了,沒什麽搞頭啊!
    不過智利地區的銅礦開采,板鴨卻是很上心。
    銅礦值點錢啊!完全可以加大開采規模,以滿足大明對銅礦的需求。
    兩個月後,第二支貿易船隊光臨了中南美洲,沿著墨西哥一路往南逛了一圈,把西班牙的港口逛了個遍。
    這次船隊帶來了不少瓷器、茶葉和生絲、棉布這些商品,同時還有染料、香料和香水。
    香水是剛生產出來的產品,大明在香水方麵實際上是有很多民間配方的,特別是秦淮河的那些歌妓,各種香包什麽的很多,還有用各種植物香精沐浴的等等,不過製成裝在玻璃裏的香水卻是沒有。
    大明在南洋和中那半島獲得了很多天然香料,後世法國香水實際上就是用越南、老撾這些地區的香料搞出來的。
    既然有這個優勢,朱由校也直接成立了這個項目讓國有財團發展,於是香水就被搞出了。
    這樣商品化的香水,可以包裝成奢侈品銷售,利潤非常可觀,特別是那些海外的土著,包括這個年代的歐洲人都不是怎麽習慣洗澡,體味重的很,對香水很有愛。
    這些貴金屬多得很的西班牙人,對這種使用方便的香水那是非常歡迎,隻要噴一噴就能掩蓋體味。
    同時出口到中美洲的商品之中還有各種奢侈品,大明的奢侈品隨著不斷向海外擴張,種類也逐漸增加。
 樓主| 發表於 2023-7-25 20:24:37 |
第389章:攫取貴金屬
字數:3210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大明的美洲航線,絕對是充滿無比豐厚的利潤的。天啟十年,到達中南美洲的船隊一共有四支,商船數量大約兩百艘。
    但就是這兩百艘商船,為大明帶回的白銀竟多達600萬兩白銀,以及60多萬兩黃金。不僅如此,還帶回了其他一些不太值錢的原材料,這都是附帶回來的。隨著檀香山群島和金山灣的開發,未來能運回大明本土的原材料就更多了,與西班牙人的貿易主要還是為了獲得貴金屬。
    板鴨開始大量進口大明的商品,開始減少進口歐洲其他國家的商品。貴金屬正在隨著這條貿易航行的開通不斷的流向大明。
    而且中南美洲的貿易潛力還很巨大,西班牙人並不是把全部貴金屬都用於購買大明的商品,大明派往美洲的商船規模也還不算太大,西班牙人也沒有準備那麽多的商船運輸這些商品。
    但接下來貿易雙方都將會擴大貿易量。
    貴金屬流向東方,並不關西班牙卵事,他們又不是工業國,反正他們可以通過殖民不斷攫取貴金屬,隻要能買到大明的商品,他們才不管歐洲其他國家的死活。
    西班牙就像是一個賺了錢然後花天酒地、吃喝嫖賭的流氓,終究成不了什麽氣候。自身沒有工業,終究有一天是會衰弱的。
    但這樣的一個臭流氓的存在,卻是符合大明的利益。
    隨著貴金屬的不斷流向大明,大明的金融體係是越來越穩定,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是與貴金屬價值相掛鉤的,行政區域內不對外兌換,但是對外部卻依舊是可以使用紙幣在銀行兌換貴金屬。
    例如紙幣流通到了南方未改革的地區,這些紙幣就可以拿到銀行去換取貴金屬。還有在對外貿易的時候,商人在海外國家進行投資的時候,也可以將紙幣兌換成貴金屬。


    在這樣的模式下,因為內部紙幣不會兌換貴金屬,對外部的貿易方麵。由是大明的出口額更高,進口額更小,擁有較大的貿易順差。因此大明的貴金屬是不會外流的,反而在不斷的增加。


    進而紙幣超發也沒什麽問題。例如擁有十兩白銀,卻可以發行價值二十兩的紙幣,貴金屬規模越大,意味著大明可以發行的紙幣也越多,而不用怕出現金融體係危機。
    黃金部隊在天啟十年也很給力。在外東北地區就開采了十噸左右的黃金,也就是二十多萬兩黃金。
    同時在南洋、澳洲、阿拉斯加這些地方開采的黃金加起來,也有將二十噸,一年下來開采了將近三十噸黃金,而與西班牙人貿易也獲得三十多噸的黃金。同時大明的貿易活動所獲取的黃金加在一起,通過商業掠奪所獲得的黃金足有上百噸。
    其中日本的黃金持續外流,隨著日本內戰的持續,貴金屬限製外流的政策變成了放屁,貴金屬依舊在持續外流。德川幕府為了購買裝備,也是大出血了一把。
    中南半島各國的貴金屬也同樣也在持續外流。與印度的貿易也賺取到了黃金,另外在與非洲人的貿易中,大明的商船這一年開到了非洲西海岸,在後世的剛果地區與黑人土著進行了貿易,同樣獲得了黃金。
    至於流入的白銀那就更多了,因為葡萄牙人擴大了與大明的貿易,貿易額上升到了將近兩千多萬兩白銀,貿易順差達到了上千萬兩白銀,相當於有上千萬兩白銀流入大明。
    而這些貿易順差,基本上都是國企貿易船隊所創造的。這些貴金屬大量流入國有資本財團手中。
    國有資本財團的實力進一步提升。
    天啟寶鈔的幣值也變得堅挺無比,天啟寶鈔同時也開始走線國際,開始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流通。
    朝鮮、琉球、中南半島各國,乃至混戰中的日本。天啟寶鈔都被廣泛認可,因為大明的商人承認天啟寶鈔的購買力,隻要持有就能買到大明的商品,自然是認可這些天啟寶鈔的貨幣功能。
    大明的幾大國有銀行,也開設到了這些國家。
    至於南洋、澳洲之類的殖民地,因為是新政製度。天啟寶鈔是唯一法定貨幣,這些地區也不使用貴金屬進行買賣,都是使用天啟寶鈔。
    銅錢方麵,大明的天啟通寶也隨著貿易被各國所認可,甚至在非洲沿岸,都有不少黑人部落和國家接受了天啟通寶。
    天啟通寶能夠流通,不僅是因為大明的貿易展開,持有天啟通寶和天啟寶鈔便於結算,同時也是因為天啟通寶的質量進一步的提升。
    因為蒸汽機的出現,銅錢鑄造效率更快,同時設計了新版銅錢,民間刮銅更加困難,刮銅都可以刮,但是效率太低了,變得沒什麽搞頭了。同時天啟通寶的含銅量保持穩定,沒有偷工減料。
    這種設計精美,質量上乘的銅錢,如今已經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特別是在大明本土南北各省,天啟通寶的質量讓老百姓極為滿意,在進行交易的時候,都樂意接受天啟通寶,甚至是隻接受天啟通寶。
    天啟寶鈔和天啟通寶,變成了類似後來的英鎊,使得大明擁有了使用貨幣盤剝他國的能力。
    而天啟寶鈔在大明本土,也開始在南方地區流行起來。
    因為天啟寶鈔使用方便,而且幣值穩定,隨時可以到銀行兌換等量價值的銀元,而國有銀行如今已經在南方各省鋪設了營業網點,並進行攬儲、放貸,生意十分不錯。
    南方城鎮經濟在天啟十年進一步的蕭條,因為天啟十年國有資本的紡織品大量湧入南方各省。
    棉布、毛紡產品價格都比南方的紡織品價格有優勢,以至於紡織業持續蕭條,鬆江府大量紡織工人失業。
    而且國有資本的紡織品不僅價格便宜,還是經過染色的,棉布更加耐用,也更好看。鬆江府的紡織品根本沒有任何招架的餘地,在市場上被殺得丟盔棄甲。
    鋼鐵冶煉方麵,則早就完蛋了,國有資本的鋼鐵廠占據了大明絕大部分的鋼鐵商品市場。
    倒是南方各省的種植業在這樣的環境下繁榮發展,因為北方工業的發展,對原材料有很大的需求。
 樓主| 發表於 2023-7-25 20:25:02 |
第390章:工人暴動
字數:358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隨著新政省份的蒸汽機數量的不斷增加,天啟十年國有資本掌控的紡織工業增加了將近300萬枚紗錠,紡織產能大幅度上升。
    而西域地區的棉花產量在天啟九年已經初具規模了,天啟十年變得規模更加龐大。同時在河南、山東、江淮三省交界之地,商品棉種植業這些年更是發展迅猛,特別是隨著山東與河南被納入新政範圍之後,產棉區的水利灌溉設施得到了修繕,加上種植規模的擴大,棉花產量迅速上升。
    北方紡織品市場已經被國有資本所壟斷和消化,經過一番改革之後,大量人口湧入城鎮,北方農村自然經濟中的紡織業已經被完成擊垮,紡織品已經幾乎完全商品化,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北方紡織品市場已經完全被國有資本所占據。
    消化掉了北方紡織品市場,國有資本開始向外擴張市場,第一個瞄上的自然就是南方各省。
    這是大明本土,人口最多,市場龐大,且利潤豐厚。在這樣的情況下,國有紡織品工廠所生產的棉布和毛紡產品開始大規模的湧入南方市場。南方各省舊體製區域根本沒有地方貿易壁壘的存在,原有的紡織品產業被國有紡織品產品迅速衝垮。
    國進民退的戲碼開始不斷上演,而且是在瘋狂上演。越來越多的資源,開始被朝廷抓在手上。
    在改革省份,金融、礦業、冶金、林業、紡織、交通、化工、機械製造、軍工製造這些領域是被高度壟斷的領域,民資能進入的也就是紡織業,但因為棉花產區開始被國有資本控製了商品棉渠道,民資紡織工廠雖然能夠買到蒸汽機和紡織機械,但所購買的棉花價格更高,而且蒸汽機和紡織設備價格較高,通過完善管理等方式依舊存在利潤,但也容易虧本,難以動搖國有資本對市場的壟斷地位。同時民資也能進入礦業。但隻能開發一些小礦產。
    金融方麵也基本上被國有資本全麵壟斷,山西票號已經被全麵關停,正式從新政省份消失,成為了曆史詞匯。
    林業方麵倒是有民間資本涉入。不過相比國有林場來說規模不大。首先是北方各省的林場本身就少,過去因為煤炭開采規模沒那麽大,北方各省的燃料很多都是燒柴,以至於森林被大量砍伐,但人工造林又跟不上。北方平原地區的林區很少。
    朱由校登基之後,人工造林的活動在北方持續展開,因此在北方平原地區的林區大部分都是國有林場,普遍還沒有育成。


    東北地區的林場絕大部分都是國有,因為這些地區是後來收複的,不論土地還還是林場,一開始都是全麵劃歸國有,其後土地賞賜給了有功將士,並且讓百姓自己開荒,但林場卻是沒賣多少。也沒賞賜出去多少。
    台灣、南洋、澳洲的林場同樣也被劃歸為國有資產。
    另外國有資本還大規模經營農業,農業方麵自然是不會進行壟斷的,但是國有農場、牧場麵積卻是在不斷上升。
    特別是橡膠種植業、棉花種植業和商品化糧油方麵,國有資本是大量涉入的。
    在那些沒有進行壟斷的產業,則是民資可以自由經營的,講究的則市場競爭,與後世的中國模式基本相似。
    在後世的中國,對於國家未壟斷的行業,民資基本上沒辦法施行壟斷,都是自己看自己的本事。這非常符合市場競爭的公平性,使得市場擁有強大的活力。
    所以在國進民退的同時,新征地區的民資也有發展,但發展起來的不是大資本商人。而是中小資本階級。
    這些中小資本階級沒那麽強烈的政治野心,而且不會如同那些大資本商人那樣,一旦做大到某種程度,就不願意讓財富流向底層百姓。
    國有資本最先崛起的就是鋼鐵冶煉,技術的進步成功擊敗了民間鋼鐵廠,隨著鋼鐵冶煉技術的進步。對於低品質鐵礦石也可以冶煉了,隨後在其他金屬的冶煉方麵,技術也取得了突破,此時冶金業方麵國有資本占據了絕對優勢。


    其後崛起的是采煤業,隨著船隻的增多,道路的修通,國有煤炭企業的煤炭,已經開始賣往南方沿海各省,以及長江流域。
    如今紡織業又強勢崛起,江南地區出現了大量失業的紡織工人。
    江南的那些大資本商人頓時看到了機會,開始煽動這些紡織工人鬧事,以反對當前的新政,以及國有資本體係。
    在那些大資本商人的暗中煽動下,江南各地的紡織工人的情緒逐步開始失控,到處都是宣傳朝廷搶了他們的飯碗的人。
    在煽動之下,各地紡織工人陸續出現暴動。
    首先是南直隸的紡織工人打砸了一處國有銀行網點,同時還哄搶該網點的小金庫,造成了十幾萬元的現金損失。
    接著鬆江又發生了抗稅暴動,打死了數名官差。
    南方局勢開始變得有些動蕩起來,消息很快通過電報傳回了京城,朱由校看了奏報之後,當即下令鎮壓暴亂、徹查幕後真凶。
    暴亂的百姓從理論上來說是無知的,是經人煽動的。但是他們參與了暴亂,必須堅決鎮壓,這是姿態,也是底線。
    若是朝廷沒有果斷的鎮壓,就會釋放出軟弱的信號,更多的暴亂還將會源源不斷的產生,到時候再進行鎮壓,規模就太大了。
    同時對於幕後煽動暴亂的主謀,同樣也要追查,否則天天到處煽動,這安穩日子還怎麽過?
    最高統帥部根據朱由校的命令,迅速將守備旅調往暴動地區,同時內閣嚴令要求南直隸地方官府鎮壓暴亂。
    誰敢特麽偷懶不出力,就扒了他們身上的虎皮,再追究瀆職之責。
    內閣的命令就是,南直隸那群官員不管用什麽方法,必須將暴亂鎮壓下去,否則就拿捏他們。
    這道命令被迅速批紅,聖旨馬上發了出去。
    調動守備旅並非鎮壓暴亂的主要手段,隻是作為防止暴亂升級為叛亂的防範手段。內閣的這道命令,則是將南直隸那群官員推到了一個必須做出抉擇的地步。
    要麽反,要麽鎮壓。
    南直隸官場被江南大資本商人滲透嚴重這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朱由校組建了漢皇黨之後,東林黨的殘餘勢力都被打發到了南京******這個體係之中,曆次科舉的那些出身於商賈家庭的士子也被打發到了南京的官場體係。
    而煽動此次暴亂的,實際上就是這些家夥所代表的利益階級幹出來的事情。這時候一道聖旨壓下來,就是逼迫他們做出選擇。
    要麽全力鎮壓暴亂,要麽被朝廷問責,要麽造反。實際上也就隻有兩條路可以走,朝廷一旦問責,那麽南京的官場體係必然會因此崩潰,到時候漢皇黨拿捏到了名目,大可進行官場大清洗。
    這道聖旨直接把南京那群官員逼到了牆角。
 樓主| 發表於 2023-7-25 20:25:20 |
第391章:士紳一體納稅
字數:3143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解鈴還須係鈴人,既然南方那些大資本商人煽動暴亂,那麽就找他們的政治力量麻煩。
    反正一級一級壓下去,中國官場曆來如此。
    老子不管你用什麽辦法,你把事情給老子解決了,解決不了就卷鋪蓋滾蛋。這種模式簡單粗暴,但往往都能解決問題。
    如今朝廷就是用這種辦法來壓南京******的這群官僚,搞不定暴亂問題,就卷鋪蓋滾蛋,換漢皇黨的官員來。
    為了這點暴亂,犧牲政治勢力,顯然是不值得的。
    如果不願意平息暴亂,又想要保住政治勢力,那麽唯一的辦法就是造反,而朝廷已經調集了好幾個守備旅進入南直隸,意圖很明顯,就是防備地方叛亂。
    政令下達之後,南京體係的六部官員一個個態度不盡相同,很快就出現了很大的分歧。
    部分中小資本家庭出身的官員已經出現了一些傾向改革的態度,而那些大資本家庭出身的官員則是反對改革,同時有大部分中小資本家庭出身的官員支持,形成了一個官僚勢力集團。
    這個官僚勢力集團過去是東林黨,不過隨著東林黨名聲被皇帝搞臭,如今已經沒人再自稱東林黨了,也就是換個馬甲的事情。


    對於朝廷要求他們鎮壓暴亂的政令,盡管南京六部官員在根本性問題上有些分裂,但最終還是達成了鎮壓暴亂的問題上的一致,那就是鎮壓。
    南方這個官僚資本集團此時手上沒有什麽軍事力量,叛亂難以成功。這是大部分人都能夠認清的事實。
    同時內部力量開始分裂。一些官員開始傾向於改革。一旦叛亂的話,不能團結一心,也無法成功。
    叛亂的路子走不通,那隻能著手鎮壓暴亂。
    在這些地頭蛇的行動下,江南地區的暴亂很迅速的就被鎮壓了下去,新的暴亂沒有產生,而之前的幾場暴亂的替罪羊也都被選了出來,被搶走的十幾萬元現金也一分不少的被追了回來。
    實際上這些錢。根本不可能全部被追回來,都是那些大資本商人墊上的,隻為平息朝廷的怒火。
    在一番運作之下,暴亂平息了下來。
    在南京六部官員忙著鎮壓暴亂的時候,朝廷也開始有所行動,首先是開動輿論宣傳機器,全麵宣傳新政措施對底層百姓與中小商人的好處,並將江南百姓大規模失業的罪魁禍首乃是那些反對新政的江南大資本商人與某些大地主階級。
    與此同時,朱由校下令對江南失業百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一邊對失業工人進行保障。一邊加大招工、移民的宣傳力度。


    江南地區文化發達,底層百姓亦有較多具備文化的群體。而國有資本財團控製的報紙越來越多的在江南發行,特別是電報出現之後,隨著電報係統鋪設到了江南,許多報紙的南北發行時間差已經很小。
    這些報紙每天都在宣傳新政,讓很多江南百姓開始覺醒過來。
    北方施行新政之後,變化不可謂不巨大,糟糕的水利設施得到了改善,農業生產得以振興,產值開始迅速上升。同時稅收製度的變化,讓底層百姓的負擔大大降低,沒有收入沒有負擔,還有朝廷保障,收入高的多交稅,收入少的少交稅。
    這讓江南百姓非常羨慕,此時的江南地區因為沒有改革,底層百姓的稅收負擔還是比較重的,不公平的稅收製度和財富分配製度,讓江南地區的禮法迅速敗壞,拜金主義流行。


    很多人都希望改變,而北方新政讓他們看到了希望。隻是新政遲遲沒有普及到南方各省,在將北方各省納入新政改革之後,朝廷已經接連兩年沒有擴大改革範圍的舉動了。
    越來越多江南中小資本商人開始認識到了新政的好處,在江南地區能夠脫穎而出的中小商人,他們大多數是沒什麽背景的,靠的是頭腦與勤勞。而新政體係中,受益最大的往往是這樣的人。
    但是這些中小商人因為那些大資本商人對市場的把控等等,又不願意將財富流向底層百姓,導致市場並不是那麽活躍。
    就在江南地區的暴亂剛被鎮壓下去不久,一個轟動大明的新聞出現在了《大明日報》上。
    朱由校正式宣布北方新政地區‘士紳一體納稅’,並以身作則向稅務局納稅,同時內閣進行了立法,正式施行皇室與朝廷的財政分離,規定每年國庫向皇帝支付十萬元的工資。
    同時內閣立法規定,新政地區官員、公務員不得從事商業經營,允許商人子弟參政,但參政之後自身及家庭必須停止商業經營。若是宗族未曾分家,則整個宗族不得經商。
    唯有皇室擁有商業經營特權,若皇室商業收入超過十萬元,則國庫不向皇室支付工資。
    朱由校也在《大明日報》上發表了言論。
    “當今天下紛亂四起、禮法敗壞,朕登基之初,朝廷財政入不敷出、戰事兵敗連年。苦思其因,無非王公貴族、地主豪強、商業巨賈之流日益兼並土地,加之官僚**、勾結資本,以致天下財富盡入其手亦不納稅,百姓日益困苦,富者阡陌連綿、貧者無立錐之地。朝廷財政日益減少,各省水利年久失修。每至大災,百姓無水利之備,加之奸商囤糧居奇,地方無不哀鴻遍野、餓殍滿目,乃至賣妻鬻子、以人相食。
    朝廷之固有體製,以無力適應當前局勢,長此以往則亂世將至,天下必將生靈塗炭。朕痛定思痛,決意改革、推行新政。今新政推行北方及新立各省,成效卓然。新政之地工商繁榮、民生好轉,百姓溫飽無虞,國庫亦日漸充盈。
    改革已為大勢之所趨、民心之所向。即日起,上及天子,下及百姓,不論王公貴族或亦士農工商,皆一體納稅。所納稅款,取之於民亦用之於民。天下非朕一人之天下,亦非王公貴族之天下,乃天下之人之天下。大道至內,無出其外。新政之體係,亦無有納稅之特權……”
    連皇帝都開始納稅了,《大明日報》這一期一經發行,就轟動了整個大明。
 樓主| 發表於 2023-7-25 20:26:11 |
第392章:矛盾公開
字數:3287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這是《大明日報》成立以來,皇帝首次直接在報紙上發表言論,而且第一次發表言論便是震耳欲聾。
    明末社會不公,財富分配不均,已經將底層百姓壓得喘不過起來,加上官府貪贓枉法,強取豪奪,同樣引起了百姓的強烈反感。
    皇帝卻是在為這些亂象背鍋,而且成為了一個公然的靶子,誰要不滿現狀,都可以對皇帝咒罵幾句。
    而此時皇帝跳了出來,開始抨擊現狀的不公,儼然站在了天下百姓的角度思考問題、治理國家。
    普通百姓看了紛紛振奮不已,頓時看到了希望,進而產生了轟動效應。
    更為轟動的是,改革之日可期。盡管新政地區沒有擴大,但卻進一步明確了新政法規。
    第一次將士紳納稅進行立法,同時也正式立法規定商人子弟不能參政,或者說是可以參政,但經商和參政二選一,肥魚魚熊掌不可兼得,打擊直接性的官商勾結。
    士紳一體納稅的結果就是,新政地區的官員士子,以及王公貴族,甚至是皇族都將統一納稅。
    這簡直是開了地圖炮一般,是會遭到這些勢力的反彈的。甚至是公然的和未改革省份的這些群體進行宣戰。
    這實際上就是宣戰,把支持改革的利益集團與舊有利益集團的矛盾公開化。
    北方各省全部納入改革已經兩年多的時間了,朱由校此時也有足夠的底氣了這些舊有利益集團宣戰。
    經過改革之後的北方各省,民生發生迅速。國有資本進一步強大。新利益集團已經崛起。
    朱由校不是一個人和舊有利益階級宣戰。而是代表國有資本財團向舊有利益集團宣戰。
    新政地區的那些王公貴族,官僚士子此時已經跳不起來了,他們根本沒有造反的能力。他們手上既沒有軍權,而且百姓民生有所改善之下,而且大部分都忙著賺錢,哪有那個閑工夫陪他們去造反,那不是吃飽了撐著麽!
    果然在內閣立法正式卻定士紳一體納稅的製度之後,北方各省風平浪靜。沒有發生任何叛亂和政變。
    政變是完全不可能發生的,京城已經成為了國有資本財團的大本營,朱由校作為帶頭大哥,誰會造他的反?而且宮廷禁軍乃是從各部隊選拔出來的忠勇將士,沒有朱由校的命令誰也調動不了。
    叛亂就更不可能了,福王造反都失敗了,何況如今北方各省已經改革了兩年多,沒有半點造反成功的可能。即便有人犯傻,也沒人敢去響應。
    改革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軍權成為了改革的有力保障。如此明軍兵力上百萬,隨時可以拉上戰場鎮壓叛亂。
    在這樣的軍事高壓之下。哪個還敢造反。
    官場之上隨即掀起了一場新的糾察之風,但凡是商人家庭的官員與公務員,都開始麵臨著兩個選擇。
    一個是卷鋪蓋滾蛋,一個是讓家人或家族放棄經商。
    一是一時之間,有的官員辭職。有的官員選擇了家族分家,有的則選擇放棄商業經營。
    一番糾察下來,新政地區的官員離職了將近五分之一,不過此時公務員和官員數量缺少問題已經得到了改善。特別是公務員考試,如今每年在全國展開,正好糾察的時候,天啟十年的公務員考試又在各省開始了。
    不斷有新鮮血液被吸收到新政體係之中,新政地區的行政體係開始充滿活力,腐朽陳舊的氣氛已經消失不見。那些吃著朝廷的飯,還要砸朝廷飯碗的官員,也開始隨著新鮮血液的注入而被朝廷裁汰出局。


    士紳一體納稅也受到了新政各省的百姓支持,朱由校的威望進一步提高。官僚士子倒是沒怎麽鬧,皇帝都開始納稅了,這樣的大勢碾壓下來,根本阻擋不住,也明智的選擇了接受。
    漢皇黨官員則是支持士紳一體納稅的主力,漢皇黨這幾年發展迅猛,黨員已經發展到了三十多萬人。
    士農工商皆可入黨,隨著漢皇黨壟斷朝堂,以及稱霸新政地區的官場,黨內資源變得非常豐富。
    如今在新政地區的潛規則就是,升官的前提條件就是加入漢皇黨,這是皇帝組建的政黨。皇帝已經不允許其他黨派再出現在朝堂之上,畢竟天下歸一才不會混亂,整天黨爭不斷,管理國家根本沒有效率,隻會產生嚴重的內耗。
    當然,黨內也會出現拉幫結派的現象,但那是接受了漢皇黨統一原則下的拉幫結派,起碼理念不會南轅北轍。
    很多時候,講道理是不能說服對方的。
    有些人就是不根你講道理,如果講道理有用的話,也就不會有那麽多的爭鬥了。政治上同樣也是如此,為了各自利益,政客們可以顛倒黑白,明明很有道理的事,他們也不願意接受,就是要對著幹。
    這個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使用極端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隻有把這些攪屎棍清理幹淨了,把他們一腳踹出局,才能耳目清淨,才能專心做事,不至於每天心煩意亂的爭論不休。


    漢皇黨如今就是公然排斥其他黨派,而對於那些無黨派不願意加入漢皇黨的官員,全都乖乖在基層待著。升職雖然也有可能,但卻要苦熬才能出頭。不似加入漢皇黨的官員,隻要有能力就提拔上去。
    對於那些廉潔的官員來說,加入漢皇黨並沒有什麽好排斥的,願意為百姓做事的官員,同樣也樂意加入漢皇黨,這就是黨派宗旨。
    漢皇黨如今才發展了三十多萬黨員,已經是嚴格把關之下的結果了。若是沒有嚴格把關,早就突破幾百萬人了。畢竟這年頭投機份子也是很多的,看到加入漢皇黨有利可圖,一個個都削減了腦袋想要往裏麵鑽。
    漢皇黨的黨風、黨紀也抓得很嚴格,經常開會學習中央精神,提倡這個,那個。這種會議也許比較冗長沉悶,但卻能給出一個中央的風向,把該有的意識普及下去。聰明的官員自然會按照上麵的風向來做事,隻要能做好事情,不管人品如何,隻要沒有被抓到貪汙受賄的把柄就能得到提拔。
    對於中下層官員,都是對事不對人。隻有上升到了朝堂一品大員和內閣成員的時候,才會把人品考量進去,避免從上層建築腐爛,影響中下層建築。
 樓主| 發表於 2023-7-25 20:26:36 |
第393章:火車
字數:6547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士紳一體納稅在整個大明都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那些未改革的省份的利益階級得知這一政策,紛紛感到不妙。
    矛盾已經被公開化了,有點腦子的都知道,也許用不了多久,其他省份都會陸續被改革。
    那些利益群體的利益必然受到損害。
    但是朱由校敢公開矛盾,自然是有他的底氣。隻要北方各省新政省份不亂,誰跳弄死誰唄!
    就看誰先沉不住到處蹦躂了。
    以如今北方各省改革的成果,朝廷財政收入大量增加,北方民心穩定,還真不怕誰敢造反。
    而且南方省份基本上也不可能造反,畢竟社會文化氛圍不錯,經濟也比較發達,一般情況下不可能動刀動槍的。小規模的暴動還能煽動一下,但要叛亂就比較難了,社會大部分人是不會造反的。
    那些大資本商人想要造反,在南方實際上也有些缺乏條件。
    因此朱由校對於公開矛盾並不擔心什麽,過去勢單力薄才要和那些東林黨虛與委蛇,與江南那些大資本商人保持固有格局。
    如今卻是不用再看那些大資本商人的臉色,國有資本財團如今對北方商品市場已經實現了基本上的消化,戰略重心已經開始向南轉移。
    所以現在是圍剿那些大資本商人的時候,那些大資本商人想要抵擋朝廷的被資本圍剿並不是那麽容易。
    國有資本財團有很多政治牌可以打,在政治上占據了上風。同時還有軍事上的支持,這是江南那些大資本商人所不具備的。同時還有商品上產技術上的優勢,多數領域已經足以碾壓那些大資本商人。隻不過舊有的行政製度,讓這些大資本商人還有較大的生存空間。
    改革意味著這些大資本商人的利益臍帶將被剪斷,反抗也是非常正常的,但還沒把他們徹底逼到牆角,造反也不太可能,畢竟那些大資本商人沒有軍權,京城的政治觸手已經被斬斷。此時也就剩下南京地區的政治體係被滲透得非常厲害。
    ……
    時間轉眼到了夏季,炎炎夏日裏,朱由校吃著冰鎮西瓜,一便聽著廠衛的一些報告。
    “啟稟聖上。士紳一體納稅政策施行之後,各地士紳倒是沒有什麽鬧騰,而那些國公們也很安分,那些藩王、郡王們倒是有些怨言,但也不敢不交稅。就是英國公病重的厲害。可能命不久矣。”田爾耕對朱由校匯報道。
    “哦?英國公病了?”朱由校想了想,對邊上的楊光吩咐道:“一會讓禦醫過去給他看看。”
    “是,皇上。”楊光領旨道。
    總體上,在新政各省,士紳一體納稅製度的正式立法已經沒有人膽敢違抗,此時朝廷經過一番改革之後,對地方控製力大大增強,加上皇帝軍權在手,那些王公貴族們也沒傻到跳出來反對的程度。
    英國公張惟賢病種,原本朱由校還沒怎麽在意。隻是讓禦醫去看看。結果沒過幾天,張惟賢就病逝了。倒是讓朱由校愕然了好一陣,又掛了一個?


    張惟賢在那幾個國公裏麵,算是地位比價穩固的一個,朱由校施行改革以來,沒給朱由校找過什麽麻煩,朱由校也沒找他麻煩,算是比較本分的國公。
    既然過世了,朱由校自然是要有所表示的,於是讓司禮監把該走的程序都走了一邊。
    同時把英國公繼承人確定了下來。由張惟賢的長子張之繼承英國公的爵位,不過張之極年紀也挺大了,人已經將近五十了,而且沉迷酒色。說不定也當不了幾年國公也要嗝屁。
    沒過幾天,突然傳來緊急軍情,孫承宗進宮對朱由校報告道:“陛下,西南急報,貴州土官再度叛亂,應該是此前的叛賊餘孽。”
    朱由校有些無奈。說道:“讓秦良玉率部鎮壓吧!”
    “臣以為,西南土官屢次叛亂,也並非是這些土官完全不服教化,恐與地方官員貪鄙有關。”孫承宗說道,“進剿隻能穩住一時勢態,無力改變根本問題。”
    “朕何嚐不知。可是被打發到雲貴之地做官之人,又有幾個不是想著撈一票走人,激起地方矛盾也是正常。”朱由校點頭道,土司不服教化也許是一方麵,另一方麵也是地方矛盾太劇烈,否則那些土官哪裏那麽容易造反。
    要說西南那些少數民族,也就屬壯族比較安分。那些壯族狼兵作戰勇猛,曾經在抗倭戰爭中大顯身手。
    少數民族叛亂不斷,這個問題卻是不得不重視起來。不過卻也很棘手,畢竟遠在邊陲之地,天高皇帝遠的,那些官員到任後基本上都是放羊的節奏。
    最高統帥部很快就叛亂問題下達了作戰指令,命令秦良玉率部進剿,此時秦良玉所部已經成為了穩定西南的重要軍事力量,朝廷給了秦良玉所部最好的裝備,軍餉也都給足了,兵力維持在三萬的規模。


    這支部隊有朝廷派遣的政委與指導員維護軍紀、宣揚忠君思想,加上待遇不錯,秦良玉也對朝廷忠心耿耿,朱由校也對這支軍隊比較信任。
    這三萬大軍的士兵也不完全出自石柱,也從西南各省招募了兵員編入其中。戰鬥力十分強悍,對於西南地形非常適應。
    有這支軍隊存在,朝廷要剿滅叛亂土司是沒什麽問題的。所以盡管西南地區官場比較混亂,但起碼朝廷還控製得住局勢。
    不過沒完沒了的進剿也始終不是辦法,朱由校第二天上朝的時候,便提出了這個問題。
    “諸位愛卿,西南土司叛亂,終日進剿也不是長久之計,諸位愛卿有何良策?”朱由校對諸位大臣問道。
    戶部尚書郭允厚出列說道:“啟稟陛下,臣以為當前朝廷主要精力還是改革關內主要省份,西南之地交通不便,朝廷若要改革西南,可謂時機未到,力所不及。”
    作為戶部尚書,郭允厚是知道朝廷改革的步驟的。當前北方剛完成改革,還未徹底消化。而西南之地確實交通不便。一時半會改革不過去。先改革西南地區的話也不是不行,但改革效果相對改革江南、湖廣之類的省份來說要差,並不能使朝廷稅收迅速增長,同樣也無法使國有資本財團的市場擴大多少。
    總的來說。當前改革西南,既不符合朝廷的利益,也不符合國有資本的利益。
    “郭大人所言甚是,不過全然不管也不是辦法。不若派遣幾名大員統籌地方,再加大西南官場反腐力度。減緩與各族的矛盾衝突,先穩定局勢再說。”沈潅出列說道,倒也是老成之言。
    朱由校想了想,現在改革西南確實不太符合局勢所需,朝廷暫時沒那個精力去徹底整頓西南。
    “那就依愛卿之言,派幾名大員過去統籌一番,都察院再派人到西南盯著點。”朱由校隨即決定道。
    “陛下聖明。”群臣高呼,卻是沒人出來扯皮、唱反調,議事效率極高。
    “啟稟陛下,今年夏收已經順利完成。多地喜獲豐收,唯有陝西持續幹旱,河南遭了些蝗災。”
    這個時候農業部將夏收的奏疏呈遞了上來,朱由校打開奏疏看了起來。
    天啟十年陝西又發生了幹旱,陝北乃是重災區。好在朝廷這兩年不斷的在陝北地區移民、招工,當地人口已經大幅度下降,大部分農村人口都出來做工和移民了。這次旱災倒是沒有造成了什麽饑荒,朝廷甚至都不用開倉放糧,災民自然有其出路。
    不過賑濟還是要做的。
    幹旱導致陝西北部的今年的冬小麥幾乎絕收,而河南也鬧了小規模的蝗災。雖然有所減產,但河南的夏收還算是可以。
    各省夏收相比前幾年來說,都是好了太多太多了。主要還是因為水利設施的不斷建設,使得農業灌溉得到了保障。農作物大幅度增產,即便是遭受蝗災減產的河南,所產出的冬小麥也比今年前豐收的時候要高出一大截了。


    山東、山西、甘肅、北直隸等地的夏收則大麵積豐收了,其中北直隸的冬小麥種植麵積減少了不少,山東亦是如此。主要是經濟作物種植麵積上升了。
    東北商品糧產區也獲得了豐收,東北的冬小麥也就是遼東地區還能種植。不過麵積也開始下降了,主要是氣溫越來越低,很多地方已經種植不了冬小麥了,紛紛改種,春小麥、玉米和大豆。
    總的來說,今年北方的夏收狀況還是不錯的,盡管冬小麥種植麵積比以前少了,經濟作物種植麵積提高了,但糧食產量並沒有下降太多,加上南洋等地的大米不斷輸送到北方沿海省份,確保糧食供應根本不成問題。而北方的小麥產量,也足以供應各省的麵粉所需。
    “不錯,農業部還是要繼續普及先進農機,抓好農業生產力。”朱由校對農業部官員們吩咐道。
    “陛下聖明。”
    機械製造廠在農機研究上是有專門撥款和專門成立研發部門的,這些年下來已經陸陸續續的研發出了許多農機。
    有些農機盡管隻是很小很簡單的農機,但卻能提高不少農業效率。而大型一點的農機,除了收割機之外,還陸續研製出了播種機等等。
    這些農業機械的普及速度還算是比較快的,一方麵是生產兵團和國有農場大量采購,一方麵民間農業公司嚐到了甜頭之後,也開始紛紛采購。主要還是因為人工成本的上升,使得這些農機的應用有利可圖。
    至於那些自耕農、轉業軍人什麽的,購買農機是可以申請無息貸款的,朝廷甚至還會進行一部分的補貼。
    當然這年頭的通訊、交通都沒那麽發達,北方各省還有很多地方沒有普及農機,有些地方的農民還在用比較落後的生產工具進行農業生產,生產效率不高。
    提高農業生產力,才能把更多的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從而投入工業建設。農機的普及,擁有重大的意義。
    夏收一結束,糧食加工和運輸就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天氣十年在北方各省已經出現了不少使用蒸汽機作為動力的麵粉加工廠,在使用蒸汽機的情況下,加工效率大大提高,加工成本開始下降。不過在北直隸等地,還是有不少水力麵粉加工廠正在運轉。
    這都是此前建設的,暫時在蒸汽機產能還不是那麽大的時候,這些水力機械因為效率還行,所以還在運轉。
    關內的冬小麥加工成麵粉之後,隨即沿著公路進行運輸,經過幾年的建設,公路網越來越龐大,運輸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這些糧食除了供應本地之外,更多都是在往沿海運輸。因為人口開始不斷向沿海省份集中,例如北直隸和山東,特別是山東地區,如今人口增長速度很快。因為海運效率更高,海洋經濟逐漸成為主流,海權開始興起。
    陸地性的霸權,在這個時代正在衰退。主要還是運輸效率比不上海運,這樣的局麵到了二十一世紀才有所改變,那時候高鐵的出現,使得陸權國家開始崛起。高鐵從亞洲開往歐洲,速度更快,運輸效率更高。
    所以以大明當前的科技水平,又是開始大力發展海洋經濟,人口向沿海地區集中已經是大勢所趨。
    內陸省份的人口雖然有所減少,但也不會出現大幅度減少的現象,畢竟陸地經濟依舊不可能被徹底取代。因為內陸省份隻要有人口存在,有資源產出,同樣能夠發展地方工業,隻不過比沿海要少。
    在國有資本財團主導下的模式,產業雖然會比較集中,但不可能如同後世的美國那樣過分集中。
    各省都會出現一些工業區,國企與民資都可以開辦工業區開辦工廠。
    那些麵粉運到沿海港口之後,又將通過船隻運往南方各省,隨著海運的快速發展,如今大米在北方的價格開始下降,而麵粉在南方的價格同樣也下降了不少,隻有交通不發達的地區,市場還是比較閉塞的。
    相比之下,北方陸地交通還是比較容易發展的,因為地形沒有那麽複雜,是以平原地形為主,公路修建成本較低。
    南方各省之中,地形就相對複雜一些。其中以長江流域交通情況最好,經濟也是最發達的地區。
    長江流域各省,對於過於國有資本財團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市場。國有資本的商品可以從長江運往這些省份,這些省份又是漢人的傳統活動區域,人口非常稠密。而且原材料產量較大,湖廣地區的商品糧產量也不低。
    在交通技術方麵,火車在天啟十年終於是成功的被研發了出來,經過三年的研發,第一輛火車成功的在鐵軌上行駛起來。
 樓主| 發表於 2023-7-25 20:27:00 |
第394章:戰略調整
字數:596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第一輛火車的研製地點位於京師郊外的一處煤礦,在礦洞裏已經鋪上了鐵軌,鐵軌直接鋪設到了十幾公裏外的一處小型鋼鐵廠。
    對於此時國有鋼鐵廠來說,最大的問題無非就是鐵礦石和煤礦運輸的距離如果太大,運輸成本就會拉高生產成本,有時候甚至把生產成本拉得很高。
    加上本土鐵礦石品質不是那麽高,盡管技術領先,但利潤已經開始下降,已經沒有了最初那麽高的暴利。
    經過三年的研製和不斷的改進,第一輛技術已經成型的火車在鐵軌上開動了起來。朱由校得到報告之後,第二天便興奮的前往視察,親自見證了火車的運行,這輛火車的最高時速僅有二十公裏,在朱由校眼中,這東西有點龜速。
    但是這輛火車的出現,卻有無比巨大的意義。
    即便是當前隻有二十公裏的時速,但是火車可以帶動多節車皮,而且不知疲倦,可以不斷的前進,中間隻需要補給一下煤炭和水,進行一下簡單的維護。而馬車則不可能一天不斷的跑,而且載重有限。
    從經濟效益上來說,這輛僅有二十公裏時速的火車已經擁有了商業潛力。而從行政上來說,火車改善了交通,這讓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力將會大大增強。過去官員上任乘坐驛站馬車,從北到南也許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旅途比較艱辛。有了火車就不同了,人員的來往變得更加方便,同時朝廷可以更有效率的從地方抽調物資、人力,也能更有效率的把中央的資源調到地方賑災等等。
    而從國防上來說,一旦把鐵路網絡建設起來,軍事調動就會變得非常快速。
    “大明終於是要騰飛了。”朱由校興奮不已,有了火車,大明就可以化身為整齊壓路機,一路向西碾壓。
    朱由校當即給火車研製頒發了功勳和獎賞,研發小組組長林元龍被授予三品文勳。其他小組成員分別被授予四品文勳。賞賜上萬元至數千元不等,可謂豐厚無比,直接一躍成為中高產階級。
    方以智是火車研發小組中年齡最小的一個,他在皇家科技學院就讀的時候。因為成績優異,成功進入了火車研發小組。這幾年倒是經常見到皇帝,朱由校時常會過來視察研發進度,火車的研發方向基本上都是皇帝提出的。


    鐵軌的設計思路,火車的設計思路。在朱由校的參與之下從一開始就確定了下來,以至於研發小組沒走什麽彎路,三年時間就把研製出了第一輛性能穩定,可以投入推廣使用的火車。


    方以智因為參與了火車研發,已經被授予四品文勳,皇家科技學院的科研人員被授予的都是文勳,畢竟是官方機構,畢業學院又是體製內的,所以是授予文勳。如果是體製外的發明家,則是授予民勳。
    不過文勳和民勳差別也不是很大。
    同時方以智還拿到了五千元的賞賜。可謂是一夜暴富。
    拿到了這筆錢的方以智,隨即把這些比錢都拿出來建設自己的實驗室,以從事自己喜歡的科研工作。
    在申請建設實驗室的時候,中央銀行向方以智提出願意注資一萬元,隻要實驗室49%的股份。
    如今從皇家科技學院畢業的學員不少,每個學員都簽訂了《科技保密協議》,承諾不對外泄露技術,同時不能私自出境。其中一些畢業生開始單幹,希望能夠研發出新專利獲取暴利。
    對於這些單幹的畢業生,朝廷也沒有強求。隻要簽訂了保密協議,單幹完全沒問題。如果資金不足,銀行還可以注資,支持他們建立實驗室。


    而朝廷直接成立的科研項目。以及各國企的科研項目也不少,並不是所有畢業生都願意單幹,畢竟存在一定風險,而且朝廷很國企給的待遇很高,收入完全不比那些二三品的朝廷大員低,有的甚至比朝廷一品大員的收入還要高。
    朝廷改革之後。一改此前對工匠的輕視和盤剝,還創造出了很好的科研環境。此時國有資本崛起,有充足的資金投入科研之中,特別是國有資本此時充分的嚐到了技術進步的甜頭。


    這些科技學院畢業的學員,相當於是乘上了順風車。而且還有機會入仕,雖然是技術性方麵的,但待遇比同品級官員還要高。
    而民間工匠在改革之後,獲得了相當寬鬆的社會環境。在戶籍上給予了平等的待遇,並且擁有高度的人生自由,稅收方麵也就是個人所得稅,收入高的多交稅,沒收入不用交稅。工匠的發明可以申請專利,權益得到了朝廷有力的保護。
    在新政省份,專利法的執法力度越來越大。
    那些從科技學院畢業的學員,以及民間那些工匠,甚至是工人想要一夜暴富,最好的辦法就是發明個什麽專利。盡管不是每一個專利都可能賺到錢,很多專利實際上沒什麽商業潛力,申請之後無人問津。但一夜暴富的神話卻是在不斷誕生,不僅可能獲得金錢,還能獲得社會地位。
    方以智得知自己的實驗室能得到央行的注資,頓時欣然答應了下來。央行是朝廷的,是國有資本的核心機構,有了央行注資,這意味著有些被看好的項目是可以申請到朝廷的科研經費的。
    同時科研成果可以很快普及出去,專利費對半分也不少了。
    ……
    朱由校參觀了火車成果之後,立即召開了一次禦前會議。工部將火車的資料文件發給了眾人,一群大臣進入了乾清宮之後,隨即商討接下來大明的新戰略。
    諸位大臣對技術的革新所帶來的變化,在這些年已經有了充分的領略。
    “火車與電報乃是神器,如今電報已經在北方各省大部分地區鋪設,形成了信息傳遞網絡,若是能夠將鐵路網絡鋪設到各省,則朝廷對地方控製力大大增強,並且還有巨大的商業利益。”朱由校對諸位大臣說道,“不過要怎樣快速將鐵路網絡鋪設到各省,卻是需要好好籌劃的。”
    “啟稟陛下,火車所需鐵路需要大量鐵軌。同時還需要蒸汽機車。當前鐵軌和蒸汽機車都還未形成產業產能。首先應形成鐵軌和蒸汽機車產能,然後再大規模施工建設。”工部尚書王微說道。
    “愛卿所言甚是。”朱由校點頭道,“鐵軌各鋼鐵廠皆可生產,形成產能不難。火車製造技術已經成熟,成立企業生產即可。”
    “啟稟陛下,鐵路事關重大,應成立一個新的國有企業全權經營。”楊國瑞提議道,朱由校點頭道:“準。”
    鐵路這樣的戰略性資產。自然不能讓民資插手進來。要知道鐵路係統一旦形成,如果被民資掌控,運價就會被操控。反之,國企掌握鐵路係統,則國有企業的大量大宗商品運費就可以控製在一個成本價之內,不會因為運費而導致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虛高,並且進一步的確保國有資本的市場主導地位。
    國有壟斷的基調確定了下來,隨後‘大明鐵路總局’隨之成立,鐵路總局負責鐵路建設和係統運營。
    鐵軌生產則交由各鋼鐵廠,火車製造則從機械製造廠分離出兩個火車製造廠。負責火車製造與技術研發。之所以要成立兩家,主要是讓這兩家國企進行市場良性競爭,避免不思進取,使技術發展停滯不前。
    當然兩家公司的技術成果是可以共享的,但要向對方購買專利。然後根據經營成果進行業績評判。
    朱由校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接下來在新政省份大規模建設鐵路係統,進而繼續拉動經濟。
    “若是接下來在北方各省建設鐵路係統,需要較大的投資,國有資本向南方擴張的進程就會放緩。可能南方改革需要推遲。”楊國瑞對朱由校說道,朱由校考慮了半響。決定道:“南方改革那就先推遲幾年吧!步子不要邁得太大了。等新政各省徹底接受了新政,南方改革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改革實際上是與國有資本的擴張同步的,國有資本沒有入場怎麽改革?
    推遲南方改革倒是受到了一群大臣們的支持,畢竟這才是最為穩妥的。當前國有資本雖然有了極大的發展。但是剛剛在北方各省進行了一****規模的擴張,很多投資還沒收回,資金鏈已經被拉得有些長了。
    這個時候如果把改革南方,圍剿南方大資本財閥,和投資北方鐵路網路同步進行,資金鏈容易斷裂。到時候隻能超發紙幣,會造成很大的民生問題。
    但若是先建設鐵路網絡,新政政權將徹底穩固。畢竟有了大規模的鐵路係統,朝廷能調集的軍事資源將變得無比龐大,同時商業資本也將隨著鐵路的出現而迅猛增長。
    到時候再改革南方各省,不僅在軍事上有絕對的把握,同時也能對南方那些大資本財閥形成絕對的資本碾壓。
    “如果要鋪設鐵路係統,那麽首先要建設的戰略鐵路無非就是三條,一條是通往東北的鐵路,從而將東北的商品糧、木材和鋼鐵源源不斷的運回關內。一條是通往西域的鐵路,這條鐵路可以將西域的棉花、石油運回關內。第三條就是聯通北直隸、山西、河南、山東的四省的鐵路線。從而將山西的煤礦運出來銷往各省,將北直隸、山東的工業產品運往各省市場。河南的商品糧與商品棉也能運出去。”朱由校在地圖上畫了幾條線出來。
    “更局部一些的,那就是將鐵路直接修到各省工業區和港口,這樣原材料也直接運入工業區,商品能直接運往各地市場和沿海港口。同時將鐵路直接修進礦區,將礦產與煤炭直接運往冶煉廠。相當於鐵路將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跨地區鐵路線,這是鐵路總局負責投資建設的,另一個則是可以由企業自己申請建設並自己運營的局部貨運鐵路。”
    在沒有汽車的時代,鐵路確實是直接修到工廠門口的。所以在二戰前的歐洲和美國,鐵路規模非常龐大,一個小小的德國就有十幾萬公裏的鐵路。當然那是德國容克財團在對外擴張遭到圍堵的情況下,資本沒有更多的投資項目,隻能在德國境內不斷投資發展的結果。
    如果是大明這樣的國家,未來如果汽車出現得比較晚,那麽鐵路規模超過四十萬公裏也不是什麽問題。
    現在對於國有資本財團來說,問題不是沒地方投資,而是需要投資的地方太多了。本土新政省份需要大量投資,更何況是火車技術出現之後,需要大量鋪設鐵路。同時海外殖民地區,同樣需要開發,鐵路肯定也是要建設的。
    “在這幾條鐵路修建完畢之後,就可以向各城鎮修建支線鐵路,從而形成一個鐵路網絡。”
    “臣以為,還可以修建一條鐵路到湖廣,再修一條鐵路到南直隸,如此一來方便南北人員往來,這兩條鐵路一修通,朝廷對湖廣、江南的控製力就可以大大增強。並且往來方便之後,可以讓各省百姓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改革的好處,從而支持朝廷改革。”沈潅看了一會地圖對朱由校提議道。
    “愛卿這個提議很好。”朱由校頓時深受啟發,即便南方各省還沒改革,同樣可以修建鐵路。
    把鐵路修到南方去,那改革基本上就穩了。
    “若是能把鐵路修進四川的話,朝廷完全可以先將四川納入改革體係,隻是蜀道難行,不知能不能修進去。”沈潅繼續說道,他對鐵路修建並不了解。
    “把鐵路修進四川完全沒有問題,實在不行就打隧道,如今有了新式炸藥,打隧道應該不難。”朱由校說道。
    把四川納入改革,這是一個讓人很心動的提議。四川因為道路不是那麽暢通,所以商品和運入和輸出都不是那麽容易,所以之前並未將四川考慮在接下來的改革名單。但是鐵路的出現,完全可以改善交通,先將四川納入改革。
    四川一旦納入改革,好處顯然是很大的。四川人口眾多,農業工業都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可以以四川為中心,向西南、中部地區進行輻射。而且改革四川阻力不會那麽大,盡管四川有很多地主階級,但是地主階級在如今的國有資本麵前是翻不起什麽大浪的。
 樓主| 發表於 2023-7-25 20:27:20 |
第395章:反對的聲音
字數:625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戰略上的調整就更大了,有了火車之後,朝廷對遙遠的邊疆地區的控製力大大增強,已經讓大明擁有了進一步進行領土擴張的能力。
    朱由校將目光瞄向了中亞和西伯利亞。
    在這個世界,隻有北半球才出流氓,而且流氓多集中在寒帶地區,隻有北半球才能出現大國,也隻有北半球才能出現超級大國。
    盡管寒帶的農業不是那麽發達,但是卻合適發展工業。何況在工業時代,工業資源才是更重要的東西。
    “我們還需要軍事戰略鐵路,這些鐵路無非就是三條,一條是通往中亞的鐵路,一條是通往蒙古的鐵路,一條是通往這片寒苦之地的鐵路。”楚陽在西伯利亞那裏畫了個圈,如今大明還未對這裏正式命名。
    “陛下,此地即寒苦,何必如此重視?”孫承宗不解的問。
    “此地雖然寒苦,但礦產與森林資源極為豐富,若大明可以占據,日後華夏的工業發展就不用被他國卡住脖子。”朱由校解釋道,“若是此地被沙俄所占,對我華夏威脅太大。即便如今大明國土遼闊,也要將此地占據,此地雖然遼闊,但隻要將鐵路修過去,在沿途設立城鎮便可控製。”
    “總之,在西北之地,隻要是遊牧民族和真無文明之地,鐵路修到哪裏,我們大明就擴張到哪裏。”朱由校說道,“不可使其被異族所據。”
    “陛下聖明。”
    雖然感覺皇帝想得有點太遠了,但總的還是負責任的,統帥部眾臣便沒有再說什麽,便將軍事戰略調整確定了下來。
    火車和鐵路的出現,讓大明接下來的戰略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不過沒幾天,朱由校就收到了一些官員反對繼續發展科技的奏疏,奏疏裏陳述了發展科技的總總弊端。
    朱由校此時大力發展科技,並且不斷向外擴張,實際上不少官員心裏都不認同。他們作為擁有一定文化和頭腦的精英,也能想得出這樣的結果必然會導致很多問題。例如引起大規模戰爭等等。
    科技先進也是過,落後也是過。落後的時候有落後的好處,先進當然也有先進的好處,但同樣也會產生新的問題。
    隻需要用簡單的辯證觀來思考這個問題。就會明白。
    朱由校可不管誰出來反對什麽,發展科技,提高生產力是使大明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徑。
    正所謂天地人三才,明末處於小冰河時期,天時不利。而朱家的明王朝已有兩百餘年之國祚。政權太過腐朽,又加之天災問題,已經失了人和,龍脈顯然鎮壓不住,加之如今地運為七赤金星所主宰,全世界都是戰亂不斷,所以在地利上也不占優勢。
    能使大明走出困境的隻有‘人’,人力有時而窮,但是人的力量發展到一定程度,又是比天地更加恐怖的。
    正如《黃帝陰符經》所雲:天發殺機。鬥轉星移;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翻地覆。
    明末正處於天時不利,地利不備,人和缺失的階段。
    這個時候就要靠人和的力量來扭轉局勢,生產力發展上去了,生產出來的商品多了,分配再公平一些,也就不會把人逼上絕路,天災也就不足為慮了。至於那些龍蛇起陸所導致的叛亂。在生產力的碾壓之下,也折騰不出太大的浪花。
    說白了,就是人與自然的鬥爭,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所以不論如今反對發展科技的聲音有多大。朱由校也要發展生產力。


    至於是不是會使地球提前毀滅,不是他當前應該去思考的問題。但若是讓文化淺薄的西方人去發展科技,人類反倒更容易走向瘋狂的自我毀滅。隻有華夏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才是人類未來唯一的希望。


    而且這是世界發展潮流啊!大明若是不發展生產力隻能滅亡,而歐洲人這個時候卻是在不斷的探索,最多也就是一百年之後就要開始工業革命了。
    朱由校不過是把進程提前了一百年而已。
    反對擴大采礦規模的臣子最多。因為他們認為挖礦會損傷大明龍脈,進一步引起氣候反常等等問題。
    中國傳統的科學理論認為,礦產是由:正土、偏土、壯土、弱土、牝土之氣所成,例如正土之氣禦於埃天,埃天五百歲生缺,缺五百歲生黃埃,黃埃五百歲生黃澒、黃澒五百歲生黃金、黃金千歲生黃龍,黃龍入藏生黃泉,黃泉埃上生黃雲,陰陽相搏為雷、激揚為電,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和於黃海。
    偏土之氣禦乎清天,清天八百歲生青曾,青曾八百歲生青澒,青澒八百歲生青金,青金八百歲生青龍,青龍入藏生青泉。青泉之埃,上為青雲,陰陽相薄為雷,激揚為電,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於青海。
    這個所謂的‘龍’,實際上就是地脈,並不是生物的那種龍。
    華夏自古以來,曆朝曆代對於礦產挖掘都是有所限製的,就是出於這個理論。按照這個理論來計算,相當於形成金礦需要2000年的時間,生成黃龍地脈需要3000年的時間。而形成青金(鉛)的時間就更長了,需要2400年,3200年才能形成青龍地脈。但要挖掘破壞一條礦產卻是比較容易的,一條礦脈也許幾十年就能挖光。
    這個理論以現代人看來,也許比較滑稽可笑。但如果將地球看做是一個生命體的話,那麽這些地脈就相當於是輸送養分的血管。地球這個生命體壽命相比人類來說非常長,就像是人與蜉蝣一般,隻是地球的生命頻率比人類慢許多,並不意味著地球沒有意識,不會報複人類。


    就如同烏龜,可能壽命非常長,但是烏龜自我感覺的壽命也許也才一百多年,隻是它的頻率和其他生物不一樣,眼前看到的東西就像是快進了一般。而蒼蠅之類的生物壽命短暫,但它們自我感覺也有幾十年的壽命,人類的速度在它們眼中就像是慢放一般。
    當人類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遭遇反彈是肯定的。不過也因為人類生產力的發展,改造自然、抵抗自然的力量也隨之增強。因為天地之力導致的混亂與政權跌宕就少了,很多在生產力落後的時代很牛逼的民族,在進入了工業文明時代之後。也就淪為打醬油的存在,例如那些遊牧民族。
    而大明已經出現資本主義了,這個時候想停已經停不下來了。一旦國有資本停下發展腳步,政權必然要被民間資本所顛覆。但若要扼殺民間資本,那麽除非滿清入關。
    所以盡管發展工業文明有種種問題存在。朱由校也隻能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了。
    死後就算洪水滔天,起碼不會比穿越前的世界更糟糕。
    大明憑借工業革命的優勢,最少又能奠定個幾百年的世界霸主地位,幾百年後的事情誰說的清楚。
    那些反對繼續發展工業的奏疏,很快就石沉大海,毫無反應。
    此時大明發展工業,已經產生了一些環境問題。例如大量燃燒煤炭,導致一些城鎮空氣質量變差,而且到處都是黑灰,在那些鋼鐵冶煉集中的地方。天空甚至都變得有些灰蒙蒙的。
    汙染更大的是那些化工廠,還有煉焦活動,同樣造成了汙染。
    “先汙染後治理嘛!”
    朱由校作為穿越者,對此表示淡定。工業化進程他是見識過的,所以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人都有經驗。
    所以對於汙染現象,還是比較淡定的。
    而對於汙染較大的煉焦和化工,也開始成立技術研究項目,希望通過提高生產技術來減少汙染。
    至於燒煤問題,那就一時半會解決不了了,不過這年頭的工業規模也沒那麽大。
    至於采礦問題。盡管會破壞地脈,但大明不用把全部礦產都放在本土開采。海外殖民地那麽多,可以把礦業分包到海外殖民地去,以及那些落後國家去。
    畢竟那些落後國家要購買大明的商品。首先他們要有錢。財富是通過勞動創造出來的,如果沒有勞動者,即便是再強大的搶劫犯也搶劫不到東西。所以那些落後國家必然是要發展一些產業,生產出一些產品來與大明交換商品,那麽礦業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向外分包產業。
    擴大外部礦產進口,減少本土礦產開采規模。這是日後肯定要施行的政策,隻是當前船隻運輸能力有限,這個模式還不是那麽好施行。
    鐵路修建計劃開始有條不紊的展開,鋼軌和枕木生產起來並沒有什麽技術難度。歐洲人一開始修建鐵路的時候,還是用炒鋼法的技術來製造鐵路軌道,炒鋼法需要人工用錘子不斷的敲擊鋼鐵,早期歐洲人十幾萬公裏的鐵路都是用這種技術生產出的鋼軌。
    但如今大明有平爐煉鋼技術,可以直接得到鋼水,生產鋼軌並不不需要那麽麻煩。
    枕木產能也容易形成,東北、南洋這些地區那麽多的森林資源,生產點枕木不成問題。
    鐵路的鋪設方麵實際上成本也沒那麽高,畢竟北方地形比較平坦,不需要打什麽隧道,也不需要麵臨那麽多複雜的地形。
    鐵路可以先鋪設,火車製造方麵肯定是跟得上的。
    大明鐵路總局隨之成立,鐵路路線測繪,工程投資等等問題逐漸展開,鐵路總局是一個100%國有資本控股的國企,當然作為皇帝,朱由校有5%的股份。國有資本隻要占據著主導地位,皇帝就是真正的帝國首富。不論是財富還是權力,都處於金字塔巔峰。但是天塌下來,也是高個子頂著。
    局部鐵路的建設已經率先展開,主要的企業也就是那些國有鋼鐵公司,用來運輸煤炭和礦石的。
    鐵路總局投資的第一條確定下來的鐵路線路是‘京津鐵路’,作為權力中心,這裏也將成為鐵路網絡的核心。
    京津鐵路修建完成之後,運入天津港的貨物就能夠方便的運往京師,京師的很多資源,也能方便的運往港口裝船。
    隨著北方公路網絡的陸續修通,各地也開始需要新的建設項目來拉動就業,電報和鐵路這方麵的技術進步,頓時成為了拉動經濟的新動力。
    當前大明的經濟自然不可能如同後世那樣發展迅速,因為後世的中國是將大量西方人的技術引進,從而產生龐大的需求,才能發展得那麽迅速。而這個時代的大明,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沒辦法從外部引進先進技術,隻能靠自己研發。
    不過因為朱由校的存在,新技術湧現速度比較快,所以經濟發展速度還是非常不錯的。
    同時因為改革,大量人口離開農村進入城鎮,基本的資源配置還未完成,這也拉動了經濟發展。
    所以剛改革這幾年,新政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雖然沒有後世中國那麽誇張,但也比較快速了。
    新政改革實際上所產生的效果,並沒有消化完全,基本的資源配置並沒有徹底完成。
    一個離開土地的農民,要找到穩定的工作,還要購買房屋、各種生活用品等等,這些需求並沒有完全滿足。有些農民才剛剛離開農村進入城鎮,還需要一段適應時間。
    而且並不是每個農民工都能在城鎮裏麵混出頭,後世中國這些農民工還能返回農村,農村起碼有幾畝地可以維持基本生存。而如今的大明的土地是私有製的,在城鎮裏混不開的農民工是回不去農村的,在農村他們依舊身無立錐之地。
    貧民窟就是這麽產生的。
    此時大明自然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貧民窟,好在朱由校出台了各種保障措施,加上反腐效果不錯,這些保障措施基本上都實施了下去。而且吃不飽飯可以找民政局,總不可能餓死人,基本生存權還是有所保障的。
    當然這些貧民窟內的貧民也不是全然沒有出路,他們的子女在受教育方麵還是能夠保障上完義務教育。同時這些貧民可以選擇移民海外,隻要願意做事,混個溫飽總的是不成問題。而且海外資源豐富,若是有點頭腦和運氣,很容易白手起家。
    因為擺脫貧民窟的機會比較多,所以如今新政地區的城鎮,貧民窟規模都不算是很大。
 樓主| 發表於 2023-7-25 20:27:38 |
第396章:電報民用業務
字數:672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天啟十年,電報已經在北方全麵鋪設,同時也鋪設到了江南及沿海各省,跨海電纜也在到處鋪設,一路鋪設到了南洋、中南半島與澳洲。
    這些電報線路的鋪設,話費了不少錢。不過總體來說,成本也不算高,比修公路鐵路什麽的,投入要低很多。
    其中新政省份除了個別海外殖民地沒有完成電報鋪設之外,電報已經鋪設到了各州縣。
    電報網絡已經成型,朝堂之上也開始商議電報開放民用之事宜。
    朝臣們觀念較為保守一些,認為電報乃是國之神器,不可輕易開放民用。但也有部分官員認為,開放民用意義重大。
    “電報若是開放民用,民間信息傳遞速度可以大大提高,而且朝廷也可以通過經營電報業務收回投資成本。若隻是供官方使用,對資源浪費極大。”蔣德璟就是支持電報民用的官員之一,他建議道:“若是擔憂民資涉及商業競爭,不若將電報業務推延幾個時辰便可。”
    “諸位愛卿以為呢?”朱由校對群臣問道。
    群臣聽蔣德璟這麽一說,好像倒也是那麽回事。不開放民用,主要還是如今電報官方專用有很大的商業利益。國有資本財團如今依靠電報的信息傳遞速度,在各省大量運作,通過攫取商品差價賺取了高額利潤。
    “蔣大人所言不無道理,若是一名響應朝廷號召前往海外他國經營商業之商人,與本土遠隔萬裏,若無電報通訊,經年皆無音訊。若能開放電報業務,則其與家人自可不時通信。”
    “臣附議。”
    開放民用有很大的好處,可以增加朝廷的財政收入,還能加快經濟發展,群臣們想通了這個道理,自然也沒有反對的道理,隨之紛紛附議。
    “好。既然眾位愛卿皆認為此法可行,便將電報開放民用,收費不可過高。”朱由校隨即決定道。
    天啟十年七月,大明郵政局更名為郵電局。正式開放電報民用。
    此前電報雖然出現,但是報紙上根本沒有任何的報道,這東西有點像是朝廷的‘黑科技’,藏掖著好幾年了。
    民間雖然不少人知道電報這個東西,但卻無法深入了解。也是一頭霧水,隻知道這東西能快速傳遞信息,但對其工作原理等等皆是渾然不知。
    如今電報業務公開,電報這個東西也出現在了報紙之上,廣大人民群眾這時候才普遍知道有電報這種東西。
    電報這個東西的出現,頓時震撼了整個大明。
    時人評價稱:巧奪天工!
    很多民間人士自己編寫的野史中紛紛記載了電報的出現,中國是一個擅長記錄曆史的國家,但凡發生了什麽,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有很多人提筆記錄下來。
    與之相反的則是歐洲人。他們則是擅長摧毀曆史。歐洲人陷入黑暗中世紀之後,基本上隻剩下了宗教史,此前歐洲大陸上到底發生了什麽,這些歐洲人自己都一頭霧水,很多東西隻能靠猜。什麽古希臘、古羅馬這些曆史,大部分也都是猜想,並沒有完整的史料和文獻。
    古希臘、古羅馬這些文明之後,以及黑暗中世紀之前這一段曆史,更是模糊不清,史料基本上都被宗教給燒毀了。
    這也是為什麽歐洲人這麽幾千年下來沒什麽長進的原因。他們沒什麽曆史可以借鑒,還處於盲目摸索的階段。
    此時的大明民間,非常流行記錄各種事件。
    電報的出現,確實是一個大事件。
    驛站的改革也進入了快速階段。但凡電報網絡已經覆蓋的地區,驛站皆進行了改革。
    改革後的驛站,隻負責客運和提供食宿,不再負責信息的傳遞。而裁撤下來的驛卒,則編入郵電局,變成了郵遞員。負責在地方上遞送信件、電報。
    郵電係統在新政省份的推行比較順利,官方對各的街道住戶進行了編號,同時發行了郵票。
    民間信件傳遞變得十分方便,隻要知道了收信人的地址,購買郵票貼上去,然後投入信箱即可。
    各州縣也都確定了郵政編碼,如果不懂要貼多少錢的郵票,也不知道郵政編碼,可以到郵電局詢問辦理。
    若是有急事,則可以到郵電局發電報。
    郵政局對民間電報業務,采取的推遲半個時辰發送的政策。半個時辰,相當於一個小時。
    這意味著,民間資本的信息傳遞要比國有資本財團往一個小時收到相同的情報。
    而且國有財團的情報網絡已經在全國各省鋪設,情報非常全麵,依舊可以攫取到豐厚的商業利益。
    資本對市場的壟斷,不僅僅是渠道等方麵的壟斷,還有信息上的壟斷。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並不需要知道那麽多,大部分有價值的信息都是被壟斷的。
    這樣的壟斷在後世是非常嚴重的現象,信息也意味著財富。
    固有資本財團要占據市場主導地位,也必須壟斷一些信息,或者比別人更快獲得信息。←百度搜索→
    最直接的就是股市的操作,股市在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個國家承認的賭場。而國有資本財團就是股市中的大莊家,擁有各種好牌,穩賺不虧。
    當然此時京城的證券交易市場更大的作用還是融資,畢竟還沒有那麽多的外來資本湧入京城的股市,國有資本財團並沒有大肆壓榨民間資金,而是維持股市穩定。
    各大國企在證券交易市場上也是有股票發售的,這並不影響國企的市場壟斷地位。
    反正這些國企分紅多少錢給股民,都是朝廷說的算。稅率提高一點,分紅就少了。原材料價格提高一點,分紅也少了。上繳國家的盈利增加一點,給股民的分紅也少了。
    當前投資國有企業股票的分紅通常都維持到6%到10%的水平,這比錢存放在銀行要高多了,個別國企有時候分紅還會高達15%,但最高不會超過15%。
    股市成為了朝廷吸納民間閑散資金的重要渠道,從而使得資金運轉起來,資金利用率上去了。經濟發展就更快了。
    新政改革這些年下來,過去很多有錢人都開始坐吃山空了。坐家裏翹著腳收租子搞不成了,如今地主階級土地越多,交稅越多。隻能成立農業公司進行商業化經營。才能避免高稅率,但自己經營的話,人工成本上升,必須改進農業生產技術,購買農機、建設水利設施。都是需要投資的,如果碰上天災什麽的,朝廷可是不管這些農業公司的,該破產的破產,正好銀行兼並了這些土地,也就存在了一定的風險。
    同時因為紙幣的發行,很多人發現,銀子在新政省份越來越不值錢了,購買力開始降低了。那些家裏銀子不少,成天啃老本的群體發現。在這麽下去,用不了多少年,他們就會坐吃山空了。


    擺脫困境的方法隻有一個,那就是投資,讓自己的資產增值。不少人已經開始資本產業化了,把錢投入到了產業經營之中,以謀求一個穩定的收入渠道,以及財富保值的方式。
    不懂得投資產業的,投資股票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而那些懂得投資創業的中小資本商人,也在新政改革之後隨之崛起。而且社會地位得到了朝廷的正式肯定。
    如今商人在被新政地區,已經不算是地位卑賤的群體了。盡管這樣的變化,引起了一些思維頑固的群體的反對,但就算朝廷不正式承認這些商人的社會地位。這些商人本身就已經具備了較高的社會地位。
    朝廷重視商業,鼓勵商業,並且狠抓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了新政地區的潮流現象。
    好處自然是很多的,民生得到了提高,溫飽得以實現。不過問題也是隨之湧現的。那就是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這是工業時代的必然現象。少部分掌握著國家大部分的財富。好在如今大明的製度是國有資本占據主導地位,國家手上有錢可以做好人民的基本生存權的保障。
    總的來說,相比過去混亂的地方局勢,以及隨便一場天災就餓死人的環境來說,是好轉太多了。
    而新政地區的工人,在天啟十年的基本工資已經上升到了每個月2元以上,不管是男工還是女工,皆是如此。而不同省份因發展狀態不同,青壯勞動力的工錢也不盡相同,在北直隸,一個青壯工人在工地、碼頭上做工,一個月的工錢已經上升到了6元左右,而在河南、陝西、甘肅、山西這些省份,青壯勞動力的工資隻有4元左右。
    不過發達省份的消費水平也比較高,總的來說,在食品等方麵的購買力都差不多,就是在工業商品方麵的購買力有所不同。
    如今在發達省份,工人的工資增長已經陷入瓶頸狀態,工資的增長速度開始放緩。
    這主要是因為海外市場開始擴大,而工業生產能力還是有限。
    大明的商品開始大量出口海外,賺取海外的貴金屬,工資太高的話會拉高生產成本,使商品出口失去競爭力。當然因為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競爭力主要是生產技術賦予的,工資相比過去來說,已經提升了許多。
    說白了就是生意很好,暫時不需要通過進一步增加內部購買力來消化商品產能,商品不愁銷路。
    大明當前處於對外掠奪貴金屬的狀態,自然也就是這樣的狀態,百姓工資暫時提不上去,而資本家則通過對外貴金屬的掠奪,賺得渾身流油。
    最賺錢就是國有資本財團,通過海外貿易,賺取到了豐厚的暴利,攫取到了大量貴金屬。
    另一方麵來說,如今這樣的局勢也比較的穩定。國有資本財團有錢,可以源源不斷的展開各種建設活動,百姓通過參與這些建設活動賺到了工錢,工作崗位規模穩定,百姓收入雖然不算高,收入卻是穩定,市場也顯得很繁榮,百姓忙碌而充實。
    大量工人湧入城鎮,也造成了房地產市場的火爆。
    國有資本財團已經成為了開發房地產的主力軍,因為購買國有企業開發的房產可以分期付款,國有資本在房地產市場占據了主導地位。
    因為市場的發展,國有資本還是需要大量資金來消化內部市場的,房地產市場是必須要消化的項目,這樣財富才不會大量流入民資商人手中,造就一些大資本商人的出現。
    憑著著雄厚的資金,幾家國有房地產公司在各大城市大量囤積土地,購買商鋪等等。
    並開發小區住宅,建設高檔別墅和普通住宅。
    國有資本財團開發的住宅區設施最好,地段、設計、綠化都是首屈一指,同時還出現了自來水公司,向這些住宅區供水。
    自來水這玩意沒什麽太複雜的技術,也就是鋪設水管,考慮一下水壓問題,再有就是建設水庫。
    水庫是水利工程的一環,提供灌溉、引用水都可以。
    同時這些住宅區還有化糞池,住戶可以選擇安裝蹲便器或者坐便器,不用如同傳統的住宅那樣每天早上要去倒馬桶。
    糞便通過管道進入化糞池之後,會沉澱為淤泥,定期用蒸汽機把這些淤泥抽出運走處理就可以。
    這些住房即有小戶型,也有針對那些世代同堂的家庭建設的大戶型和別墅,這些小區住宅開發出來之後,紛紛受到市場歡迎。
    而普通的民資商人是不具備這樣的開發能力的,因為他們在征地方麵就很難搞定。
    大明的土地是私有的,很多人是不願意出售不動產的。
    但是國有房地產企業卻是能夠搞定,征地的時候都是地方官方出麵解決,征地補償也給足了,碰上個別釘子戶,官方直接出動武警進行強拆。
    同時自來水公司、化糞池這些東西都是新產物,技術的進步,會使得市場出現新的需求,創造出新的不平衡,經濟也就會隨之發展。
    市場有需求,生意自然很不錯。
    通過開發房產,國有房地產企業利潤十分可觀。
    民資房地產商人則是通過建設普通民房來獲利,不過這些民房不能分期付款,競爭力並不如國企房地產公司。
    而且城市是不斷擴大的,郊區會變成城區,對於郊區土地的囤積,那些民資商人並不如國有房地產企業的規模那麽大。而且國有資本知道各個城市的發展規劃和潛力,數據信息是最全麵的,可以提前在那些潛力巨大的城市進行布局,大量購買郊區土地。
    那些民資企業,則更多的是跟在國有房地產公司後麵承接各種業務,也能夠賺到錢,隻不過沒有那麽暴利罷了。
 樓主| 發表於 2023-7-25 20:27:59 |
第397章:修煉‘內功’
字數:6143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隨著北方新政各省的穩定,朱由校的小日子也變得滋潤了許多。朝廷財政在天啟十年得到了充分的改善,國有資本盈利也達到了一個非常龐大的程度。
    天啟六年跑到承德避難的避暑山莊,也經過了一番建設,成了一個真正的避暑聖地了。
    朱由校還在皇城裏修起了一座高爾夫球場,以及一個跑馬場,平時打打球,騎騎馬,再去劇院聽聽音樂,日子可謂十分滋潤。
    “皇上,檀香山省布政使來奏報,檀香山土司已經統一了群島,整個群島都被納入了朝廷的管理。並且批三千多名移民已經到達檀香山,開始在群島上開墾甘蔗種植園。”
    上完早朝,朱由校開始批閱奏疏。隨著版圖的不斷擴大,各地的奏疏也變多了起來,每天要聽取的報告也多了。
    “進度不錯,記得不要把亂七八糟的物種帶進檀香山群島。”朱由校吩咐道。
    “是,皇上。”李朝慶將聖諭記了下來。
    一邊的錢興國繼續報告道:“澳洲電,新上任的澳洲總督王進承已經到任,目前正在統籌澳洲的開建設事宜。”
    “這個王進承為官不錯,希望他不要讓朕失望。”朱由校點了點頭,王進承是從基層提拔起來的官員,曆次考核皆十分優秀,工作能力強,擅長統籌展,在地方為官的時候,地方民生展良好,深受地方百姓愛戴。而且王進承作風清廉,在曆次反腐調查和考核之中皆無汙點,所以被朱由校迅的從基層提拔了上來。
    作為一名隻有三十多歲的年輕官員,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加上這個王進承很有經濟展意識,所以被朱由校派遣到了澳洲擔任總督。


    王進承到任澳洲之後,很徹底的貫徹了朱由校製定的展模式。海外殖民地環境不盡相同,製度模式實際上也是有一些差異化的。
    但大體上都是執行行政和財產保護製度,並且在展海外殖民地經濟的時候也沒有太大的限製。
    澳洲也是施行新政製度。但這裏的模式又是以固有資本占據更強大的主導地位,經濟模式也以開資源,生產原材料為主。
    王進承組織工人修建港口和道路,開始將開的地區開始向澳洲內6延伸。農業上以牧業為主,種植業以生產糧食、蔬菜,滿足澳洲移民需求為基礎,再生產商品糧和商品棉。
    礦業、牧業則是大力展的支柱性產業。
    礦業以國有資本為主導地位,牧業則以國有資本與家庭牧場相互並存的模式進行展。種植業也是如此。以國有資本為主導地位,以家庭農場為補充力量。
    相當於在澳洲,是不存在民資牧場和農場的,民間商人想要投資農業是無法大規模進入的,頂多隻能買一個家庭農場或者一個家庭牧場。同時在礦產開方麵,不允許一個民間資本商人同時開采兩處以上的小型礦產。
    同時國有資本壟斷澳洲的金融業,以及主要的商業貿易。
    在這樣的模式下,民資商人會湧現出很多,但大部分都將是小資本商人,以及數量不是太多的中等規模的資本商人。完全沒有大資本商人生存的土壤與空間。
    沒有大資本商人的湧現,加上中小資本商人比較分散,在國有資本占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澳洲根本不可能獨立出去,即便是澳洲展出了工業體係也不行。
    事實上對這些海外殖民地的產業展還是有限製的,那就是不可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工業體係。
    海外殖民地可以修建公路、鐵路,乃至大量一些工廠。但是卻不可能讓這些海外殖民地展機械製造業等核心產業。
    相當於不可能出現完整的工業體係,一離開本土的支持,這些殖民地的工業就玩不轉。
    像蒸汽機製造產業,都是放在關內。
    台灣和南洋等地在天啟十年也出現了蒸汽機。這些蒸汽機主要被應用於糧食加工和榨糖。
    生產效率的調高,創造了可觀的利潤。
    這個年代最吃香的還是辦工廠,因為商品還沒有泛濫到一定的程度,製造業屬於尖端產業。利潤很高。
    蒸汽機這種玩意,目前是辦廠神器,使用了蒸汽機就意味著賺錢。對於蒸汽機的控製也是非常嚴格的,隻要是運出本土的蒸汽機,都是要經過嚴格審批和最終核實的。
    民資根本沒有辦法將蒸汽機運出本土,隻有國企才能把蒸汽機運到各個海外殖民地。並且一旦進入某個行政區域都是要進行登記的,也不能以報廢的名義運出這些地區。
    對異族的技術封鎖,可謂是嚴格無比。
    新政地區的工業革命可謂是進展得轟轟烈烈,工廠開始在各省工業區大量開辦。
    蒸汽機這種玩意,已經是瞞不住了。
    各大報紙上紛紛出現了蒸汽機的報道,越來越多的中小資本商人購買了蒸汽機,把各自的工廠辦了起來。
    一時間新政省份的輕重工業迅展,其中重工業是國有資本大幅度壟斷的行業。而輕工業方麵,除了個別大宗商品之外,其他都是那些中小資本商人瓜分了市場。
    江南那些工廠主們在天啟十年紛紛申請自願納稅,確實是繞開了地方貿易壁壘,將商品賣到了北方市場。
    隻不過沒高興多久,隨著北方中小資本商人紛紛購買了蒸汽機,將生產設備鳥槍換大炮,那些江南工廠主的商品也逐漸在北方市場失去了競爭力,市場份額開始縮減。
    這下可把那些江南工廠主羨慕得不要不要的,他們想買蒸汽機都買不到,這玩意不是有錢就能買得到的。他們買不到,那是因為江南地區不屬於新政省份。
    很多江南工廠主、作坊主都開始盼著新政改革的降臨,已經成功的被朱由校製定的政策給分化出來了。
    不過江南等地畢竟還是那些大資本商人占據主導地位,所以反對改革的聲音依舊強烈。
    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不過朝廷卻遲遲不擴大改革規模,天啟十年一整年,江南的那些中小資本商人都沒能盼到新政改革的降臨。
    如今朝廷顯然在幾年之內,是不可能擴大改革範圍了。畢竟國有資本要消化的地盤和市場太大了。
    整個北方各省市場都還沒有完全消化。同時還在不斷的對外擴張、開,說白了就是有些吃撐著了,麵對一大堆的肥肉卻是吃不動了,再吃下去容易把自己給噎死。
    而且剛完成了大規模的北方行政改革之後。行政係統也需要時間穩定下來,不至於忙中出錯。
    等行政製度完全穩定下來了,下麵的官員徹底熟悉了新政流程,同時漢皇黨做好人才儲備,到時候再增加改革範圍那就比較容易了。
    最重要的還是鐵路網絡的鋪設。隻要在新政各省建設出鐵路網絡,就可以在資本上對南方那些大資本商人形成絕對性的碾壓。
    到時候南方那些大資本商人,在國有資本麵前將毫無還手之力。
    這個時候,是修煉內功的階段,把內功修煉好了,什麽都不用怕了。朱由校也開始不斷的優化內部人員結構。
    林文策被提拔為了鴻臚寺少卿,相當於是被提拔成了‘外交部部長’的職位,主要負責大明的外交政策施行。
    同時朱由校也將一些外交權力移交給了鴻臚寺,碰上一些緊急外交事件,鴻臚寺可以做出決斷。按照當前製定的外交政策大原則進行處理便可。若是比較大的事情,例如改變對某個國家的外交策略,則需要通過內閣,再由內閣拿出方案送到皇帝那裏批紅。
    這一年戶部尚書郭允厚年邁請辭,朱由校也同意了,讓郭允厚風光退休,然後把蔣德璟提拔到了戶部尚書的位置上,相當於是財政部長,負責統籌大明財政。經過這些年的鍛煉,蔣德璟也能勝任這個職位。


    朝堂之上。隨著幾個‘年輕’官員的提拔,少壯派開始崛起。朱由校喜歡提拔那些年輕官員,這些官員一旦提拔起來,就能為朝廷打工很久。而他則是少壯派的領頭羊。
    漢皇黨依舊在不斷的吸納黨員。同時趁著這幾年不用擴大改革範圍的時間,朱由校不斷的在做黨內建設工作,漢皇黨的規章製度逐漸完善,大到原則,小到工作流程,製度在不斷的完善。
    黨風黨紀也是重要的‘內功’項目。這是核心競爭力啊!核心不能爛,一爛就無藥可救。
    四權分立的製度也正式確定了下來,所謂四權就是: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金權。
    朱由校施行的四權分立與後世的製度與三權分立很不相同,先是內閣擁有行政權和立法權,行政權和立法權不分家,類似後世歐洲一些國家的製度。
    另外司法權與金權獨立於內閣之外,司法權被朱由校分離了出來,下麵的法院係統獨立存在,不受內閣管理,而是由朱由校直接管理,管理方法也比較簡單,由皇帝確定三司高級官員任命。
    刑部不再製定法律,而是主管各級法院,主管刑罰、收押。大理寺則是明王朝的最高法院,都察院負責監察反腐。
    上升到一定層次的案件,則進行三司會審。同時設立了軍事法庭,專門審判犯罪軍人。
    金權則是由國有資本財團掌控,有一個獨立的運轉係統,屬於各權之中獨立性最高的一個係統。隻受到內閣立法約束,例如出台一個政策,國企除了納稅之外,是上繳2o%還是3o%的紅利作為國家財政,都是內閣立法確定。
    國有資本財團掌控金權的方式就是占據市場主導地位,通過圍剿、吸納民間大資本商人的方式,將能夠形成規模的資本約束起來,不讓這些資本瘋狂滲透政治、顛覆政權。


    一個國企一把手,實際上也和一個縣令之類的官員差不多,也有一個自己能夠說得上話的‘小王國’,所以一個國企老總的地位,已經不比什麽縣令、知州要差了,有的甚至更加滋潤。
    這些國企老總們也是監察反腐的重點防控對象,貪汙起來那就不得了了。即便不貪汙,通過勾結民間資本商人,進行利益輸送都是很大的問題。不過反腐也比較容易,在嚴格的反腐製度下,能弄到錢也算是他們的本事。
    而且當前這些國企老總的去留,都是看他們能否服眾,能否將國企經營好。經營不好的滾蛋,不能服眾的也滾蛋。
    經營不好國企,那就是無能。國企畢竟是壟斷性的,在市場壟斷的前提下還賺不到錢,不是無能是什麽?就算是很清廉,那也是屍位素餐。
    不能服眾必然是以權謀私,服眾的最好方式就是兩袖清風、一心為公,以身作則之下,自然能夠服眾。普通的國企員工就像是一麵鏡子,能很好的把妖魔鬼怪照出來。
    隻要確保帶頭的國企老總沒有問題,再給予較大的權力,下麵的管理層也就不敢亂搞。
    最容易生**的就是這些國企,裏麵的門門道道很多,特別是時間久了,就如同放羊一般,一群熟悉環境的山羊一出羊圈就喜歡到處亂跑,而還不熟悉環境的山羊總是很謹慎。
    當前朝廷在修煉‘內功’,反腐比較嚴厲。而且各國企成立時間也不算很長,有的還是剛剛成立,所以貪腐現象還不是那麽嚴重。
    即便是出現貪腐,實際上也不可能動搖國有企業的根基。那些國企官員又不能公然把贓款拿出來花銷,貪汙多了隻會暴露,要麽跑路要麽被抓。如今大明擁有東亞地區的霸權地位,那些官員想要出逃也沒什麽地方可以跑的。
    四權分立之下,朱由校這個皇帝倒不是那麽累了,很多政務在各部門按照原則處理便可。隻有涉及製度變化,以及高層人員變動、國家政策和軍事方麵,需要皇帝親自過問。
 樓主| 發表於 2023-7-25 20:28:18 |
第398章:普及義務教育
字數:842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盡管朱由校當前不用事無巨細的處理那些政務,甚至很多政務都不需要進行批紅,下麵各部門按照政策和原則進行處理就可以。但朱由校也不能什麽都不管,這樣一來下麵的官員就會認為皇帝好忽悠,再好的製度也會被搞得亂七八糟。
    因此時常派遣一些人員到地方上視察,時常過問一下各部門的工作還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些行為無非就是為了維持製度的正常運轉。
    但相比過去什麽都要批紅來說,算是輕鬆太多了。
    時間漸漸又過去了一年,充滿希望的天啟十一年漸漸來臨,朝廷的財政稅收一路增長到了7億元的規模。
    能有怎麽高的財政收入,還是改革所帶來的成果,新政區域的各省商業稅、農業稅都收了上來,同時海關進出口關稅收入也有了迅猛增長,另外各大國企上繳的紅利有所增加。
    對於新的一年,新政各地百姓總體上是充滿希望的,而不似過去那樣似一潭死水,毫無希望。
    天啟十年朝廷在水利工程建設上完成了較大的規模,各省水利設施工程6續竣工,各流域水患問題減輕,同時農業灌溉麵積也有了巨大的提升,抗災能力大增。
    而在道路的修建上,北方各省公路係統已經形成,省級公路全線修通,而州縣級公路,州縣級公路到處都在修。
    盡管如今已經開始建設鐵路了,但是公路這東西還是有用的,馬車的效率也還算可以。
    即便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有不少國家還在用牛車、馬車往前線運輸作戰物資。
    隻不過鐵路大規模修建之後,公路不會那麽賺錢了。不過鐵路修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把大致的鐵路幹線修建起來,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公路建設總局日後說不定要麵臨一定的虧損,不過這樣的虧損朝廷也必須買賬的。
    新政各省城鎮公共設施的建設也有不少工程竣工,其中基本上不再修建城牆了。
    很多城鎮因為人口的湧入,麵積正在擴大。城牆這玩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展了。
    加上如今北方異族的威脅大大消除,隻剩下了一個經濟被大明商品經濟綁架的蒙古,外部入侵的可能性不大。而在內部,改革之後的朝廷對地方的控製力大大增強。
    鄉鎮政府的成立。加上電報和公路的修通,以及鐵路也開始修了,控製力已經還將進一步增強。另外碰上什麽天災有朝廷賑濟救災,地方上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動亂。


    同時地方政府的武裝力量也增強了很多,每個州縣都有一支武警部隊。每個省還有一支是守備旅,同時隨時能夠從軍區抽調兵力。此時的北方各省,根本沒有流賊的生存土壤。
    流賊隻要出現,就會被政府剿滅。同時那些流賊也沒地方裹挾饑民,如今根本就沒有成規模的饑民存在。
    即便是山賊土匪,也都在朝廷加強了地方控製力和地方武裝力量之後,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內憂外患逐漸平息,戰亂不太可能出現,大部分的城牆已經變成了擺設。不過這些城牆倒也沒有大量拆除,隻是有些城市的城牆阻礙了規劃被拆掉了一些。大部分城牆還是作為‘文物’被保留了下來。
    城門外的土地。則被納入城市規劃,這些土地大部分則掌握在國有房地產公司手上。
    規劃城市建設的時候,這些國有房地產公司光明正大的參與進去的,畢竟是國有企業,不是私有的,構不上官商勾結,絕對是名正言順。
    城鎮公共設施的建設,很好的提高了民生,即提供了就業崗位,又是百姓能夠享有的設施。
    百姓民生在各種政策之下還是非常不錯的。特別是房地產方麵的價格也不算虛高。
    這年頭大明盡管采取了後世的工業區模式,但工業區沒有大量設立,地方政府不用為了開工業區大量支出財政,進而也就不用指望著賣商業用地回本。
    而在那些設立了工業區的城市。因為工業本身就很賺錢,所以成立工業區的話,地方政府不用怕虧本,反倒也不需要靠出賣商業用地來回本。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大明的土地是私有化的,所以操作模式和後世又有所不同。
    加上朝廷對民房的建設沒什麽太大的限製。老百姓購買房子也不需要當幾十年房奴。
    如今普通房地產價格,也就是維持在了一名工人五年收入的水平,而且設施比較齊全。如果是民房,那價格就更低了。
    改革之下的北方各省,百姓能夠實現溫飽,通過房貸可以擁有住房,也算是安居樂業。
    盡管日子可能沒有那些有錢人過的瀟灑,但大部分老百姓對於怎樣的狀況已經很滿足了。
    有個家,就能成立家庭,有收入可以維持家庭生活。
    天啟十年的工業展顯然是十分顯著的,鋼鐵產量已經突破了3oo萬噸,而價格卻是保持穩定,沒有跟隨農產品價格的上漲而提高。普通百姓的收入提高之後,盡管農產品價格也隨之提高,但總體上對食品的消費能力是大大提高的,而對於那些工業產品的消費能力則是有了巨大的提高。
    工廠數量也在天啟十年大大增加,高壓蒸汽機總量上升到了八千多台,其中不乏大型蒸汽機。
    整個北方新政各省,經過一番改革之後,困難群體得到了救濟,普通百姓收入得到提高,溫飽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
    天啟十一年的財政預算上,軍事預算在數年之後次提高,從四千多萬元提高到了八千萬元。
    主要還是提高了軍人待遇,隨著這幾年增紙幣,天啟寶鈔購買力已經逐漸下降,雖然隻是比較緩慢的貶值,但是過去的軍人待遇有點跟不上了,所以提高了軍人待遇。
    同時增加了海軍軍費支出,如今大明大力展海洋經濟,而且海外殖民地都延伸到北美洲了,軍費也必須有所增長。
    另一方麵。則是裝備的研與更新。
    教育方麵的財政支出則上升到了1.5億元,這些錢都是投資給下一代人的,所占財政收入比例逐年上升。內閣經過商議之後,決定將新政各省全部納入義務教育範圍。
    也就是將北方各省。以及海外各殖民地,全麵推廣六年義務教育,學生必須讀完小學。
    教育部也收到了朱由校的指令,義務教育必須嚴格貫徹執行,不管是什麽家庭、什麽收入。也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六周歲入學,十二歲小學畢業,必須上完小學才能進入社會工作。
    同時嚴禁非法雇傭童工,這些小學的孩子可以在暑假期間去做工,但上學期間不能。
    而且雇傭童工,必須申請報備,勞動強度太大,工作環境太惡劣的工作不能雇傭童工。
    同時下令禮部加大義務教育方麵的宣傳,下令教育部在各省展開攻堅。對於那些頑固不讓孩子上學的家長,采取積極勸導、對症下藥。如果是家庭困難無力支付學費的,可以免除學費。對於純粹是因為重男輕女,或者認為上學無用的家長,先進行勸導,勸導無效則使用適當的強製性措施讓孩子入學。
    義務教育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全普及的,所以要加大宣傳,並進行攻堅戰。畢竟這個年代,重男輕女比較嚴重,男孩上學一般情況下比較容易。女孩卻不一定能上學了。
    這兩年在北直隸推廣義務教育,碰上了很多這樣的問題。教育部也算是比較有經驗了。
    之所以要讓女孩上學,主要是隨著工業革命的展,女性勞動力也逐漸變得重要起來。
    傳統的模式下。婦女是不能出去隨便拋頭露麵的,而是一心在家相夫教子。當然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婦女實際上也是非常忙碌的,通常都是在家裏紡紗、做女紅,以及一些婦女能做的事情來賺錢補貼家用。
    但是這樣的模式,已經逐漸不使用工業化時代的需要了。
    婦女同樣可以參與到工業化生產當中。如果被完全禁錮在家庭之中,那麽對勞動力資源的浪費是非常嚴重的。例如紡織廠裏麵,如果沒有女工的話,那就隻能用男工,可是男工未必擅長做這些工作,反倒是適合去做一些勞動強度更高的工作。甚至是大部分工廠裏麵,都是可以使用女工來進行重複性的工作內容的。
    曆史上美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就是把男人動員起來進行戰爭,而工廠內的工人,則有大量的女工代替,整個國家的戰爭潛力飛提高。
    因此提高女性社會地位,解放女性屬於時代展潮流。與傳統是相衝突的,但要馬上提高女權又不現實。
    這年頭人們重男輕女的現象要想扭轉,一時半會也不太現實。這年頭宗族勢力很強,傳宗接代的觀念很重,自家和他家的意識很強。
    同時打個仗可能就會死了一片男人,再加上男人出去做事,在醫療條件不達的情況下,以及人類對抗自然的能力不強的情況下,男人非正常死亡率比較高。加上女人又不容易賺到錢,養家糊口能力不強,這些方麵也是造成重男輕女的重要原因。


    不過隨著生產力的展,重男輕女的觀念也會逐漸改變。一是生產力提高了,出現的工作崗位增加了,女人也能賺錢養家。二是醫療水平和對抗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男性非正常死亡率降低。
    同時交通條件的改善,嫁出去的女兒也能時常回娘家走動等等,都會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重男輕女的現象就會隨之改變。
    可以說中國人對這方麵還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後世的中國大部分地區重男輕女的現象都不是那麽嚴重。隻有一些宗族勢力很強的地方,例如閩南、廣東一帶,重男輕女的現象會比較嚴重一些。


    朱由校正考慮著要不要搞一搞女權運動,不過想想還是算了,這事情隻要官方願意雇傭女工,例如國企願意大量招募女性員工,女性地位自然會越來越高。同時在法律上進行一些保障,時間久了風氣自然就變了。
    拔苗助長,反倒過猶不及。
    男為陽,女為陰。男主外、女主內。傳統的模式也不是沒有好處,女人可以專心照顧家庭,是一個家庭的靈魂。
    提高女權,鼓勵女性參加工作。實際上也是損害了小家庭的利益,來增加國家利益。
    實際上中國人在男女地位方麵,是永遠不可能如同後世西方那樣,達到真正的平等。反而是很容易走上‘市場化’道路,當女性處於賣方市場的時候。女性地位反而很高,就如同後世的中國一樣,男人的需要承擔的義務要比女人多,而不是普遍的共同承擔。
    說白了就是資源緊缺,女人也是社會必須資源,這樣的必須資源一旦出現缺口就變成了緊缺資源,緊缺資源擁有賣方市場,需求方相互競爭之下,地位自然被拔高。


    就如同印度一樣,低種姓為了嫁給高種姓。女方家庭願意支付嫁妝,上層階級影響下層階級,逐漸形成一種普遍風氣。
    中國人看不懂印度那種奇葩的風氣,同時西方人也看不懂中國風氣。
    此時大明顯然不太可能形成後世那種風氣,也不太可能形成印度人那樣的風氣了。
    因為大明如今顯然不會太缺女人,盡管可能會重男輕女,剩餘的女性會更少。但是海外有資源流入,正所謂足則讓、不足則爭。競爭環境相對寬鬆的情況下,婚配過程中女性地位不會被搞得太過虛高。
    另外一個則是上層階級對於女性資源的過度占有,也會造成很大的社會矛盾。實際上貧富差距大會引起劇烈社會矛盾。很大原因也是因為女人。


    大明此時通過外部商業掠奪的模式,從海外引進了這方麵的資源,相當於是將內部矛盾轉移到了外部,變成了外部矛盾。
    而在上層階級過度占有資源方麵實際上是有限製的。正所謂物極必反,大明雖然允許納妾,但往往意味著限製比較大。而嚴格執行一夫一妻製度,限製死了,反倒是變成了沒有限製。
    在一夫一妻製度下,大家都去當二奶、小三了。等大家都習以為常了,也就漸漸不以為恥了,開始笑貧不笑娼了。而且通常都上行下效,權貴們都家裏一個,外麵養著好幾個,那些第一批富裕起來的群體一看,咱也可以啊!
    反倒是如今大明在允許納妾的製度下,給人當情婦是被人們非常看不起的。即便是給人當小妾,也屬於不太風光的行為。
    如今北方改革之後,隻有勳位或官職達到七品以上才能納妾,又或者年過四十而無子者才能納妾。
    即便是納妾,也是有節製的。不可能如同後世一些官員包養幾十名情婦那麽荒唐,即便是皇帝,也不是每個皇帝都會玩上幾十個女人,所謂後宮佳麗三千,不過是比喻女人多的虛數而已,一些自律、專情的皇帝根本不會亂搞。
    納妾製度放在了明麵上,反倒不會有那麽多女人願意被人包養。同時包養情婦的男人,是受到社會指責的。如果是商人的話,那麽朝廷盡管不會對商人采取什麽懲罰措施,但在百姓日子過得不錯的情況下,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給人當情婦的,就算是當小妾都不太願意。隻有家庭比較困難的,那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朝廷也沒什麽好管的,除非是公然幾女同居共侍一夫,或者是登記兩次,公然踐踏婚姻法,那就是重婚罪了,朝廷就能管了。
    但是對於那些有官職、有勳位的群體來說,朝廷就管得著了,一旦曝光出來就會受到懲處。
    在這樣的製度之下,上層階級對於這方麵的資源的占有是受到限製的,不會無限展。
    隻要女人方麵不會引太大的社會矛盾,老百姓能夠正常的組建家庭、生活下去,那麽即便貧富差距比較大,社會矛盾也不會太劇烈。
    如今大明經過一番改革,財富分配更加公平了一些,加上開始掠奪外部資源,新政地區的內部矛盾已經緩和了許多。拜金主義與仇富心理有所下降,不再如同過去那麽極端。
    總的來說,朝廷如今在鼓勵女子參加工作,國企大量招收女工,日後甚至將會開放女性參加公務員考試。隻要官方機構、國企普遍出現女人的身影,自然就會潛移默化的影響普通百姓的觀念。而官方技工和國企因為待遇比較好,也肯定能夠招收到女人,總有人願意來。
    義務教育是為了讓工人能夠跟得上工業革命的腳步,隨著工業革命的展,工人起碼得要能夠識字,才能勝任日常工作。要讓女子普遍參與到工業生產之中,也必須有一定文化,把女孩送進學校進行義務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工業化時代,國家不要求工人知道得太多,所以每個工業化國家,都是施行不同程度的愚民教育。所以擁有基本文化,甚至很多大學生,實際上和古代文盲基本上也沒什麽區別,依舊處於盲流的級別。傳統的文化精髓,在教育係統裏麵是接觸不到多少的。
    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愚民方式,例如美國的教育係統,其主要目的就是如同工廠化一般的培養出合格工人,潛移默化的灌輸各種有利於資本家的觀念。而真正能掌控核心權力的人才,則是從資本家的後代中培養的。
    朱由校穿越前也是個普通人,所以還沒那麽黑心,六年義務教育盡管在目的上有為了工業化展的需求。但在教材編寫方麵,還是加入了一些真正能夠改變普通階級子女人生高度的好東西,是以真正展教育的心態去搞教育,沒有一味的為了鞏固統治,或者迎合資本去搞愚民。
    之所以不亂搞愚民,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看管了文明的興衰,後世中國那麽多苦難,主要還是文明衰弱導致的,滿清留下的大坑填了許多年。
    沒有什麽永恒的王朝,隻有相對永恒的文明。朱由校展教育的本質目的不是為了強求朱家王朝能夠千秋萬代,而是為了振興這個民族,讓這個文明繼續延續下去,免受異族的侵略與壓迫。
    隻要把民族振興起來,讓內部變得更加文明,若是日後朱家皇帝失德,政權更迭的過程中,也不會再如同過去那麽血腥暴力。也許是君主立憲,也許是皇帝退位,起碼能夠全身而退。
    振興一個民族,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展教育,為了展教育,朱由校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他不知道在穩住了明王朝的政權之後,一旦進行大規模的教育會不會加明王朝的滅亡,因為改革者往往都是在給革命者鋪平道路,但這並不影響朱由校的理念,明王朝能否延續不那麽重要,重要的還是這個民族能延續下去。
 樓主| 發表於 2023-7-25 20:28:39 |
第399章:鐵路時代
字數:611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天啟十一年,春節。
    新政各省喜氣洋洋,新政改革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希望和活力,年前的消費市場非常火爆。
    攢了一年錢的老百姓,在年前的消費總是最爽快的。
    市場上有從鎮東省運回來的漁產,有從台灣和南洋運回的蔗糖,還有從南洋運回來的各種熱帶水果,以及各種香料。
    本地生產的蔬菜、肉類以及水果、農副產品也有大幅度的增長,工業商品數量更是有了巨大的增長,棉襖、棉布、毛紡產品供應充足,各類生活用品種類增長,百姓收入也有顯著的提高,民生大幅度改善。
    官方行政效率提高,也不敢明目張膽的欺壓百姓,普通百姓對官府的印象大為好轉,矛盾顯著改善。
    新政各省百姓在那些讀書人和士子的帶領下,在春節時期對皇帝展開了一係列的歌功頌德活動。
    如今新政省份的讀書人和士子,對皇帝的新政已經從過去的排斥變成了擁護和讚頌,情況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之所以如此,還是因為朱由校為讀書人提供了更多出頭的機會。過去的大明,讀書人隻能通過科舉出頭,即便是中了舉人,如果沒有門路也很難當官,一般隻有中了進士才能進入仕途。


    如今想要進入仕途的渠道就多了,一方麵讀書人可以棄筆從戎考取皇家軍校,雖然要求極為嚴格,不僅對文化有需求,對身體素質也有需求,訓練也很辛苦,但畢業之後就能進入軍事係統擔任軍官,每年招收的人數和科舉有一拚,科舉還是三年舉行一次。這些考取軍校的軍官,通常起點會比較高。軍校還有一部分學員則是軍中立功之後送來進修的將士,這一類則是從基層往上爬上來的。


    如今大明的軍官盡管不再像過去那樣可以擁有家丁。油水也沒那麽充足,但是待遇卻是很好的,而且如今朝廷大軍南征北戰,立功的機會很多。而且高級軍官是享有國有資本財團紅利的。
    這些讀書人還能考取皇家科技大學,皇家科技大學培養出來的學員,一方麵以科研入仕,進入農業部、工部之類的部門,一方麵可以專心發明創造。很可能一夜暴富。


    同時還能考取政法大學,這又是科舉和公務員考試之外的另一種渠道,不過這個渠道不招收商人子弟,同時這是漢皇黨的大本營,要想考取政法大學,必須了解漢皇黨的黨綱、黨紀和各項宗旨。說白了,政法大學畢業出來的官員,最基本的技能就是要懂得維持國家穩定繁榮的大原則,不論碰上什麽事,都得按照這個大原則去辦。這是一個統一思想、原則的地方。
    還有一個入仕途徑就是考取工商大學。畢業之後很容易進入國企,成績優異的話鍛煉兩年就是國企領導。即便不能進入國企,畢業之後也很受民間企業的歡迎,都是高薪聘請。
    再加上科舉和公務員考試,一共有六種入仕途徑。
    科舉在這些入仕途徑之中已經占比很小,不過科舉依舊算是‘最高榮譽’,吏部、禮部、都察院的官員任用主要還是從科舉進士中選取。
    盡管舉人、進士和官員的免農業稅特權被取消了,而且領取俸祿還要交稅,但是機會卻是變多了,對於那些原本無望入仕的讀書人來說。他們對於這樣的製度是舉雙手歡迎的。
    而且在新政改革之後,官員數量大幅度增加,這樣的特權顯然是不可能維持的。朝廷的人才選用,從高度壟斷變成了更加開放式的進行。自然是受到了廣大讀書人的歡迎。
    即便那些讀書人不能進入仕途,也可以進入教育係統教書,而且工商業繁榮發展之後,對有文化的讀書人需求量大大增加,那些沒有考上科舉的讀書人,也可以選擇投身工商業。
    如果能進入仕途。在********的製度下,生活無憂,還能做喜歡的事業。特別是有大量基層公務員、官員,他們很多出身不高,如果為人正直,他們熱愛的還是為人民做貢獻。
    隻是以前朝堂**,入仕機會不多,這種人很難出頭,根本沒有舞台給他們施展一腔抱負。
    如今他們獲得了一個可以奉獻力量的平台,加上皇帝在反腐方麵抓得極為嚴格,碰上官場**他們也敢站出來把事情鬧大,反正上麵有皇帝撐腰。
    一大群為官正直清廉的官員在朱由校的力挺之下,迅速在官場上崛起,紛紛加入漢皇黨,開始占據主導地位。
    盡管官場之中還存在很多投機分子,但在這些正直官員的壓製下,這些投機分子提心吊膽,即便是貪腐也要偷偷摸摸,更是不敢明目張膽的欺壓百姓。有時候即便不貪汙,不欺壓百姓,屍位素餐站著茅坑不拉屎也有危險。
    很多投機分子見當官也沒太大的‘錢途’,有的幹脆辭官回家了,有的貪官汙吏怕被查出來,也在改革開始之後辭官了。
    官場風氣隨著漢皇黨的崛起,開始迅速好轉,獲得了百姓的普遍認可。
    正義開始占據上風,正直的人敢於挺直腰杆說話,這就是盛世的征兆。這世間本就是陽主陰從,一旦陽性的力量被陰性壓製不敢出頭,那必然意味著‘陰陽逆轉、天地倒置’,是要天下大亂的節奏。
    至於那些反對這樣的官場利益分配模式的士族,在北方的力量並不算強大,士族力量最為強大的還是江南地區。
    皇帝登基十年,民間趁著春節,也舉行了各種慶祝活動,民間甚至開始流行給皇帝立長生牌,****供奉不斷。
    內閣首輔在接受報社采訪的時候,不禁感慨道:“聖君登基以來,已有十載春秋。昔神宗皇帝駕崩,朝堂奸臣當道、東林逆黨把持朝政,謀劃紅丸案謀害先帝,又悍然發動移宮案企圖挾持天子。聖君登基之初,虎狼環飼,方閣老亦被排擠而去,可謂四顧無援。備受欺淩。時民生困苦,盜賊四起。地方大災多以人相食,賣妻鬻子、顛沛流離。遼東亦兵敗連年,連失鐵嶺、遼陽、沈陽重鎮。朝廷財政亦連年入不敷出。無力維持局麵。後聖君臥薪嚐膽,編練新軍、改善財政、選拔忠良,一路披荊斬棘。”
    “昔日兵敗連年,今兵事捷報連傳,向北擴土至北海。向東擴土至美洲之地。向西收複西域故地,擴土四千餘裏。擊西洋紅夷,南洋、澳洲之地皆為王道樂土。昔日百姓困苦,今新政各省百姓溫飽無虞、安居樂業,教育之盛況亦曆代所為有也,聖君之文韜武略,可謂世間罕有。今日之局麵,為十年之功,實屬不易。”
    一番歌功頌德,再度將朱由校的威望拉高了幾分。同時再度將東林黨踩了幾腳,簡直是要讓東林黨永無翻身之日的節奏。
    若是過去,這樣踩東林黨還沒那麽容易。如今卻是有了明顯的對比,東林黨不是說如今奸臣當道嗎?皇帝昏庸嗎?
    那為什麽如今朝廷能打勝仗、為什麽新政地區吏治嚴明?
    不是說朝廷與民爭利嗎?為什麽如今北方新政各省反倒是工商繁榮,而江南地區的工商業卻是開始蕭條。
    這就是差距,那些東林黨可以不承認,但是新政各省百姓能切身感受到這十年來的巨大變化。
    盡管災害依舊不斷,但老百姓的日子卻是好過了,抗災能力也大大增強了。人心不是完全靠嘴上說的,而是看各自感應的冷暖。
    隻要有民心支持。東林黨再如何辯解也無濟於事。
    過去東林黨之所以把持輿論,那是因為上流階級把持了發聲的渠道。如今各大報社紛紛成立,普通百姓也有了發出聲音的渠道。而改革完成之後,朱由校也締造出了一批新的利益階級。一個願意接受當前製度的新利益階級。
    上下一心之下,輿論在北方新政各省已經是一邊倒了,少部分心懷怨念的,也沒什麽辦法了,這個時候跳出來反對新政,簡直就是作死。以至於如今北方新政各省。已經很難在公眾場合聽到反對新政的聲音了。
    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改革之後的財富分配模式,讓普通百姓比較滿意,比他們以前的生活要好太多了。同時新利益階級同樣也很滿意,唯一損害的舊利益階級,他們有的轉入新利益階級,有的已經被淘汰出局了,已經失去了話語權。
    北方各省的局勢,算是徹底的穩定了下來。暫緩擴大改革規模,顯然也是非常正確的選擇。如此一來,極大的鞏固了勝利果實,可謂穩紮穩打。
    春節來臨之際,朱由校也比較忙碌。親自跑去慰問了一些困難戶和烈士家屬,姿態是做得極為到位了。
    地方官員也上行下效,就算不喜歡去,總得做個樣子。
    那些困難群體也得到了朝廷的補貼,也能安心過個好年,讓他們在基本生存權方麵沒有什麽問題。
    熱熱鬧鬧的春節一過,年後選擇移民海外的百姓數量開始大增。更是有大量的年輕人選擇去參軍,或者到技校去學習技能。航海水手和造船業、機械製造業這些方麵的技術是最受歡迎的。
    因為這些技工收入比較高,特別是機械製造和造船。但也有不少年輕人看了官方的宣傳之後,跑去當水手的,希望衝向一望無際的海洋。這些水手常年在海上跑,工資最低都是每月十元,也算是高薪階層了。
    參軍也是那些普通人家沒有受教育機會的年輕人的一個出路,退伍之後朝廷會有轉業政策,隻要在部隊裏麵表現良好,退伍之後進入國企非常容易。
    如果在部隊裏表現立了功,文化也學得不錯,甚至可以送入皇家軍校進修,然後留在部隊擔任基層軍官。
    朝廷已經敞開了各種門路,讓那些肯奮鬥拚搏的年輕人有出頭的機會,力氣能用在正途上麵。
    至於移民的百姓,多是聽說了官方的宣傳,以及各種到海外之後發家致富的新聞,這些消息吸引了他們,希望能夠通過移民海外的方式,改變自己的人生際遇。
    實際上移民海外確實有人能夠發家致富,但並非每個人都可以。環境就像是一麵鏡子,越是純淨的環境,照出來的越清晰。關鍵還是做人,再加上那麽一些運氣,再有足夠的環境,才能出人頭地。
    所以有些好吃懶做的人,即便移民了,依舊是窮困潦倒。隻有那些肯付出和奮鬥的人,再有那麽一些運氣,移民到海外才能發家致富。
    不僅北方移民增加,南方各省的移民數量也在增加。
    南方各省之中,福建算是移民人口最多的省份,大量人口移民到了台灣和南洋各地,還有不少人去了澳洲。
    江南地區的移民在年後則增加了不少,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向海外移民,不少江南百姓跑北方去了。
    還有不少江南的中小資本商人,紛紛跑到北方各省經商。
    年後,北方的鐵路幹線的建設已經開始動工,規模迅速擴大,參與其中的工人數量年後就達到了二十多萬人。
    京津鐵路已經鋪設了一半,年中就可以通車。
    鐵軌和枕木的產能迅速擴大,資金也有銀行的支持,其他各條鐵路幹線隻要路線測繪一完成馬上就能動工。
    大明的軌道軌距標準製定為1500毫米,也就是1.5米,日後修建的火車軌道都將是這個標準,除非是特殊地形和一些島嶼,才可以使用其他規格。
    鐵軌一旦沒有統一標準,貨物就要轉車,運輸成本會被拉高。
    為了加快鐵路建設速度,這些鐵路線經過測繪之後,開始采取多段施工的方法進行施工。
    與此同時,各鋼鐵公司、礦業公司也紛紛在礦場修建鐵路,這些鐵路是負責運輸大宗原材料的貨運鐵路。
    蒸汽轟鳴的時代,隨著這些鐵路的建設,正在快速來臨。
    鐵路建設招工規模每個月都在持續攀升,鋼鐵廠也在開足馬力生產鋼軌,木工廠也在加班加點的生產枕木,然後用一輛輛馬車將材料運往工地。
 樓主| 發表於 2023-7-25 20:29:01 |
第400章:蒸汽輪船
字數:648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一條條工字型的鐵路被鋪設了出來,很多人不知道這是什麽東西。特別是過往商旅,看到馬路邊不遠處的鐵路,紛紛感到驚奇。
    天啟十一年,因為電報民用業務的開放,價格也不算是太貴,一個字隻收費20文錢,這在電報剛出現的年代,算是良心價了。一元錢可以發送一封25個字的電報,即便是普通百姓碰上什麽急事也用得起。
    所以民間對這些新奇事物,也有了一些經曆,雖然不太明白這些鐵路是幹嘛的。很快人們就打聽了到了火車,火車這種東西開始在人們口中流傳了起來,但是很少人見過火車,也不知道知道東西到底有多快。
    不過一些馬車客運商人,此時卻是感覺有點不太妙了。
    此前驛站已經經過一番改革,民間商人可以參與到客運之中,驛站提供沿途食宿,效果還算不錯,大大方便了民間人口的流動。
    終於在年中的時候,第一條鐵路正式通車了。
    京津鐵路,這是一條不算很長的鐵路,而且沿途沒有什麽施工困難的地形,隻要鋪設一個路基,然後把枕木和鋼軌鋪設上去就可以了,修建速度還算比較快速。
    通車當天,火車站幾乎是裏三層外三層的圍滿了人。這是一條雙軌鐵路,一輛火車從京城開出,一輛火車則從天津港火車站開出,兩輛火車幾乎同步發出。


    這兩輛火車都掛上了十節火車皮,火車載滿了旅客,在汽笛聲中動了起來,緩緩的加速行駛,不一會速度提高到了每小時18公裏的水平,就不再繼續提速了。
    顯然這個時候的火車速度並不快,和後世相比那是慢太多了。
    但火車在沿途隻需要進行短時間的停靠補給,除此之外二十四小時大部分時間都在行駛。
    十個小時就能行駛180公裏,即便是騎兵部隊輕裝奔襲,一天的行軍速度基本上也就隻有上百公裏。如果是步兵。一天能日行百裏,也就是50公裏那都算是很快的速度了。
    戰爭過程中,長途跋涉往往才是最不利的因素。一支戰鬥力強悍的部隊,經過長途跋涉之後。如果後勤再跟不上,那戰鬥力就會急劇下降。
    但是有了火車,士兵頂多是坐車有點疲憊,下車之後很快就會恢複過來,同時火車確保了軍事補給。
    火車的出現。在軍事上絕對是有重大意義的,這意味著明王朝可以控製更加遙遠的領土。
    如果是二十個小時,火車能行駛360公裏,相當於是720裏的路程,沿途補給實際上用不了4個小時,火車全速跑一天,扣除補給的時間,行駛個800裏是很輕鬆的,相當於步兵的行軍速度提高了八倍,即便是騎兵也沒有這樣的速度。
    這條鐵路通車之後。從京城到天津,僅需7個小時左右,甚至於當天就能坐個來回,這在過去來說簡直是難以想象的,即便是距離僅有120公裏的路程,乘坐馬車去一趟基本上都要將近兩天的時間。
    火車不僅速度快了,而且效率更高,一次就能運載大量人員和貨物,運輸成本急劇下降。
    相當於天津港的貨物,可以以較低的運輸成本快速運送到京城。京城的貨物也可以快速的運到港口,然後從海陸運往沿海各省和各海外殖民地與貿易港口。
    有了鐵路,地域性的生產分工就可以進一步的明確。運輸那些單價不高的大宗貨物的成本問題就隨之解決。
    東北地區的商品糧可以大量的運輸到關內各省,以及南方的沿海各省。而山西的煤炭。也可以以較低的成本銷售到各省。
    西域的棉花也能以較低的運輸成本運到沿海省份進行紡織,蒙古的羊毛同樣如此。
    各種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價格都可以降低下去,商品競爭力馬上就能迅速提高。海外貿易可以進一步的擴大,大宗商品產地也可以擴大生產規模。
    商品也可以大量製造、銷售。
    商品就是財富,財富生產規模大了,再搞好財富分配。底層老百姓自然也就富裕了,民生自然也就改善了。
    這就是發展的目的。
    朱由校見裝車還是用人力抗包,火車站和碼頭上都是大量抗包的工人。隨即下令研究蒸汽吊機,進一步改善運輸效率。
    當然現在還沒有汽車,集裝箱這東西還沒辦法搞出來。或者說也可以整出來,不過火車要修到港口裝船的地方,這年頭的火車都是直接修進工廠門口和港口的。但集裝箱的裝卸,需要較為複雜的配套,暫時沒什麽搞頭。
    不過若是有吊機,即便是散吊,也就是一次性吊個二三十包的貨物,效率也能進一步的提高了。
    蒸汽吊機也不是什麽技術很複雜的東西,隻要運用機械原理,加上蒸汽機驅動就可以。
    以當前大明積累下來的機械水平,完全可以實現了。而且政府出資研發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完全不需要擔心人力、物力以及其他各種資源的不足。
    天津工業區和京師工業區算是最先享受到這樣的技術進步福利的區域,工業區內的國企工廠和民資工廠很快就嚐到了巨大的甜頭。
    如果鐵路能夠遍布整個大明,這將意味著商品能夠銷售到更遠的地方,能有更加廣闊的市場。
    過去一家工廠的商品,因為受到運輸條件的製約,商品賣到一定距離之後,就會因為運輸成本的上升而失去競爭力,如今卻是不同了。
    商人們迫切的需要更多的鐵路,紛紛加入了支持鐵路修建的行列之中。大明鐵路公司也是在證券交易所吸納民間資金進行發展的,很快股票熱就形成了。商人們為了加快鐵路建設,紛紛投資鐵路。
    同時京津鐵路開通後,很快就形成了盈利。
    鐵路的客運效率很高,速度快,而且一次性運的人也多,客運方麵利潤很高。價格上與馬車客運相差無幾,這是暴利的原因。但即便是這樣的高價,還是有大量的客源乘坐火車。因為火車更快,而且也比較平穩。
    同時在貨運上也產生了較高的利潤,這讓投資回報率上升到了13%的水平,受到了投資者的追捧。
    鐵路建設此時不僅有中央撥款。還有銀行貸款支持,更有民間資金吸納上來,在建設資金上可謂是充分保障。
    在這樣的情況下,鐵路建設規模迅速擴大。
    戰略鐵路迅速動工建設,鐵路建設已經成為了整個新政地區的頭等大事。不管是商人還是民眾。都開始迫切希望鐵路能夠鋪設到各省。
    鐵路不僅對商人來說意味著更大的利益和機會,對於普通民眾來說,同樣也是極為方便的。
    在過去隻有馬車的時候,跨地區外出是很不方便的。而如今出現了大量的農民工等群體,隨著工商的繁榮,流動人口也隨之增加。
    有些移民和外出打工的工人,回到家鄉一趟都不是很方便。
    有了火車之後就很方便了,不用擔心沿途食宿問題,速度還比較快。而且隻要不是一定程度的自然災害,火車是風雨無阻的。
    隨著蒸汽機應用到生產中的規模越來越大。商品也被大量的製造了出來,交通問題就很突出了。
    鐵路的出現,可謂是解決了這一問題。
    不過問題還沒有徹底的解決,因為海運的效率,依舊有點跟不上工業發展的速度了。在天津港,第一艘輪船在天啟十年也被製造了出來。
    輪船這東西,也沒太多技術性的東西。無非是用鋼鐵打造船體,同時把蒸汽機安裝上去帶動螺旋槳,從而產生動力,推動船隻前進。


    所以輪船這個東西在高壓蒸汽機出現之後。也很快成功的被製造了出來。製造出的第一艘蒸汽輪船噸位不大,不過是一艘五百噸級的‘小火輪’。
    這種級別的輪船,確實隻能稱之為‘小火輪’,這種小火輪在河道中倒是很有優勢。能夠深入河流上遊,如果有大量這種小火輪,本土的長江上遊地區的水運效率可以大大提升。


    這艘小火輪能夠裝載的貨物也不算太多,船隻噸位每提升2倍,所需的推動力隻會提高1.5倍,所以船隻是越大載貨量越大。特別是對於使用蒸汽機動力的輪船來說。船隻越大意味著動力係統和儲存煤炭所占的空間比例越小,運輸貨物的船艙比例就越大。同時越大的輪船,在海上的抗風暴能力越強,越安全。
    電報發到京城,朱由校大喜過望。
    “太好了,有了輪船,大明還不橫掃世界。”朱由校神色振奮,之前不斷向海外擴張、移民,商品不斷向外出口,但都因為海上運力的不足,進展比較的緩慢。一年一年過去了,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也隻有如今這個局麵而已。
    實際上這殖民效率和開發效率已經很快了,隻是在穿越者看來,確實很慢,而且什麽都不方便。
    帆船出海有種種限製,季風等等,雖然使用側帆可以逆風航行,但速度又比較慢。同時西方人的那種船型,人員在船隻上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還比較顛簸。但中國傳統船型卻受限於帆船材料等問題,一直提升不上去。
    如今有了蒸汽輪船,那麽問題就解決了。
    船隻不再使用風帆了,不用看季風的臉色出海。同時中國傳統船型反倒更科學,非常適合安裝蒸汽動力,舒適度大大提高,出海環境不再那麽惡劣了。有助於出海活動和移民活動。
    而且蒸汽輪船的速度也大大提升,海上運輸效率將會大大提高。
    有了第一艘輪船,還怕沒有第二艘?
    朱由校立即下令造船廠建造噸位更大的蒸汽船,隻要這蒸汽船的噸位提升上去,海運效率又將大大提升。
    到時候海外移民就方便了,商品出口也方便多了。
    “看來對外戰略又得變一變了。”朱由校思考了起來,蒸汽輪船的出現,必然能夠解決商品運輸問題,到時候大明將需要更大的商品市場。
    如今距離最近的一個龐大的商品市場,自然也就是印度了。
    此時的印度,還被蒙古人成立的莫臥兒王朝統治,既然莫臥兒王朝能統治印度,大明為何不能?
    一個武力征服印度的想法很快就出現在了朱由校的腦海之中。
    要想征服印度,實際上是比較簡單的。印度這個國家,基本上都是什麽阿貓阿狗進去都能統治一段時間。
    之所以會如此,還是因為印度是由數百上千個土邦構成的政治結構,外來入侵者不可能消滅掉這些土邦,一旦奪取了中央統治,最終的結果都是和這些土邦打成一片,大家繼續過以前那種製度。
    地方管理大權還是掌握在那些土邦家族手中,這些家族很多都是千年世家,類似於中國隋唐之前的那種門閥世族,但地方割據權利更大。
    作為中央統治者,如果要徹底征服印度,那代價就太大了。一旦那些土邦人人自危,奮起反抗之下,那力量絕對是無比巨大的,外來的入侵者根本沒辦法把印度整個吞下去。所以印度的曆代統治者,都是讓這些土邦管理地方,然後抽取稅收。
    而對於中央政權的更迭,那些土邦世族是不太關心的。所以在戰場上,他們不可能真正拚命的賣命。
    這也導致了印度對外來侵略者的抵抗力量非常薄弱。
    既然蒙古人能統治印度,大明為何不行?即便莫臥兒王朝如今處於興盛時期,那又能如何。
    後來的英國之所以能夠統治印度,實際上也是發現了印度的統治結構問題,在戰場上收買了土邦軍隊,讓土邦軍隊臨陣倒戈,這才一舉擊敗了莫臥兒王朝,然後簽訂了一係列的條約,持續的給莫臥兒王朝放血,當鮮血被放幹的時候,就把莫臥兒王朝一腳踢開,開始直接統治印度,與地方土邦簽訂條約。
    要想真正的、徹底的統治印度,那確實要花費很大的代價,朱由校也不是印度百姓的救世主,沒那個必要去花費那麽大的代價去印度‘削藩’、滅掉那些土邦。但以大明如今的實力,想要擊敗印度中央政權卻不是難事。
    就在朱由校計劃著準備對印度下手的時候,鴻臚寺那邊卻是傳來消息,有蒙古人向使館告密,發現了建奴殘部的蹤跡……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5-12 01: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