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4484|回覆: 88

[拯救地球] 人類引發的生態災難/更新 : 『福壽螺』,『薇金菊』入侵

    [複製鏈接]
簽到
860
發表於 2012-3-2 03:18: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本帖最後由 wongwah 於 2012-3-3 16:02 編輯

生態入侵
000.jpg
在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動物物種的出現會打破原來固有的生態循環系統,由於人類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把某種生物帶入適宜其生長繁殖的地區,其種群不斷擴大,分佈區逐步擴展,造成的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或削弱的現象,有時甚至給當地環境帶來壓力和災難,造成生態系統退化。


63-64樓更新 :谷村富郎師兄分享了『福壽螺』,『薇金菊』入侵,敬請大家欣賞


野兔侵略者
1.JPG
兔子並不是澳大利亞土生的,在1859年以前,那裏還沒有兔子。但在那一年,有一個農民從英格蘭帶來了一群野兔,共有24隻。他完全沒有料到,他的這一舉動將要引起一次農業災害。
1859年,墨爾本動物園從英國運來24隻兔子供人觀賞。不料,1863年動物園失火,倖免於難的兔子逃到草原上。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不僅飼草豐美,沒有天敵,而且野兔的繁殖非常快,一隻雌兔一年能產25隻兔仔。成了兔子的天堂。到1928年,兔子數量狂增至40億隻,遍及澳大利亞的2/3地區。牠們吃莊稼,毀壞新播下的種子,啃嫩樹皮和牙,並且打地洞損壞田地和河堤。牠們消耗了牧場牧草和大量灌木,使畜牧業面臨著滅頂之災。問題還在於兔子破壞了植被,又引起了水土流失。

2.JPG
為此,澳大利亞政府動用軍隊,全副武裝出擊,對兔子進行殲滅,但收效甚微。隨後,牠們又對兔子採取了更殘忍的細菌戰。1951年,從南美引進一種能使兔子致死的病毒,讓兔子染上病毒傳播,結果99%以上的兔子病亡,兔害基本消除。可是少數大難不死的兔子對病害產生了抗藥性,於是又重新迅速瘋狂地生兒育女。1993年兔子再次達到4億餘隻,澳大利亞“人兔之戰”至今仍在繼續。
 樓主| 發表於 2012-3-2 03:18:5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wongwah 於 2012-3-2 06:25 編輯

體型巨大的甘蔗蟾蜍
0.jpg
甘蔗蟾蜍(學名:Bufo marinus)是澳大利亞環境生態的頭號大患之一,牠們超強的生命力不但像瘟疫般蔓延整個北部,甚至嚴重威脅原生物種的生存數量。
1935年,澳大利亞將甘蔗蟾蜍從海外引入該國東北的昆士蘭州,用來對付吃甘蔗的甲蟲。


1.jpg
甘蔗蟾蜍的引進開始是為了控制野兔的瘋長,增長到一定數量,又被放進昆士蘭甘蔗種植園,以控制蟲害。到1937年,超過6萬隻年幼蟾蜍被用於捕食昆蟲,但甘蔗園無法將牠們圈住,牠們經常跑出來傷害其他動物和植物。這種甘蔗蟾蜍眼睛後面和背上的腺體能分泌一種乳白色毒素,這種毒素對很多食肉動物具有致命殺傷力。

3.jpg
這種兩棲動物開始慢慢向澳洲西部挺進。現在牠們被認為是入侵物種,這些蟾蜍已經殺死大批澳大利亞巨蜥,幾種蛇和鱷魚。

2.jpg
甘蔗蟾蜍可長到15英寸長,周圍的任何東西牠都吃,無論是死的還是活的。
甘蔗蟾蜍是澳大利亞政府環境政策的頭號錯誤之一,造成生態浩劫的慘重程度可與該國家野兔的引進相提並論。


4.jpg
淡水鱷魚正在吃有毒的甘蔗蟾蜍


5.jpg
維多利亞河中四處可見中毒死亡的鱷魚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 03:18:58 | 顯示全部樓層
數量驚人的八哥
1.jpg
1890年,紐約市一位名為尤金.施福林的著名藥品製造商是莎士比亞的崇拜者,一天,他走到中央公園,放飛了60隻從外地買來的歐洲椋鳥-八哥。第二年,他又放飛了40隻八哥。因為八哥是莎士比亞戲劇中提到的鳥,他想讓美國人也能看到這種鳥。難道這不是好事嗎?

但事與願違,八哥繁殖得太快,導致天空中黑壓壓一大片,非常嘈雜,居民們被吵得煩躁不安,這是施福林始料不及的。據說,如今,八哥每年造成美國的農業損失高達8億美元,還導致大量的飛鳥與飛機碰撞事件。

2.jpg

3.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 03:18:59 | 顯示全部樓層
鼠島

鼠島.jpg
據統計,老鼠已經入侵了世界上90%的島嶼,並造成了島上超過60%的鳥類和爬行動物的滅絕。最著名的鼠島是美國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島。1780年,挪威的大量老鼠從一艘失事的日本船上竄出,跑到一個島上。很快,由於島上沒有樹木,海鳥的數量急劇下降,這裏成了老鼠的樂園。鼠島之所以著名,是因為牠是美國政府用於保存棲息地,抵制外來入侵物種進行的一項實驗。

2008年,一包一包的老鼠藥灑遍了整個11平方英里的鼠島。在2009年的6月,生物學家宣佈鼠島上的老鼠暫時得到了控制。
鼠島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 03:19:0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wongwah 於 2012-3-2 06:27 編輯

食肉的蛇頭魚
01.jpg

鱧魚(Snakehead fish)又稱蛇頭魚.烏鱧(Northern Snakehead),又稱北方蛇頭魚。
02.jpg
03.jpg
蛇頭魚(Snakehead fish)源於中國,又稱生魚,在亞洲是常見食用魚。近年來它在美國媒體上可說是惡名昭彰,「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節目甚至拿「酷斯拉」一詞做文章,把嚴重侵略北美河流生態的鱧魚冠上「魚斯拉」(Fishzilla)的可怕綽號。

04.jpg
原本被引入美國當做寵物魚或觀賞魚的鱧魚,遭到部份飼主丟棄到河裏之後,大量掠食當地魚類等生物,嚴重破壞生態平衡。
據美國農業部資料,鱧魚最早入侵美國河流的書面紀錄是2002年。當時馬里蘭州發現了一隻烏鱧(Northern Snakehead),又稱北方蛇頭魚。
直到今天,美國東部沿岸從麻薩諸塞州、紐約州、賓州、北卡羅來納州一直到佛羅里達州,都證實有蛇頭魚在河流出沒。靠近芝加哥的密西根湖及遠在美國西岸的加州銀木湖(Silverwood Lake),也都證實有蛇頭魚的出現。

05.jpg

06.jpg

07.jpg
蛇頭魚的可怕之處在於,一旦牠們在一個池塘或是湖泊中大批滋生的話,牠們會吃掉所有能夠發現的目標。蛇頭魚的獨特之處在於,牠們擁有一個特殊的呼吸系統,可以在水面上呼吸空氣。當旱季池塘幹涸後,牠們能夠憑借特殊的呼吸系統,在無水的情況下蠕動身體越過陸地,去尋找新的池塘,最長可堅持四天。

08.jpg
蛇頭魚最長有3英尺(約合0.91米)長。
09.jpg
有些地方政府曾經在整個湖泊中投毒,就是為了徹底殺死潛伏於爛泥中的蛇頭魚。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 03:19:01 | 顯示全部樓層
蜜蜂殺手

蜜蜂殺手.jpg
殺人蜂也叫“非洲化蜜蜂”,牠的毒性很強,甚至可以蜇死人和動物,殺人蜂的名字由此而來。殺人蜂事實上是一種雜交蜜蜂。科學家為了改良歐洲蜜蜂的生存能力,他們於1957年從非洲引進了26隻坦桑尼亞蜂王進行雜交實驗。然而,由於管理人員的疏忽,26隻坦桑尼亞蜂王從實驗室中逃走,並很快與當地野蜂交配,然後產下雜交蜜蜂,這些雜交蜜蜂比純種的蜜蜂更能適應當地環境和氣候。於是就產生了令人恐懼的殺人蜂。
由於殺人蜂生命力強,繁殖速度快,牠們已經在世界許多地區大肆漫延。又由於牠們的攻擊性強、毒性大,因此牠們在這些地區形成了災害。2007年,人們在美國新奧爾良地區發現了殺人蜂。2009年,殺人蜂又開始出現於猶他州境內。在南美地區,殺人蜂的漫延速度更是快得驚人。然而,人們至今仍然未能找到有效措施制止殺人蜂的繼續漫延。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 03:19:02 | 顯示全部樓層
紅火蟻
紅火蟻.jpg

紅火蟻0.jpg
紅火蟻原分佈於南美洲巴拉那河 ( Parana ) 流域, 包括巴西、巴拉圭與阿根廷等國家,在二十世紀初因檢防疫上的疏失而入侵了美國南方。這原本不起眼的外來紅火蟻,卻造成美國在農業與環境衛生上非常重要的問題與經濟上的損失。目前在美國南方已有12個州超過 1 億公畝的土地被入侵火蟻所佔據,對於美國南部這些受侵害地區造成經濟上的損失,每年估計約數十億美元以上。

紅火蟻1.jpg

紅火蟻2.jpg
入侵火蟻早已惡名昭彰。成群的紅火蟻入侵住房、學校、草坪等地,與人接觸的機會較大,叮咬現象時有發生。火蟻 (Fire ant) 的名稱便是在描述被其叮咬後如火灼傷般疼痛感,其後會出現如灼傷般的水泡。其尾刺排放的毒液可引起過敏反應,甚至導致人類死亡。入侵紅火蟻同時也啃咬電線,經常造成電線短路甚至引發小型火災。
研究人員嘗試多種方法來應對紅火蟻的大規模入侵,比如使用殺蟲劑、設法讓螞蟻避孕,減少其繁殖數量。

最近,研究人員更青睞一種生物防治法,即用寄生蚤蠅來殺死紅火蟻。
紅火蟻3.jpg

紅火蟻4.jpg
寄生蚤蠅會將卵產在入侵紅火蟻工蟻的身體,孵出之幼蟲會在入侵紅火蟻的頭部取食,最後工蟻將會斷頭死亡,寄生性蚤蠅幼蟲在入侵紅火蟻頭部化蛹,四周後羽化為成蟲。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 03:19:03 | 顯示全部樓層
繁殖超強的東灰松鼠
東灰松鼠困擾著英國政府,據英國法律,民眾可採取一切手段對東灰松鼠進行捕殺,甚至蒸煮吃了牠們。查爾斯王子也呼籲消滅東灰松鼠刻不容緩。據悉,東灰松鼠身上會釋放致命的病毒,傷害到與之接觸的動植物。
01.jpg
在人們眼中,松鼠無疑是這個星球上最可愛的生物之一。但是英國正在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屠殺灰松鼠運動,議員們甚至鼓勵孩子們吃灰松鼠肉,理由卻是為了保護松鼠―英國紅松鼠。

02.jpg
紅松鼠是英國的象徵,因此政府不遺餘力地保護牠。故意殺害紅松鼠或破壞牠的巢穴是犯罪行為。


位於英格蘭西北部海岸的湖區是英國首屈一指的旅遊勝地,也是一場“新百年戰爭”的最前線。這是一場齧齒動物之間的戰爭:19世紀從北美洲引進的灰松鼠從英格蘭南部發起進攻,逐漸擴張,而英國本土的紅松鼠則節節後退,大片領土失守,現在隻能生活在蘇格蘭和英格蘭邊遠地區,如諾森伯蘭郡。
03.jpg

04.jpg

05.jpg
紅松鼠的慘敗並不讓人意外。與牠們相比,灰松鼠個頭更大,更加吃苦耐勞,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沒有那麼高。灰松鼠能吃新落下的橡果,但紅松鼠不能;灰松 鼠敢於跑過開闊的草地,紅松鼠不敢;灰松鼠更善於社交,愛在人群居住地找食,紅松鼠則遠離凡俗,像個隱士。
但真正令灰松鼠所向披靡的是牠身上攜帶的一種“生化武器”,一種被稱為松鼠皰疹(squirrelpox)的病毒。這種病毒對灰松鼠本身似乎毫無影響,但對紅松鼠來說卻是致命的。被傳染的紅松鼠發起病來非常可怕:眼部、耳部、鼻子周圍的軟組織都將潰爛,短短兩周內就會死亡。研究者經檢測發現,病毒爆發區內紅松鼠數量下降的速度是非爆發區的17到25倍。 結果,短短幾十年內,紅松鼠就陷入了絕境。據統計,目前英國隻剩下約16萬隻紅松鼠,卻有200多萬隻灰松鼠。如果人類不出手,紅松鼠估計在10年之內就會銷聲匿跡。

06.jpg
在攻擊前,灰松鼠張牙舞爪,看上去像是在向鴿子怒吼

07.jpg
灰松鼠撲上前去,對鴿子發動攻擊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 03:19:04 | 顯示全部樓層
氾濫成災的亞洲鯉魚
亞洲鯉魚,又稱為銀鯉,可以長成重量超過100磅的大魚,但這是以破壞生態系統為代價的。最初,引進牠是為了清理美國南部鯰魚池的海藻。由於數量增多,一些鯉魚溜進了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在這裏,牠們迅速氾濫成災。
引狼入室的悲劇

01.jpg
1963年,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局主動到亞洲尋找魚種,把亞洲鯉魚引進了阿肯色州。引進的目的,是為了取代化學藥劑,用生物方式控制氾濫的水生植物。由於效果相當不錯,很多養魚場紛紛效仿,把亞洲鯉魚作為一種絕佳的天然池塘清潔員大量繁殖。
但是很快這些鯉魚就開始掙脫束縛,上演“越獄”大戲。乘著密西西比河水氾濫的機會,眾多的鯉魚進入美國的江河中,開始嶄新的移民生活。

02.jpg

03.jpeg

04.jpg
由於鯉魚在美國沒有天敵,這些新移民迅速適應了環境,並瘋狂繁殖,搶奪其他水生動物的食物,成為水中一霸,連人類都不堪其擾,不少船隻和水上運動愛好者都被躍出水面的巨大鯉魚砸到,造成事故。
05.jpg

06.jpg

07.jpg
為了對付這些鯉魚,美國人可是想盡了招數:在五大湖區設置了世界上最大的電柵欄,專門堵截亞洲鯉魚。但看來效果還是不夠理想,於是不得不推出下毒的狠招,但是效果如何也不好說,因為據說來到美國的亞洲鯉魚連智商都上升了好幾個檔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 03:19:05 | 顯示全部樓層
瘋狂的葛根

01.jpeg
葛根,由於其繁殖過於迅速,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葛根是第一個被編進外來物種史冊的植物,也是入侵物種之一。葛根於1876年首次在美國的費城百年博覽會上出現,當時專家把牠吹捧為一種耐寒、快速增長的地被植物,可幫助抑制水土流失。
02.jpg

03.JPG
但之後因為牠生長太迅速,長得遍地都是,從而獲得一個新的綽號:通吃南部的藤蔓。如今,葛根遍佈美國各州,甚至蔓延到新澤西州北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 03:19:06 | 顯示全部樓層
狂蟒之災現實版:佛羅里達緬甸蟒蛇氾濫成災
0.jpg
自2004年起,共有超過14萬條外國蟒蛇被賣到美國寵物商店。許多蟒蛇愛好者像養寵物一樣對待蟒蛇,蟒蛇通常會得到很好的食物。但是,由於許多人沒有經驗,很多蟒蛇被喂成了龐然大物,主人開支日趨增大,於是他們就會簡單地將其放生。這些被放生的蟒蛇與逃跑的蟒蛇在美國大量繁衍,引起了佛羅里達州沼澤地的生態系統的變化和顛覆。當地已經開始捕食牠們,或殺死或捉住送往動物園。但是,外來蟒蛇現在在美國的繁衍速度已超出了控制範圍。

1.jpg

2.jpg
當蟒蛇開始外出狩獵時,這片土地上幾乎沒有任何生物是安全的。小貓、小狗、小鹿自然不在話下,甚至連恐怖的美洲鱷魚都可能成為蟒蛇的獵物。此外,牠們還會常常襲擊人類的。蟒蛇襲擊人類和吞食鱷魚的事件,聽起來好像是血腥的恐怖故事,但事實上確實存在,而且經常發生。
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據當局統計,有3萬多條緬甸蟒蛇出沒於沼澤地國家公園,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這種外來的蟒蛇天敵很少,令當地許多動物瀕臨滅絕的災難。

3.jpg
佛羅里達國家公園的工作人員捕獲一條長16英尺約4.8米的巨型蟒蛇

4.jpg
吞下鹿後蟒蛇的腰身

5.jpg
人們剖開蟒蛇後,在其胃裏發現一隻雌鹿

6.jpg
一條緬甸蟒蛇正用身體纏繞著美洲鱷魚。

7.jpg
緬甸蟒蛇吞食一條鱷魚,不過鱷魚體形過大,最終蟒蛇被鱷魚撐破身體而死。

8.jpg
緬甸蟒蛇吞食一頭小母牛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 03:19:07 | 顯示全部樓層
巴西龜
原名密西西比紅耳龜/紅耳側線龜,學名﹕Chrysemys scripta elegans,分類上屬於龜鱉目澤龜科,紅耳龜(Red-Eared Slider[Chrysemys scripta])裡的一個亞種。原產於美國中南部,因其生命力頑強、極易飼養,在國內養殖場大量繁殖。

01.jpg
作為全世界生物入侵的典型範例,巴西龜入侵引發的生態災難是極其嚴重的。因為其繁殖週期短,性格活潑好動,可輕而易舉地將自己的後代佈滿江河湖海,搶佔大量食物和其他生存資源,使本土物種的生存環境急速惡化,數量飛速減少,最終走向滅絕,不僅本土龜要遭殃,被巴西龜當作食物的各類水生物都難逃此劫。
在臺灣,作為寵物的巴西龜引進不到20年,但已在臺灣定居繁殖建立族群,成為臺灣最普遍的龜類。當地野外的巴西龜會大量捕食小型魚、貝及蛙類的卵及蝌蚪,造成當地生態水中浩劫,如臺灣基隆河早已被巴西龜「獨霸」,牠們佔據的生活空間和食物資源達到30%到40%,本土龜種在當地野外很難看到,幾近消失。
現在,巴西龜已在世界各地成功入侵,被列為世界最危險的100個入侵物種之一。國外很多國家已明令禁止巴西龜的進口和貿易。例如歐洲在 1997年禁止進口巴西龜,而作為巴西龜原產地的美國,早在1975年就已禁止巴西龜的交易。
而巴西龜在中國的生物入侵形勢已非常嚴峻,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經香港引入。

但巴西龜的入侵仍未引起人們足夠重視,中國沒有相關法律規定巴西龜不能進口,因此每年仍有八百萬隻通過各種管道流入國內。

02.jpg

03.jpg
中國動物學會兩棲爬行動物學分會會長史海濤表示:「對於巴西龜,對百姓的建議就是不要買、不要養、更不要放生,還請大家告知身邊的人,共同對巴西龜提高警惕,舉報非法貿易,及時反映發現的野生種群,不要讓事態進一步蔓延和惡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 03:19:08 | 顯示全部樓層
獅子魚泛濫成災

001.jpg
十年前,水族愛好者在無意中將獅子魚(簑鮋)引入了加勒比和美國東南部海域,由於缺少自然天敵,導致這種魚類的數量暴增。獅子魚原產南太平洋、印度洋和紅海水域。牠們以其他小魚、蝦類和螃蟹為食,而且胃口巨大,是破壞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殺手”。

002.jpg

003.jpg

004.jpg

005a.JPG
一條成熟的雌性獅子魚每年能產兩百萬枚魚卵,這些卵和孵化出來的幼魚會被洋流帶出很遠,於是這種獅子魚的入侵地盤被進一步擴大。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鯊魚研究部的主任喬治·伯吉斯表示,這些獅子魚如同是海洋中的老鼠,所有海域都能看到牠們的身影,怎麼也趕不走殺不絕。肉食性的獅子魚對加勒比海域的珊瑚礁系統特別不利,牠們會通過食物競爭來排擠鯛魚和石斑魚這些本地魚類。此外,獅子魚還會淘汰處於食物鏈底層的有用物種,如食草性的鸚鵡魚,鸚鵡魚能防止擠壓珊瑚礁的海草和海藻過度生長。

006.jpg

007.jpg

008.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 03:19:09 | 顯示全部樓層
獅子魚泛濫成災
和加勒比海域的其他地區一樣,洪都拉斯的坦島海洋公園也試圖尋找解決方案,比如讓獅子魚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佳餚,拔去毒刺的獅子魚大餐據說非常美味。為此,坦島海洋公園曾組織了一次烹飪比賽,人們在一天時間裏殺掉1700條獅子魚用來烹調,一位攜帶捕魚槍的潛水夫甚至一個人就殺了60條獅子魚。

009.jpg

010.jpg
但美國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的生態學家和獅子魚專家詹姆斯·莫裏斯表示,類似這樣的治理措施有自身的局限之處。在佛羅里達國家海洋公園或坦島海洋公園,管理者可以通過定向的勞動密集型捕魚方式來驅逐獅子魚。但獅子魚習慣岩縫中生活,拖網捕撈根本行不通,如果不破壞珊瑚礁或岩石就很難捕捉牠們,因此我們很難找出一種讓獅子魚獲得商業高產的有效策略來。
於是洪都拉斯一些對鯊魚習性十分瞭解的本地潛水高手決定利用鯊魚來克制這些入侵的獅子魚。如果這些掠食者將獅子魚視為獵物,那麼這種入侵魚類的數量就能得到控制,並且成為海洋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起初,他們隻是殺掉獅子魚,丟給鯊魚嘗嘗味道。隨後,為了讓鯊魚產生捕食獅子魚的興趣,潛水夫開始用受傷的魚來引誘鯊魚。鯊魚非常貪食,牠們敢於吞食有毒獵物不會出現明顯的中毒跡象。專家表示,包括鯊魚在內的很多魚類都可以進行馴化,但最終的馴化效果還是要放在自然界中檢驗。但直到現在,研究人員依然沒有發現鯊魚有持續捕食獅子魚的行為。鯊魚一般是以本地魚類為食,牠們不可能立刻將獅子魚當成唯一的食物來源。另外,覓食理論表示,生物通常會以那些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尋找的食物為食,相比獅子魚,其他魚類更易被鯊魚捕食。
由於魚翅貿易導致鯊魚的數量正在不斷減少,漁業專家表示,如果人們捕捉獅子魚的興趣堪比捕捉龍蝦或鯊魚,另外再加上國際性的合作,獅子魚氾濫的問題才能得到解決。

a01.jpg
在洪都拉斯海岸附近坦島海洋公園的清澈海水中,一條加勒比礁鯊正在大口咀嚼一條獅子魚,這種掠食行為有助於維持生態平衡。


a05.jpg
洪都拉斯坦島海洋公園中的兩隻鯊魚似乎正在思考要不要享用這頓獅子魚大餐。洪都拉斯一些對鯊魚習性十分瞭解的本地潛水高手決定利用鯊魚來克制這些入侵的獅子魚


a06.jpg
坦島海洋公園中的一條鯊魚正在張開大嘴享用著美味的獅子魚大餐。


a07.jpg
在獅子魚氾濫的坦島海洋公園中,一條鯊魚咬著已經吃掉一半的獅子魚殘骸。訓練鯊魚去捕食獅子魚是克制這種入侵魚類的最佳辦法嗎?


a08.jpg
在沒有人為刺激的情況下,坦島海洋公園中的一條鯊魚正在下潛捕殺一隻獅子魚,這種行為正是公園管理者所希望看到的。

a09.jpg
在洪都拉斯附近海域,一條鯊魚的滿嘴利齒上還殘留著不知來自何種魚類的食物殘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 03:19:10 | 顯示全部樓層
0.jpg
以上列舉的生態災難只屬冰山一角,更多的生態災禍正隨着人類全球化活動而逐步加劇!
自然界物競天擇的進程是緩慢和有序的,但是被無知的人類干擾後,只是短短一百多年便加快了自然界需時千年甚至萬年的改變!
無知的干預是禍!

禍,終究是躲不過的!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 04:55:52 | 顯示全部樓層
內容豐富,大開眼界, 隻蟾蜍真係巧大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 08:45:15 | 顯示全部樓層
这是欧洲人活该,引狼入室;

对于亚洲人来说这不是问题,都是可以吃的和做药材。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 09:47:4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rex4 於 2012-3-2 09:52 編輯


有一則笑話是, 最佳辨法是引入中國人, 中國人是以上所見的一齊的天敵, 每一種動物害蟲中國人都可以把它吃掉, 但那是飲鳩止渴, 所以寄望香港人. 香港人是極之個人主意, 會容易容入任何社會, 不需要天敵, 但只怕改變了的香港人. 因香港人係好好笑嘅人類, 世界上獨一無二, 沒有永遠的敵人, 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所以沒有深長久遠的仇恨, 沒有被仇恨拖累, 自然容易面面俱圓, 很多困難就容易解決了. 香港人得把口, 全世界都知, 一個香港人或多個香港人閙你, 唔代表所有香港人都閙你, 永不會至到要把你斬草除根, 留一線第日好相見同埋細膽怕死是優點.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 09:58:43 | 顯示全部樓層
人類自取滅亡的引證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 10:15:25 | 顯示全部樓層
大自然的兢爭.....真是無奇不有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3 15: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