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924|回覆: 72

[人文軼事] 大自然美景欣賞23 ~ Before They Pass Away ③ ~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3-20 00:11: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本帖最後由 門小龍 於 2014-3-19 22:29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卡拉姆部落,巴布亞新幾內亞:
1975年,新幾內亞島東部地區從澳大利亞手中獨立,同年成立巴布亞新幾內亞。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原始部落是世界上人數最大的非原住居民之一,部落以打獵和耕種為生。打獵主要由男人負責,婦女主要負責採集野生植物和種莊稼。男人也會幫助平整土地,但耕種的活大部分交給婦女。他們生活簡樸,非常重視家庭和親情,對大自然的一切都懷有一份深深的敬畏。卡拉姆部落的成員,頭飾非常複雜,裝飾著葵花鸚鵡、普通鸚鵡、短尾鸚鵡和天堂鳥的羽毛。鼻子穿孔,插入薩克森王天堂鳥的羽毛。有的會帶口罩。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樓主| 發表於 2014-3-20 00: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戈羅卡部落,巴布亞新幾內亞島上:
土著居民的鄉村生活簡單樸素。這裡有很多美味的食物,家庭關係如同大自然的神蹟一樣受到高度推崇。當地居民以狩獵、採集和種植為生。由於嚴酷的地理環境和歷史上部族間的戰爭,不同部落間便出現了不同的語言。而土著居民對部落間的仇恨也已習以為常,他們的戰士充滿想像力,會以彩色花紋和裝飾來擊敗敵方部落。 “缺乏實踐的知識一文不值”——這句話可以說是戈羅卡部落生活的真實寫照。
戈羅卡是巴布亞新幾內亞國東高地省的首府。在20世紀初才被外界發現。如今,戈羅卡已經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這裡經常舉行有名的“戈羅卡秀”。 “戈羅卡秀”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國家獨立日即每年的9月16日舉行,表演通常持續三天,當地100多個部落的居民會在此展示自己部落獨特的音樂、舞蹈及文化等。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3-20 00:11:1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門小龍 於 2014-3-19 23:02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楚科奇人,俄羅斯遠東地區:
在人種類型上屬於蒙古人種中的北極類型。他們本來來自中亞,跟馴鹿遷移,6000年前就到楚科奇定居。楚科奇人與俄羅斯人的接觸始於17世紀40年代,經過長期反抗,最後於18世紀歸順俄羅斯。
主要分佈在楚科奇自治區,也分佈在雅庫特共和國、馬加丹州與科里亞克一帶(鄂霍次克海,白令海,楚科奇海),總人口約1.5萬人。他們有二種生態:畜牧鹿與捕海獸。內陸的養馴鹿,沿海的定居捕海獸(包括北極熊與海象)與魚類。他們信東正教也信薩滿教,直到20年代蘇聯中止。楚科奇人的傳統語言楚科奇語,屬楚科奇-堪察加語系,今趨於滅絕。
生活在內陸的楚克奇人餵養馴鹿,馴鹿也是他們的主要食物來源,鹿肉、鹿腦、鹿血和骨髓皆可作為食物。他們會用屠宰的馴鹿胃內的半消化苔蘚混以鹿血、肥肉和鹿腸製成一道名為“rilkeil”的傳統飯食。生活在沿海的楚克奇人食物主要以海象、海豹、鯨魚和海草為主。無論生活在內陸還是沿海,楚克奇人都吃凍魚以及可食用的葉子和根莖。除了傳統食物外,他們還會到商店購買蔬菜罐頭和其他食物。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3-20 00:11:2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門小龍 於 2014-3-20 00:28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藏族,又稱圖博人,是主要居住在中國境內的操藏語的民族,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四川、甘肅、雲南等省也有分佈,中國境內人口約541萬餘人(2000年)。另外,尼泊爾、巴基斯坦、印度、克什米爾、不丹、美洲、歐洲、大洋洲、非洲等境內也有藏族分佈。世界各地人口約12.7935萬餘人(2009年)。藏族自稱「蕃巴」(བོད་པ་)。漢語的名稱「藏」來自藏語 གཙང་(「後藏」)。這個名稱的原來意義可能是「雅魯藏布江流經之地」。
原始漢人與原始藏緬人約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分開。原始漢人逐漸移居到黃河流域從事農業,而原始藏緬人則向西南遷徙並從事游牧業。而之後藏族與緬族又進一步的分離。[1]原始藏緬人屬於古羌人系統,發羌入藏為吐蕃王朝發跡的一種歷史學觀點。
藏族以農牧業為主,藏族地區森林茂密,盛產各種珍禽異獸和名貴藥材。以青稞等製作的糌粑和酥油茶、青稞酒是農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男女都蓄辮,喜帶首飾。藏族人大多信仰藏傳佛教,宗教寺院遍布藏族地區,著名建築有布達拉宮、大昭寺、昌都寺、拉卜楞寺、塔爾寺等,展示了藏族建築藝術的高超水平。也有部分藏族人信仰苯教。
藏族有歷史久遠的文字語言,藏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藏文文獻卷帙浩繁,內容豐富,源遠流長。著有舉世聞名的《甘珠爾》、《丹珠爾》兩大佛學叢書。藏語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可與梵文媲美,從梵文翻譯的內容,不論詞意,藏語是唯一可以還原梵文的語言文字。藏語文也是唯一完整地記錄自釋迦牟尼佛誕辰兩千多年來,形成和發展的佛教教義、佛教哲學,以及佛教科學的文字,包括那爛陀傳承中,所有的顯、密論典。特別是因明論典的完整教、學傳承和方式,當今惟有藏文中記載和保存。除了藏傳佛教的大藏經,還有著名史詩《格薩爾王傳》,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道歌詩集等,都是世界文學遺產中不朽的經典。國學大師章炳麟評價西藏學術傳統「既有文明之學,不受他熏」。
藏族有藏醫、藏藥。「望果節」、「展佛節」、「失勤節」、「雪頓節」、「藏曆新年」等是藏族主要節日。藏族使用本民族的曆法。藏族服裝具有長袖、寬腰、大襟、肥大等特點。
藏族家庭有三種經濟文化類型:
山谷定居農民-所有西藏人的一半,主要經濟作物有大麥、小麥,有時水稻,灌溉用水短缺;
半定居農民牧民-過渡型相結合的兩個經濟活動;
純游牧民族-牧民,主要分佈藏北、安多,放牧犛牛、馬、綿羊、山羊。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3-20 00:11:2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門小龍 於 2014-3-20 00:13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以上連同上兩集,
http://141hongkong.com/thread-1311013-1-1.html
http://141hongkong.com/thread-1311590-1-1.html
Jimmy Nelson鏡頭下的21個原始部落全部貼完,
基於研究興趣,小龍若有時間將繼續找尋一些關於原始部落的有趣資料不日再与大家分享,
希望大家喜歡吧!!!



下面就先再貼兩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3-20 00:11:22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祖魯人,南洲:
是非洲的一個民族,約1100萬人口,主要居住於南非的誇祖魯-納塔爾省(KwaZulu-Natal)。他們所使用的語言是祖魯語(isiZulu),這語言是由班圖語(Bantu)演變而成(班圖是恩古尼(Nguni)內其中一個子群)。祖魯王國是十九世紀南非的歷史中的一個重要角色。種族隔離下,祖魯人被列為二等公民,並受到嚴重的歧視;現在的南非,祖魯是人口最多的種族,與其他南非人民享有相同的權利。
祖魯人以熱情奔放、豪爽善戰、能歌善舞而著稱,祖魯婦女以丰乳肥臀、曲線分明、裸露兩隻巨乳為特徵。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外出,無論是面對熟人還是遇見陌生者,祖魯婦女特別是少女個個裸露著上身,將兩隻丰乳活脫脫地展示在你面前。她們絲毫沒有羞怯感,旁若無人地做著自己應做的事情。
驗證處女身是祖魯族的一個古老儀式。方圓數十公里的十五六歲的青春少女,在一個特定的日子來到一個特定的地點,並排仰臥於鋪在地面的草蓆上,接受同族老年婦女的檢驗。據說這些老年婦女經過了一定的專業訓練,懂得辨認完整的處女膜。這是一個莊嚴的儀式,這裡是絕對的“女兒國”,包括小男孩在內的所有男性不得入內。
凡是經過驗證的處女,前額上都會被塗上一點泥巴,然後這些帶有標記的女孩子再去排隊領取“處女證”。處女證是純潔美好的象徵,是這些女孩子的“貞節牌坊”。
驗證處女身儀式源於祖魯人對“處女神”的祭祀。祖魯人認為,如果這位女神得不到應有的崇敬,她便會以天災人禍向人類發難,人類尤其是婦女要求其保佑就必須保持處女身。
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儀式失傳了。而今,驗證處女身的複古風再度刮起,是因為有人認為,女性必須自尊自重。祖魯族的婚姻傳統是一夫多妻制,婦女的地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使得部分婦女貞操觀念淡漠,進而未婚媽媽增多,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現像有增無減。
在有“識”之士的倡導下,一個祖魯小山村五六年前復活了這一古老儀式,並得到周圍村莊的響應。加上新聞媒體的推波助瀾,於在整個祖魯族地區此風迅速得到推廣,驗證處女身又成了祖魯人的時尚。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3-20 00:11: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門小龍 於 2014-3-20 00:10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莫肯人,是分佈於緬甸南部與泰國南部的南島民族。
他們稱自己為莫肯人。該名稱用於所有居住在泰國西海岸各省(沙敦,董裡,甲米,普吉島,攀牙,拉廊)和緬甸安達曼海丹老群島沿海和島嶼的南島講部落。
人口2000-3000人,很多仍生活海上,被稱海上吉卜賽人。莫肯人,操南島語族語言,生活於緬甸和泰國的安達曼海沿岸區域,這裡由800多座島嶼組成,丹老群島一直是莫肯人繁衍生息的地方。
莫肯人以傳統的捕獵和採集為生。他們會潛入海中尋找食物,用魚叉捕魚,採集海參和貝類。可以說,他們的孩子在學會走路之前,已經學會了潛水。
由於地處偏遠,莫肯人在丹老群島上的生活一直未受到大陸的打擾。然而由於緬甸政府最近以來的政策變化,包括鼓勵外資、發展漁業和旅遊業等,正在使莫肯人傳統的生活方式逐漸消失。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3-20 00:17:22 | 顯示全部樓層
未開發的土地...自然風景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3-20 00:25:05 | 顯示全部樓層
自然風景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3-20 00:25:31 | 顯示全部樓層
珍惜莫遲疑, 保育要即時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3-20 00:25:35 | 顯示全部樓層
未開發的土地
有另一種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3-20 00:26:58 | 顯示全部樓層
隱世部族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3-20 00:28:37 | 顯示全部樓層
非洲原始部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3-20 00:32:58 | 顯示全部樓層
very nice photos!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3-20 00:34:09 | 顯示全部樓層
這就是現代化嘅代價!生活方式改變...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3-20 00:34:14 | 顯示全部樓層
唔講唔知,又學到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3-20 00:44:1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門小龍 #7 的帖子

隨着科技越來越突飛猛進, 全球越來越一體化, 以後呢啲世外桃源式嘅樂土及咁有特色嘅民族都會逐一被同化嘅囉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3-20 00:50:53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呢條黑蛇好犀利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3-20 00:58:4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始部落男女都不着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3-20 01:06:20 | 顯示全部樓層
maestro 發表於 2014-3-20 00:50
呢條黑蛇好犀利

呢碌黑蛇家陣收藏在阿姆斯特丹性博物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4-26 05: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