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4952|回覆: 96

[宇宙天文] 「轉載」月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6-9 22:59: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本帖最後由 Peers123 於 2014-6-9 23:58 編輯

月球,俗稱月亮,古時又稱太陰、玄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衞星,並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衞星。


blue-moon-wolf-full.jpg


9162.jpg
 樓主| 發表於 2014-6-9 23:04:19 | 顯示全部樓層
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是地球的1/81。


0.1.jpg

月球是太陽系內密度第二高的衛星,僅次於埃歐,它的自轉與公轉同步(潮汐鎖定),因此始終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正面標記着黑暗的火山熔岩海,中間夾雜着明亮和古老地殼的高地和突出的隕石坑。雖然它的表面非常黑暗,反射能力與煤炭相似,但它仍是天空中除了太陽之外最亮的天體。由於月球在天空中非常顯眼,再加上規律性的月相變化,自古以來就對人類文化如語言、曆法、藝術和神話等產生重大影響。月球的引力影響造成地球海洋的潮汐和每一天的時間延長。月球現在與地球的的距離,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0倍。

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9 23:05:32 | 顯示全部樓層
而月球與太陽的大小比率與距離的比率相近,使得它的視大小與太陽幾乎相同,在日食時月球可以完全遮蔽太陽而形成日全食。


YBDl_140401071208_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9 23:07:11 | 顯示全部樓層
月球是唯一一個人類曾經登陸過的地外星球。


2.jpg


10.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9 23:09:11 | 顯示全部樓層
前蘇聯的月球計劃在1959年發射了第一艘登月的無人太空船,而美國NASA的阿波羅計劃是到目前為止,唯一實現的載人登月任務。阿波羅8號在1968年曾載人環繞月球,1969年阿波羅11號首次載人登陸月球,至1972年人類共六次載人登月成功。這些任務總共帶回了超過380公斤的月球岩石,其中有些被用於研究月球的地質,以了解月球的起源(通過相關的研究提出月球形成於45億年前的巨大撞擊假說),月球內部結構形成以及月球形成後的歷史。

12.jpg


13.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9 23:10:55 | 顯示全部樓層
在1972年阿波羅17號之後,只有無人太空船繼續拜訪月球,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蘇聯的月球步行者漫遊車。自從2004年,日本、中國、印度、美國和歐洲太空總署都發射了繞月衞星。這些太空探測器確認了月球極區上永久陰暗的坑穴的土壤中有水冰的存在。現在人類有載人重新登陸探測月球的計劃,但尚未成行;現在在外太空條約下,月球依然是所有國家以和平的用途可以自由前往探測的場所。


14.jpg


15.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9 23:12:01 | 顯示全部樓層
18.jpg


19.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9 23:12:32 | 顯示全部樓層
20.jpg


2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9 23:16:35 | 顯示全部樓層
形成

有數種機制都認為月球形成於45.27億± 0.10億年之前,即大約是太陽系誕生之後的3,000萬至5,000萬年。



2~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9 23:18:53 | 顯示全部樓層
一、分裂說


這是最早解釋月球起源的一種假設。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的兒子喬治·達爾文就在《太陽系中的潮汐和類似效應》一文中指出,月球本來是地球的一部分,後來由於地球轉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質拋了出去,這些物質脫離地球後形成了月球,而遺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現在的太平洋。這一觀點很快就收到了一些人的反對。他們認為,以地球的自轉速度是無法將那樣大的一塊東西拋出去的。再說,如果月球是地球拋出去的,那麽二者的物質成分就應該是一致的。


地月分裂說圖.jpg


可是通過對“阿波羅12號”飛船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岩石樣本進行化驗分析,發現二者相差非常遠。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9 23:19:58 | 顯示全部樓層
二、俘獲說


這種假設認為,月球本來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小行星,有一次,因為運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獲,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過地球。還有一種接近俘獲說的觀點認為,地球不斷把進入自己軌道的物質吸積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積的東西越來越多,最終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人指出,向月球這樣大的星球,地球恐怕沒有那麽大的力量能將它俘獲。


俘獲說.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9 23:21:01 | 顯示全部樓層
三、同源說


這一假設認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陽系中浮動的星雲,經過旋轉和吸積,同時形成星體。在吸積過程中,地球比月球相應要快一點,成為“哥哥”。這一假設也受到了客觀存在的挑戰。通過對“阿波羅12號”飛船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岩石樣本進行化驗分析,人們發現月球要比地球古老得多。有人認為,月球年齡至少應在70億年左右。


同源說.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9 23:22:35 | 顯示全部樓層
四、大碰撞說


這是近年來關於月球成因的新假設。1986年3月20日,在休士頓約翰遜空間中心召開的月亮和行星討論會上,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本茲、斯萊特里和哈佛大學史密斯天體物理中心的卡梅倫共同提出了大碰撞假設。這一假設認為,太陽系演化早期,在星際空間曾形成大量的“星子”,星子通過互相碰撞、吸積而長大。星子合併形成一個原始地球,同時也形成了一個相當於地球質量0.14倍的天體。這兩個天體在各自演化過程中,分別形成了以鐵為主的金屬核和由矽酸鹽構成的幔和殼。由於這兩個天體相距不遠,因此相遇的機會就很大。一次偶然的機會,那個小的天體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劇烈的碰撞不僅改變了地球的運動狀態,使地軸傾斜,而且還使那個小的天體被撞擊破裂,矽酸鹽殼和幔受熱蒸發,膨脹的氣體以及大的速度攜帶大量粉碎了的塵埃飛離地球。

大碰撞說.jpg

這些飛離地球的物質,主要有碰撞體的幔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質,比例大致為0.85:0.15。在撞擊體破裂時與幔分離的金屬核,因受膨脹飛離的氣體所阻而減速,大約在4小時內被吸積到地球上。飛離地球的氣體和塵埃,並沒有完全脫離地球的引力控制,他們通過相互吸積而結合起來,形成全部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幾個分離的小月球,在逐漸吸積形成一個部分熔融的大月球。



大碰撞說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9 23:23:11 | 顯示全部樓層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9 23:25:21 | 顯示全部樓層
內部構造

月球是一個已經分異的天體,即它擁有地殼、地函、和核心。月球的內核富含固態鐵,半徑大約為240公里,此外還有一個流體的外核,主要成分是液態鐵,半徑大約為300公里。核心周圍是部分熔融的邊界層,約有500公里的寬度邊界層結構是在45億年前月球形成不久之後,由月球岩漿海通過分離結晶形成的。岩漿海的結晶可以經由沉澱形成由鎂鐵質和沉積的橄欖石、斜輝石和斜方輝石等礦物組成的地函。四分之三的岩漿海結晶之後,可能形成密度較低的斜長石並浮在地殼的頂部。最後才由液體結晶的部分會被夾在地殼和地函之間,並且含有大量不相容和發熱的元素和之相符的是從月球軌道上遙感繪製的月球地質化學圖也顯示其地殼幾乎都是由斜長岩組成。通過對部分熔融的地函噴發出的熔岩流冷凝下來的月岩樣本的研究,科學家確認地函含有比地球更豐富的鐵,其主要成分是鎂鐵質。通過地球物理技術發現月球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為50公里左右。


結構.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9 23:26:01 | 顯示全部樓層
8.jpg


9.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9 23:29:01 | 顯示全部樓層
表面地質


月球是地球的同步自轉衛星,它繞軸自轉的週期與繞地球的公轉周期是相同的,這使得它幾乎永遠以同一面朝向地球。它之前以較快的速度旋轉,在後來由於地球產生潮汐摩擦,讓其自轉速度減慢,直到最後以同一面持續面對地球,即潮汐鎖定。我們將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被稱為正面,而相對的另一面則稱為背面,背面通常也稱為"暗面",但是事實上它如同正面一樣會被照亮。當月相為新月時,我們看到月球的正面是黑暗的,而月球的背面則被太陽照亮。



月球正面图.jpg
正面


背面01300000763638128695219987835.jpg
背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9 23:30:59 | 顯示全部樓層
科學家曾經使用雷射測高儀和立體影像分析對月球表面的地形進行測量。月球表面最明顯的地形特徵是位於背面的巨大撞擊坑南極-艾托肯盆地,其直徑有2,240公里,是月球上最大的隕石坑,也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它的底部是月球上海拔最低的地方,深度達到13公里。而月球海拔最高的地點則正好就在它的東南方,有人認為這個區域是造成南極-艾托肯盆地的撞擊所形成的隆起。月球上的其它大撞擊盆地,如雨海、澄海、危海、史密斯海和東方海等,也都擁有低海拔的區域和高聳的邊緣。月球背面的平均高度比正面高1.9公里。

陨石坑.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9 23:33:12 | 顯示全部樓層
表面地理

月球是一個南北極稍扁、赤道稍許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500米。南北極區也不對稱,北極區隆起,南極區窪陷約400米。但在一般計算中仍可把月球當作三軸橢圓體看待。物理天平動的研究有助於解決月球形狀問題。通過天平動研究還表明,月球重心和幾何中心並不重合,重心偏向地球2公里。這一結論已為阿波羅登月獲得的資料所證實。



表面1_200910261943511zxVB.jpg


表面124c946a645g214.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9 23:34:24 | 顯示全部樓層
表面地理1_200912041601361cClM.jpg


表面20140429103739962.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5-2 01: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