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969|回覆: 0

[其它教派] 道士受持法籙之後如何“事籙”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12-7 14:10:41 |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道士受持法籙之後如何“事籙”
龍虎山道教



道教要求入道者通過內心的宗教修持,不斷提高道學修養和道品階次,以最終得太上之“道”,成為有“道”之士 。
道教認為人要學道,必須先讀道書,接受法籙的傳授 。
道教各派的法籙,成為衡量道士修道階次的標準 。
而道教法籙的傳授,要按照專門的祀神儀式舉行,由此形成道門內部的傳度儀式 。
授籙,不僅是道士修道之階梯,正一道授籙傳度法會的儀格,又形成道教齋醮儀式的一類 。
道教的籙,又稱法籙、道籙、經籙、戒籙、寶籙 。
籙是道教的一種符書,是道士入道的憑信,也是法師行法的依據 。
道教的法籙上列有神將吏兵名號,並配有相應的神符,繪有神靈仙真的圖像 。
道教認為籙是自然之炁結成,是元始神尊化靈應氣形成的文字,由道教的神靈仙真所傳授 。
道教宣稱受道者名登道籙,才具學習道法的資格,法籙是道士從凡入聖的階梯,是得道成仙的必經途徑 。
授籙作為正一道的儀式,具有意蘊深沉的宗教意義和特殊的宗教功能 。
道士對受持的法籙,需要非常珍惜地佩帶保存,道教稱之為“事籙” 。

《正一法文太上外籙儀•事籙行戒》說:
事籙​​之法,恆存其官,憶識位次,人數少多,文武所主,有急呼之 。
文常佩身,唯欲暫脫,若兼參染,自可脫之 。
秘籙淨處,勿令去失,去失有罰 。
依案科儀,穿壞改易,淨之如法 。
夫妻同道,非為淫穢,帶之存之,彌不可脫,脫之為淫,更增重考 。
若入餘處,兇喪之間,危險鬼賊,恆佩勿脫 。
神入體中,不存素上,籙符在身,存師在心,帶之不捨,以堅忠信 。
若有喪產及行出觸穢,皆即解除,依太上秘教 。
道士受度的法籙,被視為通靈的信物,受籙道士要終身佩服,才能隨時得到神靈的佑護 。
《正一威儀經》說:“正一死亡威儀:正一符籙,券契環劍,布囊盛之,隨身入土 。”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
卷五《上清大洞真經目》說:
其正一符籙及諸券契函盛,隨亡師所在山谷或墓內,別作坎安置,餘皆不得輒隨身去 。
所以者,真經寶重,靈官侍奉,屍朽之穢,寧可近之!
此最至慎,違魂謫三官,殃及七世子孫,各明慎之 。
道士羽化以後,須將所受法籙焚燒,亡魂才會隨之升入仙界,最後得道成真,因此法籙又是登真錄 。
道士對受持的道經,應視為經寶而供養,恪守道教寫經、讀經的規定 。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
卷五《上清大洞真經目》載:科曰:道士女冠所受經戒法籙,皆依目抄寫,裝褙入藏 。
置經堂靜室或閣如法,具龍壁幡花,真文朝夕供養 。
不得輕慢洩穢,傳付他人,常當誦念轉讀 。
若身之後,門人同學校錄供養,不得洩慢 。
對於輕慢褻瀆法籙的人,道教宣稱神靈將會予以懲罰,史籍道經中多有不遵法籙儀格而遭受懲罰的例證 。
杜光庭《道教靈驗記》
卷十二《張融法籙驗》說:“隨州道士張融常修寫符籙,取其善價 。
而圖畫之時,繕寫之際,或委於床榻之上,或致於杯盤之間,逼近葷腥,混雜眠睡,略無恭敬之心 。”
後張融遭報應得重病,痛苦異常 。
天台道士陸含真聞訊至其家,告訴張融致病原因說:
“三洞法籙,上天寶文,從來不曾護持,多恣輕犯,此是考責之事,必須洗心悔過,懺謝犯觸之愆 。
縱生不蒙恩,亦死免考掠 。
如此痛毒,何可忍之?”
後張融真心悔過,得到衛法靈官的赦免,從此“考責亦停,疾痛漸愈,半月間平復如故,具以此事書牓於壁,廣勸同人矣” 。
杜光庭還記載了一個受都功籙靈驗的故事。
《道教靈驗記》卷十一《劉遷都功籙驗》說:“都功籙,昔天師升天於雲台山,告示天地萬神曰:吾升天之後 。
留太上所賜寶劍、都功印籙,以付子孫,救護億兆 。
此籙初以版署三品,各有符文,靈官佩受之者,拜刺入靖以付之 。
至十三世天師,以版籙所傳,製作勞費,所傳既廣,所製不充,改為紙籙或絹素寫之 。
書篆繢畫,得以精備,自是紙素之用行焉 。
受者靈應,自有都功籙驗三卷七十餘條 。
咸通九年,有劉遷者,大賈於西江,力當鉅萬計,因詣十九世天師傳授都功籙 。
(貝危)信豐贍,致齋嚴潔,愈於眾人 。”
後劉遷臥疾於金陵,在旅舍已奄奄一息 。
這時劉遷已被冥官追索,但得遇黃衣使者宣讀素簡丹書:
“劉遷身佩正籙,名系上天,非地司所攝,大限既足,可延三十年,在身祿食,依令豐泰 。”
此後劉遷“遂披褐修道,精專香火,入龍虎山師奉天師矣” 。
道教要求道士對所受法籙,要時常佩帶在身,精心護持,杜光庭為此編寫了佩籙靈驗的故事 。
《道教靈驗記》卷十四《劉圖佩籙靈驗》說:
江夏縣吏劉圖佩七十五將軍籙,後太山君遣使者雅羽迎劉圖校定天下簿書,劉圖隨使者至天上見太上老君 。
劉圖在校定天下簿書之後,太上老君派使者帶劉圖觀看罪福之地,劉圖逐次進入彌離十重天,睹見受罪之人 。
“或著百斤鐵核,或懸頭樹上,或反縛兩手,或入鑊湯之中,或頭戴重石,或鐵叉叉身,或著火中,或更相鞭打,皆身體爛壞,苦毒無堪” 。
受罪原因“皆因誹謗三寶,欺枉百姓故也” 。
劉圖又隨使者來到太清宮中,“見三萬六千人著青衣,手執金簡,歌頌經文,飲食備具,音樂震天” 。
雅羽告訴劉圖說這些人,“生時受佩天官符籙,精進不怠,名入太清,得受此樂” 。
杜光庭以罪福之地相對比的手法,講述了生時佩籙與不佩籙者,在死後受罪與享樂的不同境遇 。
按正一受道威儀,受籙道士要分法位尊卑,如俗人不得與清信弟子同坐,清信弟子不得與清信道士同坐 。
受籙須有登壇三師,即傳度師、監度師、保舉師,三師登壇依法傳度授籙,受籙道士即步入道階,名錄神真之境 。

(本文節選自張澤洪《正一道授籙三論》)

DSC_5786.jpg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4-23 20: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