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511|回覆: 0

[拯救地球] 認識溫室效應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4-20 12:34:26 |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認識溫室效應

以往我們一聽到溫室效應,第一直覺都會聯想到二氧化碳。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甲烷對溫室效應的影響,是超乎我們之前所想像的。加州大學專門研究古老海洋地質學家Tessa Hill等從觀察聖巴巴拉市(Santa Barbara)週圍海洋底部沉積物之後發現了這個問題。

從海床滲漏出來的石油可能會比人類使用內燃機所造成的氣候變遷還要嚴重,因為這些石油含有豐富的溫室氣體-甲烷。他們發現當全球氣候變遷的同時,海底石油和甲烷外洩的情形也跟著活躍起來。證據是大約在11,000 還有15,000年前的兩次主要暖化時期,沙土中油溚的含量比平常還多了3倍之多。這個現象顯示說在這個時期中,有3倍的石油從岩石的縫隙中外洩出來,同時也有3倍的甲烷跟著外洩出來到大氣中。

甲烷除了是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之外,還要注意到它對大氣所帶來其它方面的危險。一般而言,像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這種有害氣體,在大氣中會和氫氧根結合而轉換成其它的分子。但是如果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太多的甲烷氣體,會增加甲烷分子和這些有害氣體結合的機會,而大大地減低了大氣原本自行清除污染物的能力。

存在於海洋底層的可燃冰-水合甲烷,是天然氣和水結合在一起的固體化合物,外形與冰相似。由於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氣體,因此極易燃燒。水合甲烷一方面是人類未來能源的新希望,但另一方面也可能為人類帶來一些危機。大量從海底冒出的甲烷除了會啟動全球氣候暖化的機制之外,也能夠摧毀原本穩定的海底地層,而在近海可能引起大陸架坍塌。因此,將來當人類計劃開採這些可燃冰礦的同時,也必須考慮到水合甲烷可能帶來的危險。


簡略地說明地球大氣層的長期輻射平衡情況。太陽總輻射量(240瓦每平 方米)和紅外線的釋放量應要均等。其中約三分之一(103瓦每平方米)的太陽輻射會被反射而餘下的會被地球表面所吸收。此外,大氣 層的溫室氣體和雲團吸收及再次釋放出紅外線輻射,使到地面更暖,高出約33℃。

"溫室效應"增強後的影響

「1」全球暖化:
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會減少紅外線輻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氣候因此需要轉變來使吸取和釋放輻射的份量達至新的平衡。 這轉變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氣低層變暖,因為這樣可以將過剩的輻射排放出外。雖然如此,地球表面溫度的少許 上升可能會引發其他的變動,例如:大氣層雲量及環流的轉變。當中某些轉變可使地面變暖加劇(正反饋),某些則可令變暖過 程減慢(負反饋)。

利用複雜的氣候模式,‘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第三份評估報告估計全球的地面平均氣溫會在2100年上升1.4至5.8度。這預計已考慮到大氣 層中懸浮粒子傾於對地球氣候降溫的效應與及海洋吸收熱能的作用 (海洋有較大的熱容量)。但是,還有很多未確定的因素會影響 這個推算結果,例如:未來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預計、對氣候轉變的各種反饋過程和海洋吸熱的幅度等等。

「2」海平面升高:
假若‘全球變暖’正在發生,有兩種過程會導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種是海水受熱膨脹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種是冰川和格陵蘭及南 極洲上的冰塊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預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間。。


**************************************************
心得:溫室效應日漸嚴重,電視新聞也報導說,北極熊今年冬眠時間變短,甚至沒有冬眠,以為春天已經來到,而且南北極圈的冰層也在迅速溶解中,會不會發生像電影「明天過後」的劇情,我相信這是大家都不能夠忽視的一個環境議題,因為直接影響的,也就是我們人類,而且幾個世界之最的景點也或者是海島型國家,也將面臨了被海水滅國的重大危機了>"<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9 03: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