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810|回覆: 3

[古今戰爭] 辽沈战役

  [複製鏈接]
簽到
1990
發表於 2013-6-20 19:36: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國國民黨称之为遼西会战,又作遼瀋會戰。

中共將領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中國東北地区向被分割于沈阳、长春、锦州等地的中華民國國軍发起进攻,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收编国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衛立煌所率领的1个剿匪总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部、旅部團部不計,共47.2万人,并攻占了东北全境。 东北人民解放军获得完全胜利,辽沈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中华民国国军。

人民解放军東北野战军在冬季攻势(1947年底到1948年3月)之后,为适应“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需要进行了整编。至1948年8月,东北野战军编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约70万人,加上地方军区武装,合计103万余人。已控制了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当时東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国军的地区,因此中共中央军委把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

中華民國國軍在冬季攻势中战事陷入不利,國軍总司令蒋中正用卫立煌替代陈诚指挥东北地区国军战事。东北剿匪总司令部辖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剿总总司令卫立煌驻沈阳,有周福成第8兵团、廖耀湘第9兵团等共8个军(第53、新编第1、新编第3、新编第6、第49、第52、第71军以及青年军第207师);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驻长春指挥第1兵团(辖新编第7、第60军);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驻锦州,有卢浚泉第6兵团等共4个军(第93、新编第5、新编第8、第54军),防守义县—秦皇岛一线,防守重点为锦州、锦西。 由于部分北宁铁路为东北人民解放军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已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粮秣捉襟见肘。

作戰目標
中華民國國軍
卫立煌接任东北剿总总司令后,专注于国军部队整训,充实兵员,补充装备,构筑工事,把主力集中于沈阳,任解放军打到什么地方守军部队长如何告急都不为所动,卫立煌认为可以长期固守沈阳,亦认为长春是个包袱“是着死棋”。由于锦瀋间交通被解放军截断,为减轻运输压力,部队缺额多的师重建以及新建接受兵员的需运到山海关、锦州等地就近关内与港口整补。而国军总司令蒋中正因为对东北国军仅靠空运补给不能负担,力主留第8兵团守瀋陽,打通锦瀋线交通,将国军主力调往锦州,必要时放棄補給不易的長春,防止東北共軍進入山海關,安定關內局勢,伺機轉攻收復關外。卫立煌认为沈阳主力单独出辽西背水侧敌行动会被消灭,与蒋中正意见相左,焦点在于是否“将主力撤至锦州的问题”。
东北野战軍
1948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致电东北野战军提出“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1948年3月冬季攻势结束后,1948年4月18日东北野战军向中共中央军委提出“先打长春”,5月发起长春外围作战同时准备打击由沈阳出援的国军,但是战斗中发现部队对坚固设防大城市攻坚存在问题,而且卫立煌以是“圍城打援”圈套为由在沈阳按兵不动。于是中央军委与东北野战军在“打长春”与“南下北宁线作战”多次反复,侧敌南进作战还有后勤补给的担忧。至8月中央军委对东北野战军南下作战的顾虑提出批评,随后东北野战军作出南下切斷錦州、山海关守線,截斷北寧鐵路,封閉、殲滅國軍的战役决心。9月中央军委批准东北野战军的计划,在《关于辽沈战役作战方针》中提出“要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将主力使用于锦州—唐山一线...”“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时敢于同他作战。” 以求全歼卫立煌集团,完全获得东北地区这一战略资源重地。

1948年9月12日,中共东北野战军南下,向北宁铁路沿线进攻。先后占领了绥中、兴城、塔山、高桥、义县等地,切断锦州—秦皇岛间北宁线,关闭了国军由关内至关外的陆上通道。国军本计划由沈阳空运第49军增援锦州,仅运了第79师就因机场被炮火封锁而停止。10月1日,在攻克义县的战斗之后,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朱瑞触雷身亡,这是东北野战军在战役中损失的官阶最高者。

9月30日国军总司令蒋中正到北平,抽调华北(第62、第92军)、山东(第39军)部队由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由锦西东进解锦州之围,10月2日亲赴沈阳,令以沈阳国军主力由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西进,企图东西对进解锦州之围,并与东北野战军司进行决战。而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对由沈阳派出主力兵团解锦州之围持有异议。

东北野战军對錦州城垣发起進攻,对于国军增援,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曾经一度产生犹豫提出回师,很快又打消了回师的想法,调整了部署,以第2、3、7、8、9纵队以及6纵第17师(该师擅长攻坚战)附炮兵纵队攻打锦州,以第2兵团指挥第4、11纵队以及两个独立师防守塔山,第1纵队置于塔山与锦州之间的高桥为预备队,第5、6、10纵队以及一个独立师置于新民附近,攻打锦州的同时,以阻击国軍西由锦西以及東由瀋陽来的援军,令攻城軍不會陷入反包圍之險。10月3日开始,东北野战军集结25万人攻占了锦州所有外围据点包围了锦州城。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指挥的国军第6兵团陷入包围。

在蒋中正亲自督促下,锦西、葫芦岛守军第54军、海运增援的第62军及独立第95师,在指挥官侯镜如到达前,暂由第54军军长阙汉骞指挥,于10月10日发动攻势,但攻击受挫。11日,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到达接替指挥,因第92军防务无法交接仍留原地仅运到了第21师。侯镜如认为援救锦州打进去了也出不来,对蒋中正的计划并不积极。13日,国军调整部署再次进攻,并动用海军重慶號巡洋艦火炮支援。至15日解放军攻下锦州时始终被阻于塔山。而由山东海运增援的第39军拖延到16日才到达。整个塔山阻击战中,国军伤亡6千余人;东北野战军伤亡人数在致中央军委电报中提到“第4、11纵队在守备战及小战斗中各伤亡五六千人”。

国军由沈阳西进的廖耀湘第9兵团也畏惧被解放军包围,希望向营口撤退,于10月11日出兵攻占东北野战军补给线上的彰武后,在彰武、新立屯地区徘徊,等待锦西的第17兵团东进与锦州国军会师而迟延出击。

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发起总攻,次日晚占领锦州,此战东北野战军伤亡24,548人;歼灭守军国军第6兵团及所属第93军、新编第8军共10万餘人,其中死伤1.9万人、被俘虏约8万人,俘虏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范汉杰,封闭了國軍从陆上撤回关内的唯一通道。

10月15日,蒋中正派遣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杜聿明为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事实上剥夺了卫立煌的战场指挥权,而令其仅能统领在沈阳的国军。

与此同时,中共东北野战军围困长春五个多月,城內缺糧嚴重,国军军队士气低落,百姓餓死者以萬計,长春景象十分悲惨。与原来驻长春市西半部的新编第7军相比,从吉林撤下来驻守长春市东半部的国军第60军粮食供应更加困难,引起第60军官兵的颇有意见。辽沈战役开始后,蒋中正要求长春守军突围,由于粮食断绝官兵体力甚弱已无力突围,加上在锦州城破的压力下,10月17日,第1兵团副司令兼第60军军长曾泽生与下属第182师师长白肇学、暂编第21师师长陇耀经过密谋,率部倒戈,19日,新编第7军与解放军接洽放下武器投降。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國軍第1兵团司令官郑洞国也于10月21日率部投降。东北野战军占领长春,国軍守军第1兵团及所属新编第7军、第60军等共10万餘人全部损失。

駐防锦州和长春的国軍被中共东北野战军消灭后,东北局势对中華民國國軍已经极为不利。但蒋中正仍坚持分别由锦西和沈阳,东西对进收复锦州。第9兵团司令官廖耀湘认为不应再继续向锦州前进,亦不愿意退回沈阳。11月16日,廖耀湘与来视察的东北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达成共识,计划先占领黑山、大虎山,再立即向南撤往营口,或依托营口向北进攻锦州或海运回关内,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也同意第9兵团撤往营口。在说服蒋中正改变决策后,第9兵团于21日向黑山发起进攻以掩护兵团向营口撤退,并令第52军于23日由辽阳先行进占营口。

东北野战军占领锦州以后,改变了原来攻击锦西、葫芦岛的国军的计划,10月20日令第1、3、8纵队及6纵17师为第一梯队急行军东进;以第2、7、9纵队及炮兵纵队为第二梯队随后跟进,企图围歼廖耀湘第9兵团,并以第5、6纵队南下截断第9兵团往沈阳的退路,令第10纵队在黑山、大虎山阻击第9兵团。

由于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死守黑山、大虎山一线,廖耀湘第9兵团被拖住,无法占据黑山、大虎山掩护向营口撤退的通道,丧失了大量时间。东北野战军主力赶到,对第9兵团展开穿插、合围、分割,25日,向营口撤退的道路以及向沈阳的退路被切断,26日,在一次突然袭击中,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7师所属部队摧毁了廖耀湘的兵团指挥部,同时新编第3军、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的军部也被打掉,造成整个兵团指挥中枢系統全部混乱,部队陷入瘫痪和崩溃的状态。至10月28日,东北野战军在黑山、大虎山以东,绕阳河以西范围内歼灭了意图逃往营口的国军第9兵团及所属新编第1、新编第3、新编第6、第49、第71军5个军12个师共约12万人,第9兵团司令官廖耀湘被俘虏。

10月29日起,東北野战军以第1、2、7、8、12纵队包围沈阳;以第9纵队进攻营口,攻击驻扎营口的第52军。10月30日,国军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乘飞机离开沈阳,将指挥权交给第8兵团司令官周福成。11月1日,東北野战军第1、2、12纵队以及8个独立师向沈阳市区发起总攻,次日占领沈阳,国军第53军与解放军接洽放下武器投降,仅青年军第207师做局部抵抗也缴械投降,第8兵团司令官周福成被俘虏,歼灭守军第8兵团2个军以及守备、直属部队等,共13.4万人。同日東北野战军攻占营口,国軍第52军撤退时损失三分之一,第52军残部从海上撤往葫芦岛。 辽沈战役至此结束。

在沈阳被攻占后,锦西、葫芦岛地区的援锦作战的国軍第17兵團在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杜聿明的指挥下,于11月9日经海上撤向关内,次日東北野战军占领锦西、葫芦岛,东北全境尽属中共方面所掌控。

至此,东北人民解放军東北野战军伤亡6.9万人,据中共官方记录:其中阵亡14,009人,负伤53,328人,失踪1,874人;中華民國國軍损失4个兵团、11个军、36个师、空軍各型飛機143架、海軍艦艇26艘,共计47.2万人,据中共方面统计:其中被俘虏32.43万人(一说是30.62万人),死伤5.68万人,倒戈(中共方面称为起义,国军方面当认为是叛变)2.6万人,放下武器投诚(中共方面认定与被俘性质不同)6.49万人(一说是8.3万人)。国軍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建制的部队仅有駐山海關的新編第5軍撤退到天津,第52、第54军由葫芦岛撤退到上海。

images.jpg
images1.jpg
images2.jpg
發表於 2013-6-20 22:51:37 | 顯示全部樓層
三大戰役,決定今日中國台灣的政治氣候。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1 13:18:13 | 顯示全部樓層
agree but I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first one as after the first battle the KMT is already too weak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1 13:18:14 | 顯示全部樓層
agree but I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first one as after the first battle the KMT is already too weak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8 17: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