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820|回覆: 7

[空中武器] [轉+綜合資料]已被淘汰的魚雷轟炸機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6-21 21:40: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魚雷轟炸機是轟炸機的一種,在二戰時一度非常活躍,在海戰中,魚雷轟炸機+俯衝轟炸機+戰鬥機三者配合去攻擊對方艦隊,魚雷轟炸機主要攻擊艦隻的左右舷,攻擊方法是向艦隻的左右舷低飛,在適當的位置扔魚雷進行攻擊。不過,由於攻擊方式,加上科技發展,此轟炸機已經被淘汰,成為歷史的一部份。

----------------------------------------------------------------

魚雷轟炸機(Torpedo bomber)是一種以空射型魚雷作為主要武裝、用於攻擊水面船艦的轟炸機。但除了魚雷外,此型戰機也可在作戰中配置傳統的炸彈,故魚雷轟炸機又可作為水平轟炸機用途。

魚雷轟炸機是一種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前至戰爭期間頗為活躍的作戰機種,並且在包括珍珠港事變等戰役中具有關鍵性的影響。但是,由於魚雷轟炸機獨特的攻擊方式所造成的高折損率,再加上反艦飛彈這類武器的逐漸興起,導致此類機種很迅速地在二戰結束之後就停止發展,並且消聲匿跡。

後來興起的反潛巡邏機、反潛直升機,取代了老式魚雷轟炸機轉型為反潛戰主力機種,並配備了324mm的輕型魚雷。

---------------------------------------------------------------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樓主| 發表於 2013-6-21 21:51:00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merrychristmas #1 的帖子

九七式艦上攻擊機


九七式艦上攻撃機為日本帝國海軍於1930年代後期開發的艦上攻擊機,由於日本海軍在開發中讓中島航空機以及三菱航空機兩家公司競標此機合約並且最後同時採用,因此此型飛機有兩種不同的規格存在,中島製編號B5N,三菱製編號B5M,但是一般提到此型機種大多是指產量比較大的中島製九七式艦上攻擊機,中島生產機型盟軍暱稱Kate,三菱生產機種暱稱Mabel。

開發


昭和10年(1935年)日本帝國海軍對三菱重工業以及中島飛機公司兩家飛行器製造商提出了十試艦上攻擊機之競標案。內容為要求設計出一架單螺旋槳三人座攻擊機,飛機必須在100公尺長的跑道上起飛,最高速度333公里/小時,必須在掛載800公斤魚雷的狀況下以250公里時速續航4小時,到1937年時軍方決定兩家公司的設計方案同時採用,中島設計稱為九七式一號艦上攻擊機,三菱設計稱為九七式二號艦上攻擊機,造成這種狀況的理由一般認為是當時測試中兩家公司機型在性能上沒有明顯差距,因此軍方希望藉由實戰測試決定何者優劣。

九七式一號/三號艦上攻擊機

中島飛機公司接到企劃書後,以中村勝治為首的艦攻設計團隊引入了中島在兩年前開始引進的歐美先進飛機製造技術,包括了全金屬製主翼。密閉式座艙。油壓式可收納起落架以及折疊機翼,九七式艦攻也是日本第一架使用可收納式起落架及摺疊機翼的軍用機,除了機身設計外,發動機的選擇上中島原先預計使用「光」三型發動機,但是由於「光」系列發動機直徑過大(1.37公尺)導致空力設計不佳,因此中島計畫將當時研發中的「榮」系列發動機(1.15公尺)安裝在新飛機上,但是由於時程問題因此一號機上安裝的仍然是「光」系列發動機。

九七式一號艦上攻擊機原型機於1935年底完工,1936年1月首次試飛,但首次試飛即因為起落架問題降落時機體重創大修,直到1936年12月才交付海軍與三菱公司機種進行測試,在經過3個月的測試後軍方仍然無法決定何者為優因此在昭和12年(1937年)12月決定同時採購兩家機種,中島當時得到了100架的訂單,量產機與原型機的差別主要在量產機採用人力摺疊機翼而非原型機的油壓式折疊機翼以降低機體複雜性。

在推出一號機型後,1939年中島推出了使用「榮」系列發動機的九七式三號艦上攻擊機,代號B5N2,除了攻擊機型之外,中島另外設計一款將九七式的中間座位改造為操作裝置的教練機,此款衍生型稱為九七式1號教練機(B5N1-K),總共生產30架。 除了中島之外,愛知飛機製造公司、廣島海軍工廠也代工製造此型飛機,至1941年停產前共計生產了1250架,其中半數為代工生產。

九七式二號艦上攻擊機

三菱重工接到企劃書後於1935年11月完成原型機,在外型上三菱與中島機種看起來其實十分相似,兩者使用的新技術也都差不多,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三菱採用了固定式起落架,原型機的機翼摺疊方式為向後摺疊(中島設計為向上摺疊),而雙方在發動機的採用上也是同樣狀況:三菱一開始使用的金星引擎出力不足因此在量產機上另外更換引擎,只是用了較大引擎的三菱九七式二號艦上攻擊機的速度略快,但是在一開始的性能表現上兩家飛機在性能上的表現都差不多,因此軍方決定兩家一起生產

三菱在1937年開始生產,至1940年停產為止三菱生產了125架九七式二號機,隨後也沒有改良型推出。造成這種因素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三菱將資源投入在新型陸上攻擊機上,對於艦上攻擊機的開發採取放置態度,而這批飛機主要部署在陸上基地而非航艦上運用,在此款攻擊機生產完畢後三菱完全退出艦上攻擊機設計生產。

戰歷


九七艦攻前期型的實戰皆在中國戰場進行對地支援任務,改良後的三型首場實戰即為1941年的偷襲珍珠港作戰,此場戰役中日軍航空母艦共計派出了143架九七式三號艦攻(103架搭載炸彈,40架搭載魚雷),並對當時停泊的美軍艦隊擊中了36發魚雷(美軍資料23發),此戰作戰中損失了5台九七艦攻。

此後馬來亞戰役九七艦攻負擔部分對地支援任務,珊瑚海海戰時,日軍三艘航艦上(翔鶴。瑞鶴。祥鳳)共搭載76架九七艦攻,扣除開戰即被擊沉的祥鳳號搭載的12架,剩餘的64架對美軍艦隊發動攻擊,並成功的對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 (CV-2)擊中了2枚魚雷迫使其重創自沉,但此場作戰戰鬥損失了10架九七艦攻,而3艘航母皆受重創或擊沉,其艦載機大多損失殆盡。

中途島海戰時,日軍主力四艘航艦攜帶了93架九七艦攻,其中部分參予了空襲中途島任務,飛龍號搭載的10架九七艦攻在日軍航艦遭到擊沉後對美軍約克鎮號航空母艦發動空襲,此場空襲中約克鎮號遭到九七艦攻搭載的2枚魚雷擊中並重創傾斜,但所有的航艦撘載機皆在此戰役中損失。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時,除了雙方制空權的爭奪以外攻擊機也負擔了沉重的對地支援任務,此場戰役中配備了70架以上的九七艦攻,但是到日軍撤出時已經沒有任何一架可以正常飛行。

在1944年後,九七艦攻的任務逐漸被天山艦上攻擊機取代,但是因為天山的重量太重無法在小型航艦上起降,因此九七艦攻仍然配發了18架在日軍輕型航艦上此後除了特攻作戰外九七艦攻另外裝備了磁氣探測器作為海上補給線護航用機。

武器系統


機槍:  機背7.7公釐機槍x1(彈箱彈藥92發,另有攜帶5個預備彈箱)
炸彈:  機腹炸彈掛架(總載重1,521公斤)
選配武裝包括1 x 800kg炸彈、1 x 500kg炸彈、2 x 250kg炸彈、6 x 60kg炸彈、1枚九一式魚雷

飛行表現


最高速度 377 km/h
巡航速度 263 km/h
作戰半徑 865 km
最大航程 1,993 km
實用升限 7,640 m
翼負荷 101 公斤/m²
推重比 0.24 匹馬力/kg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三維圖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 ... B%E6%93%8A%E6%A9%9F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1 22:06:2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merrychristmas #1 的帖子

TBF復仇者式轟炸機


TBF復仇者式(英文:TBF Avenger;如果是通用汽車所代為製造的版本則稱為TBM Avenger)為格魯曼公司開發的海基魚雷轟炸機,主要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活躍於太平洋戰場上。

開發


原本在美國海軍的艦載機當中,以性能落後的TBD毀滅者式為主力魚雷轟炸機,於是1939年海軍便向各大航空製造產業公司徵求新一代艦上轟炸機,最後由格魯曼公司出線,並在1942年此機型進入量產階段。比起原本的TBD,TBF的性能有著明顯大幅的提升,除了加大馬力的發動機外,新設計的流線型坐艙配備防彈玻璃,機身的防彈裝甲也前所未有的堅固。而機翼能夠向上折起的長度比起其它型艦載機也更長了許多,更減少了在航空母艦機艙內所佔的位置。TBF的攻擊能力比起日本的九七艦攻還更強悍許多,除了搭載一枚Mark 13航空魚雷之外,還可裝載一個2000磅或四個500磅炸彈,而襟翼配備減速板設計加上煞車減速板,更讓TBF可以擁有和俯衝轟炸機一樣的俯衝攻擊能力,在戰場上成為日本軍艦的頭號殺手。1942年3月開始,因格魯曼必須同時生產F4F野貓式與F6F地獄貓式戰鬥機,為了減低生產壓力,便授權通用製造TBF,而通用生產的TBF則被稱為TBM。

戰歷


最早的TBF-1型於中途島海戰時登場,不過只有6架,再加上人員操作的不熟悉,所以當時並無建立任何戰功。在性能低落的TBD普遍被零戰當成標靶的狀況之下,在中途島戰役過後,海軍便全面將所有的航艦換裝上TBF。隨即於同年8月的第二次所羅門海戰便擊沉了日本的輕型航空母艦龍驤號,緊接著11月份的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也重創比叡號戰艦。1943年,新型的TBF-3服役,換裝威力更強的新型Mark 15航空魚雷,也加大了炸彈掛載量與出力更強的發動機,同時也搭載了對水面及反潛雷達,開始支援大西洋戰場的獵殺德國U型潛艇任務;而同時搭載對空及對海搜索雷達的機型也成為可於夜間或雨天出擊的全天候攻擊機。1944年6月於菲律賓海海戰擊沉了日本的航空母艦飛鷹號,隨後於雷伊泰灣海戰及隔年的坊之岬海海戰先後擊沉了大型航空母艦瑞鶴,以及象徵帝國海軍聯合艦隊的大和與武藏兩艘戰艦,可謂戰功彪炳。

基本規格

  • 乘員: 3
  • 長度: 40 ft 11.5 in(12.48 m)
  • 翼展: 54 ft 2 in (16.51 m)
  • 高度: 15 ft 5 in(4.70 m)
  • 翼面積: 490.02 ft²(45.52 m²)
  • 空重: 10,545 lb(4,783 kg)
  • 載重: 17,893 lb(8,115 kg)
  • 發動機: 1×Wright R-2600-20 星型發動機, 1,900 hp(1,420 kW)



武器


機砲:
  • 1 × 0.30 in (7.62 mm) 機鼻內的M1919白朗寧機槍(僅限早期型號)
  • 2 × 0.50 in (12.7 mm) 機翼上的白朗寧M2重機槍
  • 1 × 0.50 in (12.7 mm) 機背上的M2重機槍
  • 1 × 0.30 in (7.62 mm) 機腹中的M1919機槍


火箭彈:
up to eight 3.5-Inch Forward Firing Aircraft Rockets, 5-Inch Forward Firing Aircraft Rockets or High Velocity Aerial Rockets

炸彈:
最多2,000 lb (907 kg)炸彈 或
1 × 2,000 lb (907 kg) Mk13型魚雷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1 22:12:2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merrychristmas #1 的帖子

劍魚式魚雷轟炸機


費瑞·劍魚式(Fairey Swordfish)魚雷轟炸機由菲爾利航空器製造公司設計製造,二戰時期的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使用的主要機型之一,1936年開始投入使用。劍魚式轟炸機雖然是老式的雙翼飛機,但在戰爭中赫赫戰功,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在塔蘭托戰役中重創意大利海軍以及在圍殲俾斯麥號時用魚雷命中俾斯麥號戰列艦尾舵造成後者無法正常行進。英國的海軍航空兵稱呼她為「細繩袋」(Stringbag)。在服役初期,劍魚式裝備於航母作為魚雷轟炸機使用,而到了戰爭中後期,劍魚式飛機被改裝為反潛和訓練機。儘管劍魚式轟炸機設計於20世紀30年代初期,但她仍然得以使用直到1945年二戰在歐洲地區戰火熄滅。

旗魚式飛機是基於菲爾利PV型飛機改進而成的,空軍部要求製造一種偵察機以協助軍艦校對炮火落點。之後加裝魚雷後便成了空軍不S.15/33型。原型機TSR-II型(魚雷偵察機,Torpedo-Spotter-Reconnaissance),PV型即成為了TSR-I型。首架建成於1934年4月17日。這種飛機採用雙翼結構,並裝備了一定的裝甲。之後發展出了可摺疊翼型以用於裝備航空母艦。1936年,這種飛機開始裝備英國航母並取代了費瑞·海豹式魚雷轟炸機。

1939年,皇家海軍第13中隊換裝了劍魚-I式轟炸機,其中的3架裝備了浮筒以用於在戰鬥艦中使用彈射器起飛。這三架飛機曾在第二次納爾維克海戰中協助皇家海軍厭戰號校對炮火,之後擊沉了德國的U-64號潛艇

之後,商船隊的商船經過改進之後,裝備了3或4架劍魚式飛機協助進行反潛護衛,其中的三艘為荷蘭籍商船,所裝備的劍魚式飛機來自於荷蘭第860中隊。

劍魚式的主武器是魚雷,但由於是慢速的雙翼飛機,從而在攻擊時需要一段較長的直線路徑用於俯衝投射魚雷,這樣就是它很難準確的攻擊到防空火力強以及速度快的軍艦。但是1940年11月11日的塔蘭托戰役中,由英國皇家海軍傑出號航空母艦上起飛劍魚式轟炸機卻立下了汗馬功勞。戰鬥中,劍魚式飛機使用魚雷擊沉或重傷意大利海軍的3艘戰列艦和1艘巡洋艦。塔蘭托戰役的成功很可能給與當時的日本帝國海軍以自信或者靈感,並在隨後攻擊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母港——珍珠港。之後劍魚式轟炸機也在馬耳他突圍戰役擔任了攻擊軍艦的任務。

1941年5月,在德國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擊沉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擊傷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後立即全速奔向法國。但與此同時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卻發現了俾斯麥號的行蹤。其中一群從英國皇家海軍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劍魚式攻擊機首先發現了俾斯麥號並對其發動了攻擊。劍魚式俯衝之後的速度低於俾斯麥號上所裝備的火控提前量計量器,同時這些飛機也飛的很低,造成了俾斯麥號上的絕大多數炮火無法傷害到劍魚轟炸機。機群發射的魚雷中的一條命中了俾斯麥號的尾舵,造成其無法正常操控導致航速降低,13小時之後,俾斯麥號被英國本土艦隊圍攻並擊沉。

但隨後的戰鬥中,劍魚式轟炸機的問題暴露無遺。1942年2月,德國進行了「雷霆·瑟布魯斯」行動,將大西洋上的三艘大型水面戰艦(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格奈森瑙號戰列巡洋艦,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穿越英吉利海峽調回威廉港。這次戰鬥中劍魚式飛機戰績極為糟糕,魚雷沒有一條命中目標且大多數飛機被擊落或重傷。英國人認識到了老式的雙翼魚雷機已經無法滿足海戰(當時日本愛知九九式艦上轟炸機艦攻與美國TBD均為單翼飛機),隨後將大多數劍魚飛機改裝後變為反潛飛機。改裝後劍魚式可裝備深水炸彈或者8枚27千克的RP-3型火箭彈,並且從攻擊航母轉移到了護航航母乃至商船航空母艦上以火箭助推器起飛。劍魚式飛機以其低起飛速度和完美的航空性能使其成為完美的商船航空母艦的艦載機並能在中大西洋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工作。雖然費瑞·青花魚式雙翼魚雷轟炸機曾打算作為劍魚式的繼任者裝備攻擊航母,但由於劍魚的「長壽」,使得其直接由青花魚式的後輩——費瑞·梭魚式單翼魚雷轟炸機替代。

最後的劍魚式飛機從1944年開始被淘汰,戰爭時期這種機型一共製造近2,400架。1945年5月21日,在德國投降之後,最後一個劍魚轟炸機中隊解散,而最後一個訓練中隊則到1946年夏季才正式解散,至此劍魚式魚雷轟炸機完全退出戰爭舞台。

戰爭中,劍魚式被飛行員稱呼為「細繩帶」(Stringbag),這不是因為其外形,而是因為劍魚式看似有無窮的改裝方式以攜帶各種武器。這就像當時家庭主婦使用的細繩購物袋一樣,沒有一個確定的外形,經過調整後可以裝入任何形狀或數量的東西。就像購物袋一樣,劍魚式飛機的機組人員相信劍魚式「可以裝上任何東西」(Could carry anything)。

基本規格

  • 乘員: 3人 (駕駛員, 觀測員, 無線電操控員/後炮長)
  • 長度: 35 ft 8 in(10.87 m)
  • 翼展: 45 ft 6 in(13.87 m)
  • 高度: 12 ft 4 in(3.76 m)
  • 翼面積: 542 ft²(50.4 m²)
  • 空重: 4,195 lb(1,900 kg)
  • 載重: 7,720 lb(3,500 kg)
  • 最大起飛重量: lb(kg)
  • 發動機: 1×布里斯托爾·飛馬(Bristol Pegasus) IIIM.3 or XXX 星形發動機(radial engine), 690 hp (IIIM.3) or 750 hp (XXX)(510 kW / 560 kW)


武器
  • 前發動機罩:1挺 7.7 mm Vickers 機槍 於發動機罩上
  • 后座艙:1挺 7.7 mm Lewis 或 Vickers 機槍
  • 主武器:1x 760 kg 魚雷 或者 700 kg 水雷 8x 27 kg RP-3 火箭彈


http://en.wikipedia.org/wiki/Fairey_Swordfish

Fairey Swordfish at the Imperial War Museum Duxford.jpg
Swordfish LS326 (1988)..jpg
Swordfish over HMS Ark Royal in 1939.jpg
Swordfish torpedo bombers on the after deck of HMS Victorious before the attack .jpg
劍魚.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1 22:14:4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layerboy 於 2013-6-21 22:24 編輯

with the coming of solid fuel for missile, it is not surprise that this will phase out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1 22:18:2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playerboy #5 的帖子

ching, you are the expert!!!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1 22:24:2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merrychristmas #6 的帖子

sorry there an typo, should be solid fue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1 22:28:2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playerboy #7 的帖子

手文之誤,人皆有之,NEVER MIND.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2 01: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