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5570|回覆: 83

智慧型讀者厭倦客觀 有看法態度將成傳媒大勢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1-6 20:03: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現時很多人批評,傳媒不夠客觀,但抱客觀而失去批判,又會否是大眾之褔?這問題除了受眾可能想知之外,其實在港的傳媒工作者,也在掙扎當中。

前無線電視記者,現港台議事論事節日主持人,就以元旦日之混亂作始點,撰文解構香港新聞傳媒面對的問題。


「轉載自蘋果日報」

元旦特首新年祝願:「盼望世界政治和經濟局劫盡快復常。」梁振英在國教爭議時,也說過:「希望教育體系盡快復常。」特首似乎頗喜歡用「復常」,去反襯出「反對派」導致的「亂世」。的確,元旦日很亂,不但亂在「撐政府」、「倒特首」之間;不但亂在雪廠街與皇后大道中交界;更亂在市民所得的資訊:單睇主流媒體根本唔知道外面發生咩事。


舉老生常談的遊行人數為例,組織遊行團體通常「報大數」,警察則通常「報細數」,舊時兩者雖有差距,但未至太遠。早幾年記者根據在場觀察,報個中間數,雖不中亦不遠矣。不過近幾年遊行人數在政治角力中飾演主角,變成一組組怪誕數字遊戲。元旦早上的挺梁遊行,鄭耀棠聲稱有六萬人參與,警方謂有8,000,兩方都明顯「報大數」;下午的倒梁遊行,大會稱號召14萬人,警方則評估不足二萬人,則過份兩極化。主流電視電台因循成癮,只引述大會和警方數字,睇得觀眾一頭霧水。新聞部只會「他說、她說、大會說」,那派記者到現場所為何事?難道記者不能更具體告訴觀眾:根據在場觀察,人數比大會公佈少/比警方統計多/維園這個球場能容納XXX人,現在已經爆滿?

當記者淪為記事機械人
美劇《THE NEWSROOM》開過一個玩笑:如果共和黨在國會動議「地球是平的」,「客觀的」媒體會報道「民主共和兩黨就地球是圓是平未能達成共識。」新聞系學生學習的新聞學,發源於一百多年前的美國,但美國本土近年有不少聲音,認為戰時發展的新聞學,過度神化「客觀」兩字,致被淪為當權者操控社會議題的工具。哥倫比亞大學新聞評論執行編輯Brent Cunningham寫過一篇文章,大呼「Take a Stand」(不是Take a Side),他指出記者記錄每天發生的事、領袖說過甚麼,這些基本的任務,在現今的科技世界,任何人都能擔當。專業的記者,更應該擔當更多調查、解說,甚至仲裁的角色,為觀眾站出來判斷社會爭議。


在政治生態兩極的香港,主流媒體為了避免得罪任何人,避免被人向電訊管理局投訴,即使事實擺在眼前、呼之欲出,都要極力避免任何「主觀判斷」,趨吉避凶。記者的角色沒有人性,沒有判斷,只是冷冰冰的述說者,新聞部不容他們顯示任何個人立場,不得發表現場觀察。可惜的是,這些有經驗的前線記者大量入微的觀察,極具新聞價值,最後卻淪為facebook Status,只供友儕討論。主流媒體自我麻醉式的「客觀」,實踐起來只是引述毫不客觀的數據;對於官員、政府新聞處、警察公共關係科,甚至新華社的供稿,也直接引用不疑,難怪近年「假客觀」質疑不斷。
新聞媒體自以為揮舞「客觀」的旗幟,就有公信力嗎?現在知識型觀眾已經察知新聞機構的企業背景、人事網絡、政治考量,深知種種錯綜複雜不能盡信,並對其冷冰冰、沒有洞見的報道方式乏善可陳,紛紛轉移到網上尋找真相去了。看到元旦當日網媒「主場新聞」的《假遊行真搵銀 撐CY臨記公廁收$250》贏盡口碑,主流媒體理應汗顏。

被動的媒體
和元旦當晚採訪堵路示威的一位電視台記者討論當中,我們發現了另一個問題。當晚他負責寫「主故」,敍述示威者和警方之間的衝突,用了「正常的寫法」,即是「畫面行先」,將最激烈的衝突畫面寫在開首,再在匆匆兩分鐘的Air Time內盡量重塑事件經過。古仔出街後,他暗暗覺得「唔對路」,因為現場觀察所得,警方低調地步步包圍、進逼,用無言的拖延,挑戰示威者的耐性,同樣是導致亂局的主要原因。不過,礙於傳統新聞的「客觀」準則,寫作是十二分被動的,細膩的個人觀察反而無從帶給觀眾。對於事後社會一味指摘示威者激進,記者朋友感覺有口難言。


如何「Take a Stand」?
有立場、判斷的新聞,誰人做?如何做?其實主流媒體早有經驗。在2008年汶川地震採訪中,電視台放下「絕對客觀」立場,容許記者加入個人判斷,信任記者實地的感受和觀察。當時報道的效果遠超我們想像,公眾對記者的信任和尊重,亦大大提升。主要原因當然是記者的艱辛得到觀眾認同,但不能否定的是,大量深入的現場觀察和調查,令記者變成有血有肉的說故事的人,也令大批記者迅速成長。
公信力不是天賜的,再好的記者也會有政見、偏見,但記者的天職是質疑一切偏見,包括自己的情緒。透過挑戰自己和別人的偏見,審視左中右意見和資料,誠實作出判斷,提供真實的資訊。在如今的亂局下,Take a Stand方是主流媒體應行之義。



發表於 2013-1-7 00:38:54 | 顯示全部樓層
Social polarization brings about numerous high-sounding issues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7 00:38:5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小窮維尼 #1 的帖子

hope the HK is better more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7 00:39:52 | 顯示全部樓層

娛記 最色 "Take a Stand"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7 00:46:13 | 顯示全部樓層
精彩文章!贊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7 00:46:58 | 顯示全部樓層
正常既人有佢自己既睇法,唔會因為人地點就點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7 00:47:27 | 顯示全部樓層
not so serious.....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7 00:56:06 | 顯示全部樓層
小窮維尼 發表於 2013-1-6 20:03
現時很多人批評,傳媒不夠客觀,但抱客觀而失去批判,又會否是大眾之褔?這問題除了受眾可能想知之外,其實 ...

依家社會同经济唔可以用傳統智慧評估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7 01:11:24 | 顯示全部樓層
好欣賞你對遊行人數既睇法,很獨到!
如果稍為有智慧的人都知反梁上街人數一定多過挺梁。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7 01:17:57 | 顯示全部樓層
Take a Stand要勇氣, 也要承擔萬一take錯了的後果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7 01:32:28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只希望大家和平共處, 少爭吵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7 01:48:00 | 顯示全部樓層
專業的記者,更應該擔當更多調查、解說,甚至仲裁的角色,為觀眾站出來判斷社會爭議。

問題係香港的記者大多俾唔到人專業的感覺,有很多時去追訪新聞的狗仔隊亦未必是新聞系出身的。咁一條新聞又唔會有Q嘜認證,市民大眾又點知邊條係專業記者寫?邊條係由唔專業記者寫的呢?

英國大報有其報格,小報亦有其小報的報格,唔係話大報唔會/唔可以學小報咁報導,但亦唔會跟本身風格偏離得太遠。網上事物大受歡迎是事實,但能受大眾歡迎未必代表可以登大雅之堂,如最近立法會上的"調理農務蘭花系"同"逗利是佛"呢啲野只可以用來閒來作玩笑,不可拿去議事堂發表一樣

未知是這位專欄作家(?)想為"主流傳媒"未來發展來個一錘定調?還是為某些好彈些調的傳媒來個鋪橋搭路、護駕保航?佛仔看不清楚....佛仔唔明白傳媒大勢是否必定要如作者所講要"單一方向"的發展??

佛仔已接受傳媒報章有主觀化、感性化的立場,但這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傳媒要同時教育市民大眾有獨立的思考,懂得分辨、分析,而唔係傳媒報導甚麼便照單全收或全盤否定。

用返「民主共和兩黨就地球是圓是平未能達成共識。」做例子,傳媒可以輕輕加上"居然/竟然"在標題之上,讀者/觀眾/聽眾便可以輕易明白報導者的立場,最重要是受眾有否思考傳媒為何要這樣的用詞。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7 02:01:19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讀者一直都有自己立場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7 02:14:41 | 顯示全部樓層
睇你自己信唔信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7 02:51:38 | 顯示全部樓層
香港電訊管理局貢既處事方法香港記者客觀報道有d困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7 03:59:33 | 顯示全部樓層
自我立場不是不好 只是夠公正且符合大眾的利益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7 05:42:51 | 顯示全部樓層
傳媒都是經濟生物。
如果讀者能多點獨立思考,傳媒會作出相應改變。
希望大眾能多點花時間閱讀,分析,作出自己判斷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7 07:15:47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只能說~~我鐘意客觀報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7 07: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逗利是佛 發表於 2013-1-7 01:48
專業的記者,更應該擔當更多調查、解說,甚至仲裁的角色,為觀眾站出來判斷社會爭議。

問題係香港的記者大 ...

傳播媒體要進步
除了管理層要高瞻遠矚、具質素外
受眾的水平影響亦都左右其發展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7 07:33:34 | 顯示全部樓層
但個別播媒會受到公司政策而偏袒個別人士
而令到新聞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5-4 14: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