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8653|回覆: 12

[陸上武器] 輪式戰車百年發展歷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7-9 19:22: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輪式戰車百年發展歷程

在人類社會的戰爭史上,20世紀給世人帶來了兩次世界大戰和無數次大大小小的局部戰爭。問世于上世紀初的坦克和裝甲車,作爲戰爭機器的鋼牙鐵齒,經曆了曆次戰爭的烽火磨礪,至今仍然是各國陸軍的主力作戰兵器,主宰著地面戰場。坦克裝甲車輛促進了現代戰爭由徒步步兵向工業時代摩托化、機械化作戰的演變過程,並在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之際爲今後陸軍主戰裝備的跨世紀發展提供了重要武器平臺。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圖:法軍VBCL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1935年德國生産的Sdkfz 231重型偵察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1940年德國生産的Sdkfz 231裝甲偵察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裝有76毫米火炮的英國“薩拉丁”裝甲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英國“撒拉遜”裝甲輸送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俄羅斯1961年服役的BTR-60裝甲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俄羅斯BTR-70裝甲輸送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俄羅斯BTR-80裝甲輸送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裝有反坦克導彈和防空導彈的BRDM-2裝甲偵察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美國LAV-25步兵戰車




美國LAV-150裝甲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加拿大“灰熊”裝甲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LAV III裝備加拿大陸軍後,被命名“科迪亞克”裝甲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瑞士“鋸脂鯉”IV型裝甲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德國“拳擊手”裝甲運兵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德國將裝備兩千輛“非洲小狐”裝甲偵察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裝有105毫米火炮的南非“大山貓”裝甲偵察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臺灣陸軍新型CM31裝甲車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9:22:47 | 顯示全部樓層
登上戰場
  20世紀初,已于19世紀中葉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法國、德國、美國和俄國等國家,先後利用本國鋼鐵制造業和汽車工業的優越實力,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裝甲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爲支援空軍在法國的作戰行動,英國組建了世界上的第一個裝甲車師。當時,各國利用普通卡車底盤改裝的裝甲車,主要用于執行偵察和襲擊作戰任務,而地面戰場上縱橫密布的戰壕卻成了它們無法逾越的障礙。爲克服這些障礙,英國首先將本國的裝甲車體安裝在美國生産的拖拉機底盤上,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坦克。從那時至今,這些利用履帶行駛的鋼鐵堡壘在地面戰場上攻城拔寨,克敵制勝,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裏始終占據著地面戰場的霸主地位。輪式裝甲車則更多地應用于維持社會治安和與騎兵協同行動。盡管它們在上世紀20年代得到了更快的發展,但由于對道路條件有很大的依賴性,加之機動 性得到改善的輕型坦克的出現,致使在二戰爆發前的20世紀30年代一度遭到冷遇,只有德國和法國沒有放棄進一步的發展。


  這一時期,始終對稱霸歐洲虎視眈眈的德國加緊生産坦克和裝甲車,進行戰爭准備,頻頻研制出新車型。1935年,比森-NAG公司開始生産新型的SdKfz 231(8×8)重型偵察車,並于1938年二戰爆發前裝備了德國陸軍。該車具有可與當時的輕型坦克媲美的越野機動性能,其生産一直延續到1945年。二戰期間,該裝甲車在西歐、蘇聯和北非的坦克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該車的基礎上,1940年德國又研制出裝有V-12柴油機和50毫米速射炮的SdKfz 234裝甲車。直到二戰結束,它們始終是各國裝甲車中的佼佼者。


  另一種值得一提的裝甲車,是德國于1937年開始研制的“戴姆勒”偵察車。該車是在奧地利施泰爾‧戴姆勒‧普赫公司研制的ADGZ(8×8)裝甲車的 基礎上,改進研制的一種輕型無炮塔4×4裝甲車。1939年底開始生産,二戰期間共生産了6626輛。1939年4月,德國又以該車爲基型車研制出重6.8噸、裝有40毫米炮和7.92毫米並列機槍的“戴姆勒”裝甲車。“戴姆勒”裝甲車于1941年投放戰場,主要作爲偵察車使用。由于具有較強的火力,德軍又把該車稱爲“輪式輕型坦克”。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在先進的戰爭理論指導下,裝備有大量坦克和裝甲車的德軍坦克師在很短時間內以閃電式快速機動作戰橫掃歐洲,令世界感到震驚,也再次喚醒了各國對輪式裝甲車的高度重視。1940年到1942年間,英軍在利比亞的作戰行動更加引發了各國研制輪式裝甲車的熱情。英國和美國率先開始竭力大批生産裝甲車,在地面戰爭中與德國展開決戰。到1942年10月打響著名的阿拉曼戰役時,英國在中東地區的裝甲車數量已達到近1500輛。然 而,從1943年英美聯軍將主戰場轉移到意大利、而後又移軍西北歐開始,裝甲車的使用數量銳減,致使戰後20年間美國一度放松了輪式裝甲車的進一步發展。


 二戰結束後,在歐洲國家中,德國、英國和法國陸軍一直非常重視輪式裝甲車的發展。爲滿足戰後的使用需要,它們改變了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利用卡車簡單改造裝甲車的做法,而是通過精心的設計,制造出一系列全新的車型。這些車型塑定了現代裝甲車的基本構造樣式。



  1947年,德國在“戴姆勒”偵察車的基礎上制造出FV701“白鼬”4×4裝甲車。“白鼬”2型裝甲車具有良好的越野機動性能,傳動系統采用了液力偶合器、行星式變速箱、單式中央差速器和並聯車軸,炮塔上安裝了1挺12.7毫米機槍,適合用于執行偵察和治安任務。截止1964年,德國共爲歐洲國家軍隊生産了1700輛“白鼬”2裝甲車。20世紀60年代,德國又從“白鼬”2發展出裝有反坦克導彈的“白鼬”4和5型裝甲車。“戴姆勒”裝甲車于1958 年開始被英國阿爾維斯公司生産的“薩拉丁”(6×6)裝甲車所取代。


  1950年前後,爲滿足英國陸軍在馬來西亞反遊擊戰的形勢需要,英國在“薩拉丁”裝甲車的基礎上研制出了“撒拉遜”裝甲輸送車,1952年裝備英軍。該車發動機前置,後部載員艙可運載12名步兵,後來成爲英軍裝甲旅和裝甲團的標准步兵輸送車型。“撒拉遜”裝甲車後來逐步被FV432履帶式裝甲輸送車所 取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9:22:48 | 顯示全部樓層
在法國,輪式裝甲車的發展又與衆不同,主要爲裝甲騎兵部隊的裝甲偵察車。其中最顯著的車型,是由A.M.R.公司設計的“索瑪”裝甲車。這種重6.5 噸的6×6裝甲車的最突出特點是中間的兩個車輪可以提升離開地面,更有利于公路行駛。1944年法國解放後,法國開始著手研制“潘哈德”EBR(8×8) 裝甲偵察車。該車于1950年至1960年間生産,曾在阿爾及爾廣泛使用。這種裝甲車的最大特點是采用了前後雙駕駛艙配置,發動機置于車體中央甲板以下, 通過兩個串聯的變速箱輸出動力至中央差速器,在狹窄路面上不用掉頭即可變向行駛。公路行駛時,中央兩對實心輪胎可以提升脫離路面,減輕行駛摩擦力。該車的 搖擺式炮塔上最初安裝了1門75毫米火炮,後又全部改裝90毫米滑膛炮,發射尾翼穩定空心裝藥破甲彈。


  “潘哈德”EBR裝甲車的缺點是車輛過于笨重,使用受到限制。因此,法國在1956年又研制出“潘哈德”AML(4×4)裝甲車,1961年裝備法國陸軍。該車在許多方面與“白鼬”裝甲車相仿,如發動機後置、4輪獨立懸挂。
  二戰後,蘇聯先後研制了若幹種輪式裝甲車。由于它們造價低,故裝備數量不斷增加。最初的兩種車型是利用卡車底盤制造的BTR-40(4×4)和BTR-152(6×6)裝甲車。這兩種車沒有炮塔,結構也比較簡單,可以描述爲敞篷卡車式裝甲車。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它們才安裝了頂甲板,部分BTR-152采用了中央輪胎壓力控制系統。20世紀50年代末,BTR-40裝甲車開始被BRDM裝甲車所取代;20世紀60年代中期,BTR-152逐漸被 BTR-60裝甲輸送車所取代。


  縱觀上個世紀前50年各國坦克和裝甲車的發展曆程,它們在一戰中初登戰爭舞臺,讓戰爭首次披上鐵甲、踏上鐵輪馳騁于歐洲的廣袤土地,創造了人類戰爭新 的史話。在上世紀初幾乎同時問世的坦克和裝甲車,二者分別負有界限分明的作戰使命,同時也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戰爭需求的演變相互促進發展。早期的裝甲車構造 較爲簡單,車載武器和車種單一,越野機動性較差,一般只作爲步兵輸送車和偵察車使用,支援坦克部隊作戰。坦克則始終是陸軍機械化作戰的主要裝備。


現代意義上的輪式裝甲車的發展始于上世紀60年代,但在多國範圍內的真正發展是在70年代以後。當時,西方國家普遍建成了現代化的公路交通網,創造了利用輪式裝甲車實施快速機動作戰的外部環境條件,同時現代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也爲輪式裝甲車的發展提供了成熟的技術基礎。輪式裝甲車在戰術機動性和火力性能方面已逐漸達到幾乎可與坦克平分秋色的水平,在世界主要國家軍隊中的裝備規模日益增大,成爲20世紀70、80年代各國輕型機械化部隊的主要作戰裝備。20世紀90年代初冷戰結束以後,世界形成新的軍事鬥爭格局,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成爲現 代戰爭的主流樣式。面對新的軍事需求,世界各軍事強國更加重視新型輪式裝甲車的發展。輪式裝甲車已顯現出在21世紀初實現全面更新換代的必然趨勢。


蘇聯/俄羅斯是較早發展輪式裝甲車的國家之一,且裝備數量也最大。上世紀50年代末研制、60年代初裝備蘇聯摩步師的BTR-60裝甲輸送車至1976年停産,共生産了25000輛,出口到一些第三世界國家,是迄今世界上裝備數量最多的輪式裝甲輸送車。20世紀70至80年代初,蘇聯又相繼在 BTR-60的基礎上研制出BTR-70和BTR-80裝甲輸送車,陸續裝備部隊。三種車型的動力裝置均爲後置配置,使車輛重心偏後,以滿足對水上浮渡能力的要求。
  1994年,俄羅斯研制出BTR-90(8×8)裝甲輸送車,但至今尚未正式生産。該車的裝甲防護能力得到較大增強,車體正面可防14.5毫米槍彈,車體底甲板爲V形結構,增強了對反坦克地雷的抵禦能力。戰鬥全重增加到17噸,安裝了BMP-2步兵戰車的炮塔,武器系統除30毫米機關炮外,又增裝了2具AT-5反坦克導彈發射器,增強了遠距離對坦克作戰的能力。


   二戰後,美國輪式裝甲車的發展一度明顯滯後于其它西方國家。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卡迪拉克‧凱奇公司研制出V-100“突擊隊員”(4×4)輕型裝甲車,並參加了越南戰爭。V-100戰鬥全重爲7.37噸,乘、載員12人。由于該車是利用M44軍用卡車的車橋和M113履帶式裝甲輸送車的發動機拼湊起來的,所以在設計上存在的問題比較多。後又改進研制出V-200,戰鬥全重增加到12.73噸。該系列車輛後來正式命名爲LAV-150(LAV是“輕型突擊車”的英文縮寫)。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在LAV-150(4×4)裝甲車的基礎上研制出LAV-300(6×6)裝甲輸送車,主要用于出口。該車戰鬥全重15噸,可安裝各種口徑的機槍和機關炮。


  美軍原來只有海軍陸戰隊使用輪式裝甲車,主要是加拿大生産的LAV-25(8×8)裝甲輸送車,共裝備了758輛,其中包括96輛“陶”式反坦 克導彈發射車。LAV-25裝有1門25毫米機關炮,可搭載6名步兵,主要用于執行偵察任務。裝備LAV-25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曾參加過1991年的海灣 戰爭,在攻占科威特城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世紀末,美國陸軍進一步提高了對輪式裝甲車的重視程度。1999年10月提出新型陸軍過渡性改革計劃的設想後,2000年選定加拿大生産的 LAV III(8×8)裝甲輸送車作爲過渡型裝甲車,購置總量達到2131輛。該車亦稱爲“斯特賴克”裝甲車,基型車爲步兵輸送車,戰鬥全重17.2噸,裝有1 挺12.7毫米機槍或1具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搭載步兵數量增加到9名,可由C-130運輸機空運。目前,美國陸軍已將“斯特賴克”裝甲車列爲正在組建的過渡型作戰旅的主要裝甲裝備,並將對早期生産的“斯特賴克”裝甲車進行改進。改進的主要目的是利用C4I技術增強信息化作戰能力,增加了協同戰術電臺系統(JTRS)。2004年,美軍又爲駐 伊拉克部隊的“斯特賴克”裝甲車車長配備了新研制的頭盔式顯示器,可以顯示FBCB2旅和旅以下作戰指揮系統的戰場態勢信息。


  另外,美軍計劃于2005年底開始生産“斯特賴克”裝甲車的兩種變型車,即機動火炮系統和三防偵察車。另外,爲適應戰後伊拉克安全形勢的需要,美軍計劃2005年9月爲駐伊美軍裝備“謝裏夫”輪式裝甲車。“謝裏夫”裝甲車是利用“斯特賴克”和LAV裝甲車底盤新研制的一種裝甲車,該車裝有高能微 波武器,主要用于在城市環境中與武裝分子作戰,減少平民傷亡。武器系統利用毫米波電磁能産生非致命殺傷作用,作用距離爲1000米,人員在受到照射時會産 生燒灼感,失去行爲能力。


加拿大也是輪式裝甲車的生産大國,主要是利用瑞士莫瓦格公司的“鋸脂鯉”裝甲車技術在本 國形成生産能力。1977年至1982年,加拿大通用汽車公司利用“鋸脂鯉”I型的技術爲本國陸軍生産了491輛“灰熊”(6×6)兩棲裝甲輸送車。該車戰鬥全重10.5噸,乘、載員爲9人,裝有2挺12.7毫米機槍。其中195輛火力支援車型裝有1門76毫米火炮。1982年,通用汽車公司開始利用“鋸 脂鯉”I型技術爲美國海軍陸戰隊生産LAV-25(8×8)裝甲車;1993年,開始爲加拿大陸軍生産LAV-25裝甲偵察車。


  1997至2000年, 通用汽車公司爲加拿大陸軍生産了651輛LAV III裝甲輸送車。該車是在瑞士“鋸脂鯉”III型基礎上研制的一種8×8車型,戰鬥全重16.3噸,乘、載員爲11人,主要武器爲1門25毫米機關炮。2000年底,美國陸軍也訂購了366輛LAV III。


  瑞士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始終活躍在輪式裝甲車的生産領域,各種車型層出不窮。20 世紀60年代的典型車型是“潘哈德”系列裝甲車。70年代以來,瑞士莫瓦格公司研制生産的“鋸脂鯉”系列輪式裝甲車更被世界許多國家所采用。截止1999 年,“鋸脂鯉”系列的4×4、6×6和8×8各種車型共生産了3850輛,目前仍在生産。除加拿大外,獲特許生産8×8車型的國家還有英國、智利等國家。 該系列車輛的早期車型爲“鋸脂鯉”I(6×6)型,重10.5噸,載員14人;8×8車型重12.3噸,載員15人。與I型車相比,II型車的戰鬥全重有 所增加,6×6車型爲11.5噸,8×8車型爲12.3噸。車身變窄加長,裝有更大功率的柴油機。


  1996年,莫瓦格公司研制出“鋸脂鯉”III多用途裝甲輸送車,有6×6、8×8 和10×10三種車型。該系列車輛有多種變型車,用途廣泛,包括反坦克導彈發射車、指揮車、迫擊炮車、救護車、偵察車、貨物輸送車、搶救車和防暴車等。所 有車型均具有水上浮渡能力。較之早期的車型,III型裝甲車的行動部分得到較大改進,車內有效空間增大到11立方米。車體采用高硬度裝甲鋼制造,內層敷有 防崩落襯層,必要時可在車外安裝附加裝甲,使整車裝甲防護力得到大大增強。由于車重有較大增加,采用了更大功率的動力裝置。8×8車型裝有1門25毫米機 關炮,10×10車型可安裝1門105毫米火炮。“鋸脂鯉”III型裝甲車已在西方和中東國家軍隊中得到廣泛應用,生産數量超過5200輛。


  2003年,莫瓦格公司並入加拿大通用動力公司。在此之前,莫瓦格公司又研制出“鋸脂鯉”IV裝甲車。該車的總體布置與早期車型基本相同,戰鬥全重增加到25噸。主要改進一是體積增大,載員艙容積增大到12立方米;二是防護力進一步增強,車體正面裝甲可在正面60弧度內防護25毫米脫殼穿甲彈和30毫米穿甲彈,車體底甲板和車輪可抵禦8千克梯恩梯裝藥地雷的攻擊。
  在西方國家中,法國長期以來對輪式裝甲車情有獨鍾。VAB系列輪式裝甲輸送車于上世紀70年代初研制,1976年開始裝備法國陸軍。截止1999年,共生産了5000余輛,有6×6和4×4兩種車型,其中法國陸軍共裝備3975輛。6×6車型戰鬥全重爲14.2噸,乘、載員爲12人,車載武器爲1挺12.7毫米機槍。除VAB外,法國還于20世紀70年代開始大量生産“潘哈德”VCR (6×6)裝甲輸送車,主要用于出口,法國陸軍裝備了155輛。

20世紀90年代後期,法國曾研制出新型“維克斯特拉”(8×8)裝甲車。多數國家 的裝甲車采用的是鋼裝甲,而“維克斯特拉”不同,它采用了鋁合金裝甲。該車戰鬥全重28噸,乘員4人,主要武器爲1門105毫米火炮。爲增強裝甲防護力,戰時可挂裝反應裝甲。之後不久,法國開始重點研制能協同“勒克萊爾”主戰坦克作戰的VBCI(8×8)步兵戰車。VBCI步兵戰車戰鬥全重爲27噸,車體也采用焊接式鋁合金結構,並敷有一層鈦合金裝甲。乘員3人,載員7人,新型單人炮塔上裝有1門M811型25毫米機關炮和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並裝有輔助防禦系統和反導紅外假目標系統。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9:22:49 | 顯示全部樓層
德國也是最早發展並大量裝備輪式裝甲車的國家之一。德國陸軍現裝備的主要車型是20世紀60年代由萊茵金屬公司研制的“狐”式裝甲輸送車,有6×6和8×8兩種車型,均具有水上浮渡能力,1975年到1986年共爲德國陸軍生産了 1400余輛。“狐”1型(6×6)裝甲輸送車戰鬥全重爲19噸,乘、載員爲12人,主要武器可裝1挺7.62毫米機槍或1門20毫米機關炮。8×8車型 爲裝甲偵察車。2001年底,又研制出“狐”2(6×6)裝甲輸送車。該車戰鬥全重爲22噸,載員艙加高了145毫米,內部空間有所增大。駕駛員配備有數字式駕駛信息系統,可對在線系統狀態進行監視並對故障進行識別。

  1999年,德國決定與英國合作研制一種新型8×8裝甲輸送車,之後不久荷蘭也參加該項目。2002年5月,制造出2輛樣車,命名爲“ 拳擊手”。該車采用通用底盤的模塊化設計,應看作是對傳統裝甲車輛總體設計思想的大膽創新。該車在設計上主要包括動力傳動和任務用途兩大模塊。動力傳動模塊是各車型 統一的基本模塊,包括整個動力傳動系統、駕駛艙、三防系統、空調裝置、滅火抑爆系統和標准接口。全車的動力分配由一個CAN總線系統進行監視和控制。任務 模塊可迅速更換,以適應作戰和保障的需要,靈活實現車族化的變型要求。但2003年7月,英國以該車不能滿足英國陸軍未來的作戰需求爲由,宣布退出該項 目,而將相關經費移用于本國的“未來快速反應系統”。德國和荷蘭陸軍也未再表明購買的意向,致使該車的進一步發展停滯不前。

  20世紀90年代,意大利也積極躋身于輪式裝甲車的發展領域。1996年,意大利依維柯公司研制出“半人馬座”(8×8)裝甲偵察車,次年意大利陸軍訂購了400輛,擬裝備3個裝甲騎兵團。該車具有較強的裝甲防護力,車體內敷有“凱芙 拉”防崩落襯層,還可挂裝模塊式反應裝甲。戰鬥全重爲24.8噸,乘、載員爲9或11人,主要武器爲1門25毫米機關炮,並可安裝“陶”式反坦克導彈。目 前正在研制“半人馬座”(8×8)改進型裝甲車,包括裝甲輸送車和步兵戰車兩種車型。車體加長,承載空間增大,戰鬥全重爲24噸,載員11人。主要武器可 選裝25毫米機關炮、“陶”式反坦克導彈或1門105/120毫米火炮。

  其它歐洲國家研制生産輪式裝甲車也比較活躍,不少車型除裝備本國軍隊外,還大量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其中,20世紀90年代後期芬蘭研制的8×8模塊化裝甲車和瑞典研制出多用途裝甲車具有顯著的特點,值得關注。

  2004年5月,芬蘭帕特裏亞公司開始向波蘭國防部交付首批2輛模塊化裝甲車,波蘭 軍隊將其編號爲XC-360P。該車采用先進的模塊化設計,戰鬥全重24噸,載員12人,可根據需要選裝不同的武器系統。波蘭總共訂購了690輛,包括指 揮車、裝甲搶救車、自行火炮、工程支援車、工程偵察車、醫療救護車和三防車等,所有車型均具有水上浮渡能力。

  按照瑞典國防部的要求,瑞典阿爾維斯‧赫格隆公司研制了多用途裝甲車,包括履帶式和 輪式兩種底盤。重量約爲14噸,采用電傳動技術,輪轂內裝有電動機,采用和德國聯合研制的VETEC電子系統。作爲一個車族,多用途裝甲車的生産車型將包 括多種變型車:導彈發射車、自行迫擊炮、輕型搶救車、輸送車、情報偵察車、雷達車、觀測車和工程車等。


  南非是非洲惟一具有裝甲車生産能力的國家。20世紀70年代初研制的“密獾”(6× 6)步兵戰車共生産了1243輛。該車戰鬥全重19噸,乘、載員爲10人,主要武器爲1門90毫米火炮,並裝有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和兩挺7.62毫 米高射機槍。20世紀80年代研制出“大山貓”76(8×8)裝甲偵察車。該車戰鬥全重爲28噸,乘員4人,主要武器爲1門76毫米火炮。在該車基礎上,90年代末又改進研制出“大山貓”105裝甲偵察車,主要武器爲1門105毫米火炮,目前尚處于樣車階段。

  2004年,爲開辟中東市場,南非和約旦合作研制出“大山貓”坦克殲擊車。該車采用 “大山貓”8×8裝甲車底盤,新安裝了一個“掠奪者”遙控全穩式炮塔,裝有一組4枚南非制造的反坦克導彈,1門20毫米機關炮和1挺7.62毫米並列機 槍;並裝有晝/熱像彩色光電觀瞄裝置。

  在亞太國家和地區,澳大利亞正在立足國內和引進國外技術發展本國的裝甲車制造業。 1999年,ADI公司開始爲澳大利亞陸軍和空軍生産“叢林之王”裝甲輸送車。但2001年因出現懸挂和傳動部分故障而不得不推遲批量生産時間。該車戰鬥全重爲15噸,乘、載員爲10人,車體采用V形結構底甲板,增強了對地雷的防護能力。另外,澳大利亞正在利用加拿大制造的車體在本國組裝生産LAV Ⅲ型(8×8)輕型裝甲車。該車采用了裝有25毫米機關炮、改進型火控系統和全球定位導航系統的新型炮塔。

  日本輪式裝甲車的發展,與其它國家首先發展基型車、再發展變型車從而形成完整車族的 做法不同。日本首先于1982年研制出82式(6×6)指揮通信車,1987年研制出87式(6×6)裝甲偵察車,後又于1996年研制出96式(8× 8)裝甲輸送車。87式裝甲偵察車戰鬥全重爲15噸,乘員5人,主要武器爲1門25毫米機關炮,並裝有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96式裝甲輸送車由三菱 重工業公司研制,1997年投産並裝備日本陸上自衛隊。該車戰鬥全重爲14.2噸,乘、載員爲12人,裝有1臺223.8~261.1千瓦柴油機,主要武 器爲1挺12.7毫米機槍或40毫米榴彈發射器。

  臺灣陸軍輪式裝甲車的研制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1997年首次對外公開展示自行研制的CM-31(6×6)裝甲輸送車。根據目前了解的情況,該車戰鬥全重約16噸。車體采用鋼裝甲焊接結構,正面可防14.5毫米槍彈。後部載員艙 可搭載10名步兵。動力裝置爲1臺261.1千瓦柴油機,公路最大速度爲100千米/小時。由于采用了帶減振器的獨立懸挂裝置和計算機控制的中央輪胎壓力 調節系統,具有較好的越野機動性。另據臺灣報道,由于臺軍認爲6×6的CM-31裝甲車作爲武器平臺已不能滿足陸軍合成化部隊對武器平臺的要求,今年又推出了CM-32(8×8)裝甲車。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9:22:50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採用梅塞德斯-賓士公司最新型UNIMOG U-5000 4×4底盤的「野狗」2全防護車

第一代「野狗」全防護車是由克勞斯-瑪菲·威格曼(KMW)公司自籌資金(德國防務技術和採辦部的聯邦辦公室提供了部分研製經費)研製的。隨後該車被德國陸軍採用,命名為ATF。共簽訂了3份合同,總計購買147輛「野狗」1(三批數量為56輛、57輛和34輛),全部車輛于2003年中期交付完畢。其優異的表現贏得了軍方的青睞。目前,這些車輛被廣泛地部署到巴爾幹地區和阿富汗,用於執行各種任務。


「野狗1」採用梅塞德斯-賓士U-1550L 4×4 UNIMOG底盤,軸距3.25米,能夠搭載4名全副武裝的士兵。車輛底盤由梅塞德斯-賓士公司提供,然後在上面安裝由克勞斯-瑪菲·威格曼公司研製的裝甲車身。幾年前,梅塞德斯-賓士公司決定將其UNIMOG4×4和6×6高機動性越野車族進行優化組合,使之形成三種新型底盤,即U-3000、U-4000、U-5000,三種底盤驅動方式均為4×4。同時,陸軍希望裝備一種具有優異防護性以及動力性,載荷和內部空間更大,且能夠達到最新的歐洲環保規定的新型車輛。德國陸軍這一需求促使以UNIMOG U-5000系列底盤為基礎的增強型「野狗」2裝甲車在2002年開始研製。「野狗」全防護車也得以用全新的面貌捲土重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野狗」2的人員輸送車、救護車、貨車、指揮控制車、防空車和前線觀察車6種車型


首輛「野狗」2演示車于2003年完成,隨後是3輛試生產型:其中2輛為3.85米長軸距(LWB);1輛為3.25米短軸距(SWB)。從2003年11月至今年5月,由公司和軍方組成的聯合評估組對2輛基本軸距(BWB)車進行了為期6個月試驗。
「野狗」2採用了重新設計的全封閉式成員艙,車長和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6名載員座椅位於後部(3個座椅向後,另外3個向前)。成員通過車體兩側的車門上下車輛。當車輛在斜坡上時,則需要使用專門設備説明開關車門。防彈/防崩濺玻璃為成員提供了良好的視野(車前、側方向),駕駛員還配備了後視攝像機,有利於駕駛員在城市環境下駕駛車輛。


「野狗」2名為全防護車,顧名思義,它的防護能力非常了得。車輛座椅採用增強型設計並全部採用吊裝方式安裝在車內(即非直接安裝在地板上),專用腳凳避免了成員雙腳直接與地板接觸。這些改進提高了車輛遇到地雷時乘員的生存能力。
「野狗」1在成員艙安裝了附加裝甲護盾,從而提高了車輛防反坦克地雷的能力,同時也降低了車輛的離地間隙,但缺點是增加了車重,減少了有效載荷。「野狗」2在地板下安裝了新型一體式防護系統,既為車輛提供高水準的防雷能力,同時又保持了車輛原有的裝載能力。發動機艙位於車輛前部,載貨艙在後部,但基本型「野狗」2沒有對這兩部分採取裝甲防護措施。車輛基本的裝甲防護能夠抵禦炮彈破片和可擕式反坦克武器在360度全方向上的攻擊。另據KMW公司介紹,與「野狗」1相比,「野狗」2降低了紅外信號特徵,具有一定的隱身性能。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安裝7.62毫米MG3機槍的「野狗」1全防護車


「野狗」2的動力傳動裝置採用梅塞德斯-賓士柴油機,當扭矩為810牛·米時功率可達最大160千瓦,該發動機滿足歐洲3號排放標準;配有手動分離手柄的自動變速器,其手動分離手柄主要用以在低速行駛或精確操作的情況下使用,如在崎嶇地形行駛或上下飛機等。
「野狗」2的武器系統可根據任務需要進行選裝,其基本武器系統為KMW研製的單人武器站,裝備1挺7.62毫米或12.7毫米機槍,或者HK公司的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炮長可在車內進行武器的瞄準與射擊。C-130運輸機能夠同時運送2輛基本型「野狗」2裝甲車。 「野狗」2還配有轉向助力、停車加熱器、ABS防滑制動系統、洩氣保用輪胎、中央輪胎壓力調節系統、三防系統和空調系統。此外,全防護車還具有較高的數位化水準,預計將有50%的車輛安裝指揮-控制系統,其中包括顯示車輛和部隊位置的平板顯示器。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在阿富汗喀布爾執行維和任務的德國陸軍「野狗」1全防護車


另外,因為「野狗」2具有較大的載荷和內部空間,使得該車能夠執行多種任務。該車可作為輕型偵察車、運輸車、指揮控制車、武器運載車、貨車、救護車、輕型防空車和前線觀察車等。當作為前線觀察車時,將需要安裝可伸縮桅杆,桅杆上安裝有感應器組、白天/熱成像觀察設備和護眼型鐳射測距儀等設備。

「野狗」2全防護車的多用性及其在防護方面的出色表現,使它一經問世就就引起了各國的關注。去年KMW就已經與美國的達信公司和通用動力公司地面系統分部簽署許可證生產協定,這兩家公司將為美國市場及一些海外使用者生產「野狗」全防護車。毫無疑問,「野狗」2全防護車不久就會蓋過它的前輩「野狗」1的風采。

表 「野狗」2全防護車性能參數
車型
短軸距

長軸距

成員數(人)
2+3

2+6

驅動形式
4×4

4×4

戰鬥全重(千克)
11 900

11 900

最大載荷(千克)
3 100

2 600

乘員艙容積(立方米)
6.5

8.2

長(米)
5.45

6.08

寬(米)
2.3

2.3

高(米)
2.45

2.45

車底距地高(毫米)
480

480

軸距(米)
3.25

3.85

最大速度(千米/小時)
90

90

最大行程(千米)
1 000

1 000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9:22:51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在世界輪式車輛發展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的形勢下,芬蘭派特裡亞車輛公司研製的新系列「模組化裝甲車」可謂異軍突起,在「旨在滿足全球範圍內對8輪輪式裝甲車輛迫切需要」的目標指引下,憑藉其前瞻性的設計、高水準的性能和與國際接軌的相容性,在世界軍火市場上嶄露頭角,贏得了眾多國家的青睞。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波蘭陸軍步兵戰車型的「模組化裝甲車」裝有奧托·梅萊拉公司「重拳」雙人炮塔,安裝1門30/40毫米Mk44機關炮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模組化裝甲車從C-130運輸機上開出來

  開發過程
「模組化裝甲車」研製和投產的驚人速度與其他同時代輪式裝甲車輛曠日持久的緩慢研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1998年開始研製,僅用了2年時間,第一輛「模組化裝甲車」的演示車/模型即在2000年的歐洲「薩托利」武器裝備展上亮相。在2001年,第一輛原型車製造完成,隨後又製造了3輛演示車,並為芬蘭國防軍製造了2輛原型車。在2002年,參加波蘭國防軍未來輪式裝甲車輛競標又一舉獲勝,得到了690輛「模組化裝甲車」的訂單,接著,首批「模組化裝甲車」在芬蘭派特裡亞公司的哈門林納工廠投產(大多數車輛將合作生產,最後裝配由波蘭WZM軍工廠完成)。目前,派特裡亞公司還參加了比利時、克羅地亞、捷克、葡萄牙和南非的輪式裝甲車輛競標,都有很大的獲勝希望。


「模組化裝甲車」的研製速度簡直可以用「神速」來形容,這主要歸功於派特裡亞車輛公司先進的電腦模擬設計技術。這種技術使得在第一輛原型車製造之前,就解決了眾多設計問題,大大減少了研製成本和週期。同時,模組化的設計理念也功不可沒,在採用了大量技術成熟的商用部件後,不同模組經過搭積木般的組合,一輛輛功能各異的輪式裝甲車就「新鮮出爐」了。下面,就為你奉上「模組化裝甲車」各種車型的詳細資訊大餐。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裝有德爾科防務系統公司LAV25炮塔的模組化裝甲車演示兩栖能力,其防浪板已伸出水面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裝甲人員輸送車裝有奧托·梅萊拉公司的HITROLE遙控頂置炮塔,安裝12.7毫米M2HB機槍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9:24: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葉明珠 於 2013-7-9 19:25 編輯

裝甲人員輸送車
車體結構
裝甲人員輸送車是「模組化裝甲車」的基準車型,長7.7米,寬2.8米,車高(至車頂)2.3米,車底距地高450毫米,輪距2.5米。採用了8×8驅動形式,3個軸距分別是1.4米、1.7米和1.4米,前後車橋之間還有軸間差速器,一般前四輪轉向,後四輪閉鎖,如果需要的話,後四輪也可以解鎖實現全輪轉向。所有車輪都安裝盤式制動器,前4輪每個制動器裝2個制動鉗,後4輪每個制動器裝1個制動鉗,並可提供自動刹車系統作為選裝配置。
車輛總體採用了國際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的標準佈置,即:動力艙位於車體前部,駕駛員位於動力艙左側,車長在右側,後部為載員艙,共設有11個座位,其中一個設在中間通道上,是步兵指揮官的位置。該車動力系統採用了斯堪尼亞公司DC12型6缸直列水冷式柴油機,排量為11.7升。由於採用了渦輪增壓技術,功率最大可達490馬力。與發動機配套的是德國ZF公司的7HP902「埃克瑪特」自動傳動裝置,有7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冷卻裝置採用了阿美特克·埃阿斯克羅公司研製的集成系統,它與發動機和傳動裝置一起安裝在一個底座上,以便整體吊裝,需要時在1小時內即可替換。
整車採用了霍斯特曼防禦系統公司生產的油氣懸架,不僅對各輪作用均勻,還比組合式彈簧和液壓減震器懸架佔用更少的空間。另外,這種油氣懸架還可連接上壓力控制系統來改變模組化裝甲車的底盤高度,以便裝入運輸機空運。
裝甲人員輸送車採用了芬蘭諾基亞輪胎公司的14.00 R 20型輪胎,安裝有霍青森VFI洩氣保用嵌入件,輪轂中內置有中央輪胎充放氣系統。此外,為了增大駕駛員的視野,在艙口蓋上安裝了一個單獨的特大角度(150度)潛望鏡,使駕駛員不必將頭伸出車體外駕駛而遭到攻擊;同時車體後部和兩側共3個電視攝像機直接連接到了駕駛員的監視器,為駕駛員倒車及觀察周圍情況提供了便利。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機動戰鬥車輛」裝有南非丹尼爾公司的炮塔,上裝1門正在參加南非火炮需求競標的30/40毫米Mk44機關炮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模組化裝甲車」的電腦生成圖像,裝有先進迫擊炮系統炮塔,安裝雙管120毫米滑膛迫擊炮
  防護
車體由瑞典鋼鐵廠生產的高硬度鋼裝甲板焊接而成,可以抵擋7.62毫米北約實心彈的攻擊。但為了在車體兩側安裝附加裝甲板,在鋼裝甲板與基本車體之間留有空隙。附加板可以僅僅是鋁裝飾板,可以是高硬度鋼板,但通常為後者。此外,鋼裝甲板與附加板之間還可以嵌入其他形式的裝甲(有報導稱採用了IBD公司的「先進模組化裝甲」),以提供更強的防護能力。但設計師的高明之處在于,不管增加什麼裝甲,「模組化裝甲車」從外觀上看都是一樣的,這使得敵人弄不清楚他所面對的究竟是何種防護等級的裝甲車。
「模組化裝甲車」正面弧形部分的基型裝甲能夠對付30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攻擊。此外,為了降低聚能裝藥的威脅,還提供了材料為S2玻璃纖維或聚乙烯纖維的防碎片襯層作為選裝配置。
在對付地雷方面,「模組化裝甲車」可抵擋8千克TNT當量地雷在任何一個車輪下和3千克TNT當量地雷在車體腹部下爆炸。據稱,車體腹部的防護能力還將提高到阻擋8千克TNT當量地雷的爆炸。為降低地雷爆炸對乘員的衝擊,載員艙座位沒有固定在底板上,而是安裝在車體的兩側,並在車體底部鋪設了由充滿能量吸收材料製成的大空隙雙底板。同時,將車體與底盤焊接部位的鋼板作適當彎曲處理,也有效減小了地雷爆炸對車體的衝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安装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HITFACT炮塔和105毫米坦克炮的“模块化装甲车” 武林新秀
機動性
“模塊化裝甲車”的最大限重爲26噸,這意味著有大約10噸的載重,共有13立方米的承載空間。由于裝備了先進的動力及傳動裝置,“模塊化裝甲車”的最大速度可達10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800千米。同時在性能優異的懸架支持下,車輛能爬上31度斜坡並能達到最大17度的側傾坡度。

在未來戰爭快速部署的要求下,戰略空投性對輪式車輛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裝甲人員輸送車空載時重量爲16噸,滿足C-130運輸機的空運要求。實際上,已有1輛“模塊化裝甲車”從芬蘭空運到了捷克,還有1輛空運到了英國。除了可用C-130運輸機空運之外,這種“模塊化裝甲車”在其重量不超過22噸時還可成爲兩棲型車輛。該車在車體後部安裝了2個噴水推進裝置,能夠以最大至10千米/小時的速度在水上行駛。除了這種螺旋槳式水上推進裝置之外,確定爲兩棲型的車輛還裝備有防浪板,絞接于車體前端。
武器

裝甲人員輸送車有3種武器站可供選擇。一是帕特裏亞公司自己的PML127頂置武器站,安裝1挺NSV式12.7毫米重機槍;二是挪威康斯堡公司的“保護者”遙控武器站,類似于美國陸軍“斯特賴克”和挪威陸軍M113裝甲輸送車升級計劃所選用的武器站,安裝1挺M2HB式12.7毫米機槍;第三個選擇是意大利奧托?梅萊拉公司的HITROLE遙控頂置炮塔,同樣也安裝1挺M2HB式12.7毫米機槍,但與上述2個方案所不同的是可以換裝1具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由此可見,“模塊化裝甲車”裝甲人員輸送車型的火力在世界同類戰車中可算優秀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爲駕駛員提供對自然環境和較小威脅保護的擋風板和側窗,但不需要時可折疊置于裝甲板上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9:28:5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葉明珠 於 2013-7-9 19:29 編輯

步兵戰車
步兵戰車與裝甲人員輸送車的車體結構、防護及機動性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它的武器裝備,其火力比後者強大得多,這也是它扮演的角色所決定的。

在步兵戰車研制期間,工程師試驗過多種不同的炮塔組合方案,如將厄利孔公司的25毫米KBA機關炮安裝在奧托?梅萊拉公司的“重拳”雙人炮塔上;在德爾科防務系統公司LAV-25炮塔上安裝1門25毫米M242“大毒蛇”Ⅰ機關炮,後又換爲在LAV-30炮塔安裝1門30毫米“大毒蛇”II型機關炮等等。最後被波蘭陸軍定購的313輛步兵戰車所選用的是經過改進的“重拳”雙人炮塔,上面安裝1門ATK火炮系統公司30/40毫米Mk44自動機關炮。該火炮是“大毒蛇”II的改進型,既可發射多種30毫米普通彈藥,又可發射能顯著提高裝甲穿透性的40毫米彈藥。

“重拳”雙人炮塔中備有140發30毫米彈和110發40毫米彈,在車體中另存彈270發。另外在炮塔上還有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所有武器由位于炮塔右側的炮長控制,炮長使用柯爾斯曼公司帶12倍率電視通道和雙倍率熱成像通道的潛望瞄准鏡。該瞄准鏡內裝有對眼睛安全的激光測距儀,並與一個液晶顯示器相連。此外,還有1具備用的光學晝間瞄准鏡。火炮及機槍由意大利伽利略公司生産的數字火控系統控制,最大仰角達到60度,既能攻擊地面目標,又能攻擊如直升機和無人機等空中目標。此外,炮塔配有雙向穩定器,采用全電驅動,在緊急情況下也可采用手動方式。

車長位于炮塔左側,備有炮長顯示監視器和炮長操縱裝置的連動機構,使之能夠超越炮長控制炮塔武器。車長和炮長的操縱裝置都采用固定式全對稱拇指控制器,以降低在行進間射擊時乘員身體抖動對武器瞄准的影響。除炮長、車長和駕駛員外,這種步兵戰車可最多搭載8~9名步兵,座位設置與裝甲人員輸送車大致相同。安裝于步兵戰車上的炮塔比原“重拳”炮塔稍低。

除了安裝“重拳”雙人炮塔,還有一種“模塊化裝甲車”安裝了南非丹尼爾地面系統公司的LCT30炮塔(也采用了30/40毫米Mk44機關炮),被稱爲 “機動戰鬥車輛”,它主要是應南非國防軍“馬鐵蹄”計劃對“下一代戰鬥車輛”的需求而研制的。南非國防軍總共定購了264輛。
先進迫擊炮車

先進迫擊炮系統的研制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當時的芬蘭萬馬斯公司、現在的芬蘭帕特裏亞車輛公司和瑞典赫格隆車輛公司三家投資聯合研制。自1999年後,其研制工作由帕特裏亞?赫格隆聯合公司負責。在1996和1997年間,制造了2個原型系統並安裝在CV90戰車和帕特裏亞公司的XA-185式6輪裝甲車上試驗,在2000年的歐洲薩托利武器裝備展上亮相時即安裝在了“模塊化裝甲車”的演示車/制造模型上。2003年,帕特裏亞公司已收到了芬蘭國防軍24輛“模塊化裝甲車”用作“先進迫擊炮系統”平臺的訂單,目前第一輛車正在帕特裏亞車輛公司的工廠裝配,首批4輛先進迫擊炮車將在2005年下線。

先進迫擊炮系統由2門安裝在炮塔上的後裝式自動供彈120毫米滑膛迫擊炮組成。無附加裝甲時先進迫擊炮系統炮塔重4.4噸,完全符合“模塊化裝甲車”底盤的重量限制要求。裝有先進迫擊炮系統的“模塊化裝甲車”將由4名乘員操縱,攜帶84發高爆彈和6發制導彈藥。

普通迫擊炮最大的缺點是速度低、彈道高且機動性差,容易被敵雷達探測並受到反擊炮火的打擊,而車載先進迫擊炮系統則完全克服了這些弊端。據介紹,先進迫擊炮系統可在不到30秒的時間內部署就位,發射完畢後在10秒內即可離開,可謂將“打了就跑”的戰術發揮到了極致,大大減少了被敵雷達探測並受到攻擊的風險。另外,作爲“模塊化裝甲車”上迄今最重的武器系統,先進迫擊炮系統可在不到8秒內發射4發炮彈,且能以每分鍾26發的速度持續發射,在火控系統對後續炮彈彈道的修正下,甚至可達到最多14發炮彈同時命中10千米外目標的效果,足以給敵步兵及裝甲部隊以毀滅性的打擊。
其他

在葡萄牙軍對其計劃采購的輪式裝甲車安裝105毫米坦克炮的需求下,“模塊化裝甲車”有可能安裝奧托?梅萊拉公司裝有1門105毫米火炮的HITFACT炮塔。由于裝120毫米坦克炮的HITFACT炮塔已成功安裝到了依維柯-菲亞特公司的8×8“半人馬座”底盤上(見《坦克裝甲車輛》2004年12期),而“模塊化裝甲車”與“半人馬座”的底盤最大承載重量及火炮後坐承受力相當,且裝105毫米炮比裝120毫米炮的炮塔要輕700千克,故105毫米機動火炮型“模塊化裝甲車”的面世指日可待。(劉煥松)


通用英國公司展示新型皮蘭哈V輪式裝甲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新型“皮蘭哈”V輪式裝甲車效果圖[資料圖片]

據英國《簡氏防務》網站2008年6月18日報道 在本屆舉行的2008年法國巴黎薩托利防務展上,通用動力英國公司對外展示了其最新研制的新型“皮蘭哈”V輪式裝甲車原型樣車。目前,該車已經暫時被英國國防部選為其未來快速奏效係統(Future Rapid Effect System,FRES)通用車(UV)。據悉,該車能贏得英國FRES通用車首選設計的主要原因在于圓滿完成了降低風險方面的工作,提供了一種有成本效益的可靠方案,能夠滿足英國FRES預定發展時間表完成生產任務,確保FRES通用車族于2012年開始服役。  據報道,瑞士莫瓦格公司和通用動力英國公司在研制新型“皮蘭哈”V輪式裝甲車方面投入了目前已經大量的前期資金,預計將于2009年初完成全部的裝配工作。目前,關于該車的一些具體技術原理已經成功通過了測試實驗。  “皮蘭哈”V輪式裝甲車是在“皮蘭哈”Ⅳ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在有效載荷、內部空間和防護性能等方面都有顯著增加。目前,該車也十分適合歐洲其他國家對8×8輪式裝甲車的需求。如:西班牙和英國,其中西班牙為及時取代目前正在服役的6×6型BMR-600裝甲人員輸送車及其變型車,急需引進一批新型8×8輪式裝甲車。
“皮蘭哈”V輪式裝甲車戰鬥全重28噸,可以搭載有效載荷12噸。動力和傳動裝置配用了優越性能較高的MTU柴油發動機和新型ZF動力傳動裝置,可以通過第1、2和3軸實現轉向,配有標準型可調整高度的半主動懸挂係統。此外,其他標準配置還包括燃料效率優化驅動係統,防鎖死剎車係統,NBC超壓係統,乘員艙滅火抑爆係統,空調係統,100千瓦外部動力啟動電機裝置和模塊化電子體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9 21:33:19 | 顯示全部樓層
葉明珠 發表於 2013-7-9 19:28
步兵戰車
步兵戰車與裝甲人員輸送車的車體結構、防護及機動性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它的武器裝備,其火力比 ...

各式各樣的戰車,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8-4 13:56:29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8-4 15:51:4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葉明珠 #8 的帖子

想問一下師兄,文章中提到的火控系統
同之前某新聞提到的火控雷達
是是一樣的,還有的是它們的操作原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8-4 21:05:55 | 顯示全部樓層
好勁呀!但冇講國產形號?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8-6 21:32:26 | 顯示全部樓層
葉明珠 發表於 2013-7-9 19:22
輪式戰車百年發展歷程

在人類社會的戰爭史上,20世紀給世人帶來了兩次世界大戰和無數次大大小小的局部戰 ...

部部都咁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3-29 22: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