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77707|回覆: 129

【貝聿銘】 建築大師與世長辭 終年102歲 [多源轉載]

   火.. [複製鏈接]
簽到
750
發表於 2019-5-18 16:56: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7cf25dff5d2dcc9e65585ab209a76d64.jpg
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等多家媒體報道,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周四(16日)逝世,終年102歲。他曾設計法國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以及本港中銀大廈等劃時代建築,被譽為「現代派設計大師」。




貝聿銘善於運用光線與玻璃折射手法的設計,一直享譽整個建築設計界。
貝聿銘於1917年4月26日在廣州出生,父親貝祖詒是香港中國銀行的始創人。不過貝聿銘並無子承父業,他18歲時選擇負笈美國攻讀建築學,於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學士學位,之後再於哈佛大學取得建築碩士學位。

EDfQBtDw8Pipi16s3aRdyU3P_cVOOhD5XBqEA1wahAM?v=w480
貝聿銘逝世:中銀大廈出自貝聿銘之手,設計靈感源自竹子的「節節高升」。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6:56:51 | 顯示全部樓層
貝聿銘(Ieoh Ming Pei;I. M. Pei,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華裔美籍建築師,198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

貝聿銘為蘇州望族之後裔,出生於中華民國廣東省廣州市,父親貝祖貽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也是中國銀行創始人之一,生母莊氏乃清廷國子監祭酒之後,於貝氏13歲時罹癌過世,繼母蔣士雲,為中華民國駐外使節蔣履福之女。貝氏有一個姊姊、兩個弟弟、兩個妹妹,妻子盧淑華(Eileen Loo)為中國留美學生,婚後育有三子一女,其中貝建中(Chien Chung Pei)與貝禮中(Li Chung Pei)皆是美國著名建築師,堂妹林貝聿嘉曾任香港立法局議員及灣仔區議會主席。

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1970年日本萬國博覽會中華民國館、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與陳其寬共同設計,由陳其寬執行),近期作品有卡塔爾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和中國駐美國大使館。

2019年5月16日,貝聿銘於曼哈頓的家中逝世,享嵩壽102歲。

一些著名 貝聿銘作品圖片...
_HG3hY0cZwSpc9NK3zSWGg2IsjMAJ78v5V1Ay-VdQMs?v=w480
貝聿銘逝世:羅浮宮玻璃金字塔1989年建成,是貝聿銘著名作品之一。

0pdhC6eEpTxAjjbyzSpKlCfq7VUHivjM91XSlvdV0pY?v=w480
貝聿銘逝世:羅浮宮玻璃金字塔是貝聿銘著名作品之一。

n8pMDf8VYt1z3Frhrvth17gmAHKMdPdRu9Gg5LvRoOQ?v=w480
貝聿銘逝世:羅浮宮玻璃金字塔是貝聿銘著名作品之一。

_es1VIg_nxq0Qt2jYGEjRAtW_9MSaK5jrfctka33LZE?v=w480
貝聿銘逝世:台灣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1963年完工。

MbODWQFumIDxxM2CFdEG_LhXRcoSJaC6wLMPrMCzD6w?v=w480
貝聿銘逝世:台灣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是貝聿銘著名作品之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6:56:52 | 顯示全部樓層
經歷
早年生活
民國初年,貝聿銘之父貝祖貽參與籌組中國銀行。民國四年(1915年),貝祖貽調任中國銀行廣東分行,攜妻女離開故鄉蘇州,遷往廣州市,兩年後(1917年)的4月26日,貝聿銘於廣州出生。

民國七年(1918年),貝祖貽為逃避政爭,舉家移居香港,設立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出任總經理,貝聿銘的弟妹皆在香港出生,他在香港度過童年,入讀聖保羅書院。

民國十六年(1927年)貝祖貽獲政府諒解,出任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經理,一家人就搬到上海。貝聿銘初中就讀上海青年會中學,高中畢業自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應祖父貝理泰要求,貝聿銘每年暑假會回蘇州,經常前往其叔祖在1917年購得的獅子林。蘇州園林的生活經驗,影響到貝聿銘日後的設計哲學:「人與自然共存」、「家庭的真正含義:內聚力和歷史。

貝祖貽公務繁忙,貝聿銘與姊弟妹主要由母親負責照顧教養。貝聿銘之母是虔誠的佛教徒,待人熱情,交友廣闊,貝聿銘深受其影響。民國十八年(1929年)貝聿銘13歲時,母親罹癌過世,對他及其家人帶來重大打擊,其父為忘亡妻傷痛遠走歐洲,後奉派出任中華民國駐意大利公使。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8歲的貝聿銘負笈美國,先在賓州大學攻讀建築,後轉往麻省理工學院,1940年取得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士學位,1946年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學位,1954年成為美國公民。

職業生涯
貝聿銘自哈佛大學畢業後,1948年加入地產商齊氏威奈公司(Webb and Knapp),擔任建築部總監(Architecture Director)一職。1955年,貝聿銘取得齊氏集團的協議成立I.M. Pei & Associates聯合事務所,經兩度更名後成為Pei Cobb Freed & Partners聯合事務所。事務所共從事過114件設計案,其中66件是貝聿銘負責。

貝聿銘早期的作品有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的影子,不過他不像密斯以玻璃為主要建材,而是採用混凝土,如紐約富蘭克林國家銀行、鎮心廣場住宅區、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到了中期,歷練累積了多年的經驗,貝聿銘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質,作品趨向於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其中當以全國大氣研究中心、達拉斯市政廳,等皆屬此方面的經典之作。貝聿銘擺脫密斯風格當以甘迺迪圖書館為濫觴,幾何性的平面取代規規矩矩的方盒子,蛻變出雕塑性的造型。身為齊氏威奈公司專屬建築師,貝聿銘有機會從事大尺度的都市建設案,並從這些開發案獲得對土地使用的寶貴經驗,使得他的建築設計不單考慮建築物本身,更關切環境提陹到都市設計的層面,着重創造社區意識與社區空間,其中最膾炙人口的當屬費城社會嶺住宅社區一案,而他們所接受的案子是以辦公大樓與集合住宅為主。

貝聿銘人生中的低谷是波士頓漢考克大廈的玻璃幕牆脫落,當時他和他的合伙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建築融合自然的空間觀念,主導著貝聿銘一生的作品,如全國大氣研究中心、伊弗森美術館、狄莫伊藝術中心雕塑館與康乃爾大學姜森美術館等。這些作品的共同點是內庭,內庭將內外空間串連,使自然融於建築。到晚期內庭依然是貝聿銘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唯在手法上更着重於自然光的投入,使內庭成為光庭,如香山飯店的常春廳、紐約阿孟科IBM公司的入口大廳、香港中銀大廈的中庭、紐約賽奈醫院古根漢館、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與比華利山創意藝人經濟中心等。光與空間的結合,使得空間變化萬端,「讓光線來作設計」是貝聿銘的名言。他持續地對形式、空間、建材與技術研究探討,使作品更多樣性、更優秀。

貝聿銘所獲的重要職業生涯獎項包括1979年美國建築師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院金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1988年由里根總統頒予的國家藝術勳章(National Medal of Arts)、1989年第一屆日本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2009年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獎等等。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6:56:53 | 顯示全部樓層
創作特色與作品
貝聿銘的創作一直堅持「讓光線來作設計」,貫徹將建築融合自然的空間觀念,設計出無數震撼世界的建築;他於1983年奪得被譽為「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立茲克獎,2003年獲美國政府頒授終身設計成就大獎。他筆下佳作無數,著名建築設計包括:法國巴黎羅浮宮入口處標誌性玻璃金字塔、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台灣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等。貝聿銘近期的作品則有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日本滋賀縣美秀美術館、澳門科學館及中國駐美國華盛頓大使館。

DJpCoCjknb8MJ-hEFKdNbzS1iLgANOUQHeBsmB3gbJg?v=w480
貝聿銘逝世:1989年3月29日,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在羅浮宮外與貝聿銘會面。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The 60 Minutes Interview: I.M. Pei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6:56:54 | 顯示全部樓層
主要作品
    1956年-1963年:臺灣臺中市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與陳其寬共同設計,由陳其寬執行)
    1961年-196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國家大氣研究中心
    1962年:加拿大蒙特利爾聖瑪麗城廣場
    1967年:香港中文大學校園設計(外聘顧問)
    1968年-1974年: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基督科學教會中心
    1968年:美國紐約州雪城埃弗森藝術館
    1969年:美國印地安納州哥倫布克萊奧羅傑斯紀念圖書館
    1970年: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2005年由香港著名建築師嚴迅奇負責翻修設計;而兩次擴建由關善明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1971年: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海港大樓(Harbor Towers)
    1972年: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達拉斯市政廳
    1973年:美國紐約州伊薩卡康乃爾大學約翰遜藝術館
    1974年-1978年: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
    1976年: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羅徹斯特大學,紐約時報選為當時全美最佳的前十大學生活動中心建築
    1977年: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漢考克大廈,當時單塊玻璃面積最大的全玻璃幕牆建築,由於當時玻璃幕牆的技術不夠成熟,大廈建成初期曾經出現過玻璃脫落的事故,後經過技術改進得以解決。
    1978年-1982年:美國印第安納州布盧明頓印第安納大學美術館
    1979年-1986年:美國紐約州紐約市賈維茨會展中心
    1981年: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摩根大通大廈
    1982年:中國北京香山飯店,該飯店是外國建築師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件作品,也掀起了中國大陸建築界對中國傳統建築與現代主義相結合的大討論。
    1982年-1990年:香港中銀大廈,當時的香港第一高樓,建築面積是諾曼·福斯特設計的香港滙豐總行的兩倍,而造價不及其五分之一。
    1985年: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威斯納館(Wiesner Building)
    1989年: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紀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也是唯一一個不是經過投標競賽而由法國總統密特朗親自委託的工程。
    1990年:德國柏林德國歷史博物館新翼
    1995年:中國北京中國銀行總行
    1996年-1997年:日本滋賀縣甲賀市美秀美術館
    1998年: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搖滾音樂名人堂
    2000年:臺灣新竹市環境保護局
    2001年:臺灣臺北縣(今新北市)八里垃圾焚化廠
    2002年:中國大陸江蘇蘇州蘇州博物館
    2004年:美國華盛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國大使館
    2006年:澳門澳門科學館
    2006年-2008年:卡達杜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6:56:55 | 顯示全部樓層
The_Luce_Chapel_2.jpg
台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6:56:56 | 顯示全部樓層
1920px-East_Building_of_the_National_Gallery_of_Art.jpg
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6:56:57 | 顯示全部樓層
1920px-Louvre_Museum_Wikimedia_Commons.jpg
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6:56:58 | 顯示全部樓層
Placevillemarie.jpg
蒙特利爾的聖瑪麗城廣場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6:56:59 | 顯示全部樓層
800px-HK_Bank_of_China_Tower_View.jpg
香港中環中銀大廈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6:57:00 | 顯示全部樓層
Miho-museum.jpg
日本美秀美術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6:57:01 | 顯示全部樓層
1920px-IU_Art_Museum.jpg
印第安納大學美術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6:57:02 | 顯示全部樓層
1280px-Fragrant_Hill_Hotel.jpg
北京香山飯店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6:57:03 | 顯示全部樓層
Suzhoubowuguan.jpg
蘇州市蘇州博物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6:57:04 | 顯示全部樓層
1920px-Museum_of_Islamic_Art%2C_Doha_00_%28102%29.JPG
卡達杜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6:57:05 | 顯示全部樓層
榮譽與獎項
學術

    1940年,麻省理工學院「阿爾法羅池獎章」(MIT Alpha Rho Chi Medal)
    1940年,麻省理工學院遊學獎學金(MIT Traveling Fellowship)
    1940年,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師學會獎章」(MIT AIA Medal)
    1951年,惠爾賴特遊學獎學金(Wheelwright Traveling Fellowship)
    1975年,獲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終生院士
    1978至80年,當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首位建築師背景的院長
    1979年,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校長院士
    1984年,成為法蘭西藝術院(L'Académie des Beaux-Arts de France)外籍院士
    1993年,獲選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名譽院士
    1997年,獲選為法國建築學院(L'Académie d'Architecture de France)海外院士

專業
    1961年,美國藝術文學院「阿諾·布魯納獎」(The Arnold Brunner Award)
    1963年,美國建築師學會紐約分會「榮譽獎章」(The Medal of Honor)
    1970年,美國波士頓國際學院「金門獎」(Golden Door Award)
    1976年,美國「湯瑪斯·傑佛遜記念獎章」(The Thomas Jefferson Memorial Medal),表揚其「對建築領域的卓越貢獻」(for 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 to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1978年,美國室內設計師協會「埃爾希·德·沃爾夫獎」(Elsie de Wolfe Award)
    1979年,美國藝術文學院「建築學金獎」(The Gold Medal for Architectur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1979年,美國建築師學會金獎(AIA Gold Medal)
    1981年,法國建築學院「建築學金獎」(La Grande Médaille d'Or)
    1981年,美國紐約市「藝術文化類市長榮譽獎」(The Mayor's Award of Honor for Art and Culture)
    1981年,美國國家藝術委員會「榮譽金獎」(Gold Medal of Honor)
    1983年,普利茲克獎
    1989年,日本高松宮殿下記念世界文化賞「建築終身成就獎」
    1990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獎」
    1991年,美國柯爾貝爾基金會「卓越首獎」(First Award for Excellence)
    1994年,以色列貝扎雷藝術與設計學院(Bezalel Academy of Art and Design)「藝術與文學類耶路撒冷獎」(Jerusalem Prize for Arts and Letters)
    1994年,中國建築學會「傑出成就金獎」(Gold Medal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Architecture)
    1994年,美國紐約州政府「藝術獎」(New York State Governor's Arts Award)
    1996年,意大利「新世紀金玫瑰國際獎」(Premio Internazionale Novecento La Rosa d'Oro)
    1996年,美國紐約市政藝術協會「賈桂琳·甘迺迪·歐納西斯獎章」(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 Medal)
    1997年,美國布朗大學「獨立獎」(Independent Award)
    1998年,美國麥克杜威部落「麥克杜威獎章」(Edward MacDowell Medal)
    1999年,美國紐約市歷史地標保存中心「文化桂冠獎」(Cultural Laureate)
    2001年,美國哲學會「湯瑪斯·傑佛遜藝術、人文、社會科學卓越成就獎章」(The Thomas Jefferson Medal for Distinguished Achievement in the Art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3年,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庫珀·休伊特國家設計博物館「國家設計獎之終身成就獎」(National Design Award: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2003年,美國國家房屋博物館「亨利·C·特納獎」(Henry C. Turner Prize),表揚其「對建造技術創新的貢獻」(for Innovation 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2006年,德國埃爾文·維克特基金會「東方與西方獎」(Orient und Okzident Preis)
    2009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皇家金獎 (Royal Gold Medal)

勳章
    1984年,獲法國政府授與藝術及文學勳章司令勳位
    1988年,獲法國密特朗總統授與法國榮譽軍團勳章騎士勳位
    1993年,升格為軍官勳位
    1986年,獲美國總統朗奴·列根授予的自由勳章(Medal of Liberty)
    1988年,獲美國總統朗奴·列根授與美國國家藝術勲章
    1992年,獲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殊授與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6:57:06 | 顯示全部樓層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Louvre pyramid architect IM Pei dies at age 102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6:57:07 | 顯示全部樓層
RIP I.M. Pei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9-5-18 17:05:2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帖獎勵 +10200 元錢

RIP

佢設計嘅Louvre pyramid同環境配合真係好和諧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9-5-18 17:06:2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帖獎勵 +10200 元錢

成個家族部系猛人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4-27 00: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