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4336|回覆: 221

[其他] "中國風光攝影 - 小城風貎篇" 相片選舉(投票區) (已結束)

   火..   [複製鏈接]
簽到
3921
發表於 2012-7-23 11:55: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中國風光攝影 - 小城風貎篇" 相片選舉(投票區)
投票區開放至 6/8 23:59 止,參加者自己及其好友均可投票,為公平起見,每位會員正身或分身只可投票一次,每人必需投五票,投不足五票者將當作廢票論,最高票數頭十位可得:-

第一名可得千足金1000兩,另獎分100/100
第二名可得千足金750兩,另獎分獎75/75
第三名可得千足金500兩,另獎分50/50
第四名可得千足金250兩,另獎分25/25
第五至十名可得千足金100兩,另獎分10/10
濾積勝出五期頭四名參加者,可獲頒攝影達人勳章
此投票由人手點票,投票者需要在此帖列出所投五個號碼回帖,除用以作計分外,亦會加分5/5與投票者,廢票將不獲加分

嗚謝煩惱版主贊助第一名 50/50 及第二名 25/25 獎分
嗚謝水晶晶版主贊助第一名 50/50 及第二名 25/25 獎分
嗚謝靚爆鏡版主加碼贊助第一至十名千足金每位1000兩

截至#201樓全部票數
     參加者     暫得票數      暫時名次 (頭十位)
#2.   kingkong_hk    6   
#3.   HKOXSEX    49   4
#4.   j0j0    6   
#5.   lomei    49   4
#6.   kk6338    5   
#7.   maestro    42   6
#8.   chhoalex    7   
#9.   Whisky    30   8
#10.   laukwm    43   5
#11.   肥DoDo    10   
#12.   mungchacha    4   
#13.   Joney    9   
#14.   魚魚    54   3
#15.   老而不    5   
#16.   C兄    12   
#17.   playboy18    15   
#18.   supreme1023    12   
#19.   parma    12   
#20.   cheebee    6   
#21.   cowboy109    5   
#22.   韋小寶.    13   
#23.   朋友號    22   10
#24.   jason23    74   2
#25.   張家輝    34   7
#26.   kevinkac14    4   
#27.   6.30    5   
#28.   BECKHAM2    29   9
#29.   Aaboss    17   
#30.   oldcake    8   
#31.   lugard    7   
#32.   浦精    9   
#33.   dollarmen    10   
#34.   木結他    14   
#35.   中森明菜    13   
#36.   kncc    75   1
#37.   bsc283942    11   
#38.   Alloyson    12   
#39.   沉睡小五郎    10   
#40.   luvsupernatural    8   
#41.   HAMAN    5   
#42.   stw56230312    13   
發表於 2012-7-23 12:01:17 | 顯示全部樓層
心震正在建造外星人基地情況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23 12:07:21 | 顯示全部樓層
屯 溪 老 街
老街.jpg
屯溪老街歷史悠久。歷史上,屯溪是由新安江、橫江、率水三江匯流之地的一個水埠碼頭髮展起來的,這也就是今天屯溪老街所在的位置。老街的西端即老大橋在橋頭緊連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棧",這裡就是老街的發祥地,也是屯溪的發祥地。老街的形成和發展與宋徽宗移都臨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當時,宋都大興土木,大量徽州木材和工匠沿新安江被運輸和徵調到杭州。後來,這些工匠歸返家鄉後,便模似宋城的建築風格建造店鋪,所以這些沿襲宋代風格的建築被稱為"今日宋城"。伴隨著徽商的發展和水運交通的發展,屯溪老街不斷趨向綜合型的商業街。元末明初,一位名叫程維宗的徽商在屯溪老街興造了47所店鋪,除部分自營業外其餘作為客棧,招徠客商,存放貨物,促進了山區與外界的物資交流;清朝初期,老街發展到"鎮長四里";清末,屯溪茶商崛起,"屯溪綠茶"外銷興盛,茶號林立,茶工雲集,各類商號相繼開放,街道從八家棧逐年抽東延伸,形成老街;在民國初年,屯溪老街已有"滬杭大商埠會"。

老街的古董多,如今還開闢了"古董一條街"。徽州是個文化禮儀之邦,有"東南鄒魯"的美譽,是個文化之鄉,是"文房四寶"歙硯、徽墨的故鄉。古徽州商人的崛起和發展曾帶動了經濟上的巨大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當年那些賈而好儒的徽商所藏雅玩的古字畫、古瓷器、古硯台、古家具等,以及一些上了年紀的物品,一代一代傳下來,現在已成為"古董"。它們被一些慧眼的老闆從民間收集而來,擺到自己的店堂裡。

當我們徜徉在老街,走在石板路上,欣賞著那古色古香的店鋪,琳瑯滿目的旅遊紀念品,還有那賦有書法韻味的古招牌、古題額,彷彿置身於歷史的走廊之中,感悟著它的古代與現代。如今的老街是山城屯溪的代表,亦是黃山旅遊的一個重要窗口。願海內外的朋友都能親自來老街走走,品味一下它的商業與文化的氣息。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23 12:24:51 | 顯示全部樓層
廣州火車站 + 天王表

廣州火車站, 會年春運都必定人頭湧湧, 插針都插唔入
時至今日, 依然不變 !

但天王表卻已經成為了少部份人的歷史回憶

5680_1114182208197_3495531_n.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23 12:50:26 | 顯示全部樓層
福建初溪土樓群

福建土樓包括閩南土樓和一部分客家土樓,總數約三千餘座。通常是指閩西南獨有約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築承重生土牆壁所構成的群居和防衛合一的大型樓房,形如天外飛碟,散布在青山綠水之間。主要分佈地區以中國福建西南山區,客家人和閩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廣東三省交界地帶,包括以閩南人為主的漳州市,閩南人與客家人參半的龍岩市。福建土樓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稱為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

在70年代之前,流行「客家土樓」一詞,隨後調查研究,發現土樓並非客家人獨有,閩南人的土樓比客家人土樓還要多。一些學者的研究顯示,在客家人從中原遷移到福建之前,漳州的閩南人已經有土樓,土樓之根源在閩南漳州。把閩南土樓稱為客家土樓是不夠全面的,因此學界轉用福建土樓一詞概括閩南土樓和客家土樓。中國國務院文物局立福建土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有關單位也是以福建土樓一詞申報世遺的。不過最著名的土樓如振成樓、承啟樓、田螺坑土樓群的住戶是客家人。

DSC08411 - 複製.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23 13:58:00 | 顯示全部樓層
東部華僑城,坐落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大梅沙,佔地近9平方公里,由華僑城集團斥資35億元精心打造,是國內首個集休閒度假 、 觀光旅遊 、 戶外運動 、科普教育、生態探險等主題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主要包括大俠谷生態公園、 茶溪谷休閒公園、雲海谷體育公園 、華興寺、 主題酒店群落、天麓大宅等六大板塊 ,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華僑城以"規劃科學合理,功能配套齊全,城區環境優美,風尚高尚文明,管理規范先進"為規劃,以“讓都市人回歸自然”為宗旨,定​​位於建設成為集生態旅遊、娛樂休閒、郊野度假、戶外運動等多個主題於一體的綜合性都市型山地主題休閒度假區。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23 15:29:54 | 顯示全部樓層
上海文廟,即清代“上海縣學文廟”,是上海城區唯一祭祀孔子的廟宇。位於上海老城廂,今黃浦區文廟路215號。

上海文廟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元朝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此後幾經遷移,至清咸豐五年(1855年)重建於今址。民國時期,改為上海市民眾教育館。文化大革命期間,部分建筑被拆除,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成為上海著名的舊書市場的所在地。1997年,經過全面整修的文廟大致恢復了清代的格局,作為祭孔和展示中國文化的場所對外開放。目前的文庙建筑群包括文廟、學宮兩條南北軸線上的院落以及東部的園林,主要建筑有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明倫堂、尊經閣、魁星閣等。2002年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上海文廟的聽雨軒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23 15:33:29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第一水鄉——周莊

周莊China-ZhouZhuang 4.jpg

周莊位於蘇州城東南,昆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裏。春秋戰國時期,周莊境內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稱搖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餘畝捐於當地全福寺為寺,始稱周莊,元代中期,沈萬三利用周莊鎮北白蜆江水運之便,通番貿易,周莊因此成為其糧食、絲綢、陶瓷、手工藝品的集散地,遂為江南巨鎮。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為周莊鎮。
    周莊鎮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周莊最為著名的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富安橋是江南僅存的立體形橋樓合壁建築;雙橋則由兩橋相連為一體,造型獨特;沈廳為清式院宅,整體結構嚴整,局部風格各異;此外還有澄虛道觀、全福講寺等宗教場所。全鎮橋街相連,依河築屋,小船輕搖,綠影婆娑,返樸歸真的遊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遊。

    古鎮區內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築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橫跨14座建於元、明、清代的古橋梁,吳冠中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海外報刊稱周莊為“中國第一水鄉”。

周莊的風味食品
  周莊有許多特色小吃,最有特色的是沈萬三愛吃的肘子和豬蹄,它起源於明代沈萬三家,是用來招待貴賓的必備菜肴,當地叫萬三肘子和萬三蹄。做法是用大號砂鍋,經過一天一夜的煨煮,火候極為講究,要經數旺數文,以文火為主。煨煮熟爛要適度,過爛了易碎,破壞原形,煨煮好後皮色醬紅,整只蹄膀可保持原狀。吃的時候是用蹄膀中的一根細骨代刀。當地的餐館中都有出售,當地的居民在過節時也都吃萬三蹄。

  其他特色食品還有萬三糕、童子黃瓜、蝦糟、三味圓及當地的水鮮等。周莊還有一種水生植物莼菜,用來煮湯,鮮美可口,西晉文學家張翰比喻懷念家鄉的“莼鱸之思”,就是指莼菜和鱸魚做成的“莼菜鱸魚羹”。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23 15:35: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Whisky 於 2012-7-31 11:54 編輯

#9.   Whisky

山東水鄉

423984_356589674375158_1861879656_n.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23 15:43:1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laukwm 於 2012-7-31 12:11 編輯

#10.   laukwm   

       湖南 張家界水鄉

395327_357335090967283_742827458_n.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23 15:43:3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肥DoDo 於 2012-7-23 15:45 編輯

神秘的東方古堡-----桃坪羌寨


龍來氐羌黃河頭,征程漫漫幾個秋。

桃坪羌寨始建於西元前111年西漢時期,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桃坪鄉,是當今世上唯一保持完好,仍然蘊含著古樸風情的原始羌族古村寨。村寨依山傍水而建,岷江支流雜谷腦河自村旁而過。

寨內一片黃褐色的石屋順陡峭的山勢依坡逐坡上壘,全是在不繪圖,不吊線,不搭架的情況下,用泥土和片石砌成。全寨以最高大的羌碉為中心,築成了放射狀的8個出口,出口連著甬道構成路網。寨房相連相通,外牆用卵石和片石相混建構,斑駁有致,寨中巷道縱橫。民居房頂常壘有一小塔(一塊卵狀白色石頭),供奉著羌人的白石神。寨內的地下供水系統別樹一幟,從高山上引來泉水,經暗溝流至每家每戶,不僅可以調節室內溫度,用作消防設施,而且一旦遇有戰事,還可避免敵人斷水和當作逃生的暗道。

桃坪羌寨歷盡滄桑,千百年來的風霜雨雪,戰爭劫難;1933年疊溪大地震以及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至今基本上已恢復往昔的風采。全寨有約100戶人家,合共約500居民。每逢農節時份的晚上,村民們都會在寨外廣場的空地上,築起篝火,為歌頌可愛的貓兒 剷除貽害田野的 大肥鼠 跳著貓舞,對貓兒加以崇敬。原來肥DoDo是這麼受歡迎的啊!

今夜穹蒼無盡,篝火熊熊,村民們圍著篝火咂酒,載歌載舞。在沒有修飾的歌聲和舞蹈中,又再聽到了歲月嘩嘩流淌的聲音,頓覺時光荏苒,不由喚醒了對遠古的記憶..................。


一夜羌歌舞婆娑,不知紅日已瞳瞳。


桃坪羌寨(參賽照片):
桃坪羌寨-肥DoDo.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23 15:54:18 | 顯示全部樓層
2010年國慶去廣州時影的,其實手頭上冇乜貨
選這張相原因很單純,我好小影夜景(我部機唔係好掂)
相片是坐般夜遊珠江時拍攝,相中可見廣州新電視塔,昵稱小蠻腰 (不過都係好朦)
IMG_1740.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23 15:58:16 | 顯示全部樓層
河南 開封府

DSC01535.JPG

開封府又稱南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首府名,位於今河南省開封市境內。近代,開封府依照北宋李誡的《營造法式》被重建,府址位於包公湖東湖北岸,佔地60餘畝,建築面積達1.36萬平方米。
北宋時作為京城,開封府是京畿路下轄唯一的州府。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在開封府設立京畿路金國統治時開封府為南京路首府。兩代開封府均為河南省省會。自北宋時,開封府就設2個附屬縣:開封縣祥符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23 16:17:27 | 顯示全部樓層
水鄉迷情—烏鎮
參加作品: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烏鎮位於浙江省桐鄉市,是江南著名古鎮之一。
烏鎮這水鄉小鎮,曾經一度給人遺忘的,
但經職業特工隊3在西塘取景拍攝後,
烏鎮這地方又再次聞名中外,逐漸也成為了中國的旅遊名勝。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烏鎮面積71.19 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2.5平方千米,
總人口6萬,鎮區常住人口1.2萬。
烏鎮景區已被評為中國國家5A級景區,是全國20個黃金周預報景點之一。
烏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烏鎮原以市河(車溪)為界,分為烏青二鎮,
河西為烏鎮,屬湖州府烏程縣;
河東為青鎮,屬嘉興府桐鄉縣。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市河以西的烏鎮劃歸桐鄉縣,統稱烏鎮。
烏鎮街道上民居以清代建築為主,保存完好。全鎮以河成街,橋街相連。
各式民居、店鋪依河築屋,即有深宅大院、百年老屋,也有河埠廊坊,
過街騎樓,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

討論

吸引: 5.0
吸引: 5
發表於 2012-7-31 13:14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23 16:21:00 | 顯示全部樓層
四川藏區姜族堡壘,據說該等建築物已存在二千年
梭坡古碉01.jpg

補充內容 (2012-7-23 20:25):
據記載該處古時係西廈王朝所在地.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23 16:36:30 | 顯示全部樓層
西藏 - 納木錯
IMG_1052.jpg

(藏文:གནམ་མཚོ་,藏語拼音:Nam Co,威利:gnam mtsho,THDL:Namtso)位於中國西藏中部,是中國第二大的鹹水湖,也是西藏最大的湖泊。湖的形狀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多千米,南北寬30多千米,面積1920多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718米,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湖水最大深度33米,蓄水量768億立方米。「納木錯」為藏語,這個湖的蒙古語名稱為「騰格里淖爾」,兩個名稱都是「天湖」之意。
納木錯地處被稱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屬於中國五大湖區的「青藏高原湖區」。在北緯30°30′至30°35′和東經90°16′至91°03′之間。位於西藏自治區的中部,在那曲地區的東南邊界和拉薩市區劃的西北邊界上。約有五分之三的湖面在那曲地區的班戈縣內,五分之二的湖面在拉薩市的當雄縣內。納木錯向南距拉薩市區約100千米。湖的南部岸邊為念青唐古拉山東段的北側山麓,而湖的西北側及北側為高原上的低山丘陵。納木錯現為內陸鹹水湖,含鹽量高。湖水清澈,四周又多雪山,相映成趣,風景秀麗。湖泊的主要水量來源是冰雪融水和降水。湖中有3個島,東南部有一個大的半島伸進湖中,名為「扎西半島」。每年進入冬季,湖內會結冰,至第二年六月中旬,冰才完全消融,故有大半年的冰期,六月初山頂大雪才解封,車方可通行,7、8月份是賞湖的最佳時間,此時,湖畔綠草如茵,牛羊成群。納木錯有豐富的魚類資源,因為藏族全民信佛,擁有不吃魚的傳統,故無漁業生產。夏季中,候鳥在湖中的岩島及湖濱的灘上棲息、繁衍,其中包括鸕鶿、赤麻鴨、魚鷗等。納木錯廣闊的水體,顯著地調節着湖區的氣候,故濱湖地帶水草豐美,為良好的天然牧場。生長的草本植物包括紫雲英、鵝冠草、濱草等。在廣袤的草灘上,野氂牛、黃羊、野兔、狐狸以及狼等動物均時常出沒,適宜狩獵。冬季到來之前,當地的牧民會趕着畜牲遷移到湖邊,以越冬禦寒。

納木錯是西藏的三個聖湖之一。傳說天湖保佑羊群,所以每逢藏曆羊年的「薩葛達瓦節」期間,有許多人來此朝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23 16:50:45 | 顯示全部樓層
萬里長城-居庸關

居庸關得名,始自秦代,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徵來的民夫徙居於此,取"徙居庸徒"之意。  

居庸關是萬里長城上最負盛名的雄關之一,明代碑記中就稱其為“天下第一關”。居庸關位於北京西北約60公里,南俯京師,北拒塞外,自古即為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居庸關兩側高山聳立,中間一條峽谷,縱深約20公里,俗稱“關溝”。居庸關關城即設於溝的正中。

城所在之山,屬太行余脈,是太行八徑中最北面的一徑。兩山夾峙,一水旁流,艱折萬狀,車馬難行。唐代詩人高適在描寫居庸關雄險時寫道“絕反水連下,群峰云共高”。明人李贄過居庸關時寫下“重門天險設居庸,百二山河勢轉雄”之句。正是因為這里的地勢險峻,決定了它在軍事上的重要地位。所以古人稱居庸之地是“控扼南北之古今巨防”。

居庸之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呂氏春秋》中有“天下九塞,居庸其一”的記載。居庸設關始於漢代,但只是居庸縣和軍都縣兩縣之間的關日,還不是長城上的關口。據長城專家考証,居庸關修築長城是自北魏才開始的,到北齊天保六年(公元555年)自幽州北的夏口(今南口)至恆州(今山西大同)修了長900多里的長城,後來又從這裡往東修至山海關。這時居庸關才和長城有了聯繫,成為長城上的一處重要關口。
 
居庸關曾屢易其名,三國時稱西關,魏時稱軍都關,北齊改稱納款關,唐朝稱薊門關、軍都關、居庸關。遼、金、元、明、清各代都稱居庸關。

元代時,居庸關是大都(北京)通往上都(今內蒙多倫)的重要交通大道。因皇帝經常過往,因而,在關內設有行宮、寺院、花園等建築。現存的云台就是元代修建的過街塔台基,當初上面建有三座喇嘛塔,元末明初時被毀。明正統四年(1439年)在上面重修佛殿,名泰安寺,寺於康熙年間焚毀,此後只剩云台保留至今。其券洞上雕刻的佛教圖像和梵、藏、西夏、維、八思巴、漢等六種文字的經文有學術價值,是研究元代佛教、古代文字和各民族間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史料,是現存元代雕刻藝術的精美傑作。

到了明代,居庸關進一步成為軍事重鎮。原因是:朱元璋滅元之後,元順帝雖然被趕出了大都,但仍想捲土重來,收復失地,恢復元朝統治。而居庸關是他南下的必經之路,所以加強居庸關的防御設施是必要的。洪武初年,朝廷派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修築居庸關城:“跨兩山,周一十三里,高四丈二尺”。自此後歷代都有修建,特別是景泰年間又將關城擴大加固,設水陸兩道門.南北關門外都築有瓮城,現南北關城券門上的匾額就是當年(明景泰十年)修居庸關的真跡。所以在明朝時居庸關城建筑設施達到了最為完備的程度。其關城防御體系自北而南由岔道城、居庸外鎮(即八達嶺)、上關城、中關城(即居庸關城)、南口五道防線組成,而居庸關則是指揮中心。負責關城守御的是隆慶衛,配有盔、甲、長槍、弓、箭等軍械和火器。不僅關城建築完備,還設有衙署、倉儲、書館、神機庫、廟字、儒學等各種相關設施,文化內涵極為深刻。元、明、清三代皇帝都從此關經過,作為政治地位和軍事要塞是獨一無二的,無以倫比的。居庸關不僅地勢險要,而且風景宜人,從南口進入關溝以後,兩側山巒重疊,溪水長流,春、夏、秋三季植被繁茂,山花野草郁郁蔥蔥,登高遠眺,好似碧波翠浪,早在金代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流傳古今。清乾隆親筆題寫“居庸疊翠”四字,並建了御筆碑,民間還流傳關溝72景之說,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交相輝映。

居庸關附近,還有"仙枕石"、"五郎廟"、"六郎寨"、"彈琴峽"、"望京石"、"天險"、"穆桂英點將台"、"詹天佑銅像"等景點,增添了這座雄關的風采。
居庸關.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23 18:23:2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supreme1023 於 2012-7-23 23:58 編輯

黃姚古鎮 - 廣西名鎮

黃姚是有著近千年曆史的古鎮,發祥於宋朝年間,興建於明朝萬曆年間,鼎盛於清朝乾隆年間。由於鎮上以黃、姚兩姓居多,故名“黃姚”。黃姚鎮位於廣西賀州昭平縣東北部,縣城東北部40公里(直距),北面與鍾山同古鎮、清塘鎮接壤,東面與鳳凰鄉、賀州市公會鎮毗鄰,南與樟木林鄉、富羅鎮交界,西面與走馬鄉相依。

黃姚古鎮於1995年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是一個有九百多年曆史的古鎮,目前尚保留有較為完整的明清建築,並以“夢境家園”的“小桂林”之稱而享譽區內外。中洞孔明岩、吊岩、風窟和界塘出氣岩等一批旅游資源正在規劃開發之中。

黃姚古鎮素有“夢境家園”之稱。全鎮方圓3.6平方公里,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鎮內山水岩洞多,亭台樓閣多,寺觀多,祠堂多,古樹多,楹聯匾額多。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橋,有橋必有亭,有亭必有聯,有聯必有匾,構成古鎮獨特的風景。所有古街道全部用青色石板鑲嵌而成,路面平滑如鏡。鎮內的建築按九宮八卦陣勢佈局,屬嶺南風格建築,與周圍環境形成一體,被稱為“人與自然完美結合的藝術殿堂”,是一個天然的山水園林古鎮。黃姚古鎮入選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

黃姚古鎮的綺麗風光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遊客。香港無線電視台《茶是故鄉濃》《酒是故鄉醇》劇組專程到黃姚拍攝外景。 《茶是故鄉濃》的茶山外景以昭平有機茶園為主,製茶、炒茶是在黃姚的茶葉作坊拍攝,景區保留了傳統的茶葉作坊以及唐宋時期的蒸青製茶工藝,遊客還可以免費吃到按古鎮傳統手工製作、用古鎮仙人古井的活泉烹製的“秋歌三茶”:擂茶、米茶和抹茶。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請大家多多支持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23 19:02:12 | 顯示全部樓層
上海城隍廟
是中國上海著名景點,道教正一道在上海的最主要的道觀。
老城隍廟位於黃浦區南部,臨近豫園。明朝永樂年間由原金山神廟改建而成。城隍廟內供奉有三位城隍,分別是霍光、秦裕伯和陳化成。清朝道光年間,老城隍廟達到全盛,佔地面積達到約50畝。民國時期,廟宇屢遭火災,民國15年(1926年)重建了大殿。文化大革命期間,老城隍廟受到衝擊,廟宇被挪作他用。1994年,老城隍廟被修復,重新成為道觀。目前,老城隍廟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財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等殿堂,總面積約一千餘平方米。
老城隍廟周邊廟會逐漸發展成為上海年代最為久遠的商業區域,各種小吃餐廳、古玩商鋪和小商品市場鱗次櫛比,以小籠包、梨膏糖、五香豆等食品最為出名。


照片 069.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23 19:21:3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cheebee 於 2012-7-23 19:25 編輯

貴州榕江縣縣城老城區車江寨內.

貴州是小數民族之鄉, 其中榕江縣主要居住了苗族及侗族. 美的風景太多, 不貼了, 今次玩民族風情, 貼一些生活照, 反映下當地的特色.

由於高鐵的發展, 榕江縣將會是其中一個高站, 很多漢人已經移入榕江, 等待商機, 所以縣城已經快速地發展, 感覺好像九十年代初的深圳. 舊縣城由兩條大街組成, 周邊都是食市或其他日用品店, 值得一提的是大街上不難發現按摩店髮廊等, 而且都是門外上了布的, 真係總有一間在左近.

雖然縣城在發展中, 幸好仍可見到各種穿著民族服的小數民族. 令這地方仍留有一番風味. 而這張照片中的車江寨, 為於縣城的老城區的車江邊. 是其中一個侗族的聚居地. 寨內仍有好重的民族風. 鼓樓木屋等建築風格仍然保持, 不過對比偏遠的侗鄉, 就差很遠, 人也沒這麼友善. 照片中是村民在江邊預備入伙酒, 可惜時間所限, 未能參與其中. (P.S. 在這次貴州之旅, 飲了3-4餐喜宴, 氣氛真的好好… 其中一次還飲醉了, 幸好之後坐長途車回貴陽, 足足睡了6個小時)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4-26 09: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