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413|回覆: 30

[其他] 電腦上各種標誌的源起

  [複製鏈接]
簽到
235
發表於 2012-11-24 15:44: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每天用電腦,你會無數次地按下、點擊或者註視鍵盤與屏幕上的種種標誌和圖標。你也許能很明白地說出每個標誌的意思,卻不一定能講得出這些標誌之所以存在,究竟源起何處。比如,你肯定不知道電源鍵其實與安全套有著不解之緣;而藍牙標誌的藍色,是被藍莓染成的;有著三個分叉的USB端口標誌,原來竟源自海神手中的三叉戟!

1.jpg
電源標誌,原來是由數字1和0組成的

2.jpg
這個標誌曾被用於避孕藥的包裝

這個標誌意味著,這個按鈕可以結束之前的一切操作,也能讓機器重新開始。這個標誌還曾參加過紐約市安全套包裝設計競賽,並獲得了頭等獎。

關於它的起源,要回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那時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們需要用二進制來標記獨立的電源按鈕、開關和旋轉切換開關,而他們通常用二進制中的“1” 代表“開啟”,用“0”代表“關閉”。1973年,國際電氣工程委員會(IEC)模糊地設定了一個在兩者之間的內循環,並命名為“備用電源狀態(standby power state)”。不過,美國電器和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的工程師們覺得這個定義太含糊不清,就將其修改並重新定義為“電源”,並設計了這個標誌。

你需要知道的是,這個標誌原來是由數字1和0組成的。

3.jpg

4.jpg

古北歐字母的H和B的寫法,拼在一起正是藍牙標誌

藍牙標誌

公元10世紀的丹麥國王哈洛德·布美塔特和藍牙之間也有關係。這位國王驍勇善戰,統治丹麥期間持續對外征戰,統一了今天的挪威、瑞典和丹麥廣大北歐地區。他對國民施以教化,對整個歐洲歷史的進程有著重要影響。而傳說中,這位哈洛德國王特別喜歡吃藍莓,有一顆牙齒被染成了永久性的藍色,因此人們都叫他“哈洛德·藍牙”國王。

1995 年,在瑞典愛立信的主導下,芬蘭的諾基亞、日本東芝和美國的IBM英特爾等公司計劃成立一個行業協會,共同開發一種短距離無線連接技術。在給這項技術命名時,兩個主導企業———來自北歐國家的愛立信和諾基亞,決定採用“藍牙”———因為在他們的歷史中,哈洛德·藍牙國王有著 “實現統一、加強聯繫” 的歷史意義。

而藍牙這個標誌的設計,則取自 “哈洛德·藍牙” 國王的名字Harald Bluetooth中的 “H” 和 “B” 兩個字母。用古北歐字母來書寫的H和B,結合起來,就成為瞭如今的藍牙的logo。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4 15:44:01 | 顯示全部樓層
5.jpg

6.jpg

7.jpg
USB圖標的設計來源是海神尼普頓手中的三齒神叉

USB端口標誌

我們每天都會在各種設備上看到USB的圖標,從U盤、數據線到筆記本電腦。

早在1994 年,康柏、IBM、英特爾、微軟和DEC等幾家公司計劃開發一種通用的數據交換接口,以取代當時各種電腦上互不兼容的各種數據接口。1995年,英特爾工程師Ajay Bhatt開發出第一個通用串行總線(USB)接口。1996年,作為行業標準的《USB 1.0細則》正式發布。

根據《USB 1.0細則》描述,USB圖標設計靈感是來自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尼普頓的武器“三叉戟”———一支強有力的三齒魚叉。

不過,為了避免魚叉形狀的設計可能暗示人們會拿著自己的USB存儲設備到處亂插,設計師又對三叉戟的三根尖齒進行了修改,將左右兩邊的三角形分別改成了圓形和正方形。這三個不同的形狀意味著:各種不同的外部設備都可以使用USB這一標准進行連接。


8.jpg
Command鍵的花形標誌

蘋果電腦上常用到的花形標誌,原意是指瑞典的露宿營

9.jpg
Mac用戶每天都要使用無數次的Command鍵。而這個Command鍵和瑞典的野營地之間竟有共通之處。

據Macintosh開發團隊早期的員工安迪·赫茨菲爾德回憶,當時他正與團隊的其他成員合作,負責將軟件菜單的各種命令轉移到物理鍵盤上操作。他們想到一個簡單的辦法,在鍵盤上添加一個特別的“功能鍵”———當這個“功能鍵”配合其他按鍵使用時,就會調用相應的菜單命令,這也是鍵盤快捷鍵的由來。

他們給這個特別的“功能鍵”命名為 “Apple key”,並在按鍵上貼了一個小小的蘋果logo。

但喬布斯討厭他們在這個 “功能鍵” 上貼蘋果logo的做法。喬布斯說:“屏幕上的蘋果已經夠多了(編者註:最初的Mac OS界面中多處用到蘋果logo作為按鈕元素)。我們正在讓蘋果logo四處氾濫甚至失效,因為用戶可能已無法辨別其含義的不同。這很荒謬。” 於是喬布斯要求重新設計, 團隊便找到位圖藝術家蘇珊·卡爾來執行新設計。這位設計師拿出一本《國際符號標誌辭典》翻了翻,然後她選中了來自瑞典的一個花形符號。辭典裡寫到,這個符號用在瑞典的露營地,表示需要提醒人們注意的意思。此外,它還有無限循環、統一碼標準等含義。

今天,蘋果電腦上仍然在使用這個符號作為Command鍵的標識。較早的蘋果鍵盤上Command鍵左側還保留有蘋果logo。但最新的蘋果筆記本和外置鍵盤上,都已經除去了這一logo,僅保留了這個花形符號。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4 15:44:0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siaoneu 於 2012-11-24 15:43 編輯

10.jpg

11.jpg

12.jpg
播放標誌與暫停標誌

儘管播放和暫停的標誌最初誕生並非源於電腦,但它們仍然普遍出現在鍵盤、媒體播放器,以及其他很多音頻和視頻的設備上。不幸的是,不論是 “指向右邊的正三角形” 的 “播放” 標誌,還是 “雙豎條” 狀的 “暫停” 標誌,似乎都沒有非常確切的來源。

“播放” 標誌應該是一個精簡 “箭頭” 標誌。而暫停的標誌來源,最可信的說法是:它是樂譜中的休止符,代表音樂停頓、中止的意思。它們首次被使用大約是在上世紀60年中期“捲盤到捲盤(reel-to-reel)磁帶機”誕生的時候。那時人們常用兩個疊在一起的三角形代表“快進”,而箭頭的指向則代表磁帶前進的方向。

數字音樂播放器(MP3)流行起來之後,播放和暫停逐漸從之前的兩個獨立按鍵整合成為一個 “播放/暫停” 按鈕,這種設計也從第一代iPod開始一直延續至今。

13.jpg
@標誌

“@” 符號原是一種會計速記符號

14.jpg
1536 年,一位意大利商人在書信中使用的@符號,即圖中綠色部分,看得出來,它便是一種速寫結果

在這裡的所有標識中,“@” 是唯一一個入選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建築與設計收藏的標誌。它也是網絡世界最常用的符號。每個電子郵件都要用到它,在Twitter和微博里通知他人也要用到 “@”。這或許跟它是完全意義上的 “執行符號” 和其神秘起源有關。

在不同的國家,“@” 有不同的稱呼。在法國和意大利,人們叫它 “蝸牛”,中國有些人叫它 “小老鼠”,德國人管它叫 “猴子的尾巴”。

“@” 在數字世界的起源要追溯到1971年。那時,美國技術研究公司BBN的一位程序員雷蒙德·湯姆林森正負責開發一個程序,讓計算機用戶能夠連接到ARPAnet(編者註:阿帕網絡,即美國高級研究計劃署開發的世界上第一個運營的封包交換網絡,也是今天互聯網的始祖)。湯姆林森決定在電腦網絡的地址中間插入一個 “@”,來區分 “用戶” 和 “終端”。這個做法後來被廣泛採用,成了今天電子郵件地址的標準寫法。因此,雷蒙德·湯姆林森也被人們稱為 “電子郵件之父”。

但 “@” 這個符號並非是由湯姆林森首創。事實上,早在1885年美國安德伍德打字機出現時,“@” 這個符號已經存在於鍵盤上了。當時它是作為一種會計速記符號,表示 “以……的比率”。

如果再往前追溯的話,“@” 大概起源於公元6世紀。當時的修道士開始用這個符號來代替拉丁文中的ad。在拉丁文中ad的意思相當於at(在某處)或toward(朝向)。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將ad與單詞AD(Anno Domini 縮寫,表示 “耶穌紀元後”,即我們現在所說的 “公元” )區分開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24 15:57:04 | 顯示全部樓層
U NON STOP....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24 16:10:5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24 16:13:00 | 顯示全部樓層
Standby Power - Wiki Article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Standby power, also called vampire power, vampire draw, phantom load, or leaking electricity ("phantom load" and "leaking electricity" are defined technical terms with other meanings, adopted for this different purpose), refers to the electric power consumed by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appliances while they are switched off (but are designed to draw some power) or in a standby mode. This only occurs because some devices claimed to be "switched off" on the electronic interface, but are in a different state from switching off from the plug, or disconnecting from the plug, which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standby power completely. In fact, switching off at the plug is effective enough, there is no need to disconnect all devices from the plug. Some such devices offer remote controls and digital clock features to the user, while other devices, such as power adapters for disconnected electronic devices, consume power without offering any features (sometimes called no-load power). All of the above examples, such as the remote control, digital clock functions and, in the case of adapters, no-load power, are switched off just by switching off at the plug. However, for some devices with built-in internal battery, such as the phone, the standby functions can be stopped by removing the battery instead.
In the past standby power was largely a non-issue for users, electricity providers, manufacturers, and government regulators. In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wareness of the issue grew and it became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for all parties. Up to the middle of the decade, standby power was often several watts or even tens of watts per appliance, and amounted typically to 10% of the electrical energy usage of the average household. By 2010 regulations were in place in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restricting standby power of devices sold to one watt (and half that from 2013).

Harald Bluetooth - Wiki Article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Harald "Bluetooth" Gormsson (Old Norse: Haraldr blátǫnn Gormsson, Danish: Harald Blåtand Gormsen) (probably born c. 935) was the son of King Gorm the Old and of Thyra Dannebod. He died in 985 or 986 having ruled as King of Denmark from c. 958 and King of Norway for a few years probably around 970. Some sources state that his son Sweyn forcibly deposed him as King.
"Bluetooth" now commonly refers to the Bluetooth wireless specification designed by Ericsson, the major Swedish telecommunications organization, to enable cable-free connections between computers, mobile phones, PDAs, printers, etc. The Bluetooth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in these devices is named after this king, ostensibly due to his abilities to make diverse faction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he Bluetooth logo consists of the Nordic runes for his initials, H and B (Long-branch runes version).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24 16:16:31 | 顯示全部樓層
schmid9394 發表於 2012-11-24 16:10
Till....系你懶之麻

同乃有得比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24 16:18:03 | 顯示全部樓層
Dragondogcat 發表於 2012-11-24 16:16
同乃有得比

你得兩樣嘢勤刀....

1) 射淫牆

2) 直女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24 16:29:46 | 顯示全部樓層
schmid9394 發表於 2012-11-24 16:18
你得兩樣嘢勤刀....

1) 射淫牆

兩樣刀巧奈矛做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24 16:59:45 | 顯示全部樓層
咁多學問,吾講吾知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24 17: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這些知識真的很冷門  第一次知道  感恩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24 17:17:16 | 顯示全部樓層
標誌冷知識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24 17:25:02 | 顯示全部樓層
Dragondogcat 發表於 2012-11-24 16:29
兩樣刀巧奈矛做

你應該俾會計版嘅版主傳染左你扮懵嘅性格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24 21:03:25 | 顯示全部樓層
咁现代啲符号原来延至咁古老既传说~~~~~~唔港真系唔知wor!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25 00:18:51 | 顯示全部樓層
I know someone make big bucks designing icons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25 00:33:0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siaoneu #1 的帖子

Great information and thanks for sharing the good knowledge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25 02:49:02 | 顯示全部樓層
LOGO的来头原来这么大,连海神都出来了。。。下次会不会是雷神?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25 10:27:30 | 顯示全部樓層
冷知識, 多謝師兄分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26 14:59:32 | 顯示全部樓層
唔講真係唔知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26 15:53:31 | 顯示全部樓層
好多野, 唔去睇真係自己的損失.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2 05: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