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402|回覆: 5

[古今戰爭] 淮海战役

  [複製鏈接]
簽到
1990
發表於 2013-6-20 19:48: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淮海战役是中國近代史的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三大战役”之一。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僅僅六十五日。中国共产党称之为「淮海战役」(淮阴、海州),中國國民黨称之为「徐蚌会战」(徐州、蚌埠)。徐州剿匪總司令部杜聿明及刘峙指揮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万人被中國共產黨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消灭及改编,解放軍總共伤亡13.4万人。

1948年9月16日,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9月24日结束。在济南战役获胜三天後,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向中共中央军委提议,希望乘胜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海州國軍之战役,称为淮海战役,主要目标是牵制邱清泉第2兵团、李弥第13兵团两个兵团,歼灭距离徐州较远、位置突出之黄百韬第7兵团、李延年第9绥靖区,为夺取徐州做好准备。这一计划符合中共“歼敌于长江以北”之指导思想,随即得到批准。这就是中共原来预定进行较小规模之淮海战役,中共占据主动决战权。

华东野战军15个纵队、1个特种兵总队,共约36万人,大部分在山东省济南以南、临沂,一部分在江苏省宿迁地区休整一段时间后,开始攻击国军,计划分割围歼新安镇的第7兵团并阻击徐州国军东援,然后南下切断津浦铁路徐州—蚌埠段,孤立徐州。同时,中共中央军委令中原野战军配合华东野战军,牵制部署在徐州以西的国军。遼瀋會戰後,解放軍在東北繳獲一批國軍的野馬戰鬥機,原想運用於戰場,而後作罷。

在济南失守后,1948年10月,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开始收缩兵力,国军集结了4个兵团(第2、第13、第7、第16兵团)和4个绥靖区(第3、第4、第1、第9绥靖区)部队25个军共约60万人,以徐州为中心,利用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线,组成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蚌埠之“一点两线”防御阵线,加强防守中原和华东地区,采取战略守势。

国军在辽沈战役中失利,令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感到东北败局已定。考虑到中原野战军进攻郑州,可能会与华东野战军在江淮地区会合,为巩固江淮,屏障南京。11月初,国军调整了战略部署,按照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白崇禧提出“守江必守淮”之指导思想,国防部拟定“徐蚌会战计划”,國軍決定重点守备蚌埠附近淮河一线,计划将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兵力集中于徐州—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两侧,企图以攻势防御抗擊解放军进攻。但是,蒋中正有所不知所交辦策劃的國防部作戰廳廳長郭汝瑰實為中共间谍。而且这个方案最终也未及时实施。

蒋中正计划在徐蚌地区寻求与解放軍决战,希望白崇禧担任总指挥,但白崇禧见国军布阵完全陷入被动,觉得没有把握,于是坚决推辞,在前方指挥机构人选方面,蒋又希望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官杜聿明能指挥这场战事,但东北战场局势突然告急,杜聿明已于10月15日被紧急调往东北剿匪总司令部。蒋一时无信任人选可派,于是以徐州剿匪總司令部总司令刘峙来指挥这场战役。从白崇禧拒绝指挥,到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只有6天时间。

1948年9月24日济南失守后,國軍总部以为华东野战军需要长时间休整,未能料到华东野战军在济南战役损失不大,能迅速南下进攻徐州,结果大意轻敌。粟裕为迷惑国军,特意在山东开了十几台大功率電臺,不停向外发出指令,国军误认为华东野战军主力依然在山东。使徐州剿匪总司令部部署调整、兵力调动也趋缓慢。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共约15万人,以及部分地方部队与华东野战军共同进行淮海战役,参战兵力达到60万人。实际上,约50万解放军开始从不同方向秘密夜行,在国军不知情下扑向徐州。到11月初,原集结在济宁、兖州一带的解放军围攻徐州的动态明朗化,危急时刻蒋中正特用极机密的亲启电,令邱清泉派一个军,伪装解放军,轻装出发,昼夜兼程前进,将鄄城以西之董口黄河堤坝掘开,造成鲁西泛滥,阻止解放军由鲁西方面进击徐州。(邱清泉、李汉萍、高吉人)邱、李、高三人秘密决定,第70军由高吉人亲自率领,不带炮兵,轻装出发,三天内赶到董口,将黄河河堤掘开,为了保守机密,并嫁祸于共产党,第70军在执行任务时冒充三野某纵为了不拖延时间和暴露企图,决定用炸药炸开几个缺口。并由邱清泉秘电蒋介石派空军用重磅炸弹轰炸为使河水南流造成泛滥,决口后,必须设法将河水巨野北大沟内,倒灌微山湖,使鲁西造成大面积的泛滥区。但共产党方面通过国军内部高级间谍获悉国军的计划,三野大军抢在国军行动之前迅速挥师南下,国军来不及偷掘黄河,计划流产。

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官刘峙作战无能,故在战斗前,国军布阵极为不利,与解放军作战处于被动及被分割攻击。国军尚未按“徐蚌会战计划”南移,11月5日,刘峙见国军各兵团均已报告在正面发现解放軍主力有扑向徐州之势,便遵从蒋中正之意,将徐州周边部队向徐州收缩靠拢,然后再图向淮河一线撤退。命令黄百韬第7兵团、李弥第13兵团退回徐州东郊,经蒙城向蚌埠调动的孙元良第16兵团经宿县北上退回徐州,邱清泉第2兵团退回徐州西郊,死守徐州。11月6日,国军调动華中剿匪總司令部的12兵团进至太和、阜阳地区东援,徐州、蚌埠战场国军兵力增加到70万人。

华东野战军按计划于11月6日夜间发起淮海战役,各部队向预定目标开进,发现国军正在收缩,当即转入追击。黄百韬第7兵团因奉令等海州第9绥靖区的第44军西撤,推迟至7日西开。华东野战军借这此延误,追上正在渡大运河的第7兵团,负责殿后之第7兵团第63军、第100军83师被迅速歼灭。黄百韬见势不妙,希望李弥第13兵团协助撤退。李弥拿出刘峙命令,执意按计划回撤,拒绝援助。11月8日,防守运河一线之第3绥靖区四分之三以上之官兵,在中共地下党员、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率领下,举行贾汪起义。之后,解放军迅速通过第三绥靖区防区。10日,解放军先头部队、山东兵团主力,歼灭第7兵团西撤之先头师,切断第7兵团退路。第7兵团渡过大运河后,走到碾庄时,第64军军长刘镇湘建议,依靠第13兵团在碾庄留下的军事工事,与解放军大战一场。同时,国防部发来电,称可交战,如能击退敌人再走亦可,这样第7兵团就在碾庄犹豫了一天,最后决定迎战解放军。结果解放军行军速度超出预料,在一日之內,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就攻占碾庄与徐州之间曹八集等各据点要道,11日,华东野战军将第7兵团合围于碾庄地区。

此時徐州南方戰況,由于宿县之孙元良第16兵团北撤徐州,而协防宿县之刘汝明第4绥靖区也向南撤。由于刘峙指挥慌乱,蒋中正决定11月10日把杜聿明调回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具体负责指挥作战;同时命令邱清泉第2兵团和李弥第13兵团由徐州向东攻击,为黄百韬第7兵团解围。在蚌埠,以第9绥靖区改组建第6兵团,以第4绥靖区改组建第8兵团,两兵团将协同沿津浦铁路两侧向宿县推进。至此,徐州、蚌埠战场国军兵力增加到80万人。

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11月15日中原野战军攻占空虚的宿县,切断了徐州守军向蚌埠之退路。鉴于淮海战役规模越打越大,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组成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统筹华东、中原区事宜。蒋中正下令黄维第12兵团及蚌埠之李延年第6兵团、刘汝明第8兵团向北推进,重占宿县。

自11月13日起,徐州国军以邱清泉第2兵团和李弥第13兵团协同攻击全力解第7兵团之围。开始粟裕令华东野战军第7、第10、第11纵队组成阻援兵团,由10纵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统一指挥,在侯集、林佟山至大许家地域,实行正面防御阻击徐州国军东援;以苏北兵团各纵队从徐州东南侧击第2、第13兵团增援,在潘塘附近发生激战。在22日第2兵团被华东野战军阻于离碾庄12公里处大许家一线,无法突破。19日,华东野战军全力加快对第7兵团的围歼作战,至11月22日,华东野战军将第7兵团10万人全部歼灭,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阵亡。

国军第7兵团被歼灭后,由蚌埠进军的李延年第6兵团、刘汝明第8兵团担心被解放军攻击而拖延北进,造成从華中剿匪總司令部增援向宿县进军的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位置突出、孤立,在解放军的阻击下,这3个兵团无法靠拢徐州打通徐州—蚌埠间联系,战场形势对国军极其不利。第12兵团由蒙城出发渡过涡河,11月21日,第12兵团到达南坪集并渡过浍河,发现解放军有合围之势,于23日夜转向东南方向的固镇转移,企图向李延年第6兵团靠拢。中原野战军集中兵力合围黄维第12兵团,11月25日,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将国军第12兵团包围在於宿县西南之双堆集。11月27日,黄维指挥第12兵团乘合围尚不严密以4个师兵力为先头向东南方向全力突围,其中第85军第110师师长、中共地下党员廖運周率部阵前倒戈,使黄维突围计划失败,军心动摇,士气一蹶不振,只得就地固守待援。此时,国軍已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由于第7兵团被消灭,徐州东线已完全暴露;徐州往蚌埠之退路,亦因宿县被中原野战军占领而切断。而黄维第12兵团也被解放军合圍,有被全歼之危險。

11月28日蒋中正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不得不下令徐州驻军第2、第13、第16三个兵团放弃徐州向江南撤退,徐州剿匪總司令官刘峙离开徐州调到蚌埠指挥第6兵团、第8兵团再次北援,由徐州剿匪副总司令杜聿明指挥30万徐州守军,于11月30日放弃徐州向西南沿永城、涡阳撤退。华东野战军发现国军撤走即以7个纵队30万人发起追击、拦截。同时,由于南线李延年兵团缩回蚌埠,华东野战军又从南线另抽调3个纵队加入北线对杜聿明集团的围攻。杜聿明部途中接到蒋中正命令向东南出击,解救黄维第12兵团,邱清泉第2兵团、李弥第13兵团、孙元良第16兵团不得不转攻东南,最终12月4日被华东野战军包围在永城东北陈官庄地区。12月6日,第16兵团因協調錯誤,自行突围,大部被歼灭。

中原野战军对黄维第12兵团采取大量土工作业的近迫攻坚战法,对第12兵团合围圈不断缩小防区缩小,至12月初,第12兵团粮弹不足陷入困境,只能靠有限的空运补给。此外,华东野战军又抽调5个纵队加炮兵纵队由参谋长陈士榘指挥,加入对第12兵团的围攻。第12兵团副司令胡璉因回家奔丧最初没有随军,第12兵团被围后乘飞机进入双堆集包围圈。12月6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对第12兵团全线发起攻击,12月12日发起总攻,至15日第12兵团残部各自突围被歼灭,消灭了国军12万人,俘虏第12兵团司令黄维,副司令胡璉搭乘戰一團戰二營代營長甘義三之座車,單獨突圍逃出(這部戰車為戰車二營突圍指揮車,僅此車有突圍路線地圖及資料),但坦克被解放军擊中亦受重傷,嗣即在上海接受手術。

由于已消灭了國軍34个师,邱清泉第2兵团、李弥第13兵团之22个师被包围,为配合平津战役对傅作义集团之分割包围避免其迅速决策经海路南逃,解放军对合围的杜聿明部暂缓攻击,进行了20天休整,向杜聿明发动政戰宣传与劝降,消耗其心理,为最后围歼杜聿明部做最后准备,虽然杜聿明拒绝投降,但瓦解了国军官兵士气。合围圈中的国军粮弹两缺,虽有空投补给,但远不够用。12月19日被围的国军曾谋划空军掩护下突围,亦无力执行。

平津战役解放军完成了对北平、天津等地的分割与包围之后,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向青龙集、陈官庄地区被围的杜聿明部发起总攻,9日消灭第13兵团大部,残部撤往第2兵团防区。1月10日战斗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被俘,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前进指挥部副主任兼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阵亡,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逃脱。中共曾经宣稱:為掩护杜聿明部突围,蔣中正曾經下令使用國際法禁止之“毒气弹”,以“甲种弹”为名掩人耳目,但据杜聿明回忆文章,当时杜聿明部只是使用催泪弹而已,“窒息性的不敢用”。李延年第6、刘汝明第8兵团随后放弃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撤往江南,淮海战役结束,解放军占领了长江以北大片土地。

images.jpg
images1.jpg
images2.jpg
images3.jpg
 樓主| 發表於 2013-6-22 08:17:4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hchoy #2 的帖子

Now his sons and daughters are just the new group 高干子弟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8 18:59:09 | 顯示全部樓層
C Hing 你的戰史篇很用心  也敘述不錯.   這場混戰若果用圖述明應很精彩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30 18:09:3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playerboy #3 的帖子

老蔣用人好有問題,徐州咁重要梗係搵隻老虎嚟守(薜岳),唔用老虎都用隻狗(顧祝同),偏偏就用隻豬(劉峙)。老蔣唔識打杖但事事過問,唔信人,身邊又多間諜。杜聿明突圍撤出徐州後,連粟裕都哭咗出嚟,點知老蔣聽郭汝瑰點叫杜聿明去幫黃維,結果又比人圍過。點會唔輸。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30 19:55:1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LasCases #5 的帖子

agree, during the time the communist had a lot of spy within the high rank KMT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2 20:24:5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playerboy #6 的帖子

如果有睇鳯凰衛視制作的淮海戰役, 就知道有幾多  卧底  在工作,  連總司令的警衞營營長也是.   在徐州突圍途中,  不斷向解放軍發出行踪   點打 !   明明己突圍  ,  最高统帥部又令其救援而被圍歼的12兵團 .  最後徐州第2.  13. 16兵團全軍覆沒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2 02: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