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056|回覆: 2

[陸上武器] 解放軍東風-15C鑽地武器曝光 外形非常奇特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11-13 14:47: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鄭文浩
2
資料圖:鑽地彈藥擊中地面時的情況。 [保存到相冊]
  日前,國內某軍事雜志曝光了一款外形奇特的國産新型導彈,外界猜測其是首次亮相的東風15C鑽地彈。有消息人士指出,該導彈采用末段雷達制導或紅外成像制導,精度可提高到15米到20米之間,射程達到700公裏。相對于美國在實戰中屢次使用的鑽地彈,中國鑽地武器則更爲神秘。那麽鑽地武器是怎麽實現“鑽地打擊”這一奇特功能的,中外鑽地武器又有哪些不同之處?
  鑽之
  發展
  美匆忙造“掩體粉碎機”
  轟炸伊拉克地下指揮所 由于戰爭中炮擊和空襲的打擊強度越來越大,地下工事也在迅速發展。在一戰、二戰中,經常發生幾十顆甚至上百顆炸彈,仍然無法摧毀一個地下掩體的驚心場面。當年,不少國家研制過巨型炸彈,例如英國二戰研制了“雙層櫃”和“巨響”這兩種當時的巨無霸。但這兩種炸彈基本沒有在實戰中使用,因爲它們只能由極少數轟炸機攜帶,而當年轟炸精度極低,如果無法准確擊中目標,炸彈再大也無濟于事。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美軍在對伊拉克狂轟濫炸後發現,所有武器對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北的伊軍地下指揮所幾乎無計可施。因此美軍匆忙設計了一種特殊炸彈,這就是被稱爲“掩體粉碎機”的GBU-28鑽地彈。從嚴格意義上講,GBU-28不是專門的鑽地彈,它是美軍爲作戰臨時拼湊的一種武器,其彈體是美國陸軍口徑最大的M-110式203mm自動榴彈炮的炮管,加裝寶石路制導組件,構成GBU-28激光制導鑽地彈,其最大投擲質量達2.27噸,彈長5.84米,可穿透6米的混凝土層。
資料圖:最新曝光的DF-15C發射照片。 [保存到相冊]
  美軍能夠在戰時迅速“攢”出一種鑽地彈,首先是由于精確制導手段的發展,炸彈的投擲精度可以達到相當高的精度。其次是源于美國等軍事大國在戰後對攻擊加固目標原理的充分研究。上世紀60年代開始研發的各種反跑道炸彈,實際就是鑽地彈的雛形。GBU-28鑽地彈本身質量有2噸重,投擲高度在10000米,實際上就是一種依靠動能來實現鑽地功能的特殊彈種。
  鑽之
  技術
  要穿透百米深混凝土 鑽地彈設計很有講究
  鑽地武器能鑽地,是依靠其強大的動能實現的。鑽地原理就像我們向木板上釘釘子一樣。當我們用力砸釘子,釘子就會以極快的速度向下運動而鑽進木板。但是,如果釘子頭部不尖,就很難釘進去;如果釘子不是鐵釘或鋼釘,而是木頭做的,也難于釘進木板裏。鑽地彈的殼體,特別是前端彈頭一般用高強度的材料制成,表面還要敷上防熱層。這樣,當高速運動的鑽地彈到達地面時,其殼體就不會被撞裂,鑽地彈就會依靠自身巨大的動能,順著尖銳的彈頭方向向下鑽去。同時依靠延時引信,鑽地彈就能夠觸地不爆炸,只有鑽到地下深處才爆炸。
  如何實現對幾十米甚至上百米深的混凝土穿透,鑽地彈的設計是有講究的。鑽地彈最好能以垂直角度進入,否則角度的偏離有可能導致跳彈和穿透方向上的偏差。此外,爲了實現彈體的鑽入,整個鑽地彈外形都會以細長爲主,這樣就需要炸彈裝藥在少裝藥量的同時,實現極高的爆炸威力。
  美國甚至在研制能鑽透300米厚土壤的“超級”鑽地彈中利用了先進的“超空泡化”技術。這種鑽地彈的彈體前端有一個鈍頭,導彈在以大速度下落時,鈍頭可以在彈體前端制造一個空氣泡。空氣泡能夠把土壤、混凝土的介質擠向四周,擠出一個洞讓導彈鑽進去。與傳統鑽地炸彈相比,這種新鑽地炸彈可以摧毀更深的掩體,鑽地深度是GBU-28的10倍。
  鑽之
  比拼
  “炸彈祖宗”橫空出世
  美國在海灣戰爭後,開始在全球顯示強勢對外軍事幹涉的姿態,屢次發動對外戰爭。同時,一些國家開始吸取伊拉克的教訓,不但開始研發防護能力更爲強大的地下掩體,甚至還建設秘密的核基地以及地下核工廠來對抗美國的軍事訛詐。此外,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發現由于GBU-28鑽地彈存在制導缺陷,其激光制導的打擊精度雖然很高,但在實戰中常被惡劣氣候影響,如目標上空被霧、灰塵所籠罩時,GBU-28制導鑽地炸彈就無法使用了。另外,當載機將GBU-28投放後,飛機必須在目標上空用激光指示器照射目標,直到炸彈擊中目標,使得載機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這些現實原因,促使美軍在2004年開始開發巨型鑽地彈MOP,編號GBU-57。GBU-57巨型鑽地彈的開發現在由位于佛羅裏達的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負責,波音公司負責其設計與測試。小布什政府在2007年由于憂懼伊朗對美國發動突襲,曾向國會申請8800萬美元的經費來加速其研發。2009年,美國國防部再次向國會提出申請巨額經費。同年8月2日,五角大樓聲稱炸彈之祖正在加速研發,並爭取于2010年7月裝備B-2轟炸機,這一舉動被認爲是對北朝鮮和伊朗地下核設施的警告。

資料圖:最新曝光的DF-15C照片。 [保存到相冊]
  從指標上看,GBU-57被稱爲巨型鑽地彈可謂名符其實。該彈長6.2米、直徑0.8米、重14噸,由B-2轟炸機搭載,采用可全天候使用的GPS制導方式,其威力可穿透60米的鋼筋混凝土和40米的中等硬岩石,精度在1.2米之內。GBU-57的各種指標,全面超出俄羅斯2007年開發的、被稱爲“炸彈之父”的空投高功率真空炸彈,因此又被一些媒體戲稱爲“炸彈之祖”。
  鑽之
  缺陷
  美鑽地彈誤將千名平民撕碎
  美軍鑽地彈在實戰中風光無限,但也不能掩蓋其固有缺陷。首先是殺傷力大,一旦情報失誤就可造成人道主義災難。1991年2月13日16時,美軍誤以爲巴格達阿裏米亞防空洞爲伊拉克軍方的地下指揮所,使用了兩枚GBU-28鑽地彈對此防空洞實施打擊,致使在裏面躲避戰火的1100名伊拉克平民喪生,無一幸免。
  當時,第一枚GBU-28鑽地彈將防空洞炸出一個大洞,爆炸産生的巨大壓力將人體撕成碎片,甩到牆壁上。此時,防空洞的整體結構遭到破壞,引起了消防系統工作,大量的水開始注入。隨後,第二枚鑽地彈從第一枚的彈孔中再次射入,這次爆炸把這些水瞬間變成了高溫的水蒸氣,加強了對人員的殺傷。由此可見,鑽地彈的殺傷力除了有沖擊波、碎片外,還有高溫蒸氣。後來查看現場,在防空洞的牆壁上,尚能看出人體的形狀,說明對地下設施內人員的殺傷效果是非常殘酷的。
  其次是美軍鑽地武器對飛行平台要求高。以GBU-57爲例,大重量和超級長度使得該彈只能由B-2攜帶。即便是老式的GBU-28鑽地彈,也只能由F-111、F-117、F-15等專用攻擊機來挂載。這就限制了飛行平台的選擇。尤其美國戰鬥機未來隱形化是一大趨勢,而這類飛機較爲狹小的彈倉,也限制了攜帶鑽地武器的能力。盡管美國一直在開發小型鑽地武器,但從原理上來看,這類新型武器的鑽地性能並不出色。
  最後,美軍現有鑽地彈對載機有風險。美軍絕大部分鑽地彈爲滑翔式炸彈,因此射程有限,這就意味著無論是F-15還是B-2等作戰飛機在投擲鑽地彈時都會受到敵防空火力的威脅。
  鑽之
  新銳
  東風15C究竟爲何方神聖
  面對美國在鑽地武器上的“喪心病狂”,其他軍事大國勢必不能袖手旁觀。這次媒體判斷國內雜志出現的新型導彈爲鑽地彈,主要是因爲從圖上看,該型導彈的戰鬥部是一個長約2米至2.5米的圓柱體形狀,頂端尖銳,就像一個大釘子,因此外界普遍判斷這是導彈“鑽地”用的侵徹戰鬥部。據介紹,這種侵徹戰鬥部主要用于對敵方掩體、鋼筋混凝土加固的永久工事、地下設施和地下指揮中心進行鑽地打擊。
  中國從來沒有對外公布過鑽地武器的發展,因此這種導彈是否真的像媒體判斷那樣是一種鑽地彈還未有定論。而且在彈道導彈上使用鑽地彈頭,這和美國現有鑽地武器相比,顯得“非主流”。
  從原理上來說,鑽地武器都是依靠動能來實現。美國現有鑽地武器是靠大質量炸彈和高空投放來實現大動能鑽地。而國內雜志出現的新導彈如果是一種鑽地武器,那麽就是依靠超高速來實現“鑽地”。美國大型鑽地彈的投擲高度在10000米左右,其著地速度大概能達到每秒443米,按照動能公式,14噸的GBU-57炸彈在落地時的動能可達1373743000焦耳。
  而如果按照東風15C新彈頭重量爲1噸的話,這種彈道導彈在末端普遍能達到6倍以上音速,也就是每秒2000米,那麽這種彈頭落地動能爲2080800000焦耳,遠超GBU-57。如果中國導彈彈頭外形設計再得到優化,那麽其鑽地能力顯然是要超過美國的“炸彈之祖”。如果GBU-57可以穿透60米厚的高強度混凝土,那麽中國的鑽地彈顯然會超過這個數字。
  小彈頭有大能量,這主要是因爲東風15這類彈道導彈有著一般炸彈沒有的高速優勢。美國現有鑽地武器以滑翔炸彈爲主,主要是因爲美軍在飛機平台上有著他國不可比擬的優勢。其實美國也知道彈道導彈和鑽地彈頭結合的巨大優勢,甚至曾經考慮使用潛射彈道導彈搭載鑽地彈頭來打擊對手重要地下堡壘的計劃。但和美軍現有鑽地武器相比,發展速度有限。如果現在有關東風-15C的報道屬實,那麽意味著中國在鑽地武器發展上,反倒在部分領域走到了美國前面。
資料圖:最新曝光的DF-15C發射照片。 [保存到相冊]
  鑽地彈頭和彈道導彈結合,速度是上來了,但對精度要求更高了。因爲一枚彈道導彈造價要遠高于普通機載鑽地彈。這種戰略級別武器一旦發射,勢必要實現對關鍵目標的“一擊必殺”。然而因爲彈道導彈速度快,彈道精度控制難度大,原有機載鑽地武器那些激光、GPS等制導方式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彈頭必須有紅外、雷達、慣導、地形匹配等多種功能,來實現幾百公裏甚至上千公裏射程對地下關鍵設施的毀滅性打擊。
  因爲彈道導彈精度問題,美國曾經計劃在導彈上使用小型鑽地核彈頭來彌補精度不足的缺陷。而中國東風15C明顯是攜帶常規彈頭,這很可能說明中國彈道導彈在精度上已經滿足鑽地打擊的需要。這或許能從側面證明中國導彈精度的跨越式發展。
  鑽之
  防禦
  地下掩體修建有何玄機
  近期,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常萬全參觀了位于美國夏延山下、北美防空司令部指揮中心的核掩體。這實際是美國在展示其軍事防禦能力。同時,美國向中國高級將領開放這類設施,從側面來說也是對中國軍事防禦技術實力的一種認同。在美國看來,只有對鑽地武器有著深入研究,掌握對付鑽地武器各種手段的國家,才有實力建造世界頂尖的掩體工程。
  雖然鑽地武器威力驚人,但卻並不是不能防禦的。當然鑽地核彈頭這種大殺器不在討論之列。起碼對于常規鑽地武器防禦,就有被動和主動之分。
  被動防禦方式,是主要改變地下掩體的防護技術,包括翼面技術、偏航技術、引導技術等。其中,翼面技術就是讓目標上方防護層的形狀具有多種模式,其形體、傾角、方向完全不同,這樣,炸彈在接觸到防護層時,由于防護層表面的不規則性,就容易産生跳彈,對于鑽地彈攻擊方向的保持和鑽深,都會産生很大影響,起到降低其攻擊威力的效果。
  所謂偏航技術是指利用尺度相近的障礙物對被阻礙物行進方向進行幹擾。例如,鑽地彈彈長6米,那麽可在目標表面覆蓋基本尺寸6米左右的障礙物。在鑽進過程中,會受到多層幹擾和擾動,其鑽進方向會因幹擾而偏離,其動能也會被分散,從而起到保護作用。
  引導技術就是利用斜向引導物,將鑽地彈引向其他方向。比如在地下目標淺近縱深的表面,斜向插入一些大型鋼板,讓鑽地彈接觸目標後,沿鋼板的光滑表面偏航,而不能順利向下侵徹,這對于地下重要目標也是一種很好的保護。
  不過,單純的被動防禦,早晚會被敵人攻破,因此還要發展主動防禦技術。例如導彈部隊對敵發動攻擊的機場進行預先打擊,航空兵部隊對敵攜帶鑽地武器的戰鬥機、隱形轟炸機進行阻擊,反導部隊對敵鑽地巡航導彈、鑽地彈道導彈實施反導攔截等。
  當然,主動防禦所涉及的概念更加廣泛,對軍事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出很多國家的能力。對于一些發展中國家來說,能夠完全依靠自己的實力修建重要地下掩體,就已經是很不錯的結果了。從前伊拉克的一些關鍵地下掩體,都是請西方國家來建造。那麽這些看似堅固的地下堡壘,在戰時的生存性實際並不樂觀。像美國、中國等軍事大國,更多的是依靠先進的工程施工技術,把關鍵性的掩體直接修建在巨大的山體之內,來實現超強的防護性能。

發表於 2013-11-13 19:57:52 | 顯示全部樓層
I can't see the photos.
Some information as below: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1-13 21:55:0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5-18 03: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