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387|回覆: 22

[技巧探討] 轉載:掌握曝光鐵三角‧同時瞭解片幅與景深!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12-29 16:42: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轉載:掌握曝光鐵三角‧同時瞭解片幅與景深!

其實我跟許多網友一樣,現有的攝影技巧、觀念不是從書上看來,就是從網路習得這些知識,
運氣好的話身邊或許會有同好可以相互切磋,但「攝影是孤獨」的這句話對我來說真是再貼切不過的事,
因為不求人的個性讓我很多事情都習慣獨立去完成,包括學習攝影的這條道路也不例外。
而會踏入攝影領域也是個偶然,因為年輕時出遊總會想保留點回憶,
所以都會帶著家裡的傻瓜底片機出門(雖然是傻瓜機但還內建光學變焦唷XD),就而久之大家就習慣由我來記錄,
反正到頭來還有免費的照片可以索取;但那時候的我,真的就只是單純記錄畫面而已,我壓根不知道什麼叫構圖,
更別提什麼光圈、快門了,直到老爸在國外買了一台Sanyo的數位相機回來,慢慢的我才開始學習怎麼使用數位相機,
雖然日英介面挺困擾我的,但我還是每天不停的把玩它,就算選單看不懂我至少可以把位置給背起來,
後來我發現手上的這台數位相機也屬於傻瓜型,因為它唯一可調的手動項目居然只有「白平衡」,
話雖如此但這個「白平衡」可調的功能也讓我瞭解到,原來夕照可以因為色溫的不同營造出截然不同的氛圍。

1.jpg

而這台Sanyo數位相機跟了我大概兩年吧!電池除了漸漸老化之外,按鍵也開始不聽使喚了,
打從心底便有了換機的念頭,後來存了些錢咬牙一忍便買了台Konica的數位相機KD-420z,
現在想起來它才真正是激發我攝影基因的關鍵,因為購買前我可是做了不少功課,
瞭解什麼叫做焦距、光圈、快門速度還有感光度,期間還曾在論壇請教「焦距與光學變焦」的差異,
結果卻被酸了一頓,讓我幼小的心靈蒙上一層陰影淚。不過連我自己也沒想到,最後我居然成為了相機編輯,
而且到目前為止寫過的相機加上鏡頭評測少說也有兩、三百篇,回想當年的自己對攝影還真是一點概念都沒有啊!
上大學後因為正好有主修的攝影課,後續還購入了SLR與DSLR,為此讓我瞭解到銀鹽與數位的差異。
約在十年前DSLR可說是學習攝影的捷徑,當時不少專業攝影師還在堅持專業SLR的同時,
已經有不少年輕玩家選擇轉向DSLR的懷抱,拍攝題材的廣泛當然是其中一要素,即拍即得更是數位化的優勢,
想知道大光圈加上長焦距拍出來有什麼效果嗎?想試試慢速快門所帶來的影像流動感嗎?想高速凝結飛行中的老鷹嗎?
我想當初若沒有入手DSLR,對攝影的熱情也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而本篇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攝影最基本的觀念,也就是「光圈、快門、感光度、片幅、景深」對一張照片的影響,
還有參數的不同又可以表現什麼樣的題材,甚至可以營造出人眼無法捕捉到的影像,而這也就是攝影迷人的地方,
不僅可以保留影像更可以創造影像。當然想要盡情的發揮這些手動項目,
前提就是你必須要有一台Mirrorless(微單眼)、DSLR(數位單眼相機)或是稍微進階一點的DC,
,因為大家的敗家功力可都是深不可測啊!


接著就由小編來分享自身的攝影經驗,希望對剛接觸攝影的朋友有所幫助,
以下文章共分為五個章節,請各位耐心閱讀微笑。


壹‧感光元件尺寸對影像的影響
貳‧光圈、焦距、對焦距離‧對景深的影響
參‧快門速度對照片的影響
肆‧什麼是感光度?以及高感光度的用途
伍‧結語‧掌握「光圈、快門、感光度」曝光鐵三角
 樓主| 發表於 2013-12-29 16:48:03 | 顯示全部樓層
壹‧感光元件尺寸對影像的影響

2.jpg
▲從上圖可以看到六種片幅在尺寸上的差異(圖片製作時為等比例放大)
其實這篇我原本只打算用基本的圖文來解釋「光圈、快門」這兩項,最直接影響進光量的曝光參數,
但要動筆時我才發現這個數位相機當道的時代,必須先瞭解「感光元件」的大小差異,接著再進入正題會比較合適,
因為在同焦距、對焦距離、光圈的情況下,全片幅感光元件與1/2.3吋感光元件所拍出來的照片,
在細節、立體感以及純淨度上可是有天壤之別的,這也是為什麼不少攝影玩家總會說「攝影是錢坑」,
因為你對照片的品質會越來越要求,最後不是讓相機升級到全片幅就是購入更高階的鏡頭群。

3.jpg
1.「全片幅」以目前來說全片幅已漸漸邁向了普及之路,Canon 6D、Nikon D610、Sony A7都是平價全幅的代表機種,
擁有高畫質且低雜訊的優勢,可同光圈下可獲得的景深也較淺,且具備較寬廣的動態範圍。

4.jpg
2.「APS-C片幅」APS-C片幅對各位來說想必不陌生,長與寬的尺寸比全片幅小了1.5倍左右(Canon為1.6倍),
所以不論是接上全幅鏡頭或是數位專用鏡頭,鏡身上所標示的實體焦距都必須再乘上1.5倍,才會得到所謂的「等效焦距」;
近期頗夯的Canon 70D、Nikon D7100、Fujifilm X-E2。

5.jpg
3.「4/3片幅」這應該是近年來最受歡迎的片幅,後期因為取消反光鏡、五菱鏡而造就了M4/3接環,讓4/3片幅重獲新生,
特色就是影像的長寬比為4:3,雖然Sensor尺寸還是略小於APS-C,但大小適中的鏡頭群加上2倍等效焦距的優勢,
反倒成為一些「打鳥」人士的首選,目前以Panasonic及Olympus兩大相機廠為主,前陣子推出的GX7與E-M1便是近期的代表作。

mobile01-87b0160cddf430b0d236ae6c647630f8.jpg
4.「1吋」一吋感光元件可說是這兩年最耀眼的新星!這都得歸功於Sony RX100的出現,
雖然Nikon 1硬是比Sony早一年推出,但Nikon 1的優勢僅存在於Nikon DSLR用戶身上,以致於出現雷聲大雨點小的結果;
反倒是RX100打破了一般人對隨身型數位相機的看法,讓體積與畫質取得了最佳平衡,近期的RX10更是驚人之作,
一吋CMOS外加24-200mm f/2.8的鏡頭規格,讓人刮目相看。

mobile01-5ce51d62ae2b70a06b0ace459cda1496.jpg
5.「1/1.7吋」在一吋感光元件未出現之前,1/1.7吋可一直是高階DC最常見的規格,
例如:Canon S120、Nikon P330、Panasonic LX7...等等;相較於1/2.3吋感光元件在景深方面的差異或許不是很明顯,
不過在畫質與高ISO方面的表現還是看得出1/1.7吋感光元件的價值所在,且多數廠商都會把好料放在1/1.7吋感光元件的機種上。

8.jpg
6.「1/2.3吋」一直以來只要搭載這種尺寸的感光元件,都會被視為入門級的消費機,以萬元不到的價格就可以擁有,
但在智慧型手機的夾擊之下,迫使廠商提昇這類型相機的鏡頭規格,例如:高倍光學變焦、特殊濾鏡、更便利的Wi-Fi/NFC傳輸功能,
這兩年較具代表性的機型包括Canon SX50 HS、Panasonic FZ200、Sony HX50V、。不過這些都沒辦法讓畫質有效改善,
1/2.3吋DC目前除了往高倍變焦努力之外,已經很難有什麼突破了,或許再過一、兩年1/2.3吋感光元件會成為智慧型手機的主流Sensor也說不定。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2-29 17:08:06 | 顯示全部樓層
貳‧光圈、焦距、對焦距離‧對景深的影響

9.jpg

前面談完片幅後,相信各位對自己擁有的相機已經有初步的概念了,上網Google一下便可知道自己相機的片幅尺寸以及優劣,
我知道感光元件還會扯到畫素以及製程,但這不是本篇的重點且版上前輩太多了,功課準備不足寫出來只怕會貽笑大方啊!
其實這章節我原本也只是想談光圈而已...但光圈大小不僅會改變進光量,同時也會影響「景深」的深淺,
若提到景深又會扯到「焦距」及「對焦距離」,但究竟什麼是景深呢?簡單的說就是「焦點前後清楚的範圍」,
而這段範圍有短有長,也就是我文章裡提到的「淺景深」與「深景深」

緊接著就讓小編來跟大家簡單解釋「光圈、焦距、對焦距離與景深」錯綜複雜的關係吧!


10.jpg

上圖我是以RF的Leica Summarit-M 1:2.5/50 mm為例,若你的數位相機支援手動曝光的話,便可以自訂光圈值的大小,
而光圈值指的就是「鏡頭的焦距/入射瞳孔口徑」,各位有沒有發現光圈值是由分子與分母來標示的,
上圖分別是f/2.5與f/16,所以分母的數值越小,相對它的光圈也就越大,這也是為什麼f/2.5的「光圈」大於f/16,
這是許多新手會感到困擾的部分,但只要認清分子與分母的關係,我想攝影新手就不會有困擾了。

感光元件的片幅越大,加上大光圈鏡頭很容易就有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營造出迷人的散景或是明顯的圓形光點;
但小片幅的機種如1/1.7吋和1/2.3吋加入大光圈,除了進光量有幫助以外,對景深的影響可說是微乎其微,
但商人總是喜歡拿這當噱頭,實際上可以減低使用高ISO的機率、提高快門速度才是關鍵啊!


以下容小編直接用照片來說明會比較容易理解

11.jpg
Nikon P310(1/2.3吋):f/1.8、1/1600s、ISO 100
P310在當年可是有大光圈天使機的美名,因為在1/2.3吋的機種裡它的f/1.8大光圈可是傲視群機啊!
這時要營造淺景深可簡單,只要使用開放光圈並掌握「近拍」這條件,背景自然就能獲得明顯的柔化,
這就是拉近對焦距離的結果。

12.jpg
Sony TX55(1/2.3吋):f/3.5、1/30s、ISO 100
因為光圈最大只來到f/3.5,但稍微靠近目標來拍攝,還是看得出來前景是清晰但後景有逐漸朦朧的趨勢。

13.jpg
Sony TX9(1/2.3吋):f/3.5、1/15s、ISO 400
小片幅DC的優勢就是鏡頭設計上的限制較少,若有機會拍攝特寫題材時,建議盡可能的靠近目標,
並試著使用開放光圈,對這是營造淺景深的不二法門。

14.jpg
Sony HX50V(1/2.3吋):f/6.3、1/250s、ISO 320、等效720mm
雖然跟上面三張圖同樣是1/2.3吋,但HX50V焦距最遠可來到720mm,就算光圈值被限制在f/6.3,
依然能夠凸顯主題的存在,就像圖中鴿子與背景的關係。

15.jpg
Canon SX40 HS(1/2.3吋):f/5.8、1/400s、ISO 250、等效840mm

感光元件不過1/2.3吋,光圈值f/5.8配上840mm的等效焦距就能得到這樣柔美的散景,
試想如果使用更大的光圈或是搭載片幅更大的感光元件,那效果會是如何?

16.jpg
Nikon P510(1/2.3吋):f/4.9、1/250s、ISO 125、等效548mm
這張雖然有長焦距加持,但犯規的是當天早晨的光線,因為目標受光明確,相反的使背景顯得曝光不足,
而這也讓前景與背景的差異感更大。

17.jpg
Fujifilm XF1(2/3吋):f/1.8、1/15s、ISO 640
當感光元件的尺寸來到2/3吋(Fujifilm高階DC所使用的2/3吋比1/1.7吋大上一點,但在普遍認知裡裡者是屬於同級的),
在光線微弱的環境下我也較能放心使用ISO 400以上的感光度,同時畫質也會比1/2.3吋DC細膩不少,
上圖的夜拍我保留現場氣氛的同時,車子後方的街道也能獲得柔化。

18.jpg
Canon G16(1/1.7吋):f/2.8、1/1600s、ISO 80
雖然光圈縮到f/2.8但誠如前面所述,只要拉近對焦距離要營造「淺景深」可說是易如反掌。

19.jpg
Canon S100(1/1.7吋):f/2、1/30s、ISO 800
背景與前景的距離夠遠加上有點狀光源,很容易就能夠拍出「圓形散景」,寫到這裡我想各位應該都能掌握小片幅DC營造淺景深的訣竅吧!
但這在拍攝題材上會有所限制,因為你想用小片幅營造淺景深就得拍攝體積較小的目標,例如小花、小草或是小品類的題材,
所以糖水人像照就別妄想了(小編指的糖水照就是人物清楚,但背景糊成一片的照片),還是交給片幅大小在1吋感光元件以上的機種吧!

★《該如何營造淺景深》

前面我們看完1/2.3吋及1/1.7吋感光元件的圖例,可以得知因為硬體上的限制,使得「景深」可運用的範圍有限;
但一吋感光元件以上的機種可就不同了,只要搭配的鏡頭光圈夠大,所能營造的淺景深可不是1/2.3吋及1/1.7吋感光元件DC可比擬的,
小編因為素材上挑選的緣故,僅挑了全片幅與APS-C片幅所拍攝的照片來說明,還請見諒。


20.jpg
Sony RX1R(全片幅):f/2、1/160s、ISO 50、等效35mm
前面《小片幅相機該如何營造淺景深》範例中不乏也有f/1.8所拍攝的照片,但試問為什麼散景明顯不如這張光圈f/2的照片呢?
且這張照片的對焦距離又比較遠;原因很簡單,感光元件的片幅大小決定了一切,
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攝影玩家到最後最直接攻頂升上全片幅,雖然「淺景深」並不是攝影的一切,
卻是用來凸顯主題最直接且快速的方式,但用過頭就不太好了...因為背景糊成一片只有人物清楚時,
那在社區公園拍或是國家公園拍可能就沒啥差異了^++^。

21.jpg
Canon EOS-1D X(全片幅):f/1.4、1/800s、ISO 1600、等效35mm
性感撩人的麻豆我想任誰都會想嘗試拍攝,深V的線條固然很迷人,但為了讓照片的質感更好,
我選擇用大光圈柔化麻豆脖子以下的部位,Focus在眼睛的部份,讓觀者的目光不致於馬上被她的好身材給迷住。

22.jpg
Canon 5D(全片幅):f/5、1/200s、ISO 50、等效200mm
這張更驗證了片幅與長焦距的重要性,光圈僅f/5依然能讓背景顯得如此朦朧。

23.jpg
Sony A99(全片幅):f/1.4、1/800s、ISO 50、等效50mm
f/1.4的大光圈加上半身的正面人像特寫,配上50mm的鏡頭這是最常見的糖水照之一,
鏡頭群比較豐富的玩家或許還可以用85mm f/1.2或是70-200mm f/2.8的鏡頭來表現全身,
不過f/1.4加上50mm來特寫半身也已經是綽綽有餘了。

24.jpg
Ricoh GR(APS-C):f/4、1/40s、ISO 100、等效28mm
APS-C片幅當光圈縮到f/4且焦距又維持在等效28mm,說實話若不是對焦距離夠近,
要營造這樣的圓形散景可不是那麼容易;拍攝當下的對焦距離約在十公分,
而這也是GR的最近對焦距離。

25.jpg
Sony A57(APS-C):f/3.5、1/200s、ISO 100、等效24mm
這張跟前面GR那張的情形頗為類似,光圈雖然大了1/3級但焦距也更短了些,這裡我還想補充的就是
「焦距越短,景深也就越深」,反之「焦距越長,景深相對也就越淺」

26.jpg
Sony A7R(全片幅):f/1.8、1/250s、ISO 400、等效55mm
這張照片所使用的組合為A7R加Sonnar T* FE 55mm F1.8 ZA,28 與全片幅的Sony A7R可說是絕配。

27.jpg
Leica M9(全片幅):f/2.8、1/500s、ISO 160、等效50mm
不僅是對焦距離會改變景深,目標與背景的距離也是影響視覺的關鍵,試想椅子的後方就是一面牆的話,
景深(焦點前後清楚的範圍)以外的模糊範圍就會被犧牲掉。

28.jpg
Sony A58(APS-C):f/4.5、1/640s、ISO 100、等效60mm
其實不只是APS-C片幅能詮釋出上圖的景深,對4/3片幅的機種來說也並非難事,因為從最上面的感光元件尺寸比例圖可以看到,
APS-C片幅其實沒有比4/3大上多少。。

29.jpg
Sony RX1(全片幅):f/2、1/125s、ISO 100、等效35mm
當下所使用的光圈為f/2,對焦距離約20公分也是RX1的極限,此時我的對焦目標是畫面中央的放大鏡,
但仔細瞧可以發現放大鏡以外的擺飾都在焦平面之外,雖然RX1搭載的是35mm f/2定焦鏡,
但全片幅狹帶的優勢可是不容忽視的。

30.jpg
Canon 650D(APS-C):f/4、1/400s、ISO 100、等效270mm
搭配APS-C片幅的650D配上小小白IS為長焦的範例,f/4加上270mm的等效焦距讓後景獲得明顯的柔化。

★《何謂「深」景深?又該如何創造?》

剛前面都在強調「淺景深」的迷人之處,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深景深」的用途吧!淺景深可派上用場的時機還不少,
例如拍攝風景、建築或是商品都會運用到「深景深」,就是希望畫面清晰的範圍越廣;達成「深景深」的目的很簡單,
首先可試著將光圈縮小,或是藉由短焦距鏡頭(也就是超廣角鏡頭)來拍攝,這時景深最比長焦距鏡頭要大。

如果又把感光元件的片幅考量進去,那簡單的說就是「感光元件的片幅越小,景深相對的也就越深」;
相反的「感光元件的片幅越大,景深相對的也就越淺」,但必須建立在「鏡頭焦距、拍攝距離、光圈值、構圖」這四者都相同的前提之下。
以APS-C相機為例,我搭一顆50mm f/1.4的鏡頭作業,若要拍出跟全片幅相機同樣的構圖,勢必得增加拍攝距離,
因為感光元件大小的差異,而這個時候全片幅的景深也會比APS-C來得淺,不少攝影玩家在升級到全幅相機後,
會覺得景深比過去使用APS-C相機拍攝時要淺,我想就是這個原因吧,以下就來看看小編提供的圖例說明。


31.jpg
Nikon P7100(1/1.7吋):f/6.3、1/30s、ISO 100、等效105mm
這是兩年前在首爾拍攝的楓景,這樣的對焦距離及焦段,我想營造的只是壓縮感,同時我將光圈手動縮到f/6.3,
對1/1.7吋感光元件來說,對景深的影響已經是微乎其微了,我目的只是希望用小光圈提昇影像的銳利度。

32.jpg
Canon IXUS 310 HS(1/2.3吋):f/8、1/250s、ISO 100、等效64mm
1/2.3吋的感光元件加上對焦距離落在數百公尺以外,其實已經不必考慮景深深淺的問題了,這時一定屬於最大景深(超焦距)。

33.jpg
Canon SX40 HS(1/2.3吋):f/5、1/30s、ISO 100、等效223mm
前面曾提到過「長焦距」也是影響景深的關鍵之一,但從這張照片其實看得出來對焦距離非常的遠,
前景的岩壁與後景的樹林雖然保有滿長的一段距離,但幾乎看不出景深的差異,我想片幅尺寸是最主要的原因。

34.jpg
Canon EOS-1D X(全片幅):f/10、1/125s、ISO 100、等效16mm
雖然是全片幅感光元件,不過16mm的超廣角就足以獲得夠大的景深,這裡將光圈縮到f/10主要目的還是為了使影像更紮實,
因為從市面上鏡頭的MTF圖當中可以知道,當光圈落在f/8~f/11之間是多數鏡頭最銳利的時刻,小編在當下便如法炮製囉。

35.jpg
Sony A57(APS-C):f/4.5、1/1250s、ISO 100、等效18mm
圖中我所拍攝的是英國國會大廈,當時手中的A57搭配的是DT 11-18mm F4.5-5.6超廣角鏡頭(APS-C專用),
從參數中可以知道當時的光圈不過才f/4.5,但從720寬的照片看來甚至是檢視100%的原圖,
畫面從中央到四周都稱得上清楚,超廣角的深景深特性這此時顯而易見。

36.jpg
Canon 6D(全片幅):f/10、1/160s、ISO 8000、等效55mm
拍攝車輛時為了讓全貌清楚的呈現在讀者眼前,我會選擇用「小光圈」來拍攝,像這張我就縮到了f/10,
縮光圈最擔心的就是快門速度變慢導致手震,但全片幅有著高ISO低雜訊的優勢,
所以就算我將感光度提升到ISO 8000也可以很放心。

這裡再補充一下好了,以1/2.3吋及1/1.7吋感光元件來說,片幅小的緣故就算光圈開再大、焦距給再長,
以現今的硬體技術來說對淺景深的幫助還是有限,反之「深景深」卻是這類型相機的優勢,不需要刻意說光圈,
只需要保持適當的對焦距離很容易就會進入「超焦距」;若是搭載全片幅、APS-C片幅之類的相機,
營造淺景深相對比較容易,但想要得到「深景深」的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縮光圈,但此時又想維持相同的進光線的話,
撇除人造燈輔助的話,就只有降低快門速度或是提高感光度這兩種方式了,目前全片幅與APS-C片幅的高ISO工作值都比過去進步不少,
4/3片幅與一吋感光元件這方面的表現雖然也不俗,但能保留下來的細節還是會有差異。


37.jpg
Canon 6D(全片幅):f/10、1/160s、ISO 100、等效70mm
從房子的大小可以知道,小編是從高樓向下俯拍,對焦距離至少也在幾百公尺之外,深景深當然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
用景深計算機所得到的結果果然不出所料,在16.4公尺以外就達到的超焦距範圍。

38.jpg
Nikon D800E(全片幅):f/10、1/160s、ISO 50、等效200mm
D800E與6D同樣屬於全片幅,不過這張照片當下所使用的鏡頭焦距為200mm,所以超焦距要在133.5公尺之後才會出現,
而拍攝當下是從武嶺往合歡山主峰望過去,那段距離應該不用小編再解釋吧?!當然這裡將光圈縮到f/10也是為了提昇畫質,
因為接上的是AF-S NIKKOR 80-400mm f/4.5-5.6G ED VR這顆高望遠變焦鏡頭。

39.jpg
Sony A77(APS-C):f/4.5、1/60s、ISO 1000、等效24mm
像是拍攝這種大合照也是超廣角鏡頭發揮的好時機,鏡頭換算等效焦距不過24mm,但景深範圍卻在14公尺左右,
難怪前方與後方的人物景深並不明顯。

40.jpg
Canon 6D(全片幅):f/22、0.6s、ISO 400、等效100mm
有時拍攝商品特寫時,為了讓商品全貌都清楚的呈現在消費者眼前,以拍攝手錶為例你能做的就是縮小光圈值,
因為近拍不縮光圈的話,未留意到的部位很容易就會超出景深範圍,但縮光圈也得留意繞射現象造成畫質衰弱的可能,
分寸得好好拿捏。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2-29 17:25:59 | 顯示全部樓層
參‧快門速度對照片的影響

mobile01-4640e200df03c3302bd004635075bd79.jpg

快門速度對於剛接觸攝影的朋友來說可能只是一個陌生的名詞,稍有做功課的話可能會知道它是影響進光量的關鍵,
真正有攝影底子的話更可以清楚瞭解,「快門」的高低不僅可以改變進光量,更可以賦予影像截然不同的感覺。
首先還是先從進光量談起好了,前面已介紹完的「光圈」也是改變進光量的要素,試想如果同時曝光1秒鐘、感光度設定ISO 100,
「A」開啟光圈較大的f/2.8、「B」則開啟光圈較小的f/8來拍攝,結果一定是「A」所拍攝所得到的結果較亮。

至於快門速度的話你可以暫時把感光元件想像成一塊吸水海綿,光線比喻成水柱,快門速度越快代表快門簾提起落下的速度越快,
噴進來的水柱也越少;當快門速度設至1秒甚至是10秒時,代表快門簾打開這段時間,水柱噴出來的量也就越大,
海綿(感光元件)吸收到的水份也越多,所獲得的亮度也就越大,這樣應該滿容易理解的吧!


接著就讓小編用照片做例子,讓大家瞭解快門速度對照片的影響程度。

42.jpg 42A.jpg
(左圖)我們先用1/6000秒來拍攝,看看高速快門的特性,看到那凝結在空中的水珠沒有?
這就是高速快門特別的地方,它可以記錄下一般人肉眼無法察覺的事物。(右圖)同一場景,
我們將快門速度減慢至1/4秒,落下的瀑布便有如絲綢般迷人

43.jpg
Olympus E-M1(4/3):f/8、1/640s、ISO 200
只要快門速度夠快,海水撞擊消波塊所激起的浪花瞬間也是可以被記錄下來的。

44.jpg
Ricoh GR(APS-C):f/16、1/4s、ISO 100
白天想利用慢快門拍出類似的照片,除了縮光圈、使用低ISO以外,最好再帶上一塊ND減光鏡會有事半工倍的效果;
GR機身內建ND濾鏡,所以才有辦法在下午使用到1/4秒的慢快門拍攝。

45.jpg
Sony A77(APS-C):f/2.8、1/500s、ISO 1600
F1在賽道上的平均時速至少在200km/h以上,除非官方有提供攝影專區,否則未事前申請的記者也只能在各看臺區或是步行區域拍攝,
這個時候我找到了一個U字型的彎道,車輛經過這裡勢必得大幅減速,而此時也是我按快門的最佳機會;
拍攝手法就是追焦常常用到的「擺鏡」,不過對焦距離不夠近也使得速度感不足以被贏營造出來,
另一點就是1/500秒的快門速度可能還是太高了些,但為求車輛的完整、清晰,我還是寧願犧牲一點速度感。

46.jpg
Sony NEX-6(APS-C):f/5、1/60s、ISO 100
要速度感的話這張應該有及格吧!這得要跟車拍攝才會有此效果,意思就是你必須坐在另外一台車上等速行駛,
才有辦法拍下車體清楚但輪圈及背景都是帶有速度感的照片,上面這張的背景若不是遠景而近距離的山壁或樹林的話,
那車輛奔馳的感覺會更明顯。

47.jpg
Nikon D700(全片幅):f/4.5、1/640s、ISO 200
剛從池塘上岸的大白鵝正在揮動牠的翅膀,要捕捉這一刻除了得靠運氣,不然就是得提高快門速度並開啟連拍模式,
坦白說我還是第一次把大白鵝拍的那麼有型啊!

48.jpg
Sony A77(APS-C):f/5.6、1/640s、ISO 200
基隆港那成群結隊的的黑鷲真是練習飛羽題材的好所在,這張也是高速快門下的實例,
唯有這樣才能順利拍到黑鷲從海面上撈起肉塊的瞬間,請留意牠的抓子部分。

49.jpg
Sony A77(APS-C):f/4、1/2500s、ISO 1600
五色鳥在進巢或出巢時的動作非常的迅速,除了先將鏡頭設為陷阱對焦之外,剩下就是等牠飛行的途中打連拍了,
當時為了提昇快門速度(1/2000秒是家常便飯),感光度迫使升到ISO 1600,
這也是為什麼照片看起來並不是那麼細膩的緣故。

50.jpg
Nikon D3200(APS-C):f/18、1.6s、ISO 200
慢速快門其中一個用途就是可以用來拍攝煙火,話說我也好幾年沒拍攝煙火了,這張是今年大稻埕煙火節去湊熱鬧難得記錄到的畫面;
用慢快門拍煙火時快門切記不需要太長,因為這樣前前後後的煙火很容易曝光在同一個位置上,進而顯得雜亂無章,
曝光約1~2秒就夠了,如果嫌畫面不夠豐富在用PS進行疊圖就好了,不過上面這張只是曝光1.6秒的煙火照,並未經疊圖處理。

51.jpg
Panasonic LX7(1/1.7吋):f/8、6s、ISO 125
當太陽沒入水平線之後還帶有點餘光,此時若你拍攝的正是河畔的暮色,可以試著放慢快門速度進行拍攝,
因為此時的河面看起來就像是一片平整的沼澤地,不過這時你應該會需要腳架來輔助才是

53.jpg
Nikon Df(全片幅):f/16、10s、ISO 100
許多人在嘗試夜間長曝時,多少都會將車軌視為首選,但你可曾想過用黑白色調來詮釋會是什麼感覺,
我自己使覺得少了顏色的干擾,整個城市彷彿都安靜了下來,台北市信義區是個不錯的練拍場所。

54.jpg
Canon 6D(全片幅):f/13、20s、ISO 400
最後一張不過是一般的夜景照而已,雖然我是刻意在測星芒,不過從20秒長曝及ISO 400的參數來看,
應該不難想像當時的光線是有多微弱,赤色倉庫的燈光可沒有小編拍出來的那麼亮啊!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2-29 17:34:32 | 顯示全部樓層
肆‧什麼是感光度?以及高感光度的用途

55.jpg

什麼是感光度呢?顧名思義就是感光特性的強弱,早期在底片時代是用來定義底片對「光」的靈敏度,
且我們常常會聽到高感度底片這個廣告台詞;但不論在底片還是數位時代,感光度越低影像也就越純淨,
感光度越高雜訊顆粒也就越明顯,從古至今這點倒是沒有改變過(前提是底片的品牌型號要相同,單純就ISO感度高低來比較)。
數位影像產品發展日新月異,就目前來說ISO 1600可視為工作值的機種早已比比皆是,尤其感光元件片幅在一吋以上的機種,
當然感光元件在製程上的進步,除了能讓影像發揮高ISO低雜訊的優勢,同時光圈、快門的運用也更加有彈性。

例如我手上拿的是一台Canon EOS 6D加上EF 40mm f/2.8 STM這顆鏡頭,然後在昏暗的餐應拍照,假設光圈我已經開到最大f/2.8,
為了避免手震我將安全快門設定在1/40秒,所以這時候6D的高ISO優勢就出現了,
你可以設為AUTO ISO或是把感光度一次提升到ISO 12800也沒問題,因為還在堪用值的範圍內。
又或是為了在強光下使用f/1.4的大光圈,就算快門速度都提昇至1/8000秒還是稍微過亮,這時候開啟6D的感光度礦展功能,
便可以獲得ISO 50(L)的選項。

每款相機會因為感光元件的製程及片幅大小的不同來決定「標準感光度」的範圍,不用我說各位也應該知道,
全片幅的感光度範圍絕對是最廣的,由Sony率先推出的「多框雜訊消除」功能更可以讓工作ISO向上提昇一級,
同時可選擇的ISO值也會跟著增加。就小編過去的攝影經驗來說,會用到高ISO的情況大多是現場光源不足,
不然就是不適合開閃燈,又或者是想要刻意保留現場光線的氣氛,例如手持夜拍時拉高ISO,是最直接避免防手震的方法。
再來要呈現給大家的就是拍攝實例及說明了,不過皆是以微光題材為主,低ISO的範例在小編的圖庫裡,似乎找不到合適的,
只能跟各位說抱歉啦。


56.jpg
Canon 550D(APS-C):f/5、1/30s、ISO 1250
進入01測的第一台Canon DSLR正好就是550D,當時550D在高ISO的表現與前兩代相比已有長足的進步,
拍攝當下為了保留旋轉木馬那招牌的鎢絲燈光源,我只能降低快門速度,同時提高ISO並以手持的方式來記錄。

57.jpg
Canon 7D(APS-C):f/3.5、1/100s、ISO 1600
上海的夜景早已遠近馳名,多數遊客都是站在外灘往浦東方向望去,所以像是上圖這種芭樂照各位早已見過不知多少回了;
當時我手上拿的是7D,但它的確是老了,ISO 1600已經是我可容忍的極限,因為ISO再上去的話,那雜訊可是會慘不忍睹的,
拜託7D Mark II明年快現身吧!手持拍夜景最怕的就是手震,所以我不得已將快門速度拉高到1/100秒,
好在對焦距離夠遠早已達到超焦距的要求,所以用f/3.5的光圈來拍攝點大圖來看也還算是清楚。

58.jpg
Canon 7D(APS-C):f/3.5、1/100s、ISO 1600
印象這是小編採訪的某一場adidas Party,為了保留當時的氛圍,我選擇將閃燈關閉只吃現場光原來拍攝這張照片。

59.jpg
Canon 7D(APS-C):f/4、1/30s、ISO 1600
某次到橫濱出差沒想到要帶腳架,只好倚賴萬能的雙手來手持拍攝啦!以手持拍攝風景照片來說,
為求影像品質的穩定,光圈與快門的參數我想已經很嚴苛了,所以最後才會讓感光度提高到ISO 1600。

60.jpg
Sony RX100M2(1吋):f/1.8、1/25s、ISO 3200
一吋感光元件但感光度卻用到ISO 3200有沒有搞錯?!以Sony近年的高ISO表現來說,我想是值得信賴的,
這也讓我在極暗的環境成功拍下的這張照片,而且還是手持完成。

61.jpg
Nikon D600(全片幅):f/4.2、1/30s、ISO 4000
偶然間經過的場景,當下我應該是被大片的落地窗外加暖色調的光源給吸引,所以便快速的掏出相機完成了這張照片,
由於D600的高ISO表現還不錯,所以我也習慣了設為AUTO ISO然後指定上限在ISO 6400。

62.jpg
Sony NEX-VG10(APS-C):f/4.5、1/30s、ISO 6400
這是多年前造訪香港所拍下來的維多利亞港夜貌,手上的VG10其實是一台可換鏡頭的專業攝影機,
不過搭載的卻是APS-C片幅,所以推出時受到不少玩家關注,各位可以留意一下它的曝光參數。

63.jpg
Nikon D5100(APS-C):f/3.5、1/13s、ISO 6400
都即將邁入2014年了我居然翻到2010台北花博當時的照片,想要保留肉眼所見的那份感動,就請把閃燈給關掉,
你需要的是慢快門加上高ISO來滿足進光量。

64.jpg
Nikon D600(全片幅):f/6.3、1/3s、ISO 6400
拍攝地點位於曼谷某高樓,沒想到曼谷的夜景可不輸給其它大城市,看到這裡各位有沒有發現我手持的功力已經來到1/3秒了,
而且點大圖檢視還看不到有手震情形。

65.jpg
Canon 6D(全片幅):f/8、1/200s、ISO 12800
因為對焦距離比較近,加上又是全片幅機種,景深範圍自然也較窄,所以我將光圈縮小,
並以1/200秒、ISO 12800的參數來拍攝。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2-29 17:36:36 | 顯示全部樓層
伍‧結語‧掌握「光圈、快門、感光度」曝光鐵三角

前面寫了那麼多,不知道各位是否有順利消化了呢?
小編的描述方式可能比不上學院派的前輩專業,但我想實拍圖再加上底下的拍攝參數,說明該張照片是如何曝光完成的,
這樣應該就顯得簡單明瞭了吧!就一張照片而論「光圈、快門、感光度」是取決相片曝光程序的關鍵,
小編將它們稱之為「曝光鐵三角」,因為這三者都是在相機上最容易控制的變因,想搞懂攝影你當然得花點時間去瞭解它。

「景深」與曝光量無關,但是景深的深淺卻跟「光圈、焦距、對焦距離」環環相扣;所以小編在解釋光圈之前,
特別先介紹各類型相機在感光元件片幅上的差異,這對日後各位在選購相機時也有一定的幫助,
因為還是有不少新手會被廠商的話數給誘導,直接參考文章開頭的各類型感光元件的尺寸差異,比對一下心裡就會有數啦。
1/2.3吋及1/1.7吋感光元件的DC雖然可運用的景深範圍有限,但在體積上還是佔有絕對優勢,
接下來就得看1吋感光元件的機種還能為大家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還有全片幅、APS-C、M4/3相機的小型化競爭究竟會走到什麼地步也讓人感到好奇。

以上就是小編幾年下來對攝影的認知,消化後並用比較白話的描述方式呈現給各位,也不敢說是教學或授業,
只是希望大家可以用更簡單的方式瞭解這些基本觀念,如有哪部分說錯或是不正確的話,還請前輩們多提點,
謝謝各位賞文加持。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2-29 17:36:46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2-29 18:06:44 | 顯示全部樓層
excellent information, thanks for writing this detailed explanation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2-29 18:29:2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嘟嘟咀 於 2013-12-29 18:35 編輯


比D同學係元郎剛影番嚟D相你睇
IMG-20131229-WA0001.jpg

IMG-20131229-WA0006.jpg

IMG-20131229-WA0007.jpg

IMG-20131229-WA0008.jpg

IMG-20131229-WA0004.jpg

IMG-20131229-WA0005.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2-29 18:51:25 | 顯示全部樓層
嘟嘟咀 發表於 2013-12-29 18:29
比D同學係元郎剛影番嚟D相你睇

好正喎,係邊影架?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2-29 19:01:28 | 顯示全部樓層
kaka1228 發表於 2013-12-29 18:51
好正喎,係邊影架?

今日南生圍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2-29 19:02:27 | 顯示全部樓層
嘟嘟咀 發表於 2013-12-29 19:01
今日南生圍

乃有冇去影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2-29 19:03:38 | 顯示全部樓層
kaka1228 發表於 2013-12-29 19:02
乃有冇去影呀

我冇相機同好凍,所以冇去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2-29 19:04:51 | 顯示全部樓層
嘟嘟咀 發表於 2013-12-29 19:03
我冇相機同好凍,所以冇去

同禾借吖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2-29 19:06:32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唔識用D貴野呀
IMG-20131229-WA0010.jpg

IMG-20131229-WA0009.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2-29 19: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嘟嘟咀 發表於 2013-12-29 19:06
我唔識用D貴野呀

到時大把人教乃啦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2-29 19:10:40 | 顯示全部樓層
kaka1228 發表於 2013-12-29 19:09
到時大把人教乃啦

我唔明相機D功能怕整壞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2-29 19:18:39 | 顯示全部樓層
嘟嘟咀 發表於 2013-12-29 19:10
我唔明相機D功能怕整壞

整壞咪賠囉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2-29 19:21:52 | 顯示全部樓層
very useful practical knowledge,  print out  to learn carefully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2-30 00:28:01 | 顯示全部樓層
thanks for sharin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5-22 16: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