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2836|回覆: 79

[生物奇趣] 「轉載」塔斯馬尼亞惡魔 - Tasmanian Devil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7-10 22:03: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本帖最後由 Peers123 於 2014-7-10 22:47 編輯

唔知大家認唔認得這隻卡通呢?



Taz.jpg


無錯, 他就是華納兄弟的樂一通(Looney Tunes)動畫劇角色塔斯(Taz)。



taz1.jpg
 樓主| 發表於 2014-7-10 22:07:03 | 顯示全部樓層
咁究竟他又是甚麼動物呢?


他犳真名是袋獾(學名:Sarcophilus harrisii),亦被稱作塔斯馬尼亞惡魔(Tasmanian Devil),是一種有袋類的食肉動物,現今只分布於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州。

11.jpg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7-10 22:08:45 | 顯示全部樓層
袋獾是袋獾屬中唯一未滅絕的成員,身形與一隻小狗差不多,但肌肉发达,十分壮硕。其特徵包括:黑色的皮毛、遭遇攻擊時發出的臭味、刺耳的叫聲,以及進食時的神態。除狩獵外,袋獾也進食腐肉。牠們通常單獨行動,但有時也與其他袋獾一起進食。

Tasmanian Devil.jpg

袋獾於六百年前在澳洲大陸絕跡,而在袋狼於1936年滅絕後,袋獾成為現存最大的食肉有袋動物。由於袋獾曾對塔斯馬尼亞島居民飼養的家畜造成威脅,因此當地政府也曾允許居民獵取袋獾。直至1941年袋獾被正式公告為保育類動物,對牠們的狩獵行為才停止。

1990年代末,袋獾面部腫瘤病嚴重影響了袋獾的數量,故袋獾已於2008年被列入瀕危物種名單。現時塔斯馬尼亞州政府正進行一系列的工作,以減少這疾病對袋獾的影響。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7-10 22:10:26 | 顯示全部樓層
外觀與特徵


袋獾體型矮胖及粗壯,頭大尾短。貯存脂肪的尾部是袋獾健康的指標,因為瘦削的尾部代表袋獾健康欠佳。袋獾的毛髮呈黑色,不過胸部和臀部往往帶有小塊白色的毛。



Tasmanian Devil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7-10 22:11:47 | 顯示全部樓層
袋獾和其他有袋動物不同之處在於其前足比後足稍長。牠們可以最高時速13千米(8.1英里)奔跑。雄性袋獾體型一般較雌性為大:雄性平均身長為652毫米(其中尾部長258毫米),平均體重則為8千克;雌性平均身長則為570毫米(其中尾部長244毫米),平均體重6公斤。野生袋獾的壽命為6年,受飼養的袋獾則較長壽。

Tasmanian Devil2.jpg

袋獾臉上和頭頂有觸鬚,以便在黑暗中尋找獵物或偵測同類的存在。牠們在被激怒時會放出臭氣,刺鼻程度可與臭鼬比擬。袋獾長於聽覺及嗅覺,至於視覺則以黑白視力表現較佳,因為牠們多在晚上出動。牠們較能看到移動物件,卻難以觀察靜止物件。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7-10 22:13:0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eers123 於 2014-7-10 22:13 編輯

一項關於哺乳類動物噬咬能力的分析指出,相對於各自的體積而言,袋獾是噬力最強的現存哺乳類動物。這與其頭部大小有一定關係。袋獾一生之中只有一副會慢慢長大的牙齒。

Tasmanian Devil3.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7-10 22:16:49 | 顯示全部樓層
繁殖

雌性袋獾自2歲起每年發情一次。在發情時,雌性袋獾會製造多個卵子。每年三月是交配期,交配不分晝夜地在受到遮蔽的空間進行。雄性袋獾會互相鬥毆以爭奪交配權,但如勝利者在交配後不加看守的話雌性會和其他雄性交配,因為袋獾是多偶的動物。

tasmanian-devil-wallpapers-5.jpg

袋獾的妊娠期為31天,每胎生20至30隻重0.18至0.24克 的幼崽。小崽出生後會留在育嬰袋裏約100天,不過因為裏面只有四個乳頭,因此每胎只有四隻幼崽能活下來(雌性幼崽的存活率比雄性高)。和袋熊一樣,袋獾的育嬰袋是向後開口的,因此母親難以和子女直接交流互動。


baby Tasmanian Devil.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7-10 22:18:10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崽在育嬰袋內繼續迅速生長。在第15天後牠們開始長出耳朵,緊接著的是眼瞼和觸鬚(三部份的生長各相差一天)。第20天小崽會長出口唇,第49天開始長出皮毛,直至第90天左右長滿全身為止。牠們的眼在長滿毛的前後(第87至93天)就能夠睜開,到第100天左右便會斷奶。再過五天,小崽便可離開育嬰袋,這時牠們約重200克。與袋鼠不同,袋獾離開育嬰袋後便不會回去,但會留在母親的巢中約三個月,在十月至十二月間開始外出,到次年1月獨立生活。袋獾母親每年只有約六星期的時間不需養育子女。

baby Tasmanian Devil2.jpg


baby Tasmanian Devil3.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7-10 22:19:02 | 顯示全部樓層
Baby-Tasmanian-Devil (1).jpg


baby-tasmanian-devil (2).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7-10 22:20:01 | 顯示全部樓層
tasmanian-devil-wallpapers-8.jpg


tasmanian-devil-wallpapers-9.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7-10 22:21:31 | 顯示全部樓層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baby Tasmanian Devil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7-10 22:22:57 | 顯示全部樓層
習性

袋獾在塔斯馬尼亞隨處可見,對乾燥的硬葉樹林或接近海岸的林地尤其鍾愛。牠們晝伏夜出,日間棲身在茂密的灌木林或地洞之中。小袋獾能爬樹,但成年袋獾就不能。另外袋獾也能游泳。牠們喜愛單獨行動而不成群出沒。袋獾的活動範圍介乎8至20平方千米之間,常常與其他動物的領地重疊。

Tasmanian Devil7.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7-10 22:24:42 | 顯示全部樓層
袋獾可吃進一隻小型的沙袋鼠,但實際上袋獾奉行機會主義,而牠們常吃腐肉多於捕獵活的動物。袋獾喜好的食物為袋熊,然而牠們也會視乎周圍的食物多寡 進食其他家畜(如綿羊)、鳥類、魚類、青蛙以及爬蟲類動物。 袋獾每天平均吃掉相當於其體重15%的食物,但情況許可的話牠們也會在半小時內吃掉相當於其體重 40% 的食物。


Tasmanian Devil5.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7-10 22:26:09 | 顯示全部樓層
除了普通的肉和內臟,袋獾也會吃掉獵物的毛皮和骨頭。農民對袋獾的這種習性甚為歡迎,因為牠們令那些能夠傷害家畜的昆蟲找不到腐爛組織可吃而絶跡於農場。


Tasmanian Devil6.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7-10 22:28:2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eers123 於 2014-7-10 22:28 編輯

進食對袋獾而言是社交活動,而牠們通常也在進食的時候發出刺耳的聲音。有時會有12隻袋獾一起進食,叫聲在數公里外也可聽見。一項研究發現袋獾至少有20種身體語言(包括牠們那廣為人知、樣子兇惡的呵欠)以及11種叫聲,用以互相溝通。這些溝通渠道也被袋獾用來顯示自己的權威,可是袋獾之間仍不時進行打鬥。成年的雄性袋獾最具侵略性,而在牠們身上也往往找到因為爭奪食物或配偶而打鬥所產生的傷痕。


Tasmanian Devil10.jpg





tasmanian-devil-wallpapers-2.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7-10 22:29:5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eers123 於 2014-7-10 22:30 編輯

Tasmanian Devil12.jpg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7-10 22:32:21 | 顯示全部樓層
面部腫瘤疾病

自1999年起,袋獾面部腫瘤病(Devil Facial Tumour Disease,簡稱DFTD)估計已使袋獾的數量下降20%至50%,影響範圍佔塔斯馬尼亞州的65%。受影響的袋獾在12至18個月內死亡的機率可高達百分之百。疫症主要集中在塔斯馬尼亞的東部,但南部也曾證實三宗病例。

Devil Facial Tumour Disease.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7-10 22:34:01 | 顯示全部樓層
當局藉監控野生袋獾的數量來追蹤疫症的傳播和強弱。實地監控的辦法為捕捉患病的袋獾以統計染病者的數目,並在往後的時間反覆調查同一地點以取得疫症散播的情況。直至目前為止,監控的結果表明疫症可於短時間內對一個地區產生嚴重影響。現時有一些長期監控工作正在進行,有助判斷疫症的影響是否長久,以及袋獾數量有否回升。當地的工作人員也測試抗疫措施的有效性。他們採取的行動包括捕捉並帶走染病的袋獾,試圖遏止疫症蔓延,讓袋獾有足夠的時間成長和繁殖。


Tasmanian_Devil_Facial_Tumour_Disease.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7-10 22:35:52 | 顯示全部樓層
當局在塔斯馬尼亞首府荷巴特市郊以及東面的瑪利亞島上設置了兩個「保險」的袋獾保育區,收容沒有染病的袋獾。澳洲一些動物園也收容了一些袋獾讓牠們繁衍。袋獾在2005年5月被建議列入塔斯馬尼亞州的受威脅物種名單中,狀態為易危 (vulnerable),代表袋獾在中期有滅絕的可能。另一方面,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仍根據1996年的有關調查把袋獾的狀況定為「無危」。

tasmanian-devil-facial-tumour-disease.jpg

近年袋獾數量的下降也被認為是一個生態問題,因為袋獾的存在防止了在2001年被偷運上塔斯馬尼亞的赤狐落地生根。赤狐在澳洲其他地方已成為入侵物種,而人們擔心赤狐在塔斯馬尼亞落地生根會影響袋獾數量的恢復。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7-10 22:37:06 | 顯示全部樓層
悉尼大學最新的研究發現袋獾免疫基因的差異很小,或能解釋腫瘤病迅速擴散的根由,並帶出了小族群的動物如何存活的問題。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5-23 18: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