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樓主: Peers123

[宇宙天文] 人類發現的十大最奇特星球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5-2-17 23:08:54 | 顯示全部樓層
WASP-12是一顆氣態巨行星。WASP-12上碳元素與氧元素的含量比例大於1,這意味著該星球的固體核心很可能也富含碳元素。組成可能以石墨或鑽石為主,相對於地球的矽酸鹽成分。


5.3.pn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2-17 23:10:50 | 顯示全部樓層
6. GJ 504b


6.png

粉紅色星球 : GJ 504b是一顆氣體星球,距離我們大約57光年。這顆星球也為我們帶來了許多問題,比如說它如何形成。這並非是為了了解它的古怪色彩,而是因為它和母星之間的巨大距離(43個天文學單位)。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2-17 23:12:41 | 顯示全部樓層
天文學家葛原真幸等人於2013年使用位於夏威夷毛納基山天文台的口徑8米的昴星團望遠鏡以直接攝影法拍攝到它。該行星表面可能是洋紅色。


6.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2-17 23:14:30 | 顯示全部樓層
GJ 504b的光譜形式相當於晚期 T 型或早期 Y 型,表面有效溫度510+30−20 K,遠低於先前以直接攝影法拍攝到的其他系外行星。它的質量大約是4.0+4.5−1.0 MJup。它是直接拍攝到的系外行星中最古老的之一,年齡約1到5億年。

6.2.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2-17 23:15:51 | 顯示全部樓層
GJ 504b和它的母恆星在天球上的角距離約2.5角秒,代表兩者相距43.5天文單位。該距離幾乎是木星和太陽距離的9倍,因此這樣的巨大行星如何形成對現有的行星形成理論造成挑戰。


6.3.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2-17 23:17:04 | 顯示全部樓層
7. WASP-17b


7.png

目前我們可以確定這顆星球是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外星星球。由於恆星帶來的熱量和它的內熱,這顆星球擁有巨大的半徑但卻有著低密度。這也是為什麼它的半徑超過木星兩倍,質量卻只有一半的原因。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2-17 23:18:36 | 顯示全部樓層
WASP-17b是一個位於天蠍座,環繞恆星WASP-17的太陽系外行星。該行星發現於2009年8月11日。該行星是首顆被發現的逆行軌道的行星,即行星公轉方向和所屬恆星自轉方向相反。這個發現也因此改變了行星系的理論。WASP-17b可能是目前發現半徑最大的系外行星,但質量只有木星的一半,是一顆蓬鬆行星


7.1.pn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2-17 23:19:41 | 顯示全部樓層
WASP-17b半徑是木星的1.5–2倍,但質量卻只有木星的一半;因此密度只有0.08到0.19 g/cm3,而木星的密度是1.326 g/cm3、地球密度則是5.515 g/cm3(水的密度是1 g/cm3)。如此異常低的密度被認為是因為行星的軌道離心率和它與母星的距離(比水星和太陽之間距離更短)造成了該行星內部強大的潮汐加熱和潮汐變形。同樣的機制也在木星衞星木衞一上發生,造成該衞星活躍的火山活動。


7.2.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2-17 23:20:36 | 顯示全部樓層
WASP-17b被認為是逆行軌道的行星(軌道傾角高達149°;請勿和行星軌道面與觀測者夾角混淆,對於所有太陽系外行星而言該夾角都是接近90°),也是首顆被發現如此公轉的行星。這種運行方式是以行星凌日時的都卜勒效應產生的羅斯特-麥克勞克林效應所得知,當行星的某一半球接近或遠離地球時,地球將會觀測到被凌日的行星減弱的紅移或藍移。科學家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該行星會逆向公轉。其理論包含來自其它幾乎要和其撞擊的其他行星的重力彈弓,或者是一個較小的行星體的擾動使WASP-17b的軌道逐漸因為古在機制而改變其傾角。

7.4.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2-17 23:21:41 | 顯示全部樓層
8. Kepler-37b

8.jpg

如果我們提到了最大的外星星球,那麼就不得不提到最小的外星星球。Kepler-37b就是我們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星球,它只比月球稍大一點,而且是我們發現的第一顆比水星還小的外星星球。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2-17 23:23:36 | 顯示全部樓層
Kepler-37b距離地球210光年,其質量小於地球質量的1%,即小於5.9722 × 1022 公斤,稍低於月球(1.23%地球質量,即7.3459 × 1022 公斤)。其半徑為1,932.5公里,稍大於月球(半徑為1,738.14公里),僅為地球半徑(6,378.137公里)的30.3%,並且是至今已知體積最大行星HAT-P-32b半徑(2.037木星半徑,145,629.204公里)的1.33%。美國航空航天局指出,這顆行星很可能沒有大氣層,無法讓生命存在。此外,這顆行星很可能由岩石物質組成。

8.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2-17 23:25:23 | 顯示全部樓層
Kepler-37b的半長軸為0.1003 AU,即約1,500萬公里(9.3萬英里)。因為Kepler-37b是行星系中最靠近母恆星的行星(其半長軸是水星的1/3,即1,500,466公里),故其軌道週期僅約為13個地球日。其與恆星的距離是如此的接近,致使母星將其表面加熱,平均溫度估計高達700 K(425 °C)。


8.2.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2-17 23:26:44 | 顯示全部樓層
9.  Gliese 436b

9.png

這顆巨大的星球大約與海王星相當,而且它圍繞著一顆紅矮星軌道運行。它的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構成,它是由“熱冰”構成的,而且這在地球上是無法看到的。這顆星球的強引力使水處於奇特的高壓下,儘管它的高溫接近315度,仍然存在水冰狀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2-17 23:28:32 | 顯示全部樓層
Gliese 436b是於2004年8月被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的R·保羅·巴特勒和加州大學的史蒂文·沃格特發現,他們是使用徑向速度測量法發現這顆行星的。同時,他們亦發現了巨蟹座55e。這兩顆行星是首批被發現的系外類海王星行星,即冰巨星。

9.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2-17 23:29:27 | 顯示全部樓層
這顆行星的直徑比天王星長約4000公里,比海王星長約5000公里,且質量稍比海王星高。其半長軸長4,000,000公里,比水星的半長軸短15倍


9.2.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2-17 23:31:40 | 顯示全部樓層
儘管其表面溫度極高,但冰仍能存在於這顆行星上。這些「冰」是因為高壓壓縮而成,而這是因行星本身的強引力所致。這顆行星很可能在距離母星更遠的地方形成,並且原本是一個類木行星,但後來逐漸接近母星後,其表面厚厚的氫氣大氣被日冕物質拋射吹走,才變成現今的模樣。


9.3.jpg


天文學家使用史匹哲太空望遠鏡測量格 Gliese 436b的亮度溫度,並發現這顆行星的大氣可能存在熱化學不平衡。他們得出這顆行星的大氣含有豐富的一氧化碳,並缺乏甲烷。這個結果是出乎意料的,因為天文學家們認為其甲烷濃度應比一氧化碳高。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2-17 23:33:04 | 顯示全部樓層
10. PSR J1719-1438 b


10.jpg

這顆外星星球是一顆脈衝星,這顆脈衝星的直徑大約只有12英里(約19.3公里),但是它的質量幾乎是太陽的1.5倍。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2-17 23:34:38 | 顯示全部樓層
PSR J1719-1438 b本來是一顆主序星,存在於一個聯星系統中。這個系統的主星發生超新星爆發,剩下高速旋轉的內核,即變為脈衝星。而恆星系統中的伴星,即PSR J1719-1438 b的前身星先膨脹變為一顆紅巨星,然後縮小變為白矮星。在這個過程中,主星脈衝星將伴星的氣體吸走,並隨着轉移物質的增加而不斷加速自轉,從而形成毫秒脈衝星。

10.0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2-17 23:35:56 | 顯示全部樓層
PSR J1719-1438 b是目前發現密度最大的行星,它的質量和木星差不多,但密度約是木星的20倍,因此它的組成物質必須是非常緊密,部分由簡併態物質組成。因為它被假設為是一顆白矮星的殘餘內核物質,所以被認為是由氧和碳組成(相對於由氫和氦組成的氣體行星如木星或土星)。然而,所有目前已知白矮星的密度都是水密度的百萬倍以上,並由電子簡併態物質組成。對於白矮星來說,這個天體的密度實在太低。另外,白矮星因為在引力塌陷時儲存的熱能可以發出的光。目前尚未知道為什麼這顆假設的白矮星殘餘天體為什麼沒有保留足夠的熱量以發光。

10.1.png

在PSR J1719-1438 b的表面很有可能存在氧氣,而碳的含量隨着行星核心的接近而越來越高。行星的巨大壓力表明這些碳都被結晶化,形成類似鑽石的結構。按照馬修·貝利斯的說法,只要能拿一大塊回來,都可能將它變成一顆非常有用的鑽石。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2-17 23:36:25 | 顯示全部樓層
thanks_for_watching__outro_template__by_zephyrtheking-d5uv0p2.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5-24 15: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