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243|回覆: 3

中國製造業面臨嚴峻挑戰 (轉)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9-5 13:02:13 |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進入7月,是對上半年經濟盤點總結的時候。但是綜合各主要經濟體數據分析,喜憂參半,各國形勢均不樂觀,通貨膨脹在不同國家像幽靈一樣影響經濟的復甦。歐洲債務危機繼續蔓延,美國債務危機也有引爆的潛在風險,而中國等新興經濟體通脹壓力一直居高不下,作為重要支柱的製造業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中國製造業觸底?

從6月份世界各國公佈的製造業經理人指數(PMI)來看,美國6月PMI為55.3%,高於預期的51.9%;德國PMI為54.6;歐元區PMI從5月份的54%降至52%;日本PMI為50.7%,接近10年來最低;印度PMI,由5月份的57.5%降至55.3%;中國PMI從5月份的52%降至0.9%,創下28個月以來的歷史低位,逼近製造業出現實質性收縮的臨界點。再看我國6月外貿情況:出口較上年同期增長17.9%,增幅低於5月份的19.4%;進口增長19.3%,增幅為28.4%;6月份貿易順差222.7億美元,5月份為131億美元。

從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公佈的PMI數據來看,美國製造業是唯一保持上升勢頭最快的,而中國製造業是唯一下跌最快的。但是,中國整體經濟發展勢頭來看,有下行趨勢,中國經濟是否有硬著陸的風險?製造業會否觸底?

我們認為,金融危機之後,美國製造業跌到了谷底,產業結構進行了一次大的調整,現在是緩慢復甦的時候;而中國在金融危機之後,影響最小,恢復最快。在4萬億元投資拉動和一系列救助措施的作用力下,寬鬆的貨幣政策使經濟一直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但是,當拉動作用接近尾聲,反作用力開始發力的時候,所帶來的問題也就顯現出來,這被認為是中國經濟下行的主要趨勢。不過,中國經濟整體上還是非常健康,並不會因為對房地產等過熱行業的嚴厲遏制而大傷元氣。

至於製造業為何有觸底風險,主要是內外環境的急劇變化造成的。對內主要是企業結構調整難度加大,轉型困難;對外主要是宏觀調控導致融資難、融資成本增加,企業生存環境的確受到嚴峻挑戰。第三季度,中國PMI可能繼續在50.0% 區間徘徊,到第四季度,情況會有所好轉。

製造業為何被房地產業綁架?

儘管今年前半年時間,央行已經6次增加銀行存款準備金,3次加息,如此嚴厲的宏觀政策卻並沒有使瘋狂的房地產業回歸理性。按照目前趨勢,年內還可能繼續加息,繼續採取穩健的宏觀政策將是唯一的選擇。如果持續到年底,房地產行業不能回調到理性水平,形勢可能變得更加複雜和糟糕。預計,第四季度將是經濟的分水嶺,也是房地產等過熱行業出現拐點的時候,宏觀調控力度將有所降低,經濟將會溫和復甦。

一般都賺得盆滿缽滿的房地產行業算是有老本熬到年底或者更長一段時期,那麼,製造業行業可能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也許等到房價終於降下來的時候,我們的製造業可能已經死傷大片,什麼靈丹妙藥也救不活他們了。可是,製造業為何被房地產行業綁架?

房地產行業是個投機性很強的行業,一般一個樓盤從拿地到收回現金,也就三四年的時間周期,而利潤可以有200%,甚至300%,或許更高的收益來回報,而製造業在時機好的時候,通常收益最多保持在10—20%的水平,已經是非常滿足的了。相比較房地產這個暴利行業,製造業是挺辛苦的。因此,有不少製造業企業開始轉向房地產業,或者同時兼顧房地產開發。

國家宏觀調控的本意是為了擠掉過熱行業的泡沫,卻無形之中傷害了實體經濟。由於資金流動性減少,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增加。而房地產企業的空置土地擠佔了企業大量資金,導致這部分製造業企業再次陷入危機。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也出現過類似情況。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一部分倒閉的企業是因為介入了房地產行業,當房市不景氣的時候,造成資金鏈斷裂;而另部分企業的大部分資金是進入了股市,當股市狂跌的時候,套牢了企業的大筆現金。如今,當房市和股市都不景氣的時候,資金卻被牢牢套住,結果就是「等死」!

剛剛經歷過電荒,民工荒,現在又遇上了錢荒,製造業好比是在水深火熱中煎熬!在環境和資源的雙重壓力下,轉型也困難,升級也困難。

羅軍亞洲製造業協會首席執行官
發表於 2011-9-5 16:12:56 |
而家在大陸

做廠根本就係好很艱難

你問啲廠家

十個有八個半都肯定想唔做

另個兩個半可能係輸到著咗草...
 樓主| 發表於 2011-9-5 20:04:58 |
發表於 2011-9-5 22:38:44 |
Kick Off 發表於 2011-9-5 20:04
今年年底唔知有幾多廠要執

有啲廠佬話
八月都未收到歐美聖誕單。。。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7 08: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