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586|回覆: 2

[宇宙天文] 回春恆星預示太陽系的命運

[複製鏈接]
簽到
214
發表於 2012-11-24 10:53:06 |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h-662-a30_pulloutB_H_large,0 (1).jpg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正瀕臨死亡階段的恆星,再將它的外層氣體殼層向外拋至太空後,獲得了短暫的回春現象。而這,可能是太陽系數十億年之後可能遭遇的命運。

  行星狀星雲(planetary nebula,PN)是質量小於8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演化到生命晚,逐漸膨脹成紅巨星階段時,外層大氣物質向太空逐漸擴張的結果,通常呈現同心圓狀,但若有塵埃盤或星際介質的干擾,則可能出現不同的形狀。18世紀的天文學家透過望遠鏡觀察這些天體時,覺得它們像是行星一樣,呈現帶著顏色的盤面景象,因而稱它們為行星狀星雲,不過它們跟真正的行星一點關係都沒有。在這些濱死恆星的外層物質藉由脈動和恆星風的方式向外擴張,並被來自殘餘核心的紫外輻射激發而發光,這才形成了望遠鏡中所見的行星狀星雲景象。

  右方這幅影像中的主角是行星狀星雲Abell 30,距離地球約5,500光年。影像本身是由哈柏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的可見光資料,和XMM-Newton與錢卓(Chandra)等觀測衛星的X射線資料綜合的結果。其中紫色部分是X射線的貢獻,而氫離子輻射藍色,氧離子輻射為紅色。

  在Abell 30星雲中心的恆星約在12,500年前開始它的死亡歷程,那時它最外層的氣體殼層是被這顆恆星所發出的速度慢而稠密的恆星風往外推送;可見光波段的望遠鏡可以觀測到這個第一階段的成果,就是影像中那個大且幾近圓球狀的淡淡氣體殼層。

  之後,約在距今850年前,這顆恆星突然有回春跡象,猛咳一陣後,向外拋出一堆富含氦與碳的物質。這顆恆星最外層的氣體殼層在這場短暫的再生事件中被猛然向外推擠,但卻在20年內又極快速地向內收縮。一來一往之際,讓恆星風的速度被加速到每秒4000公里的程度,相當於每小時1400萬公里的時速。

  這股快速恆星風,趕上先前的慢速恆星風,彼此產生交互作用,讓先前拋出的物質集結成團,形成各種複雜的結構,甚至在影像中間恆星的周圍出現有類似彗尾的結構。

  恆星風撞擊緻密團塊的情景,或許便是未來太陽演化到類似階段時,地球和其他行星會遭遇的狀況。當太陽逐漸演變到紅巨星過渡到行星狀星雲中間的那顆恆星的過程時,任何在紅巨星階段還存留下來的行星,也無法熬過行星狀星雲及中心恆星的強烈恆星風和輻射的轟擊或蒸發而摧毀殆盡。屆時,如果有個在遠方的其他文明用高倍率的望遠鏡瞧見太陽系的狀況,它們只能看到這些行星的餘燼被恆星風吞噬時發出的微弱X射線。
發表於 2012-11-26 13:06:43 |
在時間的旅程上,星球生生滅滅,由於尺度太大,人類文明了解不了.
發表於 2012-11-27 08:00:52 |
恒星都有所謂嘅迴光返照。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5-31 08: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