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854|回覆: 0

今天滿十歲的 LinkedIn 是如何成長起來的!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5-9 23:28: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本帖最後由 littlepants9394 於 2013-5-9 23:30 編輯

Regardless you are a heavy user or not, LinkedIn has secured its position as a professional social media where 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s are built, visualized and searchable. Let's take a look on its 10th year anniversary.


今天,LinkedIn 迎來了它的十歲生日。十年間,這個職業社交網絡業已成長為一家成功的上市公司,會員超過 2.25 億,平均季度營收近 3.25 億美元。

2003 年 5 月 5 日,Reid Hoffman、Allen Blue、Konstantin Guericke、Eric Ly 和 Jean-Luc Vaillant 聯合創立了 LinkedIn。這家被許多創業公司奉為楷模的公司在把人們的職業生活帶到網上、並讓職業更加社交化上面舉足輕重。

有一點你不得不承認,原有的求職、建立聯繫的做法已經開始失效了。有這樣一句格言:「你懂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認識誰。」而LinkedIn 就是最好的例證。只是單純地找到你想要的工作再提交一下簡歷,這樣是顯然不夠的。現在許多公司喜歡的是更個性化的求職方式,以及來自網絡的人才推薦。

十年間,LinkedIn 已成長為一家國際化公司,3,700 名員工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芝加哥、洛杉磯、紐約、阿姆斯特丹、迪拜、香港、米蘭、巴黎、新加坡、孟買、東京、多倫多等。網站提供 19 種語言,包括英語, 捷克語、荷蘭語、法語、印尼語、意大利語、馬來語、波蘭語、羅馬尼亞語、俄語、西班牙語、瑞典語等。

在上週發布 2013 Q1 財報後,LinkedIn 還公佈了自己 2.25 億會員的分佈情況:大部分來自美國本土,印度以 1,900 萬位居第二,巴西 1,200 萬,英國 1,100 萬。

    LinkedIn 的歷史

LinkedIn 創立時,Friendster 和 MySpace 等服務正如日中天,再造一個社交網絡顯然不是易事。但 LinkedIn 創始團隊沒把目光放在熱衷於向世界分享新鮮事的青少年及青年身上,而是聚焦於謀求職業發展、尋求新的工作方式的人身上。

比起傳統的社交網絡,LinkedIn 的不同之處到底是什麼呢?在接受《Bloomberg Businessweek》採訪時,聯合創辦人Guericke 有過這樣一番描述:

    「我們創立 LinkedIn 做的是一門業務,而不是什麼酷酷的東西。MySpace 和 Facebook 做的很不錯,也能從中營利(可能通過加入更多電商的元素)。但在我看來,職業社交的機會和潛力更大。

    工作年限達到 10 年以上會形成自己的一個網絡,它是人們在日常的工作中慢慢積累、自動形成的,不過人們容易失去聯繫。

    這種網絡極具價值。人們傾向於在個人社交網絡僱傭人才或是做出其它商業決策。這名應聘者誠不誠實、工作是否勤奮?從簡歷哪怕從面試當中也是很難判斷的。這就是為何人們最後往往找的都是相熟的、信賴的人。」

在 2009 年與 CNN Money 的對話中,聯合創辦人之一的 Hoffman 表示,在 LinkedIn 起步的 2002 年,整個行業正處於「.com 的凜冬」,人們以懷疑的眼光審視消費互聯網的創業項目,找到獨特的定位至關重要。「.com 泡沫」在 LinkedIn 創立不久前的 2000 年時破裂,所以,對 LinkedIn 能否做大,市場是缺乏足夠信心的。

Hoffman 沒有害怕。他在該採訪中指出,在經濟低迷期開始創業,是「最佳時機,因為環境給了你跑道」。創立後,LinkedIn 小心翼翼地發展著,它要確保自己的系統是行得通的。

早期的首要目標之一就是如何才能做到 100 萬註冊用戶 —— 100 萬用戶,就這麼純粹。Hoffman 承認,在 2005 年以前,LinkedIn 其實並沒有按商業模式去運營。

下面這張截圖是 LinkedIn 2003 年上線時的樣子,和現在相比​​,完全兩個模樣:

Chris Saccheri 是 LinkedIn 的原網站開發總監,他透露稱,在 LinkedIn 創立早期,用戶增長速度其實是很慢的:上線第一周只有 2,500 名用戶,一個月後才達到 6,000 名,半年後達到 3 萬 7,000 名。

    LinkedIn 的生財之道

上線兩年後,LinkedIn 的註冊用戶超過了 170 萬,盈利模式也開始浮出水面。

第一種就是它的「LinkedIn Jobs」服務,它把在線的職位清單與推薦引擎相結合。借助所謂的 LinkedInsight 功能,該服務試圖在 Monster、HotJobs 和 CareerBuilder 等招聘網站當中突圍 —— LinkedIn 號稱 LinkedInsight 能幫助招聘經理通過應聘者的關係、愛好、聲譽等信息,判斷 TA 的靠譜程度。

訂閱計劃也是 LinkedIn 在營收上做的嘗試,訂閱計劃包括向用戶提供增強的溝通和搜索功能。當然,通過廣告獲得營收是個再明顯不過的點子,但 Hoffman 和他的團隊並沒有一開始就這麼做。這不僅是因為 LinkedIn 有著誘人的精准人口特徵數據,還因為 LinkedIn 認為自己有能力打造獨一無二的產品。

上述的這些營收辦法已經幫 LinkedIn 在上一個季度拿下了 3.25 億美元營收,其中 57% 來自 Talent Solutions 事業部(面向招聘者的服務)。

LinkedIn 和 PayPal 之間有怎樣的淵源,它如何在 IPO 中如魚得水?而看似天生幸運兒的 LinkedIn 又曾遭遇過哪些困境,以及它最終想通向何方。

    「PayPal 幫」淵源

頗為有趣的是,PayPal 和 LinkedIn 之間淵源甚深。LinkedIn 創始人 Hoffman 是 PayPal 支付服務部門董事兼 COO,而 LinkedIn 很多聯合創始人同樣來自 PayPal 和 SocialNet(Hoffman 待過的第一間公司);LinkedIn 的首輪投資者,就有大名鼎鼎的 PayPal 聯合創始人 Peter Thiel,以及前 Square COO 和 PayPal 執行副總裁 Keith Rabois。

    IPO 的得意者

2011 年,LinkedIn 上線的第八個年頭,它正式宣佈上市。當年 5 月 19 號開盤當天就由 45 美元一股升了 84%,而寫這篇文章時,紐交所LinkedIn 的股價已是每股 175 美元。

走向 IPO 的過程中,LinkedIn 還收到不少知名投資機構的投資,比如紅杉資本、貝恩資本( Bain Capital Ventures)、柏尚投資(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等等,共計 1 億美金的融資,以及 15 億 7,500 萬的估值。

上市之後,LinkedIn 的市場表現不凡,預計到明年,LinkedIn 的 EPS(每股利潤)將達到 2.13 美元。而 LinkedIn 的季度財報顯示,其盈收也一直處於穩步增長中。

    向職業管理系統進化

LinkedIn 誕生之初,是一個為職場人士提供線上簡歷展示的平台。很多人是出於找工作以及讓同事和上級評價自己的簡歷使之更可信的目的使用 LinkedIn。但 LinkedIn 在這十年中,逐漸從最初的模樣進化到如今為個人提供職業人脈管理服務的形態。

為拓展網站的功能,LinkedIn 還在此期間收購了八間公司。第一間是 mSpoke,2010 年時 LinkedIn 為 mSpoke 獨有的「個性化引擎」而收購了它。繼而又收購了提供商業點評服務的 ChoiceVendor。其餘收購在後面三年中接連發生,有的出於業務考量,有的則是為了它的核心用戶。

而對 CardMunch、Connected、Rapportive、SliderShare 以及 Pulse 的收購,則增強了LinkedIn的社交屬性,並對LinkedIn抓準移動互聯網的脈搏大有裨益。

比如 CardMunch 可以將名片信息轉換為通訊錄,降低了職場社交的門檻,而 Pulse 則幫助用戶持續關注好友動態,保持聯繫不斷。上個月 LinkedIn 又發布一項聯繫人功能「Contacts」,借助收購 Connected 獲得的技術,幫助用戶了解重要聯繫人的最新動向(比如升職或跳槽)。

    LinkedIn 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

或許從上文來看,會令人產生 LinkedIn 一帆風順的錯覺,其實不然。

LinkedIn 也曾遭遇近乎致命的駭客攻擊。2012 年 6 月,LinkedIn遭受駭客攻擊,650 萬密碼洩露,其中 30 萬密碼被破譯,而 LinkedIn 不得不要求用戶更改密碼。

在此之前,還有消息稱 LinkedIn 的 iOS 應用,會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動收集上傳用戶的姓名、email 以及日程資料。LinkedIn 被迫在 iOS 應用更新時做出回應:

「很多用戶可能有聽到這樣的傳言,LinkedIn 應用會自動收集用戶手機中的日程表等數據,並為此擔憂。但 LinkedIn 是一間重視用戶信任度的企業,我們會向用戶提供明確的資料,關於我們在做什麼,不做什麼,讓用戶更加了解我們的價值觀。」

    未來的 LinkedIn

去年,LinkedIn 聯合創始人 Allen Blue 曾被問及如何看待 LinkedIn 的未來。在回答中,Allen 表示,LinkedIn 的角色一如既往:它希望幫助每一個人找到他們自己由衷喜歡且擅長的工作。

Allen 堅信做喜歡之事的價值,「只要人們從事的是他們發自內心喜歡的工作,而不是必須完成的任務,他們的工作就是有價值的,這種價值不僅僅對他們自身有益,還將反饋給他們所處的社群,乃至世界。」

毋庸置疑的是,過去十年,LinkedIn 的確借助網絡的力量重塑了人們求職的方式 —— 人們不再對照報紙上招聘廣告漫無目的地搜尋,不再奔忙於一場場面試之中。

人們相繼離開 Monster,離開 CareerBuilder,離開其它的在線求職平台而加入 LinkedIn,是因為在 LinkedIn 的社區氛圍下,人們不僅能展示自己過去不俗的成績,還能在其中發掘新的機遇、新的平台,和新的人脈。

http://techorange.com/2013/05/06 ... s-social-network-2/
http://techorange.com/2013/05/07 ... ars-social-network/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4-28 01: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