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2306|回覆: 21

[古今戰爭] 香港保衞戰

  [複製鏈接]
簽到
1990
發表於 2013-7-6 20:54: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香港保衞戰,又稱香港攻防戰、香港戰役、香港攻略、十八日戰事,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自1941年12月8日大日本帝國進攻英屬香港至同年12月25日期間的戰役。結果為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投降,香港主權移交,香港成為大日本帝國香港佔領地,為期三年零八個月。

在1937年至1941年期間,在中國抗日戰爭中作為中立國的英國政府刻意地維持香港的中立地位。這段時間進入香港的中國國民革命軍一律根據國際慣例,繳械後被送入集中營。而香港華人雖然亦有為中國對抗日本的戰事出錢及出力,但為免香港被波及,一切都必須在不影響英國和日本關係的前提下進行。然而,日本政府仍然對此感到不滿,曾經多次向香港政府抗議香港華人的反日行為。

在1941年9月10日,身穿殖民地官服的楊慕琦爵士於皇后碼頭登岸履新,正式接替早前以健康理由辭職的羅富國爵士成為新任香港總督。楊慕琦抵達香港後,在9月25日第一次召開立法局會議,當時香港市面仍然未有料到兩個多月後日軍就會入侵香港。正因為英國相信日本不會對香港宣戰的關係,雖然大批難民從中國大陸湧入香港,但是香港社會情況仍然一概如舊。而楊慕琦本人仍在12月6日前往半島酒店出席慈善舞會。

根據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英國不能夠在太平洋範圍內部署軍事設施,使到香港的防禦事務嚴重地受到了限制。九一八事變後,英國開始擔心香港長遠亦會受到牽連。英國在1933年的倫敦海軍會議中通過廢棄《華盛頓海軍條約》,於是由1935年起,香港政府就開始展開預算高達5百萬英鎊的防禦計劃(請參考醉酒灣防線)。1937年年底,剛上任的香港總督羅富國認為香港難以防守,建議香港列為中立的不設防城市,停止所有防禦計劃,但是遭到反對。而當時擔任英國海軍大臣的邱吉爾亦表示「香港雖然不能夠堅守,但是一定要保衞」,所以,香港的防禦計劃亦繼續進行。1938年7月,香港政府通過了《緊急條例》,表面上保持中立,實際上積極備戰。同年9月,香港政府更舉行了大規模的海陸空演習。大量難民從中國大陸湧入香港,香港人口從1936年的約100萬大幅地增加至1941年的160萬,香港政府開始規定英國國籍成年人必需要加入香港義勇軍,又通過了條例,香港總督可以隨時徵用香港市民財產,主要包括樓宇及汽車的使用。

香港的防禦計劃包括香港島及九龍多處,以及維多利亞港的東西入口,並且均建立了多座重炮及口徑16吋的鋼炮,香港島沿岸建立70多座機槍堡,香港島沿維多利亞港北岸滿佈了鐵絲網,上環及青衣對出大海也滿佈了鐵鍊,只留青洲琉璜海峽供予船隻出入。香港島的山頭亦建立了多座碉堡及掩蔽體,赤柱半島上更建有軍營和多座炮台,日後對阻撓日軍前進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防空方面則主要集中於香港島,劃分了多個防空區域,每區均設有聽音器來辨別敵機方向及利用高射炮擊落敵機,位置包括西灣(現時稱為柴灣)、黃泥涌峽、南朗山、龍虎山及瀑布灣等。期間,香港警務處特別設立了F隊,專門負責維持防空洞秩序,為數約30名警務人員。1940年年底,駐港英軍積極地訓練使用新式高射炮。香港政府亦於8個月的時間內,在香港島及九龍挖掘了60多個防空洞。

1939年,日本與納粹德國結盟,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亦由德國攻打波蘭揭開序幕,然而同盟國之一的英國沒有向軸心國之一的日本宣戰。1941年10月18日,東條英機出任日本首相,當時他積極籌備太平洋戰爭,於11月6日下令擬訂攻擊香港的計劃。

就在大日本帝國海軍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基地珍珠港後數小時,即1941年12月8日香港時間早上8時,由酒井隆中將所指揮的日本軍從華南派遣軍(第23軍)之下陸軍司令佐野忠義大佐(第38師團)指派步兵司令伊東武夫屬下三大聯隊228、229及230步兵配合第66隊北島冀子雄炮兵團作先遣部隊從寶安縣分打鼓嶺、羅湖及新田3組進攻香港。當時負責防守香港的主要有步兵7個營包括英國兩營、加拿大兩營、印度兩營步兵和香港義勇軍6隊,加上皇家炮兵團及港星炮兵團,加上香港政府賦予予香港警察憲兵地位,協助軍隊共同抗敵;配合英國皇家海軍等,香港總共約有15,000人防守。然而英國軍隊自始即處於非常不利的的位置。日本軍方面,陸軍有數量上的優勢、士氣高昂及訓練充足,還有由廣州開出日機飛行團在香港上空轟炸支援。反觀英國軍隊方面,陸軍由雜牌軍所組成,訓練方面參差不齊,空中力量亦異常單薄,亦缺乏雷達以供使用,最重要是不同兵種之間存在配合問題。

戰事一開始,日本軍便出動陸軍航空隊轟炸深水埗軍營及啟德機場,將英國軍隊的5架空軍飛機及8架民航飛機全部摧毀,因此取得了香港的制空權。當時英國海軍在香港有數艘艦艇,包括泰維仁號、泰勒號及斯雅娜號等,也有十多艘魚雷艇及炮艇作為突擊用途,然而大部分英國海軍此前已經倉皇逃走撤往新加坡。

負責防衞新界及九龍的,是一個稱為大陸兵團約5千人的駐港英軍和印軍,其總部設於九龍塘,包括皇家蘇格蘭第二營、旁遮普第十四團第二營、拉吉普第七團第五營、香港義勇軍第一連,香港義勇軍炮兵及一小隊加拿大溫尼伯榴彈兵部隊及加拿大皇家來福槍部隊。根據預定的計劃,駐港英軍放棄了難以守衞的深圳河,而將主力投放在九龍北面的山地上,亦稱為醉酒灣防線。日軍第38師團下的3個團:第228、229及230團,在12月8日早上起從正面越過深圳河向南進發,228聯隊經過林村上鉛礦凹,229聯隊經過沙螺洞及赤泥坪後越過馬鞍山走出水牛山,230聯隊先去錦田、元朗及青山灣,沿着青山公路出發至荃灣。英國工兵和一連旁遮普軍隊則破壞了大埔公路及九廣鐵路,但是未能夠阻慢以日軍228聯隊前進。到了12月9日下午,日軍228聯隊已經抵達醉酒灣防線上的城門棱堡PB401。

當日晚上,日軍第228團向PB401碉堡突擊,最先發現日軍的是駐守於PB401的哨兵Laird下士,他即時反擊,聽到槍聲在PB402碉堡附近的維克斯亦以機槍反擊。A連連長Jones上尉亦隨即派出Rodd中士帶同7名士兵沿着管道作出增援,但是被日軍於管道中的氣口投彈下打敗。日軍繼而攀上孖指徑直撲位於的城門棱堡西面內的A連總部作出猛烈攻擊,結果A連連長Jones及第8排排長Thomson中尉等被俘擄,反抗時Thomson中尉被日軍爆破碉堡弄至雙目失明,逃亡時Rodd中士並沒有回到A連總部,而是直接去到拉吉普營D連以免被捉拿。防守城門棱堡的蘇格蘭營A連被迫退至金山一帶與D連會合。12月11日,大陸兵團旅長瓦理士准將一度要求蘇格蘭營營長White中校作出反擊,然而遭到拒絕,並且令其他皇家蘇格蘭營向金山撤退。及後日軍再次向金山發動攻擊,在昂船洲的義勇軍炮兵試圖向城門棱堡發炮作出支援,但是錯誤地擊中了位於金山上的香港守軍,使到B連及D連連長陣亡,金山失守,總部派出駐城門水塘一帶的印籍拉吉普D連救援,最終醉酒灣防線被突破,日軍於第二日佔領青衣島及直撲荔枝角。總部感到大陸兵團隨時有被大包圍的危險,加上九龍總警司向旅長報告香港警務處已經放棄防守九龍,加上街上漢奸(即自稱「勝利友」的黑社會分子)四處搶掠,駐港英軍被迫放棄九龍半島。直至12月12日傍晚,除了鯉魚門北岸的魔鬼山外,新界及九龍都已經完全陷於日軍之中。12月13日,最後留守九龍的拉吉普營乘驅逐艦撤離到香港島,九龍半島淪陷。日軍派出了代表要求駐港英軍投降,卻是遭到香港總督楊慕琦的拒絕。

之後數天日軍不斷炮轟及空襲香港島北岸,包括在何文田架設大砲,由廣州飛來的日本戰鬥機轟炸多座駐港英軍砲台以及通訊和發電設施。防守香港島的是從九龍撤出的部隊、兩個加拿大團、第一米德薩斯軍團(1st Middlesex Regiment)及義勇軍第一至第七連。總司令莫德庇少將(Major Gen.C. M. Maltby)把香港島分為東西兩旅,東旅由九龍退回來的瓦理士准將作總指揮,主要防守銅鑼灣及深水灣以東的海岸線,包括北角至柴灣、大潭至赤柱及淺水灣,總部設在大潭道和石澳道交界的高地。西區則由羅遜准將任總指揮,領西旅把守西環及中環海軍船塢、薄扶林及以至香港仔壽臣山等西部海岸,總部設在黃泥涌峽附近。維多利亞城等要塞由蘇格蘭營軍及義勇軍4及7連防守,要塞指揮部及聯合指揮部都設在海軍要塞內。

12月14日,日軍多次空襲香港島的石油提煉廠、橡膠廠及多處民房設施,引發了多宗大火災,主輸水管被破壞,一部分地區沒有食水供應,糧食開始短缺,圍城戰開始。12月15日深夜,日軍企圖在香港島北岸強行登陸,遭到守軍擊退。12月16日,日軍利用何文田山大炮轟擊香港島北岸,波及民居(特別是灣仔區),此時摩星嶺守軍反擊破壞日軍的九龍設施及油庫。12月17日,兩連日軍敢死隊強行進攻北角發電廠附近海岸,遭到守軍盡殲。12月18日晚上,日軍擊中北角油庫,三大聯隊在黑暗的土瓜灣、跑道及茶果嶺一帶先用特別製造的人力推動木筏靜靜地橫過維多利亞港,其後用火船拉動特別製造的登陸艇大規模快地速登陸香港島,皇家海軍出動了幾艘炮艇攔截均告失敗,在北角至愛秩序灣一帶由印軍拉吉普營駐防的東區登陸,拉吉普營奮勇反擊失敗,營長盧連臣中校及印軍沿柏架山道退敗,日軍229聯隊消滅二拉吉普營A及C連後佔領了鯉魚門要塞,攻入義勇軍第5防空兵團駐守的西灣炮台並且進行了大屠殺,之後向大潭及淺水灣推進,東旅曾經一度派出加拿大援軍來福槍隊C連出發到西灣解圍,但是最後撤退,並且一度在柏架山一帶迷路。翌日天曉時,日軍佔領了原來由加拿大援軍來福槍隊C連及第一義勇軍駐守的柏架山、義勇軍第3連的畢拿山及渣甸山,並且向西旅總部黃泥涌進發。東旅司令希望打持久戰,於是命令位於香港島東的東旅撤退至赤柱,卻使西旅以東的陽明山莊一帶出現防衞缺口。

加拿大援軍榴彈兵D連與義勇軍第3步兵連共同扼守渣甸山及黃泥涌峽要道。雖然日軍230聯隊推進至渣甸山時遇上西旅守軍,而出現了自入侵香港以來未有過的大量傷亡,但是本皇228聯隊一小隊從陽明山莊突然攻入黃泥涌峽,12月19日西旅總部被日軍突襲,加拿大援軍司令兼西旅旅長羅遜准將及僚屬因為突圍而全體戰死,莫德庇少將帶同旁遮普營及蘇格蘭營反攻黃泥涌峽,但是被日軍所阻止,結果義勇軍第3連全數被剿滅,剩下的加拿大援軍榴彈兵與蘇格蘭營一同退守中峽及金馬倫山一帶,後來西旅改由原義勇軍營長盧斯准將帶領作第二次攻擊,均告失敗。莫德庇少將為了堅決阻止守軍被分割,命令義勇軍物資分配組及皇家海軍駐守淺水灣道中段,又命令東旅派加拿大援軍來福槍隊及米德薩斯營駐守淺水灣及紫羅蘭山徑,東旅旅長瓦理士准將命香港仔旁遮普營A連沿壽臣山推進,皇家海軍派出斯雅那號於南朗山對出大海助戰,結果大敗,旁遮普營營長Kidd中校被殺,義勇軍物資分配組更被大屠殺,斯雅那號沉沒於東博寮海峽一帶。同日,英國首相邱吉爾致送電報到香港,鼓勵守軍抵抗到底,其電文謂:「汝能抵抗敵軍一日,對於全球之盟軍,仍能有所貢獻。」

此時,維多利亞城內的煤氣及電力中斷,衞生環境日差,傳染病橫行,日機不時轟炸,造成不少香港市民死亡。日軍228聯隊於炮台山打敗北角發電廠內的休斯兵團及拉吉普營後,推進至禮頓山據點時遇到強烈阻礙。日軍於12月21日圍攻淺水灣及赤柱地區,米德薩斯營B連及加拿大援軍來福槍隊B連在淺水灣酒店一帶英勇反抗。12月22日至24日,日軍在山區相繼攻破由西旅的蘇格蘭營及加拿大援軍榴彈兵聯防的金馬倫峽及馬己仙峽等防線,及後香港市區禮頓山據點失守,剩餘的守軍包括兩營印軍、米德薩斯營Z連、炮兵及海軍等以灣仔盧押道及船街作為最後防線,東旅的加拿大援軍來福槍隊一度抗命,此時東旅防線退守至赤柱村以南,添馬艦海軍船塢和維多利亞城區被日軍炮轟而引發起大火災。

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發表聖誕文告,鼓勵士兵奮戰。當日下午3時,莫德庇少將(Major Gen.C. M. Maltby)向香港總督報告守軍再無辦法組織有效的抵抗。香港總督楊慕琦在撤走部份軍事及政治人員後,在下午5時通知日軍司令部宣布投降,於下午7時簽署投降書。在赤柱的東旅一度不相信投降令,繼續有效地反抗229聯隊,並且以赤柱炮台的9.2英吋大炮阻止日軍推進,結果東旅在12月26日確認投降令後投降。香港總督、英軍總司令莫德庇少將及日軍將領在九龍半島酒店燭光下簽署投降書,結束持續18日的香港保衞戰,但是此時出沒於新界的東江縱隊開始活躍,對香港日治政府構成壓力。

1941年12月25日,在香港總督楊慕琦帶領之下,一眾英國殖民地官員渡海親身前往被日軍佔據的半島酒店的3樓336室的日軍總司令部投降。酒井隆隨即暫代香港總督職務,直到磯谷廉介接任為止。此日由於亦為聖誕節,因而香港市民稱之為「黑色聖誕」,自此香港人口中的三年零八個月日治時期展開。

在駐港英軍主力部隊選擇投降的同時,約15名英國高級軍官及30多名其他官兵與英國情報官員選擇跟隨當時中國駐港的最高代表——中華民國海軍中將陳策乘快艇從香港突圍。最後成功經廣東惠州、重慶及緬甸抵達印度。陳策亦因此獲得英皇授予英帝國爵級司令勳章。與此同時,200名外籍警官被即時全數送進赤柱集中營淪為俘虜。

1942年2月20日,日軍中將磯谷廉介成為了首任日治時期香港總督,香港正式成為大日本帝國香港佔領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英帝國在遠東的防衞重心為印度,前線的重點則是新加坡。香港作為孤懸在南中國的城市,在日本的包圍之下不單止缺乏了長期防守所需要的縱深,亦沒有戰略上的實質作用。對於兵力緊絀的英國來說,由於要顧及歐洲戰場,防守香港實在是鞭長莫及。香港淪陷亦早是在預計之中。

1941年11月,加拿大軍方從溫哥華為香港派駐兩營援兵,共1,975人。他們大多未完成訓練,且未裝備重武器。最終有557人戰死,餘者成為日軍的戰俘。

他們連同其他戰俘被關押在以下地方:赤柱拘留營,深水埗軍營(後來改為越南船民營,位於今日深水埗西九龍中心和附近的居屋屋苑),柴灣小西灣,橫濱軍營,福岡軍營,大阪軍營。

1942年9月25日,日軍將1,816名囚禁於深水埗集中營的戰俘押往日本武裝客貨輪里斯本丸上欲將戰俘運往日本,航行途中里斯本丸於中國浙江舟山對開海面被美軍潛艇魚雷擊中其後沉沒,沉沒後發生中國人民拯救遇難者事件。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香港重新由英國管治,被囚的加拿大士兵也獲得釋放。生還的加拿大援港士兵其後成立了香港退伍軍人會。其中包括羅遜准將的280名陣亡加軍葬於柴灣西灣國殤紀念墳場。

香港保衞戰的結束,對各陣營均有影響:香港:淪陷使香港暫時脫離了英國的殖民地管治,展開了3年零8個月的香港日治時期。英國:香港的陷落早在英國預料之內,然而由於陷落的迅速,使英國方面重新評估其在東南亞的防衞策略。然而,其後英屬馬來亞、新加坡等地亦相繼迅速陷落。日本:開戰之時日軍預計需要半年時間才能攻陷香港,但戰事於不足一個月內結束,對日軍而言是意料之外,因此某種程度上這次勝利振奮了他們的士氣,並加快其攻佔東南亞的進度。中華民國:香港被日本控制後,使中國大陸少了一個資源補給的中轉站,對抗戰構成一定負面影響。

images.jpg
cdn_forces_in_hk.jpg
images1.jpg


發表於 2013-7-6 21:40:5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playerboy #1 的帖子

又上了歷史的一課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6 23:46:5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HelloLee 於 2013-7-6 23:47 編輯

Eventually.... Battle for HK.. Thx Ching

Guess who he was? what battle honour did he achieved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6 23:54:0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HelloLee 於 2013-7-6 23:56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估下既邊度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7 00:09:4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HelloLee #3 的帖子

He is John Robert Osborn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7 00:12:2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HelloLee 於 2013-7-7 00:19 編輯

Bingo.. To be exact but should be
WO2 John R Osborn, VC

Hope more Hong Kongers (especially youngster) will know the stories, about those who gave their blood for our future.. the gov't is trying to erase those history to the public... Lest we forget!!!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7 00: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HelloLee #6 的帖子

WO2 is his army rank (Second Warrant Officer), VC is the medal that he get - Victoria Cross, never place this as I thought you only want his name.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8 22:05:47 | 顯示全部樓層
playerboy 發表於 2013-7-6 20:54
香港保衞戰,又稱香港攻防戰、香港戰役、香港攻略、十八日戰事,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自1941年12月8日大 ...

3年零8個月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14 12:08:05 | 顯示全部樓層

歌連臣角,西灣軍人墳場.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14 12:16:52 | 顯示全部樓層
merrychristmas 發表於 2013-7-8 22:05
3年零8個月

當年日本軍以獅子搏兔之軍力打香港,而當年的防衛部隊均無實戰經驗,而且全部英國及加拿大部隊未完全受訓,所有大炮海運經新加坡被扣留,防衛火炮均為一戰的18磅炮,防空大炮為3寸炮,並非先進之3.75寸炮,在這狀況下打了18天,可說超班.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14 13:11:4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zuluzulu #10 的帖子

Agree, Hong Kong at that time is just an island under siege.  It only time that it will f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14 17:30:5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GIRLAV 於 2013-7-15 00:26 編輯

相対於沖縄戦役死傷的美軍、日軍不算死傷厳重。
当時日軍占領香港後、実行皇文化教育、要求学生学習日文、街名改為日文名、形形式式的日本文化套用在香港上、如果改為現代、相信好多香港人好歓迎。真的諷刺!!!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14 17:31:55 | 顯示全部樓層
好詳盡的資料,並向保衛香港的先烈致敬。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14 17:46:5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GIRLAV #12 的帖子

This is common practice, it is just like in the past when Han Chinese takeover some minority, they will impose the Han culture over them.  Over the time, which is what happen, you can see some of the minority that exist in the history had disappear.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16 15:52:23 | 顯示全部樓層
Thank them gave up their life to protect Hong Kon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16 18:15:50 | 顯示全部樓層
playerboy 發表於 2013-7-14 13:11
回應 zuluzulu #10 的帖子

Agree, Hong Kong at that time is just an island under siege.  It only time ...

日軍沒有攻打澳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16 18:29:5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BOND007 #16 的帖子

Macau is under Portugal and Portugal is not involve in the war unlike UK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16 19:48:2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playerboy #17 的帖子

i think Portugal was a member of the Axis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16 20: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HelloLee #18 的帖子

No, they are friendly to Germany but they are not part of the Axis, just like Spain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17 01:35:08 | 顯示全部樓層
HelloLee 發表於 2013-7-16 19:48
回應 playerboy #17 的帖子

i think Portugal was a member of the Axis

萄葡牙當時是中立國,首先其在歐洲並不阻礙德國侵略別國,而且對德國方面無謂浪費侵略資源,另一方面當年在巴西(巴西是萄葡牙殖民地),有幾十萬移民,如果入侵澳門,可能會令該些移民不利

補充內容 (2013-7-17 12:14):
另一方面,日本在侵略亞洲眾多外幣等資產,需要换回有價值物資等東西,所以保留澳門為對外窗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1 23: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