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190|回覆: 8

[古今戰爭] 奧斯特里茲戰役

  [複製鏈接]
簽到
1990
發表於 2013-7-8 18: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奧斯特里茨戰役(捷克語:Bitva u Slavkova,1805年12月2日),是拿破崙戰爭中的一場著名戰役。73000人的法國軍隊在拿破崙的指揮下,在奧斯特里茨村(位於今捷克境內)取得了對86000俄羅斯-奧地利聯軍的決定性勝利。第三次反法同盟隨之瓦解,奧地利皇帝也被迫取消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封號。

這場戰役因歐洲三個大國的皇帝奧皇法蘭茲二世、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全部親臨戰場,又稱「三皇會戰」。

1804年的歐洲,戰爭烏雲密布。自1802年《亞眠和約》以來,英國和法國在西印度群島、地中海和巴爾幹衝突不斷;俄羅斯和法國的關係也在惡化。 1804年3月21日,波旁王室的安茹公爵被法國政府以叛國罪處決,導致英國和俄羅斯對法國的不滿最終爆發。1805年4月,英國首相威廉·庇特和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簽訂《普雷斯堡和約》,英國和俄羅斯結成新的反法同盟。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中遭受重大損失的奧地利帝國起初持觀望態度。但1805年3月,已經成為法蘭西皇帝的拿破崙·波拿巴進一步加冕自己為意大利國王。此舉激怒了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二世。 1805年7月,奧地利也加入了反法同盟。第三次反法同盟形成。

反法同盟的主攻方向是巴伐利亞。 1805年8月底,卡爾·馬克·馮·萊貝里希將軍和米哈伊爾·庫圖佐夫將軍分率奧地利和俄羅斯大軍,向巴伐利亞的烏爾姆進逼。拿破崙迅速調遣部隊,在烏爾姆包圍了奧軍,並在庫圖佐夫趕來增援之前,於10月20日迫使馬克將軍投降。庫圖佐夫聞訊倉皇撤退,繆拉親王指揮法軍乘勝追擊,兵不血刃佔領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開戰至此,法軍取得了一連串勝利,戰果輝煌。但整個戰局得形勢對於法國來說依然十分嚴峻。 烏爾姆大捷的第二天,英國皇家海軍就在特拉法加海戰中打敗法國和西班牙的聯合艦隊,確保了英國的海上霸權,引起了巴黎的恐慌。庫圖佐夫擺脫了追擊,和弗雷德里希·威廉·馮·巴克斯霍頓(Friedrich Wilhelm von Buxhoeveden)將軍的增援俄軍以及俄皇奧皇的直屬部隊會合後,兵力超過法軍,隨時可能反撲。法國人此時遠離後方,後勤供應緊張。 情報部門還帶來了更壞的消息:普魯士也即將加入反法同盟,一旦普魯士參戰,法軍將腹背受敵。拿破崙需要迅速殲滅俄奧聯軍,一舉確立勝勢。

法軍(大兵團)
總司令:拿破崙
法國皇家衞隊(近衞軍):指揮貝西埃法國元帥,人數:5500人和24門砲
第一軍團:軍長波拿道特法國元帥,人數:13000人和24門砲
第三軍團:軍長達武法國元帥,人數:6300人(包括2500名騎兵)和12門砲
第四軍團:軍長尼古拉斯·讓·德迪烏·蘇爾特法國元帥,人數:23600人和35門砲
第五軍團:軍長讓·拉納法國元帥,人數:12900人和20門砲
擲彈兵:軍長尼古拉·夏爾·烏迪諾法國元帥,人數:5700人
騎兵預備軍團:軍長若阿尚·繆拉法國元帥、親王,人數:7400人和36門砲

俄奧聯軍
總指揮:米哈伊爾·庫圖佐夫(實際指揮權在亞歷山大一世手上),左翼總指揮:巴克斯霍頓
俄羅斯皇家衞隊(近衞軍):指揮康斯坦丁大公,人數:6730步兵,3700騎兵,100先驅和40門砲
沙皇右翼前鋒部隊:指揮彼得·巴格拉基昂中將,人數:9200步兵,4500騎兵和42門砲
巴克斯霍頓將軍左翼前鋒部隊:指揮米迦勒·馮·基恩米亞將軍,人數:3440步兵, 3440騎兵和12門輕型火砲
第一縱隊:指揮迪米特里·謝爾蓋耶維奇·多克托洛夫中將
第二縱隊:指揮路易·亞歷山大·安德勞爾·德·朗熱隆中將
第三縱隊:指揮普雷斯比斯維斯基中將
第四縱隊:指揮米哈伊爾·安德烈維奇·米羅拉多維奇中將和克羅拉瑟
第五縱隊:指揮約翰·馮·列支敦士登親王中將

1805年11月21日,拿破崙率領繆拉、拉納和蘇爾特三個軍進駐奧斯特里茨,他要把俄奧聯軍引進他親自選定的這個戰場,以一個漂亮的殲滅戰徹底打破目前所面臨的困境。此時法軍在奧斯特里茨只有53000人,對面的奧洛穆茨聚集了85000俄奧聯軍,他相信聯軍會憑優勢兵力發動進攻。為了確保對手上鈎,拿破崙採取了一系列迷惑手段。先是在談判中故意示弱,接着讓部隊做出準備撤退的假象。最後又走出大膽的一步:主動放棄位於戰場中央的戰略要地普拉欽高地,將自己的右翼徹底暴露在聯軍面前。與此同時,波拿道特和達武的兩個軍正在火速趕來增援。他們一旦到達,法軍總兵力將達到73000人,足以和聯軍匹敵。對此重要消息,聯軍卻一無所知。

12月1日,拿破崙做出了最後的部署。左翼由拉納的第五軍(13000人)鎮守北面的桑頓山,繆拉親王的5600名騎兵預備軍在後支援。波拿道特的第一軍也將在這一線發起攻擊。南方的塔爾尼茲村和索科爾尼茲村是拿破崙故意暴露出來的右翼,吸引聯軍進攻。這一側僅由蘇爾特軍的一個師12000人把守,師長克洛德·列格朗少將。達武的第三軍將在第二天凌晨抵達增援。蘇爾特軍餘下的兩個師(多米尼克·旺達姆師和路易·樊尚·勒布隆·德·聖海拉爾師)則潛伏在戰場中央,一旦聯軍主力都被吸引到南方,就一舉攻下普拉欽高地,切斷聯軍兩翼的聯繫。

與此同時,聯軍總部也制定了自己的計劃。老謀深算的庫圖佐夫主張繼續撤退以拖垮勞師遠征的法軍,但雄心勃勃的亞歷山大和急於復仇的奧地利將軍們被拿破崙的誘敵之計所迷惑,認為這是打敗拿破崙的天賜良機。儘管名義上庫圖佐夫是全軍總指揮,但實際的決定權在亞歷山大手中。最後,由奧地利的洛維特將軍制定的聯軍作戰計劃正中拿破崙下懷:巴格拉季昂指揮右翼前鋒部隊進攻桑頓山,牽製法軍。利希頓斯坦因的第五縱隊則負責保障他和中央接合部的安全。聯軍主攻方向在南線,左翼前鋒部隊和第一二三四縱隊在巴克斯霍頓的指揮下,將攻佔塔爾尼茲村和索科爾尼茲村,打垮法軍的右翼,然後向北全面包抄。

12月2日凌晨6點,聯軍在瀰漫的大霧中開始移動。激戰首先在南線爆發,基恩米亞率領5000奧軍組成的左翼前鋒部隊進攻塔爾尼茲村,被法軍擊退。 8點,多克托洛夫第一縱隊的14000俄軍趕到,以優勢兵力攻下了塔爾尼茲村。聯軍在塔爾尼茲村還未及站穩腳跟,達武已經率軍趕到並立即發起反擊,奪回塔爾尼茲村。隨後,聯軍乘混亂又發動了一次反擊,再次攻下塔爾尼茲村。

對塔爾尼茲村的進攻開始後不久,倫格朗指揮的第二縱隊(俄軍12000人)和普雷斯比斯維斯基指揮的第三縱隊(俄軍10000人)也先後投入了對索科爾尼茲村的進攻。索科爾尼茲村戰況激烈,俄軍首先攻下索科爾尼茲村後不久,敗退下來的法軍立即重整部隊,發動反擊奪回索科爾尼茲村。俄軍再次攻下索科爾尼茲村後,達武軍的路易·弗里昂師趕到,又將俄國人趕出索科爾尼茲村。此後索科爾尼茲村反覆易手,但聯軍始終無法將其徹底佔據。

在北線,巴格拉季昂指揮的右翼前鋒部隊由13000名俄軍組成,利希頓斯坦因的4600名奧地利騎兵在他的側翼。他們負責進攻拉納把守的桑頓山。聯軍發動了數次猛烈的攻勢,但在法國步兵,騎兵和砲兵的協同防守下,都被打退,上午10點30分,拉納和繆拉發動反擊,一舉將聯軍趕出北方戰場。

在南線和北線展開激戰的同時,蘇爾特軍的旺達姆師和聖海拉爾師(共16000人)乘着濃霧的掩護,推進到普拉欽高地腳下靜靜潛伏,等待着進攻的信號。上午8點半,由24000名俄奧聯軍組成的第四縱隊在克羅拉瑟的指揮下,也開始離開普拉欽高地,加入對南線的攻擊。至此,南線已吸引了超過5萬人的聯軍主力。中央的普拉欽高地正如拿破崙的設想一樣,變得兵力空虛,法軍將輕而易舉的從此突破。

上午9點,拿破崙對蘇爾特下達了進攻的命令。也就在這時,紅日終於透出雲層,驅散了濃霧。蟄伏已久的法軍範達姆師和聖海拉爾師的精銳士兵敲著鼓點,挺著刺刀,一舉衝上普拉欽高地。

面對法軍猝不及防的中路突破,普拉欽高地原上本洋溢着樂觀氣氛的聯軍總部頓時亂作一團。克羅拉瑟的部隊已經離開,利希頓斯坦因的部隊也在激戰當中。法軍輕易的就粉碎了駐守俄軍的抵抗,佔領了高地。倫格朗率第二縱隊反攻,也被蘇爾特軍擊退。 11點30分,法軍已完全控制了普拉欽高地。隨後,拿破崙將大本營移到了普拉欽高地上,同時命令波拿道特從北線趕來增援。

為了避免被徹底分割的命運,康斯坦丁大公親自率領作為預備隊的俄羅斯近衞軍做孤注一擲的反攻。拿破崙也將貝西埃指揮的近衞軍投入戰鬥。戰局一時呈膠着狀態,但拿破崙手下還有完整的波拿道特第一軍,而聯軍已經沒有一隻預備隊可以投入戰鬥了。隨着波拿道特大軍源源不斷開上普拉欽高地,俄羅斯近衞軍終於支持不住,全軍潰退。到了下午2點,普拉欽高地上屍橫遍野,拿破崙完成了他分割聯軍的計劃,聯軍的中路徹底被擊潰。自此大局已定,聯軍的潰敗已成不可逆轉之勢。

下午2點,重整後的聖海拉爾師兵分兩路,從普拉欽高地南面開下。一路前往索科爾尼茲村,會同達武發起反擊;一路切斷南線聯軍的歸路。南線聯軍很快就被這最後的一擊打垮,各支部隊紛紛奪路而逃。混亂中,亞歷山大甚至丟掉了他的參謀部。孤身一人逃出的亞歷山大最後被俄軍在一個小村落中找到。擋在聯軍撤退線路上的是冰封的扎錢湖。奧地利和俄羅斯的士兵試圖從結冰的湖面逃離。但此時普拉欽高地上的大砲已經架好。砲彈呼嘯而下,落在湖面。湖冰碎裂,數千人葬身湖底。更多的聯軍士兵則只能在湖邊等待被俘。

下午4點30分,天降小雪。拿破崙策馬巡視戰場,奧斯特里茨戰役以法軍的輝煌勝利告終。

奧斯特裡茨戰役中,聯軍損失超過26000人,其中15000人戰死,超過10000人被俘。此外還損失了186門大砲,45面團旗。法軍傷亡8500人,損失1面團旗。

1805年12月4日,弗蘭西斯二世和拿破崙會談,達成停火協議。12月5日(也就是戰後的第四天),[1]原本來宣戰的外交使節見到拿破崙,反而祝賀勝利並表示普魯士願意和法國結盟。拿破崙語帶嘲諷的說:「命運女神把你祝賀的對象改變了。」

12月27日,奧地利和法國簽訂普雷斯堡和約。奧地利退出反法同盟,弗蘭西斯二世取消自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封號。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也告終結。拿破崙成為歐洲的霸主。

300px-Battle_of_Austerlitz,_Situation_at_1800,_1_December_1805.gif
300px-Battle_of_Austerlitz_-_Situation_at_0900,_2_December_1805.gif
300px-Battle_of_Austerlitz_-_Situation_at_1400,_2_December_1805.gif
300px-Schlacht_bei_Austerlitz.jpg
發表於 2013-7-8 23:35:50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playerboy #1 的帖子

禾對呢位法蘭西皇帝都巧有興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08:28:50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lemonhead #2 的帖子

If not because of some luck factor, he might be the one that change the Europe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10 23:22:08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佢最大敗筆係0係開辟太多戰場 最致命係攻打俄羅斯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11 08:46:0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lemonhead #4 的帖子

Fully agree, but I don't think he had much choice regarding involving in too many fronts as many nations are against him.  But agree that he should not invade Russia.  He should finish up all his enemy in Europe before turn his eyes to Russia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12 21:34:54 | 顯示全部樓層
俄羅斯的冬將軍,分別打敗拿破倫和希特拉.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12 22:04:00 | 顯示全部樓層
Yes, both lose due to the winter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13 21:02:12 | 顯示全部樓層

拿破崙令我諗起一句話:「不招人妒是庸才。」環顧其一生,更信此話是對的。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21:08:22 | 顯示全部樓層
Total agree with this statement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2 01: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