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4143|回覆: 20

非洲三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7-8 22:49: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睇咁多美麗風景,睇下另類野,唔講咁多,自己睇睇。
-------------------------------------------------------
布吉納法索


布基納法索(法語:Burkina Faso),西非內陸國家,整個國境皆位於撒哈拉沙漠南緣。舊稱上沃爾特(法語:Haute Volta),1984年8月改為現國名。首都瓦加杜古位於國土的正中央,是該國最大城市也是文化、經濟中心。布吉納法索為全球識字率最低的國家,只有約兩成三的國民識字。布基納法索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低度開發國家)之一。

布吉納法索為西非文明古國,境內約有60個不同部落,摩西族(Mossi)為該國內主要種族,原名上伏塔,1984年改為「布吉納法索」,意思是「正人君子之國」,結合當地主要語言摩西語的burkina(意為「正人君子」)和班巴拉語的faso(意為「國家」)。

1896年時法國人來到上伏塔地區並聲稱此地為法國屬地,但長久以來統治該地的摩西人頑強反抗,直到1919年時首都瓦加杜古淪陷,一些原屬象牙海岸北方的省分被併入新成立的殖民地裡,合稱「上伏塔」,是法屬西非聯邦的組合單位之一。1932年法屬西非因為經濟上的考量被拆散成較小的單位,直到1937年時上伏塔與周圍地區才被重組並改稱為「上科特迪瓦」(法文:Haute-Côte d'Ivoire)。1956年時法國通過新的法案重新檢討該國的海外屬地政策,上伏塔也在兩年後的1958年時,被升格成法國底下的自治共和國,並在1960年8月5日脫離法國獨立。獨立後的上伏塔歷經了長達數十年的政治不穩與多次政變,直到1990年代初期才開始有所起色。目前該國為多黨民主制,現任總統為布萊茲·孔帕奧埃。

布吉納法索的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位於西非內陸,與馬里、象牙海岸、加納、多哥、貝寧和尼日爾為鄰,坐標介於北緯9度至15度、東經2度至西經5度之間,因居伏塔河上游,因而被稱為「上伏塔」。

伏塔河在境內,其流量受乾、雨二季的控制,呈閒歇河狀態,無航運,亦少水利灌概,致使農業生產力低落,不易自給自足,因此在歷史上,本區常被鄰國瓜分,而不能獨立成國。

布吉納法索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年降水量介於500~1000毫米,南多北少。

全境並無沙漠,但西部有廣大地區土壤多沙,十分貧瘠;而東南部伏塔河谷則有采采蠅的騷擾,故在宜於居人的中部及東部,人口已甚為密集,尤以中部為最,這是因為在十五、六世紀時,上伏塔曾備受當時的回教強國曼丁哥(Mandingo)及桑海(Songhai)王國的壓迫,上伏塔的莫西族部即集居在中部平原上抵抗。

在經濟上,以農牧立國,佔了全國近八成的勞動力。由於境內資源匱乏,且地處沙漠邊緣,可耕地面積較少,布吉納法索一直是個非常貧困的國家,也是周邊非洲國家主要的外來勞工輸出國。境內唯一的一條鐵路是通往象牙海岸,所以與該國的互動密切;布吉納法索以及鄰近的西非國家,包括尼日、貝南、多哥、象牙海岸、馬利、塞內加爾等國,在獨立之前都是法屬西非的一部份,所以在獨立以後,這些國家的官方語言均為法語。目前該國所用的貨幣西非法郎(franc CFA)也是這幾個國家所共同成立西非經濟貨幣聯盟(L'Union économique et monétaire ouest-africaine)所發行。

純賴微弱的農牧經濟並不能支持其國民的生活,因此每年布吉納法索均有大批的勞工外流,主要移向南方各鄰國如迦納、象牙海岸和幾內亞去出賣勞力,以賺取生活所需,有的是春去冬返。有的數年一歸,據估計現有近百萬的布吉納法索人民,近於長期的居住在迦納及象牙海岸兩國,由此亦可見布吉納法索人民所受環境壓迫的一斑。

瓦加杜古為其首都,有人口一百萬餘人,亦為過去莫西族人在此所建瓦加杜古王國的故都。由科特迪瓦(象牙海岸)首都阿比讓伸入布吉納法索的鐵路線,現以瓦加杜古為終點,將來擬展築至尼日爾的首都尼亞美。
BoboDioulasso.jpg
太陽能商店.jpg
布吉納法索國旗.png
首都瓦加杜古.jpg
首都攤販區.jpg
黃金提煉.png
黃金提煉廠.jpg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3:07:3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merrychristmas #1 的帖子

乍得


全稱乍得共和國,是非洲中部的一個內陸國家,北接利比亞,東接蘇丹,南接中非共和國,西南與喀麥隆、尼日利亞為鄰,西與尼日爾交界。由於乍得地處非洲中心,遠離海洋,全年高溫炎熱,且國土大部為沙漠地區,所以又被稱為「非洲死亡之心」。

乍得分為三個主要的地理區域:北部的沙漠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中部乾旱的薩赫勒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和南部較肥沃的蘇丹草原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該國以乍得湖的名字命名,國內最高山峰是位於撒哈拉的庫西山,首都和最大城市是恩賈梅納。乍得國內共有超過200個民族,法語和阿拉伯語是官方語言,伊斯蘭教是最多人信奉的宗教。

歷史

從公元前7000年開始已有大量人口在乍得一帶聚居,直至公元前第1個千年末期,一連串政權在乍得的撒哈拉地區興起和消亡,它們都曾控制經過該區的跨撒哈拉貿易路線。乍得在1920年被法國佔領,成為法屬赤道非洲的一部分。1960年,乍得在弗朗索瓦·托姆巴巴耶帶領下從法國獨立,但托姆巴巴耶的政策引起北部穆斯林地區不滿,最終在1965年觸發長期的內戰。1979年,反政府武裝攻佔恩賈梅納,結束了南部政權的統治。但是反政府武裝指揮官之間發生內訌,結果侯賽因·哈布雷贏得戰鬥,出任總統,但在1990年被他的將軍伊德里斯·代比推翻。最近,蘇丹的達爾富爾衝突在乍得邊境爆發,使該區局勢不穩。

雖然乍得有很多活躍政黨,但總統伊德里斯·代比代比領導的愛國拯救運動牢牢地把握權力,現在國內仍經常發生政治暴力和意圖的軍事政變。乍得是世界上最貧窮、貪污情況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公元前7000年,乍得北部地區的生態環境有利人類居住。這使得這一時期該地區的人口強勁增長。乍得其中一些重要的考古發現(主要位於博爾庫-恩內迪-提貝斯提區)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而乍得盆地上有農業人口定居的歷史也超過了兩千年。這個區域長期以來一直是各個文明活動的中心。根據出土的手工藝品和口述歷史紀錄,這些文明中最早期的是薩奧文明。公元9至10世紀,薩奧人建立乍得撒哈拉地區的第一個、也是國祚最長的帝國──加涅姆帝國,16世紀後,出現與之抗衡的巴吉米爾王國和瓦達伊王國,從此三國混戰不休。加涅姆帝國以及隨後的政權都建基於對經過該區的跨撒哈拉貿易通道的控制。除了搶奪奴隸,這些政權的控制地都未曾延伸到南部的草原。1883年至1893年間,各王國先後被蘇丹人拉比赫·祖拜爾征服。

在法國的殖民擴張之下,法國殖民者於1900年建立了「乍得國家和保護國軍事領地」(Territoire Militaire des Pays et Protectorats du Tchad)。直至1920年,法國已取得乍得全國的控制權。殖民地時期的乍得並無統一領土的政策,現代化進程緩慢。法國人主要視乍得為低級勞動力和棉花的次要來源地,1929年,法國開始在當地大規模生產棉花。乍得殖民政府人手嚴重不足,並需要依靠來自法國本土能力最差的一批官員。乍得境內只有南部管理得較好,法國對北部和東部的控制則有名無實。殖民政府的忽視使教育制度也長期得不到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把乍得列為海外領地,領地居民有權選舉法國國民議會代表和乍得人民議會議員。當時的最大政黨是紮根南部地區的乍得進步黨。1960年8月11日,乍得在弗朗索瓦·托姆巴巴耶帶領下從法國獨立,托姆巴巴耶任首任總統。

托姆巴巴耶在兩年後禁止反對黨,實行一黨制。他的獨裁統治和低效的管理使種族之間的衝突加劇。1965年,穆斯林發動了內戰。托姆巴巴耶在1975年一次由費利克斯·馬盧姆發動的軍事政變中被殺,但暴力浪潮並沒有因此而平息。1979年,反政府武裝佔領恩賈梅納,馬盧姆倒台。之後幾個武裝組織(主要來自北部的反政府武裝)互相爭奪權力。乍得的分裂使法國在其國內的勢力崩潰,北部鄰國利比亞便乘勢填補了法國的位置,並介入乍得內戰,支持北部叛軍。1983年叛軍大舉進攻,法國在同年8月派兵到乍得支持乍得政府,在乍得中部建立防線,戰局才穩定下來。得到法國支持的總統侯賽因·哈布雷在乍得成功號召國內民眾,並在1987年擊退利比亞軍隊。

哈布雷後來以貪污和暴力的手法鞏固政權,在他統治下估計有約40,000人被殺。哈佈雷的政策傾向他自己的種族──達薩人(Daza),並歧視其他以前的札加瓦人盟友。他的將軍伊德里斯·代比在1990年把他推翻。

代比隨後嘗試安撫反政府武裝,恢復了多黨制。乍得通過公投在1996年通過了新憲法。同年,代比贏得了總統選舉,五年後連任。2003年,乍得開始開採石油,但後來第二次乍得內戰爆發。代比在2005年舉行公投決定是否取消總統任期的限制,這引發反對黨的強烈反對和整個社會的騷動。2006年,代比在反對黨抵制選舉的情況下第二次連任為總統。同時,乍得東部的種族衝突情況惡化,聯合國難民署警告,乍得可能發生類似達爾富爾的種族屠殺。自2003年起,石油已取代傳統的棉花工業,成為乍得最主要的出口收入來源。2008年2月2日叛軍攻入首都恩賈梅納。

地理

乍得總面積為1,284,00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21大的國家,比秘魯略小,比南非略大。乍得位於非洲中北部,北緯8和24度、東經14和24度之間,北接利比亞,東接蘇丹,南接中非共和國,西南與喀麥隆、尼日利亞為鄰,西與尼日爾交界。首都恩賈梅納與最鄰近的海港相距1,600千米,因為乍得遠離海洋,且國土大部分屬沙漠氣候,所以又被稱為「非洲死亡之心」。

自殖民時期起,乍得與鄰國的國界並不是完全根據自然界線而劃定。該國最明顯的地理特徵是一片被北部、東部和南部的山脈包圍的盆地。乍得的國名源於乍得湖,該湖泊在7,000年前的面積有330,000平方千米,但在21世紀縮減至17,806平方千米,季節因素對它的面積影響甚大。[45]乍得湖現在是非洲的第二大濕地。位於提貝斯提高原的火山庫西山高3,414米,是乍得以至撒哈拉地區的最高山峰。

每年熱帶輻合帶都會從南部到北部覆蓋乍得,5月到10月覆蓋南部,6月到9月則覆蓋薩赫勒地區。因為降水量的差異,乍得有三個明顯的地理區:北部是撒哈拉沙漠,年降水量少於50毫米,植物稀少,乍得的博爾庫地區是撒哈拉最乾旱的地區;乍得中部是薩赫勒地區,年降水量約為300至600毫米,區內的植物大多是以金合歡為主的灌木叢;南部蘇丹地區的稀樹大草原年降水量超過900毫米,較高的草叢和大片的沼澤都有利於鳥類、爬行類和大型哺乳類動物生存。乍得的主要河流有沙里河、洛貢河和它們的支流(從東南部流經南部草原至乍得湖)。

經濟

聯合國公布的人類發展指數乍得排名倒數第五,國內80%人民生活在貧窮線以下。2005年,該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只有1,500美元。乍得是中非國家銀行和中部非洲關稅和經濟聯盟的成員國之一,法定貨幣是中非法郎。連年不斷的內戰使外國投資者盡數撤離,1979年至1982年離開該國的人近來才開始對該國的發展重拾信心。2000年,外資開始大規模投入乍得的石油業,這有助推動該國的經濟發展。

超過80%的乍得人靠自給耕作或畜牧維生,當地的氣候決定了人們耕作和放牧的地點。乍得最南10%的土地是該國最肥沃的可耕地,主要農作物有高梁和小米。在薩赫勒地區只種有較硬品種的小米,收成也比南部地區明顯要低;但薩赫勒卻是大型商業牲口牧群、山羊、綿羊、驢和馬的理想牧地。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綠洲只能支持部分棗類和豆類植物。在石油業發展之前,棉花生產是乍得的主要工業,棉花出口佔了該國出口總額的80%。現在棉花仍是該國的主要出口貨品。一家曾受全球棉花價格下降打擊的乍得大型棉花公司Cotontchad受到法國、荷蘭、歐盟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資助,這家國營企業預料會被私有化。

埃克森美孚聯合雪佛龍和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已在乍得南部投資37億美元,開發蘊藏量估計達10億桶的石油資源。2003年一條連接油田和喀麥隆沿海地區的輸油管建成後(由世界銀行部分資助),石油開採工作展開。作為資助的條件,世界銀行堅持開採石油所得收益之中的80%要用於乍得的發展計劃。2006年1月,因為乍得政府通過法令降低這一比率,世界銀行暫停貸款計劃。2006年7月14日,世界銀行和乍得政府簽署備忘錄,乍得政府承諾把收益中的70%用作消除貧窮。

內戰嚴重窒礙了乍得交通基建的發展,乍得在1987年的已平整公路只有30千米長,連續的道路修復工程改善了公路狀況,直至2004年該國已有總長550千米的已平整公路。但乍得的公路網絡仍然十分有限,一些公路在一年中有數月不能使用。乍得國內沒有鐵路,貨物的出入口主要靠依賴喀麥隆的鐵路系統,往來海港杜阿拉。恩賈梅納國際機場有定期航班飛往法國巴黎和一些非洲城市。乍得的電信網絡簡陋且昂貴,國營企業SotelTchad提供固網電話服務,但全國只有14,000條固網電話線,是全球電話密度最低的地區之一。乍得水電協會為首都15%的人口提供電力,全國覆蓋率僅為2%。大部分乍得人使用木材、動物糞便等的生物燃料生火。乍得的城市基建落後,只有48%的市區人口有清潔的飲用水,可使用基本衛生設備的人口更只有2%。

乍得的唯一電視台是國有的乍得國家電視台(TeleTchad),但僅覆蓋恩賈梅納。電台的覆蓋率遠遠較大,全國有13家私營電台。因為運輸費用高昂,人民識字率低且普遍清貧,乍得的報紙數量和流通率較低。雖然憲法保障言論自由,但政府在2006年底卻啟動了一套審查媒體的系統。

人口

乍得2005年的人口估計為10,146,000,城市人口25%,農村人口74.8%。[60]47.3%的人口年齡小於15歲,出生率為每1000人42.35,死亡率為16.69,人均預期壽命為47.2歲。

乍得人口不平均分布,博爾庫-恩內迪-提貝斯提區(位於撒哈拉地區)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0.1人,而西洛貢區的人口密度則為每平方千米52.4人,恩賈梅納的人口密度更高。全國約一半人口居於南部五分之一的地區。恩賈梅納的居民主要從事商業活動,其他城市如薩爾、蒙杜、阿貝歇和多巴的城市化較低,但正處於高速發展,聯同首都成為乍得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自2003年起,蘇丹難民從局勢混亂的達爾富爾地區流亡至乍得東部,加上約172,000乍得人從內戰地區遷往東部,這使該區的社區氣氛漸趨緊張。

文化

乍得擁有多樣化的種族和語言,文化遺產相當豐富。乍得政府也積極推廣該國文化和傳統,開放乍得國家博物館和乍得文化中心。乍得全年共有6個公眾假期,不定期的假期則包括基督宗教的復活節、伊斯蘭教的肉孜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等。

乍得較流行的樂器有「kinde」(一種豎琴)、「kakaki」(一種長3至4米的號角)和「hu hu」(一種使用葫蘆作擴音器的弦樂器)。不同種族會使用不同的樂器:薩拉人常用笛子、巴拉風(balafon,一種木琴)、豎琴和kodjo鼓等;加涅姆布人則以長笛類樂器配合敲擊樂器演奏。

隊沙里爵士樂在1964年組成,開拓了乍得的現代音樂領域。隨後,其他的一些樂隊試圖結合現代和傳統音樂。但乍得人通常都蔑視現代音樂,在1995年,他們對現代音樂開始感興趣,這促使一些乍得歌手的唱片和錄音帶開始被發行。但盜版行為以及法律保障的缺乏都限制了乍得音樂工業的進一步發展。

小米是乍得人的主食,常被做成麵糰伴以醬汁食用,這種食物在北部被稱為「alysh」;在南部則被稱為「biya」。魚類也是該國的一種流行食物,通常被做成「salanga」(被晒乾後煙熏成的鮭脂鯉或猛魚)或「banda」(較大型的煙熏魚)。「Carcaje」是一種以木槿葉製成的味甜的飲品。酒精飲品在南部比較流行,人們飲用「billi-billi」(以紅小米釀製)和「coshate」(以白小米釀製)小米啤酒。

與其他非洲國家一樣,乍得的文學被經濟、政治等因素打擊。很多乍得作家被迫在流亡國外的情況下寫作,主題集中於政治壓迫和歷史論文。自1962年起,20位乍得作家寫作了約60部小說作品。較著名的作家有約瑟夫·卜拉欣·賽義德(Joseph Brahim Seïd)、巴巴·穆斯塔法(Baba Moustapha)、安托萬·班吉(Antoine Bangui)和庫爾西·拉姆科(Koulsy Lamko)。2003年,乍得的唯一文學評論家艾哈邁德·塔博耶(Ahmat Taboye)出版了乍得文學選集(Anthologie de la littérature tchadienne)以在國際和青年間宣傳乍得文學。

乍得的電影工業被內戰嚴重破壞,電影院的缺乏也是該行業面對的問題(乍得全國只有一家電影院)。乍得首部電影是1999年由穆罕默德·薩利赫·哈龍(Mahamat Saleh Haroun)製作的《Bye Bye Africa》,穆罕默德後來的電影《Daratt》獲得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評審團特別獎,其後於2010年第一次入圍坎城影展的作品《吶喊的男人》(《A Screaming Man》),更勇奪評審團獎。伊薩·塞爾日·克洛(Issa Serge Coelo)曾執導其他兩部電影《Daressalam》和《Tartina City》。

足球是乍得最普及的運動,籃球和自由式摔跤也很流行。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9%8D%E5%BE%97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3:17:1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merrychristmas #1 的帖子

馬拉維


馬拉維,正式全名馬拉維共和國(齊切瓦語:Dziko la Malaŵi;英語:Republic of Malawi)是一個位於非洲東南部的內陸國家,鄰接贊比亞、莫桑比克及坦桑尼亞。正確位置為南緯9°45'至17°16'之間,東經32°35'-35°24'。首都里朗威,位於馬拉維的中部。

十九世紀中葉,葡萄牙、英國殖民者相繼侵入;1891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04年英國政府直接管轄,名尼亞薩蘭;

1953年成為中非聯邦一部分;1964年7月6日獨立,改名馬拉威。

馬拉維位於非洲東南部,南北有東非大裂谷貫穿,谷底就是馬拉維湖,是非洲第三大湖,佔馬拉維總面積的20%。希雷河出自馬拉維湖南端,流經馬拉維南部地區,最後注入400公里以南的贊比西河。裂谷的東西面為海拔達900-1200米的高原。北部地區的尼卡高原高達2600米。南部的希雷高地平均海拔600-1600米,不過也有松巴高原高2130米,和木蘭吉山達3050米。希雷河下游地勢較低,海拔只有60-90米。

馬拉維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首府利隆圭人口為400,000,最大城市布蘭太爾人口在1998年達到500,000。

馬拉維湖因其長365英里、寬52英里而俗稱「日曆湖」。

馬拉維設有5座國家公園:

  • 麥克里爾角國家公園(Cape Maclear)
  • 卡松古國家公園(Kasungu)
  • 令圭國家公園(Lengwe)
  • 利翁代國家公園(Liwonde)
  • 尼卡國家公園(Nyika)


馬拉維差不多整個國家都處於高山之上,所以大部份地區的氣候垂直差異顯著,為熱帶乾濕季氣候區的高地氣候,普遍來說高山平原的氣溫十分溫和和穩定,但冬天的氣溫可以低至攝氏4度。而盆地的氣溫較為悶熱,最熱的時候可以攝氏39度,而每年的降雨量也因地理環境而有所差別,平均由600mm至3000mm不等。通常雨季由11月開始至5月,而5月至11月的降雨量很低。馬拉威因處於高原地帶,所以極少受到颶風、洪水等威脅。

馬拉維曾被聯合國評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全國約有55%的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有600美元,是全世界最低收入的一群。本國政府長期舉債度日,國債佔國民生產總值的228.3%。因受愛滋病及高生育率影響,馬拉威勞動力人口比例過低,大概只有50%的人處於15-64歲之間。加上人民的教育程度很低,國內低技術勞工過剩,但同時嚴重缺乏高技術人才,該國經濟長期倚賴於農產品出口,農業人口超過90%,因而國家經濟很容易受農產品的國際價格影響。農民多被逼迫生產價值較高但不能食用的農產品(例如煙草)。如果那些不能食用的植物收成時候價格回落,又不能用作糧食,農民只能以低價出售收成品,這些收入不足夠解決基本需要,形成惡性循環。新總統最近推出多項措施改善國家經濟,包括發展市場經濟、反貪污及加強國民教育。

國民生產總值:74.1億美元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600美元
通漲率:12%
經濟增長率:4%
貿易逆差:-5千5百萬美元
外債:30億美元
勞動人口:450萬人
主要工業:農業
主要出口貨品:煙草、棉、茶葉、咖啡豆、花生

馬拉維的人口大約有1250萬人,超過90%的人口居住在未發展的農村。馬拉維因受愛滋病影響,人口大幅下降,而平均壽命也因此下降。根據2003年的資料,成人的愛滋病感染率達14.2%,即差不多有90萬名愛滋病患者,而馬拉威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6.97歲。馬拉維的生育率頗高,平均每名已婚婦女會誕下5.98名嬰孩,但愛滋病令馬拉維的嬰兒夭折率達10%,即每1000名新生嬰兒就有103.22名嬰兒死亡。

馬拉維是一個很熱情友善的民族,所以他們有享有「Warm heart of Africa」的美譽。 馬拉維的官方語言是齊切瓦語及英語。大部份馬拉威人信奉天主教,另外大概有10%的人信奉伊斯蘭教。馬拉威大約有40%的人是文盲,當中有一半以上的文盲是婦女。

語言:齊切瓦語 57.2%、 Chinyanja 12.8%、 Chiyao 10.1%、 Chitumbuka 9.5%、Chisena 2.7%、Chilomwe 2.4%、Chitonga 1.7%、3.6%其他 (CIA factbook)

宗教信仰:79.9%天主教、12.8%回教、3%其他、4.3%沒有宗教信仰

文盲比率:男:23.9%, 女:50.2%

政府提供免費的小學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國內設有兩所主要的大學分別為馬拉威大學及姆祖祖大學。其中以馬拉維大學的歷史最為悠久且最具規模,此外另有「馬拉威管理學院」(Malawi Institute of Management)及「馬拉威企業發展學院」(Malawi Entrepreneurial Development Institute)均有提供管理人才的訓練課程。

馬拉維是眾非洲國家中其中一個政局最穩定的國家,也是少數沒有受內戰影響的非洲國家,該國於1966年7月6日改制共和,為總統制。總統為國家元首、最高行政首長及軍事統帥,以選舉方式產生,任期五年,每五年舉行一次普選。總統下設一至兩位副總統,內閣閣員由總統直接任免。國會採一院制,稱「國民議會」。地方政府則分設北、中、南,全國共有26個縣。2012年4月5日,時任總統賓古·瓦·穆塔里卡因突發心臟病去世。6日晚政府稱副總統喬伊斯·班達因脫離執政黨,不具備接任總統資格。但在7日,喬伊斯·班達宣誓就任,成為馬拉維歷史上首位女總統。

1966年7月11日,馬拉維曾同中華民國建交,但2007年12月28日該國轉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9%AC%E6%8B%89%E7%BB%B4
布蘭太爾.jpg
正在進行傳統儀式的馬拉威人.jpg
利隆圭.jpg
馬拉威湖的日落美景.jpg
馬拉威湖渡船.jpg
馬拉威街道.jpg
馬拉維國旗.pn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9 00: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呢幾個非洲國家真係比較少認識, 多謝師兄詳細介紹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9 01:34:46 | 顯示全部樓層
D人真係好黑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9 05:53:07 | 顯示全部樓層
D地方都幾落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9 09: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呢啲地方,應該都唔會去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9 10:38:42 | 顯示全部樓層
非洲都唸過去,但糸覺得治安同衞生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9 10:58:32 | 顯示全部樓層
好熱同好落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9 10:59:36 | 顯示全部樓層
现代贪婪的资源掠夺者对自然的破坏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9 18:51:48 | 顯示全部樓層
非洲多國就算有豐富天然資源,
但係D財富刀唔會分到人民身上,
窮人始終刀係窮足一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9 21:37:28 | 顯示全部樓層
除南非外,非洲都幾落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21:42:3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9 22:34:43 | 顯示全部樓層
merrychristmas 發表於 2013-7-9 21:42
北非比較好,東西非比較差。

北非無去過,去過南非,好正.
1.jpg 2a.jpg
4.jpg 3a.jpg
5.jpg 6.jpg
7.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10 09:49:12 | 顯示全部樓層
刀冇旅行社9,自己好難去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10 10:56:0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merrychristmas #3 的帖子

多谢介绍这几个国家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10 21:02:21 | 顯示全部樓層
parma 發表於 2013-7-10 09:49
刀冇旅行社9,自己好難去

所以出帖俾你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10 23:20:09 | 顯示全部樓層
唔知治安好唔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10 23:22:1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hungyiu #19 的帖子

我估唔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10 23:25:36 | 顯示全部樓層
最好都係唔好一個人去.....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5-14 06: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