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967|回覆: 1

新媒體藝術 創作新勢力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3-28 00:44:07 |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隨著科技發展、社會模式的改變,藝術發展亦趨向多元化,更著重藝術家與觀眾的互動。傳統的藝術形式,如繪畫、雕塑、陶瓷等,藝術家及其作品與觀看者的互動較純粹、單向;而新媒體藝術(New Media Art),則混合電子科技作為藝術表演的媒介,透過裝置影像、聲音、光、網絡空間等呈現截然不同的藝術內容。事實上,新媒體藝術在香港已發展了好一段時間,亦愈來愈多人注意到這股創作勢力。

技術與藝術兼備
於新媒體藝術家林欣傑(Keith Lam)來說,新媒體藝術能啟發觀眾對人與空間等問題的思考,他熟為人知的作品《MovingMario》就擷取了孖寶兄弟這個傳統遊戲背後的概念與重點,透過互動過程讓觀眾重新審視玩家與遊戲之間的關係。對於新媒體藝術的發展,林欣傑抱持正面想法,「我覺得新媒體藝術愈來愈受注視,以往我展出或收到的案子主要在國外,但近來香港的查詢亦明顯增加。加上,現時不少大專院校都開設了新媒體藝術相關的課程,相信能夠吸引更多人關注並加入這個行業。」
不少人以為新媒體藝術只是屬於高科技玩意,然而林欣傑認為從事新媒體藝術或設計的創作人,大部分都是創意先行而將技術放在次要的位置:「從事新媒體創作,需要技術與藝術兼備,需要不斷的吸收新鮮的事物,也要花時間去研究去試驗。新媒體包括很多類型,有screen base的,有裝置型的,亦有機械型的,有興趣入行的朋友,可先了解自己的專長,如果單純是技術背景較強,可以考慮修讀藝術或設計相關的課程;反之,如果本身是藝術或設計出身,則可考慮進修技術相關課程。我知道現時不少大學、藝術學及IVE都有提供各類技術及藝術課程,我曾任教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現時學院在技術和藝術兩方面都兼顧得不錯。」

憑藉創意  走在時代之先
曾獲取多項國際及本地新媒體獎項的林欣傑,作品亦獲邀到世界各藝術展展出,包括有新媒體藝術奧斯卡之稱的奧地利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 Festival)、巴西國際電子語言藝術節(FILE)、404 Festival、國際電子藝術論壇(ISEA)等,足跡遍佈世界各國如奧地利、英國、荷蘭、巴西、台北、阿根廷及克羅地亞,你可以想像得到,新媒體藝術在香港已走得很前。「其實香港有不少機構或公司均願意提供實習職位給新鮮人,例如之前我的工作室的實習生,現在也成為了我們的正式團員。想往藝術方向發展的朋友,不妨留意Videotage、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或IFVA等,他們都會定期舉辦大小展覽、工作坊及講座,提供更多有關新媒體藝術的資訊。」
外國的新媒體藝術發展成熟,但香港亦絕不遜色,以我們獨特的創意發掘更多新媒體藝術的可能性,讓香港成為一個真正的創意城市。

發表於 2012-3-28 13:46:59 |

涉及多種吾同技術..有難度..吾係個個藝術人都得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5-31 01: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