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樓主: tigerb

[自然地理] 宇宙的尺度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8-7-14 16:23:1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8-7-14 16:47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Panoramic view of the entire near-infrared sky reveals the distribution of galaxies beyond the Milky Way. Galaxies are color-coded by redshift.用近紅外拍攝天空得到的全景圖,顯示了銀河系以外星系的在宇宙中的分布,其中不同的紅移量用不同的顏色標出。

核合成
核合成是從已經存在的核子(質子和中子)創造出新原子核的過程。原始的核子來自大霹靂之後已經冷卻至一千萬度以下,由夸克膠子形成的電漿海洋。在之後的幾分鐘內,只有質子和中子,也有少量的鋰和鈹(原子量都是7)被合成,但相對來說仍只有很少的數量。太初核合成的第一個過程可以稱為核起源(成核作用),隨後產生各種元素的核合成,包括所有的碳、氧等元素,都是發生在原始恆星內部的核融合或核分裂。

有一定數量的天文物理過程被相信要負責宇宙中的核合成,這些多數都發生在恆星內部炙熱的物質內。相繼發生在恆星內部的核融合過程通常是氫燃燒(質子-質子鏈反應或碳氮氧循環)、氦燃燒、碳燃燒、氖燃燒、氧燃燒和矽燃燒。這些過程依據每個核子的最高結合能,能創造出鐵和鎳與它們的同位素。更重的元素可以在恆星內部經由著名的中子捕獲過程-S-過程,或是爆炸的環境下,像是超新星,由一定的過程產生。還有一些更重要的過程,包括快中子捕獲的Rp-過程和經由核子內光致蛻變的p-過程(有時稱為γ-過程)。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根據恆星光譜的差異,以不同的單一字母來表示類型,O型是溫度最高的,到了M型,溫度已經低至分子可能存在於恆星的大氣層內。依據溫度由高至低,主要的類型為:O、B、A、F、G、K和M,各種各樣罕見的光譜類型還有特殊的分類。最常見的特殊類型是L和T,是溫度最低的低質量恆星和棕矮星。每個字母還以數字從0至9,以溫度遞減再分為10個細分類。然而,這個系統在極端高溫的一端仍不完整:迄今還沒有被分類為O0和O1的恆星。

四種主要的核合成類型
太初核合成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原圖(放大圖片)

恆星核合成(質子-質子鏈反應,3氦過程,碳氮氧循環和S-過程)
恆星核合成發生在恆星演化過程中的恆星,經由核融合的過程負責形成從碳到鈣的元素。恆星是將氫和氦融合成更重元素的核子爐,在溫度比太陽低的恆星內進行質子-質子鏈反應,比太陽熱的恆星進行碳氮氧循環。
碳也是重要的元素,因為在整個的過程中,從氦形成碳是過程的瓶頸。在所有的恆星內,碳都是由3氦過程產生的。它也是在恆星內部產生自由中子的主要元素,引發的s-過程是涉及慢中子吸收製造出比鐵和鎳(57Fe和62Ni)更重的元素。在這些過程形成的碳和一些其他元素也是生命的基礎。
恆星核合成的產物通常經由行星狀星雲或恆星風散布至宇宙內。
第一次直接證明核合成在恆星內部發生的是1950年代早期在紅巨星的大氣層內發現鎝。因為鎝是放射性元素,而半衰期又遠短於恆星的年齡,它的出現反映出必然是在恆星的生命歷程中產生的。毫無戲劇性,但更令人信服的證據是在恆星的大氣中極為大量的特別穩定的元素。在歷史上很重要的事例是鋇的豐度比未發展的恆星多了20至50倍,這是S-過程在恆星內部進行的證據。許多新的証明出現在宇宙塵內同位素的組成上,這些是來自個別恆星的氣體凝聚而成和從隕石分離出來的固體顆粒。星塵是宇宙塵的成分之一,測量同位素狀態,可以證明使星塵凝聚的恆星內部核合成的狀態。

爆炸核合成(R-過程,Rp-過程和超新星核合成)
這一部份包括了超新星核合成和在強烈的典型超新星爆炸前一秒鐘,如何由核反應製造出比鐵更重的元素。在超新星爆炸的環境裏,矽和鎳之間的元素快速的由融合產生,並且在超新星裡有更進一步的核合成發生,像是R-過程:使在爆炸中釋放出來的自由中子迅速的被吸收,製造出比鎳重且富含中子的同位素。這種反應產生自然界中的放射性元素,例如鈾和釷,並且這些重元素都有富含中子的同位素。
Rp-過程如同中子吸收一樣,涉及自由質子的快速吸收,但他的角色較不確定。
爆炸核合成產生過於快速的放射性衰變,使中子的數量大為增加,因此有許多質子和中子成為偶數的豐富同位素被綜合的產生,包括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這些同位素在爆炸後衰變成為各種原子量不同的穩定同位素。許多這樣的衰變都伴隨著γ射線的輻射,因此能辨認出這些爆炸中被創造的同位素。
最明確的證據來自超新星1987A的爆炸,在超新星1987A爆炸時偵測到大量湧現的γ射線,證明了核合成的發生。從γ射線確認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它們的放射性半衰期壽命約為一年,證明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是由放射性衰變產生的,而早在1969年核子天文學就做了這樣的預言。作為爆炸核合成的一種預測和證實方法,並且在計畫中成功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是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的康普頓γ射線天文台;其他爆炸核合成的証明還有星塵中來自超新星爆炸後擴散並被冷卻的顆粒。星塵是宇宙塵成分的一部分,在超新星爆炸時凝聚的顆粒內,放射性的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含量特別的豐富,從超新星的星塵証實了1975年的預測。在這些顆粒中其他異常的同位素比例,更具體證實了爆炸核合成。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不同質量的恆星在赫羅圖上的演化軌跡。軌跡開始於恆星在主序帶上的演化,終止於核融合的停止。
黃色的軌跡顯示太陽的演化;它在離開主序帶階段之後會沿著漸近巨星分支膨脹,這將是太陽的核融合經歷的最後階段,然後成為紅巨星。

四種主要的核合成類型之一
宇宙射線散裂
宇宙射線散裂導致某些現今存在於宇宙中的輕元素形成(雖然對氘不明顯)。散裂最需要負責的幾乎都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和鋰、硼、鈹(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來自於宇宙線散裂過程的結果(主要是快質子)撞擊著星際物質,這些宇宙線的撞擊分割了目前存在於宇宙中的碳、氮和氧核,而且這些核子也會被宇宙線中的質子撞擊。因為任何一個只是由兩個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都是不穩定的,所以硼和鈹在恆星核合成過程中也沒有顯著的被製造出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主序星內部的結構。對流層以迴轉的箭頭符號表示,輻射層以紅色的閃電符號表示。左邊是低質量的紅矮星,中間是中等質量的黃矮星,右邊是大質量的藍色主序星。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核融合示意圖,圖中兩個質子聚變生成一個包含有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的氘原子核,並釋放出一個正電子(電子的反物質)以及一個電子微中子。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在核心崩潰之前,大質量恆星的核心結構是有如洋蔥般的層層排列(未按照比例)。

恆星產生的能量,是核融合的副產品,以電磁輻射和質點輻射的輻射熱進入太空。質點輻射(它們穩定的存在於氣流中,包括來自恆星外層的自由質子、α粒子、和β粒子)經由恆星風來散發,還有來自核心的微中子也穩定的存在於恆星風內。
在核心產生的能量是如何使恆星如此的明亮:任何時間當某種元素的兩個或更多的原子核融合在一起,組合成一種更重的新元素時,γ射線和光子經由核反應被釋放出來。當這些能量抵達表面的數層時,已經被轉換成包括可見光等其他各種形式的電磁能。
恆星的顏色,以可見光頻率的峰值來測量,與恆星最外層,包括光球層的溫度有關。除了可見光,恆星還輻射出其他肉眼看不見的電磁波輻射。事實上,恆星的電磁波輻射涵蓋了整個的電磁波頻譜,從波長最長的無線電波和紅外線到最短的紫外線、X射線和γ射線。恆星電磁波輻射的組成,包括可見和不可見的,都很值得注意。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在大質量的恆星,更重的元素在核心收縮後可以經由氖燃燒過程和氧燃燒過程產生。恆星核合成的最終階段是矽燃燒過程,結果是產生穩定的同位素鐵-56。而除了經由吸熱過程,核融合也不能繼續產生新的元素,所以未來只能經由重力塌縮來產生進一步的能量。
下面的例子顯示質量為太陽20倍的恆星消耗掉所有的核燃料所需要的時間。在主序帶上的O型恆星,半徑約為太陽的8倍,發光度是太陽的62,000倍。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做為恆星核合成的一部份,依據恆星的質量和內部結構,在核心內會發生各種不同的核融合反應。原子在融合後的淨質量會略小於融合前的原子質量總和,這些失去的質量,依照質能等價的關係: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被轉換成能量。

[GoogleDrive]1uXyAGrTSgiKCj7jGN21ZhKYgGPKA3eLF[/GoogleDrive]
Universe Size Comparison 3D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8-7-14 17:05:16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德蘭士瓦獅
德蘭士瓦獅(Panthera leo krugeri),也被稱作東南非洲獅,是生存在非洲南部(包括克魯格國家公園以及喀拉哈里沙漠)的一種獅子亞種。其名字來源為德蘭士瓦省。

根據近年基因研究得知,已滅絕的開普獅,為之前敘述的一樣為獨立亞種,而不是單單與其他不同的非洲南部獅子不同。所以開普獅會代表最南端分布的德蘭士瓦獅。
雄性通常具有發達的鬃毛。包括尾部,雄性大約長2.6至3.2米長。而雌性為2.35-2.75米長。而體重方面,雄性一般為150-250公斤重,雌性為110-182公斤重。德蘭士瓦獅肩高為0.92-1.23米。它們的食物為角馬、斑馬、非洲水牛、疣豬,當獵物稀缺時,它們偶爾也會捕獵幼年長頸鹿。白色亞種有時也會發生在這個亞種身上,但非常少見。
The male usually has a well-developed mane. Most of them are black-maned as well. Males are around 2.6–3.2 m (8.5–10.5 ft) long including the tail. Females are 2.35–2.75 m (7.7–9.0 ft). Generally, males weigh 150–250 kg (330–550 lb), while the females weigh 110–182 kg (243–401 lb). They have a shoulder height of 0.92–1.23 m (3.0–4.0 ft).In 1936, a man-eating lion shot by Lennox Anderson, outside Hectorspruit, Eastern Transvaal, weighing about 313 kg (690 lb), was the heaviest wild lion on record (Campbell, 1937).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美洲豹
美洲豹(學名:Panthera onca),也叫美洲虎,是豹屬動物,胎生,乃貓科中繼虎和獅之後的第三大物種,同時亦為西半球最大型和最強健的貓科動物,外表型態的確和豹極為相似,但較粗壯,圓斑中有黑點,生態位也較像虎。是美洲地區唯一的豹屬動物。現時美洲豹分布於墨西哥至中美洲大部分地區,南至巴拉圭及阿根廷北部。
美洲豹的外貌與豹非常相似,但其體型一般比豹大,身軀也和虎一樣健壯,行為和棲息的習性也與虎相似。美洲豹較喜歡棲於樹木茂密的熱帶雨林,但牠們亦會廣泛分布於高山、平原等不同的地方。牠們生活於多水之地,且跟虎一樣,是喜歡游泳的貓科動物。美洲豹愛獨行,是蟄伏突襲的掠食者,在選擇獵物方面,牠們完全是投機取巧的。牠們是頂級掠食者和基石物種,在平衡生態系統和調節獵物數量方面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美洲豹有異常驚人的咬力,甚至比其他大貓也強得多,讓牠們能咬穿爬行動物的厚皮或甲殼[3]和使用一種不常見的殺戮方式:直接把獵物的顱骨從耳部咬穿,對獵物的腦部造成致命的損傷。
美洲豹「Panthera onca」是新大陸唯一的豹屬成員。DNA證據顯示獅、虎、豹、美洲豹和雪豹乃源自同一血脈的祖先,已有600萬至1000萬年歷史。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The jaguar, a compact and well-muscled animal, is the largest cat in the New World and the largest carnivorous mammal in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Size and weight vary considerably: weights are normally in the range of 56–96 kg (124–211 lb). Larger males have been recorded to weigh as much as 158 kg.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體長140至205公分(尾長不計),尾長45-75公分,體重85至160公斤,史前的美洲豹則有190公斤。外表似虎豹的綜合體,肩臀較壯,黑斑中有圓點,四肢和下側腹則形成較大的黑點,背脊的黑斑有形成一條線的趨勢。和豹一樣會有黑化的個體。(黑豹)
領域性,可互相重疊,雄豹領域為雌豹二倍大,可能與多隻雌豹重疊,活動範圍大約二到三公里,最大可將近六十公里。會發出多種叫聲,表達情緒。美洲豹也是貓科中唯一以襲擊獵物頭骨作為捕獵技巧的動物,力大及得上虎,可拖著一頭牛上樹及長途行走。犬齒咬合力800磅.臼齒咬合力1250磅比其他大貓強多,利齒亦有咬碎獵物頭骨及龜殼的能力。 為南美洲食物鏈上端,食物包括魚、樹懶、水豚、鹿、剌豚鼠、野豬、猴類、淡水龜等,也可以捕食尖牙利齒的鱷魚和體型龐大的森蚺。甚至還可在水中突擊捕獵岸上的鱷魚。美洲豹也有吃腐肉的習性。

The jaguar, a compact and well-muscled animal, is the largest cat in the New World and the largest carnivorous mammal in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Size and weight vary considerably: weights are normally in the range of 56–96 kg (124–211 lb). Larger males have been recorded to weigh as much as 158 kg.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Jaguar size comparison 美洲豹和人類的大小比較

補充內容 (2018-8-23 21:50):
[GoogleDrive]17JoCye9wtkHtyhgEoy0-IkxO2cLFiJxj[/GoogleDrive]
ULTIMATE ENEMIES _ Lions & Elephants (Nat Geo Wild)

補充內容 (2018-8-23 22:32):
[GoogleDrive]19XSJXbQlk25oqnffrOUZY2By_2m0g53N[/GoogleDrive]
国家地理 终极敌手/终极猎杀 大象和狮子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8-7-14 17:20:0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8-7-14 17:27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西伯利亞虎
東北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altaica),台灣與歐美稱作西伯利亞虎,中國大陸又稱滿洲虎、烏蘇裡虎、朝鮮虎、阿穆爾虎、阿爾泰虎。被認為是體型最大的老虎亞種,分布於俄羅斯東南部、朝鮮(主要為兩江道的三池淵郡及大紅湍郡之長白山一帶)、和中國東北等地。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毛色黃,條紋顏色局部比其他亞種淺,皮膚厚實,現代東北虎比孟加拉虎還要大,成年東北雄虎體重一般能達306公斤左右、體長約為3.4公尺(包括尾長),最重可達350公斤,體長為3.5公尺(包括尾長),成年東北虎尾長1公尺左右,可以跳8公尺遠,而且可以很輕易地跳過3公尺高的障礙物。
上世紀50年代初,遠東一頭被獵得的野生雄性東北虎重達384公斤,是金氏紀錄,此外野生雄性東北虎還有390公斤-426公斤等個體實例,都收錄於各動物學專著,雖然這些巨大的個體始終作為歷史記錄而存在,但並不被現代科學家所認可,但根據部份科學家的推測,應該有體型更大的野生東北虎居住於更靠北更隱秘的森林中,據專門記載各種狩獵獸記錄的《華德氏大獵獸紀錄》上說,有一個體長4米的記錄(不計尾巴),屬於一張東北虎皮。
人工飼養的東北雄虎體重吉尼斯紀錄為465公斤,於1986年實測,二十多年過去,有不少圈養的東北雄虎超過了這個記錄,有481公斤-545公斤,但這些數據的真實性沒有得到權威認可。
據聞前蘇聯某中亞共和國曾有獵到的東北虎,雄性,體長5米(不計尾巴),760公斤,大約是有普通東北虎的兩倍。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東北虎主要在夜間活動,白天在岩洞或草叢中休息。主要以鹿、野豬、麝、狍子、斑羚、青鼬等動物為食,偶爾捕食蛇類和魚類,也吃松子、胡桃、榛子、覆盆子等野果。食物缺乏的時候,也會捕殺豬、羊、牛等家禽家畜,甚至可能襲擊人類。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Tiger size compared to human 西伯利亞虎與孟加拉虎和人類的大小比較

在有蹄類動物減少時東北虎會嘗試捕食黑熊和棕熊,事實上這兩者構成了東北虎5%-8%的食物來源。儘管東北虎會捕食熊類,但在自衛或者食物爭奪過程中也有過少數棕熊擊敗甚至殺死虎的案例。更有甚者有的棕熊會尾隨東北虎來奪取自己平時不能殺死的獵物。
東北虎對於狼的數量有很強的抑製作用,在與狼共生的地方兩者的獵物種類高度一致,造成生存資源的不相容以至於東北虎常常搶奪狼的獵物壓縮其生存空間。 在東北虎的地盤上狼的數量稀少並且很少能組成大型狼群。東北虎會在某些情況下殺死狼,雖然一般不認為虎會把它們看成獵物。
當領地里中型或大型獵物密度降低時東北虎會驅趕東北豹並搶走它們的獵物。在夏天獵物充足的情況下這兩種大貓的矛盾較為緩和,而到食物短缺的冬天雙方獵物種類會有更多的重疊。在共生的區域裡東北豹會到山崖峭壁上棲息以避開平原上的東北虎。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The Ngandong tiger (Panthera tigris soloensis) is an extinct subspecies of tiger which lived in what is now the Sundaland region of Indonesia in the Pleistocene epoch.
The few remains of P. t. soloensis known suggest that the animal would have been about the size of a modern-day Bengal tiger. However, other specimens suggest an animal larger than any of the modern tigers in Indonesia. Heltler and Volmer (2007) estimated that a large male could potentially weigh up to 470 kg (1,040 pounds), heavier than the Bengal tiger, one of the largest extant cats.[2][3][4] Although Raúl Valvert (2014) later estimated the head-body length to be between 172 and 233 cm (5.64 and 7.64 ft), while the total length was estimated to be 258–350 cm (8.46–11.48 ft), both taken in straight line. The minimum weight for females was estimated at 143 kg (315 lb), with males weighing up to 368 kg (811 lb), with exceptional specimen weighing up to 400 kg (880 lb).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GoogleDrive]1iIfRFbL1Ovo_Ai6TD8SiDgVEFAto76hy[/GoogleDrive]
『傳奇虎王Dale』一頭重達206kg的雄性西伯利亞虎是迄今為止最優秀的捕熊獵手 #千奇百趣 2018

補充內容 (2018-8-16 04:11):
In 2009, a factual novel called The Better to Eat You With published an account of a bear being killed by a tiger.

補充內容 (2018-8-16 04:12):
The bear was an adult specimen: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補充內容 (2018-8-16 04:14):
資料來源 : https://www.quora.com/How-many-r ... h-one-has-more-wins

補充內容 (2018-8-16 04:14):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補充內容 (2018-8-16 04:15):
In 2009, a video uploaded to YouTube showed the finding of a carcass of a large bear that was killed by a tiger.

The video uploader alleged the bear to be a large male weighing 800 to 900 pounds

補充內容 (2018-8-16 04:17):
Siberian Tigers Kills Huge Male brown bear. Another nail in the bear fans heart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8-7-14 17:40:46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孟加拉虎
孟加拉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tigris)又名印度虎,是目前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虎的亞種,1758年,孟加拉虎成為瑞典自然學家卡爾•林奈為老虎命名時的模式標本,因而也就成了指名亞種。孟加拉虎主要分布在印度和孟加拉國。孟加拉虎也是這兩個國家的珍稀動物。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成年雄性孟加拉虎包括尾部的總體長為2.7至3.1米,重約200至270公斤。雌性虎體型較小,包括尾部的總體長為2.4至2.65米,平均重139.7公斤 最重可達180公斤。孟加拉虎的毛色為橙色至淺橙色,擁有深褐色至黑色條紋,腹部和四肢內側為白色,尾部為褐色及橙色的環。白底黑紋的孟加拉白虎,一般是遺傳基因突變所造成的結果,孟加拉虎擁有異常粗壯犬齒,在所有貓科動物之中最長和最大。

孟加拉虎主要生活在印度和孟加拉國。在尼泊爾、不丹和中國也有少量的孟加拉虎。它們的棲息地較廣,主要活動於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孫德爾本斯三角洲的紅樹林,不過在其它地區的雨林和草原里也有它們的蹤跡。
野生的孟加拉虎主食為白斑鹿、印度黑羚和印度野牛,有時也能爬樹捕食靈長目的獵物。其它的捕食者,如豹、狼、豺、狐狸、鱷魚、懶熊、也可能成為孟加拉虎的獵物。在比較罕見的情況下,孟加拉虎也攻擊小象和犀牛。
孟加拉虎喜歡在夜間捕食。它瞄準獵物的咽喉,用它強大的咬勁直接咬斷較小獵物的頸椎或讓大型獵物窒息。它可在一餐內吃掉18至40千克(公斤)的肉,並在接下來幾天內不進食。

the heaviest known wild tiger was a huge male killed in 1967 that weighed 388.7 kg (857 lb) and measured 322 cm (127 in) in total length between pegs, and 338 cm (133 in) over curves. This specimen is on exhibition in the Mammals Hall of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孟加拉虎和鏽斑豹貓與人類的大小比較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補充內容 (2018-8-29 04:23):
[img]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img]

補充內容 (2018-8-29 04:28):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補充內容 (2018-8-29 04:28):
Source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ngal_tiger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dian_rhinoceros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dian_elephant

補充內容 (2018-8-29 04:3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ngal_tiger原圖(放大圖片)

補充內容 (2018-8-29 04:37):
For information: Siberian tiger(normal around 300kg) & Bengal tiger(normal around 250k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8-7-14 17:50:18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美洲獅
美洲獅(學名:Puma concolor),又稱山獅,是種棲息於美洲的大型食肉目貓科動物。其分布範圍從加拿大的育空地區一直延伸到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南段,是西半球大型野生陸棲哺乳動物中分布範圍最廣的貓科。作為一種適應性強的泛化物種,在美洲大部分的棲息地種類中,都有美洲獅的身影。它是新大陸上體型第二大的貓科動物,僅次於美洲豹,同時它是奔跑第二快的貓科和彈跳最好的貓科。
美洲獅分類上屬美洲金貓屬。美洲獅在跳躍方面有著驚人的「天賦」,它輕輕一跳,便能跳到6—7米以外,更厲害的一躍可達40英呎,長達13公尺。美洲獅是一種兇猛的食肉猛獸,也是噬殺成性的「雜食家」,主要以野生動物兔、羊、鹿為食,在飢餓時也會盜食家畜家禽,甚至連最難對付的犰狳、豪豬和臭鼬,美洲獅也能使它們就範。如果美洲獅捕捉的獵物比較多,它們就會把剩餘的食物藏在樹上,等以後回來再吃。 又有稱山獅、墨西哥獅、銀虎、佛羅里達豹,體重和花豹相當,為60-100公斤,但美洲獅外觀上沒有花紋且頭骨較小。

Cougars are slender and agile members of Felidae. They are the fourth-largest cat.The largest recorded cougar, shot in 1901, weighed 105.2 kg (232 lb); claims of 125.2 kg (276 lb) and 118 kg (260 lb) have been reported, though they were most likely exaggerated.[46] On average, adult male cougars in British Columbia weigh 56.7 kg (125 lb) and adult females 45.4 kg (100 lb), though several male cougars in British Columbia weighed between 86.4 and 95.5 kg (190 to 210 lb).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美洲獅和人類的大小比較

[GoogleDrive]1ZLnulEaLfEVHHZCfZn6GZxkhLCY8xXzq[/GoogleDrive]
Plants Size Comparison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8-7-14 18: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豹(學名:Panthera pardus)是貓科豹屬下的一種動物。廣泛分布於非洲和亞洲的各個國家和地區。不同亞種的豹毛色有淺黃,金黃,黃褐等不同。因為其渾身布滿圓形斑紋,所以又名金錢豹或花豹。花豹有時會有黑化現象,即為黑豹,皮膚及毛髮上出現大量黑色素,但還是可隱約見到斑點。
相比豹屬的其他大型貓科動物獅、虎及美洲豹體型最小,略大於雪豹。肩高約0.9米,體長約0.9至1.9米,體重約30至91公斤。尾長60至110厘米。雄性個體大於雌性。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豹捕獵約90種不同物種的獵物,小如金龜子,以至重達900公斤(1,984磅)的大羚羊(Giant Eland)都是豹的獵物,主要的食物包括有蹄類動物及猴子,但亦會捕獵齧齒類、爬蟲類、兩棲類、鳥類及魚類等動物,甚至腐肉也包括在內。也有捕食黑猩猩和狒狒的紀錄。所以對於食物豹經常是一個機會主義者。
雖然獵物種類很多豹子偏愛體重10到40公斤的中等大小獵物。調查顯示捕獵時豹會考慮獵物的大小和自己消耗能量的比率以發揮最佳獵食效率,最受歡迎的獵物重量為25公斤左右。在非洲豹子最常捕獵黑斑羚,麂羚等小型羚羊,而在亞洲白斑鹿是豹最喜歡捕捉的獵物。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豹是獨行性動物,可以說是敏捷的獵手,身材矯健,動作靈活,奔跑速度快。奔跑時速可達58公里/小時。既會游泳,又會爬樹。性情機敏,嗅覺聽覺視覺都很好,智力超常,隱蔽性強,這些是老虎獅子所及不上的,牠亦是少數可適應不同環境的貓科動物。長長的尾巴在奔跑時可以幫助豹保持平衡。
和其他貓科動物一樣,豹會在密林的掩護下,潛近獵物並且突然襲擊,攻擊獵物的頸部或口鼻部,令其窒息。有時豹會埋伏在樹上等樹下獵物經過時直接從天而降將其制伏,這種捕獵方式也是在別的貓科動物中鮮有的。通過對非洲卡拉哈里沙漠地區的調查顯示那裡的公豹平均3天獵食一次,哺育幼崽的母豹平均1.5天就需要去捕食一次。兩次捕食之間的最長間隔為公豹5天,母豹4天。
The leopard is a big cat distinguished by its robust build and muscular but relatively shorter limbs, a broad head and a coat covered by spots arranged in rosettes. Males stand 60–70 cm (24–28 in) at the shoulder, while females are 57–64 cm (22–25 in) tall. The head-and-body length is typically between 90 and 190 cm (35 and 75 in). While males weigh 37–90 kg (82–198 lb), females weigh 28–60 kg (62–132 lb); these measurements vary geographically.The maximum recorded weight for a leopard is 96.5 kilograms (213 lb).Sexually dimorphic, males are larger and heavier than females.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花豹和人類的大小比較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補充內容 (2018-8-19 06:12):
[GoogleDrive]10L3KMYr-ynkkphqjxoeekdA3U7wlBkDr[/GoogleDrive]
Cubs Leopard vs Cobra(Naja)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8-7-14 18:17:3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8-7-14 18:20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獵豹
獵豹(學名:Acinonyx jubatus),又稱印度豹,是貓科動物的一種,也是獵豹屬下唯一的存活物種,現在主要分布在非洲與西亞。同其它貓科動物不同,獵豹依靠速度來捕獵,而非偷襲或群體攻擊。獵豹是陸上奔跑最快的動物,全速奔馳的獵豹,時速可以達113km。
雖然獵豹在大貓中體型較小,但不失其大貓的基本特質,健壯、胸膛壯闊但腰部纖細。擁有看來較小的頭腦,短嘴,也有對高視力的眼睛,寬鼻,小巧的圓耳。超大號的鼻孔確保了獵豹能在高速奔跑時獲得足夠的氧氣。
野生成年獵豹平均體重為30至55千克,最大野生個體重65千克,雄性比雌性略大,體長為112至135公分,尾巴可長至84公分。野生獵豹平均壽命為8到10年,超過12年的極為罕見。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獵豹全速奔跑時速可以超過120公里,相當於百米世界冠軍的三倍快,據動物星球節目資料指出觀察過的野生獵豹100公尺直線,最快曾達5.13秒,這種速度是世界百米紀錄保持人烏塞恩•博爾特9.58秒的1.86倍快,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人工飼養獵豹莎拉在2012年試驗中創下一百公尺5.95秒佳績,成為人工飼養獵豹最快紀錄保持者。
經過幾百萬年的演化,獵豹是名副其實的速度機器,它可以在3步之內,從靜止加速到時速65英里(105 公里),依據動物星球節目資料,最快的獵豹可以在3.4秒鐘內加速到100公里,這相當於動物界的法拉利。獵豹奔跑時每次只有一個腳掌著地,由於它的身體能高度地伸展和收縮,所以在6到7.5公尺的步幅距離中,僅有兩個著地點。接近全速時,獵豹每秒鐘大約跑3步,這時它的呼吸頻率從平時約每分鐘65次竄升到150次,比速度最快的人類短跑選手呼吸速率高了三倍;其體內巨大心臟,每分鐘更輸送高達16公升的血液,不到20秒就能將血液送到全身。獵豹以超過100公里時速奔馳時只能維持3到5分鐘,也並非狩獵全程皆在一百公里以上速度,否則將會體溫過高熱衰竭死亡,獵豹奔跑的距離大約僅為350到550公尺,這是它最容易遭受其它獵食動物襲擊的時刻,有時這種襲擊不僅是爲了搶奪食物,也攻擊獵豹本身。
The cheetah reaches nearly 70 to 90 cm (28 to 35 in) at the shoulder, and weighs 21–72 kg (46–159 lb).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巨獵豹和獵豹与人类的大小比较與人類的大小比較

Name: Acinonyx pardinensis.
Phonetic: Ah-se-non-ix par-den-sis.
Named By: Brookes‭ ‬-‭ ‬1828.
Classification: Chordata,‭ ‬Mammalia,‭ ‬Carnivora,‭ ‬Felidae,‭ ‬Acinonyx.
Species: A.‭ ‬pardinensis.‭
Sub species:‭ A.‭ ‬p.‭ ‬aicha,‭ ‬A.‭ ‬p.‭ ‬arvernesis,‭ ‬A.‭ ‬p.pardinensis,‭ ‬A.‭ ‬p.pleistocaenicus,‭ ‬A.‭ ‬p.intermedius,‭ ‬A.‭ ‬p.‭ ‬linxiaensis.
Diet: Carnivore.
Size: Roughly about‭ ‬90‭ ‬centimetres high at the shoulder.‭ ‬Body length about‭ ‬200‭ ‬centimetres long,‭ ‬tail and additional‭ ‬140‭ ‬centimetres in length.
Known locations: Across Europe,‭ ‬Asia and Africa with fossils located in Austria,‭ ‬China,‭ ‬France,‭ ‬Germany,‭ ‬India,‭ ‬Italy,‭ ‬Kenya,‭ ‬Morocco,‭ ‬Russia,‭ ‬South Africa,‭ ‬Spain,‭ ‬Tajikistan and Tanzania.
Time period: End of the Pliocene/Early Pleistocene through to the Holocene.
Fossil representation: Remains of many individuals revealing most of the skull and skeleton.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巨獵豹(Acinonyx pardinensis)是史前已滅絕的動物,是現今獵豹的近親。巨獵豹的生活模式及身體特徵可能很像獵豹,唯一不同的是巨獵豹有獅子的體型。牠們於冰河時期分布於歐亞大陸及亞洲。

The lifestyle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iant cheetah were probably similar to those of its modern relative, except the giant cheetah was the height of a lion at the shoulder (but, due to its light build, it weighed considerably less than a lion). It was roughly twice the size of today's cheetahs, putting it at around 79.37–100 kg (175.0–220.5 lb), and about 200 cm (79 in) from head to rump, not including a 140 cm (55 in) tail. Its reconstructed shoulder height was at 90 cm (35 in). Like the modern cheetah, the giant cheetah was likely a sprinter, but based on its proportions, was probably slower than the modern cheetah species.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GoogleDrive]1lbDviDTr-07b6K54OzkwY9h4DBQCBLJq[/GoogleDrive]
Drag Race_ Formula E Car vs Cheetah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8-7-15 10:37:4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8-7-15 10:41 編輯

[GoogleDrive]1qM38xH1NGI867AgHiMVTOy8hZjdzm5jV[/GoogleDrive]
Cheetah - The World's Fastest Runner
The World's Fastest Runner _ National Geographic
A high-speed camera captures the cat’s two-second sprint in slow motion, revealing every stride.
EDITOR'S NOTE: The cheetah, named Sahara ("Sarah"), died January 21, 2016, at age 15. She lived at the Cincinnati Zoo and Botanical Garden and set the world record for fastest land animal in 2012, running 100 meters in 5.95 seconds and reaching a top speed of 61 miles an hour.

[GoogleDrive]1WWzCdi10AxelHueAu2zxr-YWJgHQNXBu[/GoogleDrive]
Jaguar vs Caiman
Jaguar Attacks Crocodile Cousin _ National Geographic
When a jaguar pounces, sometimes one bite is all it takes to get a meal. National Geographic has exclusive video of a jaguar taking down a caiman in Brazil’s Pantanal wetlands, photos of which went viral earlier this month. Luke Dollar, a conservation scientist who helps manage National Geographic’s Big Cats Initiative, explains the hunt and explosive moment of predation.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8-7-15 10:38:59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Sivapanthera
Sivapanthera (Sivapanthera Kretzoi, 1929)

Order: Carnivora
Family: Felidae
Time period: Early - late Pleistocene of Asia
Dimensions: 1,5m in length, 70 cm in height, 90 kg of weight.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Sivapanthera padhriensis Ghaffar and Akhtar 2004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Cranium of the giant cheetah Acinonyx pardinensis or Sivapanthera pardinensis
The extinct cheetah genus Sivapanthera has occasionally been considered to be a junior synonym of Acinonyx as the two genera are nearly identical, barring the robust, stout, and larger body size of Sivapanthera.[15][16] Fossil cheetahs of both Sivapanthera and Acinonyx have been found in Africa and Eurasia. The number of recognized cheetah species that existed varies among scientists from two to six, possibly eleven species.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雪豹(學名:Panthera uncia 或 Uncia uncia),在中國也被稱為艾葉豹、荷葉豹、草豹、伊爾畢斯(西部少數民族),有「雪山之王」之稱,是一種重要的大型貓科食肉動物和旗艦種,由於其常在雪線附近和雪地間活動,故名「雪豹」。雪豹原產於亞洲中部山區,中國的天山等高海拔山地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地。其皮毛為灰白色,有黑色點斑和黑環,相對長而粗大的尾巴是雪豹與其他相似物種區分的明顯特徵。
雪豹在大型貓科動物中屬於中等體型,大小似豹,頭比豹小。其平均體重在30到50公斤,最重75公斤,體長100到130公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Snow leopards are slightly smaller than the other big cats but, like them, exhibit a range of sizes, generally weighing between 27 and 55 kg (60 and 121 lb), with an occasional large male reaching 75 kg (165 lb) and small female of under 25 kg (55 lb). They have a relatively short body, measuring in length from the head to the base of the tail 75 to 150 cm (30 to 60 in). However, the tail is quite long, at 80 to 100 cm (31 to 39 in), with only the domestic-cat-sized marbled cat being relatively longer-tailed.They are stocky and short-legged big cats, standing about 60 cm (24 in) at the shoulder.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snow leopard size comparison | Snow leopard and human size comparison chart
Facts About the Charming and Elusive Snow Leopard 雪豹和人類比較圖


補充內容 (2018-8-22 08:56):
[GoogleDrive]1HA4NV7CnxYvwU3fdmThv45PzOen6O6tf[/GoogleDrive]
弱肉求生录-脚底抹油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8-7-15 10:59:14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雲豹
雲豹(學名:Neofelis nebulosa)屬於哺乳類的貓科動物,只分布於亞洲的東南部,從最西部的尼泊爾開始,一直向東到台灣,包括緬甸和中國秦嶺以南;往南則從印度東部、中南半島開始,一直向南到馬來半島等地為止。雲豹名字由來是因為豹皮有雲狀斑點。
雲豹是現存貓科動物中比較原始的類型。按頭顱比例來算,雲豹的犬齒是現存貓科動物中最長的。雲豹主要以樹棲動物為食。
雲豹在貓科動物中屬於中等體型,它主要分布在東南亞,雲豹具有褐黃色皮毛,特色是具有大而形狀不一、具有深色邊緣的色塊。
雲豹的體重在25到38公斤間,肩高25到40公分;雄豹體長90~120cm,雌豹體長70~100cm,個體差異大。雲豹的犬齒比例是貓科動物最長的,達7公分,而花豹的犬齒為8.5公分,但是花豹的體型遠比雲豹大的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Clouded leopards weigh between 11.5 and 23 kg (25 and 51 lb). Females vary in head-to-body length from 68.6 to 94 cm (27.0 to 37.0 in), with a tail 61 to 82 cm (24 to 32 in) long. Males are larger at 81 to 108 cm (32 to 43 in) with a tail 74 to 91 cm (29 to 36 in) long.Their shoulder height varies from 50 to 55 cm (20 to 22 in).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洞狮(学名:Panthera leo spelaea):也称欧洲洞狮,是一种已灭绝的猫科动物。比现代的狮子壮大,四肢粗壮,平均全长可达2.7米,尾长1.2米,体重250千克。最新研究表明,洞狮并不是狮子的祖先,只是和狮子的关系比较近。
穴獅是獅子的祖先,住在洞裡,是肉食性,捕食大地獺、小型的囓齒動物、其他草食動物等,有時會到外面,因此也會有其他的穴獅,穴獅在更新世(約300萬年至1萬年前)滅絕。
這一亞種曾是獅子中體積最大的之一,1985年在德國西格斯多夫市附近發現的一隻成年雄性洞穴獅化石表明,其及肩身高約1.2米,身長2.1米(不含尾巴),這大致相當於一頭體型相當大的現代獅子。實際上,這只洞穴獅並不是同類中最大的,因此可以推斷,洞穴獅要比現代獅子大5%到10%。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Panthera leo spelaea or P. spelaea
Considering it to be a lion, this subspecies was one of the largest lions. The skeleton of an adult male, which was found in 1985 near Siegsdorf (Germany), had a shoulder height of around 1.2 m (3.9 ft) and a head-body length of 2.1 m (6.9 ft) without the tail. This is similar to the size of a very large modern lion. A large specimen is estimated to weigh 317-362 kg (700-800 lb). The size of this male has been exceeded by other specimens of this subspecies. Therefore, this cat may have been over 10% bigger than modern lions and smaller than the earlier cave lion subspecies Panthera leo fossilis or the relatively larger American lion (Panthera leo atrox).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洞狮和人類比較圖
Name: Panthera leo spelaea.
Phonetic: Pan-fee-rah lee-oh spe-lay-ah.
Named By: Georg August Goldfuss‭ ‬-‭ ‬1810.
Classification: Chordata,‭ ‬Mammalia,‭ ‬Carnivora,‭ ‬Felidae,‭ ‬Panthera.
Species: Panthera leo spelaea.
Diet: Carnivore.
Size: 1.2‭ ‬meters high at the shoulder,‭ ‬2.1‭ ‬meters long,‭ ‬but some remains indicate a slightly larger size.
Known locations: Across Eurasia.
Time period: Late Ionian to Tarantian of Pleistocene.‭ ‬Sometimes noted to have survived into the Holocene till about‭ ‬1‭ ‬CE.
Fossil representation: Multiple specimens.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Panthera leo atrox(美洲擬獅), Panthera leo fossilis(原始獅), Panthera leo spelaea(穴獅),Modern African lion(現代獅子)和人類比較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8-7-15 11:14: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8-7-15 11:26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美洲擬獅(學名Panthera leo atrox),又名擬獅或擬獅獸,是一種從化石得知已滅絕的貓科動物。牠是獅子中最大亞種,與更新世中期的原始獅大小相近,且比現今非洲的獅子大25%。
美洲擬獅的體長估計為1.6-2.5米,可比牠的近親原始獅,但仍小於同期體型最大的短面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The head-body length of the American lion is estimated to have been 1.6–2.5 m (5 ft 3 in–8 ft 2 in) and it would have stood 1.2 m (3.9 ft) at the shoulder. Thus, it was smaller than its contemporary competitor for prey, the giant short-faced bear, which was the largest carnivoran of North America at the time. The American lion was also less massive than the saber-toothed cat, Smilodon populator, which may have weighed up to 400 kg (880 lb). Sorkin (2008) estimated the American lion to weigh roughly 420 kg (930 lb), but a more recent study showed an average weight for males of 256 kg (564 lb) and 351 kg (774 lb) for the largest specimen analyzed.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美洲擬獅和人類比較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美洲擬獅和人類比較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原始獅
原始獅(Panthera leo fossilis),又名古獅,是更新世早至中期已滅絕的貓科。牠們一般被認為是獅的早期亞種。
原始獅最長2.4米,比現今非洲的獅長約半米,與上更新世的美洲擬獅一樣大。
原始獅衍生了上更新世的穴獅。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With a maximum head and body length of 2.4 metres (7.9 feet), which is about 0.5 metres (1.6 feet) longer than today's African lions, Panthera leo fossilis was almost as big as the American cave lion from the Upper Pleistocene.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原始獅和人類比較圖
Name: Panthera leo fossilis
Phonetic: Pan-fee-rah lee-oh foss-il-is.
Classification: Chordata,‭ ‬Mammalia,‭ ‬Carnivora,‭ ‬Felidae.
Species: P.‭ ‬leo fossilis.
Diet: Carnivore.
Size: 2.4‭ ‬meters long.
Known locations: Eurasia.
Time period: Pleistocene.
Fossil representation: Several specimens.

補充內容 (2018-8-30 08:19):
[GoogleDrive]1n8TIgy4JwNW-EMi3ahS9eXRqC4uJEhQq[/GoogleDrive]
史上最大的獅子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8-7-15 11:24: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8-7-15 12:09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Panthera spelaea vereshchagini
East Siberian cave lion or Beringian cave lion (Panthera spelaea vereshchagini Baryshnikov & Boeskorov, 2001)
Order: Carnivora
Family: Felidae
Range and period of existence: Late Pleistocene of North-East Asia and North America (320-12 thousand years ago)
Dimensions: length - 1.8m, tail length - 90 cm, height - 115 cm, weight - 250 kg.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East Siberian cave lion and Siberian tiger
East Siberian cave lion or Beringian cave lion (Panthera spelaea vereshchagini Baryshnikov & Boeskorov, 2001)
Order: Carnivora
Family: Felidae
Range and period of existence: Late Pleistocene of North-East Asia and North America (320-12 thousand years ago)
Dimensions: length - 1.8 m, tail length - 90 cm, height - 115 cm, weight - 170 - 300 kg.

Siberian tiger, Amur tiger (Panthera tigris altaica Temminck, 1884)
Order: Carnivora
Family: Felidae
Range and period of existence: Late Pleistocene - Holocene of North-East Asia
Dimensions: length - 1.9 m, tail length - 90 cm, height - 90 -115 cm, weight - 160–306 kg (max 384 kg.)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Panthera spelaea and Ursus spelaeus
Cave bear (Ursus spelaeus Rosenmüller, 1794)
Order: Carnivora
Family: Ursidae
Dimensions: length - 2,8 m, height - 145 сm, weight - 300-800 kg
Temporal range: Pleistocene of Eurasia (380 000 – 17 000 years ago)

Сave lion (Panthera spelaea Goldfuss, 1810)
Order: Carnivora
Family: Felidae
Time period: late Pleistocene of Eurasia (340 000 – 12 000 years ago)
Size: 2.2 m in length, 120 cm in height, 160-300 kg of weight.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GoogleDrive]1-To91WGyWfvZfiT6ld5FHwrt1RLVoc2l[/GoogleDrive]
Animals size comparison


補充內容 (2018-7-31 19:25):
補充視頻 : 蛮荒杀手:大猫发威

補充內容 (2018-7-31 19:38):
補充視頻 : National Geographic -Built For The Kill - The Killer Cats - Wildlife Documentary

補充內容 (2018-7-31 19:42):
補充視頻 : [大猫2018]第1集

補充內容 (2018-7-31 19:45):
補充視頻 : [大猫2018]第2集

補充內容 (2018-7-31 19:48):
補充視頻 : [大猫2018]第3集

補充內容 (2018-8-1 21:12):
[GoogleDrive]1XE02k8--_8SLdqgdcQ3apzdLj5qnWSvq[/GoogleDrive]
蛮荒杀手:大猫发威

補充內容 (2018-8-1 21:14):
[GoogleDrive]1sqis54657iS8ybZkOnUuqR9z3qV1mnbF[/GoogleDrive]
[大猫2018]第1集

補充內容 (2018-8-1 21:15):
[GoogleDrive]11ggSO0KhbLe97yIjNiYIg9ki4k8tXOks[/GoogleDrive]
[大猫2018]第2集

補充內容 (2018-8-1 21:17):
[GoogleDrive]1XSElKyR2veCDEaFt7dDXTvCOiLH4OG0I[/GoogleDrive]
[大猫2018]第3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8-7-15 11:57:35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太陽(Sun)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原圖(放大圖片)

恆星-資料補充
恆星演化
恆星演化是恆星在生命過程中所經歷急遽變化的序列。恆星依據質量,一生的範圍從質量最大的恆星只有幾百萬年,到質量最小的恆星比宇宙年齡還要長的數兆年。右方的表顯示質量和恆星壽命的關聯性。所有的恆星都從通常被稱為星雲或分子雲的氣體和塵埃坍縮中誕生。在幾百萬年的過程中,原恆星達到平衡的狀態,安頓下來成為所謂的主序星。
恆星大部分的生命期都在以核融合產生能量的狀態。最初,主序星在核心將氫融合成氦來產生能量,然後,氦原子核在核心中佔了優勢。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會從核心開始以一層一層的球殼將氫融合成氦。這個過程會使恆星的大小逐漸增加,通過次巨星的階段,直到達到紅巨星的狀態。質量不少於太陽一半的恆星也可以經由將核心的氫融合成氦來產生能量,質量更重的恆星可以依序以同心圓產生質量更重的元素。像太陽這樣的恆星用盡了核心的燃料之後,其核心會塌縮成為緻密的白矮星,並且外層會被驅離成為行星狀星雲。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0倍或更重的恆星,在它缺乏活力的鐵核塌縮成為密度非常高的中子星或黑洞時會爆炸成為超新星。雖然宇宙的年齡還不足以讓質量最低的紅矮星演化到它們生命的尾端,恆星模型認為它們在耗盡核心的氫燃料前會逐漸變亮和變熱,然後成為低質量的白矮星。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恆星的壽命和質量的關聯性

恆星的誕生
原恆星
恆星演化開始於巨分子雲的重力塌陷。典型的巨分子雲直徑大約100光年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並且擁有6,000,000太陽質量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以上的質量。當它塌縮時,巨分子雲會分裂成越來越小的許多片段。在每一個片段中,塌縮的的氣體會以熱能的形式釋放出重力位能。隨著它的溫度和壓力的增加,這些片段會凝結成一個被稱為原恆星的超熱旋轉氣體。
進一步的發展與演化和恆星的質量有很密切的關連性;在下面,原恆星的質量都與太陽做比較:意味者以1太陽質量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作為基本的質量單位。
在巨分子雲環繞星系旋轉時,一些事件可能造成它的引力坍縮。 例如:巨分子雲可能互相衝撞,或者穿越旋臂的稠密部分。鄰近的超新星爆發拋出的高速物質也可能是觸發因素之一。最後,星系碰撞造成的星雲壓縮和擾動也可能形成大量恆星。
坍縮過程中的角動量守恆會造成巨分子雲碎片不斷分解為更小的片斷。質量少於約50太陽質量的碎片會形成恆星。在這個過程中,氣體被釋放的勢能所加熱,而角動量守恆也會造成星雲開始產生自轉之後形成原恆星。
恆星形成的初始階段幾乎完全被密集的星雲氣體和灰塵所掩蓋。通常,正在產生恆星的星源會通過在四周光亮的氣體雲上造成陰影而被觀測到,這被稱為包克球。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恆星演化的簡圖

棕矮星和次恆星天體
大致上,質量低於0.08太陽質量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的原恆星永遠達不到氫的核融合所需要的溫度與壓力,它們被稱為棕矮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定義棕矮星的質量要足夠引發氘融合,它們的質量大於13木星質量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質量低於13木星質量的天體被歸類為次棕矮星,但是如果它們繞著另一顆恆星,它們會被歸類為行星[4]。這兩種類型,無論是否有氘融合,光度都是很黯淡,並且生命期會持續很久,冷卻的時間要以百萬年為單位來計算。

氫融合
質量更大的原恆星,核心的溫度最終將達到1,000萬K,啟動了質子-質子鏈反應,將氫融合,先是成為氘,然後成為氦。在質量略超過1太陽質量的恆星,碳-氮-氧循環的核融合反應佔了能量來源的絕大部分。核融合的啟動,很快就會導致流體靜力平衡的狀態,由核心釋放出來能量的輻射壓力與物質施加在恆星的重力達成平衡,阻止了恆星進一步的重力坍縮。恆星迅速進入穩定的狀態,因而開始其演化的主序星階段。
一顆新誕生恆星的光譜類型與座落在赫羅圖主序帶上的某個特殊位置點上,都取決於恆星的質量。相對而言,質量越小、表面溫度越低的紅矮星,氫融合的速率越慢,停留在主序帶上的時間可以長達數百億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質量較大、表面溫度高的超巨星,只要數百萬年就會離開主序帶。像太陽這種中等質量的恆星,停留在主序帶的時間大約是100億年左右。太陽被認為是在生命的中期,因此它目前是主序星。

恆星的成熟
最終,恆星會耗盡核心供應的氫燃料,並且離開主序帶進行下一階段的演化。沒有氫融合在核心產生向外膨脹的壓力來抵銷重力的壓縮,恆星會繼續收縮,直到電子簡併足以對抗重力,或是核心的溫度熱到足夠開始進行氦融合反應(約100MK)。至於哪一種先發生就取決於恆星的質量。

補充內容 (2018-8-27 14:52):
[GoogleDrive]1UY1iXOjFWPbrmwcOwTJ4mauRjECCedka[/GoogleDrive]
THE ULTIMATE UNIVERSE SIZE COMPARISON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8-7-15 12:59:08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Human, Elephant Seal and Elephant shown at the same scale. A large male elephant seal has about the same weight as a female elephant.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GoogleDrive]108DcgNvjG0COxWb-_W9p7Luanpq1ZbQO[/GoogleDrive]
Extinct Aquatic creatures sizes - Time dive!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8-7-15 13:27:43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主序星內部的結構。對流層以迴轉的箭頭符號表示,輻射層以紅色的閃電符號表示。左邊是低質量的紅矮星,中間是中等質量的黃矮星,右邊是大質量的藍色主序星。

低質量恆星
迄今尚未直接觀查到低質量恆星在核融合停止後發生的情形,因為宇宙被認定的年齡只有138億年左右,比低質量恆星停止核融合的時間還要短(在某些情況下,差異達到數個數量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目前天文物理的模型認為0.1太陽質量的紅矮星可以在主序帶停留的時間在6兆至12兆年之間,而且溫度和光度都會逐漸地增加,並且要耗費數千億年的時間才會塌縮成白矮星。這種恆星整體都是對流層,並且不會發展出簡併狀態的氦核與氫燃燒的殼層,或是不會將整顆恆星變成氦,所以它們不會膨脹成為紅巨星。
質量略大些的恆星可以膨脹成為紅巨星,但是沒有足夠的質量讓氦核達到氦融合所需要的溫度,所以它們不會抵達紅巨星分支頂端的溫度。當氫殼燃燒完後,這些恆星會像漸近巨星分支中的恆星一樣離開紅巨星分支,但是最後會因為較低的溫度和光度而成為白矮星。質量大約是0.5太陽質量的恆星將能夠達到氦融合所需要的溫度,因此中等質量的恆星可以進一步超越紅巨星分支演化的階段。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中等質量恆星
質量在0.5–10太陽質量的恆星會演化成紅巨星,它們是非主序帶恆星,在恆星光譜類型上是K或M類。紅巨星的顏色是紅色,而且有很大的光度,因此位置在赫羅圖的右上角。他們的例子包括金牛座的畢宿五和牧夫座的大角星。所有的紅巨星都有呆滯的核心和燃燒的氫殼層:同心殼層的最頂層仍然會將氫燃燒成氦。
中等質量恆星演化成的紅巨星在主序後的演化分成兩個階段:其惰性的核心是氦的紅巨星分支恆星,和惰性的核心是碳的漸近巨星分支恆星。漸近巨星分支的恆星在燃燒氫的殼層之內還有燃燒氦的殼層,而紅巨星分支的恆星只有燃燒氫的殼層。無論在哪一種狀態,在含氫殼層中加速的燃燒都會立即超越核心,並且導致恆星的膨脹。外層遠離核心向外的膨脹,減少了引力對它們的作用,因此它們的膨脹會比能量增加所導致的更快。這會導致恆星表面溫度的下降,恆星的外層也會變得比在主序帶時的更紅。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原圖(放大圖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8-7-15 13:46:0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8-7-15 14:11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原圖(放大圖片)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原圖(放大圖片)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原圖(放大圖片)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類太陽恆星的演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原圖(放大圖片)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原圖(放大圖片)

[GoogleDrive]17Cn15K5s2ON6httQEQVv8LtNLyCsksnt[/GoogleDrive]
Speed Comparison - Race Simulation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8-7-15 14:06:5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8-7-15 14:13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原圖(放大圖片)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 neutron star compared to earth and white dwarf 中子星、白矮星和地球尺寸比較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neutron star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8-7-15 14:34:2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8-7-15 15:22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SN 1994D(左下方的亮點)是在星系NGC 4526的一顆Ia超新星。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原圖(放大圖片)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質量達太陽10倍的黑洞之電腦模擬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原圖(放大圖片)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引力透鏡模擬的黑洞,可看出在星系背景扭曲的圖像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原圖(放大圖片)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原圖(放大圖片)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大麥哲倫雲面前的黑洞(中心)的模擬視圖。請注意引力透鏡效應,從而產生兩個放大,以星雲最高處扭曲的視野。銀河系星盤出現在頂部,扭曲成一個弧形。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動圈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GoogleDrive]1mkYkyKUy7GlPVmBJYorYC09BsqFTQcv3[/GoogleDrive]
Size Comparison - EXTENDED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8-7-15 14:47:0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8-7-15 15:18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假 若 恆 星 的 質 量 超 過 八 個 太 陽 質 量 的 話 , 它 會 怎 樣 演 化 呢 ? 由 於 質 量 更 大 , 恆 星 核 心 的 密 度 及 溫 度 亦 必 然 比 小 質 量 恆 星 高 , 所 以 熱 核 反 應 會 以 更 快 速 度 進 行 , 產 生 出 更 多 的 熱 能 , 恆 星 會 更 加 光 亮 , 這 些 恆 星 通 常 為 O 、 B 或 A 型 恆 星 。
和 其 他 恆 星 一 樣 , 大 質 量 恆 星 會 在 主 序 階 段 把 氫 轉 化 為 氦 。 有 趣 的 是 , 恆 星 質 量 越 大 , 壽 命 越 短 , 例 如 一 顆 相 等 於 15 個 太 陽 質 量 的 恆 星 , 便 只 有 一 千 萬 年 的 壽 命 。 由 於 大 質 量 恆 星 的 核 心 比 一 般 恆 星 更 熱 和 有 更 高 的 密 度 , 當 走 至 生 命 盡 頭 時 , 核 心 條 件 足 以 把 氦 繼 續 轉 化 為 碳 , 同 時 在 核 心 外 圍 形 成 一 個 氦 殼 。 在 恆 星 強 大 質 量 的 約 束 下 , 核 心 氦 聚 變 成 碳 的 過 程 能 穩 定 地 進 行 , 在 核 心 高 熱 的 煎 熬 下 , 恆 星 外 殼 會 極 度 膨 脹 ﹐ 成 為 比 紅 巨 星 更 巨 大 的 超 紅 巨 星 。
典 型 的 超 紅 巨 星 比 普 通 紅 巨 星 大 上 100 倍 , 雖 然 表 面 溫 度 低 , 但 整 體 光 度 仍 然 非 常 高 , 絕 對 星 等 可 達 -10 ( 太 陽 的 絕 對 星 等 只 有 4.8 ) 。
情 況 很 像 燃 燒 氦 , 強 大 的 引 力 足 以 在 核 心 燃 點 起 碳 , 而 同 時 維 持 星 體 穩 定 。 核 心 物 質 不 斷 聚 變 為 更 重 的 元 素 , 直 至 成 為 鐵 。 我 們 相 信 在 地 球 上 常 見 的 重 元 素 , 例 如 氧 、 氦 、 矽 等 , 其 實 是 在 遙 遠 的 過 去 , 在 一 顆 恆 星 的 內 部 以 這 個 機 制 產 生 的 。 鐵 其 實 是 熱 核 反 應 的 終 站 。 氫 轉 化 為 氦 會 產 生 能 量 , 但 要 把 鐵 結 合 成 更 重 的 元 素 時 , 卻 反 而 要 吸 收 能 量 , 這 也 是 為 甚 麼 我 們 把 如 鈾 等 重 元 素 分 裂 成 較 輕 元 素 時 , 可 以 產 生 能 量 的 原 因 。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GoogleDrive]1X2_QtMaJMXDNXwjbkJVlSv6bSx4WHuEF[/GoogleDrive]
Galaxies Size Comparison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8-7-15 15:08: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8-7-16 01:39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恐劍齒虎和人類比較圖

短劍劍齒虎(Machairodus),又名短劍虎,是生存於1500-200萬年前歐洲、亞洲、非洲及北美洲的大型劍齒虎亞科。短劍劍齒虎的物種在體型及比例上有很大的差異,最大約有獅子的大小。牠們有很大的犬齒,齒上有鋸齒,但卻在幾年內就會磨損。
短劍劍齒虎有可能是似劍齒虎的祖先。短劍劍齒虎與所有貓科都是從原小熊貓演化而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恐劍齒虎與其主要獵物平齒三趾馬的體型對比

Machairodus was similar in size to a modern lion, standing about 1 meter at the shoulder. The species once referred to Machairodus coloradensis was apparently significantly larger, about 1.2 m at the shoulder, according to skeletal and life reconstructions.[4] If accurate, this would have made M. coloradensis one of the largest felids. However M. coloradensis, along with M. kurteni and M. giganteus, has been reassigned to the genus Amphimachairodus and by extent, the Homotherini based on both morphology and its time of appearance in North America.[5] Nimravides catacopsis also has been separated from Machairodus, as the two are too different in regards to autapomorphies to be synonymous.However, the species Machairodus horribilis, which stands as the largest known species of the genus, is comparable in size to the equally large and much later Smilodon, weighing in at around 404.6 kg (892 lb.). Its skull, measuring upwards of 16 inches in length, is the largest known skull for any machairodont.
The skull of Machairodus was noticeably narrow compared with the skulls of modern pantherine big cats, and the orbits were relatively small. The canines were long, thin and flattened from side to side but broad from front to back like the blade of a knife, as in Homotherium. The front and back edges of the canines were serrated when they first grew, but these serrations were worn down in the first few years of the animal's life.
Machairodus was about 2 metres long and probably hunted as an ambush predator.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短劍劍齒虎和人類比較圖

Name: Machairodus ‭(‬Knife tooth‭).
Phonetic: Mah-care-o-dus.
Named By: Johann Jakob Kaup‭ ‬-‭ ‬1833.
Classification: Chordata,‭ ‬Mammalia,‭ ‬Carnivora,‭ ‬Felidae,‭ ‬Machairodontinae,‭ ‬Machairodontini.
Species: M.‭ ‬africanus,‭ ‬M.‭ ‬aphanistus,‭ ‬M.‭ ‬giganteus,‭ ‬M.‭ ‬oradensis,‭ ‬M.‭ ‬colorandensis,‭ ‬M.‭ ‬transvaalensis,‭ ‬M.‭ ‬alberdiae,‭ ‬M.‭ ‬copei,‭ ‬M.‭ ‬laskarevi,‭ ‬M.‭ ‬irtyschensism,‭ ‬M.‭ ‬kabir,‭ ‬M,‭ ‬kurteni,‭ ‬M.‭ ‬fires,‭ ‬M.‭ ‬ischimicus,‭ ‬M.‭ ‬schlosseri,‭ ‬M.‭ ‬palanderi,‭ ‬M.‭ ‬palmidens,‭ ‬M.‭ ‬inexpectatus,‭ ‬M.‭ ‬giganteus.
Diet: Carnivore.
Size: Up to‭ ‬2‭ ‬meters long,‭ ‬and‭ ‬1.2‭ ‬meters high at the shoulder.‭ ‬Full size depends upon species.
Known locations: Across Europe,‭ ‬Asia,‭ ‬Africa and North America.
Time period: Tortonian of the Miocene through to late Ionian of the Pleistocene.
Fossil representation: Many known specimens.‭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mphimachairodus giganteus
Amphimachairodus  (†Amphimachairodus giganteus Kretzoi, 1929)

Order: Carnivora
Family: Felidae
Subfamily: †Machairodontinae
Tribe: †Machairodontini
Genus: †Machairodus
Type species: Amphimachairodus giganteus
Temporal range: It inhabited Eurasia and Northern Africa during the late Miocene epoch
Size: ‭ ‬2.3 ‬meters long, 1.3‭ ‬meters tall at the shoulder.  Weight estimated at up to‭ ‬200‭ ‬kg

Amphimachairodus is an extinct genus of large machairodonts belonging to the clade known as Eumachairodontia (true saberteeth) along with relatives like Smilodon and Homotherium.[2] It is also a member of the tribe Homotherini within Machairodontidae and i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such species as Xenosmilus, Homotherium itself, and Nimravides. It inhabited Eurasia, Northern Africa and North America during the late Miocene epoch.
There was marked sexual dimorphism in A. giganteus, with males being much larger than females.
A single fossil specimen examined by Legendre and Roth was determined to have an approximate body mass of 201.8 kg. Amphiachairodus kabir was a large species from Central Africa whose size may have weighed 350–490 kg. The species Amphimachairodus coloradensis (formerly Machairodus coloradensis) was a significantly large animal, about 1.2 m (3.9 ft) at the shoulder, according to skeletal and life reconstructions, potentially making it one of the largest known felids.
Amphimachairodus was about 2 metres long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Size chart featuring some of the largest felines of all time.

From the largest to the smallest:
Panthera leo atrox, Smilodon populator, Panthera tigris acutidens, Panthera leo spelaea and Panthera tigris altaica (modern siberian tiger).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e three first animals are very similar in size, and the definition and perception of "largest" between them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

[GoogleDrive]1cC7uhevfLKndQjh0MYQnYXUve2p9L5tJ[/GoogleDrive]
Blue Whales 101 _ Nat Geo Wild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5-15 01: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